广东惠阳一中实验学校高一语文《失街亭》导学案(学生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案

【知识链接】

1.西江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卷首词)

2.简介作者作品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别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作品除了《三国演义》,还有小说《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3.有关情节

当时魏蜀以秦岭为界,互相对峙。蜀要伐魏,必过秦岭而取长安;魏要伐蜀,也必过秦岭而取汉中。通过秦岭有三条要道:一是东路的子午谷,十分险要,双方都有兵把守,不易通过,所以孔明未走东路。二是中路的斜谷,蜀军可由此攻郿城,下长安,路程较近。孔明这次北伐,主力正是由此进军。司马懿根据孔明“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不肯弄险”的特点,料到孔明不会“从子午谷径取长安”,而“必出兵斜谷,来取郿城”,于是派兵据守中路。三是西路由阳平关绕到街亭的一条大道,离长安较远,主力不宜由此进兵。但孔明由中路取郿城,司马懿就可能由西路南攻,断绝蜀军粮道,使蜀军不战自溃,并使蜀方已得的三郡不能安守。司马懿正是这样做的。可见街亭的地位确实重要。

街亭战役是《三国演义》中被精心描述的一场战争,也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片断之一。街亭战役是以蜀汉和诸葛亮的失败而告终的,但是通过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这三个互相关联的故事,精心刻画并热情地赞扬了诸葛亮临危不乱、指挥若定的超人智慧和勇敢,歌颂了他不文过饰非、不徇情枉法的优秀品质,批判并谴责了死守教条,盲目骄傲、违令拒谏、终致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的马谡,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揭示了战争的客观规律。

本文属节选,删去了“空城计”情节,以街亭的攻守为线索组织材料,这样便于突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4、街亭,古地名,又叫街泉亭、街城,在今甘肃省庄浪东南。公元228年春天,诸葛亮出兵伐魏,派马谡带领五万多人马做先锋,到军事重镇街亭去抵御魏军。魏国的大将军曹真派张郃为先锋,带领五万人来应敌。马谡只知死搬兵书教条,不听部下王平的建议,把军队安排在街亭沿线的山坡上,前后有十多公里长,成一条长蛇阵,结果被张郃包围在山上,断了水道,蜀军不战自乱,失了街亭。【夯实基础】

一、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祁.山()马谡.()偏裨.()掎.()角垓.()心鲧.()寨栅.()张郃.()长.()史辎.()重城垣.( ) 熟谙.()曹叡.()司马懿.()

二、1.弄清众多出场人物列出蜀、魏双方出场人物,弄清相互间的关系。(略)

2、理清故事情节(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战前部署:

战役过程:

战后措施:

探究案

人物分析

(一) 马谡

1、. 作者写马谡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2、学生概括马谡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3、. 如何看待理解马谡自缚请罪这一情节?(讨论)

(二)诸葛亮

1、作者写诸葛亮采用了哪些手段?

2、如何理解诸葛亮的三“哭”?

3、讨论:失街亭,谁之过?

(三)写作手法总结

1、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用对比和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作品中的人物有正反、主次之分。让正反对比,用次要衬托主要,是本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如:将孔明的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同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对比;用次要人物王平的正确建议,衬托主要人物孔明部署的正确。

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如以马谡的三次“笑曰”(笑孔明“多心”;笑王平“真女子之见”;笑司马懿“彼若有命,不来围山!”)表现马谡狂妄自大、麻痹轻敌的性格。

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如“斩马谡”一段,以孔明的“三哭”(“挥泪”“流涕”“大哭不已”)揭示出孔明的复杂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执法严明、忠于蜀汉、严于自责、体恤部属等多方面的性格。

2.文章情节是前后关联、呼应、暗示

为了写出“失街亭”这个重要情节,前面已有许多暗示。如马谡的狂言轻敌;诸葛亮用马谡的种种疑虑:①反复叮咛告诫马谡;②派“平生谨慎”的王平协助马谡,派高翔、魏延作救应。“立军令状”与后文“挥泪斩马谡”相照应。等等。

训练案

《失街亭》课外阅读材料

——谈诸葛亮的“哭功”

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冶家和军事家,他用他的智慧和谋略帮助刘备立足西蜀,造成当时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他鞠躬尽瘁,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他所追求的企图匡复汉室的事业上。《三国演义》中共描写了他四次悲痛的哭泣,显示了他的“忠烈”与才智。

他第一次是哭周瑜。三气周瑜后,年仅36岁的东吴水军都督周瑜不幸夭亡,灵柩送至柴桑,孙权放声大哭,周瑜的部下悲痛万分,诸葛亮却带着赵子龙等人前来柴桑吊丧,这时周瑜的部将都皆欲借机杀孔明。只见孔明来到周瑜灵前,设祭物,亲奠酒,伏地大哭,边哭边叙述周郎生前如何雄姿英发,文蹈武略,雅量高志,如何帮助孙权割据江南,定建霸业,他极力赞颂周瑜的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对着周瑜的棺材,他痛心疾首地说:“呜呼公瑾!生死永别!”“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他哭得泪如涌泉,哀恸不已,真切感人,在场所有的听众没有一个不被他的哭声所打动,众将领没有哪一个不被他的这种感情所感染,东吴众将相不但去掉了杀机,而且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之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连鲁肃见孔明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诸葛亮这一哭,不但避免自已被杀的危险,而且挽救了即将破裂的“孙刘联盟”,为“北拒曹操”赢得了方略,巩固了阵营。

他第二次痛哭是哭庞统。庞统从东吴投奔刘备后,辅佐刘备进取西川,由于他急于表功,不听孔明劝阻,急速进军,结果在落凤坡被张任等乱箭射死。此时镇守在荆州的孔明听到这一消息,大为惊讶,掷杯于地,掩面而哭曰:“哀哉!痛哉!”众人问其故,诸葛亮曰:“今吾主丧一臂矣!”诸葛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知道只有人称凤雏的庞统,才同他卧龙具有同样的军事才能,才是知已,才能领会他的意图。想当年,他从柴桑吊丧正要回荆州方欲下船时,只见江边一人道袍竹冠,皂绦素履,一手揪住孔明大笑曰:“汝气死周郎,却又来吊孝,明欺东吴无人耶!”孔明一看,却是庞统,两人大笑不止,携手登舟,促膝谈心,各诉其志。当庞统答应在东吴一旦不受重用必投奔玄德时,诸葛亮才与他依依惜别。庞统来刘备麾下,诸葛亮实指望两人共同辅佐刘备,不想出师未捷庞统先殒身,诸葛亮哪有不悲痛之理?孔明此哭,是哭与庞统的深情厚意,是哭自已今后担子的重大,是哭刘备不可估量的损失。

诸葛亮的第三次痛哭是先主刘备病逝。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走出卧龙岗,东征西战,目的是帮助刘皇叔兴复汉室。不想统一中国的大业未成,秭归一战后,刘备重病在身。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三日,诸葛亮等星夜从成都赶往白帝城。他来到永安宫,慌忙拜伏于龙榻之下,先主抚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说罢,泪流满面。诸葛亮面对此情此景,半生的辛酸苦辣一下子涌上心头,面对将要谢逝的君主怎不痛哭流涕?接着先主传旨写了遗诏,递与孔明,诸葛亮这时真真切切感到自已责任的重大,又一次掀起感情的波澜,泣拜于地曰:“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先主内待扶起孔明,刘备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先主说:“若嗣子可辅,则辅子;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刘皇叔临终还对诸葛亮如此信任,这知遇之恩三生难报,诸葛亮听罢,汗流遍身,手足失措,叩头流血,哭得天昏地暗,死去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