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躲避战乱的中原人带去先进的技术
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c. 契丹人接受汉文化,学会农耕
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 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1.契丹族
契丹族: 游牧在_北__方__的民族,_9_世_纪__后__期_已有农
耕等生产活动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的兴起

上京
西夏 兴庆


宋京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 居住在辽水上游的潢水(今 西拉木伦河)流域,以游牧 为主。
行营到处即为家,
辽河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契丹族兴起和逐渐 强大 的原因是什么?
a. 隋唐时期较为宽松的民族政策
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 系日益密切。
国号: 辽(有时称契丹)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时间: 10世纪初 定都: 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契丹武士
治国措施: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 力不断增强。
契丹货币
契丹鸡冠壶
2.党项族的兴起

上京
西 夏兴



宋京
2.党项族
党项族:生活在我国_西__北__地区,原属_羌__族的一支
对辽用兵。其结果是……
弊端
解除大将兵权,重文轻武
造成军队战斗力低下 (积弱)
将地方的政权、财权、 军权收归中央(守内虚 外)
边防守卫空虚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3.澶渊之战
澶辽
渊 之 战
北宋
1.时间: 宋真宗时
2.交战双方
攻方:辽 守方:北宋
3.交战地点:澶州(古称澶渊) 寇准
4.关键人物 宋真宗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
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A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B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3.下列活动,与耶律阿保机无关的是( D )
A.提倡农业
B.接受中原封建文化
材料四:
辽代文字
西夏文字
文字:仿效汉字,创制文字
材料五:
宋代官吏服饰
门吏图——宣化 辽墓壁画
组图一
组图二
服饰生活:少数民族向中原学习,中原文化生活也融入了少数民则 特色。
材料六:
鸡冠壶(辽)
扁瓷壶(西夏)
大明塔(辽 内蒙古)
碰撞中的融合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经济上: 学会农耕,发展农业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从统一走向分裂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
五代 十国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契丹族与党项族 辽与北宋的和战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北宋形势图
政权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民族 都城
措施
辽.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辽太祖)
方的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 人民反对战争; 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
探史明理
4. 怎样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
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 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 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经济
贸易往来; 促进了民族融合。
二、善学善行民族发展:
契丹族和党项族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他们的 发展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政治上: 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文化上:模仿汉字,创造文字;建筑、佛学、
生活习俗等
作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促进了民族融合;
加速辽、西夏封建化进程
3. 下面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 是( C )
北宋 西夏 金
A
金辽 北宋
B
西夏 辽 北宋
C
辽 金 北宋
D
随堂训练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三、交融与发展
观察下列文字材料和图片,说说契 丹族、党项族和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并试着简要说明。
材料一: 政治: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材料二:
西夏贡米
西夏铜牛
西羌之俗,岁时以 耕稼为事,略与汉同。
——《续资治通鉴长编》
经济:学会农耕,发展农业
材料三:
辽代货币
西夏货币
钱币:均为圆形方孔钱
5.战争结果:辽军败退,双方议 和,签订“澶渊之 盟”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4.澶渊之盟
1.签订时间: 1005年
2.内容: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 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3.评价
消极影响:对重于了北北宋宋,人是民屈的辱负和 担约 。,加
积极影响:1.保持宋辽百余年的和平局面, 2.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占领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大致是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 地。
险要之地,易守难攻,
“儿皇帝” 后晋皇帝石敬塘
一、辽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二)辽与北宋的战、和
1探、究北:宋对辽用兵
请结97合9年北,宋宋的太治宗国在措消施灭,北分汉析,对结辽束用了兵五失代败十的国原的因分? 裂割据局面的同时,决定乘胜收复幽云十六州,于是
C.建立契丹国
D.获幽云十六州
4.西夏和北宋讲和的原因是( C )
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 B.宋朝被西夏打败了 C.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
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等少数民 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C.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 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 活
国号: 大夏,史称西夏
建立者:元昊
时间: 11世纪前期
元昊
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治国措施: 1、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2、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3、创制西夏文字
西 夏 文 字
西夏货币
西





பைடு நூலகம்
西夏王陵
西夏的建立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 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 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 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战对事辽所来耗说费,的军既费可就以高体达面30的00万撤以退上,。又达到了掠夺中原财富 材的料目二的:,增强了辽国的经济实力.
议和后,辽实行休养生息,“户口丰殖”“年谷屡稔(成
熟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看,澶渊之盟后—辽—宋—边《境辽长史期》 处 材于料相三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促澶进渊了之双盟以方后边,境双地方区在的边境生地产区发开展展。贸从易,长宋远用看丝,织有品利、稻于米、 茶我叶国等多,民换取族辽国的家羊的、发马展、和骆驼统等一。。
民族 与汉族的关系
发展
共同点
唐朝末年,北方汉 人为避战乱,北出
契丹 长城,带云了中原 族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
生活方式。
农耕、冶铁、纺织,
建筑房屋、城邑, 都是在唐朝时
创制文字,国力不 学习并接受了
断增强。
中原的先进文
化和先进的生
唐朝时,与中原
党项 文化的接触渐多,

社会生产有所发 展。
订立官制、军制和 法律,鼓励垦荒, 以展农牧经济,创 制文字。
探史明理
2.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 带来什么影响?
加重了双方百姓的负担; 使人民蒙受了屠杀和焚掠等空前的战
争灾难; 造成国库空虚,严重影响互市贸易和
经济文化交流; 激化了民族矛盾和社会阶级矛盾。
探史明理
3. 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 原因是什么?
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 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
材料二:……达成和议,宋册 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 宋称臣……宋每年予西夏‘岁 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三、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 怎样?
战争
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 连年的战争使西夏受 到很大损失,人民处 于困苦之中
3.订立宋夏和约内容是什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契丹族
上京临潢府 (内蒙古)
西夏. 北宋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党项族 (大夏皇帝)
兴庆府 (宁夏银川)
960年
赵匡胤 (宋太祖)
汉族
东京 (开封)
动脑筋: 从此图可知,辽、西夏、北宋时期的特征是什么?
民族政权并立
梳理归纳:
政权名称 民族
辽(契丹) 契丹族
北宋
汉族
西夏
党项族
建国时间 建立者 916年 耶律阿保机 960年 赵匡胤 1038年 元 昊
战进 处是行于了 相短对25暂稳年定,的的宋,局金面战是。争历进行史了1的7年支,此流后的时间, 和是长久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 战争是侵略战争吗?
答: 不是侵略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
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辽、西夏以劫掠和
扩大势力为目的发动战争,非正义;北宋 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 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在位皇帝
辽与北宋的关系
辽太宗 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加剧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保持友好关系 从进攻到防御. 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三、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1.根据材料,概括宋夏关系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西夏

材料一:元昊称帝后,先后与 北宋进行了三川口、好水川、 定川寨之战。
——《宋史新论》
北宋
宋夏关系:
3.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我国多 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即为岁币
1、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宋为兄,辽为弟。 2、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3、宋给辽岁币。 4、在边境开设榷场( què ) ,开展互市贸易。
材料一: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
消极: 万匹。 材料二对:于澶北渊宋之,盟是以屈后辱,和双约方,在“边岁境币地”区加开重展了贸北易宋, 人民的负担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
马、骆驼等。
材积料极三::(战后几十年内)生育繁息,牛羊被野,
1.保持宋辽戴百白余(年白的头和发平)局之面人,,不识于戈。
问2.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根3.促据进材民料族,融说合说,澶有渊利之于盟我有国什多么民影族响国?家的发展和统 一。
影响?评价?
材对料北一宋: 来说,是屈辱的和约。虽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加剧规了定北宋宋要给的辽财岁政币危,机每,年银但1使0万北两宋,获绢得20万了匹相。对这安些定都的要由发宋 朝展的环百境姓.负担。当时宋年收入1亿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的
么?
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 利: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弊:加重人民的负担
西夏与北宋的和解 西夏武士
辽、西夏与宋的关系特点:
有战有和
澶澶
渊州
兴庆
之大 盟战
北宋
追根究底:
民族交往的过程中,有冲突,也有友好交流, 共同发展。在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共经历了 200多年的时间,在这200年的时间里,宋辽战争
都城 上京(今蒙古巴林左旗南) 东京(今河南开封) 兴庆(今宁夏银川)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比较分析:辽与西夏有什么共同点?
1、都是少数民族,建立了政权
2、都向北宋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政治 制度
3、与北宋的关系时战时和,宋给他们岁币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 西夏
北宋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一)割让燕云惹四百年悲恨:
产技术,促进 了自身的发展。
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 么影响?
1、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使北宋与 辽、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
2、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 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边远地区的贸 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3、对于民众生活而言,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北宋民众的负担, 另一方面,使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 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