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首要任务是养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的首要任务是养心
养生不是吃喝,养生不是治病。
养生是一种人文文化,一门人生学科。现代养生重点关注的不是古方的方剂,气候、饮食等等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养生的精神和文化才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的东西。
现在某些养生,道理不分,以一人之道而演化成天下之真理。
传播健康信息不能只说好的方面,而不告知可能带来的危害。
对于疾病的诊疗,医生尚有误诊的时候,更何况没有医学常识普通的老百姓。
对老百姓而言,掌握中医思维比看一百本书都强。
《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养生首务在养心,要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性情。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没有一个良好的德性,如何能够健康、长寿?!长寿老人大多性格开朗,性情平和,很少生气,遇事心胸豁达,极少与人发生争执,为人厚道,不在小事上计较。其中的秘诀就是知足常乐,衣食随缘,不怀恩怨,甘于淡泊,修身养性,与世无争。
中国人讲情义,说“为哥们两肋插刀拼了性命”,他不会说“拼了生命”。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写道,“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写的是性命,他不说“苟全生命于乱世”。实际上,以诸葛亮的本事,在当时完全可以北走魏,东奔吴,在曹操或孙权处谋个一官半职,以安享天年。但他没有,他就跟着刘备入西蜀不毛之地,这就是性情使然,这就是性命与生命的区别。孟子说过:“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从生命角度来讲,牛也好,狗也好,人也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个的生命。人也是,从饮食从物质上讲人和人也是没什么区别的,人的区别在于性命、性情,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也在于此。
换句话说,一个脑死亡的人,生命还在,性命却没有了。这就是生命和性命的不同。
懂得了这些,那么养生就不仅仅是今天吃点什么、明天喝点什么。孔令谦养生箴言:养生不仅仅是养护生命,同时也是在养护你的性命,是和你的人生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这样的问题了。
《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养生首务在养心,要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性情。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没有一个良好的德性,如何能够健康、长寿?!
《黄帝内经》中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就可年皆百岁,而动作不衰,养性之理。”长寿老人大多性格开朗,性情平和,很少生气,遇事心胸豁达,极少与人发生争执,为人厚道,不在小事上计较。其中的秘诀就是知足常乐,衣食随缘,不怀恩怨,甘于淡泊,修身养性,与世无争。
所以中国自古有“仁者寿”之说。一个做亏心事的人,夜不能寐,担惊受怕,他能长寿吗?可见“仁”这个意义是非常之大的。“仁”其实也是人的本质。孔子说,“人者仁也”,人就是“仁”,是善,善也。养生,是一种心态。
“和喜怒,安居处”,放松心态自然养心
现代人很多病症都与心态有关
现代社会很多病症都与心态有关。有一个年轻人,某天忽然得了一种病,烦躁焦虑,疑心重,上厕所的工夫回来,就怀疑有人在他的笔记本电脑里安了摄像机。我还见过一个年轻的妈妈,不到四十岁,孩子刚刚上初中,某天忽然病了,正常的时候没事,犯病时逮谁骂谁,根
本不考虑别的。这些都是什么病?我将它定义为城市文化病。精神压力太大,人没有了方向,没有了目标,心神就容易错乱。
由此我想起小时候印象深刻的一件事:钻防空洞。那时候大街小巷的地下都是防空洞,而且彼此相通,穷孩子买不起手电就把人家房顶的油毡给揭一块,点着火去钻;有钱人家的孩子,拿个手电筒,还要买个七分钱的聚光灯泡,那样看得远。但防空洞永远钻不完,往前看总有照不到的地方,给人的感觉是非常之深,深不可测。其实现代人的精神状态,跟聚光灯有点类似,你的精气神一直在那聚着,你能不病吗?你不妨将光圈调大,让光浑圆,别再聚着,这就是放松。
放松心态靠你自己
人不光是物质的,人还是有知觉的。物质是目可视、手可触摸的,而精神则目不可视、耳不可闻,是人内心的一种知觉。所以养生一定要兼顾这两个层面。
吃点什么、喝点什么,这个可以参照医师或专家的建议,而“放大光圈”、放松心态,这就一定要靠你自己了。你就是自己的医师。
当然,人的七情六欲其实是很难控制的,所以从养生学的角度上讲,养心也是最困难的,我们自己心里要劝诫自己看开。如果你能够看开,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自然会达到养心的功效。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再通过调节饮食、辅以运动等其他方式来弥补身体的不足,就能很好地达到养生的目标。如果你缺乏一种良好的心态,没有时刻注意维护一
种平衡的心态,没有客观看待问题的心态,没有达到相对超脱的境界,
那么要想在养生方面收到很好的功效是不可能的。
“和喜怒”说的就是养心
回到上一节提到的《黄帝内经·灵枢·本神》那句话:“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和喜怒”说的就是要养心。
“和喜怒”的重点在一个“和”字上。比如说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国与国之间要和睦相处,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夫妻之间同样要和睦相处。清代的俞扶九老先生就是榜样。俞扶九进京做官之后,把家迁至安徽正阳关南大街。有一年,他家与对街周铁匠家都要盖房子。双方按照原定计划施工,则街巷显得太窄,而双方都不想让地皮。俞家的人认为自己有权势,于是派人进京陈述情况,求俞扶九压制周家。俞扶九问明来意,向来人申明大义,并修书一封,叫家人子弟们以大局为重,友善邻里。书信中有诗一首,曰:“千里捎书为堵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老先生没有因为邻居和自家抢地而发怒,反而退让,这不正是“和”的体现吗?
“和喜怒”中的“喜怒”代表了我们一切情志上的变化,即代表了日常生活中人的八种情绪——喜怒哀乐、忧思恐悲。实际上“和喜怒”指的是一个人在精神情绪方面的注意原则,这也符合中医养生的原则。
中医对于七情致病非常重视,七情乃致病之源,所以养生首务在养心。养生要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行。“安居处”是说你要居有所安。今天居于陋巷,不要因为自己目前穷困,住在一个不好的房子里就影响自己的心情;明天居于豪宅,也不要因为自己发达了住得好就趾高气扬。这里强调的是要从心态上做到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