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白先勇小说中的佛家意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白先勇小说中的佛家意蕴

作者:王冰

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8期

摘要:当代作家白先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作品中充斥了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思考,这就使他的小说既具有文学的可读性,又有宗教的回味深长,尤其是佛教。我们以其成熟期作品《台北人》为例,从诸行无常、一切皆苦和宿命轮回等佛家常见的思想,谈谈白先勇小说中萦

绕的佛家意蕴。

关键词:白先勇小说佛家意蕴

白先勇在世界华文近现代文学史上算得上一个令人瞩目的奇迹,他著作不丰,却篇篇精品,评论者众多。

但遗憾的是,或许囿于其回族背景,众多研究者对白先勇小说中的佛教意识涉猎不深。白

先勇笔下塑造的那一个个残缺、遗憾、忧郁、感伤的人物,带有禅道禅思的奥妙苍茫,表现出

一种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理念。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艺术和宗教发展到极致,都在不约而同地进行人类对命运的思考,追求永恒的真理和旨趣,成为慰藉心灵的良药。也就是周作人所说:“人类所有最高的感情便是宗教的感情;艺术必须

是宗教的,才是最高尚的艺术。”a在中国,由于历史社会的因素,对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宗

教是佛教。这并不是说佛教把中国文人都变成了虔诚的佛教徒,而是中华民族在文化上一向具

有强大的包容力,佛教得到上层统治者的扶持,在中土扎根之后,不但在手法、意境以及想象

力等方面影响了中国古代作家们的写作方式,更在心理上直接影响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情趣和思

维方法,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

梁启超认为由于佛典传入:“自《搜神记》以下一类小说,受到《大庄严经论》等佛典影响,《水浒》《红楼》等在结构运笔方面则受到《华严》与《涅槃》影响为多,至于宋明以降

的杂剧传奇以及弹词等则是吸取了《佛本行赞》等经典的写法。” b 白先勇本人也提到:“一国的新文学运动,往往受了外来文化的刺激应运而生,历史上古今中外不乏前例。唐朝时中国

从印度大量输入佛经;佛经的译介,基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文学与艺术。王维的诗、汤显祖的戏曲、曹雪芹的小说都是佛教文化熏陶下开放出来的灿烂花朵。我们中国人最足以自豪的《红楼梦》,其实也不过是佛家一则顽石历劫的预言。”c 外来的佛教和中国传统的文化形成了一种

水乳交融、无处不在的意境和情调,这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巨大成就。传统的中国文人作品的表

现形式、艺术风格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佛教信仰观念的影响。白先勇也不例外。所以他才在接

受采访时公然表示:“自己基本的宗教感情是佛教的。”d

白先勇短篇小说集《台北人》标志着其对中国古老文化的主动探寻和回顾。整部《台北人》都充满了他对父辈和他们所负载的历史苦难深切的认识,无论是其语言运用、叙述方式还是思

想内核、精神意义,都充满了传统美学品格和中国文化因素。那些纯中国式的语言、怀旧的背

景勾勒,甚至其中的人物和主题,无一不包含神秘的东方色彩。因此,作品下笔的方式和故事

的塑造不可避免地带有佛家潜移默化的影响,充满了释家的禅意和道理,佛家宿命、轮回、因

果报应等因素比比皆是。

一、诸行无常

诸行无常是佛教法印之一,所谓“行”,指的就是造作和变化,包括时间、空间和一切发

生的事物。用一句通俗的话解释就是彩云易散,琉璃易碎,世事易变。时代在巨变,被裹拥在

其中的人也不得不变。“因为人有限制,所以人生有很多无常感”e。因此,人性中渴望稳定安

康的本能和运道的变幻无常就构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给生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烦恼。叹荣华

正好,恨无常又到,辉煌伟业转眼灰飞烟灭,昔日繁华瞬间成衰草枯杨。

白先勇被余光中称为“现代中国最敏感的伤心人”f,正在于他把诸行无常贯彻进了自己的作品。整部《台北人》没有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也不着力于宏大的历史叙述,娓娓道来的是

台北社会变幻的众生相:从前叱咤风云的将军到老来却落得晚景凄凉后继无人(王孟养将军、

李浩然将军);从前清灵水秀的英俊少年如今却落得穷困潦倒客死异乡(卢先生);从前雍容

华贵不可一世的夫人今朝却只能居于人下忍气吞声(华夫人、钱夫人)……钟鸣鼎食的富贵转

瞬间变成了过眼云烟,一个曾经辉煌的阶层没落了,一个曾经繁荣的时代消逝了。他们只能游

离于精神家园之外,寻找着无处追寻的过往。

《岁除》中的赖鸣升曾经是战斗英雄,但自从来台后潦倒落魄,在荣民医院厨房里当买办

还不肯失了身价。几口酒下肚后对刘营长说:“莫说老弟当了营长,就算你挂上了星子,不看

在我们哥儿的脸上,今天八人大轿也请不动我来呢。”g 这是他维持自己身价的心理筹码。

他不想接受自己潦倒落魄的现实,不愿正视现在的处境,在更年轻一代面前强撑着表现自

己的英雄角色。时光不可回溯,往事不能重来。这是赖鸣升的不舍,也是全人类的遗憾。

《梁父吟》和《国葬》两篇文章都以生者之口谈死者的故事,在翁朴园、雷委员和秦义方

副官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王孟养和李将军。他们曾经叱咤风云、纵横疆场,然而斯人已逝,

身后悲凉。《游园惊梦》和《秋思》里,也通过未亡人钱夫人和华夫人的回忆,让我们心生感慨。更有李长官妻子早逝、儿子痴呆、女儿私奔、晚景凄凉。“房子已经十分破烂,屋顶上瓦

片残缺,参差的屋檐,缝中长出了一撮撮的野草来。大门柱上,那对玻璃门灯,右边一只碎掉了,上面空留着一个锈黑的铁座子。”h 这些充满了死亡和惆怅的主题,在悲凉的基调、社会

忧患的大背景下,就成了整部《台北人》最常见最突出的意象。

诸行无常不但在于世道、处境的变,还在于经历世事后人的巨变。深情单纯的少女朱青被

岁月雕刻成了冷漠无情的少妇。(《一把青》)王雄把对白白胖胖有点儿傻气的童养媳小妹仔

的思念寄托在丽儿身上,可丽儿一天天长大,变得不再是他心中的小妹仔形象。(《那片血一

般红的杜鹃花》)卢先生想念“一身的水秀,一双灵透灵透的凤眼,看这实在叫人疼怜”i 的

未婚妻罗家姑娘,可他已经头发花白眼角起了深深的皱纹,不再是那个“清清秀秀,干干净净”的少年郎,罗家姑娘又怎会是旧日的模样?(《花桥荣记》)所以尹雪艳家永远高朋满座,跟

她结交的那帮太太们一边在背后编排她,一边又离不开她。因为“尹雪艳便是上海百乐门时代

永恒的象征,京沪繁华的佐证”j,“总也不老”的尹雪艳代表了过去的缅怀和不愿遗忘的最终挣扎。

今日处境的窘迫、不愿接受的改变,都是诸行无常带来的悲剧性结果。今时今日的处境和

美好的回忆相互参照,更加衬托出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命在无常的天意和不可抗拒的时间面前的

渺小和无力。值得玩味的是白先勇笔下也写过很多标志性的景物:桂林水东门外的花桥,“桥

底下是漓江,桥头那两根石头龙柱还在那里”(《花桥荣记》);抗战胜利后的南京城连菊花都开得分外茂盛:“满园子里那一百多株盛开的一捧雪,都在他身后招翻得像一倾白浪奔腾的

雪海一般。”k(《秋思》)巍峨的紫金山中山陵,将军和副官都军容整齐,马靴在大理石的台阶上踏得脆响。(《国葬》)从南到北,从古至今,无论是桂林的花桥、南京的石城还是巍峨

的国父陵,这些自然景物亘古不变,与瞬息万变的人间世界形成了鲜明而具有冲击力的对比,

积淀着浓厚历史的兴衰和人世的沧桑。

二、一切皆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