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价值观角度看中美花木兰形象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文化价值观角度看中美花木兰形象差异
[摘要]试图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对迪斯尼动画《木兰》和国产电影《花木兰》所塑造的花木兰形象进行探讨和分析,解读木兰从本土—海外—本土这一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转变,并从文化价值观和刻板印象角度探讨中美花木兰形象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花木兰;形象;文化;价值观
1998年,根据中国传统叙事民谣《木兰辞》改编的迪斯尼动画《木兰》在美上映,其塑造的极具女性主义色彩的木兰形象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2009年,国产电影《花木兰》问世,再次引发人们对木兰形象塑造的热议。国内外关于花木兰题材的研究很多,大部分从历史传说角度、女性主义视角或传播学角度出发,对两部影片的对比分析主要停留在故事情节差异以及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很少有学者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来分析两部影片对木兰形象的塑造所反映的文化深层结构差异。本文试图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价值维度和刻板印象为理论依据,从人物外形、性格特征、故事情节、叙事主题等方面探究不同版本的花木兰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1.中国花木兰与迪斯尼木兰的形象比较
尽管迪斯尼版《木兰》和中国电影《花木兰》都取材于《木兰辞》,两部影片对木兰形象塑造却在人物外形、性格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
1.1人物外形
两部影片各自展现了对美的不同定义和诠释。鹅蛋脸、丹凤眼、长身细腰,樱桃小嘴、皮肤偏黑、说话爱耸肩的迪斯尼木兰形象大获西方人的青睐。中国电影人则认为浓眉大眼、端庄清秀、秀外慧中,生活中和声细语,战场上英姿飒爽的花木兰才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此外,迪斯尼影片中虚构了木须龙和小蟋蟀这两个角色,成为花木兰行军中的守护神和不可分割的幸运同伴,增添了木兰形象的传奇色彩和幽默效果。
1.2性格特征
国产电影中的花木兰依旧是一个任劳任怨、含蓄隐忍、善良勇敢、忠孝两全的传统东方女子形象。从军前操持家务,军旅中奋勇杀敌,看见血染沙场心有不忍,痛苦万分,遇到爱情却将感情深藏在心,最终为了国家利益毅然舍弃爱情。迪斯尼版的木兰却给大家展现了一个活泼可爱、大胆泼辣,情感直白主动的西方女子。她带着有关“三从四德”问题的小抄去相亲,用自己的才智计谋救出皇帝,主动接触并帮助自己的心上人,想要保家卫国让父母为自己感到骄傲。东方女子的容貌下藏着一颗美国少女心。
1.3故事情节
迪斯尼动画和国产影片均充分肯定了女主人公的才智和英勇。然而,两部影片却展现了两国文化对英雄主义的不同理解。不同于中国古代的军事集训和集体作战,迪斯尼版木兰更像经历了美国特种部队的训练,从一个普通士兵训练成了一名威武神将。国产电影中的花木兰尚有失策之时,而迪斯尼影片神话了木兰,她每战必胜,突显了个人力量对全局的至关重要性,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十分浓厚。
1.4叙事主题
两部不同版本的花木兰题材影片在对故事主旨的表达上基本一致。木兰“进”可替父从军,驰骋沙场,保家卫国;“退”可辞官还乡,回归田园,赡养双亲。通过木兰的“进”与“退”体现了影片所弘扬的“忠”与“孝”的中国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然而,“忠孝”并非迪斯尼影片《木兰》的核心主题,女权主义儒家思想形成鲜明对比。不同于国产影片所彰显的“忠孝两不渝”的传统儒家思想,好莱坞的木兰故事带有浓重的女性主义色彩。木兰在受到挫折后说道“也许我不是为了我爹,也许我只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希望当我揽镜自照时,就会觉得对得起自己”。
可见,美版木兰更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木兰的女性身份被突出强调,以女儿身拯救天子和国家,重新定位了女性的地位和价值。
2中美花木兰形象差异在价值观上的体现
霍夫斯泰德(1983)提出了用国家文化维度模型来解释不同文化背景对员工价值观的影响,即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权力距离和男性化/女性化。他指出,所有的文化价值差异都可追溯到这些基本维度中的一个或几个。因此,本文试从霍氏理论的四个维度来探析两部影片所塑造的花木兰形象差异根源。
2.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在霍夫斯泰德的四维文化理论中,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是指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社会是更关注个人利益还是集体利益。在这一维度的指数衡量中,美国人与中华文化背景的群体形成鲜明对比。在国产电影中,花木兰始终遵循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为了国家利益甚至可以牺牲个人利益,哪怕是生命。“我们大魏将士,永不屈服,绝不退让!身后就是家乡,我们要拼死守护她!今天,我们将血染沙场……将军可以叛我,士兵可以弃我,但我花木兰,绝不背叛国家!”美国则强调个性自由及个人的成就。迪斯尼版木兰单枪匹马拯救整个国家,体现了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皇帝在动画片开头“一粒米便可使天平
倾斜,一个人便可决定胜负”的独白便传达了这一理念。中美主流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了木兰形象的差异。
2.2不确定性规避
不确定性规避是指一个社会考虑自身利益受到不确定事件和模棱两可的环境威胁时,通过正式渠道来避免和控制不确定性的程度。不确定性规避指数高的国家,试图通过建立更多规则或制度来消除这些不确定性及模糊情境,以提供一个更有保障、更安全的社会环境。“兵营军规,自相窃盗,不计多少,斩!侵欺百姓,奸居人子女,带妇人入营,斩!……”国产电影中这种军令如山、生死命悬一线的封建社会大背景对花木兰坚忍的性格塑造也起着重要作用。花木兰对国家的高度信仰也成就了她忠贞不渝的可贵品质。相比之下,迪斯尼版木兰少受外部环境的约束,更联合其助手木须龙伪造军令,命将军李翔前去救父。不确定性规避指数偏低的美国,塑造了一个大胆活泼、灵动的美国式木兰。
2.3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指的是在一个国家的机构和组织中,弱势成员对于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期待和接纳程度。在低权力距离的国家里,上下级、长幼间的关系被看做是平等的,而高权力距离的国家的情况正好相反。在高权力距离的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组织往往权力集中、监管严密、等级森严。在国产电影《花木兰》中,当魏国大军被单于围困,文泰将军主动泄露其七皇子的身份,为救花木兰和众将士的性命,甘愿为人质。单于说“用一个皇子换千名士兵,值得”,可见等级观念在中国封建社会根深蒂固。在迪斯尼《木兰》影片的结尾处,木兰拯救了皇帝和整个国家,皇帝在百姓面前向木兰鞠躬致谢,全城官员及百姓亦跪谢木兰。这一场景打破了男尊女卑、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的时代想象,这一部分的演绎被当代化了,融合了美国的自由思想和平等观念。
2.4男性化
男性化倾向/女性化倾向的维度表明性别对一个社会中男性和女性扮演什么角色的决定程度。在男性化倾向的社会里,社会性别角色非常明确,男人被认为总是武断的、坚强的、注重物质成就的;而女人被认为是更谦和、更温柔和更关心生活质量。美国和中国属于偏男性气质的国家。两部影片中的木兰形象都表现出共同的特征,即女性只有乔装成男性才能进入社会生活空间展一技之长。然而,性别角色对社会角色的影响程度在迪斯尼动画电影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不同于国产影片中男主人公对木兰的信任跨越性别角色的转变,在迪斯尼版本中,男主人公虽然在为木兰所救后信誓旦旦说道“从现在起,你是我的亲信”,但在得知木兰女儿身后,拔剑呵斥“我欠你一命,现在扯平了”。此外,不同于花木兰回家仅为尽孝的初衷,迪斯尼版木兰回家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爹爹,我给您带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