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认知心理学视角下探文学翻译及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探文学翻译及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认知
学视角下探
翻译及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一、文献综述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翻译过程往往被分解为对原语文本(sourcelanguagetext)的阅读,并通过译者理解,将原文内容用目标语(targetlanguage)将其表达出来。

根据这种观点,表面上看来,翻译只是把文本用一种编码来表达另一种编码的体现。

一般的翻译教学把精力集中在如何提高对原语文本的理解能力,如何用更地道的目标语来表述原文的本意,或者刻意追求从原语到目标语的字面上的对等。

于是,翻译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犯死译、错译的毛病。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美国
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Grammar)关于“句法描写”的论断,为翻译过程进一步向深层探讨提供了理论指导。

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学派的观点,认为句子的意义(包括声音)必须通过句法来沟通,而句法描写则分为两方面:一个称为表面结构(surfacestructure)即句子外部形式,另一个为深层结构(deepstructure),即句子的内部形式。

句子深层结构不等于表面结构,深层结构是人类在说话之前存在于头脑之中的连贯意念,是抽象的,不能直接感知的。

深层结构是具有语义价值的语法关系,人类在通过自己的语言说话时并不是用深层结构的句子,而必须将句子的内部形式用外部形式体现出来,即发出声音(文字记录声音),这样人们才获得可感知的用语言表达的信息。

句子的深层结构决定句子的意义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句子的表面结构决定句子的形式。

依此看来,翻译的过程就是将以原语的表面结构来体现的深层结构中存在的思维转换为以目标语的表面结构来体现的信息的过程。

现代语言学所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揭示了翻译是一种从句子的表面结构出发进入句子的深层结构,而后从深层结构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表面结构的过程。

这决定了翻译教学不能单一地强调字面上的对等。

本文认为,跨越句子深层结构,而直接从原语表面结构到目标语的表面结构,这样的翻译概念尚不够理性。

认知心
兴于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主要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特征的心理学,其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

由于人脑与
在功能结构和信息处理过程上,确有许多类似之处,例如两者都有信息输入和输出、信息贮存和提取,都需要依照一定的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将计算机作为人的心理模型,对人的心理和计算机的行为作出某种统一的解释,继而发现人脑的信息加工原理。

翻译认知过程研究给翻译研究带来了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丰富了翻译研究的途径,其方法值得借鉴。

基于以上理论背景,本文认为,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把文学翻译当作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来研究,就可以探索翻译的心理过程。

然后把它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来指导教学,将对翻译教学效果起到提高的作用。

二、翻译活动中的心理认知过程
翻译心理过程可分为译者的言语理解、形成表征和双语转换三个阶段。

第一步,即译者对原文言语的理解,这可以视为原文信息加工的初始阶段。

言语理解的过程,从生成语法角度,可看作是从句子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的过程。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言语理解的信息加工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信息感知阶段、短期记忆加工,长期记忆储存。

加工分
别采用由下到上、由上到下,以及双向互动等三种模式。

由下到上的加工方向有两种含义,第一是指信息从感知阶段开始向上流动到长期记忆阶段,第二指的是言语信息从语音层次加工开始,到词汇,再到句法和语义的加工,由低到高相继进行。

与之相对的是由上到下模式。

而双向互动模型是各种水平的加工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信息并不总是朝着一个方向流动,而且一些加工水平也可以重叠,信息互相沟通。

(Rodger.T.Bell,2001:231-235)由此可见,翻译过程的信息加工是多种方向的相互作用模型。

人的信息加工需要利用一定的策略,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智慧性,言语理解同样如此。

人在已有的知识
基础上,常
包括语义策略,词序策略和句法策略等各种策略来加工信息。

言语理解以正确的言语知觉为基础,再进行更高水平的句法和意义的加工,这是一个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包括形成期望或假设,进行推理,利用上下文等,这一切都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包括语法和语义的知识和策略。

翻译心理过程的第二步是在译者的头脑中形成表征。

这一步骤具体发生在从原语的表面结构出发并到达其深层结构的
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已有的知识不仅要在言语理解的过程中起到策略上的作用,而且要在信息的整合过程中得到体现。

应该强调的是平时积累在译者长期记忆的词汇、背景知识、经验等因素对于表征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翻译心理过程的第三步是双语转换。

心理学上把双语者分成两类:合成双语者(compoundbilingual)和并列双语者(co-ordinatebilingual)。

合成双语者是指那些在相同的
中学会两种语言的人,而并列双语者指的是在不同环境中学会两种语言的人。

对于双语者通过两种不同语言所获得的信息意义表征和贮存,根据目前的研究存在两种模式,即共同存贮说和单独存贮说。

共同存贮说认为,双语者从两个通道获得的言语信息各有其进行的信息编码、句法和词汇分析以及信息输出
的单独系统,两者彼此
,可以互相转译,但两个通道的语言信息有共同的意义表征,并贮存于一个单一的语义记忆系统中。

而单独存贮说的观点认为两种语言通道获得的信息各有进行加工和存贮的单独系统,不仅信息编码、语法分析等分开进行,而且各有自己的语义表征和存贮,换言之,存在两个语义记忆系统,两种语言形式的转换是通过语义中介而实现的。

三、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翻译的信息加工过程更加清晰,从而引起翻译
者的关注。

对比以往翻译课堂中的单一语言和文学及
教学观点,可进一步认识到信息加工和认知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翻译认知结构在翻译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形成的良好的翻译认知结构是后继翻译学习和
的核心条件。

本文关注的重点在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过程。

在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高语言信息的加工速度和水平方面,本文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共同表征的意识。

学生翻译出现不地道的译本,恰是并列双语者经常犯的错误,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往往把这种错误归咎于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其实这是双语的转译方式所致。

翻译教学中,为让学生少犯错误,提高翻译的速度和品质,就要参照共同存贮说的原理,改进翻译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改进翻译教学效果的目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