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区生态功能区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文区生态功能区划

一、前言

龙文区位于东经117°07',北纬24°07',地处漳州平原中部,福建省第二大河九龙江西、北二溪交汇处,西靠芗城区、东接龙海市,是连接厦门、汕头两大经济特区的必经之道,漳州市的东大门。该区于1997年元月成立,辖4个镇,共41个村和6个居委会。土地面积124.9km2(未包括东岳办事处),2002年总人口11.67万人(包括外出人口,不包括外来人口),人口密度1088人/km2。

根据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要求,以及“建设新区、开发沿江、改善旧城”的发展战略,随着城市东移战略的实施,龙文区将成为我市政治、文化、商贸中心。为此,我们根据龙文区内部不同地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要求,根据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服务功能,同时考虑龙文区生态环境在省、市及九龙江二溪生态保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全国生态保护纲要》提出的划分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良好区和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和恢复区划分的要求,基本按《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以及《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分类方案与编码系统(暂行)》的要求,对全区进行生态功能小区划分,以便为生态环境保育、管理及区域产业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和空间定位目标。

二、工作范围

区划工作范围为龙文区辖区。

三、区划依据

(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国发[2000]38号)

(二)《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三)《生态功能保护区划编制大纲》(试行)(国家环保局环办[2002]8号)

(四)《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国家环保局环然[1995]444号)

(五)《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六)《龙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资料汇编》

(七)《云洞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八)龙文区2000年生态现状资料。

四、目标

(一)明确龙文区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二)明确龙文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三)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四)明确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分布特征与生态环境高敏感区;

(五)提出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各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功能,生态保育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五、区划原则

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区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生学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

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区划依据;

(三)区域相关原则:在空间尺度上,任一类生态服务功能都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在评价与区划中,要从全省、流域、全国甚至全球尺度考虑;

(四)相似性原则:自然环境是生态系统形成和分异的物质基础,虽然在特定区域内生态环境状况趋于一致,但由于自然因素的差别和人类活动影响,使得区域内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某些相似性和差异性。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划指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分区的。但必须注意这种特征的一致性是相对的。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各有一致性标准;

(五)区域共轭性原则:区域所划分对象必须是具有独特性,空间上完整的自然区域。即任何一个生态功能区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

六、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一)自然环境

龙文区地处漳州平原中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少数丘陵其间,水网稠密,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不甚分明,春季温和多雨,湿度较大,夏季无酷暑,秋季凉爽较干燥,冬季短而不明显。年平均降雨量1450mm,年平均气温21.3°C,一月平均气温12.7°C,极端最低气温—2.1°C,七月平均气温28.7°C,极端最高气温40°C,多年平均蒸发量1541.8mm,相对湿度79.8%,绝对湿度18.45mb,平均气压1014.2mb。年平均日照2185.2小时,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风,年平均频率17%,其次为东南风和东风,其频率分别

为11%和8%,年平均静风率为36%,年平均风速1.6m/s,每年7—9为台风季节,最大风力为12级。

辖区地层基底为花岗岩闪长岩,地表层为第四纪沉积物,小丘地多为红色及褐色的沙质粘土,出露岩石各异,主要是花岗岩,其上覆盖第四纪沉积物。

辖区内主要有九龙江水系,西溪、北溪均流经本区,区内九十九湾河道纵横交错。根据2000年资料统计,全区水资源量为14500万m3,平均每平方公里水资源量为128万m3。

辖区属九龙江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山地丘陵上红壤多数较为瘠薄。全区森林覆盖率为35.5%。

(二)社会经济

建区以来,龙文区经济增长迅速。按可比价格计算,2002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4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6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5.95亿元,全区工农业总产值34.7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1亿元,财政收入8262万元,全社会出口总值442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1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037元。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龙文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分别为10.4:55.5:34.1,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占主导地位。第一产业主要以郭坑镇、朝阳镇为主的万亩甘蔗区;以蓝田为中心的1.33km2反季节蔬菜种植区;东屿、西坑、梧桥、后店的食用菌培养区;一批集家禽、家畜和淡水养殖为一体的农场。第三产业主要是商贸服务业、房地产业、城市交通和仓储运输业、休闲旅游业。

七、生态环境保育建设和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一)生态环境保育和建设成绩

龙文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保育和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有成效的工作,主要有:

1.建立生态公益林13.3km2,全区森林覆盖率35.5%。

2.完成了九龙江(龙文段)27公里防洪堤坝的加高加固,防洪防汛能力大大增强。

3.建立了云洞岩风景名胜区,有效地保护景区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4.实施生态农业试点建设,已规划一个生态农业示范区。

(二)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根据龙文区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龙文区生态功能区划中以下的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1.龙文区大量分散的乡镇企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养殖业污染、城乡居民生活污水与废弃物污染的控制和治理问题。

辖区乡镇企业发达,以食品加工业、压板业和家具行业等污染较严重的行业为主,在新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污染防治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村养殖业发达,主要以养猪业为主,粪便的产生量已超过了当地农田的承载能力,加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分散性的面源污染,辖区内河九十九湾水质下降。九十九湾河道水质由于沿岸两侧生活污水、养殖业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污染,部分河段有时出现超Ⅴ类水质。因此,对工业企业和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对养殖业废水的处理,是龙文区生态环境面临主要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