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承上启下的知识点

分析:本节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运用,又是后面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的认知能力,确定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风带形成于移动规律。

把认知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等不同层次要求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能力目标:绘制三圈环流级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依据:因为这些能力要求地理学科学习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会考、高考能力要求的重点内容之一。

情感目标:是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时相对的世界观。

3、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的过程

依据:以为这部分内容与后面的教学内容有直接的联系,是学生后续学习知识的重要基础;另外,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生活中一些现象

难点:三维空间中的分的方向

依据:一是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应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二是这部分内容学生以判断错误。

二、教法设计。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1)设问式教学:

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准则,以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为核心,通过设疑启发,引领思路,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层层突破本课的知识难点,这种双向交流反馈,既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有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最终促成学生对本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有效掌握。

具体如下:

提出假设条件分析得出结论(单圈环流)

否定其中条件之一分析得出结论(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否定其中条件之二分析得出结论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读图分析法。由于地理学科的特点,启发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必须经常凭借地理图像来进行。

本课内容比较抽象,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利用图像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图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表现手段更直观、更清晰、更真实,易于反馈,便于学生理解。

三、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作为老师,关键在于引导。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感性和理性的认识都不是很充分,教材内容抽象,较难理解,

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对教材上的专业性图不易看懂。在教学时要化繁为简,层层推进,便于

学生的理解,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效果会更好。

2、学法指导:知道学生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重视图文转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依据;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信息的综合载体,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本课文字简洁,图像丰富,主题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图像,

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建立起知识之间实质联系。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设疑导入新课

1)氟氯烃的生产与使用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大量氟氯烃而产生的抽样空洞为什么会在南极上空?

2)我国大陆高空的云为何总是自西向东运动?

这些现象都与全球行得大气运动有关,全球大气运动是如何产生的呢?

(二)教授新课:

请同学画热力环流模式图,进一步明确,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让学生思考:就全球范围来看,是否能形成热力环流?引入P33页活动题,让学生分析

1.假设条件:(1)地表示均匀的(2)地球是静止不动的(3)太阳直射赤道

结论;赤道两极受热不均→→热力环流→→在赤道和两极间形成了单圈环流

2.在实际情况下(考虑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

(1)点名建设条件是理想状态,让学“单圈环流无法维持”(通过地球仪上的演示分析,训练学生对前一节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并进一步分析得出“三圈环流”的模式图。

结论:赤道、两极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2)知识拓展,提出问题:

设问:1:赤道低气压代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低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又有何差异?

2: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雨低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相同吗?

(3)绘图训练:

结合图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有学生绘制全球7个气压带6个风带的分布图,分析归纳分布规律(高低压相间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启发引导让学生画出“三圈环流”的侧视图,明确途中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培养学生空间转化能力,检查其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为下面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做好准备)

3.否定其中假设条件:太阳直射赤道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地表热量收支的改变→→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同一地区季节天气与气候不同

让学生在侧视图上演示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导学生归纳各纬度的热量变化随季节的变化,结合图,总结规律:气压带风带也会随直射点南北移动、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4.小结归纳,提出疑问,布置作业

地表是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射赤道→→单圈环流

地表示不均匀的、太阳直射赤道→→三圈环流,近地面出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地表示均匀的→→气压带、风带移动

板书: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及意义

2、三圈环流的形成

1)单圈环流

2)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南北对称

六个风带——南北对称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随直射点南北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