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设计

王小槐工作室广汉中学李丽平

【学习目的要求】

1.了解《论语》和孔子的思想。

2.学习运用人物语言和行动塑造人物的方法。

3.学习整理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及特殊句式的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

1.明文章大意,归纳整理文言知识点。

2.品文中人物的对话、动作,理解志向和性格的一致性。

3.思孔子“礼治”的政治理想,分析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

一、知识储备

(一)孔子与《论语》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传说晚年整理“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2、《论语》: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由其门人及再传弟子辑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有关儒家思想的首要经典,后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二)了解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饗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2.在经济方面,孔子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在他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三)背景补充:

孔子一生,积极救世是其思想的主导方面。他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他的主张在各国都行不通,他被“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史

记•孔子世家》),却“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但由于到处碰壁,有时也流露出消极情绪,特别是晚年回鲁国后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

本文所记之事当在孔子晚年,四弟子中公西华最年幼,比孔子小42岁。据资料,当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这一顺序就体现了孔子“长幼有序”的思想。他们中有的年纪很大了还在读书,这是为了“独善其身”,“修身”。孔子主张“入仕”,要求读书人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他还主张读书人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并说“学而优则仕”,主张“仁政”,主张“以礼治国”。

(四)语基梳理

1.字音:

哂(shěn)之饥馑(jĭn)铿(kēng)尔小相(xiànɡ)比及(bì)

冠(guàn)者沂(yí)水舞雩(yú)喟(kuì)然撰(zhuàn)

2.辨义:

(1)通假字

①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

②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

③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表示反问的语气词)

(2)词类活用

撰(动作名:为政的才能)端(名作动:穿着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着礼帽)

鼓(名作动:弹奏)风(名作动:吹风)小(形作动:小事,做小相)

大(形作动:大事,治国为政)

(3)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假如,如果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连词,于,至于

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

求,尔何如“何如”即“如何”,怎么样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这,那

夫战,勇气也发语词,用在句首引出议论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那么,就

《论语》六则指分项或分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

居则曰:“不吾知也!”同“辄”,总是,常常

求,尔何如?第二人称代词

问君何能尔。这、那、这样、如此

子路率尔对曰词尾,可不翻译

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由于

毋吾以也(动词)用

3.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①毋吾以也:即“毋以吾也。”(这一句还是省略句,还原为“毋吾以于此而不言也。”)

②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译:不了解我)

③则何以哉:即“则以何哉?”(译: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

介词结构后置

①浴乎沂:“乎”相当于“于”,即“于沂浴”。在沂水中洗澡。

②为国以礼:即“以礼为国”。用礼来治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