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汉语数词意义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4-10-12
作者简介:胡妍(1975-),女,江西吉安人,南昌陆军学院讲师,现为广州大学语言及应用语言学2002级研究生,从事言语交际与语言教学研究。
古今汉语数词意义比较
胡 妍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摘 要:
在汉语中,数词除了具有表示数目这一意义外,还获得了语法意义、修辞意义和文化意义,这些意义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另外,古今数词的意义也有差异。 关键词:
数词;语法意义;修辞意义;文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H 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4X (2005)02-0019-05 数词是数概念及其数理思维方式在词汇系统中的有机反映,[1](P75)
因此在汉语中,不少数词在语言
的发展过程中不但有表示数目这一语言意义,而且还获得了十分丰富的语法意义、修辞意义和文化意义。这几种意义随着古今汉语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本文试图对古今数词的这三种意义作一比较。
一、 语法意义方面
古今数词的语法意义基本相同,变化不是很大。下面仅谈及差异明显的三种情况。
(一)双音节数词比较
明代伦文叙曾为苏轼的《百鸟归巢图》配一首数字诗,其诗曰: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此诗被认为对数字的运用巧妙奇异。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将“一只又一只”加起来,得出的数字是“二”;再把“三四五六七八只”中的“三”与“四”、“五”与“六”、“七”与“八”相乘,得出的数字分别是“十二”、“三十”、“五十六”。最后把得到的这四个数字相加,总数恰好是“一百”,正与图中“百鸟归巢”的鸟数相合。原来,在古代,双音节数词除直言实指数
目外,还可以表示倍数、分数和约数。再如:
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苏轼:《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每岁大决,勾者十三四,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市待命。
(方苞:《狱中杂记》)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上述六例中,“二八”和“三五”表示倍数,“十一”和“十三四”、“十六七”表示分数,“三四”、“六七”、
“二三”、“七八”和“两三”表示约数。表倍数、分数的双音节数词在古代应用广泛而在今天基本上不再使用,而表示约数的双音节数词今天仍被广泛沿用着。
因此现在如果你对人说“我才看了两三页”,对方能理解你是说刚看了没几页。但如果你说自己“年方二八”,可能就会被人误解为“二十八岁”,而不是“十六岁”了,因为在现代汉语中里“二八”之间没
第4卷第2期2005年2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 gzho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 .4No .2Feb .2005
有相乘的关系。
在现代汉语里,双音节数词除表示实际数目和约数外,还发展为可表示日期短语的节缩,如“五一”是指“五月一日”;“十一”是指“十月一日”;“七七事变”中的“七七”指的是“七月七日”;“九·一八”是指“九月十八日”;“一二·九”是指“十二月九日”。
(二)数词的活用比较
在古汉语中,数词可以活用为动词,或者活用为副词。如: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诗经·卫风·氓》)(二三,活用为动词,改变)
六王毕,四海一
(杜牧《阿房宫赋》)(一,活用为动词,统一)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列子·九方皋相马》)(一,活用为副词,竟然。
千万,活用为动词,强千万倍)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活用为副词,都、全)在现代汉语里,数词活用为动词的情况根本没有。而活用为副词的,像“一干二净”、“四平八稳”是沿用古代的说法,“三进山城”、“四出秦岭”是仿古格式的用法。但是,现代汉语里数词活用的情况也不是全然没有。如:
他讲话总是空空洞洞,没有一点创见,偏偏还要罗列一二三四,让人觉着八股调十足。
画面孔这事很有趣,每位先生的面孔都有好多“事情”。画上这位的一二三四,再凭想象
添上五六七八。不到几天,每位先生都画遍了,
唯独没画上女讲师。(刘索拉:《你别无选择》)为什么要这么做,你总得说出个一二三来吧。
人齐了,开个会。场长一二三信口讲一通。
重点提到农场的队伍并不纯洁,情况复杂,要注
意阶级斗争。(宋元:《墨面》)
前例中的数词“一二三四”和“五六七八”活用为名词,含蓄地指代相关事物,数词已失去表数功能。后例中前一个“一二三”活用为名词,意思是头绪、办法、缘由;后一个“一二三”活用为副词,同样不是实指数目,而是指代所讲的内容。
(三)数词词缀化比较
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了一种很特殊的现象,即数词“零”词缀化现象,这在古代汉语中是没有的。如:
零距离 零志愿 零效益 零概念
零关税 零首付 零辐射 零隐患
零增长 零接触 零消费 零干扰
零收费 零损耗 零起步 零污染
在上述例子中,“零”的词汇意义泛化,有了“不、无、没”等否定义,它作为一个前缀附着在
某些双音节的名词性或动词性语素前,构成新
的名词。“零”的这一“类化”意义非常明显,还
起到了标志词性(名词)的作用。它的造词能力
非常旺盛,几乎可以随时用它来衍生新词。
二、 修辞意义方面
有些数词在实际应用中,还会产生修辞意义。当表示修辞意义时,数词表示数目的意义
虚化,而代之以其他的抽象意义。这一点在汉
语成语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表示“多、许多、极多”意义的如: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输》)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辞》)
吾父子三思而后行。(《论语·公治长》)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表示多数的数词如“三”、“六”、“九”、“十二”、“十八”、“三十六”、“七十二”等。另外“八”、“十”、“百”、“千”、“万”等都常用以虚指多数。但这些词表多数的程度并不相同:“十”以及“十”以下的数词虚指的是较多数,“十”以上的数词虚指的是极多数。如果“三”、“五”、“六”、“八”、“九”、“十”、“百”、“千”、“万”等对举,或者是“一”和以上那些数词对举,或者是“一”和“半”对举也可以表示多数,而且其表义程度要比单用的数词强一些。如: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耳听八方,眼观六面 千山万水
千锤百炼 三番五次 三教九流
五颜六色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举一反三 一言九鼎 一字千金
一本万利 一目十行 一呼百诺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千钧一发 万众一心 九死一生
·
20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