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善于营造戏剧情境是《牡丹亭》艺 术成就的第一个重要方面。《牡丹亭》所反 映的矛盾冲突是常见的,但她所表现的生活 场景却是“怪怪奇奇”的。这些生活画面富 有引人入胜的吸引力,能满足观众多方面的 审美期待。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有“梦中情 人”,甚至于在梦中与所爱欢会,并不奇怪, 而以梦为真的“情痴”则并不多见,男女主 人公最终与梦中情人结合,更是绝无仅有。 因情不获展抑郁而死信或有之,但因情还魂, 与所爱终成佳配,则实属“理之所必无”。 这种奇而幻的审美境界因为有真情实感作内 核,属“情之所必有”,故独具魅力。
1.剧情梗概
写南宋时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私自游园, 在梦中与素不相识的书生柳梦梅幽会,尽男 女之欢。醒来幽怀难遣,抑郁而死。杜宝升 官离任,葬女于官衙花园。柳梦梅上京赴试 时路过此地,在花园内拾得杜丽娘临终前的 自画像。他观画思人,终于和杜丽娘的阴魂 相会。柳梦梅挖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 两人结为夫妇。后柳梦梅考中状元,杜宝拒 不承认两人的婚事,最终由皇帝出面解决, 全家大团圆。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一、汤显祖其人
(一)汤显祖生平
汤显祖(1550~1616) 明代戏曲作 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临川 (今属江西)人。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 幼时颖异不群,刻苦读书,知识广博, 诗作享有盛名。他14岁为秀才,21岁中 举,因为拒绝与当权宰相张居正交往, 遭到排挤,拖到34岁才考中进士。做官 以后,他又上疏直斥朝廷得失,遭到贬 谪,最终辞官归里,在家中的玉茗堂里 著述为生。
2)语言典雅华美,极富抒情意味, 是《牡丹亭》艺术成就的第二个重要 方面。剧中的许多唱段——特别是杜 丽娘吐露内心情感的一些唱段,华采 叠现,委婉动人,吟唱余香满口,充 分显示了汤显祖超群的才Biblioteka Baidu。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 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 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 的这韶光贱!"
剧中写淳于棼,耽于人世的功名利禄,为之所 摄,终日希望出人头地。有一天,他躺在槐树下做 了一个美梦,梦见自己在大槐安国,与瑶芳公主相 爱,结成美满婚姻。同时在仕途上步步发达,任南 柯太守多年,政绩显著,自己也享尽荣华富贵,后 又因公主的关系升迁为左丞相。然而就在他志满意 得之时,瑶芳公主病逝,他也因失去有力的后援, 在政敌的诬害下断送了前程,被遣返乡,于是梦醒, 乃知大槐安国原来是自家庭前大槐树下的蚁穴。但 他情根未断,于是清斋燃指,终于破生死之隔、人 蚁之隔,与公主的幽魂重晤。
(一)《紫钗记》
《紫钗记》原名《紫箫记》,是汤显祖年 轻时的戏笔,还没有多少真情实感寄寓期间。 汤显祖此时尚不以儿女之情为念而充满 豪侠之气的少年心性。随着阅历的加深,汤 显祖不满足自己的初期创作。以后在一个长 时期里对此剧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定名为 《紫钗记》。
此剧与《霍小玉传》最大的不同,是把 李益负情、霍小玉含情而死的悲剧故事,改 写成霍、李两情相悦,结为夫妇,李益中状 元,权臣卢太尉欲强招他为婿,使两人久不 能相会并产生误解,后有得到皇帝信任的黄 衫客相助,才重新团聚。剧中用许多笔墨描 绘霍小玉的痴情,有感人之处,表现了汤显 祖以“情”为核心的文学观。
2.《牡丹亭》解读
(1)《牡丹亭》与《西厢记》的不同
以《牡丹亭》与同是爱情名剧的《西厢记》相 比,可以看出两者有一点根本不同的地方:莺莺对 于张生,是由“情”到“欲”;杜丽娘对于柳梦梅, 却是由“欲”到“情”。 她并不是先爱上柳梦梅,才有冲破“男女之大 防”的选择,而首先是难耐青春寂寞,因自然涌发 的生命冲动引向与柳梦梅的梦中幽会,恣一时之欢, 由此蕴育了生死不忘之情。
(二)汤显祖的思想
汤显祖的思想比较复杂。他的父亲是个严正的儒者,祖 父却好老庄、喜谈神仙,“家君恒督我以儒检,大父辄要我 以仙游”(《和大父游城西魏夫人坛故址诗序》),这两方 面都对他有所影响。 汤显祖早年虽然热衷于科举 功名,但却不肯曲脊于权门。 他对当时的现实政治多有批 判,在文学上主张独抒性灵,反 对复古模拟,在戏曲创作上,与 首重音律的沈璟意见相左,注重 文词,倡导言情,反对以吴门声 律为唯一准绳,被称为“临川派”。
《邯郸记》、《南柯记》两剧,反映了汤 显祖晚年对于政治的厌恶和失望,虽然不免 包含了消极的人生情绪,但作者对士大夫传 统人生取向的否定,并不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对社会现实秩序的深刻认识,使汤显祖的后 “二梦”里充满了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后 “二梦”里再也没有了《牡丹亭》中充满蓬 勃生机的花卉春光。汤显祖最终认识到,在 当时的社会结构里,一个人根本不可能自由 实现自己的价值,它必然要受到这个社会体 制的彻底制约,无法挣脱一步,他的真情也 会在这个龌龊的世界上变成捆缚自身的枷锁。
(3)人物形象
《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当数杜丽娘, 她是作为“情”的化身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在汤 显祖关于“情”的哲学思考和人生体验的交合中孕 育而成的。追求爱情的缠绵而执著,是杜丽娘的一 种性格特点 。 追求个性自由发展。杜丽娘说她"一生儿爱好是 天然"(《惊梦》),又说"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 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寻梦》)。联系 起来看,所谓"由人恋",意为对美好的事物想爱就 爱;"随人愿", 意为为了追求美好的事物要生死相 随;"无人怨",意为即使死了也无怨言。《牡丹亭》 写杜丽娘的思想与行动同步,正是这个作品的成功 之处,也是杜丽娘形象塑造中最有光彩之处。
2)丫鬟春香形象
丫环春香也写得个性鲜明。她直率地 揭露陈最良的道学面貌,与杜丽娘的反抗性 格相映衬。《闺塾》(即《春香闹学》)出 中,分明杜丽娘对陈最良"依注解书"不满, 但只能委婉地说"这经文偌多",春香却直接 向传统的经解挑战,故意问君子为什么要求 淑女。在《写真》出中,杜丽娘把梦中幽会 事告诉春香, 春香先是吃惊,接着表示感叹: "怎的有这等方便呵!"活脱刻画出她的纯洁 天真。
(2)《牡丹亭》的文化启蒙意义
汤显祖所说的“情” ,指人们的真正感情,在《牡丹亭》 里表现为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追求。“理”,是指 以程朱理学为基础的封建道德观念,在《牡丹亭》里表现为 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对青年一代婚姻自由的束缚。这种明确 的创作指导思想,与当时反对程朱理学的进步思潮一脉相通。 《牡丹亭》以“至情”反对“天理”,矛头直指封建社 会后期的精神支柱——程朱理学,不仅拨动了时代的琴弦, 而且接触到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文化冲突的核心问题— —个体的自然本性与封建礼教的内在矛盾。正确地揭示了 “至情”与“天理”抗争的艰难性与痛苦性,对“至情” 超越生死的伟大力量和美好的人生价值 进行了热情的礼赞,具有文化启蒙意义 正确地揭示了“至情”与“天理”抗争的艰难 性与痛苦性,对“至情”超越生死的伟大力 量和美好的人生价值进行了热情的礼赞, 具有文化启蒙意义
(四)《邯郸记》
《邯郸记》共30出。本事据唐代沈既 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改编。写卢生 一贫如洗,学成一身文武艺,一心售与 帝王家,于是得到仙人吕洞宾的帮助一 枕入梦。在梦中,他历尽悲欢离合,锦 衣朝堂,忽而招致谗言,窜死荒野。卧 枕时旅舍主人方蒸黄粱。卢生在梦中得 娶名门女子,中进士,当了20年宰相, 封国公,食邑五千户,官加上柱国太师。 他的子孙也一齐高升。最后享尽荣华富 贵后,一蹶而亡。一哭而醒,客店里的 黄粱米饭还没有熟,卢生遂悟破人生, 随吕洞宾出家。
二、汤显祖的戏剧作品
汤显祖著有传奇《紫箫记》、《紫钗 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 记》、《邯郸记》。《紫钗记》是早年作品, “仅成半本而罢”,后改编为《紫箫记》。因 四种传奇皆有梦境描写,故学界称之为“临川 四梦”或“玉茗堂四梦”。汤显祖在诗文创作 上也颇有成就,有诗文集《红泉逸草》、《问 棘邮草》、《玉茗堂集》传世。
3)杜宝形象
《牡丹亭》写了封建家长杜宝对女儿的自 由婚姻的阻挠。杜宝恪守封建礼教,认为女 儿和柳梦梅的爱情婚姻都是"胡为"。他在"天 赐团圆"的圣旨下达前,一直坚持要女儿和柳 梦梅离异。但作者也写他为官清正,避免了 人物性格的概念化。
4)陈最良形象
陈最良也是《牡丹亭》中刻画得较有特 色的人物。作为一个思想僵化的老秀才、老 学究,他是杜丽娘的对立面。但他又非完全 不通世情的腐儒,而有圆滑世故的一面。柳 梦梅中状元后,他几乎忘记了曾在杜宝面前 诬告柳为"劫坟之贼",而在两人之间调解分劝, 对当年被他责打的丫环春香,此刻也以"贤弟" 相称,他的性格也不是单一的。
3)针线紧密、结构完美是 《牡丹亭》艺术成就的第三个重 要方面。传奇是长篇戏曲样式, 时有漏孔、头绪纷繁、结构松散 是常见的毛病。《牡丹亭》虽然 长达五十五出,但并不给人以拖 沓之感。登场人物少有“闲人”, 且均有归着。剧情既主干突出, 又枝叶映衬,首尾相顾,浑然一 体。
(三)《南柯记》
《南柯记》共44出,本事据唐代李公佐的 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改编。《南柯记》 也是写一场人生幻梦。它着重表现一般既有 功名欲望也有政治理想的士大夫在这种丑恶 的政治中走向幻灭和觉醒的过程,同时强调 了情爱对于人生的价值。
(二)《牡丹亭》
从艺术精神和哲理深度结合的角度来看,《牡 丹亭》代表了汤显祖戏剧思考和创作的最高成就。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当汤显祖写出《牡丹 亭》的时候,他已经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而变 得坚强老练,有了为追求理想而百折不挠的人生经 历。他对于人的生命价值的认识已经走向成熟,而 在哲学思想上也找到了清理冲突的突破口,创立了 “情至”的理论。他认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着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 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