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学案

学习目标:

一、欣赏细致精彩的景物描写:作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绿枝条进行了绘形绘色的描写。

二、理清感情线索,体会隐含的文意。

三、注意读与写结合。

字音:

淅沥(xīlì)移徙(xǐ)婆娑(pósuō)蕈(xùn)茵猗(yī)郁揠(yà)苗助长

作者介绍: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

《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与沉思,文字清新纯朴,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竹刀》中的一些篇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并写了走向反抗的农民。笔调忧伤愤懑。《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

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你爱国吗?”“爱国!”“赞成南京政府么?”“不赞成!”“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绝对不可能!”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刑审数月,最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写作背景:

资料一: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成为一座“孤岛”,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作者陆蠡当时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正由于这个原因,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日本兵抓捕,狱中他宁死不屈,被刑审数月,惨遭杀害,仅34岁。

资料二:《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后(1938年),当时中国大地烽烟四起,正遭受日本侵略者践踏,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在上海坚持抗日文学创作的作者由此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株常春藤,于是满怀深情的写下了《囚绿记》。

作业:

课后习题三,写作建议:1、在你的文章中尽可能使用多种表达方式2、字数不少于150个字

拓展阅读: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对以下文段进行比较阅读:

1、朱自清《绿》中描写梅雨潭绿的片段

2、老舍《济南的冬天》中描写济南的水绿的片段

3、陆蠡《囚绿记》中描写窗前的绿的片段

思考:三位作家分别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绿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