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3有理数的乘方公开课优质教案(5)

最新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3有理数的乘方公开课优质教案(5)
最新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3有理数的乘方公开课优质教案(5)

3.3 有理数地乘方

第3课时

学前温故

1.小数点后面地数位从左向右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学学过地四舍五入法,即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应该看这一位地________,如果后一位数字小于5,就把它连同后面地数字全部____;如果后一位数字大于或等于5,就向前一位进__,再把它连同后面地数字全部舍去.

新课早知

1.近似数

近似数是指与一个准确数____相等地数,它和

准确数虽然不相等,但与准确数是非常接近地,两者相差无几.

2.有下列数据(1)我国约有13亿人口;(2)第一中学有68个教学班;(3)直径10厘米地圆,它地周长约为31.4厘米,其中,数________是准确数,数________是近似数.

3.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地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25.7;(2)3.2×105;(3)0.501.

答案:学前温故

1.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

2.后一位数字舍去 1

新课早知

1.大约

2.68,10 13亿,31.4

3.解:(1)25.7精确到十分位;

(2)3.2×105精确到万位;

(3)0.501精确到千分位.

1.近似数地意义

【例1】下列属于准确数地是( ).A.我国有13亿人口

B.张明身高为1.75米

C.我国人口地平均寿命为74岁

D.七年级(5)班有58名学生

解析:A、B、C都不是准确数值,而是近似数,而58名学生是准确地.

答案:D

准确数与近似数要结合实际情况判断,如:“13”,我国有13亿人口表示地是近似数,我们一组有13人表示地是准确数.

2.精确度

【例2】某车间接受了加工两根轴地任务,车间工人看了看图纸,轴长2.60 m,他用很短地时间完成了任务,可是把轴交给车间主任验收时,主任很不高兴,说都不合格,只能报废!原来工人加工完地轴一根长2.56 m,一根长2.62 m,请你利用所

学地知识解释,为什么两根轴都不合格呢?

分析:分别指出2.60m和2.56m,2.62 m精确地位数及精确值应满足地范围.

解:因为2.60 m是精确到百分位,它地精确值应满足地范围是2.595 m≤2.60 m<2.605 m,而2.56 m应满足地范围是2.555 m≤2.56 m<2.565 m,2.62 m应满足地范围是2.615 m≤2.62 m<2.625 m,所以两根轴都不合格.

要明确某一近似数所满足地取值范围,在此范围内合格,不在此范围内则不合格.

1.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0.050 19分别取近

似值,其中错误地是( ).

A.0.1(精确到0.1) B.0.05(精确到百分位)

C.0.05(精确到0.1) D.0.050 2(精确到0.000 1)

2.将-892 700取近似数,精确到万位是( ).

A.-89 B.890 000

C.8.9×105D.-8.9×105

3.28 cm接近于( ).

A.珠穆朗玛峰地高度B.三层楼地高度C.姚明地身高D.一张纸地厚度

4.下列各题中地数据,哪些是精确地?哪些是

近似地?

(1)某字典共有1234页;

(2)我们班级有97人,买门票大约需要800元;

(3)小红测得数学书地长度是21.0厘米.

答案:1.C

2.D -892 70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为8,9,后面地数字是2舍去,取近似数后要保证和原数相等.

3.C 28 cm=256 cm=2.56 m,所以接近于姚明地身高.

4.分析:(1)字典地页数是不需要估计地或测量地,有多少页是固定地,所以1 234是一个精确

数;(2)一个班级地人数是不需要估计地,而是确定地,所以97是一个精确数,买门票大约需要800元是一个估计值,所以800是一个近似数;(3)测量地结果都是近似地,所以21.0是一个近似数.解:(1)1234是精确数;(2)97是精确数,800是近似数;(3)21.0是近似数.

数学:1.5.1《有理数的乘方(2)》 精品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数学:1.5.1《有理数的乘方(2)》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学习目标】: 1、能确定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 2、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3、培养并提高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 【学习重点】:运算顺序的确定和性质符号的处理; 【学习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在2+23×(-6)这个式子中,存在着种运算。 2、请你们以4人一个小组讨论、交流,上面这个式子应该先算、再算 、最后算。 二、合作探究 1、由上可以知道,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43例题3,请你试练 3、师生共同探讨P43例题4 【课堂练习】 P44练习 计算:

(1)、(—1)10×2+(—2)3÷4; (2)、(—5)3—3×41()2-; (3)、 111135()532114 ?-?÷; (4)、(—10)4+[(—4)2—(3+32)×2]; 【要点归纳】: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

【拓展训练】 计算 1、()2253[]39??-?- +- ??? 2、3 342293??-÷?- ??? 【总结反思】: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乘方教案人教版

课题:1.5.1乘方(2) 教学目标: 能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重点: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 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 问题1:什么是乘方运算?你能指出幂的各部分名称吗? 答案: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 问题2:我们现在都学习了哪些运算?它们运算的结果叫什么? 答案: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 结果分别为和,差,积,商,幂. 引入:3 2(3)4(3)15?--?-+应如何计算呢? 指出:一个运算中,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多种运算,称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二、探究1 想一想:有理数混合运算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归纳: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例1:计算 312(3)4(3)15?--?-+(); 3222(2)(3)(4)2(3)(2)??-+-?-+--÷-?? () 解: 3 12(3)4(3)15?--?-+() 2(27)(12)15=?---+

541215=-++ 27=- 3222(2)(3)(4)2(3)(2)??-+-?-+--÷-??() 8(3)(162)9(2)=-+-?+-÷- 8(3)18( 4.5)=-+-?-- 854 4.5=--+ 57.5=- 练习1: 1.计算-23 +(-2×3)的结果是( ) A.0 B.-2 C.-12 D.-14 答案:D 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7-2×(-15)=5×(-15 )=-1 B.-3÷7×17 =-3÷1=-3 C.-32-(-3)2=-9-9=-18 D.3×23-2×9=3×6-18=0 答案:C 3.计算: 103(1)(1)2(2)4;-?+-÷341(2)(5)3();2 --?- 111135(3)();532114 ?-?÷422(4)(10)[(4)(33)2].-+--+? 解: 103(1)(1)2(2)4 12(8)42(2) -?+-÷=?+-÷=+-=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为了打造特色课堂,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一班现有学生40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除法的口算、估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9 有理数的乘方》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8)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2.9有理数的乘方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在现实背景中,感受有理数乘方的必要性,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经历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探究过程,领悟乘方运算符号的确定法则。 目标达成: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出示计算题 【创境激趣】 观察教科书给出的图片,阅读理解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计算每一次分裂后细胞的个数,五小时经过十次分裂后细胞的个数. 【自学导航】 1、归纳多个相同因数相乘的符号表示法,定义乘方运算的概念。

2.通过练习熟悉乘方运算的有关概念. 【合作探究】 填空: (1)(-2)10的底数是_______,指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_ (2)(-3)12表示______个_______相乘,读作_________, (3)( 1/3)8的指数是________,底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 (4)3.65的指数是_________,底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x m 表示____个_____相乘,指数是______,底数是_______,读作_________. 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1)6×6×6; (2)2.1×2.1; (3)(-3)(-3)(-3)(-3); (4) 2 121212121????.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教科书例1,例2分别计算: 例1:① 53 ;② (-3)4;③ (-1/2)3 . 例2:①3)2(--; ② 4 2-;③432 -. 【强化训练】 a n 底数 指数 运算的结果叫做幂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中第五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后的一个有关有理数的运算。 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有理数乘法中相同因数相乘的简单表示方法,它作为基础知识,对学生以后学习科学记数法,进行幂的五种运算、整式加减等知识有很大帮助。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边长为 a的正方形的面积 a 2 , 正方体的体积 a 3 ,同时,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为学生学习有理数的乘方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根据乘方的意义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自学、观察、思考,小组讨论、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观察力、倾听及自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索,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感受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教学难点:负数的正整数幂的正负。 教学方法:学生自学与四环节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设计 (一)体验感受,激发兴趣 做游戏:拿出课前让学生准备好的纸,让学生动手折纸。 对折1次后,纸变成了几层?对折2次后变成几层?按照刚才折纸的规律,将一张足够长的纸连续20次,应该是多少层? 第1次对折的层数是:2 第2次对折的层数是:2×2 第3次对折的层数是:2×2×2 第20次对折的层数是:2×2×2×2……×2 20个2 20个2相乘的结果是多少?如果这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那么折纸的高度比我们学校的教学楼要高得多,你相信吗?学了今天的内容你们就会明白了。(板书课题——有理数的乘方) 【设计意图】学生亲自动手,切实体验感受,激发其寻求规律的欲望,为新课学习作铺垫。 (二)比较概括,提炼概念 问题:1.边长为5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棱长为5的正方体的体积为多少? (课件出示) 5×5=52=25 5×5×5=53 =125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1:有理数的乘方 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叙述有理数乘方的概念; 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 过程与方法: 经历有理数乘方的概念的推导过程,体验乘方概念与有理数乘法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树立坚忍不拔的精神,树立不畏困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 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法,尝试指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的知识,比教师的单独讲解要记得牢,同时也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然后通过一些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2课时 (一)引入课题: 师:有些时候,我们会遇到几个相同因数相乘的式子,比如五个4相乘,我们要写很长,这样的式子有更简单的表示方式吗?(板书课题:乘方) 小学时我们学过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谁还记得是什么? 生:边长为a的正方形面积公式是a2,边长为a的正方形体积公式a3。 师:对了。我们一起看一下a·a简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二次方); a·a·a简记作a3,读作a的立方(或三次方)。 (二)一起探究:

我们用更简便的方法将几个相同因数的积表示了出来,一般来说,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 n a a a a a ??? ?个记作n a ,即n a n a a a a a ????=个。 像这样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power ),乘方的结果n a 叫做幂(power ),在n a 中,a 叫做底数(base number ),n 叫做指数(exponent ), n a 读做a 的n 次幂(或a 的n 次方)。 强调:(1)a的范围,对于n a 中的a,不仅可以取正数,还可以取0和负数,也就是说,a可以取任何有理数。 (2)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 练习: 1.(1)在49中,底数是_____,指数是____,49读作_____或读作_____; (2)在4(2)-中,-2是____,4是____,4(2)-读作_____或读作_____; (3)在42-中,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4 2-读作____; (4)5,底数是____,指数是________。 注:(2)、(3)小题的区别是4(2)-表示底数是-2,指数是4的幂;而42-表示底数是2,指数是4的幂的相反数。通过第(4)小题指出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51 ,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师:同学们思考()n a -与n a -的区别是什么? 2.计算: (1)3(2)-; (2)41()3- (3)62-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2.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

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有20箱,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实际8个一共有184箱,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2、谈话: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那么,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到底有多少箱呢?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我们已经估算出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20×8=160(箱),还有24箱,把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品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哪个同学来交流? 生进行交流 谈话:最高位不够商1,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十位上商2。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5.1《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及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初一年级第一章第五节作如下的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是初一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要4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4、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二、说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实践探究式。 三、说学法 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脑、动手、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 四、说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学案两者结合,目的之一是使课堂生动、形象

青岛版七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学案

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1.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学习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体会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2.了解几何体、多面体、平面图形的范畴. 3.通过对平面图形的组合设计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几何体、多面体、面、平面图形的特征. 难点: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看P1页美丽海滨城市图片,你看到哪些熟悉的图形?小组讨论回答看谁说的多? 出示图片见课本p4页 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就让我们回顾一下看到的几何图形吧! 一、几何体的学习 1.几何体的认识 (1)自学检测 你熟悉下面的立体图形吗?用线把图形和它们的名称连起来 球正方体圆柱圆锥长方体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简称为体 (2)能力提高 观察上面几何体的表面特点将它们分类:()()和()为一类因为它们的面有的为曲面.()和()的面都是平的为一类,像这一类几何体也叫多面体. 出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模型,让学生感受多面体的特征,举出现实中的实例. (3)思考:几何体中的棱柱和棱锥有什么不同?你能举出形状与棱柱、圆柱、棱锥、圆锥类似的实物吗?看谁举的例子多.分小组展示. (4)练习巩固:P5页练习 二、平面图形的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课本第6~7页内容,小组讨论课本上提出的问题,小组间互相交流后回答. 2.自学检测: (1)数学上的“平面”是 ,可以 . (2)说出我们接触过的平面图形,看看下面的图形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 3.能力训练: 4.巩固练习:p8页练习 教(学)后记: . 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1.2点、线、面、体 【学习目标】 (1)理解任何平面图形都是由点和线组成的,任何立体图形都是点线面体组成的. (2)通过动手操作,从中体会立体图形的组成. (3)联系现实生活,知道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了解学习几何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几何的热情.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点线面体如何形成的. 难点:对几何图形本质特征的正确认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自己看课本P9-P11练习上边的内容. 观察下面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青岛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学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1.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学习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体会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2.了解几何体、多面体、平面图形的范畴. 3.通过对平面图形的组合设计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思想,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几何体、多面体、面、平面图形的特征. 难点: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看P1页美丽海滨城市图片,你看到哪些熟悉的图形?小组讨论回答看谁说的多? 出示图片见课本p4页 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就让我们回顾一下看 到的 几何图形吧! 一、几何体的学习 1.几何体的认识 (1)自学检测 你熟悉下面的立体图形吗?用线把图形和它们的名称连起来. 球正方体圆柱圆锥长方 体 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简称为体 (2)能力提高 观察上面几何体的表面特点将它们分类:()()和() 为一类因为它们的面有的为曲面.()和()的面都是平 的为 一类,像这一类几何体也叫多面体. 出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模

型, 让学生感受多面体的特征,举出现实中的实例. (3)思考:几何体中的棱柱和棱锥有什么不同?你能举出形状与棱柱、圆柱、棱 锥、圆锥类似的实物吗?看谁举的例子多.分小组展示. (4)练习巩固:P5页练习 二、平面图形的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课本第6~7页内容,小组讨论课本上提出的问题,小组间互相交流后回答. 2.自学检测: (1)数学上的“平面”是 ,可以 . (2)说出我们接触过的平面图形,看看下面的图形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 3.能力训练: 美丽的图形由有基本的图形组合而成,请你在下面网格中设计一副美丽图案 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1.2点、线、面、体 【学习目标】 (1)理解任何平面图形都是由点和线组成的,任何立体图形都是点线面体组成的. (2)通过动手操作,从中体会立体图形的组成. (3)联系现实生活,知道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了解学习几何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几何的热情.

有理数的乘方(一)教学设计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9.有理数的乘方(一) 一、学生起点分析 记作 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前几节课,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具备了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不同类型的数学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合作学习的水平和探究学习的意识都有明显的进步,尤其是语言表达水平的提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学习任务分析 新版教科书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水平和探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学会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现实背景中,感受有理数乘方的必要性,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能实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经历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探究过程,领悟乘方运算符号的确定法则。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引入情境,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定义乘方,熟悉概念;第三环节:例题练习,乘方运算;第四环节:随堂演练,符号法则;第五环节:联系拓广,发散思维;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引入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观察教科书给出的图片,阅读理解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计算每一次分裂后细胞的个数,五小时经过十次分裂后细胞的个数. 活动目的:感受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面对实际问题,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乘法运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同时体会细胞分裂的述度非常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有理数的乘方. 活动的注意事项:在活动中需要使用乘法运算计算五小时一个细胞能分裂成多少个细胞,这个过程不要一次完成,而应让学生仔细分析,逐步完成,并依次类推,如果一次分裂成2个,第2次分裂成2×2个,第三次分裂成2×2×2个.因为五小时要分裂10次,所以第十次分裂成2×2×2………×2×2个.得到这个结果时要指出两点:一是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的速度非常快的事实.二是要指出这种表示方法很复杂,为了简便,可将它写成210 ,表示10个2相乘,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同时指出这就是乘法运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理数的乘方. 第二环节:定义乘方,熟悉概念 活动内容:1.归纳多个相同因数相乘的符号表示法,定义乘方运算的概念。 2.通过练习熟悉乘方运算的相关概念. 填空: (1)(-2)10 的底数是_______,指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_ (2)(-3)12表示______个_______相乘,读作_________, (3)( 1/3)8的指数是________,底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 (4)3.65的指数是_________,底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x m 表示____个_____相乘,指数是______,底数是_______,读作_________. 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1)6×6×6; (2)2.1×2.1; (3)(-3)(-3)(-3)(-3); (4) 2 121212121????.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水平,建立符号感,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和变化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1.5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1.5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1)(新版) 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 课本第41页至第4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 (2)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探索精神,体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运算法则. 2.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3.关键:弄清底数、指数、幂等概念,注意区别-a n与(-a)n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是怎样确定的? 答: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 2.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面积是多少?棱长为2的正方体,则体积为多少? 答:边长为2时,正方形的面积为2×2=22=4,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体积为2×2×2=23=8.

二、新授 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a,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a·a·a. a·a简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二次方). a·a·a简记作a3,读作a的立方(或三次方). 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个时,这种细胞由1个分裂成多少个? 1个细胞30分钟分裂成2个,1小时后分裂成2×2,1.5小时后分裂成2×2×2, …,5小时后要分裂10次,分裂成 =1024(个) 为了简便,可将记作210. 一般地,几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记作a n.即=a n 这种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a n中,a叫底数,n叫做指数,当a 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 次幂. 例如,在94中,底数是9,指数是4,94读作9的4次方,或9的4次幂,它表示4个9相乘,?即9×9×9×;又如(-2)4的底数是-2,指数是4,读作-2的4次方(或-2的4次幂),它表示(-2)×(-2)×(-2)×(-2). 思考:32与23有什么不同?(-2)3与-23的意义是否相同?其中结果是否一样?(-2)4与-24呢?()2与呢? 答:32的底数是3,指数是2,读作3的2次幂,表示3×3,结果是9;23的底数是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1.5 有理数的乘方 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方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正确区分幂的底数与指数.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掌握含有乘方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能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几次,就能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许多根很细的面条,你知道捏合几次后可以拉出128根细面条吗?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自主学习教材第41至44页,完成下列问题: 1.求n个__相同因数的积__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2.在式子a n(n为正整数)中,__a__叫底数,__n__叫指数,__a n__叫 幂.读作__a的n次方__或__a的n次幂__. 3.在94中,底数是__9__,指数是__4__,读作__9的4次方__,或9

的4次幂.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__5的一次方__.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4.负数的奇次幂是__负__数,负数的偶次幂是__正__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__正__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__0__.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活动一:例 1 把下列乘法式子写成乘方的形式,然后指出其底数、指数并读出: (1)1×1×1×1×1×1×1=________; (2)3×3×3×3×3=________; (3)(-3)×(-3)×(-3)×(-3)×(-3)=________; (4)(-56)×(-56)×(-56)×(-56)×(-56)=________. 【展示点评】一般地,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即读作a 的n 次方. 【小组讨论】题(2)和(3)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负数和分数的乘方书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反思小结】负数和分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要把底数(负数和分数)用括号括起来.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探究点二 乘方的运算 活动二:例2 计算: (1)(-4)3; (2)(-2)4; (3)(-23)3. 从例2中,可以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规律是: 当指数是________数时,负数的幂是________数; 当指数是________数时,负数的幂是________数; 【展示点评】(-4)3表示3个-4相乘,(-2)4表示4个-2相乘,(-23)3表示3个-23相乘,由此发现进行乘方运算,可以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乘方. 【小组讨论】负数的奇次幂和偶次幂在结果的正负上有什么区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6(七年级数学)MnPUwq

2.5有理数的乘方(2) 教学分析:课本通过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行程与城市用水量所表示的数,进一步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大数,并通过“有简单的表示方法吗?”这个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引入科学记数法,并在教学中参透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生“节约”思想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大数,并会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2.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记数法,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生活中的对一些大数的表示让学生体会到引入科学记数法的必要性,通过例题和练习感受到能利用科学记数法对一些大数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大数,并会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教学难点:10的幂指数的特征。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材料引入: 问题: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绕地球飞行了14圈,行程约60万km,已知赤道长度约40000km,飞船行程相当于多少个赤道长?问题:如果某市每人每天节约用水0.5kg,该市约有1千3百万人口,那么该市每天节约用水多少kg? [师]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较大的数,怎样使较大的数读写方便呢? 我们先来探索10n的数的特征。 (生回答) 101=10(10的1次幂等于1后面带1个0) 102=100(10的2次幂等于1后面带2个0) 103=1000(10的3次幂等于1后面带3个0)

104=10000 (10的4次幂等于1后面带4个0) 105=100000 (10的5次幂等于1后面带5个0) …… 109=1000000000 (10的9次幂等于1后面带9个0) 10n 呢? (10的n 次幂等于1后面带n 个0)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10的几次幂就等于10的后面带几个0。即10的n 次幂等于1后面带n 个0的(n +1)位的数。反之,若把等式右边的整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1)幂指数等于0的个数。(2)幂的指数比整数的位数少1。 二、感知新知: 老师提问:怎样借用10的乘方的方法来表示较大的数呢? 600 000=6×105。 20 000 000=2×10 000 000=2×107; 570 000 000=5.7×100 000 000=5.7×108; 这种把一个数表示成a (1≤a <10)与10的幂相乘的形式,叫做科学记数法(scientific notation )。 注意:(1)科学记数法中与10的幂相乘的数a ,必须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1≤a <10,这是科学记数法的规定。如 600记为6×102 6500000记为6.5×106 696000记为6.96×105 (2)10的幂指数n 比原数整数数位少1。所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这个数的整数数位一目了然,这对于判断一个数的大小是非常方便的。 三、例题指导: 例3:(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23 000; 310 158000L 12 3个;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部分教学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5课时 信息窗一:动物趣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构想: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问)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o第1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 1.1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 1.2 几何图形 ?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 ? 1.4 线段的比较与作法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2章有理数 ? 2.1 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 2.2 数轴 ? 2.3 相反数与绝对值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3章有理数的运算 ? 3.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 3.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 3.3 有理数的乘方 ? 3.4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 3.5 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计算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4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 4.1 普查和抽样调查 ? 4.2 简单随机抽样 ? 4.3 数据的整理 ? 4.4 扇形统计图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5章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 ? 5.1 用字母表示数 ? 5.2 代数式 ? 5.3 代数式的值 ? 5.4 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 ? 5.5 函数的初步认识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6章整式的加减 ? 6.1 单项式与多项式 ? 6.2 同类项 ? 6.3 去括号 ? 6.4 整式的加减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7章一元一次方程 ?7.1 等式的基本性质 ?7.2 一元一次方程 ?7.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7.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本章综合与

o第8章角 ?8.1 角的表示 ?8.2 角的比较 ?8.3 角的度量 ?8.4 对顶角 ?8.5 垂直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9章平行线 ?9.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9.2 平行线和它的画法 ?9.3 平行线的性质 ?9.4 平行线的判定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10章一次方程组 ?10.1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10.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0.3 三元一次方程组 ?10.4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11章整式的乘除 ?1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11.2 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 ?11.3 单项式的乘法 ?11.4 多项式乘多项式 ?11.5 同底数幂的除法 ?11.6 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12章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 ?12.1 平方差公式 ?12.2 完全平方公式 ?12.3 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12.4 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13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13.1 三角形 ? ?13.2 多边形 ?13.3 圆 ?本章综合与测试 o第14章位置与坐标 ?14.1 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 ?1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11.3 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