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重视说话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要重视说话训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说话训练不被老师们所重视。
而我认为,说话训练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它必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通过说话训练,可以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一、说话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的导说,轻拨巧点,诱发学生的说话动机,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学生的语言表达必须有一个无声的思考过程(即内部语言),学生说话的倾向性、目的性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导说”,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说不宜多,要做到轻、巧。
轻,则是导说要精练。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重点。
我导说:“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试剪一剪,拼一拼,说一说。
”使学生在剪、拼的同时,应考虑如何用语言表述推导的过程和结果。
为进一步验证结论,接着导说:“说说你还能用哪些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学生,使他们在各抒己见中掌握新知。
巧,就是导说要生动、有趣,巧妙地为学生构筑知识联系的桥梁。
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体积时”,我舍去教材中的实验,而是有表情地朗诵了他们熟知的《乌鸦喝水》这
篇短文:“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这时,学生们瞪着眼睛怀着好奇的心情听着,迫切等待着,我急转而导:“乌鸦为什么能喝着了水?”学生思维更活跃了,积极发言:“是小石头把水挤开,使水面升高。
”“每块小石头占据瓶子里的空间。
”……这样,巧妙地把“体积”的意义展示出来。
2、学生的说,多角度,全方位,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主动探求。
在《强化说话训练,突出主体作用》的实验课题中,我把学生的说话训练分为导说、试说、互评、概说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遵循了学生思维特点,知识形成的规律。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按下列步骤为学生创设说话机会:首先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由哪些部分组成?面、棱有什么特点?”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形成说话材料,这谓之“导说”;接着,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使学生说话的材料更全面、更充分,这就是“试说”;再接着,则要求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对结论做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后补充、修改,逐步形成正确的结论,这是互评;最后,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得出的正确结论有条理地、完整地叙述,达到让更多的学生掌握的目的,这就是“概说”。
整个教学过程,放手让学生说,以思带说,以说促思。
学生根据“导说”而成说话动机。
“试说、互评”则是让学生逐渐展现思维结果,使这些结论在学生的鉴赏、互评中深化。
“概说”则是集体得出的正确结论。
通过一系列的说话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说话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对知识进行探求、深化、贮存过程,它不单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智能的过程。
因此,加强学生说话训练,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1、强化说话训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每个学生,都以个体参与到群体之中,每一学生思维结果的展示,都会对全体同学产生直接的影响,“三人行,必有我师。
”几十人的班级思维空间该是多大!比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后,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
因而出现了一题多解情况,有的多达近十种,十几种解法。
如六年级的学生解答“归一问题”应用题,已不再停留在原来的思维水平上,倍比法、分数法、算术解、方程解等,各显其能,通过学生说思路,说解法,说算理,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再引导学生在多种解法中提炼简捷合理的解法,巩固学生的思维成果。
它的效果是教师“一言堂”所代替不了的。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抢答问题,陈述对问题的见解,为同学修正结论,就会逐步变得“才思敏捷”、“头脑灵活”。
(3)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在“概说”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就会使学生形成叙述完整,条理清楚的良好思维习惯。
2、强化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托尔斯泰指出:“如果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永远是摹仿和抄袭。
”这阐述了学校、课堂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而强化说话训练,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思广益,获取更丰富的思维材料,通过讨论、质疑、互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下基础。
(1)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现行教材就很注重对学生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解答例题后,提出问题:“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解答?”(一题多解),在“做一做”题目中改变了例题的条件(一题多变)让学生自解,提出若干问题(一题多问)让学生是用相同的条件解答。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说说思考、解答的过程和方法,让全体学生同时感受思维的全过程,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要充分利用巩固练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如,学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后,教师出示了“六年级有男生100人,女生80人”这两个条件。
要求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思维活跃,提出了“男生人数是女生的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
之几?……”它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
又如,教师为了上学生认识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先让学生叙述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各是什么,接着问:“什么数能同时被2、5、3整除,”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综合之后得出,“个位上是0,并且各数位的和能被3整除的数就能同时被2、5、3整除,”培养了学生的聚敛思维能力。
(2)抓住学生讨论、质疑、互评中的思维兴奋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教师在课堂练习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正方形铁块沉入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的装水的水糟里,水面升高了2厘米。
怎样求这铁块体积?”开始有的说:“正方形铁块的棱长没有告诉我们,怎么求体积?”在讨论中,学生逐渐明确了铁块体积与水面升高的关系,弄清了升高的水的容积“40×2=80(立方厘米)”就是铁块的体积。
这时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兴奋状态,教师及时诱发:“你能不能用这方法计算日常生活中一些很难计算的物体的体积?”学生不难回答:“不规则的物体和没有告知有关数据的物体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求体积。
”可有的学生问:“浮在水面的东西就不能用这方法吗?”这时,教师提议学生帮助想想办法。
有的学生提议用这种方法:先把浮在水面的物体固定在糟底,再把水倒进去,计算水的容积是多少,然后把物体取出来,那么,减少的水容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这创造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这种创新意识的潜移默化该是多么重要啊!
三、说话训练,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思路,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说话”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知识掌握情况的直接反映。
教师的施教计划,只反映了自己的主观愿望,在课堂上还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而学生的说话就是很好的凭借。
1、学生说话的质量如何,当然可以通过书面练习、作业反映出来,但远比不上根据学生的说话情况作判断那么快捷。
要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必须在教的同时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
如,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时兴趣不高,甚至“冷场”,这就要考虑到教师的“导”是
否得法,问题的提出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或是讲课艺术性欠佳;上层生的回答很热烈,而“互评”缺乏热情,则说明新知未能被大多数学生接受,教师的要求是否过高;学生说话兴趣虽高,但是零碎的,不完整的,则说明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还不全面……
2、根据学生说话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1)知识“回炉”鼓励学生质疑。
对于那难度较大的知识,当教师发现提出的问题学生很难回答,应及时“回炉”。
改为由学生质疑,教师解疑的方法,寻求掌握知识的途径。
(2)局部强调。
如一位学生在做“8×43×125”的运算时,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熟练地运算“8×43×125=43×(125×8)=43
×1000=43000”。
而当教师问:“为什么要运用这些定律”时,学生就不能回答了。
反映了教师讲课的不足,教师就必须再强调,运用运算定律是为了使计算简便,因为“125×8=1000”,是整千数,把它与另一个数相乘就能容易算出结果。
(3)改变导的方法。
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出示一道提高性思考题:“把4个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原来4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总和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减少了多少平方厘米?”这道题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观念。
问题提出后,要求思考、讨论、回答,而学生能回答的很少,于是,我及时用演示的方法导解,拿出了几个正方体做演示,使学生得出了:拼合两个正方体减少的面与拼合个数的关系是(个数-1)×
2,得出减少面积为“5×5×(4-1)×2=150(平方厘米),”同时,4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就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结论也是不同的。
(4)调整教材顺序。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实际,钻研教材,调整教材,为学生创设合理的说话环境。
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部分特征分开叙述的。
为培养学生思维连续性,说话的连贯性,又便于比较,我把它们进行调整,合并在一起讲授只用“长、宽、高都分别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把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教得轻松,学得扎实。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课堂上对问题的见解,降低(或提高)教学要求,增加(或缩短)教学时间,等等。
此外,说话训练还是提高学生语言艺术的有效方法。
通过说解题思路、解题过程、解题方法,质疑、讨论、互评,培养学生说话清楚有序,连贯严密,准确得体,能言善辩等语言艺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说话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说话的环境,真正发挥学生说话功能的效用,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效益。
(该文发表于《广东教育研究》200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