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同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日本选择了一条在美国保护下谋求发展的道路,因此,日美安保条约的意义决

不限于安全领域,实际上构成了战后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础。这条特殊的发展道路使得

日本形成了对美国的深刻依赖。虽然日本民主党判断“美国的影响力在不可避免地下降”,而要求扩大自己的行动自主性,但是,美国在今后二三十年里还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日本不会从根本上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这次的《白皮书》也特别强调了日美同盟的重要性,不难看出,日本今后将继续奉行以保持和加强日美同盟关系为优先目标的对外政策。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讲,日本强化与美国的战略军事同盟,也是想借助美国强大的军事

力量,“堵吓”意念中的敌手,实际上就是借美国的实力来对地缘对手进行一种地缘遏制。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日本,给日本造成巨大冲击。同在去年,中日发生钓鱼岛撞船事件,放还中国船长让日本感到“受挫”,也坚定了日本要借重美国来维护自身安全的决心。菅直人内阁修正了鸠山前首相推进的“对等日美同盟”政策,明确地转向了“同盟最

优先”的政策。

当然,防范和遏制东亚地区大国(主要是中国)的发展,维护其在该地区的传统霸权

和既得利益,也是美国对外战略的一大重心。在遏制中国方面,日美可谓一拍即合。而日

美同盟也成为影响中日关系以及东亚地区政治与安全局势的一大变量。不容否认,无论是

钓鱼岛还是南中国海问题,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近年来,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竟公开跳

到前台兴风作浪。可以预计,今后美国对该地区事务介入的力度会越来越大。而日本今后

可能附和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围交政策”(congagement),既围堵又交往。

应该说,中日之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国家关系。中日两国间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结

构性矛盾和现实利益冲突;日美不对等的同盟关系造成美国因素对日本的影响格外直接和

严重;日本国内政局多变,民主党内部意见纷纭,执政前景不明朗;中日两国在两千年的

历史上,力量对比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而今天的力量对比正在经历一个半世纪以来未曾

有过的变化,亚洲呈现两强并立的局面,日本政界和社会上对中国迅速发展的抵触心理,

会对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产生影响。上述因素也决定了中日关系既合作又竞争、既借重又

制约的基本格局,两国关系的未来存在着诸多不稳定因素,必定还会有不少的曲折。

日美同盟从漂流到变貌

1960年1月19日,日本和美国在华盛顿签署新版《日美安保条约》,奠定日美同盟

基石。此后,日美安保体制几经衍化,日美同盟维系至今。50年后的今天,国际大势和日美政治生态发生剧变,日美同盟“空洞化”、“危机论”、“再定义”等论调占据日美报章。《日本经济新闻》评论员春原刚在新著中所提“同盟变貌(转型)”说成为热词。

这一幕似曾相识。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朝日新闻》评论员船桥洋一在同名著作

中提出“同盟漂流”说,描述日美同盟如何在冷战终结大背景下骤失方向,无所适从。1996年,日美首脑在东京发表《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标志日美同盟重新找到方向,回归“安保”原点。十多年后,以日本民主党上台为契机,以驻日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

题为角力点,日美同盟关系似乎再起波澜。

这次“危机”同样与日美内外政治形势息息相关。随着美国实力相对下滑,亚洲新兴

经济体活力迸发,贝拉克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洲”、“太平洋总统”等新定位;鸠山

由纪夫政府则出炉“东亚共同体”等概念。二者均突出重视亚太地区的姿态,但战略目标

和政策诉求的偏差,不可避免影响日美关系现状。

根据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12日在夏威夷发表的亚洲政策演讲,美国把美日、美

韩等同盟关系视为美国全面参与亚洲事务的“基石”。言外之意,日本离心倾向有损美国

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参与。

同样,鸠山政府所提“紧密而对等”日美关系可有两种解读。一方面,日本希望在日

美同盟框架中争取更多“自主权”,减少对外政策的“美国代言人色彩”。另一方面,日

本担心在美国“重返亚洲”进程中遭边缘化,提醒美国需继续重视日本。

因此,与上一次“漂流”危机相比,这次摩擦更像一轮“讨价还价”。而纵观历史,

作为冷战产物和冷战思维的“寄体”,日美同盟无论如何自我标榜为地区安全“稳定器”,客观上成地区不安、不信根源之一。“漂流”也好,“变貌”也罢,同盟的军事特性未曾

稍减。

分析:日美在核危机处理中深化同盟关系(2011-04-11)

在形势日趋严峻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事故的处理中,美国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加强。美国能

源部和核管理委员会(NRC)派遣了约50名专家,美军派出了约150人的辐射对策专业

部队,日美摆出了联合作战的姿态。虽然面对处理困难的事故,但其结果是深化日美同盟。▽日美存在温度差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曾计划于4月中旬访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不久,希拉里就向日

方表示希望尽早出访。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3月底的议会上也表示,限制美军参与对利比

亚作战规模的理由之一是要支援日本赈灾。

美方鲜明地打出了重视同盟国日本的姿态,但在较早阶段,则并不信任在核事故处理

上总是落后一步的日本。

NRC主席格雷戈里·姚茨科3月16日在美议会听证会中表示,认为事故情况比日本政府所说的更为严重。对于日本政府下达的核电站方圆20公里内应撤离的避难指示,NRC

当日大举扩大半径,要求方圆80公里内的美国人撤离。

NRC官员4月7日称,此举是为了在信息有限的条件下,确保美国国民的安全。该

人认为,日美在应对上存在温度差是因为信息不足的缘故。日本政府相关人士透露:“当

时没能完全把握和处理美方的建议与支援提议”。

▽日美一体化

菅直人政府3月22日成立了以首相助理细野豪志为中心的协调会议,将其作为日本

政府、东京电力公司和美方合作的基础。日美合作开始步入正轨。

菅直人政府对核电站事故长期化的危机感到棘手,而美国奥巴马政府由于把核电站建

设作为能源政策支柱,无法置核电站危机于不顾。双方的想法走到了一起。日本政府相关

人士赞扬说:“在协调会议上,日美在信息交换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已开始共同加以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