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同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日本选择了一条在美国保护下谋求发展的道路,因此,日美安保条约的意义决
不限于安全领域,实际上构成了战后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础。
这条特殊的发展道路使得
日本形成了对美国的深刻依赖。
虽然日本民主党判断“美国的影响力在不可避免地下降”,而要求扩大自己的行动自主性,但是,美国在今后二三十年里还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日本不会从根本上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这次的《白皮书》也特别强调了日美同盟的重要性,不难看出,日本今后将继续奉行以保持和加强日美同盟关系为优先目标的对外政策。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讲,日本强化与美国的战略军事同盟,也是想借助美国强大的军事
力量,“堵吓”意念中的敌手,实际上就是借美国的实力来对地缘对手进行一种地缘遏制。
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日本,给日本造成巨大冲击。
同在去年,中日发生钓鱼岛撞船事件,放还中国船长让日本感到“受挫”,也坚定了日本要借重美国来维护自身安全的决心。
菅直人内阁修正了鸠山前首相推进的“对等日美同盟”政策,明确地转向了“同盟最
优先”的政策。
当然,防范和遏制东亚地区大国(主要是中国)的发展,维护其在该地区的传统霸权
和既得利益,也是美国对外战略的一大重心。
在遏制中国方面,日美可谓一拍即合。
而日
美同盟也成为影响中日关系以及东亚地区政治与安全局势的一大变量。
不容否认,无论是
钓鱼岛还是南中国海问题,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
近年来,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竟公开跳
到前台兴风作浪。
可以预计,今后美国对该地区事务介入的力度会越来越大。
而日本今后
可能附和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围交政策”(congagement),既围堵又交往。
应该说,中日之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国家关系。
中日两国间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结
构性矛盾和现实利益冲突;日美不对等的同盟关系造成美国因素对日本的影响格外直接和
严重;日本国内政局多变,民主党内部意见纷纭,执政前景不明朗;中日两国在两千年的
历史上,力量对比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而今天的力量对比正在经历一个半世纪以来未曾
有过的变化,亚洲呈现两强并立的局面,日本政界和社会上对中国迅速发展的抵触心理,
会对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产生影响。
上述因素也决定了中日关系既合作又竞争、既借重又
制约的基本格局,两国关系的未来存在着诸多不稳定因素,必定还会有不少的曲折。
日美同盟从漂流到变貌
1960年1月19日,日本和美国在华盛顿签署新版《日美安保条约》,奠定日美同盟
基石。
此后,日美安保体制几经衍化,日美同盟维系至今。
50年后的今天,国际大势和日美政治生态发生剧变,日美同盟“空洞化”、“危机论”、“再定义”等论调占据日美报章。
《日本经济新闻》评论员春原刚在新著中所提“同盟变貌(转型)”说成为热词。
这一幕似曾相识。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朝日新闻》评论员船桥洋一在同名著作
中提出“同盟漂流”说,描述日美同盟如何在冷战终结大背景下骤失方向,无所适从。
1996年,日美首脑在东京发表《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标志日美同盟重新找到方向,回归“安保”原点。
十多年后,以日本民主党上台为契机,以驻日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
题为角力点,日美同盟关系似乎再起波澜。
这次“危机”同样与日美内外政治形势息息相关。
随着美国实力相对下滑,亚洲新兴
经济体活力迸发,贝拉克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洲”、“太平洋总统”等新定位;鸠山
由纪夫政府则出炉“东亚共同体”等概念。
二者均突出重视亚太地区的姿态,但战略目标
和政策诉求的偏差,不可避免影响日美关系现状。
根据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12日在夏威夷发表的亚洲政策演讲,美国把美日、美
韩等同盟关系视为美国全面参与亚洲事务的“基石”。
言外之意,日本离心倾向有损美国
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参与。
同样,鸠山政府所提“紧密而对等”日美关系可有两种解读。
一方面,日本希望在日
美同盟框架中争取更多“自主权”,减少对外政策的“美国代言人色彩”。
另一方面,日
本担心在美国“重返亚洲”进程中遭边缘化,提醒美国需继续重视日本。
因此,与上一次“漂流”危机相比,这次摩擦更像一轮“讨价还价”。
而纵观历史,
作为冷战产物和冷战思维的“寄体”,日美同盟无论如何自我标榜为地区安全“稳定器”,客观上成地区不安、不信根源之一。
“漂流”也好,“变貌”也罢,同盟的军事特性未曾
稍减。
分析:日美在核危机处理中深化同盟关系(2011-04-11)
在形势日趋严峻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事故的处理中,美国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加强。
美国能
源部和核管理委员会(NRC)派遣了约50名专家,美军派出了约150人的辐射对策专业
部队,日美摆出了联合作战的姿态。
虽然面对处理困难的事故,但其结果是深化日美同盟。
▽日美存在温度差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曾计划于4月中旬访日。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不久,希拉里就向日
方表示希望尽早出访。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3月底的议会上也表示,限制美军参与对利比
亚作战规模的理由之一是要支援日本赈灾。
美方鲜明地打出了重视同盟国日本的姿态,但在较早阶段,则并不信任在核事故处理
上总是落后一步的日本。
NRC主席格雷戈里·姚茨科3月16日在美议会听证会中表示,认为事故情况比日本政府所说的更为严重。
对于日本政府下达的核电站方圆20公里内应撤离的避难指示,NRC
当日大举扩大半径,要求方圆80公里内的美国人撤离。
NRC官员4月7日称,此举是为了在信息有限的条件下,确保美国国民的安全。
该
人认为,日美在应对上存在温度差是因为信息不足的缘故。
日本政府相关人士透露:“当
时没能完全把握和处理美方的建议与支援提议”。
▽日美一体化
菅直人政府3月22日成立了以首相助理细野豪志为中心的协调会议,将其作为日本
政府、东京电力公司和美方合作的基础。
日美合作开始步入正轨。
菅直人政府对核电站事故长期化的危机感到棘手,而美国奥巴马政府由于把核电站建
设作为能源政策支柱,无法置核电站危机于不顾。
双方的想法走到了一起。
日本政府相关
人士赞扬说:“在协调会议上,日美在信息交换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已开始共同加以处理。
”
在美方建议下,日本将冷却反应堆的海水换为淡水,并共享了美军无人侦察机等监测到的详细核辐射量及设备温度数据。
▽忧虑尚存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罗伯特·威拉德6日在美国议会上对媒体表示,4月上旬赴日的美国生化事故反应部队(CBIRF)的使用权已交给日本,将由日方做出决定。
自从美军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退出代号为“朋友”的灾区救援活动后,CBIRF部队逐渐成为新的象征。
该部队9日在美国空军横田基地与自卫队员一起举行训练,向媒体展示了特殊防护服和面具的全副武装。
据悉,双方正在讨论在事态急遽恶化时联合使用CBIRF及陆自的防化护队等事宜。
不过CBIRF虽然有应对生化武器等的战绩,但并无在放射性物质污染下活动的经验。
美军方面强调称:“不知道今后还会发生什么。
日美有必要集结所有力量,并不仅限于军方。
”
美议员称驻日美军已是财政负担
美日解决基地搬迁困难重重
2011-02-22 16:36
::本报特约撰稿顾京军
驻日美军是二战遗留物之一,该部目前约3.6万人的兵力是美军全球战略部署的重要一环。
不过,美国两位众议员公开称,驻日美军已成华盛顿难以承受的负担,日本不应该再靠美军来保卫其安全。
而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威拉德上将称,驻日美军基地迁移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关键在于日本政府。
美议员要求美军撤离日本
《日本时报》2月17日报道,美国两名资深议员要求美国从日本撤军。
来自得克萨斯州的共和党众议员罗恩·保罗表示,维持美国在日本的驻军已成华盛顿的财政负担。
来自俄亥俄州的民主党众议员丹尼斯·库西尼奇则说:“美国无力负担在日本冲绳建设新基地的费用,也无力负担在全球各地保持驻军。
”库西尼奇和保罗都曾参加过总统竞选。
提倡孤立主义的保罗得到了一些保守派人士的支持,库西尼奇作为民主党人中最支持自由主义的代表而受到欢迎。
在谈及防范“中国威胁”的问题时,库西尼奇说:“中国关注的是赚钱,而不是战争。
”保罗认为,日本不应当再依靠美军保卫其安全,“日本必须承担起他们本国的所有责任,现在是时候了。
”针对认为驻日美军起到威慑作用的观点,保罗称,这不过是维持美军在该地区驻扎的“借口”。
美国《星条旗报》17日报道,美防长盖茨16日在国会听证会上说,他希望在今年春彻底解决驻冲绳普天间基地的海军陆战队迁移问题。
根据2006年美日两国达成的协议,驻冲绳的8000名海军陆战队将转移到关岛部署,该计划在2014年前完成。
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威拉德上将被法新社记者问能否如期完成迁移时说:“这关键取决于美日两国政府的实际行动,一旦政府批准,迁移行动将很快完成。
不过,日本政府应该多考虑冲绳的战略重要性。
”
日民众长期抗议美军驻留
据驻日美军官方网站资料,目前3.6万军人、4.3万家属、5000名文职雇员,分散在日本50多个基地内。
这些基地的存续是美日同盟的重要基础。
1951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规定日本接受美国在其境内驻扎陆、海、空军;驻日美军应日本政府的请求,可用武力镇压内乱和暴动,以及对付外来的武力攻击。
1960年日美又签订了《新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增加了驻日美军及军属引发刑事案件,“只有在日本检方起诉后,美军才交出嫌疑犯”等特权。
正是这项堪称治外法权的附加条款,加之一些美国大兵行为不检点,不断引发日本民众对美军驻留的抗议。
1995年,3名驻冲绳美军士兵强暴一名12岁女生,引发日本民众大规模抗议;1998年10月,1名驻冲绳美军士兵驾车撞人逃逸后,美军拒绝交出肇事者;2001年1月,1名美军士兵在冲绳某住宅区连续纵火,造成居民财产损失,但当冲绳警方提出对该士兵进行拘留时,驻日美军却拒绝交出嫌疑人,理由是“此事非杀人、强奸”;2008年3月23日,日本冲绳举行的一个抗议驻日美军暴行的大规模示威集会上,一名女子所持标语写着“美军是性犯罪恐怖分子”。
2010年5月,3.5万名日本居民举行声势浩大的“抗议包围行动”,长达13公里的“人链”高呼“美国人滚出冲绳”、“美军无条件归还基地”等口号,将美军普天间基地围得水泄不通。
时任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对日本民众保证,2010年5月底前会将美军该基地迁移到“国外”,得到日本民众的高度赞赏。
但鸠山的计划尚未实现便黯然下台。
前首相披露谈判内情遭批
日本《琉球新报》、《冲绳时报》2月13~14日相继刊登了对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的专访。
鸠山披露了在其执政时日美围绕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进行谈判的全过程。
在谈到日本政府以驻冲绳美海军陆战队的“威慑力”为由否定了之前将基地迁出冲绳的议案时,鸠山解释说,必须给基地迁往边野古(位于冲绳群岛北部偏远地区)找出一个理由,“因此使用了‘威慑力’这一表述,当时是一种权宜之计”。
鸠山还为自己在任内未能实现将美军基地赶出冲绳的承诺而向民众道歉。
鸠山的谈话一经披露,立刻引发日本朝野震荡。
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菅直人16日下午在众院预算委员会上对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的“权宜之计”发言表示强烈不满,称:“这真有问题,与我的见解很不同。
”
菅直人强调:“美国海军陆战队不仅对我国的安全,而且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执政党为消除鸠山讲话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努力时,自民党、公明党、国民新党、社民党等在野党要员也纷纷发表言辞严厉的讲话,痛批前首相“信口开河”。
驻日美军基地之争的潜台词
(中国)《瞭望新闻周刊》 (2009-12-28) 文/尚鸿
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将对美日同盟关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会从根本上动摇美日同盟关系的基础。
近一段时间来,美日围绕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龃龉不断,两国同盟关系出现裂痕。
12月2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非常罕见”地召见日本驻美大使藤崎一郎,敦促日
方尽快履行两国签署的普天间基地搬迁协议,更是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
普天间基地
搬迁已被视为美日关系中敏感与棘手的问题。
普天间基地问题的由来
普天间基地位于日本冲绳岛西南部,冲绳县宜野湾市南侧,占地4.8平方公里,
可容纳战斗机160架。
现驻美军第1陆战队航空联队第36陆战航空大队和第18航空
控制大队,美军总人数近5000人。
由于普天间基地位于市中心,当地居民一直对基地带来的噪声、事故、犯罪等问题不满,多次举行抗议活动。
经过多年谈判,美日于1996年就调整和缩小驻冲绳美军基地问题达成协议,其中包括在冲绳岛东海岸附近海面建造一座海上直升机机场,以代替普天间基地。
2006年
5月,美日就驻日美军整编达成最后协议,决定在2014年年底前将普天间基地迁移至
冲绳县名护市施瓦布军营沿岸地区。
但该协议遭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强烈反对,要求
将基地撤出冲绳县,甚至完全撤出日本。
今年9月上台的民主党此前一直表示要将普天间基地转移至“县外”或“国外”,但上
台后态度发生微妙变化,提出要将基地转移至县内基他地方等替代方案,这不仅招致
联合执政的社民党的坚持反对,也引起了美方的强烈不满。
美方坚持认为现行搬迁方案是最佳选择,敦促日本“迅速”履约,将基地迁往冲绳县名护市。
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访日后,两国设立了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部长级工作组,并进行了多轮磋商,但因彼此立场难以协调均无果而终。
12月8日,工作组宣布叫停。
日外相冈田解释说,“当前情况已经超出了部长级工作组可以讨论的范畴。
”
12月15日,日本政府召开由联合执政三党党首组成的基本政策阁僚委员会会议,决定推迟解决普天间基地迁移问题,理由是需要有更多时间予以“认真考虑”。
日本首相鸠山原打算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期间会见奥巴马,说明日方立场,但这一提议
被美方拒绝。
12月21日,希拉里·克林顿召见日驻美大使,敦促日尽快履行现有协议,被外界
称为是美国向日本发出的“最后通牒”。
美日因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而引发的矛盾进一步升级。
美日矛盾的冰山一角
美日同盟建立50年来,美国一直以“保护者”自居,引起日本一些民众的不满。
但
在自民党执政期间,奉行“亲美”政策,美日矛盾和摩擦一直处在可控制和可协调的范围内。
民主党上台后,提出要建立“对等”的美日同盟关系,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实践中,使潜伏已久的美日矛盾和摩擦浮出水面。
一是日本长期奉行“亲美”政策使其付出巨大的政治、经济代价。
政治上日本无法真正融入亚洲,成为国际社会中的“另类”,日本政界人士和普通民众多年来追求的目标就是使日本成为一个“正常国家”。
经济上日本在美压力下,自上世纪80年代末人为升值
日元,经济从此一蹶不振,持续时间长达20年之久。
二是日本民众对美军在日滥用“治外法权”难以忍受。
据日本防务部门提供的资料,1952年至2007年,与驻日美军有关的事故共发生20万起,造成日方1076人死亡,
但是在这些事故中,被送交美军事法庭的美国人仅1人,受到惩戒处分的仅318人。
难怪有日本人慨叹,日本现在不但是美国的附属国,就连被占领状态也还未真正结束。
三是奥巴马提出建立“多伙伴世界”,高调“重返亚洲”,积极发展与中国、印度等亚
洲其他国家的关系,引起日本的恐慌和担心。
在日方看来,美日同盟已不再是美国亚
太战略的唯一支柱,需要调整对美政策,既要“亲美”,也要“入亚”,使日本成为东西方
之间的“桥梁”。
四是民主党上台执政成为美日矛盾凸显的直接原因。
今年9月,日本发生54年来
最大的“政治变革”,长期执政的自民党下野,民主党夺得政权。
鸠山政府明确提出要走“日本的新道路”,内容之一就是改变自民党无条件追随美国的政策,提出要建立“对等”
的美日关系,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外交实践中。
鸠山政府宣布,停止自卫队在印度洋
为美国军舰供油行动,修改普天间基地搬迁协议,推动建立“东亚共同体”,命令外务省调查“美日密约”等,令美方十分恼火。
而美国之所以在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上态度坚决,其主要原因有三:
普天间基地是美海军陆战队在远东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基地,战时可保障作战飞机
执行对地突击、空中拦截、航空侦察及空袭作战等多种任务,在美日同盟关系和美亚
太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奥巴马在东京发表亚洲政策演讲时提出,要建立“平等且相互尊重”的美日关系,其用意是要日承担更多的“义务”,在防务上出钱,积极参与反恐等国际行动等,而不是要与日本分享权力。
长期以来,美对日居高临下,双边关系中的“非对称性”和“不平等性”明显。
美国已
习惯于对日发号施令,面对鸠山政府公开说“不”,一时难以接受。
美日同盟的基础不会动摇
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势必对美日同盟关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会从根本上
动摇美日同盟关系的基础,支撑美日同盟关系的有利因素依然存在。
从日本方面来讲,民主党作为执政党不能不从整体国家利益出发制定对美政策。
日本要想成为政治大国,特别是要想实现“入常”的梦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与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作用,美国的支持至关重要;日本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对美国市场依赖
很大,尽管近期日本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但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要想彻底摆脱金融
危机,实现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美国市场;在与俄罗斯领土争端依然存在、朝核威胁不断增长的背景下,维持与美在安全方面的紧密合作是民主党政府最现实的
选择;日本在二战后被美彻底改造,冷战期间得到美全面扶持,美国影响至深、无处
不在,美日同盟关系在日本国内有着深厚的民意基础。
民主党必须处理好美日关系,
否则将面临政治风险。
上述因素决定了维持美日同盟关系仍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日本外交的基轴。
鸠
山政府在美日摩擦增多的大背景下,决定在今后5年向阿富汗提供5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宣布“东亚共同体”应包括美国等,向美释放出改善关系的积极信号。
从美国方面来讲,日本既是美制衡中国,维护其在亚洲主导地位的关键棋子,也
是美摆脱困境、谋霸世界的主要帮手。
奥巴马多次强调,美日同盟关系应从安全扩展
至其他领域,在应对金融危机、解决气候变暖、援助阿富汗等方面加强合作。
为维护
和深化美日同盟关系,奥巴马将日本作为首次亚洲之行的首站,并在东京发表的亚洲
政策演讲中强调,美将以日美关系为基础,发挥在亚洲的主导作用。
访日期间,奥巴
马与鸠山就发展并深化美日同盟关系达成一致,重申美日同盟是亚洲地区稳定的基轴。
具体到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上,尽管目前双方立场僵持不下,但美国从坚持按原
计划执行到同意进行部长级磋商,日本从全面修改到提出变通方案,表明双方并不想
摊牌,都为最后妥协留有余地。
当前鸠山政府面临较大国内压力,近期可能还要向美
国展示一定的“强硬姿态”,以打消国内对其在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上“不够尽力”的不满,美日围绕普天间基地问题的争端将持续一段时间。
但面对美日互有战略需求及双方力
量对比不均衡的现实,如美国做出少许让步,美日最终达成妥协是完全可能的。
2010年是《美日安保条约》签署50周年,美日都希望以此为契机,调整并深化
两国同盟关系,使之更加适应新的国际环境。
但如何化解因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而引
发的矛盾,在不断变化的21世纪“找到延续与强化两国关系”的方法,是对美日领导人
智慧与能力的严峻考验。
(作者为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