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节”简介

“端节是居住在都柳江中上游地区的水族年节”。“年,《说文解字》云:“谷熟也”;《尔雅·释天》训释:“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注疏则谓之:“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稻作民族以水稻农业生产为大季,故“谷熟”为其一个生产周期,是“每岁一熟”的主要标志。以谷熟为特征的“年”,实际上就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所形成的一个周期的时间单位,正好是一年。而水族历法以农历九月为岁首,应对“天之于物,春生秋实”之时令,正是万物随阳而终,复陈阴而起,无有终已。其时秋高气爽、稻谷成熟、粮米归仓,人们为庆贺一年的辛勤劳动所得,便在“谷熟”、“瓜熟蒂落”之际而举行祈年的祭祀活动,不但印证了“谷熟也”的物候标志,也正好与“年”的本义完全吻合。由此可见,端节的历史十分悠久。

就年节而言,水族分为“端节”和“卯节”两大节日集团。属于“端节”集团的这一部分水族把年节称为“端节”,“端”者为年末岁首之两端,而水族历法,以农历九月为岁首,农历八月为岁末,其年末岁首正值谷熟时节,其时也正是水族人民辞旧迎新、欢庆丰收、祭祀祖先、聚会亲友,预祝来年丰收盛产的年节。水族以亥日为岁首和节日的开端,盖因“亥”为地支的第十二位,故以它为旧年之终了及新年的开始。水族传统而古老的宗教典籍——“水书”认为,“阴杂阳气,该藏万物为种”。这是水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通过认识自然规律而得出的生产实践经验,通过观察日月运行和时令变化,以草木之兴盛与枯荣的物候变化来指导春播秋收的生产,从而达到不误农时之目的。因此,在“谷熟”之际举行盛大“端节”民俗活动,不但具有欢庆丰收之意,也是人们根据当地气候变化规律安排来年农业生产的经验性依据。

长期以来,人们相传,水历十二月(农历八月)第一个亥日,都匀的套头水族地区过第一个“端节”时,前3天起晨雾,亥日过节时有雨,则来年撒秧水会调匀;水历十二月尾亥日,三都县水东、拉佑、苗草一带过第二个“端节”时,亥日有雨,则来年不缺栽秧水;水历正月(农历九月)第一个亥日,三都县恒丰、廷牌和榕江县兴华水族地区过第三个亥日端时,亥日有雨,则来年就有灌溉的薅秧水;而第四个亥日的三洞、中和、水龙、地祥等地的“端节”和第五个亥日的“端”,如果亥日有雨,则来年就会烂冬;而塘州的午日端,如果过节有雨,则来年会有虫灾或水稻瘟疫。由此可见,选择

“谷熟”之际为年节,不但是庆贺当年的丰收,节庆也同时承载人们对来年丰收的期待。“端节”不但记录了水族稻作农业生产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水族社会的发展面貌,而且,“端节”本身也凝聚了水族稻作农业生产的乡土文化传承、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因此,“端节”成为水族社会最盛大的民族节日。

由于分期分批过节的原因,该节日从水历十二月(农历八月)第一个亥日,都匀市套头水族地区过第一个“端节”开始,到水历正月(农历九月)第三个亥日(若遇水历十二月有三个亥日而正月只有两个亥日,则最后一个批次的亥日端顺延至水历二月的第一个亥日)的最后一个“端节”,共分七个批次过“端节”(亥日中间间夹“午日端”和“未日端”),一般前后历时49天,若遇水历十二月有三个亥日而正月只有两个亥日,则前后历时61天,为世界上历时最长的民族民间传统节日。

总体来说,水族社会的两大节日集团,过“端节”者不过“卯节”,过“卯节”者则不过“端节”。“卯节”节日集团主要集中分布在荔波县及荔波与三都接壤的三都九阡地区,在地理方位上,该节目集团分布于樟江河流域的中上游地区。而“端节”节日集团则主要分布于都柳江中上游地区,“端节”节日集团占贵州水族总人口的60%以上。

根据民间相传,水族“端节”的起源大致有两种传说。一说是远古时,水族头领拱登(祖公)率水族先民溯江而上到今三都三洞乡一带艰苦创业,他们“畲山为田”,种稻为生。若干年后,由于子孙多了起来,“三洞地盘养不活那么多人”。于是就让他的子孙们到外地去寻找安身创业之处。分手时约定到第三年的水历年底,大家都要带着各自的丰收果实回来团聚。三年后的谷熟时节大家都按照事先约定,骑着马,驮着丰收的谷物、瓜果回到了三洞。为庆祝大家拓展生存空间的成功和别后团聚,从此就把这一天定为“端节”。当时水族社会只有一个“端节”,每逢节期,各地的人们便不远千里,跋山涉水赶到三洞地区的祖公之地去过节,途中有诸多的不便。后来经大家商定,决定各地分期分批过节,一来减轻大家跋山涉水、长距离驮运丰收果实之苦,二来也方便各个不同地区的弟兄互相走访和团圆相聚。为排定过节的秩序,老祖公从鱼塘中捕来一篓鲜鱼,叫各支头人伸手到篓中各抓一条鱼来称重,并按重量的大小排定各地过节的顺序,套头的老大哥(传说中的水族祖先的长房)抓到的鱼最重而过头个端,依次为拉佑、水婆、水潘、三洞、牛场、兰岭殿后关尾。关于节日批次的设定,至今民间节日歌仍有“同是水家,套头先吃;一样辛苦,兰岭(三都三洞乡的一个村寨)关尾”之唱词。

“端节”的另一个传说是:很早以前,分散在不同地方居住的水族几弟兄相约在秋

收之后的农闲时间,大家一起去探望老祖先。老祖公看到多年不见的子孙一齐到来,非常高兴,就亲自爬上草房屋顶上准备采摘一个大南瓜来招待大家共庆丰收,想不到老祖公摘瓜时却从房上摔下来死了,大家安葬老人时便商定以此为节,纪念老祖公。由于水族丧葬忌荤吃素,这便是今天水族“端节”祭祖吃素的由来,而且各地端节祭祖席上一定要用一个肉厚味甜的老南瓜做祭品(套头水族地区则是用小青瓜加茄子素煮祭祖),因此,水族民间把过端节称为过“瓜节”或过“瓜年”。

按照分期分批的原则,水族“端节”批次及地区如下:

第一端:过节时间,水历十二月(农历八月)第一个亥日,过节地区为都匀市基场、阳和、奉合三个水族乡的韦、蒙、胡等姓氏。此外,独山县翁台水族乡、三都县丰乐乡及丹寨龙泉镇的小羊昌等水族地区,亦过第一个亥日端。民间有“八月头端”之说,过第一端的水族同胞约4万人。套头“端节”赶端坡与其他“端节”有所不同,它是戌日赶端场(坡)跑马,晚上祭祖,亥日“邀端”大宴宾客。此外,其他“端节”均为戌日除夕夜开始祭祖,亥日赶端坡跑马,“邀端”宴客。

第二端:为三都县周覃镇水东地区,水龙乡拉佑地区,大河镇苗草地区以及三洞乡古城等地韦姓水族端,民间称之为“八月末端”。该端的原则是,若当年八月只有两个亥日,则套头过第一亥日端,而水东、拉佑过第二个亥日端;若当年八月(水历十二月)有三个亥日,则第二亥日不过节,而过第三个亥日端,中间的第二个亥日也不允许其他地方过端,故有水东、拉佑过“八月末端”之说。过第二端的水族人口数约2万人。

第三端:过节时间为水历正月(农历九月)第一个亥日。该端欲称“端十六”,其过节范围最广,包括三都县廷牌镇、恒丰乡、坝街乡、羊福乡等乡镇的韦、王、张、莫、潘、杨、李等姓氏的水族皆过该端。此外,三洞乡板告村、良村、乔村,中和镇西洋,水龙乡独寨,塘州乡安塘、丁寨、阳猛、牛洞、杨拱韦寨,独山天星以及榕江县兴华乡、平永、水尾乡,雷山达地的韦、石、陆、杨等姓水族亦过该端,总人口数在8万人左右。

第四端:过节时间为九月第一亥日端(即第三端)之后7天的午日,过该“端节”的地方有塘州潘姓,九阡镇上水迭,都江摆鸟、水坳等地的水族,过节人口数在1万人以上。

第五端:过节时间为水历正月第二个亥日,过节的地方有三都县三洞乡的潘、石等姓,以及中和镇甲化、中寨、板庙,水龙乡地祥、九阡镇石板寨等地。此外,榕江县所有的潘、石等姓及部分蒙、陆、徐等姓的水族亦过该端,过节人口数在5万人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