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及口咽部肿瘤的CT和MRI诊断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及口咽部肿瘤的CT和MRI诊断意义
张学伟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及口咽部肿瘤的CT和MRI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
7月我院收治的口腔口咽部病变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CT与MRI检查,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效果。结果 口咽癌患者2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19例,而21例口咽癌患者中主要为单侧发病,18例形态不规则,16例出现信号密度不均匀症状,可见到肿瘤囊变或者坏死区域。增强扫描后发现,16例患者出现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状态,而显示的14例淋巴瘤患者中,2例患者表现为双侧发病。口咽癌与口咽恶性淋巴瘤在形态等方面检查发现,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对于口腔及口咽部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且在诊断上上具有一定特征性。
【关键词】口腔;口腔咽部肿瘤;CT;MRI
【中图分类号】R814.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7882.2016.09.058.02
口腔与口咽部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临床上通常采用CT与MRI检查进行诊断,可以准确的反应出肿瘤的大小、部位及范围等[1]。本次就我院收治的口腔口咽部病变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口腔及口咽部肿瘤采用CT及MRI诊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口腔口咽部病变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40.6±3.8)岁。经病理诊断发现,40例患者均为口咽部恶性肿瘤病症,临床表现症状主要为咽部不适、咽部疼痛、有异物感与咽颈部肿块。
1.2 方法
均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optima660螺旋CT仪器,美国GE公司生产的GE-HDi型1.5 T的核磁共振仪器检查方法。CT检查: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均采用平扫加增强扫描。将扫描层厚度、间距均设置为5 ㎜,螺距设置为1~1.2。扫描范围为颅底到颈根部之间,并采用碘海醇非离子型对比剂对患者进行肘静脉团注,控制药物注射速率3 mL/s,剂量为1.5~2 mL/kg。MRI检查:采用MRI检查扫描仪仪。对患者颅底及颈根部进行T1WI、T2WI、DWI等序列进行横轴面扫描,之后再进行动态静脉期冠状面增强扫描。将扫描参数设置为:层数为25,层厚度为5 ㎜,间距0.5 ㎜,矩阵128×128,视野420×420 ㎜。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检查的患者40例中,口咽癌患者2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有19例,而21例口咽癌患者中主要为单侧发病,18例形态不规则,13例出现侵犯邻近结构,侵犯邻近结构主要为咽旁间隙6例,侵犯舌下间隙2例,而相应间隙的脂肪密度增高、并呈现模糊的状态。16例出现信号密度不均匀症状,可见到肿瘤囊变或者坏死区域。增强扫描后发现,16例患者出现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状态,而显示的14例淋巴瘤患者中,2例患者表现为双侧发病,9例形态规则,11例患者边界清晰,1例出现边界不清晰,侵犯机体邻近结构,10例密度信号均匀。口咽癌与口咽恶性淋巴瘤在形态等方面检查发现,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口咽癌检查中发现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16例,转移率为76.2%。而出现单侧转移的有8例,4例双侧转移,口咽淋巴瘤患者中出现合并性颈部淋巴结肿大有10例,转移率为52.6%。10例合并性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中单侧肿大的患者有4例,2例患者出现双侧肿大。
3 讨 论
口咽部是口腔组成上消化道最起始的部位,且口咽主要是软腭及会厌上缘,临床上对口咽癌与口咽恶性淋巴瘤的检查诊断主要为CT与MRI[2]。CT与MRI检查表现主要为口咽癌多呈现出不规则肿块并且突向口咽腔部位,这些不规则肿块会破坏口腔内部黏膜,肿瘤肿块多呈现出不完整状态。进行CT扫描时,肿瘤肿块呈现出不均匀强化状态,囊内可见低密度囊变及坏死的区域,增强扫描后发现,呈现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MRI及CT 表现主要为间隙内的脂肪界面消失,机体正常结构会被异常密度的肿瘤所取代。口咽部恶性淋巴瘤通常是位于黏膜下面,病变均匀、无钙化、囊变与坏死的状态。进行CT扫描时会呈现出均匀密度、增强扫描后轻度强化。MRI检查表现为T1WI肿块低信号,T2WI呈现出高信号。
本次的研究数据显示,口咽癌检查中发现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16例,转移率为76.2%。口咽淋巴瘤患者中出现合并性颈部淋巴结肿大有10例,转移率为
(下转60页)
其中,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8例,其治疗总有效率是78.9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8,P=0.013)。
3 讨 论
据报道[2],牙齿缺失大多数因龋齿、牙齿生长受阻、意外事件等所致,其可影响患者发音,并造成面部变形、口腔关节水肿和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干扰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对于牙齿缺失,临床上主要采取义齿种植技术,种植系统包含植入体、上部结构和基台[3]。经大量临床实践发现,常规牙龈缝合后,患者会因附着龈缺少导致菌斑形成,影响其种植体术后修复效果[4~5]。同时,当代人们的美观需求比较高,采取常规牙龈缝合方法无法满足其需求,往往需实施附着龈重建治疗。
附着龈重建术,指的是对患者游离龈沟、牙槽粘膜部位实施种植体重建的义齿种植技术。附着龈在牙齿修复治疗中可保护、稳固牙齿,其重建效果优劣直接影响其口腔种植修复效果。经分析,种植体及其四周组织会因菌斑形成而诱发人体其他疾病,而这是附着龈重建术中最主要的潜在风险,一旦术者保护力度不够,可因种植体菌斑失控、口腔卫生失衡而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据报道[6],附着龈重建术实施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其附着点位置,协调好附着龈与其相邻牙齿压槽。此外在种植术中修复患者牙冠,有助于恢复其种植体四周角化黏膜,并增加附着龈宽度。根据既往研究报道[7]可知,与常规牙龈缝合方法相比,附着龈重建术具有如下优势:①粘膜退缩率低,可保证临床疗效稳定;②降低了患者二次手术的概率;③手术简便,且对患者造成的机体创伤比较小。而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附着龈宽度明显增加,且大于对照组,加上其治疗总有效率远低于对照组,充分证明了附着龈重建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中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中应用附着龈重建术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升增加患者的附着龈宽度,并促进其与周围牙龈缘协调,可作为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中理想术式,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林华荣,钱三楼,温兴涛. 口腔种植患者临床修复中实
施附着龈重建的实效性探究[J].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6,21(2).70-73.
[2] 姜树敏,宋姗姗. 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
应用效果观察[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3).76-76,77.
[3] 凌红玲. 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
效果观察[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6,23(8):41-44. [4] 陈姗. 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
效果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34-36. [5] 杨锦红.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
效果[J]. 当代医学,2016,22(6):39-40.
[6] 方飞. 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患者治疗
中的效果观察[A]. 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C]. 2015.
[7] 牛磊,刘志毅. 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
疗中的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11): 3-4.
本文编辑:徐 陌
52.6%。与陈仲伟[3]等人的研究数据基本相符。可见,CT 与MRI检查诊断对口咽癌与口咽部恶性淋巴瘤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CT与MRI对于口腔及口咽部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且在诊断上上具有一定特征性。
参考文献
[1] 王晓彬.经口内镜辅助咽旁间隙临床应用解剖及咽旁间
隙肿瘤内镜辅助经口内入路切除术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 余韵.多层螺旋CT在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D].安徽医科大学,2014.
[3] 陈仲伟,徐冬贯,朱李军,等.PET/CT在诊断口腔颌面部
肿瘤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10(6):484-485.
本文编辑:刘帅帅
(上接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