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脑灌注最适温度的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一轮复习 苏教版 神经调节(1)作业

一轮复习  苏教版 神经调节(1)作业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四)神经调节(1)1.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B[脑和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都有躯体运动中枢,但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脊髓和脑干中只有低级的躯体运动中枢,且都受大脑皮层高级运动中枢的调节。

脑可分为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小脑和延髓六个部分,通常把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脑干中有维持生命系统的基本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和呼吸中枢,呼吸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B错误。

]2.如图是神经细胞结构模式图,结合图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是神经细胞的胞体B.图中②③④是突起,它们共同组成神经纤维C.该神经细胞的基本结构由胞体和突起组成D.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冲动,但不能传导冲动C[图中①是细胞核,A错误;图中②是树突,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神经细胞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B错误;神经细胞的基本结构由胞体和突起组成,C正确;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冲动,且能传导冲动,D错误。

] 3.下列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A.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细胞之间,数量是神经细胞数量的10~50倍B.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细胞等多种功能C.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D.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用来接收信息并将信息传导至胞体D[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与神经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树突用来接收信息并将信息传导至胞体,D错误。

] 4.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实验测定狗的正常心率为90次/分,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为180次/分,阻断交感神经心率为70次/分。

62例重型颅脑伤病人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期间的温度控制及护理

62例重型颅脑伤病人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期间的温度控制及护理

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2008N O.16C HI N A FO REI GN M ED I CA L TR EATM ENT现代护理在重型颅脑外伤的治疗中,亚低温(30~35℃)能显著减轻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病理形态损害,保护血脑屏障功能,从而明显降低重型颅脑伤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

现报道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62例重型颅脑伤病人亚低温治疗期间的温度控制及相关护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2例重型颅脑伤病人,男39例,女23例;年龄8~73岁。

入院时G CS3~9分,平均6.1分,其中3~4分26例,5~6分13例,7~8分23例。

1.2方法本组病人均于伤后2~24h 入院,并开始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

在脑内或血肿腔内置入一日本产多参数监护仪,所来的脑温监测用半导体温度探头(直径5m m ),手术结束后,降温采用冰帽和降温带(围脖),对全头颅及颈部进行有效的降温,温度设定为33~35℃,一般0.5~1.0h 后脑温度可降至35℃以下;根据脑温度变化,调整更换制冷物,以维持脑温度在33~35℃。

同时持续静滴冬眠肌松剂,给予呼吸机辅助支持呼吸。

冬眠肌松剂成分:500m L 生理盐水+氯丙嗪100m g+异丙嗪100m g+卡肌宁200~400m g 。

维持2~10d 。

复温采用自然复温,停用冰毯机,病人经10~12h 恢复正常体温。

其他治疗包括:抗感染、保证热量供应、神经营养药物,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等。

2结果2.1疗效本组存活38例(生存率61.29%),死亡14例(病死率38.71%),38例存活者中治愈30例,好转5例,植物状态3例。

死亡原因:原发性脑干伤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8例,恶性颅内高压3例,肺部感染致呼吸功能衰竭2例,多器官功能障碍3例。

2.2并发症本组病人共发生并发症47例,发生率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肺部感染(22例,35.48%),心律失常(13例,20.97%)和消化道出血(9例,14.52%),其它为多器官功能障碍4例(6.42%),静脉切开切口感染1例(1.61%)。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
2、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1)年龄:每增加10岁,出血率提高1.3%,可能与老年患者的微血管病变,尤其是脑血 管淀粉样变性有关。 (2)给药时间:严格在时间窗内应用t-PA的出血发生率低于10%。 (3)溶栓药的类型及剂量:剂量越大,越容易发生继发性脑出血。 (4)溶栓时合并用药:肝素抗凝治疗加重出血倾向,目前不推荐在溶栓治疗的24h内应用 肝素和阿司匹林。 (5)CT早期梗死表现:早期CT异常与病情严重均为脑梗死溶栓治疗后果不良的相关因素。 大面积梗死时,即使溶栓血管也难再通,并且会使致死性颅内出血增加。因此,对CT早期 有梗死征象者不推荐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的理由
• 早期恢复供血 • 缩短缺血损害的时间 • 缩小梗死体积 • 使可逆性损害的缺血组织恢复 • 改善神经损害
溶栓治疗的效果评价
溶栓治疗的理论——血管再通
血管再通——是指动脉闭塞处恢复血流。影像学上表现为原先局部闭塞的血管再次出现血 流通过。 特点:仅关注血管局部的血流恢复,并不反映该闭塞血管的远端血管床或所支配组织内是 否有血流的恢复。
(一)对病情的监测与评估
1、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血常规、血糖、心电图、凝血功能(PT、APTT、INR、FIB) 2、建立监护系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和出血现象: ①测血压:q15min×2h,其后q30min×6h,其后60min×16h 静脉溶栓后维持血压低于185/110mmHg;动脉溶栓后维持血压低于180/105mmHg。 ②测脉搏和呼吸:q1h×12h,其后q2h×12h;其后据病情定 ③ NIHS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q1h×6h,其后q3h×72h ; ④ Bathel指数、改良Rankin量表:治疗后14、30、90天。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护理配合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护理配合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总结我院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护理配合。

方法:对32例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其中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子术19例、Bentall+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子术12例),1例在手术台上分离瘤子时抢救无效死亡。

结果:31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压疮、术后无感染。

术后死亡2例,29例治愈后出院。

结论: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有着很高手术风险,加强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人工血管置换;术中支架系统;手术护理配合;A型主动脉夹层主要是指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扩展范围超越主动脉弓,常往近、远心端撕裂,直至腹主动脉。

该病非常凶险,死亡率极高[1]。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对于主刀医生以及手术室护理人员均有着很高的技术要求,手术室护理工作要保证精准高质量的手术配合,才可能实现当前手术治疗的效果保证[2]。

本文研究分析2020年1月--2022年5月15日内行32例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2020年1月--2022年5月15日内行32例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男性19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5.63±3.66)岁,最小18岁,最大79岁。

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子术19例,Bentall+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子术12例。

1.2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位,使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游离股动脉;正中开胸;游离无名静脉;游离无名动脉;游离左颈总动脉;游离左锁骨下动脉;打开心包,右股动脉、右心房、右上肺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心脏停博下完成主动脉根部病变处理,同时逐渐降温至25C;降主动脉置入术中支架;阻断主动脉弓三分支,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术中支架与四分支人工血管远端吻合;从四分支血管灌注分支恢复弓以远灌注;吻合左颈总动脉;四分支血管近端与近端人工血管吻合;排气后开放升主动脉;吻左锁骨下动脉合;吻合无名动脉;结扎四分支人工血管灌注分支;包裹分流;止血、关胸。

小鼠灌注取脑

小鼠灌注取脑

成年小鼠心脏灌流及取脑组织步骤
实验步骤:
1、小鼠麻醉后立即将其用针头固定在泡沫板上(用针头插住四肢)。

用镊子扯起胸部皮肤,另一只手用剪刀剪开胸腔的皮肤和肋骨,暴露出心脏和肝脏。

2、将注射针头插入小鼠左心室,同时将小鼠肝脏减掉,以使血液流出。

灌注生理盐水,时间维持在1min(10~20ml)灌注液左右,血液排除后四肢、肝脏和舌头会变白。

3、待小鼠四肢、肝脏和舌头变白之后,用4%PFA灌流固定,当PFA 流至大脑处可能会使小鼠尾巴略有反射现象(有时可能没有),此时可将灌流速度下调,以使固定更加充分。

整个PFA灌流时间约为5min。

(固定原理:多聚甲醛可以使蛋白质交联)
4、将导管始端从PFA中拿出,待管中液体流尽后,将心脏上的针头拔下,如果固定的较好,可发现小鼠眼球呈现白色。

将托盘中的血液倒至废液桶内,并准备下一步的取脑操作。

取脑及脱水:
1、剪开头部皮肤,露出白色头盖骨。

将延髓上包被的软骨剪开,除去多余的结缔组织。

需要注意的时,眼睛要由剪刀剪下,不能够直接扯下来,因为眼睛后部连着视神经,如果扯的话有可能会损坏视交叉上核等其他脑部组织。

2、将头盖骨小心剥开,露出白色的脑部,在剥嗅球部位时要格外小心,必要的话可以先将嗅球前部的碎骨留着待进一步固定之后再去除。

3、将头盖骨剥开后,将脑下部连接的神经逐条剪短(可看到视神经交叉),待全部剪断后将脑整个剥离出来。

4、将剥离出来的脑浸泡在4%PFA中,过夜固定。

5、将PFA液换为30%蔗糖进行脱水(防止冷冻切片时形成冰晶和孔洞),初始脱水时脑会浮在蔗糖上面,待完全脱水后脑会沉底。

此时可将脑取出进行冷冻切片。

Cabrol手术应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

Cabrol手术应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

Cabrol手术应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目的总结并分析Cabrol手术方式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体外循环方法及管理策略。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7年4月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4例、女3例,年龄,平均年龄21~66岁,(47.9±11.3)岁,自发病到接受手术时间14 h~120 d,平均(15.2±28.5)d。

结果体外循环时间平均(277.0±89.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为(147.6±43.5)min,灌注时间平均为(28.5±9.4)min。

单纯Cabrol手术3例,右半弓置换10例,全弓置换加降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23例。

二次开胸止血1例(2.7%),术后死亡率为4例(10.8%),痊愈患者住院时间15~128 d,平均(34.1±24.2)d;随访时间1~24个月,2例随访期间死亡。

结论合理的液体管理和循环灌注、采用逐级缓和的升降温策略等脑保护措施、并重视重要脏器的保护,是Cabrol 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体外循环的合理策略,可以有效改善预后。

标签:体外循环;主动脉夹层;Cabrol手术;选择性脑灌注;外科治疗主动脉夹层又称为aortic dissection,简称为AD,其因病情危急,一旦未能有效、立即治疗,则会危害患者生命。

经调查发现,其具有高病死率的特点,约为20%[1-5]。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吻合冠状动脉治疗,但因吻合口张力,容易出现出血。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生命,Cabrol手术得到了医护患的高度关注,经实践证实,其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几率。

为了进一步提升手术质量,这一术式和外科技术的联合应用备受关注。

本文以来院手术治疗的37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7年4月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

鼻饲温度对脑卒中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影响

鼻饲温度对脑卒中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影响

脑卒中也称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性的功能障碍,会持续24h 以上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病症[1]。

目前,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得到降低,但多数幸存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卒中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发生率可达37%~78%[2-3]。

早期营养支持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常通过鼻饲置管提供营养支持,从而保证营养摄入,促进疾病的康复[4],但患者在鼻饲过程中,容易出现腹泻、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便秘等各种消化道并发症,影响疾病康复进程[5-6]。

随着临床对鼻饲方法的不断深入探索,已经总结出诸多干预措施以预防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如胃内残余量监测、床头抬高、改变流质性状等[7]。

相关研究指出,鼻饲温度与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营养液过热或过冷等会引起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加之脑卒中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尤其在60岁以后发病率明显上升,而老年人由于各器官机能及感温功能发生退行性病变,更易发生消化道并发症[8-9]。

基于此,本研究对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不同温度营养液进行肠内营养,探讨营养液温度对患者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以期为今后降低患者鼻饲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1月- 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吸烟史、脑卒中类型、并发症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48~71岁;吸烟29例,否21例;脑卒中类型:脑梗死46例,脑出血4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13.74±3.42分;合并高血压30例,否20例;合并冠心病3例,否47例;合并糖尿病10例,否40例。

对照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45~71岁;吸烟30例,否20例;脑卒中类型:脑梗死45例,脑出血5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12.96±4.75分;合并高血压28例,否22例;合并冠心病4例,否46例;合并糖尿病9例,否41例。

大鼠MCAO模型制作学习

大鼠MCAO模型制作学习

大鼠MCAO模型制作学习大鼠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在中风研究中,大鼠的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被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介绍制作MCAO模型的步骤和必要的操作要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模型进行相关研究。

本文为第二版,相较于第一版,进行了更新和补充,以提供更详尽和准确的信息。

1.实验动物的选取在制作MCAO模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

一般情况下,成年雄性大鼠是最常用的模型动物。

选择同一品系和年龄相仿的大鼠,以减小实验结果的差异性。

2.麻醉和固定在操作前对大鼠进行全身麻醉,常用的麻醉药物有:45 mg/kg的氯丙嗪、35 mg/kg的阿托品和5 mg/kg的氯胺酮。

氯胺酮在操作过程中可以作为镇痛药物使用。

麻醉后,将大鼠固定在手术台上。

可以使用特制的外耳道委内瑞拉套和鼻鼻夹来固定大鼠的头部,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

3.手术前准备首先,在头部的横纹上进行刮毛和消毒。

然后,注射青霉素(40,000 U)和伯氨喹(0.02 mg)以预防感染。

同时,使用外科剪刀剪开皮肤,将双眼收敛于外侧,暴露侧枕中动脉和颈内动脉。

4.暴露颈外动脉用外科剪刀剪开皮肤和筋膜,小心地将侧脖肌肉向后收拢,可以使用吸引器来辅助。

将剪开的筋膜用湿纱布或者胶布临时覆盖住。

5.分离颈外动脉和侧脑动脉用显微镊子小心地拉开组织,找到颈外动脉和侧脑动脉,将其两者之间的分支切断。

注意不要损伤到其他周围的组织。

6.模拟大脑缺血使用小血管夹或者线缚住颈外动脉,是的血流中断。

夹或者线的拇指静脉下方位置比较理想,但是要注意不要损伤到其他组织。

7.设定缺血时间一般情况下,将血流中断一小时可以模拟大脑缺血,如果需要模拟更严重的缺血,可以延长血流中断的时间。

8.再灌注当需要终止大脑缺血时,可以通过解开夹子或者拆除线来恢复大脑的血流。

再灌注后,动物会逐渐恢复意识并呈现异常的行为和生理反应,比如抽搐、四肢不协调等。

9.手术封口待实验结束后,用缝合线或者胶布将切口封闭。

大鼠灌注取脑

大鼠灌注取脑

大鼠灌注取脑用途:1.用于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分析。

2。

冰冻切片可以不做脑组织固定。

3.不可用于western blot和PCR.4。

如果观察脑组织的缺血、损伤或其它病变时,不作灌注固定,而是在取出脑组织后作固定,将大大影响效果.原理:心脏灌流术能够快速冲净血液并在动物死亡前进行组织的前固定,避免了组织的自溶现象,是脑组织切片观察的常用方法.多聚甲醛使组织蛋白发生交联,以保持蛋白的原位和表面结构不变,从而能使其对应的抗体准确检测其表达位置和量。

必要性:1.脑组织较软,且细胞成分不易保留,脑组织是较易软化的组织之一,血供也较为丰富,所以最好是在取脑组织前用4%多聚甲醛灌注固。

2.经前固定后,取脑操作时,可减少脑组织损伤.3.脑内血液都在,HE染色后,可去除红细胞背景影响.大鼠灌注取脑标准操作规程(SOP):流程:1)麻醉 2)开胸 3)心脏左心室穿针,剪开右心耳 4)生理盐水冲水 5)4%多基甲醛固定 6)取脑 7)保存或切片。

具体过程:大鼠经深度麻醉后,固定于自制的手术木板上,置于解剖盘中,开胸暴露并游离出心脏,经左心室插入灌流针并固定, 切开右心耳,先灌注冰冻无菌生理盐水(4℃)XmL,直到肝和肺脏颜色转白及右心房流出液澄清,后再灌注冰冻(4℃)4%多聚甲醛XmL,断头取脑,多聚甲醛浸泡固定24小时。

Tips:1。

多聚甲醛的配置:一般方法为:4%多聚甲醛PBS缓冲液配法:称取40g PFA溶于装有500mlDEPC水的玻璃容器(烧杯或烧瓶)中,持续加热磁力搅拌至60~65℃,使成乳白色悬液。

用1。

0mol/L的NaOH 值至7.4,使呈清亮状(滴加),再加入约500ml PBS,充分混匀(在冰浴或冷水浴中),可再检测一下pH,过滤后定容至1000ml,室温或4℃保存备用。

简便方法:先配好PBS,称好相应的多聚甲醛,37℃水浴或温箱密封放置2天,就能全溶。

若是很急,55℃水浴一天,期间不时震荡。

目标化镇静和体温管理与脑保护

目标化镇静和体温管理与脑保护

目标化体温管理的目标制定
仅仅关于温度的问题:
• 拿什么温度作尺子? • 多早? • 多低? • 多久? • 用什么控温? • 复温?
Fever Management in SAH V. Scaravilli • G. Tinchero • G. Citerio •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the Critical Care Management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2011
目标化体温管理的目标制定
仅仅关于温度的问题:
• 拿什么温度作指标:皮肤温度?腋温? 鼻咽温?肛温?膀胱温?血温?脑温?
脑保护和脑复苏
先保护、再复苏:
• 保护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 • 保护血脑屏障功能 • 保护脑组织 • 增加灌注并且降低代谢
监测
评估
治疗
脑保护和脑复苏
先保护、再复苏:
• 保护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 • 保护血脑屏障功能 • 保护脑组织 • 增加灌注并且降低代谢
监测
评估
治疗
脑保护和脑复苏
脑保护策略:
• 避免损害脑血管自动调节 功能的因素:稳定血压, 降低灌注压力、稳定内环 境(PCO2等)
颅内压增高的控制思路 Think Different
渗透压治疗
脑脊液引流
CPP,PEEP,过度 通气;体位; 颈位;静脉窦 支架… LUND therapy
外科手术减压
镇静,低温。
脑水肿治疗:扬汤止沸还是釜底抽薪?
ICP异常增高!为什么?
看上去很安静?
强化镇静试试? 5mg 咪唑安定静推!

亚低温治疗中颅脑温度场的三维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亚低温治疗中颅脑温度场的三维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 1 9
使 用 简便 , 已经 在肿 瘤 热疗 、 液循 环 抑制 、 冻 血 冷 烧 伤 等 临 床 热 科 学 领 域 广 泛 应 用 , 一 般 形 式 其
为m
p 一 ・ c K t+ W b f ( 一 f )+ Qi
口E
() 1
式 中 :、 、 分别 为脑 组织 的密度 、 ICK D 比热 容及热 导 率 ; 脑组 织 温度 ; i 脑代 谢 产 热率 ; b ( 为 Q为 cf b
的方法 , 目前 尚未 发 现何 种药 物 有 如此广 泛 的效
应 。
而采 用 一维 简化 模 型 。 文 针对 选择 性 亚脑部 低 本 温 治疗 , 通过头 颅 已知 边界条件 , 将 利用 生物传热 理论 对亚低 温治疗 时 的脑温变化 进行三 维无损重 构 , 且进 行活体 动物试 验进行 验证 , 并 为亚 低温治 疗提 供热科 学上 的理论分 析 。
有前 景 的途 径L 。 5 ]
自2 世纪 8 O O年代 , u t B so首先 报道 了轻度低 温 ( 3℃) 3 对脑 缺血神 经元有 显著 的保护作 用 [。 1 ] 此 后 , 论 从 动 物 实验 研 究 , 无 还是 临床 实 践 都 表
明 , 低温 (8~ 3 亚 2 5℃)治疗 对 脑缺 血和 脑 外伤
临床 实践表 明 , 亚低 温治 疗 中温度 以 3 O~ 3 5
℃ 最 为适宜 , 超过 3 5℃ 疗效 不 明显 , 温度 过低则
易发 生并 发症 [ , 以脑 温 的监 测 对亚 低 温 治疗 3所 ] 有着重要 的意义 , 对脑 温 的监 测方 法 , 床常用 的 临 是间接测 量法 , 通过人 体其 他易测 部位如 口腔 、 鼓 膜处 的温度 , 间接 的反 映脑 温 , 这种 方法实 用且 易 于推广 , 但不能 准确反 映脑 温变 化[ 。 4 直接 针对颅 ] 脑 温度 场 , 两种 方法 : 损重 构 和无损 重 构 。 有 有 有 损重 构是 利用 热 探针 插 入组 织 中测 量 温度 分 布 ,

神经重症之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监测

神经重症之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监测

神经重症之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监测通知:本公众平台即将更名为神外世界神经重症之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监测G. Karpel-Massler, A. Aschoff , A.Unterberg本文节选自-神经重症医学(第二版),主译:雷霆;前言自18 世纪中期开始,人们已经开始施行脑室穿刺术,在1841 年Magendie 进行狗的动物实验,借助虹吸管进行脑脊液压力测定。

在人类则为Quincke 建立的定量脑脊液测定,这一方法沿用了50 年。

Adson 和Lilie 于1927 年首次在脑肿瘤患者持续5d 的脑室内测压,这一技术于1952 年被Guillaume 和Janny 重新采纳,并最终由Lundberg 于20 世纪50 年代确立在上百名患者身上进行系统测压。

基于Lundberg 工作,他首次提出了脑压波分类,也是至今仍接受的脑压波分类。

而硬膜外测压则由Riechert 于1950 年开始用于神经外科,但仍基于机械性压力感受器。

电子压力转换器大约于1970 年在神经外科开始使用,随着技术上不断改善和精细化,20 多年来,尖端转换器已用于脑实质内或脑室内引流管腔内。

■ 解剖解剖上,CNS 可分为4 个分隔的但又互相联系的部分:脊髓腔、后颅窝和由大脑镰分隔的幕上两个大脑半球。

硬膜包绕颅内容积大概为1500 ~ 1700mm3,80% ~ 90% 为神经元和胶质组织。

根据年龄和脑萎缩情况,脑脊液占5% ~ 15%,而循环血液占5%。

如果3 个脑容积部分恒定时(V 脑组织+V 脑脊液+V 血液= 稳态),在坚固颅骨内膨胀是不可能的,此时上述部分的容积增加,或者新出现结构(占位),可以通过其他部分容积减少达到反应性代偿,否则就会产生颅内压(ICP)增高。

根据首次描述,这种相关性被作为Mono- Kellie 学说收入文献,明确指出了颅内容积代偿的困难性。

有限的代偿能力在于脑脊液平衡运动进入脊髓蛛网膜下腔,以达到一定的扩张(储存量在急性占位约50mL,而在慢性占位可达150mL)。

I型主动脉夹层的体外循环的策略30页PPT

I型主动脉夹层的体外循环的策略30页PPT
象鼻支架植入后,通过人工血管的第 四分支进行下半身的供血,此时全身 血流恢复,开始复温。
在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以及无名动 脉重建之前,右锁骨下插管仍然只供 给脑部血流。
监测脑部血流量或压力
逆行性脑灌注
非常规选择 无法行右锁骨下动脉插管时选择逆行
性脑灌注 温度应更低:鼻咽温18℃,肛温20—
致血液粘滞度增高后的微循环及组织灌注 CPB开始前水箱温度调至27℃ 保持鼻咽温-肛温差为5℃,据此调节水温 降温时间一般是40—50min
复温
冷复灌,延迟复温,一般3—5min,待SpO2升至80% 升高室温 逐渐升温(水-肛差<8℃,鼻-肛差<3.5℃) 维持SpO2 >60% 最高水温:38℃ 肛温>36℃方可停止CPB 复温时间应该大于降温及停循环时间,一般为2h左右
必存:抗氧自由基
脑保护时的监测
A
EEG
B
经颅多普勒超声
监测手段的不 断完善
C
颈静脉球部氧饱和度
D
NIRS
脑血氧饱和度
脑血氧饱和度仪用于监测脑皮质氧饱 和度(rScO2)。与脉搏氧饱和度不同 ,它测量的是大脑局部血红蛋白的混 合氧饱和度,主要代表监测区域静脉 血氧饱和度,反映的是监测区域脑氧 供/需平衡。小静脉其占80%的脑血容 量,rScO2正常值为55-75%。<38%为警 界线
深低温
时间长
损伤大
主动脉夹层术后常见并发症
神经系统:TND,PND 呼衰 凝血功能异常 肾衰
脑保护
深低温:冰帽,鼻咽温20℃,肛温25℃ 选择性脑灌注(SCP):
顺行性脑灌注(ACP) 逆行性脑灌注(RCP) 血气管理 药物

灌注取脑实验报告

灌注取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动物解剖技术,熟悉小鼠心脏灌流及取脑的方法。

2. 了解脑组织在生理学、病理学等研究中的重要性。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灌注取脑实验是研究脑组织生理、生化及病理变化的重要方法。

通过心脏灌流,将生理盐水或特定试剂注入动物体内,达到清除脑组织中的血液、细胞等杂质,便于后续实验研究。

本实验采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通过心脏灌流及取脑,获取脑组织样本。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成年小鼠2. 仪器:解剖显微镜、手术器械、灌流装置、剪刀、镊子、注射器、注射针、泡沫板、生理盐水、固定液等3. 药品:戊巴比妥钠、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固定液等四、实验步骤1. 麻醉:将小鼠放入戊巴比妥钠溶液中,待小鼠失去意识后,立即用针头固定在泡沫板上。

2. 解剖:扯起小鼠胸部皮肤,用剪刀剪开胸部肌肉,暴露心脏。

3. 心脏灌流:用注射针连接灌流装置,将生理盐水注入小鼠心脏,使血液流向脑部。

4. 取脑:待生理盐水灌流完成后,将小鼠头部朝下,用剪刀剪开颅骨,暴露脑组织。

5. 固定:将脑组织取出,放入固定液中固定,以便后续实验研究。

6. 清洗:将固定好的脑组织用生理盐水清洗,去除杂质。

7. 标本保存:将清洗后的脑组织放入装有固定液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心脏灌流及取脑,成功获取了小鼠脑组织样本。

2. 结果分析:本次实验操作规范,脑组织样本质量良好,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损伤脑组织。

2. 灌流速度不宜过快,以免损伤脑组织。

3. 固定液的选择对脑组织样本质量有重要影响,应选用合适的固定液。

4.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动物福利,尽量避免动物痛苦。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进行了小鼠心脏灌流及取脑操作,掌握了动物解剖技术,为后续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本次实验也使我们认识到动物福利的重要性,为今后实验研究提供了有益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吴维伟,李俊,徐建军,曹秀华,崔秀明【关键词】低温脑保护摘要:目的研究选择性脑灌注最适宜温度范围。

方法应用选择性脑灌注模型对24只杂种狗在适宜灌注流量和灌注压下改变不同温度进行选择性脑灌注90min后, 通过上矢状窦(SSS)内不同阶段的静脉血乳酸测定、脑体感诱发电位(SEP)的连续监测及脑皮质组织病理学的检查来评估脑保护的情况。

结果在20~32℃范围内,未出现明显的脑功能及组织的不可逆损害。

结论选择性脑灌注在适宜的灌注流量及压力下,其温度维持在20~32℃对脑保护是安全有效的,在足够的脑灌流的情况下浅中低温可以明显地减轻对脑组织的损害。

关键词:低温脑保护;体外循环;选择性脑灌注。

Experimental Study of Optimum Hypothermia for Sel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 Abstract: OBJECTIVE Selective perfusion(SCP) for hypothermic cerebral protection in cardiopulmonary bypass .METHODS This study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range of optimum hypothermia for cerebral protection by performing sel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 in 24 mongrel dogs for 90 minut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RESULTS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cerebral protection,venous blood lactate levels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in superior sagittal simus (SSS) were measured,cerebral cortex histopathology was evaluated and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 was monitored continuously.CONCLUSION Those results suggest that when sel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 was performed,with moderate flow rate and pressure,the safe and effective range of hypothemia for brain protection is from 20℃ to 32℃. Compared with deep hypothermia,moderate hypothermia can decrease the damage to brain obviously. Key words: hypothermia cerebral protection; cardiopulmonary bypass; sel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 在心外科临床上,对于主动脉瘤及弓部手术和一些复杂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由于其解剖学的特点需要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防止脑局部缺血的发生。

目前,公认的方法主要有深低温停循环(DHCA),逆行性脑灌注法(RCP),选择性脑灌注法(SCP)。

关于其各种方法的利弊不断被研究,并将被进一步完善。

SCP仍然被认为是这些特殊或复杂手术有效安全的脑保护方法[1]。

但其各种条件,如最适流量、灌注压力、温度、灌注的位置由于缺乏术中及术后联合评估脑功能的实验研究而未确定[2]。

因此我们在本研究中建立了SCP模型,通过脑SEP,脑代谢及脑的病理学检查的评估来研究其在适宜脑灌流下不同温度中脑保护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分组用健康杂种狗24条(12.5~20kg),平均体重(15±2.1)kg.雌雄不拘,以降温后的鼻咽温度随机分为20℃、25℃、28℃、32℃四组内,每组6条。

[!--empirenews.page--] 1.2 麻醉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术中保持pH值在7.35~7.45,PCO2保持在35~45mmHg;SaO295%以上。

在上矢状窦(SSS)置采血管,安置颈动脉,股动脉测压管,建立静脉通道。

1.3 脑感觉诱发电位(SEP)记录仪的安装打开左颞叶颅骨脑膜,将镀银球状记录电极置于覆盖躯体感觉皮层的硬脑膜上,参照及基础电极置于颅外后侧的缺损的皮下。

刺激源电极经皮刺入右下肢正中神经。

以上各极接SEP记录仪上,用直流电脉冲刺激正中神经,平均100次/min左右。

所用电流强度为8A。

1.4 建立模型心肺转流及分离选择性脑灌注模型如图1所示。

阻断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进行选择性脑灌注90min,心肺转流设定灌注流量为100ml/(kg&#12539;min),在选择性脑灌注中,灌注压维持图1 SCP:选择性脑灌注;RES:储血器;AO:主动脉;RA:右心房;RV:右心室;LV:左心室;FA:股动脉;P:动脉压;Clamp:阻断在60~80mmHg,其灌注流量为生理流量(在芬太尼麻醉下阻断左右锁骨下动脉后流经头臂干及锁骨下动脉近心端的血流即为生理流量)的70%。

其数值通过电磁流量计及压力表测得。

股动脉灌注流量为40ml/(kg&#12539;min)。

在体外循环中红细胞压积保持在0.20~0.30 。

在选择性灌注结束后,复温至常温,进行10%甲醛或2%多聚甲醛和1%的戊二醛进行脑灌注固定。

1.5 观察和指标测定(1)血乳酸水平测定,(2)脑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和分析,(3)组织病理检查。

所有数值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期实验数据采用Wilcoxon显著性检验,同期数据比较采用U检验,P&lt;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各组平均的生理流量和脑灌注流量见表1。

表 1 各组平均的生理流量和脑灌注流量ml/min或ml/(kg&#12539;min)注:灌注压维持在60~80mmHg;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gt;0.05)。

2.2 不同温度下在适宜选择性脑灌注中SSS中采样测定的变化见表2。

表2 不同温度下在适宜选择性脑灌注中SSS中采样测定(略)注:其组内比较血乳酸在不同时期有升高趋势,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gt;0.05 2.3 体感诱发电位变化记录(见图2)。

图2 体感诱发电位变化记录图(略) 2.4 病理检查记录显微镜结构显示:32℃、28℃、25℃组大脑皮质各层细胞无明显水肿,细胞完整,细胞浆,细胞核清楚,未见明显缺血坏死性改变,尼氏小体较多, 20℃有4只狗可见核着色稍淡, 纤维间质疏松, 呈轻度水肿样改变。

超微结构显示:32℃、28℃、25℃组细胞膜,细胞浆,细胞核及核膜、核仁均清楚可见,线粒体结构完整,多数线粒体轻度肿胀,嵴尚完整, 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突触前后膜清楚,小泡尚存。

20℃组出现染色质稍稀疏, 胞质中线粒体肿胀, 部分空泡形成, 其部分突触前后膜模糊及小泡融合(见图3)(略)。

3 讨论在体外循环期间,要避免脑神经系统损伤,充足有效的脑血流至关重要,在选择性脑灌注中 , 在各种温度下选择多大的流量和压力能够满足脑血流仍未完全确定[3]。

Bloodwell等主张用正常温度(36.5℃~37.2℃)时脑的生理血流量来进行灌注[4]。

而Crawford认为灌注量太大易引起超量灌注并建议灌注量应为正常流量的2/3~4/5[5]。

Andersen则认为脑血流依代谢需要而变化,灌注量应以压力为准[6]。

Henrilk等研究的许多临床资料表明, 在动脉压力55mmHg以上, 温度大于20℃时, 可以维持正常的脑血管自身调节, 维持足够的脑血流量[7,8]。

而32℃则被认为是临床选择性脑灌注的最高温度(浅中低温),故本实验分为20℃~32℃四组,各组均采用70%的生理流量进行脑灌注,经测定其压力维持在60~80mmHg之间, 故认为能够满足有效充足的灌流又可避免超量灌注。

[!--empirenews.page--] 研究认为,脑的生理功能受脑血流及脑的代谢等影响, 脑的局部缺血的程度与损害程度相并行。

在SSS中,乳酸/丙酮酸比率或乳酸水平可以作为无氧代谢及脑局部缺血乏氧的客观指标[9]。

我们监测的结果经统计学的处理认为, 每一组在不同期略有变化, 随体外循环灌注时间的延长其值略呈升高的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各组间及不同期乳酸的变化无明显差异,这说明在适宜流量及压力下,在20~32℃之间,对脑进行选择性灌注90min,均未引起脑的无氧代谢明显增加及脑明显缺血缺氧的改变。

另外,本实验还监测了SSS中的氧饱和度,因为它能反应脑的氧利用情况,可作为组织灌注是否充足的指标,一般认为在体外循环期间静脉血氧饱和度应在65%~70%以上[10,11]。

我们的结果显示,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均在60%以上,说明不同温度下脑[1][2]下一页组织灌注是充分的。

SEP作为判别脑血流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指标是敏感的,并已被许多临床应用所证实。

SEP能够较敏感地反映脑局部缺血及损害性改变[12]。

我们研究监测的结果显示,在各组中随着温度的降低,其SEP的潜伏期逐渐延长,振幅逐渐下降。

(其中20℃组出现SEP消失)。

但随着复温其潜伏期、振幅多逐渐恢复至CPB前水平,说明低温能降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神经传导速度,代谢受到抑制,氧耗量下降,但多数神经元的活动存在 , 仍有氧的利用。

在20℃,25℃组中出现部分和全部SEP消失,我们认为,低温虽然可以降低神经细胞代谢及氧耗,降低神经元兴奋性及传导速度,同时也影响了脑组织有效血流的灌注和氧的利用,综合地看它仍然影响了脑功能,尽管这种影响是可逆的(复温后其SEP基本恢复正常水平)。

我们仍然认为, 在适宜灌注流量和灌注压力下此温度范围,虽然并没有引起脑功能明显的不可逆损害, 但浅中低温较深低温效果好。

组织病理学的检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脑功能是否存在着真正不可逆的损害。

我们的实验证实,在25℃,28℃,32℃组中,并未出现明显的神经细胞缺血及水肿样改变,20℃组出现反映细胞能量代谢的线粒体明显肿胀,部分空泡溶合,突触前后膜模糊(电镜下所见),这可能是由于深低温能引起血液粘滞度增加,出现微循环障碍及膜的转运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影响了细胞对氧的摄取而引起的。

因此尽管这些形态学的改变被认为绝大多数是可逆的,但它再次说明深低温对神经系统(细胞)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