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放大或缩小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2.学会使用倍数比和中心对称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3.能够通过绘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图形。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使用倍数比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学生能够通过中心对称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概念并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学生能够通过绘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图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想象一种情景:如果我们想把一张纸放大或缩小,我们会怎么做呢?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其中的方法。

2. 引入新知识(10分钟)向学生介绍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放大是指把一个图形变得比原来大,缩小是指把一个图形变得比原来小。

3. 倍数比的使用(30分钟)(1)倍数比的定义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倍数比,如何使用倍数比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给学生几组图形,让他们使用倍数比进行操作。

(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让学生学会使用倍数比对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并通过练习掌握。

4. 中心对称的使用(30分钟)(1)中心对称的定义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中心对称就是将一个图形沿着中心轴进行对称,使得对称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等。

(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让学生通过中心对称的方法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练习一些例题以掌握这个方法。

五、教学总结(5分钟)对本次课进行简单总结和复习。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学生能否使用倍数比和中心对称对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3.学生能否通过绘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图形。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围绕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基本概念、性质、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理解其性质,能正确计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的认识。

教学难点1. 图形放大与缩小比例的计算方法。

2. 图形放大与缩小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放大镜、缩小镜、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性质,演示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图形放大与缩小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 内容: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3. 示例:通过示例演示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

2. 提高题:运用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其他性质。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推理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五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五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五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分享我在教授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五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 图形放大与缩小后的性质;3. 图形放大与缩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图形放大与缩小后性质的理解;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实际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例子,如衣服的放大、地图的缩小等,让学生感受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实际应用。

2. 概念讲解:利用黑板、粉笔,详细讲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以及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3. 性质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图形放大与缩小后的性质,如边长、面积、角度等的变化。

4. 例题讲解:挑选一些典型的例题,如正方形的放大与缩小,讲解并引导学生跟随解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应用拓展: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生活中其他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例子,并展示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2.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方法;3. 图形放大与缩小后的性质;4. 图形放大与缩小在实际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回家后测量一张照片的长和宽,并将其放大或缩小一定的比例,画在练习本上;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其他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例子,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看学生掌握程度,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改进。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1放大与缩小-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1放大与缩小-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1放大与缩小-冀教版1. 学习目标•理解放大和缩小的概念;•掌握物体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能够对实际情形进行放大和缩小的建模。

2. 学习重点•理解放大和缩小的概念;•掌握物体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3. 学习难点•能够对实际情形进行放大和缩小的建模。

4. 学习内容4.1 活动1:观察实物,了解放大与缩小的概念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实物,如各种水果、器物、玩具等,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2.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大小的实物,询问学生对大小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总结,了解放大和缩小的概念。

4.2 活动2:实验探究物体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1.老师向学生介绍放大和缩小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解释。

2.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在白纸上画一个正方形,在这个正方形里再画一个较小的正方形,于是形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和一个较小的正方形。

3.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并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的联系。

4.让学生把较小的正方形放大到与较大的正方形一样大,并再次进行测量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放大与缩小的原理。

5.提问:如何把较大的正方形缩小到与较小的正方形一样大小?4.3 活动3:实际情况的放大和缩小的建模1.老师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如地图、模型等,让学生看懂这些实际情况所代表的区域和物体。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实际情况进行放大和缩小的建模,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让学生演示自己的建模思路,并在班内进行交流。

5. 学习体会本节课学生通过活动,深刻理解放大和缩小的概念,能够对物体进行放大和缩小的建模,并进行实践操作。

本节课的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 (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 (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放大与缩小(冀教版)(2)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概念;2.掌握不同比例下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方法;3.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概念;2.不同比例下的图形放大和缩小方法。

教学难点1.应用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学习的放大/缩小的相关概念。

2.引导同学们思考现实生活中可能会用到放大/缩小的情况,如“看远处的景色”,“制作鞋子时制大码和小码的区别”等。

二、讲解放大与缩小(20分钟)1.向同学们介绍放大和缩小的概念,其实就是将一个图形的尺寸比例相对应地增加或者减少,常常用倍数表示。

2.引导同学们找出放大或缩小的方法,以及倍数关系。

三、讲解不同比例下的图形放大和缩小(30分钟)1.给同学们展示不同比例下的图形,并让他们认真观察和比较,掌握图形放大和缩小方法;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图形的放大缩小的计算,并在计算过程中要求学生关注倍数关系。

四、练习应用(40分钟)1.向同学们举例说明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带领同学们学习相关的题型;2.让同学们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及时进行讲解和反馈。

五、总结(5分钟)1.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确保所学内容牢固掌握;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与其它同学分享学习感悟。

教学反思在本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图文展示、计算演练以及应用练习,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放大与缩小的规律。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引导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和关注倍数关系,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更能够成为知识的生产者和创造者。

同时,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更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6年级校本课程数学教案

6年级校本课程数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教案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材第60页例4及6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能按要求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2.培养学生把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以及动手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是图形边长的变化,图形的形状不发生改变。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方格纸。

【情景导入】 1.创设情境,引起冲突。

出示一张班级学生照片。

师:李林同学打算把自己的照片放大后挂在房间里,摄影师分别用了三种处理方法。

电脑演示:方法一,宽边不变,把长边拉长。

方法二,长边不变,把宽边拉长。

方法三,把长边、宽边同步拉长。

2.合理选择,初步感知。

请你帮助李林选择一下,哪种处理方法效果最佳?并说出理由。

【新课讲授】 1.(1)(隐去方法一、方法二图,留下方法三图和原图)师:仔细观察两幅图,总感觉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关系,那我们可以着手从哪方面研究两者关系呢? (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长方形有哪些元素?最基本的因素是什么? 引领学生答出长方形的基本因素有长、宽、周长、面积,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是长和宽。

师:那我们就从最基本的因素长和宽开始研究吧。

电脑出示:原照片长8cm,宽5cm。

放大后,照片长16cm,宽10cm。

放大后的长和原来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出示:放大后长方形的长是原来长方形长的2倍,放大后的宽也是原来长方形宽的2倍,概括起来说就是: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

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

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放大。

(划线部分为所出示的三句结论) (3)借助两幅图理解“每条边”,“对应边长”和“2∶1”的含义,重点明白这里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代表什么? 出示:2∶1 前项后项 放大后边长原图边长 (4)如果把原图按3∶1放大,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学生回答,师同步板书: 原图2∶13∶1 长(cm):88×2=168×3=24 宽(cm):55×2=105×3=15 继续追问,如果把原图按5∶1,10∶1放大,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多少?指名口答。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西师大版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4-65页例1,例2,课堂活动,练习十七第1、3、4题。

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难点: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准备:课件、相关图片、课件、方格纸、火柴等。

一、播种阶段1、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张图片,(课件展示学生照片)想看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太小了,看不清,是吧?怎么办?(希望老师把它放大一点),太大了,希望老师怎么做?(缩小一点)现在看清楚了吗?还记得这张照片吗?那天高兴吗?老师之所以带这张照片,是希望同学们也像那天一样那么轻松,那么愉快,你们有信心学好吗?2、孩子们,刚才这张照片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放大与缩小),观察得真仔细,其实生活中放大和缩小的现象特别多,同学们见过没有?你能举出例子吗?预设1:修建房屋和桥梁,修建公路和铁路都需要先把物体绘制在图纸上。

预设2:同学们写生,也要按一定的比例把事物进行缩小。

预设3:科学家在观察很小的微生物时都要用放大镜,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把他们记录下来。

3、看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在我们实际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板书课题)二、塑型阶段1.教学例1,初步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4组图片,仔细观察,每一组图片前后有没有变化?(课件出示例1第一组图片)预设:第一组图片是两张完全相同的图片。

能具体说说什么地方相同吗?(大小和画面和形状都相同)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吗?为什么?(因为没有放大和缩小)所以我们把它移开。

那剩下三组图,你们一眼就能看出什么变了?(大小),(板书:大小改变)那形状呢?(板书:形状不变)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师引导小结:第2组和第4组图从左往右看,图形变大了,形状没变,第3组图从左往右看,图形变小了,形状没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五章第一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会求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知道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2. 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学会求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面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以及如何求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面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图形模板、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给大家展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衣服、图片等的放大与缩小,引发大家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定义,让大家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3. 方法讲解:讲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如如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关系等。

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图形放大与缩小后的面积如何计算,让大家掌握求图形放大或缩小后面积的方法。

5. 随堂练习:给大家发放练习题,让大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图形放大与缩小1. 概念: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2. 方法: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3. 面积计算: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面积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2. 请举例说明如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并求出放大或缩小后的面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 你认为图形放大与缩小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你觉得还有哪些拓展问题可以深入研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 (6)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 (6)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放大与缩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感受放大和缩小的概念•能够通过使用长度比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应用放大和缩小的概念,比例尺的概念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2.技能目标•能够利用比例尺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能够应用放大和缩小的概念,比例尺的概念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够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二、教学内容本课讲授内容为《放大与缩小》1. 感受放大与缩小的概念•用试管放大和缩小硬币、水滴等,并理解“放大”和“缩小”的概念2. 比例尺愈小,图形就愈大;比例尺愈大,图形就愈小•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比例尺模型,理解比例尺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并培养实际计算的能力3. 用长度比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巩固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4. 应用放大和缩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实践并应用放大和缩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三、教学重点1.理解比例尺与图形之间的关系2.应用放大和缩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难点1.通过制作比例尺模型,理解比例尺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2.应用放大和缩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方法本课将采用课堂讲授、情境创设、案例分析、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使学生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过程用户可参考教材,自行创作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放大和缩小的概念,并理解比例尺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掌握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中制作比例尺模型与实际问题的应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情境创设和情景引导等策略将抽象的知识和技能转换成为具体的感知经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配合,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鼓励其进行思考和探究,参加竞赛活动,发挥个人能力;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在教学中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的理解与操作过程,帮助他们逐步深入掌握知识和技能。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学习重难点重点: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难点: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学习评价设计1.仔细想,认真填。

(1)图形按规定的要求放大或缩小,图形的( )不变,对应边的长度( ),图形的( )也随之发生变化。

(2)如果把一个正方形的各边放大2倍,放大后,原来正方形的边长与放大后正方形边长的比是( ),面积的比是( )。

2.小法官,巧判断。

(1)一个图形放大2倍后,周长就变为原来的2倍。

( )(2)一个三角形的边放大3倍后,它的周长和面积都变为原来的3倍。

( )3.把图形B放大3倍。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复习引入上节课,学习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时,哪些没有变化?哪些在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交流回顾。

探究新知1.教学例2——正确理解并能规范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1)投影仪出示例2(1),理解题意,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图。

(2)学生动手尝试画一画,教师巡视辅导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图。

(3)展示学生的作品。

提问: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生:左边的正方形每边是2格,放大到原来的3倍后,每边是6格。

在右边画一个每边是6格的正方形。

(5)学生相互评议。

(6)投影出示例2(2),独立完成。

(7)再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画的。

生反馈:L 形的底边,原来是4格,缩小为原来的21应是2格,其他边也都缩小为原来的21。

2.小组讨论,明确画法。

(1)小组讨论在方格纸上画图的步骤。

提问:按要求在方格纸里画图,我们应该按怎样的步骤画呢?四人一小组议一议。

(2)反馈讨论情况,明确画法。

①弄清楚是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②明确图形每条边应画多长。

③确定图形在方格纸中的位置。

3.规范操作,强化画法。

(练习十七第3、4题)(1)课件出示题目要求:①在方格纸上将下图各边缩小为原来的21。

②把两圆的直径放大到原来的2倍,再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小学数学西师新版六年级上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教案

小学数学西师新版六年级上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教案

小学数学西师新版六年级上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难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相关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课件展示:学校教学楼图片或者学生照片,将几组图片放大和缩小。

2.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你能举出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吗?4.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二、新授1.课件出示例1图片,学生:这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

(板书:形状相同,大小相同)教师:用课件演示进行验证。

2.出示大象图片教师: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又发现了什么?教师板书:形状相同,大小不同3.动手操作。

(1)摆正方形。

我们用火柴棍来摆一摆正方形,要求每个同学摆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摆好后仔细观察,同桌互议,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2)出示:房屋图和六边形图。

教师:观察这两组图形的形状怎样?从左到右图形是怎样变化的?反之,从右到左又是怎样变化的?(3)总结提炼,揭示概念。

教师: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形状相同、大小不同4.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64 65页5.教学例2。

(1)投影仪出示例2:理解题意,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图。

(2)学生动笔尝试画一画图1,教师巡视。

(3)学生板演,集体评议。

教师:说说你是怎样画的?(4)评讲反馈。

教师强调6.小组讨论,明确画法。

(1)小组讨论在方格纸里画图的步骤。

教师:按要求在方格纸里画图,我们应该按怎样的步骤画呢?四人小组议一议。

(2)反馈讨论情况,明确画法。

弄清楚是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确定图形每条边应画多长。

确定图形在方格纸中的位置。

7.规范操作,强化画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放大与缩小 冀教版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放大与缩小(冀教版1)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引入和认知•第二课时:探究变化规律•第三课时:应用实际问题•第四课时:练习与巩固•第五课时:课堂小结教学目标1.了解放大与缩小的概念;2.掌握利用数轴描述放大与缩小的方法;3.能够应用放大与缩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探究放大与缩小的变化方式;2.掌握用数轴描述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1.应用实际问题中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和认知导入1.出示一张缩小的图片,要求学生说出这是什么,并询问放大与缩小的差异。

新知1.引导学生了解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见的物品说出它们会被放大或缩小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如铅笔、钥匙串等。

2.引导学生在数轴上表示放大与缩小的变化方式。

第二课时:探究变化规律导入1.复习第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回答一些复习题。

新知1.通过几个基础的放大与缩小变化示例来探究它们的变化规律,并让学生制作对应的动手模型辅助学习。

第三课时:应用实际问题导入1.出示一道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新知1.引导学生应用放大与缩小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利用放大与缩小求解同比例模型中的长度、面积、体积等问题。

第四课时:练习与巩固导入1.出示数轴上的一些放大与缩小示例,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并准备好对答案。

新知1.让学生利用数轴练习并巩固放大与缩小的操作方法。

第五课时:课堂小结新知1.归纳并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后作业1.教师留下一些练习和巩固放大与缩小知识的题目;2.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场景,写出相应的应用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1.《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和原理;2.能够将图形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3.能够对已知的图形按照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计算得到相应的数值。

二、教学内容1.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2.利用比例来计算图形的放大和缩小;3.通过例子进行练习。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师生互动:启发学生的思考,举例说明如何放大一张图片;2.让学生思考:如果是放大一个图形要怎么做?放大或缩小,对图形有什么影响?步骤二:学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1.教师教授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2.引导学生理解放大缩小在数学中的应用意义;3.告诉学生,放大或缩小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的。

步骤三:利用比例进行计算1.教师通过例子讲解如何利用比例进行计算;2.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一些例子。

步骤四:通过例子进行实践1.让学生通过一些例子进行实践;2.让学生深入理解放大和缩小的概念;3.引导学生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2.如何利用比例进行计算。

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2.如何让学生理解比例在数学中的应用意义。

五、教学方法1.教师示范法: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放大和缩小的概念;2.互动探究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互相探究、合作;3.师生共同探究法:老师与学生共同举例、讲解、探讨问题。

六、教学评估1.听课笔记评估:每位学生必须做好听课笔记,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2.练习评估:通过一些练习来考察学生对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掌握情况;3.学生演示评估:分组将一些题目分给每个小组进行演示。

七、总结与反思1.总结:总结教学内容,强化重点难点;2.反思:总结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在下次教学中加以改进。

【新】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图形放大或缩小》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新】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图形放大或缩小》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通过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是重要的 教学资源。当学习之舟泊在学生的已有海域之上就会激起探究的激情,掀起思 维的浪花。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会使作为老师的我领略更多的精彩!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扩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扩大或
【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扩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3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观察到第一组图片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 第二组图片,是两张都是同一只大象的图片,但两张图片的大小不同,一张是
2. (1
(2 师:这里还有一位建筑家,将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房屋建筑
师:观察这两组图形的形状怎样?从左到右图形是怎样变化的?反 之,从右到左又是怎样变化的?
《图形放大或缩小》板书
形状相同,大小相同—— 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画法:①弄清楚是把图形放大还是缩小。 ②确定每条边的长度。 ③确定图形在方格纸上的位置。 ④画出图形。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 图形放大或缩小 》说课稿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 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图形放大或缩小 》。下面我将从 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展 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说课稿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说课稿

《放大与缩小》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2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放大与缩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为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例尺》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会用比例解方程、会用角度描述物体的所在方向的基础上展开的,为下面学习比例尺奠定了基础,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心理特点: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能在课上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知识结构: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会用比例解方程,会用角度描述物体的所在方向。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编写意图,学生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结构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以及把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

2.理解放大与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放大与缩小的含义。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

五、说教法与学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教法中,老师采用小组合作、观察探究法为主,多媒体情境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学法中,学生通过讨论法等去获得新知,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拿出放大镜,让学生说一说它的作用,引出放大的概念;再拿出一张照片,让学生说一说照片和实物比较有什么变化,引出缩小的概念。

接着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放大和缩小的现象,如:复印机既可以放大,又可以缩小。

(板书课题:放大与缩小)(我的设计意图是: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做好铺垫)2.探究新知这部分是整个教学的重点,采用以下两个活动来进行。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五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五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五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五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2.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性质;3.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性质;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确定放大或缩小的比例。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过程;2.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3. 学生用学习用品,如尺子、圆规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照片的放大与缩小,引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放大与缩小的含义;(2)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放大与缩小的效果;(3)引导学生发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性质,如面积、周长的变化等。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实例,如地图的缩放、衣服的放大等,让学生理解放大与缩小的应用。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性质和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板书设计: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 目录:(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性质(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应用3. 正文内容:(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性质(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相关的基础练习题;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相关的实际问题;3. 拓展题:让学生探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教学内容1.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2. 学习如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3. 掌握放大或缩小图形时,各边长的变化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放大与缩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中,各边长的变化关系。

2. 重点: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一把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图形,比如教室里的桌子、椅子,它们都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特殊的方法,那就是如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2. 讲解: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当我们把一个图形的每个边都变长,这个图形就变大了,这就是图形的放大。

相反,当我们把一个图形的每个边都变短,这个图形就变小了,这就是图形的缩小。

3. 示例:我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然后用粉笔把它放大,再缩小。

让学生观察正方形的大小变化,以及边长的变化关系。

4. 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尝试将它放大或缩小。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放大的倍数,然后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5.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放大或缩小图形的方法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 板书内容:放大:图形的每个边都变长缩小:图形的每个边都变短边长变化关系:放大倍数× 原边长 = 放大后边长;缩小倍数× 原边长 = 缩小后边长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将它放大2倍,再缩小3倍。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板书上的公式,计算出放大2倍和缩小3倍后的三角形边长,然后画出相应的三角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设计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图形放大或缩小》说课稿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
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一、教材分析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
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本节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册第五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第一部分图形放大或缩小第1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利用比例的知识,同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又是教学比例的现实素材。

教材在这部分的编写,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图形放大或缩小与“数与代数”领域的比例尺知识相融合,数形结合,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这样的安排,既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也能为以后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2.过程能力与方法: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本节课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采用激励、评价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多思考,善于探究与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说学法:
主要采取观察法、探索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人意识,我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始终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探讨问题,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几个主要环节。

(一)新课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谈话:咱们先来玩一个游戏,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课件演示)这是一位大家熟悉与喜爱的明星的照片,能看相出他是谁吗?(放大)这样能看清了吗?为什么刚才看不清而现在
却能看清了呢?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
从而因此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熟悉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并且帮助学生辨析生活中放大与缩小和数学意义上的放大与缩小的区别,初步感知图
形放大与缩小的变化规律。


(二)探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直接用投影出示例1第一幅图片。

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图,同桌之间说一说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然后教师用课件进行验证。

接着通过谈话:同学们去过动物园吗?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喜不喜欢大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动物园吧!引出第二幅图片,课件出示动物园的情境,最后定格在大象图片,变成两张大小不同但画面相同的图片。

教师提问: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又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四人小组议一议。

然后让学生讨论后汇报,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验证:两张图片景物相同但是大小不同。

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观察到第一组图片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第二组
是两张都是同一只大象的图片,但两张图片的大小不同,一张是另一张缩小的图片。

处理完例1之后,教学“议一议”。

(课件出示:房屋图和六边形图。


教师引导:观察这两组图形的形状怎样?从左到右图形是怎样变化的?反之,从右到左又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交流后小组汇报,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总结: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板书)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在师生共同提出问题、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一直处在积极探索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
用。


(三)巩固新知
本环节我设计了两个练习。

1.用火柴棍摆图形。

我们用火柴棍来摆一摆三角形,要求每个同学摆出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摆好后仔细观察,同桌互议,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后得出:摆出的两个三角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课件出示几组图形,让找找放大或缩小的图形?然后说一说为什么?
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对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有一个进一步的理解,抓住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本质——形状相同、大小不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归纳总结
在这个环节,我通过师生对话,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生1:我们想知道的xx,都得到解决了。

生2:我认识了图形放大或缩小,知道了它在生活中的意义。

生3:我知道图形无论放大或缩小,形状不变,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教师的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


六、说板书
图形放大或缩小
形状相同,大小相同——完全相同图形
形状相同,大小不同——放大或缩小图形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板书简洁明了,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一目了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