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骑兵发展进程

合集下载

三国时期的军事变革骑兵与火器的兴起

三国时期的军事变革骑兵与火器的兴起

三国时期的军事变革骑兵与火器的兴起三国时期的军事变革:骑兵与火器的兴起在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发生了一场斗争激烈的战争,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军事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段时期内,军事战争中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变革,即骑兵的兴起和火器的引入。

这两个变革不仅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也对后来的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骑兵的兴起三国时期,骑兵成为了战争中重要的一支力量。

在此之前,步兵一直是战争中的主力军,骑兵只是起到辅助之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军事战争的变革,骑兵逐渐崭露头角。

骑兵的兴起主要得益于战马的普及和战马的改良。

在三国时期,各个势力开始广泛地繁育战马,并进行了马匹品种的改良。

这使得骑兵能够在战场上以马匹的速度和力量对敌方实施快速打击,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战争中步兵决定战局的格局。

骑兵的兴起使战争更加迅速和机动,使得战术变得更加多样化。

同时,骑兵还具有优越的侦察和袭扰能力。

在三国时期的战争中,骑兵经常被派遣到敌军的后方进行侦察,捕获情报并给主力军提供支援。

骑兵的速度和机动性使他们能够迅速地绕过敌军防线,对敌军进行袭扰,使敌军陷入混乱之中。

二、火器的兴起除了骑兵的兴起,火器的引入也是三国时期军事变革的重要一环。

火器的引入主要表现在火箭和火药的使用上。

在三国时期,火箭开始被广泛运用于战争中。

火箭是一种投射武器,使用火药作为燃料,通过火药爆炸产生的气体压力推动火箭飞行。

火箭的引入使得作战距离大大延长,大大增强了军队的攻击力量。

在火箭的基础上,火药的使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火药作为一种化学燃料,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被广泛用于制造火器和火炮。

火药的引入使得军队能够在战争中使用弓箭、火枪等新型武器,这些武器可以远程攻击敌军,大大增强了军队的火力。

不仅如此,火器的引入也对城防战的攻防造成了重要的影响。

以往,靠近城墙进行攻击常常是军队攻城的主要方式。

然而,随着火器的发展,军队可以利用火炮等武器对城墙进行远程攻击,使得攻城变得更加容易。

中国古代的马术和骑战文化

中国古代的马术和骑战文化

中国古代的马术和骑战文化中国古代的马术与骑战文化自古以来,马匹一直是人类的重要交通工具和战争利器。

在中国古代,马术与骑战文化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马术与骑战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其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马术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马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青藏高原地区。

在商周时期,马匹被用于防御和猎场上。

汉朝时期,随着匈奴人的入侵,中国军队开始重视骑马作战的重要性。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与南方王朝的冲突日益加剧,军事斗争也更加激烈,马术文化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唐代是中国马术发展的高峰期,唐朝的名将李靖更被誉为“马术之祖”。

宋朝时期,骑兵作战逐渐式微,马术文化也开始逐渐衰落。

骑战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的骑战文化发展也与马术文化密不可分。

军队中的骑兵部队被称为“马军”,是古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骑战文化和马术文化共同形成的骑战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一种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南北方的冲突中,中国南方各大诸侯国的“水陆并用”与中国北方骑兵的“象箭马弓”相对而立,中国古代的骑战文化随之而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骑士常规化开始流行,随着战争技术的成熟,骑兵成为身份地位更高并且与其他兵种结合紧密的一种。

三国时期,魏军部署了一种十分有效的骑兵作战技巧:钻天狼牙阵。

此后,骑战文化一直得到推广和发展。

唐代时期,民间的穿越沙漠之类的骑马文化也得到了发展和传承。

中国古代马术与骑战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马术与骑战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马术与骑战文化的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其次,马术文化和骑战文化对军事培养和战争技术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文学艺术方面,中国古代马术和骑战文化影响了古代文人雅士的艺术创作,也渗透到了中国各种文艺形式之中。

中国古代马术与骑战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作用广泛、深远,正是因为这股力量,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传承的过程中历经了多个历史时期,包括文化、技术和人类生活方式等领域,在世界其他地方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周朝的骑兵发展战争力量的新突破

周朝的骑兵发展战争力量的新突破

周朝的骑兵发展战争力量的新突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骑兵发展为周朝战争力量带来了新的突破。

骑兵作为一支快速机动的兵种,在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周朝骑兵的发展及其对战争力量的新突破。

一、周朝骑兵的兴起与发展周朝骑兵的兴起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战争形态逐渐由早期的以步兵为主转向以骑兵为主。

周武王率领的西周军队在战争中逐渐意识到骑兵的优势,开始大力发展骑兵力量。

周朝骑兵的发展得益于周朝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

周朝经济的发展使得军队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源用于骑兵的培养和装备。

同时,周朝社会的分封制度也为骑兵的发展提供了土地和人口资源。

二、周朝骑兵的战斗力提升1. 骑兵装备的改善周朝骑兵的装备逐渐得到了改善,这直接提升了他们的战斗力。

周朝骑兵在装备上主要以马、弓和盾为主要武器。

马的改良使得骑兵能够更加迅速地机动,弓箭的使用则使他们可以在战场上进行远程打击,而盾则提供了保护。

这些装备的改进使得周朝骑兵在战场上具备了更强的攻击和防御能力。

2. 骑兵的战术运用周朝骑兵在战术运用上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他们采用了骑射战术,即骑兵在马上迅速移动,利用弓箭进行远程射击,然后快速撤退。

这种战术的运用使得周朝骑兵能够快速消灭敌人,而自身又能够在敌人的打击范围之外。

这种灵活的战术运用使得周朝骑兵在战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火力和机动性。

三、周朝骑兵对战争力量的新突破周朝骑兵的发展为战争力量带来了新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改变战争格局周朝骑兵的崛起改变了战争的格局。

以步兵为主的早期战争更多是在平原地带进行,而骑兵的迅速机动性使得战争的范围扩大到了更广阔的地域。

骑兵能够迅速穿越河流和山脉,使得周朝军队可以迅速包围敌军,实现局部的战略突破。

2. 提升作战效率周朝骑兵的发展提升了作战效率。

传统的战争中,步兵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行军才能到达战场,而骑兵则能够迅速抵达战场。

这意味着周朝军队可以更快地展开攻势,并迅速击败敌人,以最小的时间和代价取得战斗胜利。

揭秘-大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中国骑兵,如今还存在吗?

揭秘-大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中国骑兵,如今还存在吗?

揭秘:大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中国骑兵,如今还存在吗?本文导读:在人类漫长的战争历史当中,骑兵无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兵种,从战国时代开始,骑兵就渐渐崛起,逐步成为了一支可以左右战场格局的突击力量。

在解放军的军史当中,骑兵这一兵种的历史同样悠久。

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骑兵部队,在军史当中最早可考的记录是在1928年4月,成立于中国西北的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

这支部队的首任指挥官名为许权中(在一些资料中,也有将最早的红军的骑兵部队指挥官记载为霍海源的说法,这里取军史的记录)。

在“国共第一次内战”时期,红军的骑兵部队虽然存在,但是因为物质条件以及各个革命根据地相距遥远的地理限制,这些骑兵部队不但实力普遍弱小,而且在部署上也十分的分散,以许世友将军曾出任过师长的红4方面军骑兵师为例,该部队虽然有1个师的番号,但是整个师的人数加在一起却只有区区200余人,从规模上来说,这个骑兵“师”实际上比一个正规的骑兵营还小。

许世友将军的这段经历,也使得他成为了我军将领当中,骑兵出身的最高军衔拥有者之一,另一位则是曾在中央红军骑兵团任职过的张爱萍将军(二者均为上将军衔)。

在1955年第一批授衔的共和国开国将领当中,曾有过骑兵经历的将军一共有55人,这个数量规模仅次于占当时人民解放军绝对多数的步兵部队。

抗战烽烟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接受了国民政府改编的原红军骑兵部队,随大部队一起被改编为了八路军三个建制师当中的骑兵营(八路军各部后续成立的骑兵团、骑兵支队等骑兵单位,都是在战争中不断自行扩编而来)。

您还记得《亮剑》第3集当中,陈赓旅长“打劫”李云龙部俘获的伪军骑兵营装备,只给他留下一个骑兵连的剧情吗?虽然是艺术创作,但是这个剧情却并不“违和”,因为“团级骑兵营”对于当时的八路军部队而言,绝对是超规格的存在了。

提到抗战时期的我军骑兵,就不得不提到有着“红色哥萨克”之称的,由彭雪枫将军所创建的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

1941年4月22日-23日,新四军第4师直属队,遭到了国民党顽军142师和青海骑兵第8师各一部的围攻(骑兵第8师即是与红军有着血海深仇的马家军所部),激战中新四军损失了包含部分抗大第4分校学员在内的300余人。

英勇骑兵的主要内容

英勇骑兵的主要内容

英勇骑兵的主要内容骑兵作为一个特殊的兵种,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解放军骑兵部队通过北平前门大街关于骑兵部队的早期记载,出现在1932年。

当年1月初,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西北反帝同盟军在甘肃正宁县柴桥子宣布成立,全军共700余人,编为一、二两个个支队和警卫、骑兵两个直属队,强龙光任骑兵队队长。

2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正宁县三嘉原正式成立,全军共600余人,编为四个大队,强龙光继续任骑兵大队队长。

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是西北红军最早的骑兵部队,虽然只有三四十人马,但机动性好,战斗力很强。

1935年10月7日,骑兵部队在青石嘴战斗中,毙俘敌200余人,缴获战马140余匹,组建了骑兵侦察连。

这140余匹战马主要是宁夏马,有蒙古马血统。

在平型关大捷中,这支骑兵担任右翼警戒,在长城碉堡战中,歼敌70余人;在灵丘将,击毙前来增援平型关的板垣征四郎的部队300余人。

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五师骑兵乘胜出击。

抗战期间,骑兵部队曾参加过开创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大青山、平北、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的众多战斗。

1936年2月,陕北红军东渡黄河抗击日寇,整装待发的红军骑兵部队。

青纱帐里的八路军骑兵。

1938年,五师骑兵部队在训练。

1939年8月,晋察冀边区精神总动员大会上,骑兵通过主席台。

抗战期间,八路军先后建有军委骑兵团、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一一五师骑兵团、一二○师骑兵支队、一二九师骑兵团、绥蒙骑兵游击师等。

最著名的要属彭雪枫师长创建的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人称“红色哥萨克”,战术师从苏联骑兵。

在延安的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部队。

晋察冀边区八路军骑兵在训练马匹。

1941年,战斗在敌后的八路军骑兵。

1943年,陕甘宁边区警备第三旅的骑兵团在沙漠地区举行演习。

1945年8月,八路军攻下兴和城,骑兵部队列队入城。

解放战争时期,骑兵部队发展迅速,达到鼎盛。

【人文历史】中国重型骑兵发展史:为何人马皆甲的骑兵如此厉害,它如何炼成?[

【人文历史】中国重型骑兵发展史:为何人马皆甲的骑兵如此厉害,它如何炼成?[

【人文历史】中国重型骑兵发展史:为何人马皆甲的骑兵如此厉害,它如何炼成?[重型骑兵他们是古战场的王者,是每一个君王最梦寐以求的豪华战士,几十万人的战场上,他们不过数千,却能威震三军,贵族勇士莫不以身在其中为荣,他们就是甲骑具装,人马皆甲的重型骑兵。

中国专业骑兵虽诞生于战国,但在军队中比重不高。

赵国后期名将李牧重组军队时,骑兵有13000人,达到8%的战国最高比例,其余国家基本维持在1%,包括号称拥有百万雄兵的强秦。

步兵和车兵仍是各国的主力。

马鞍马镫发明之前的西汉骑兵战国中期之后,匈奴逐渐成为中国北方最具威胁的游牧势力。

西汉为与匈奴骑兵抗衡,大力推行国家养马政策。

汉文帝时可一次出动10万骑兵,汉武帝时更是达到了40万匹战马的顶峰。

大多数西汉骑兵和匈奴骑兵都是轻骑兵,骑兵或有少量皮甲保护,马匹几乎没有任何甲胄保护。

西汉还有少量骑手穿铁甲的重骑兵,但是与后世的甲骑具装不能相比。

西汉骑兵马背上有平坦的鞍垫,主要的远射武器为弓和拉力较小的臂张弩,近战武器包括环首刀等短兵器和戟、矛等2到3米左右的长兵器。

长戟在春秋时期就已用于战争,随着骑兵扎刺技术的专业化,戟的回拉勾斫功能已无实际用途,东汉部分长戟侧深的小枝变成向上翘的钩刺。

由于真正的马鞍和马镫尚未出现,骑兵在马背上缺乏牢靠的支撑,冲锋时需要用一只手控制战马,另一只手使用武器。

用长武器战斗,需举过头顶,由上向下刺杀,或者平刺攻击运动敌人的背后以及两侧之敌。

如果平端长武器正面冲刺,会因强烈的反作用力摔落马下。

骑兵的发力自肩膀和肩肌,还不能依仗战马冲锋之势,否则易刺空失去重心而落马。

因为长兵器限制较多,弩发射较慢,西汉骑兵的武器应该是以弓和环首刀为主,臂张弩、戟和矛为辅。

手持长戟的西汉重骑兵虽然处于中原骑兵的早期发展阶段,西汉骑兵装备已强于匈奴人:西汉兼备轻、重骑兵,战术手段丰富,尤其是重骑兵的强力突击是匈奴人完全没有的;汉骑的戟和矛对匈奴人的短武器也有长度优势;汉弩发射虽慢,但射程远高于匈奴人的弓,同时也有己方发射快的弓相配合。

北魏骑兵制度

北魏骑兵制度

北魏骑兵制度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是中国历史上北方魏代国家的统称,其骑兵制度在当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北魏骑兵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北方魏代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国家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北魏骑兵制度的组成、训练以及发展过程进行详尽的介绍。

一、骑兵制度的组成北魏骑兵制度主要由统领、中军、前锋等不同部分组成。

其中,统领是骑兵制度最高的军事指挥官,负责协调和指挥骑兵的行动。

中军则是骑兵制度的核心力量,承担着主要的进攻任务。

前锋则是在战争中发挥突击和侦察作用的部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辅助力量,如粮草补给队和骑兵后勤支持队等。

二、骑兵制度的训练北魏骑兵制度的训练是以军事纪律和作战技能为核心的,旨在提高骑兵的战斗力和机动性。

骑兵需要经过严格的体能训练,以增强其耐力和速度。

此外,他们还需要掌握各种战斗技巧,如箭术、马术和战术运用等。

北魏骑兵制度的训练也注重团队合作,培养骑兵之间的配合能力和默契程度。

三、骑兵制度的发展过程北魏骑兵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初期,北魏骑兵主要以辎重为主,承担后勤补给和运输任务。

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和军事需求的增加,北魏开始注重骑兵的战斗力和机动性,逐渐将其纳入到军事体系中,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和制度。

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北魏骑兵开始通过改善装备和加强训练,提高战斗力和作战效果。

他们的装备逐渐过渡到重甲,如铠甲、头盔和护膝等,以及强力的战马。

这些改进使得北魏骑兵在战场上具备了更强的防御和攻击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魏骑兵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完善。

骑兵的数量逐渐增加,骑兵队伍也逐渐分为不同的部队,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作战的需求。

此外,骑兵制度的训练和管理也得到了加强,军队的作战能力不断提高。

总结北魏骑兵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北方魏代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国家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断改进装备和加强训练,北魏骑兵在战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机动性。

他们成为北方魏代国家的主要攻击力量,并在对抗外敌和扩大领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骑兵发展简史

中国骑兵发展简史

中国骑兵发展简史骑兵——骑在马上的兵。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啧啧,这个问题现在回答起来一般都比较笼统,因为实在是太久远了。

反正最早骑在马上去打仗的肯定不是汉人。

按常理分析,能想到利用马作为工具人们,首先其生活地域一定也适宜大量马的生存——山地草原、水草条件较好的戈壁或荒漠等。

其次必须经常和它打交道,以至最终能慢慢驯化它们。

鉴于以上两点,中西亚的游牧民族的可能性最大。

马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远远重要于农耕文化的中原。

相应的马文化领先于中原也是正常的。

早在周穆王时代(前976—922)就有西王母给穆王送马的记载。

可见在当时马已经被认为是重要资源了。

往后翻几页,在300多年后的春秋时期。

我们看到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破屠何而骑寇始服”的文字记载,通过这几个字,我们了解到当时屠何等寇已经是骑寇了。

就是说当时北方游牧部落对齐等诸侯国的骚扰已经是骑着马来的了。

“屠何”何许人?就是东胡。

也可以算蒙古人的祖先之一罢?鲜卑还是蒙古?这好象是一笔糊涂帐。

后来隋唐时期很显赫的“独孤氏”,就是“屠各氏”的后裔。

现在,返过头看看,农耕的中原文化这个时候骑兵的发展如何?我们从几乎同时期的秦穆公以“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的记载来看,中原这个时候也有骑着马的兵了。

考虑到“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作用类似于今天的仪仗队或护卫队。

称之为骑兵不为过。

——此时是否用于实战尚不得之,用于实战的例证还要再过近300年。

不过按当时所崇尚的礼制来看,交战还是以双方约定时间找块场地,列阵车战为主,一般一天半天就结束了。

所以估计即便有骑兵,作用也不大。

况且由于交战要使用大量战车,自然所选育的马匹也主要是挽具型的,以力量见长。

不适宜用于骑战。

不过由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骑兵在中原地区的发展之初,是北方领先于南方。

这和游牧部落有很大关系。

人家北狄也好,屠何也好,来了就打,赢了便抢——打不过就跑。

【可笑中原这帮迂人还振振有辞,连呼蛮夷!】而以秦、晋、齐为代表的北方诸侯国在频繁应付北方游牧部落的侵袭中,慢慢体会到了骑兵的机动是战车的笨重所无法企及的。

胡服骑射、玄甲军到关宁铁骑,中国古代骑兵兴衰历史全纪录!

胡服骑射、玄甲军到关宁铁骑,中国古代骑兵兴衰历史全纪录!

胡服骑射、玄甲军到关宁铁骑,中国古代骑兵兴衰历史全纪录!中国古代骑兵是什么时候兴起的。

什么时候衰落的?骑兵,顾名思义就是骑马作战的军队。

其长处在于有强的机动力能力和冲击体力。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拥有骑民的国家之一。

中国骑兵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赵(胡服骑射),历经汉(击破匈奴)、唐(大败突厥)、宋(岳家军破金)后,明朝的关宁铁骑。

到了清代,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骑兵已经基本被步兵和火器兵所取代。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骑兵地位提高春秋时代,中国只有兵车,没有骑兵我国在春秋时代以前作战以车战为主,步兵仅起辅助作用,兵车的数量多少电为军事实力的象征,基本没有骑兵这一兵种。

进人战国时代,较为死板的兵车战术开始向机动灵活的骑兵战术转变。

最先进行变革的是赵国。

地处北边的赵国,与格烦、林胡、甸奴等少数民族为邻,深受其扰边之苦,而赵国传统的车步兵,在与灵活、快捷的胡人骑兵作战时十分不利。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富国强兵,赵武灵王在国内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他声明“今香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削碱军中的车兵,增加骑兵;要求改汉族传统宽袍大袖的衣服为胡人式的紧身服装,方便于进行骑射。

赵武灵王为了与游牧民族进行作战,通过把华夏服的宽袖长袍改为了窄袖短衣,并训练了一支13000人组成的骑兵部队,训练该骑兵部队的人叫做李牧,这一支骑兵部队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骑兵部队。

赵武灵王让真正意义上的骑兵诞生从这里开始中原各国中骑兵地位逐步提高,成为军队的一支主要力量。

赵国也因为有了这支强大的骑兵,使之成为战国后期军事上能与秦国抗衡的强国。

但是,赵国及秦代的骑兵没有马镫,这对马上的格斗战十分不利。

汉朝:中原骑兵成为强大的力量进人两汉时代,迎来了中国骑兵发展的黄金时代。

因为对匈奴等游牧民族作战的需要,骑兵迅速壮大,军队作战从以前的车骑并重转变为骑兵取代车兵,骑兵成为决定胜负的力量。

当时的匈奴非常强大,全族均为能骑善射之士。

汉初匈奴已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万”,时刻威胁着汉朝的北部。

东北军骑兵沿革

东北军骑兵沿革

东北军骑兵沿革东北军骑兵沿革西塞罗上篇:白山黑水--奉军骑兵的发展民国元年九月,北京政府下令将奉天巡防营中路、前路改编为陆军二十七师,以前路统领张作霖为师长;左路改编为陆军二十八师,以该路统领冯德麟为师长;后路一部改编为骑兵第二旅,该路统领吴俊升兼旅长。

二十七、二十八师初各有骑兵两团,旋改一团。

民国六年,冯德麟因支持张勋复辟而遭革职,二十八师也入张作霖囊中。

同时骑兵第二旅与后路巡防合编为陆军第二十九师,辖步骑各一旅。

后来张作霖先后得到黑、吉两省,将黑龙江省防军骑兵编为两个旅。

奉天则新成立暂编骑兵第一、二团,在直皖战争胜利后合编为骑兵第一旅。

此外还得到了察哈尔地盘,兼有察哈尔骑兵一旅。

这样,到第一次直奉战争前,奉军共有五个骑兵旅:陆军二十九师骑兵第五十八旅旅长石得山驻绥芬河暂编奉天陆军骑兵第一旅旅长张荣驻洮南暂编黑龙江陆军骑兵第一旅旅长袁庆恩(后易马瑞禄)驻安达暂编黑龙江陆军骑兵第二旅旅长张奎武驻泰来暂编察哈尔陆军骑兵第一旅旅长陈锡武驻多伦十一年直奉战争中奉军三个骑兵旅参战。

战争失败后,张雨帅整军经武,取消奉天、吉林、黑龙江等各师旅名号,在团以上单位统一改编,号为“东三省陆军”,其中骑兵统编为五旅:东三省陆军骑兵第一旅旅长穆春驻通辽二团原奉天骑一旅东三省陆军骑兵第二旅旅长彭金山驻泰来二团原黑省骑二旅东三省陆军骑兵第三旅旅长苏锡麟驻新立屯二团原巡阅使署卫队骑兵团扩编东三省陆军骑兵第四旅旅长李冠英驻安达二团原黑省骑一旅东三省陆军骑兵第五旅旅长石得山(后为梁忠甲)驻海伦三团原二十九师骑五十八旅此外还有第一、二两个骑兵游击队,均系旧军改变,统领分别为张海鹏和程海峰。

另有骑兵团若干,辖与诸师、旅。

十三年秋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骑兵第一、三、五旅和骑兵游击队合编为镇威军第六军,军长许兰洲、副军长吴光新,加入作战。

十三年直奉战争胜利后,奉军进入了大扩展期。

不久,一律改称“东北陆军”,原有诸旅多扩编成立为师,又建立若干新旅。

马刀锋锐敌胆寒:人民军队骑兵的发展

马刀锋锐敌胆寒:人民军队骑兵的发展

马刀锋锐敌胆寒:人民军队骑兵的发展/2012:49:42 收藏分享 >1928年4月,我军第一支骑兵部队——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正式成立。

到解放战争时期,我军骑兵部队最多时达到12个骑兵师,10万骑士。

1985年我军由摩托化和机械化取代了骡马化,骑兵作为一个兵种消失,全军仅象征性地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

红军时期红军骑兵的前身----西北军骑兵,1928年4月,我军第一支骑兵部队诞生,其前身是西北军的新编第3旅的骑兵部队。

1936年东渡黄河的红军骑兵一部东渡黄河的红军抗日先锋军骑兵正在练习防空卧倒的红一方面军骑兵部队红军时期最早的骑兵部队,是出现在陕湘的红26军。

1932年12月24日,中共湘方局特派员杜衡在宜君转角镇召开军人大会,宣布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正式改变为红26军第2团,并举行了授旗仪式.杜衡自任红26军政委兼2团政委,选举王世泰为2团团长…刘志丹因受“左”倾路线的排挤,任团政治处主任。

4s 2团下辖骑兵连、步兵连、少年先锋队、政治保卫队等共2首余人.其中骑兵连共有人马80余。

曹肚荣任连长,张秀山任指导员,高锦纯任支部书记。

1933年11月7日,红26军骑兵连扩大为骑兵团,团长是黄于祥,政委是杨森(后来是张秀山).骑兵团下属两个连,一直在侠甘宁边区和内蒙一带活动,参加知名战斗二十多次.1936年2月,骑兵团划归刘伯承领导的援西军指挥.(据《峥噪岁月》)此外,红军时期的骑兵部队,还有红四方面军的骑兵师和西路军骑兵师,以及西路军中5军的骑兵团.红四方面军骑兵师成立于1936年3月的西康地区,许世友任师长,下辖3个团,约3千人骑.(据《长征新探》)西路军的骑兵师是1936年10月西渡黄河进入河西走廊后才成立的,师长釜俊彦(后栖牲),政委秦贤道(后栖牲).该师成立时人马并不很多,支援高台战斗时遭受重大损失。

1937年年3月随西路军‟失败而不复存在。

5军骑兵团,1930年10月后在河西走廊成立,团长吕仁礼,1937年1月高台失守后,骑兵团消亡。

骑兵

骑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建于建军初期。1928年4月,西北工农革命军建立第一支骑兵分队 。1933年,红军第 26军组建骑兵团。1936年,红军西路军组建骑兵师。1947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成立骑兵司令部,辖第1、第2骑 兵师。解放战争后期,全军发展到12个骑兵师,主要编配步枪、马刀、轻重机枪和轻型火炮等武器。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只保留少量骑兵部队。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个别军区编有骑兵团。80年代后,仅保留很少的骑兵分队(如骑兵二营 )。
任务
历史上曾经是陆军的主要作战兵种,担负正面突击、迂回包围、追击、奔袭等任务。现代骑兵的武器有步枪、 机枪和迫击炮,主要负责侦察、巡逻、警戒和通信联络。有的国家把乘骆驼、乘象的部队也称骑兵。
谢谢观看
骑兵
兵种名称01 发展源自目录02 任务骑兵(cavalryman),是一种兵种名称,指陆军中乘马执行任务的部队。
发展
在中国,殷墟曾发现有一人、一马及陪葬兵器的墓葬坑,说明商朝已存在武装骑手。骑兵约普及于春秋末期 至战国初。各诸侯国如赵、秦、楚的骑兵各有万人,燕、魏的骑兵分别有五六千人。骑兵的编制,《六韬・犬韬》 有“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的记载。西汉,大量发展骑兵,马政成为大政之一。国家在 北部、西部牧区置苑养马,设置有专门放牧、调教、管理马匹的机构。同时,还大力施行和奖励民间养马。骑兵 的主要武器是弓、箭、戟、矛、刀和剑,配备有马鞍、盾牌与铁铠甲。在同匈奴多次进行大规模的骑兵集团机动 作战中,动用骑兵共达数十万人。元代骑兵部队按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牌子四级编制,配备有弓箭、马刀、 标枪、战斧等武器。明清,骑兵均达数十万,配备有火枪、火炮,建有骑兵营的编制,是陆军的主要兵种之一。 中华民国时期,骑兵部队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通常按军、师、旅、团的序列编制,每个骑兵团 编4个骑兵连,1个机枪连,1个迫击炮连。骑兵最多时达20多个师,后来数量减少,地位和作用下降。

“马刀锋锐敌胆寒”——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传奇

“马刀锋锐敌胆寒”——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传奇

骑兵是陆军中乘马(亦有少数骑乘其他动物者)执行任务的部队。

在历史上,骑兵曾是陆军的主要作战兵种之一,担负正面突击、迂回包围、追击奔袭等任务,蒙古骑兵、哥萨克骑兵等都在世界军事史上享有盛名。

我国是最早拥有骑兵的国家之一,骑兵也是我军最早组建的兵种之一。

解放军的骑兵部队曾是步兵之外最大的兵种,十几万健儿策马疆场,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伴随着我军的现代化进程,摩托化取代骡马化,英勇的骑士和“无言的战友”都逐渐退出解放军的行列,作为一个兵种的骑兵今天已不复存在。

然而,骑兵精神永不凋谢,人民骑兵的光辉历史和光荣传统,已经和必将继续在人民军队的基因图谱上,代代赓续传承。

沿革篇:提刀上马骑兵是人民军队行列中最早出现的兵种之一。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次武装起义和军事斗争的队伍中,都有骑兵身影的出现。

1928年4月,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正式成立,这是我军第一支正规骑兵部队。

1932年1月,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西北反帝同盟军在甘肃正宁县成立,下辖两个支队及警卫、骑兵两个直属队,强龙光任骑兵队队长。

同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甘肃正宁成立,下辖4个大队,强龙光继续担任骑兵大队大队长。

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是西北红军最早的骑兵部队,虽然数量不多(只有三四十人马),但机动性好、战斗力强,成为红军中一支重要作战力量。

红26军组建后,骑兵大队编为红2团骑兵连,曹胜荣任连长,张秀山任指导员。

1933年11月,红26军骑兵连扩大为骑兵团,黄子祥任团长,杨森(后为张秀山)任政治委员,下辖两个骑兵连。

红25军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该团先后转隶为红15军团直属骑兵团和中央军委直属骑兵团。

长征时期,红军的骑兵部队得到较大发展。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继续北上时,经常遭到敌军骑兵袭扰。

1935年8月6日,中革军委颁布了《关于对敌人骑兵作战的指示》,部队中很快掀起学习打骑兵战术的热潮,刘伯承、叶剑英等还专门向各部队讲授打骑兵的知识和方法。

印象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_Microsoft_Word_文档

印象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_Microsoft_Word_文档

印象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近日,一家国外网站评出了几支世界上“最可怕”的军队。

当然,这里的“可怕”并不是指战斗力,而是这些部队的装扮以及武器配备着实令外媒感到惊讶。

世上最可怕的军队中国解放军骑兵部队为榜首,外国网站认为“可怕”的解放军骑兵部队究竟是什么样子,作者结合自身经历进行介绍这一特殊军种,有片面或不足之处敬请不吝指教。

建国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拥有10多个建制师,数十万匹战马奔腾如海洋潮涌一般,方圆数千公里的西部草原上都是人马营地。

80年代中期,我军由摩托化和机械化代替了骡马化,在“百万大裁军”中,骑兵作为一个兵种被取消,全军仅象征性地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以适应西部边防特殊自然环境的戍边需要,担负影视片拍摄和参加民族地区重大庆典礼仪等任务。

2007年8月,我跟随一行五人来到黄河边、阴山下的内蒙古军区骑兵营,进行为期四天的参观学习,领略热兵器时期的骑兵精神。

作为被撤销的军种,骑兵并不像铁道兵一样全部撤销,而是象征性地保留下来约一个骑兵团的兵力,保留了甘肃山丹、内蒙红山两个军马场。

每年八月下旬,有数十匹新马从那里被征接入伍,补入骑兵部队。

1985年全军精简整编中,当撤消骑兵部队的命令下达后,该骑兵营前身骑兵团的官兵联名给上级写信,要求保留一点骑兵的种子,发挥其他兵种替代不了的作用。

加上总参谋部大部分参谋认为骑兵确实有保留一部分种子的必要,如果彻底取消了,不仅是一种文化损失,而且很难重建。

因此,中央军委批准了总参谋部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建议:全军保留一个骑兵团的骑兵建制。

听骑兵营的官兵说,他们手里的军刀,为抗日名将彭雪枫所设计。

1941年新四军第四师组建骑兵团,战术、技术师法苏联红军骑兵,称之为“红色哥萨克”。

但自幼习武、精通刀术的师长彭雪枫却没有采用苏军的高加索式马刀,而是博采众长亲自设计了一种马刀,刀身颀长,刀背轻薄,锋利异常。

骑兵战士们爱不释手,称之为“雪枫刀”。

按照训练计划操练着传统的骑兵科目:野外骑乘、乘马射击、马场马术、马上斩劈、乘马越障、骑兵阅兵式……在该骑兵营长的安排下,我们观看了一次精彩的骑兵技战术表演。

解放军骑兵历史资料

解放军骑兵历史资料

解放军骑兵历史资料骑兵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兵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建骑兵的国家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骑兵部队——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于1928年4月正式成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解放军骑军的历史资料,供大家参阅。

解放军骑兵资料1933年成立了骑兵团。

骑兵曾经是我军人数仅次于步兵的第二大兵种。

1928年4月,解放军第一支骑兵部队——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正式成立。

1933年成立了骑兵团。

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曾成立骑兵师,解放军骑兵部队发展的鼎盛时期达到19个骑兵师。

1955年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骑兵出身的共55人,其中2人、8人、45人。

如:许世友 1955年授曾任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田维扬 1955年授曾任东北民主联军骑兵第1师长杨木森 1955年授曾任八路军120师骑兵营政委姚哲 1955年授曾任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张达志 1955年授曾任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主任王明贵 1955年授曾任骑兵东北野战军师师长李荆璞 1955年授曾任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团政治部主任汪家道 1955年授曾任红十五军团骑兵团政治处主任康健民 1955年授曾任红1军团骑兵团副团长,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长,晋绥野战军骑兵旅长等职吕仁礼 1961年晋升曾任红四方面军第五军骑兵团团长焦玉山 1964年晋升曾任红四方面军骑兵连连长1988年授衔有:李正忠1988年授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师副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等职李平相 1988年授曾任新四军第三师骑兵连连长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军1985年精简整编后,由摩托化和机械化取代了骡马化,骑兵作为一个兵种已经消失,仅象征性地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内蒙古、新疆、甘肃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

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一营(巴彦淖尔盟)、第二营(锡林郭勒盟)是保留的主要的骑兵部队。

为了永远纪念我军骑兵部队的战斗历史、兵种风采,在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二营的驻地锡林郭勒盟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博物馆”。

中国骑兵简介

中国骑兵简介

中国骑兵简介中国骑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骑兵兵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背景。

骑兵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商代就有骑兵的踪迹,例如殷商废墟中发现的骑士坑和大量殉葬马坑。

春秋时期,骑兵的数量开始增多,骑兵的作战记录也逐渐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骑兵的战法兵书也层出不穷,如《六韬》中对骑士作战和选拨骑士的要求。

经过多年的现代化演变,虽然骑兵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已经逐渐被取代,但在中国的边防和警务系统中仍有一支骑兵部队存在。

这些骑兵部队主要驻扎在内蒙和西部边防线,执行巡逻、警戒等任务。

虽然骑兵作为一个兵种在中国军队中已经消失,但这些保留的骑兵营和骑兵连仍代表着中国军事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骑兵也曾是重要的兵种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的鼎盛时期曾发展到12个整编师十万人之多。

在开国大典上,骑兵部队组成的白马连、红马连、黑马连威武雄壮,参加了1949年到1954年先后6次国庆阅兵。

然而,随着人民解放军陆军摩托化、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骑兵部队逐渐压缩,1954年国庆阅兵后,骑兵部队就再也没有受阅过。

关于骑兵去留的争论一直存在。

虽然摩托化和机械化取代了骡马化,但一些人认为骑兵在中国边防和警务系统中的存在仍然有其必要性。

他们认为骑兵的机动性和战斗力在某些特定环境中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也有人认为随着现代战争技术的进步和战斗方式的改变,骑兵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应该被现代化的军事技术所取代。

总的来说,中国骑兵是中国军事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在现代战争中已经逐渐被取代,但在中国的边防和警务系统中仍有一支骑兵部队存在,代表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关于骑兵去留的争论也将继续存在,但无论如何,中国骑兵的影响和地位都是不可忽视的。

国民党部队—山西骑兵军沿革

国民党部队—山西骑兵军沿革

国民党部队—山西骑兵军沿革阎锡山统治山西后,没有成立骑兵部队。

自1927年北伐成功后,晋、冀、察、绥四省划归阎锡山管辖时,察哈尔省的骑兵和绥远省的骑兵,由阎锡山接收,才有了骑兵部队。

那时察哈尔省的骑兵,有张励生的一个骑兵军,杨兆泰的一个骑兵军;绥远省的骑兵,有王英的一个骑兵军,满泰的一个骑兵军;包头有郭明舟的一个骑兵独立旅。

这些骑兵部队人马编制不齐全,他们曾归过冯玉祥、张作霖管辖,是谁来拥护谁,归管不归调,是不离开本地的部队。

他们利用北伐的时机,招收本地土匪,扩充成四个军,26个骑兵团。

察哈尔张励生、杨兆泰军、师长,只知有张承德,别的师长姓名不详,绥远王英和满泰的军的师长,只知有赵半调子、袁建仁、苏义生,郭明舟是独立旅旅长。

他们这些骑兵,有的只是空架子,人马不多,编制不全。

阎锡山接管下这些骑兵认为招他们留下的是官匪,取消了变成民匪,这些骑兵人员马匹多,军费又得花一大笔款项,他们军风纪不好,经常抢劫老百姓,为害地方,骚扰治安,养这部分人马不能使用。

为了实行统治,首先取消这些骑兵头头。

如张励生、杨兆泰、王英、满泰、郭明舟,逐渐淘汰以消后患。

阎锡山为实现逐渐淘汰这两省骑兵的意图,首先委派傅存怀当骑兵司令。

傅存怀到绥远后,他用各个击破的办法。

开始整编平地泉(集宁)王英部属的一个师,赵半调子师。

由于方法不当,激起了这个师官兵们的哗变,成了土匪,形成了一面剿匪、一面整编的局面。

阎锡山因博存怀把部队编炸了,认为傅存怀当骑兵司令不合适,完不成阎的意图。

于是,把赵承缓调到北京(那时闻锡山坐镇北京)同赵承绶商量。

阎认为赵承绶与他的关系深,阎即说:“你是骑科出身,去当骑兵司令最适当。

你在北伐中有威望,你去察、绥整理那里四个军26个团的骑兵。

”那时赵承绥已是步兵第八军军长,驻石家庄。

赵说:“我把训练好的队伍抛开,去整理这些杂牌队伍,我认为不太适合,不愿意去。

”阎说:“你先把这部分队伍整理一下,你有没有好办法,使这部分队伍安然就范。

中国重骑兵的发展史,最早于三国开始演变。

中国重骑兵的发展史,最早于三国开始演变。

中国重骑兵的发展史,最早于三国开始演变。

本文导读:
外国人都说中国没有重骑兵,其实不然,早在三国时期中国就出现了重装骑兵,《军策令》:“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

”那时候重骑兵还是一个比较稀罕的物件,发展到南北朝时代则是进入了重骑兵的黄金时代。

南北朝一场战役都是几千一万的马铠,在北燕冯素弗墓中发掘出的马甲竟然达到了四十多公斤,《北史》记载:“高仲密举北豫来附,与齐神武遇于芒山。

佑时著明光铁铠,所向无敌。

”齐人咸曰:“此是铁猛兽也。

”皆避之。

很显然,重骑兵能够给予敌人以巨大的震慑力。

金戈铁马就是这一时期最好的写照。

到了隋唐时期,李世民本人就善于使用骑兵,他著名的六匹坐骑被称为昭陵六骏,专门用来重骑兵冲刺的武器马槊也就是这时候流行开来,唐初名将程咬金,秦琼,尉迟恭等人都是马上使槊出身。

唐朝的《册府元龟•帝王部•修武备》记载“五月内出陌刀一百五十口马甲一百领器械一百万斫刺刀一百口赐盐州。

”可见重装骑兵已然是中国军队建设的重点。

到了宋朝时期重骑兵和重步兵都是战场上的常客,即便是败多胜少的宋军也装备有重骑兵,宋代《武经总要》中记载:“贵者铁,则有锁甲;次则锦绣缘缯里;马装,则并以皮,或如列铁,或如笏头”在同时北方西夏和金辽更是铁骑如云,西夏铁鹞子,金铁浮屠都是实打实的重装骑兵。

后来随着火器的兴起和各种因素的影响,重装骑兵在中国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这并不能否定他们的存在,因为中国的重装骑兵已经在华夏文明中留下了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解放军骑兵第一师

解放军骑兵第一师

英雄的解放军骑兵第一师建国前,每支部队可能都配有骑兵,但在建国后,骑兵作为单一兵种,真正较长时间地列入全军正式编制的师级单位,只有骑兵第1师。

因此,骑兵第一师的创建、发展、整编及在我军建设中的历史地位、作用及功绩,作为骑兵部队一个缩影,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骑兵第1师创建于1932年2月12日,当时的名称是“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

根据中央军委编制,1952年5月,骑兵部队整编为骑兵第1师,1969年9月,骑兵第1师整编为陆军第8师。

骑兵第1师在38年的戎马生涯中,历经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

曾参加过开创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大青山、平北、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参加过直罗镇、山城堡、红军东征、辽沈、淮海、平津等著名战役及甘、青、川边剿匪平叛。

在战争年代,这支骑兵部队曾隶属过中央军委骑兵团,直接保卫过党中央、毛主席,并受过毛泽东主席直接指挥。

谢子长、刘志丹、刘伯承、邓小平、贺龙、聂荣臻、张爱萍、张达志等将帅也直接指挥过这支骑兵部队,有的还在这支骑兵部队中担任过领导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这支骑兵部队曾参加过4次国庆阅兵,“开国大典”中的白马团、黑马团、红马团经过天安门时,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党中央及各族人民的高度赞誉。

在甘、青、川边剿匪平叛及战备训练中,由于战功显著,曾两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批示表彰。

这支铁骑劲旅曾纵横驰骋陕、甘、宁、青、晋、冀、鲁、豫等16个省、自治区,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做出过巨大贡献。

骑兵第1师从创建上马到整编下马,驰骋疆场38个春秋,从整编下马,距今也正巧38个寒暑。

本人曾任过骑兵第1师整编后的陆军第八师后勤部部长,依据师史、走访和亲身经历,撰写此文,其目的是想让人们了解骑兵历史,勿忘骑兵历史。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骑兵创建初露锋芒1927年10月至1928年6月,在党的“八七”会议指引及南昌、秋收起义的影响下,谢子长、刘志丹先后在陕、甘地区领导和发动了清涧、渭华、旬邑、礼泉、澄城、三原农民起义。

我国的兵种发展历程

我国的兵种发展历程

我国的兵种发展历程中国的兵种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形成联军合作的局面,而兵种也逐渐多样化。

那个时候,主要的兵种包括步兵、骑兵、弓弩兵和车兵。

这些兵种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各国的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到了唐朝时期,我国的军队在一系列战争中逐渐发展出了更加完善的兵种体系。

兵种的多样性进一步增加,包括了步兵、骑兵、弓弩兵、车兵、水军等。

军队的战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兵种之间的配合也更加默契。

宋朝时期,我国的军队创造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随着火药的发明和使用,炮兵成为了新的兵种。

炮兵的出现使战争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城防和敌军的攻击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此外,宋朝还注重军事科技的发展,例如制作地雷、使用水雷等,使得军队更具实力。

明朝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军事技术的进步,中国的兵种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朝的军队主要包括步兵、骑兵、炮兵和水军。

而且,明朝还成立了皇家武裝力量,加强了军队的组织和管理,提高了作战能力。

近代以后,中国的兵种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改革。

在中国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采用了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等不同战争方式,提高了战斗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了新型的兵种,包括步兵、坦克兵、炮兵、工兵、防空兵和陆军航空兵等。

这些兵种具备了独立作战和协同作战的能力。

当前,中国的军队正不断发展壮大,兵种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

除了传统的兵种,还出现了网络空间和信息作战兵种、特种兵种等。

中国的军队在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和平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未来,中国军队将继续加强兵种建设,提高作战能力,为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进入两汉时代,是中原骑兵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里,又是一个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起到了关键诱因。匈奴是北方一个古老的遊牧民族,汉初已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在打败了东胡,臣服了丁零,赶走了大月氏之后勢力日渐强盛。而在南面,则经常以骑兵袭扰汉朝边境,“虽乌合兽聚,猝发而不能制”,严重威胁着汉朝统治政权。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200年亲率32万大军攻打匈奴,结果反被匈奴40万军队围困在白登山达7日之久。后刘邦为腾出精力对付内部割据势力,对匈奴采取了“和亲”策略。以后的几代皇帝,在对付匈奴也都沒有什么好办法,究其原因,主要是政权尚不巩固,国力亟待恢复。直至公元前141年汉武帝登基后,此时汉朝刘氏统治地位已经得到进一步巩固,国力也有所恢复。同时和西域的交往也愈加密切,大量诸如大苑汉血等骏马良睼被交换到内地。战马的品种得以改良,看看出土的两汉雕塑,就知道这时马的神骏已非先秦之肥壮所可比。最主要的是,汉朝已经确立了一整套“官马”制度,鼓励养马的政策加上马政机构的普及使的长距离大规模的运动作战在后勤上得以保证。因此对匈奴等游牧民族作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元朔六年 (前123),霍去病随大将军卫青参加漠南之战,以票姚校尉率800轻骑远离大军数百里寻歼匈奴,斩获2000余人。元狩四年武帝以卫青、霍去病二人各带五万骑从襄郡和代郡出击,深入匈奴腹地,辗转两千余里,大破敌军计10万余。充分展示了汉骑兵高度机动的战斗能力。然限于当时的通讯条件,各骑兵部队之间基本是独立作战的。从公元前133至前119年,汉军通过数十年对匈奴的作战,骑兵得到迅速壮大,从而成为军队作战的关键力量。
再往后翻几页,进入战国时期,这里出现了一位对中原骑兵发展贡献甚大的人物——没错,就是“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前325—229)。赵国在赵武灵王时的疆域大至上包括今陕西的东北部,山西北部和太行山的东南山麓。向东有齐强邻逼境,西则有秦虎视眈眈,北有东胡、林胡、楼烦屡屡骚扰,趁火打劫。可谓四面受敌。“是亡社稷,奈何?”赵武灵王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着手进行军事改革,一方面训练水兵以解“无舟楫之用”之窘境以御秦,另一方面就是在北部边疆地区广募善骑射之民组建骑兵部队以解“无骑射之备”用以抗胡。鉴于同三胡之间多年交战的体会。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07年颁布胡服令,改汉族传统宽袍大袖的衣服为胡人式的紧身服装,以方便于进行骑射。号令国人学习胡人骑兵的训练方法和装备。【再一次证实胡人在骑兵发展史上的重要性】。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引进了胡马来改良中原农业区因长期耕作而退化的马匹品种。【我发现凡是和西域交往较密切的朝代其骑兵均较为彪悍。取得的胜迹也较多,和马匹改良不无关系】 同时改良了骑兵的武器,学习胡人配备弓矢和短剑(非刀)。远距离冲杀时引弓射敌,近距离格斗则采用短剑。但限于马具的制约,格斗战可能还很少。类似“大战若干回合”那样的话还要等很多年后才可以说。
这一时期的骑兵装备,马具装通常由4件配置而成。据《武经总要》所述护,护马脖子的叫“鸡颈”,挂在前胸的是“挡胸”,系在马身前半及中部的叫“身甲”,鞍后马臀上的叫“搭后”,此外还有护于马脸的“面帘”。而骑士则穿“锁子甲”,一种将铁锻制成小片用铁链子衔接,互相密扣缀合而成衣状护甲。长兵器中枪开始普及,善枪者甚众。一般骑兵所用曰“漆枪”,较短些。骑兵用弓叫“角弓”。弓射装备中还有一种暗发弩“硝弩”很有意思。装置在马蹬上,用脚控制,射敌人马。这一时期各式各样杂门兵器亦屡见不鲜,诸如使铜锤的,使节鞭或铁锏的。【作四棱者,谓之铁锏,谓方棱似形,皆鞭类也】。此类兵器主要靠重力打击敌人,使用者须是力大过人。另外,我估计马蹄铁也是这一时期发明的,你想,该武装的地方都武装了,就剩它了。同时,较重的负荷也确实需要有这么个东西来保护战马。为什么将马蹄铁排在马镫后面?呵呵,因为我们总是首先想到让自己舒服后才会回过头去关心坐骑。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的骑兵逐渐强大,同时使掌握骑射技术的军队由原来的游牧民族逐步扩大到中原各国。骑兵凭借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地位逐步得以提高,成为当时中原军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这一阶段出现了许多成功运用骑兵配合步兵、车兵作战的成功战例。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秦骑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40万军民皆降于秦。秦将白起认为“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而一举坑杀40余万降兵。公元前244年,赵将李牧用1.3万骑兵配合步车兵20余万,采用诱敌深入,两翼包抄战法,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又乘胜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一举定边十余载。可惜一代名将后来非战死沙场,而毙命于自家人手。
中国骑兵发展进程
骑兵——骑在马上的兵。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啧啧,这个问题现在回答起来一般都比较笼统,因为实在是太久远了。反正最早骑在马上去打仗的肯定不是汉人。按常理分析,能想到利用马作为工具人们,首先其生活地域一定也适宜大量马的生存——山地草原、水草条件较好的戈壁或荒漠等。其次必须经常和它打交道,以至最终能慢慢驯化它们。鉴于以上两点,中西亚的游牧民族的可能性最大。马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远远重要于农耕文化的中原。相应的马文化领先于中原也是正常的。早在周穆王时代(前976—922)就有西王母给穆王送马的记载。可见在当时马已经被认为是重要资源了。
尔后的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原骑兵由颠峰往下坡走的过渡时期。唐初由于征战未息,加之开国两位皇帝均靠武功起家,因此对于骑兵还是十分重视的。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在虎牢(今荥阳西北)率精兵步骑3500人迎击窦建德。就充分运用了骑兵的快速突袭特点,攻敌于措不及防。歼敌3000俘万余,并乘胜降洛阳王世充。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战例。贞观四年(630),李靖破颉利可汗于阴山,东突厥灭亡。使唐的实际控制区达到了贝加尔湖以北。贞观十四年灭高昌,政区扩大到今新疆东部。太宗李世民本人就有胡人血统,识马爱马,其“昭陵六骏”的美名流传至今。武后则天虽为女流,却也是驯马好手。不过从总体上来看,唐代的骑兵在装备战术上没有更新的发展,反而由于过份依靠诸如高仙芝、安禄山、哥舒翰等藩镇胡將,在骑兵作战上只讲究长途奔袭、一战定乾坤的游牧战法。使得重甲骑兵逐渐没落。况历经盛世的熏陶之后,“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仅停留在诗人的幻想中罢了。天宝十四年(755)东都之战时封常清所率皆为不事训练的新兵。刚列好阵势就被安军铁骑冲垮,大败西逃。而后再败于洛阳城东葵园,收兵再战于上东门,败!退而率残部与安战于都亭驿,再败。退守宣阳门,又败。最后只好破墙西走。疲弱的大唐,最后竟要依靠外族力量复国。宝应元年(762)收复洛阳之战,区区四千余众回鹘骑兵“直出其后,贼众大败…斩首十余万,伏尸三十里”。不过请人的代价也很惨重——“及收东京,回纥遂入府库收财帛,于市井村坊剽掠三日而止。财物不可胜计,广平王又赍之以锦罽宝贝”。 僖宗中和二年(882)为平黄巢复长安,求助于后唐太祖李克用(西域沙陀后裔)。结果李克用率三万鞑靼骑兵在各地勤王军面前大大风光了一回:先是大败黄巢大将尚让的15万军队,接着在零口再挫黄巢援军,逼迫黄巢退出长安。
马镫在这个时期闪亮登场了!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马镫是长沙西晋永宁二年(302)墓葬中陶骑俑上马鞍左侧的三角形马镫。仅单侧有一只,因此有专家推断是为上马所用。最早的实用马镫据考证为前燕时期(337—370)。“…马镫作为一种辅助骑士上下马和驾驭马的工具,在鞍鞯和驰驱所提供的前后两方的支撑之外,又加上了侧面的支撑,有效地把马和骑者溶合成为的一个单独的战斗单位。从而使马上白刃战成为可能…”。
往后翻几页,在300多年后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破屠何而骑寇始服”的文字记载,通过这几个字,我们了解到当时屠何等寇已经是骑寇了。就是说当时北方游牧部落对齐等诸侯国的骚扰已经是骑着马来的了。 “屠何”何许人?就是东胡。也可以算蒙古人的祖先之一罢?鲜卑还是蒙古?这好象是一笔糊涂帐。后来隋唐时期很显赫的“独孤氏”,就是“屠各氏”的后裔。现在,返过头看看,农耕的中原文化这个时候骑兵的发展如何?我们从几乎同时期的秦穆公以“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的记载来看,中原这个时候也有骑着马的兵了。考虑到“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作用类似于今天的仪仗队或护卫队。称之为骑兵不为过。——此时是否用于实战尚不得之,用于实战的例证还要再过近300年。不过按当时所崇尚的礼制来看,交战还是以双方约定时间找块场地,列阵车战为主,一般一天半天就结束了。所以估计即便有骑兵,作用也不大。况且由于交战要使用大量战车,自然所选育的马匹也主要是挽具型的,以力量见长。不适宜用于骑战。不过由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骑兵在中原地区的发展之初,是北方领先于南方。这和游牧部落有很大关系。人家北狄也好,屠何也好,来了就打,赢了便抢——打不过就跑。【可笑中原这帮迂人还振振有辞,连呼蛮夷!】而以秦、晋、齐为代表的北方诸侯国在频繁应付北方游牧部落的侵袭中,慢慢体会到了骑兵的机动是战车的笨重所无法企及的。于是着手组建自己的骑兵部队。不过迟至战国早期,从出土的骑马俑是裸骑这点上看,当时马具还没有出现。因此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这一时期骑兵的作用不大——连坐稳都成问题,何谈骑射?而游牧族有所不同,马背上长大的,“儿能骑羊,引弓射鼠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较之农耕为业的汉人自然要娴熟许多。
频繁的战乱和武器的进步也促使了马上重甲的发展。同时经过两汉的发展,冶炼水平得到空前提高。因此战马除四蹄外,全身开始披挂铁制的铠甲护具【护具一般铁制为铠,皮制曰甲】。曹操在《军策令》中说“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可为一证。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造就了历史上所谓“甲骑具装”的重甲骑兵的鼎盛时期。这时期的骑兵一般身着“两当铠”,与战马披的“具装铠”配合使用,防护力很好。对步兵有极大的冲击力。北魏以后,“明光铠”日益盛行,成为铠甲中最重要的类型【嘿嘿,就是有护心镜的那个】。此时骑兵的武器除了传统的弓箭外,长兵器大量使用穿透力更好的长矛即“槊”,也叫“矟”,《释兵》云“矛长丈八尺曰矟,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杀也”。【燕眼飞哥用的就是丈八蛇矛。汉尺丈八,约合现在四米多,恐怕无法使用。就现在发现的古物研究,估计应在二点五到三米左右】。而原先流行的戟逐渐退化成仪仗用具。短兵器中刀成为骑兵的常用武器,与前代的环首刀相比,这一时期的刀,取消了环首增加了横挡。刀体加宽用以承受巨大的冲击应力,更适于实战劈甲断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