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上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45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3
创 景作
背
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任监察御 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 之际,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 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此诗。
4
诗
*咸阳城东楼
词
内
(唐·许浑)
容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①.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②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情景交融;以春光将尽进一步渲染别离的悲凉气 氛。抒发了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
18
重
点
赏 析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诗人用“春蚕”“蜡 炬”比喻自己。“丝”与“思”谐音双关,写恋人的情思; “泪”语意双关,表面指烛泪,实际暗指相思之泪,展现 出诗人执着而无望的内心世界。
8
重
点
赏 析
(2)谈谈“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夕照下,鸟雀仓惶飞入遍生杂草的秦苑中,秋蝉在 高林间鸣叫着。
9
重
点
赏 析
(3)“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用 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虚实结合。将鸟儿仓皇逃窜、秋蝉悲鸣躲入黄叶高林的实 景与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相结合,以实景叠合 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和世事 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
6
思 维 导 图
南 安 军
首联:抒情写景→登楼远眺 ,思念故乡
颔联:晚眺远景→云起日沉 ,雨来风满
颈联:晚眺近景→绿芜遍地 ,黄叶满林
尾联:融情于景→时移世迁 ,感今伤古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 (李商隐) 课件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 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 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 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 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
“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 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 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 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 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以上四句着重揭示 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 体化,写得很精彩。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 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 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 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 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 为我去探看情人。
诗词赏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 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前一句既写 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 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 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 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 过程。这样的抒情,连绵往复,细微精深, 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词诵读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 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 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 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 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部编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年级语文上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无题 李商隐
走近作者
【李商隐】字义山,擅长 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 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 “小李杜”,与温庭筠合 称为“温李”。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6.课外古诗词诵读 (共44张PPT)
中考在线: 1.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蒹葭杨柳似汀洲。 一上高城万里愁 (2)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 (3)行人莫问当年事,山雨欲来风满楼 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我们常用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 ”比喻 故国东来渭水流 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山雨欲来风满楼
况且又兼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 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照镜,只担忧鬓发变色,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首联,写爱情 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 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 受。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 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 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 ,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成灰泪始干”是比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①杨柳似汀洲②。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③莫问当年事④,故国东来渭水流。
作者简介: 许浑(约 791- 约 858),字用晦,丹阳 ( 今属 江苏 ) 人。唐代诗人,七五律尤佳,诗中多描写水、
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
(2)试从内容角度赏析诗句“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满楼的狂风。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不仅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来前狂风满楼的自然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特点,还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即唐王朝的统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 ______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课件(共4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无题》中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 和九死不悔的爱情追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 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7.《无题》中诗人从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 想象对方的相思之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 】A.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与恋人离别时的忧伤和 痛苦,“东风无力百花残”以春风不再、百花凋零 的景象,象征爱情的艰难。B.颔联以浅显通俗的比 喻和巧妙自然的双关手法,写出了对爱情的至死不 渝,展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C.颈联诗人通过对自 身“云鬓改”“夜吟”的描写,道出对恋人无尽的 相思之情。 D.尾联借用“蓬山”和“青鸟”两个 意向,进一步表达出相互关切之情,用青鸟传信, 惆怅而又伤感。
总结全诗
东风
无力
百花
残
春蚕
至死
蜡炬
成灰
云鬓
改
月光
寒
蓬山 青鸟
虚无缥缈
美好的东西,终为虚妄,但我们仍执着追求,深深追忆……
主旨
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诗歌以“别”为诗眼,描述了一对恋人 的离别之恨和相思之苦。其中也流露出 对矢志不渝的忠贞爱情的赞美之情。
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
(1)_相__见__时__难__别__亦__难___,东风无力百花残。__春__蚕__到__死__丝__方__尽____, 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晓镜但愁云鬓改,_夜__吟__应__觉__月__光__寒___。_蓬__山__此__去__无__多__路___,青 鸟殷勤为探看。 (3)李商隐《无题》中的“__春__蚕__到__死__丝__方__尽__,__蜡__炬__成__灰__泪__始__干__ ” 常被后人用来赞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4)《无题》中,以比喻和双关表现自己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句子是: ___春__蚕__到__死__丝__方__尽_,___蜡__炬__成__灰__泪__始__干_。
5.《无题》中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 和九死不悔的爱情追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 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7.《无题》中诗人从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 想象对方的相思之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 】A.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与恋人离别时的忧伤和 痛苦,“东风无力百花残”以春风不再、百花凋零 的景象,象征爱情的艰难。B.颔联以浅显通俗的比 喻和巧妙自然的双关手法,写出了对爱情的至死不 渝,展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C.颈联诗人通过对自 身“云鬓改”“夜吟”的描写,道出对恋人无尽的 相思之情。 D.尾联借用“蓬山”和“青鸟”两个 意向,进一步表达出相互关切之情,用青鸟传信, 惆怅而又伤感。
总结全诗
东风
无力
百花
残
春蚕
至死
蜡炬
成灰
云鬓
改
月光
寒
蓬山 青鸟
虚无缥缈
美好的东西,终为虚妄,但我们仍执着追求,深深追忆……
主旨
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诗歌以“别”为诗眼,描述了一对恋人 的离别之恨和相思之苦。其中也流露出 对矢志不渝的忠贞爱情的赞美之情。
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
(1)_相__见__时__难__别__亦__难___,东风无力百花残。__春__蚕__到__死__丝__方__尽____, 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晓镜但愁云鬓改,_夜__吟__应__觉__月__光__寒___。_蓬__山__此__去__无__多__路___,青 鸟殷勤为探看。 (3)李商隐《无题》中的“__春__蚕__到__死__丝__方__尽__,__蜡__炬__成__灰__泪__始__干__ ” 常被后人用来赞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4)《无题》中,以比喻和双关表现自己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句子是: ___春__蚕__到__死__丝__方__尽_,___蜡__炬__成__灰__泪__始__干_。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件(共16张PPT)优质课件
课堂练习:如何理解 “却道天凉好个秋”?
“天凉好个秋”是句闲淡的 话,意思是言不由衷地顾左右 而言他。即故意说得轻松洒脱, 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 重压抑。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 脱,实则十分含蓄,体现了辛 词“变温婉,成悲凉”的特点, 生动表现了遍尝辛酸之后“愁” 之深沉博大,耐人寻味。
课堂小结
这首词通过“少年”“而 今”、“不识愁滋味”“识尽愁 滋味”的对比,突出渲染一个 “愁”字,以此作为贯穿全词的 线索,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 激情于婉约之中,高度概括了词 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表现了词 人遭受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以 及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感谢聆听
•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励能力是人 自我调节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 着关键性的作用。具备自我激励能力的人,富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 界的鼓励和支持。一个小男孩在自家的后院练习棒球。在挥动球棒前,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 “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扔出棒球,挥动依旧没有击中。男孩子停下来,检查了球棒和球,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可是接下来的结果, 并未如愿。男孩子似乎有些气馁,可是转念一想:我抛球这么刁,一定是个很棒的挥球手。接着男孩子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挥球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 做不到这看似荒谬的自我鼓励,可是,这故事却深深反映了这个男孩子自我鼓励下的执著,而这执著是很多人并不具备的……而许多奇迹往往是执著者造成的。许多人惊奇地发现, 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要目标不能激发你的想象力,目标的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 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你可以安排自己的休整点。事先看看 你的时间表,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这才是明智之举。在自己的事业波峰时,要给自己安排休整点。安排出一大段时间 让自己隐退一下,即使是离开自己挚爱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这样,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时才能更富激情。困难对于脑力运动者来说,不过是一场场艰辛的比赛。真正的运动者总是 盼望比赛。如果把困难看作对自己的诅咒,就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动力,如果学会了把握困难带来的机遇,你自然会动力陡生。所以,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困难。大多数人通 过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来看自己。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反映很不错,尤其正面反馈。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辞,把自己的个人形象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 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生的棋局该由自己来摆。不要从别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 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等灵感的降临。你可不要这样。如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 己一点自嘲式幽默。抱一种打趣的心情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来了尽管乐在其中。所以,这次犯错,是为了下次接受挑战后,要尽量放松。在脑电波开始平和你的中 枢神经系统时,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在不断增加。你很快会知道自己有何收获。自己能做的事,放松可以产生迎接挑战的勇气。事过境迁,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工作, 一切的未来都需要自己去把握。人一定要靠自己。命运如何眷顾,都不会去怜惜一个不努力的人,更不会去同情一个懒惰的人,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努力。谁都不可能一生一世的帮 你,一时的享受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成功需要自己去努力。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疲软,再加上每年几百万毕业生涌向社会,社会生存压力太大,以至于所有稍微有 点意识的年轻人都想努力提高自己。看着身边一个个同龄人那么优秀,看着朋友圈的老同学个个事业有成、买房买车,我们心急如梵,害怕被这个社会抛弃。所以努力、焦躁、急 迫这些名词缠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我们太想改变自己,太想早一日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个自己。收藏各种技能学习资料,塞满了电脑各大硬盘;报名流行的各种付费社群,忙 的人仰马翻;于是科比看四点钟的洛杉矶成为大家励志的手段,纷纷开始早起打卡行动。其实……其实我们不觉得太心急了吗?这是有一次自己疲于奔命,病倒了,在医院打点滴 时想到的。我时常恐慌,害怕自己浪费时间,就连在医院打点滴的时候,都觉得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想快点结束,所以乘着护士不在,自己偷偷的拨快了点滴速度。刚开始自己 还能勉强受得了,过了差不多十分钟,真心忍不住了,只好叫护士帮我调到合适的速度。打完点滴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就在想,平时做事和打点滴何尝不是一样,都是有一个度, 你太急躁了、太想赶超,身体是受不了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够我们改变,够我们学习成长。身体就像是1000前面的那个若是1都不存在了,后面 再多的0又有什么用?我是一个急性子,做事风风火火的,所以对于想改变自己,是比任何人都要心急。这次病倒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PPT课件
整体感知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恰逢白露时节,更怀念家中的亲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虽有弟弟,但都离散各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何况天下依旧战乱不太平。
整体感知
商山早行
yún
温庭筠
duó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hú
zhǐ
yì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fú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整体感知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 ②叶 落 山 路 , 枳 ③花 明 驿 墙 。 因 思 杜 陵 ④梦 , 凫 ⑤雁 满 回 塘 ⑥ 。
整体感知
月夜忆舍弟①
shù
【 唐 】 杜 甫 shè
戍 鼓 ②断 人 行 ③, 边 秋 一 雁 声 。
露 从 今 夜 白 ④, 月 是 故 乡 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 书 长 不 达 , 况 乃 ⑤未 休 兵 。
①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杜甫兄弟五人,他是长兄。 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③断人行:指 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④露从今夜白:意思是恰逢白露时节。 ⑤况乃:何况,况且。
称少陵野老。唐代诗人。杜甫忧国忧 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世人尊 为“诗圣”。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 内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历 史面貌。因此被称为“诗史”。有 《杜工部集》传世。
知识备查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件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附教案)
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
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 么是愁苦的滋味,喜欢 登上高楼。 喜欢登上高楼,为写一 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 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最终没 有说。 想说却最终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 的秋天啊”!
赏析诗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 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翻译诗句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 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 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 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 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 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 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 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 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 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翻译诗句
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 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 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 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 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 渭水不停东流。
赏析诗词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莫问”二字,并 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 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 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 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 令人伤感。
课堂小结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 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 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 衰败的无限感慨。
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 么是愁苦的滋味,喜欢 登上高楼。 喜欢登上高楼,为写一 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 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最终没 有说。 想说却最终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 的秋天啊”!
赏析诗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 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翻译诗句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 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 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 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 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 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 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 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 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 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翻译诗句
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 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 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 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 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 渭水不停东流。
赏析诗词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莫问”二字,并 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 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 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 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 令人伤感。
课堂小结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 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 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 衰败的无限感慨。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此句是看到昔日的秦苑、汉宫如今已经荒废所发出 的感慨。他认为不要再去追问前朝兴亡的往事,因为 时移势迁、世事沧桑,历史痕迹已经难以分辨了,前 朝的过往早已在历史长河中湮灭了,而今已物是人非, 只剩渭水依然东流,“流”也委婉含蓄地体现了诗人 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及唐王朝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
5.作者“愁”的原因。 官宦在外,思念家乡; 国势动荡,危机四伏; 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个人之愁 家国之愁、千古兴亡之愁 6.主旨 全诗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描写云、日、风、雨等自然景物的变 化及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诗人对家国衰败和历史沧桑的无限感 慨。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
壹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了解诗人
许浑(约791~约858):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 一,字用晦(一作仲晦),丹阳人(今江苏丹阳)。 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 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 杜甫一生愁”评价他,可见其诗歌成就之高。
二、背景简介
三、听录音,初步感知
咸阳城东楼
许浑
jiā
tīnɡ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yuàn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从诗中找出一个词概括诗人的情感。
愁为本诗的诗眼,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四、全诗大意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翻译: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江中沙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翻译:浓云从蟠溪上空涌来,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 满楼风声飒飒。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翻译:两朝故都,已成草树疯长的田野;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 叶满林;唯有虫鸣,不识兴亡。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翻译:不要追问秦、汉兴亡的往事吧,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 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5.作者“愁”的原因。 官宦在外,思念家乡; 国势动荡,危机四伏; 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个人之愁 家国之愁、千古兴亡之愁 6.主旨 全诗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描写云、日、风、雨等自然景物的变 化及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诗人对家国衰败和历史沧桑的无限感 慨。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
壹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了解诗人
许浑(约791~约858):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 一,字用晦(一作仲晦),丹阳人(今江苏丹阳)。 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 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 杜甫一生愁”评价他,可见其诗歌成就之高。
二、背景简介
三、听录音,初步感知
咸阳城东楼
许浑
jiā
tīnɡ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yuàn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从诗中找出一个词概括诗人的情感。
愁为本诗的诗眼,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四、全诗大意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翻译: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江中沙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翻译:浓云从蟠溪上空涌来,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 满楼风声飒飒。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翻译:两朝故都,已成草树疯长的田野;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 叶满林;唯有虫鸣,不识兴亡。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翻译:不要追问秦、汉兴亡的往事吧,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 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 贞不渝,九死不悔;
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 苦苦思念;
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期望 相见的心愿。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 法的配合使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 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 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状吟元成才路 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 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其诗构思新颖, 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 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著有 《李义山诗集》。
尾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怎样理解这个“流”字?
渭水无语东流,不会为任何事物而改变停 留,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情之意。这里暗示 出大唐风雨飘摇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 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 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诗句品读
根据《咸阳城东楼》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 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 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 量。
4.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 诗? 明确:是全诗的千古名句。“丝”和“相思”的“思”是同 音字,谐音双关,泪也因思而落。第一以蚕丝象征情思,又 以蚕死丝尽,表达对爱情的执著到死方休。诗人又以蜡炬燃 烧来比喻自己的爱情之泪。表现了诗人执著而又无望的的情 感。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 苦苦思念;
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期望 相见的心愿。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 法的配合使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 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 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状吟元成才路 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 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其诗构思新颖, 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 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著有 《李义山诗集》。
尾联: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怎样理解这个“流”字?
渭水无语东流,不会为任何事物而改变停 留,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情之意。这里暗示 出大唐风雨飘摇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 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 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诗句品读
根据《咸阳城东楼》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 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 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 量。
4.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 诗? 明确:是全诗的千古名句。“丝”和“相思”的“思”是同 音字,谐音双关,泪也因思而落。第一以蚕丝象征情思,又 以蚕死丝尽,表达对爱情的执著到死方休。诗人又以蜡炬燃 烧来比喻自己的爱情之泪。表现了诗人执著而又无望的的情 感。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最新】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 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飞扬,飘扬。
酒店门口 挂的青色酒幌。
诗意: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房。青色的酒幌 飘扬在小桥流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 山岗。正是莺儿啼鸣,燕儿飞舞,蝶儿匆忙。
赏析:下片移步换景,从眼前的小园转向远处的茅堂小桥。“远 远围墙”四句,词人的视野由近及远。围墙、茅堂、青旗、 流水、小桥,动静相间,风光如画,引人遐想。”偶然乘 兴,步过东冈”照应上文的“豪兴徜徉”,进一步写词人 的怡然自得。“正莺儿啼”三句,又是特写春之一偶,以 “莺啼”“燕舞”“蝶忙”集中表现春的生命活力。“啼” “舞”“忙”三字精练准确,写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无题板书设计内容首联情景交融映衬别离之悲颔联比喻谐音表达相思之深颈联想象丰富表白相思之苦尾联引用典故托鸟传达情意风格朦胧婉曲深情无限第2课时北宋有这样一个词人他的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名字叫秦观
课外古诗词诵读
作者简介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版)。李商隐以 “无题”为名写下了很多首诗,大多描写爱情,这首诗就是其中较为 著名的一首。这是一首思恋之歌,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
解读赏析
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后一个“难”指分别时痛苦的心境。连用两个“难”字淋漓尽致地表 现了有情人相思难解的愁苦。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采用了双关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蚕吐丝的“丝”谐 音相思的“思”,用春蚕吐丝,丝尽而死,蜡烛燃烧,烧尽泪止,来 比喻至死不渝的爱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相思之苦,眷恋之深。
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一登上咸阳高高状的元成才路 城楼,万里忧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蒹葭杨柳,就像江中的小洲。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将 至,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商 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状元成才路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状元成才寒路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 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 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 李”。其诗构思新颖,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 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 为传诵。著有《李义山诗集》。
联写出两个恋人的难分难舍之情。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颔联诗人以象征的手状法元成才路 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
状元成才路
以及至死不渝的爱状元成情才路 追求。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颈联分别描述两人因无法相见而惆怅,倍感 清冷的情状。
尾联诗人运用了“蓬山”“青鸟”的神话传 说,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深长情意。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用作动词,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状元成才路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课件(共106张PPT)
➢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 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 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 雪白,菜花金黄。
➢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 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 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 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 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 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 “少年不识愁滋味”是上片的核心。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 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 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后一 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 成因果关系。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 联系起来,将上片“不识愁”的这一思想表达得十 分完整。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 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 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 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 而且还落入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 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 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辛弃疾在带湖 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 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 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 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 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 “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 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 称“济南二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背景链接
本词选自《淮海居士长短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秦 观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今镇江) 各地。这首词具体写作时间已不可考,从词的内容来看,应是秦观的 早年作品。
解读赏析
词牌名,“行”读“xínɡ”。 行香子
[宋] 秦观
bēi
chánɡ yánɡ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
首联中有“东风”和“百花”两个意象, “东风无力”“百花残”营造了离别时悲伤凄 凉的意境。借景抒情,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 离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颔联以“蚕吐丝”“蜡流泪”的浅显通俗 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尽相思之深和对 爱情的坚贞不渝:春蚕自缚,蜡烛自煎,生命 耗尽而爱心不变。
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以传说中的仙山——蓬莱山作为对方居处的象 征,以王母驾下的青鸟使者代为打探爱人的下 落。殷殷相盼,惆怅而又伤感。
赏析:上片以“小园”为中心,写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开头两 句,从整个村庄起笔:层层绿树,环绕着村庄;一泓绿水, 涨满了陂塘。这是春到村庄的标志景象。“绕”和“满” 两字显见春意之浓。“倚东风”二句写出了词人的怡然自 得,表现了他对农村春景的喜爱。“东风”点明时令, “豪兴”说明游兴正浓,“徜徉”写词人只是信步闲游。 “小园几许”五句,集中笔墨写春之一隅,描绘了一幅百 花争艳,竞相开放的图画,色彩鲜明而又充满生机,达到 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 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飞扬,飘扬。
酒店门口 挂的青色酒幌。
诗意: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房。青色的酒幌 飘扬在小桥流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 山岗。正是莺儿啼鸣,燕儿飞舞,蝶儿匆忙。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课件(共28张ppt)
•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 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 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 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 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 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 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礡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
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 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我们知道, 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 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 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 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 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 “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 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 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 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 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 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 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 “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 1、对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B)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A 词中通过回顾少年时的不知愁苦,反衬出如今饱尝愁苦而又有愁难
•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
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 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我们知道, 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 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 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 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 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 “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 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 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 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 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 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 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 “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 1、对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B)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A 词中通过回顾少年时的不知愁苦,反衬出如今饱尝愁苦而又有愁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 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 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现 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 传世。
写作背景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至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wú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 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 枯黄叶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 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下阕“远远围墙”四句,作者的视野由近放远。 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 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人遐想。“偶然乘兴,步 过东冈”,照应上文的“豪兴徜徉”,进一步写其 怡然自得情状。“正莺儿啼”三句,仍是特写春之 一隅,地点却已经转到田野之中。与上片对应部分 描写静静绽放的开花植物不同,这里集中笔力写的 是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 “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春的生命活 力,更加淋漓尽致。比起小园来,是别一种春光 。
颈联从空间领域写晚眺近景,虚实 结合,引发思古之情:山雨将到,鸟雀 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 高林,这些是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 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 联想。 ——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 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 鸟下绿芜秦苑夕, 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 蝉鸣黄叶汉宫秋。 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 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这一忧愁也就更深一层。
上阕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 平凡而优美。“绕”字与“满”字显见春意之 浓,是春到农村的标志景象,也为下面抒写烂 漫春光做了铺垫。“倚东风”二句承上而来, “东风”言明时令,“豪兴”点明心情,“徜 徉”则写其怡然自得的神态,也表现了词人对 农村景色的喜爱。“小园”五句,集中笔墨特 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 而又充满生机,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学诗习词目赏标析 朗读诗歌·感受诗情
yáng
yáng cháng bēi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
沐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 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
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 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 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 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诗文赏析 朗读诗歌·感受诗情
相见困难,离别更难舍难分,东风衰 弱无力,百花纷纷凋残。
春蚕到死时,才会停止吐丝;蜡烛直 至烧成灰烬时,蜡泪才会流干。
早起照镜,只担心青春容颜逐渐消失; 夜鸟使 者为我捎信,殷勤探寻查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的爱情诗
•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 常取名《无题》,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 别称。
• 其实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 晦朦胧的爱情诗。诗人的对象和恋情在当时是不 能公开的,写相思又无法直说,所以写得迷离恍 惚。另一种则是借恋情而寄托激愤,抒发自己政 治上的失意和精神上的苦闷。
首联——暮春时节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 上句连用两
相见难 ——相见困难 别亦难 ——相别难舍难分
情深意厚
个“难”字, 突出强调了 “别亦难”。
下句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
渲染了离别的悲凉的气氛,以暮春花落衬托别离伤感之
情,倍增哀怨,情景交融。“残”字给人以凄楚的感觉。
首联奠定了感伤忧郁的基调。未见时的苦苦思念,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 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间。 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 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
强说愁。
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 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
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 好个秋”!
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 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
了这首词。
学诗习词目赏标析 朗读诗歌·感受诗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六单元
咸阳城东楼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行香子(树绕村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学习目标
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诗。
2.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 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 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武后朝宰 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 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 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 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 郢二州刺史。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 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近体, 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 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 “水”,故有“许浑千首诗”之称。
。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颔联从空间领域描写晚眺远
景,寓意深远。既是对自然景物 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 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勾画, 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 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 “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此联 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 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与见后又别离时的痛苦忧伤,抒发了与爱人分别的难舍 难分的伤感之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方尽”——隐指“思方尽” “烛 泪”——隐指相思之泪
颔联以浅显通俗的比喻, 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对爱情 的至死不渝。
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歌颂爱情的坚贞不渝。 现在:比喻人们对某种理想、事业的执着追求、无私奉献。 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上高城万里愁
开端落笔便点明诗人登 上咸阳城楼的满腔愁情。
“一上”表明触发诗人 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 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 运用这组数字,将简单的文 字演化成富有诗意的节奏。 开篇发端,一个“愁”字, 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蒹葭杨柳似汀洲
此句用了《诗经·蒹葭》 的诗意,表达思念。
首联扣题,写景抒情。 诗人凭栏眺望 ,远处烟笼蒹 葭,雾罩杨柳,很像江中的 小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 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 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 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 乡思为始。
课堂小结
诗歌用云、日、风、 雨层层推进,又以绿 芜、黄叶来渲染,勾 勒出萧条苍凉的意境, 借秦苑、汉宫的荒废, 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 无限感慨。
写作特色
1.情景交融,景中寓情。全诗本来是抒发诗人对唐 王朝“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衰败形势的无限感慨之 情的,但是诗人并未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 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呈现了山河的自然美,从而增 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
2.作者笔下村野春光随词人游春足迹次第展开, 不慌不忙而意趣自出。
3.上下阕完美对称,组成两幅相对独立的活动 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一。
词牌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南宋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 稼轩 ,山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 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 “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诗歌颈联和颔联的对仗也颇工整,给人以纵横 开阖而又有构图节奏的美感。
3.诗人善于思索 ,凭着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科学总 结,把风为雨之先导的自然规律,形象运用入诗。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中的恋人的
无比挚爱和
深切思念,
与诗开头照
应。
尾联: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伤感。
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伤感
离别的爱情诗,表 达了一种浓郁的离 别之恨和缠绵的相 思之苦,写出了对 爱情的忠贞不渝。
写作特色
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
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 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 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诗人感慨 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 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 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 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二字,并 非。劝诫之辞 ,实乃令人思索之语, 行人莫问当年事, 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 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 故国东来渭水流。 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 东流的景象中,既有乡愁,也有国忧, 两相交织,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选取了两个典型的生活场景(设想):
晓镜(但愁)—久别相思,只担心容颜衰减 夜吟(应觉)—更显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
晓镜”的青春,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 相思的悲苦与无奈。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借“蓬
山”“青鸟”
的神话传说,
表达了对心
子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扬州高 邮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 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 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为 “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 一。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 要作家,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写作背景
该词大约作于作者创 作早期的熙宁年间,当 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 在此期间作者也曾写过 同类题材的《田居四首》 等诗,也曾写过一些学 习乡言土语的诗词。
写作背景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至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wú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 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 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 枯黄叶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 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下阕“远远围墙”四句,作者的视野由近放远。 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 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人遐想。“偶然乘兴,步 过东冈”,照应上文的“豪兴徜徉”,进一步写其 怡然自得情状。“正莺儿啼”三句,仍是特写春之 一隅,地点却已经转到田野之中。与上片对应部分 描写静静绽放的开花植物不同,这里集中笔力写的 是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 “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春的生命活 力,更加淋漓尽致。比起小园来,是别一种春光 。
颈联从空间领域写晚眺近景,虚实 结合,引发思古之情:山雨将到,鸟雀 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 高林,这些是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 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 联想。 ——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 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 鸟下绿芜秦苑夕, 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 蝉鸣黄叶汉宫秋。 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 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这一忧愁也就更深一层。
上阕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 平凡而优美。“绕”字与“满”字显见春意之 浓,是春到农村的标志景象,也为下面抒写烂 漫春光做了铺垫。“倚东风”二句承上而来, “东风”言明时令,“豪兴”点明心情,“徜 徉”则写其怡然自得的神态,也表现了词人对 农村景色的喜爱。“小园”五句,集中笔墨特 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绚烂多彩 而又充满生机,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学诗习词目赏标析 朗读诗歌·感受诗情
yáng
yáng cháng bēi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
沐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 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
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 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 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 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诗文赏析 朗读诗歌·感受诗情
相见困难,离别更难舍难分,东风衰 弱无力,百花纷纷凋残。
春蚕到死时,才会停止吐丝;蜡烛直 至烧成灰烬时,蜡泪才会流干。
早起照镜,只担心青春容颜逐渐消失; 夜鸟使 者为我捎信,殷勤探寻查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的爱情诗
•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 常取名《无题》,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 别称。
• 其实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 晦朦胧的爱情诗。诗人的对象和恋情在当时是不 能公开的,写相思又无法直说,所以写得迷离恍 惚。另一种则是借恋情而寄托激愤,抒发自己政 治上的失意和精神上的苦闷。
首联——暮春时节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 上句连用两
相见难 ——相见困难 别亦难 ——相别难舍难分
情深意厚
个“难”字, 突出强调了 “别亦难”。
下句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
渲染了离别的悲凉的气氛,以暮春花落衬托别离伤感之
情,倍增哀怨,情景交融。“残”字给人以凄楚的感觉。
首联奠定了感伤忧郁的基调。未见时的苦苦思念,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 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间。 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 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
强说愁。
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 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
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 好个秋”!
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 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
了这首词。
学诗习词目赏标析 朗读诗歌·感受诗情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六单元
咸阳城东楼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行香子(树绕村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学习目标
1.能准确背诵、默写全诗。
2.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 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 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武后朝宰 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 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 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 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 郢二州刺史。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 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近体, 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 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 “水”,故有“许浑千首诗”之称。
。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颔联从空间领域描写晚眺远
景,寓意深远。既是对自然景物 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 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勾画, 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 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 “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此联 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 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与见后又别离时的痛苦忧伤,抒发了与爱人分别的难舍 难分的伤感之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方尽”——隐指“思方尽” “烛 泪”——隐指相思之泪
颔联以浅显通俗的比喻, 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对爱情 的至死不渝。
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歌颂爱情的坚贞不渝。 现在:比喻人们对某种理想、事业的执着追求、无私奉献。 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上高城万里愁
开端落笔便点明诗人登 上咸阳城楼的满腔愁情。
“一上”表明触发诗人 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 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 运用这组数字,将简单的文 字演化成富有诗意的节奏。 开篇发端,一个“愁”字, 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蒹葭杨柳似汀洲
此句用了《诗经·蒹葭》 的诗意,表达思念。
首联扣题,写景抒情。 诗人凭栏眺望 ,远处烟笼蒹 葭,雾罩杨柳,很像江中的 小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 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 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 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 乡思为始。
课堂小结
诗歌用云、日、风、 雨层层推进,又以绿 芜、黄叶来渲染,勾 勒出萧条苍凉的意境, 借秦苑、汉宫的荒废, 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 无限感慨。
写作特色
1.情景交融,景中寓情。全诗本来是抒发诗人对唐 王朝“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衰败形势的无限感慨之 情的,但是诗人并未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 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呈现了山河的自然美,从而增 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
2.作者笔下村野春光随词人游春足迹次第展开, 不慌不忙而意趣自出。
3.上下阕完美对称,组成两幅相对独立的活动 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一。
词牌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南宋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 稼轩 ,山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 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 “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诗歌颈联和颔联的对仗也颇工整,给人以纵横 开阖而又有构图节奏的美感。
3.诗人善于思索 ,凭着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科学总 结,把风为雨之先导的自然规律,形象运用入诗。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中的恋人的
无比挚爱和
深切思念,
与诗开头照
应。
尾联: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伤感。
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伤感
离别的爱情诗,表 达了一种浓郁的离 别之恨和缠绵的相 思之苦,写出了对 爱情的忠贞不渝。
写作特色
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
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 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 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诗人感慨 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 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 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 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二字,并 非。劝诫之辞 ,实乃令人思索之语, 行人莫问当年事, 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 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 故国东来渭水流。 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 东流的景象中,既有乡愁,也有国忧, 两相交织,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选取了两个典型的生活场景(设想):
晓镜(但愁)—久别相思,只担心容颜衰减 夜吟(应觉)—更显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
晓镜”的青春,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 相思的悲苦与无奈。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借“蓬
山”“青鸟”
的神话传说,
表达了对心
子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扬州高 邮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 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 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为 “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 一。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 要作家,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写作背景
该词大约作于作者创 作早期的熙宁年间,当 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 在此期间作者也曾写过 同类题材的《田居四首》 等诗,也曾写过一些学 习乡言土语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