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靶点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_高飞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
电流改 变皮层 神经 细 胞 的 动作 电 位 , 而 影 响 脑 内代 从 谢 和神 经 电活动 的 生物 刺激 技 术 , 是在 T MS基础 上 发 展起 来 的具有 治疗 潜力 的神 经 电生 理技 术 。 rM T S作 用 的机 制 仍 不 确 切 , 可 能 和 皮 层 内 兴 但
奋、 抑制 环路 的 活动有关 0 。rMS对 皮层 兴 奋性 的影 T 响取决 于 刺 激 的 强 度 和 频 率 , 已有 报 道 低 频 率 (<
质水 平 的调 节 作 用 是 低 频 rMS的 抗 抑 郁 机 制 之 一 T 。
也有 报 道认 为 r M T S主要 是通过 抑制 海 马 p 和 p 肾上 腺 素受 体 的表达 而 发挥 作用 。
血流量 的改变也 可能是 rMS作 用 的机 制之 一 。 T
病 药物 常 常在疾 病 早期 被联 合应 用 。非典 型抗 精神 病 药 通过 阻 断 多巴胺 D 受体 而抗躁 狂 , 可 以通 过抗 肾 还 上 腺素 受 体 、 组胺 H, 体 以及 一氨基 T 酸而 发 抗 受 挥镇 静 效应 。高 频 r M T S刺 激左 侧 D P ( 可能导致 患 L F: 者 出现 躁 动 ¨ 甚 至 躁 狂 状 态 1 1 。Mi al E f t 9 c e 和 rr h uh 报 道 了高 频率 rMS刺激 右侧 D F T I C对 躁符 者 肓一 P 定 的作 用 J进 一 步 证 实 了这 种作 用 。但 是 , 有 , 也 研 究显 示 rMS刺 激 组 与假 刺 激 组之 问并 没 有 显著 差 T 异 。这种 差异 可 能 与 刺 激 的 频 率 和强 度 有 关 。 由 此可见 , M r S为躁 狂患 者提 供 了一 种 新 的非 药 物治 疗 T
经颅磁刺激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03
神经外科手术中经颅磁刺激的应用范
围
癫痫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01
02
03
术前评估
通过经颅磁刺激定位癫痫 病灶,为手术提供准确信 息。
术中监测
实时监测癫痫病灶的活动 情况,指导手术操作。
术后康复
通过经颅磁刺激促进术后 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并 发症。
帕金森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1 2
术前评估
通过经颅磁刺激评估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 为手术提供参考。
经颅磁刺激在神经外科手 术中的应用
• 引言 • 经颅磁刺激技术原理及设备 • 神经外科手术中经颅磁刺激的应用范
围 • 经颅磁刺激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效果
评估
• 经颅磁刺激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安全 性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经颅磁刺激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在头皮上施加磁场,刺激大脑皮层神经元,从而调节神经网络 的兴奋性。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经颅磁刺激可以辅助定位病变、评估神经功能、预测手术效果等,具有重要的应 用价值。
癫痫患者常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 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 能,提高患者的智力水平。
帕金森病手术治疗效果评估
运动症状改善
01
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如震颤、肌强
直、运动迟缓等。
生活质量提高
02
随着运动症状的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显著
提高。
药物用量减少
03
经颅磁刺激可以降低患者对药物的依赖程度,减少药物用量和
探索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疾 病治疗中的应用,如抑郁 症、焦虑症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的临床新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的临床新进展发表时间:2013-04-08T15:59:40.6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王会英[导读] rTMS是一种无痛苦、非侵入性、安全性的物理治疗方法。
王会英(哈尔滨市老龄工作委员会 150090)【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205-01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是今年来国内外逐渐兴起的一项无创伤性物理治疗,可用于兴奋运动皮层、观察运动诱发电位外, 还可用于定位癫痫患者语言中枢、评价认知障碍等。
现就其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进行简单阐述。
1 作用机理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一种在脑的特定部位给予磁刺激的新技术,其作用原理是把一绝缘线圈放在特定部位的头皮上,当围绕线圈的强烈电流通过时,就会产生强度为1.5-2.5T的局部磁场,局部磁场会以与线圈垂直的方向透过头皮和颅骨,进入皮质表层的一定深度。
初始电流强度的快速波动会导致磁场的波动,磁场的波动又会导致在皮层表层产生继发性电流(大约仅为初始电流强度的1/10万),产生的感应电流可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
在某一特定皮质部位给予重复刺激的过程,称作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2 临床应用2.1 抑郁症包括以下几种:内源性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隐匿性抑郁症、以学习困难为特征的抑郁症、药物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躯体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产后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的左侧DLPFC功能异常减弱,右侧DLPFC功能异常增强,rTMS高频率刺激左侧DLPFC,或者低频率刺激右侧DLPFC,均可起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2.2 焦虑谱系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恐惧症、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
・病例报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张 彤(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 022150)【摘要】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能够无创的在大脑中产生局部刺激的方法。
磁信号可以无衰减的透过颅骨刺激大脑神经。
因此也称为“磁刺激”。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储存高电流的电荷和电容器在极短的时间内,在线圈内释放大量电荷产生磁场,磁力线以非侵入方式分别穿过头皮、脑组织以及颅骨,并在脑内产生反向感应电流,引起神经元放电。
当皮之内的电流激活较大的椎体神经元,引起轴突内的微观变化,用宏观的脑电映射方法观测到的阶段性电生理变化以及宏观的PEI、FMRI等脑成像方法观测到继发性血液动力学变化,也是TMS引起的脑内反应。
当使用与精神疾病患者时,可引起暂时的大脑功能兴奋或抑制,也可引起长时间的皮质可塑性的调节,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目前,有相关研究表面,将该方法应用于抑郁症、强迫症。
精神分裂症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疾病,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本文将应用该方法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精神疾病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39.165.02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不同,是指患者由于各种生物、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思维、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其中包括抑郁症、老年痴呆症、躁狂症、失眠症、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疾病[1]。
现如今,随着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明显,导致该类疾病的患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发展,同时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老年性痴呆、抑郁、药物滥用、自身以及重大灾害后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不仅对自身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
目前,对于该病主要采用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起效速度较慢,且治疗期间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具有局限性。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疾病临床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以下简称rTM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在精神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综合了当前关于rTMS在各种精神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并深入探讨了其治疗原理、技术进展、安全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我们发现,rTMS不仅在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方面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而且还为精神医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疗视角。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潜在的风险。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临床研究的深入,rTMS在精神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精神疾病;临床研究;治疗原理;技术进展。
1.引言rTMS作为当今神经科学和医学界的热点技术,引起了广大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它是一种采用交变磁场来对大脑皮层进行非侵入性刺激的先进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人脑深入的了解,rTMS逐渐被应用于治疗各种神经和精神疾病。
特别是在诸如抑郁症、帕金森病、焦虑症和许多其他脑功能障碍的治疗中,rTMS都显示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其主要优点是安全性高,无需手术,也不用麻醉,而且几乎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这使得rTMS成为了精神医学和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2.重复经颅磁刺激的基本原理rTMS的操作原理主要基于电磁学的基本定律。
简单来说,当通过一个线圈中传递电流时,线圈周围会产生磁场。
而当这个磁场改变时,会在线圈周围产生电流。
在rTMS中,一个特制的线圈被放置在头皮上的特定位置。
当线圈中传递高频率的电流时,会在大脑皮质产生快速改变的磁场,从而诱导大脑皮质中的神经元发放动作电位。
这种通过磁场来诱导神经元活动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精确而有效的手段来刺激特定的大脑区域,而不需要进行侵入性手术。
与传统的电刺激方法相比,rTMS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深度控制能力。
而且,通过调整线圈的位置和刺激参数,可以选择性地对特定的大脑区域进行刺激,实现对大脑功能的精确调控。
经颅磁刺激在临床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
经颅磁刺激在临床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3年,国际临床神经生理学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IFCN)更新了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在临床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上一版于2008年发表在《临床神经生理杂志》上)。
2023版指南对TMS检测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定义和规范,并对TMS在临床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分析,我们将对此版指南内容进行三期解读,以期为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提供依据。
TMS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1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在ALS的诊断中,明确患者是上运动神经元还是下运动神经元损伤非常重要。
TMS不仅为了解ALS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已经成为ALS一种重要的诊断技术。
成对脉冲TMS研究显示,ALS患者皮质内抑制下降、皮质内易化增强,表明大脑皮质过度兴奋是ALS的发病机制。
短间隔皮质内抑制的降低是ALS预后不良的指标,与疾病的恶化相关,ALS患者也会出现长间隔皮质内抑制的降低,如果LICI和SICI同时降低,表明易化回路过度活跃,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加重的信号,提示患者病情更加严重。
单脉冲TMS也为ALS患者皮质过度兴奋提供了证据,ALS 患者会出现皮质静息期(cortical silent period, CSP)降低,在疾病的早期,与其他神经肌肉疾病相比,ALS患者CSP 降低会更加显著。
在ALS早期,与健康成人比较,患者静息运动阈值(restmotor threshold, RMT)会降低,其与保留的肌束和反射亢进有关,且RMT会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增加,这可能反应了上运动神经元的变性,TMS阈值跟踪检测已成为ALS患者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一个客观稳定的指标。
正常或无改变↓: 下降↑: 上升1.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AD患者的静息运动阈值(RMT)和活动运动阈值(active motor threshold, AMT)下降提示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增加,这反映了皮质神经传递的功能改变。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神经变性病认知障碍治疗的应用
重频磁刺激的作用
rTMS利用时变磁场作用于大脑皮质产生感应电流 ,不同频率刺激可导致双向结果
低部脑 血流和代谢的降低;高频刺激(>5 Hz)提高局部皮 质兴奋性,增加局部脑血流和代谢。
有远隔效应
Hallett M, Chokroverty S.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Elsevier Butterworth-Heinemann; 2005. Hardiman O, Doherty CP.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a clinical guide. Springer;2011.
http://www.thecamreport. com/?cat=99
名词解释:TMS 与 rTMS
• TMS-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经颅磁刺激(单个刺激) 诊断用
• rTMS- repeat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重复经颅磁刺激(多个、连续刺激 )
神经变性病相关认知障碍非药物治疗
增强神经突触可塑性
rTMS
增强大脑储备
远隔效应
回顾性综述研究新文献
rTMS对MCI认知障碍的研究
rTMS对AD认知障碍的研究
rTMS对PD认知障碍的研究
结论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神 经变性病认知障碍治疗的应用
价值
航空总医院 神经内科 邢岩
磁刺激的简介
1985年由Barker等创立并 首先应用于人体
目前已逐渐走向成熟 用于了解、调节和干预大
重复经颅磁临床应用手册
重复经颅磁临床应用手册重复经颅磁(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是一种非侵入式的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在头皮上施加磁场来改变大脑神经元的活动。
其临床应用手册是指在使用重复经颅磁治疗各种疾病时所依据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步骤。
本文将从重复经颅磁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重复经颅磁依靠强磁场刺激大脑皮质区域,改变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对疾病产生治疗效果。
其临床应用广泛,最常见的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以及帕金森病、脑卒中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此外,重复经颅磁还被用于探索大脑功能、治疗药物成瘾、康复训练等领域。
重复经颅磁治疗抑郁症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应用之一。
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经颅磁可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且治疗效果持久。
根据实际情况,重复经颅磁治疗可以选择单极TMS或双极TMS,并通过调整刺激频率、刺激强度、刺激位置等参数来个体化治疗方案。
通常,治疗周期为每天连续5天,每天约20-30分钟。
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的监测和评估,以评价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重复经颅磁的安全性是临床应用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尽管经颅磁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技术,但在应用过程中仍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头皮刺痛、眼花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癫痫等并发症。
因此,在进行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排除存在禁忌症的患者。
治疗时应注意遵循相关操作规范,确保刺激位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总之,重复经颅磁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调控大脑神经元的活动,它可以有效改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既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又能为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工具。
然而,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重复经颅磁将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经颅磁刺激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前景
经颅磁刺激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前景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神经刺激技术,通过应用磁场来刺激大脑特定区域,被广泛认为是一项潜在的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新方法。
本文将探讨经颅磁刺激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前景。
一、经颅磁刺激的原理和机制经颅磁刺激通过在头皮上放置导线圈,产生强大的变化磁场,进而穿透头骨和脑组织,对特定大脑区域进行刺激。
这种刺激可以改变大脑神经元的活动,从而影响神经传导、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回路的活动。
二、经颅磁刺激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 抑郁症治疗:经颅磁刺激已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通过对大脑前额叶皮层进行刺激,可以调节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
2. 精神分裂症治疗:经颅磁刺激也被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研究表明,刺激大脑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可以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和妄想。
3. 躁郁症治疗:经颅磁刺激还被用于躁郁症的治疗。
刺激大脑皮层可以调节躁郁症患者的情绪和行为,降低他们的心理症状。
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经颅磁刺激也被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治疗。
刺激大脑额叶皮层可以提高ADHD患者的注意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三、经颅磁刺激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和无创伤的治疗方法,相对于传统的药物治疗和电击疗法而言,风险更低。
此外,它可以针对特定的大脑区域进行刺激,避免了一些全脑刺激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2. 挑战:尽管经颅磁刺激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显示出潜在的临床效果,但还存在一些挑战。
比如,刺激效果的个体差异较大,一些患者可能对刺激无反应。
此外,治疗效果的持久性和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四、未来发展和展望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精神疾病治疗方法,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索刺激参数的优化,精确刺激的靶点选择以及刺激方式的改进。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周围神经疾病的研究进展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年12月·第18卷·第12期·综述·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周围神经疾病的研究进展安非梦1,张海斌2,王建忠2作者单位1.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呼和浩特0100002.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和浩特010030收稿日期2022-06-09通讯作者王建忠**************摘要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指在选定大脑区域给予重复、连续、强度不变的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无创无痛、安全可靠的神经刺激手段,其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的神经再生及传导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现将国内外rTMS 治疗在常见周围神经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疾病;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41;R741.05;R745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780/ki.sjssgncj.20220512本文引用格式:安非梦,张海斌,王建忠.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周围神经疾病的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18(12):807-809.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利用一定强度的时变磁场作用在特定部位,从而诱发生物体内感应电流,同时兴奋或抑制神经组织的一种神经电生理技术。
最早由Barker 等[1]开创。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指刺激重复输出的TMS ,在选定大脑区域给予重复、连续、强度不变的刺激,增强局部和分散式单脉冲经颅磁刺激的作用,不但可以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性[2],还能促进受损周围神经的再生及传导功能的恢复[3]。
rTMS 的治疗效果取决于传递脉冲的强度、频率和数量、过程的持续时间、线圈的位置和使用的线圈类型,调整不同的磁刺激方案,可以对相关疾病进行调控和干预。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非
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在头皮上施加高频的磁场脉冲刺激来调节大脑活动。
近年来,rTMS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认知和情感障碍等症状。
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药物治疗得到了很大的进展,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
反应不佳或存在难以治愈的症状。
寻求新的治疗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可能与其对大脑中特定区域的神经调控作用有关。
大脑的顶叶和前额叶区域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症状形成和处理的关键区域。
通过在这些区域进行rTMS刺激,可以调节神经元的活动,从而改善症状。
近年来,一些研究对rTMS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长期应用进行了探索。
这些研究表明,长期的rTMS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一项对59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
究发现,经过10周的rTMS治疗后,患者的阳性症状(如幻听、妄想等)和负性症状(如
情绪淡漠、社交退缩等)均有所减轻。
长期的rTMS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如注意力、记忆等。
需要注意的是,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在不同的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可能与研究中使用的刺激参数、治疗时长和治疗频率等因素有关。
由于rTMS治疗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治疗手段,其对不同患者的疗效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在应用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设计。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神经疾病的应用PPT课件
2019/11/2
5
可编辑
临床应用
二、rTMS 在癫痫方面的应用
癫痫是神经科仅次于脑卒中的常见病 ,据世 界卫生组织 ( W H O )统计 ,全世界癫痫患 者超过 5000 万 , 中国超过 900 万 ,其中 20% -30%的患者属药物难治性癫痫 ,这类 患者可通过外科手术、 迷走神经刺激术、 脑深 部电刺激 、等方法治疗 。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神经内科领域的应用
赤峰市医院神经内科
内容: TM S与rTM S在临床中应用。
TM S与rTM S 1、 脑卒中 2、 癫痫 3、 帕金森病 4、 肌张力障碍等 5、 神经性疼痛 6、 抑郁焦虑症
2019/11/2
2
可编辑
临床应用
一、rT M S 在脑卒中方面的应用
2019/11/2
11
可编辑
临床应用
功能影像研究显示了帕金森病患者在运动过 程中辅助运动区和前额叶皮质的低代谢状态, 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基底节的功能障碍造成的。 左旋多巴等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这种改变 逆转,而兴奋性的rTMS也有类似的作用.这 为rTMS用于临床改善患者的症状提供了一定 的依据。
2019/11rTMS还可以诱导多巴胺从基底节的释放:在 健康人,10Hz的rTMS作用于运动皮质或背侧 前额叶皮质分别可以诱导同侧壳核和尾状核多 巴胺的释放rTMS作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 皮质后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
2019/11/2
13
可编辑
临床应用
Lomarev 等分别对 18 例帕金森患者左 、右 运动皮层及左、右前额叶背外侧皮层行 25 Hz、 300 脉 冲/部 位、100%rMT ,连续 4 周的 rTMS治疗 ,结果显示 帕金森患者步行速度和 上肢做复杂动作的功能均明显改善 , 疗效至少 可维持 1 月。
神经病理性疼痛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进展*高天昊**陆蓉蓉姜从玉吴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040)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类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而产生的疼痛,临床上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和感觉异常等特征,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正常生活。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类型包括三叉神经痛、幻肢痛、糖尿病性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脊髓损伤后疼痛和脑卒中后疼痛等,减轻患者的疼痛、使之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是治疗的首要目标。
本文简述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以及治疗部位、方案、疗程等。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调节中图分类号:R74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7)13-0022-05Application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neuropathic pain*GAO Tianhao**, LU Rongrong, JIANG Congyu, WU Yi***(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Pathological pain is caused by the injury or disease of the peripheral and central somatosensory nervous system. Its clinical characters manifested as spontaneous pain, hyperalgesia, abnormal pain, paresthesia and other symptoms. Persistent neuropathic pain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activ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he common type of neuropathic pain includes trigeminal neuralgia, phantom limb pain, 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ain caused by spinal cord injury and post-stroke pain. The primary goal for its treatment is to reduce the pain to let the patients return to their daily life. In this paper, we demonstrate the mechanism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hological pain and its treatment site, regiment and course of treatment.KEY WORDS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neuropathic pain; neuromodulation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是一类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而产生的疼痛,属慢性疼痛,临床上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和感觉异常等特征,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正常生活[1]。
不同靶点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_高飞
•特约综述•不同靶点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高 飞 冯 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疼痛医学科,北京100044)doi:10.3969/j.issn.1006-9852.2015.12.001△通讯作者 yifeng65@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慢性疼痛性疾病,每年的发病率约为0.82%,这种疼痛起源于躯体感觉系统周围或中枢部位的损伤或疾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较差,只有30%~40%的患者报告对药物治疗的效果满意,疼痛缓解大于50%。
这种情况迫使人们不断寻求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有效方式。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可塑性改变有关[1]。
因而镇痛效果特异性强、无药物治疗副作用的神经调控技术就成为了一种有希望的有效治疗手段。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是一种安全无创、容易操作、几乎无副作用的神经调控技术。
TMS 的工作原理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刺激装置包括一个脉冲电流产生器,产生的几百安培的脉冲电流流过刺激线圈时,可以产生场强为几个特斯拉的短暂脉冲磁场。
如果将线圈放置于头皮表面,磁场经过头皮、颅骨、脑膜和脑脊液层,场强会有少量衰减,但仍能够在皮层产生一个电场,产生的感应电流会影响皮层神经网络的兴奋性[2]。
如果重复给予TMS 脉冲刺激,则称为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MS, rTMS )。
一般来说,rTMS 的刺激效应是频率依赖性的,低频刺激(≤1 Hz )降低皮层兴奋性,高频刺激(≥5 Hz )增强皮层兴奋性[3]。
目前认为,rTMS兴奋或降低皮层兴奋性的机制应该是相对的,高频rTMS 刺激后的兴奋可能是γ-氨基丁酸(gamma-amminobutyric acid ,GABA )介导的皮层内抑制减弱的结果,而不是直接引起兴奋性增强[4];相反,低频rTMS 可能使GABA 介导的皮层内抑制增强,从而降低皮层兴奋性[5]。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研究进展闫彤;张志强;张立新【摘要】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脊髓的损伤所带来的运动和感觉的改变.其各种并发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神经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对于重新获得自理能力或者改善其他问题而言,减轻疼痛会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体验,并且有助于配合其他治疗.本文会介绍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以及其不同治疗方案的影响.【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9(025)008【总页数】3页(P89-91)【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r;脊髓损伤\r;神经病理性疼痛【作者】闫彤;张志强;张立新【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康复中心辽宁沈阳 11001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康复中心辽宁沈阳 11001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康复中心辽宁沈阳 1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2脊髓损伤患者常会伴随各种并发症,其中神经痛最为常见,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
根据报道,大约有81%的脊髓损伤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痛,其中约三分之一表现为严重的疼痛[1],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抑郁、自杀倾向等严重结果。
有研究表明,对于重新获得自理能力或者改善其他问题而言,减轻疼痛会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体验,并且有助于配合其他治疗。
目前用于控制神经痛的办法主要是药物治疗,但药物对疼痛的降低总体上不是很令人满意,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
1985年,Barker等人把磁刺激线圈放置于健康人大脑的运动区头皮上,观察手指抽动,将表面电极放置于小指外展肌并记录诱发电位,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例磁刺激技术在健康人体实现通过大脑皮质的中枢神经电刺激[2]。
但是由于线圈发热的问题,TMS不能长时间工作,随后“惰性液态冷却系统”出现,使得TMS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不会由于线圈发热问题对治疗仪器及患者造成伤害,推动了TMS在临床上的应用。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疼痛和情绪的影响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疼痛和情绪的影响张昆龙;薛白洁;肖玮;孙晓龙;王亚云;袁华【期刊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22(22)11【摘要】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伴焦虑和(或)抑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疼痛和情绪障碍的治疗作用。
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住院治疗的39例伴焦虑和(或)抑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并假刺激组(对照组,19例)和常规治疗辅助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组(rTMS 组,2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3 d和1、2、3、4周时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疼痛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A-14)评价焦虑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价抑郁状态。
结果rTMS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NRS评分(F=23.573,P=0.000)、HAMD评分(F=15.42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rTMS组治疗1、2、3和4周时NRS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
同一处理组不同观察时间点NRS评分(F=317.751,P=0.000)、HAMA评分(F=81.510,P=0.000)和HAMD评分(F=32.773,P=0.00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其中rTMS组治疗1、2、3和4周时NRS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3 d时(均P<0.01),治疗1、2和3周时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3 d 时(均P=0.000),治疗4周时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P=0.007)及治疗1周(P=0.014)和2周(P=0.001)时;对照组NRS评分仅治疗4周时低于治疗前(P=0.000),治疗1、2和3周时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1周时HAMA评分低于治疗3 d时(P=0.002)。
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疼痛缓解程度与焦虑(r_(s)=0.442,P=0.048)和抑郁(r_(s)=0.705,P=0.001)情绪改善呈正相关。
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12-29T11:42:54.832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8月16期作者:刘清华[导读]刘清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西南宁530000)[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NP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均分两组,各30例。
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HM)、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变化。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RI评分、V AS评分、PP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精神状态、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等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灸联合rTMS治疗NP可有效缓解疼痛及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重复经颅磁刺激;针灸;生活质量;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NP)多由机体周围或功能障碍、短暂性紊乱所导致的一种疼痛,具体包括周围性和中枢性疼痛,常表现为:剧烈的烧灼样疼痛、电击样疼痛、紧束、冷痛等,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增加社会负担[1]。
针灸镇痛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将其用于治疗慢性疼痛患者可缓解自身机体所存在的疼痛,但治疗效果不尽人意[2]。
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安全、无痛、无创的非侵入性治疗方式逐渐应用于临床,对缓解NP有一定效果[3]。
然而目前临床相关研究较少,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故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联合rTMS治疗NP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许惊飞;郭铁成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
【年(卷),期】2010(25)2
【摘要】@@ 慢性疼痛涉及许多神经病理机制,如周围或中枢神经的可塑性改变,包括感觉神经元的异常、过度兴奋、中枢致敏、下行抑制作用减弱等[1],常并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倦怠、抑郁和退缩等精神症状,且对一般的镇痛药不敏
感.Migita等第1次利用经颅磁刺激(TMS)刺激中枢性疼痛患者初级运动皮质(M1区)[2],使疼痛减轻30%并持续1 h.此后大量文献报道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能缓解慢性疼痛.本文就rTMS在治疗慢性疼痛中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总页数】3页(P147-149)
【作者】许惊飞;郭铁成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4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9;R441.1;R454.1
【相关文献】
1.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2.经颅重复磁刺激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
3.重复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在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4.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康
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5.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康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发布时间:2021-07-07T15:32:32.03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作者:刘清华[导读]刘清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西南宁530000)【摘要】目的研究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来我院康复医学科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60例。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具体加巴喷丁胶囊与盐酸阿米替林片口服,疗程为4周。
研究组给予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为4周。
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由较高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针灸;经颅磁刺激;疗效;安全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属于机体中枢神经和(或)周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一种原发和(或)继发的损害,所导致的一种短暂性素乱所导致的复杂性疼痛。
该疾病分为中枢性疼痛与周围性疼痛两种类型。
在我国针灸镇痛的应用有着十分悠长的历史。
有相关研究指出,对有慢性疼痛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后,约有80%的患者身体所存在的疼痛会得到明显的减轻[1]。
经皮质电刺激术在治疗如三叉神经源性的慢性难治性疼痛、丘脑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时效果较好。
本次我院就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
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来我院康复医学科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60例进行研究。
纳入标准:(1)无心脏支架、起搏器者;(2)无近期颅内感染或脑外伤者;(3)无体内植入钢钉、钢板等金属者;(4)无癫痈发作史或脑电图检查异常改变者;(5)皮疹消退1个月后仍遗留神经痛的患者;(6)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7)符合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标准的患者;(8)VAS评分>5分的患者;(9)认知功能正常的患者;(10)年龄大于18且小于70岁的患者。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rTMS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通过在头皮上刺激感兴趣的脑区域,可以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和连接性。
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rTMS主要应用在两个脑区,一个是左顶额联合皮质(DLPFC),另一个是颞区(TPJ)。
DLPFC是大脑高级认知功能的中心,其功能异常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TPJ在情感处理和社会认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幻听、妄想等症状有关。
通过刺激这两个脑区,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
rTMS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通常每次治疗持续约20-30分钟,每周5次,连续4-6周。
治疗过程中会将电磁脉冲刺激到DLPFC和/或TPJ区域,刺激参数(如频率、强度)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治疗过程中,患者只需要坐着,不需要进行任何特
殊操作,所以整个过程相对简便、安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rTMS可以显著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妄想、思维混乱等症状。
一项研究发现,经过10次rTMS治疗后,5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症状减轻了30%以上;另一项研究发现,在经过20次rTMS治疗后,85%的患者的幻听症状得到了改善。
还有研究发现,rTMS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其社交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rTMS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特别是有严重认知障碍或基础疾病的患者。
研究也发现,rTMS治疗的疗效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对于某些患者可能效果不佳。
在使用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时,需要医生严格筛选患者,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约综述•不同靶点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高 飞 冯 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疼痛医学科,北京100044)doi:10.3969/j.issn.1006-9852.2015.12.001△通讯作者 yifeng65@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慢性疼痛性疾病,每年的发病率约为0.82%,这种疼痛起源于躯体感觉系统周围或中枢部位的损伤或疾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较差,只有30%~40%的患者报告对药物治疗的效果满意,疼痛缓解大于50%。
这种情况迫使人们不断寻求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有效方式。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可塑性改变有关[1]。
因而镇痛效果特异性强、无药物治疗副作用的神经调控技术就成为了一种有希望的有效治疗手段。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是一种安全无创、容易操作、几乎无副作用的神经调控技术。
TMS 的工作原理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刺激装置包括一个脉冲电流产生器,产生的几百安培的脉冲电流流过刺激线圈时,可以产生场强为几个特斯拉的短暂脉冲磁场。
如果将线圈放置于头皮表面,磁场经过头皮、颅骨、脑膜和脑脊液层,场强会有少量衰减,但仍能够在皮层产生一个电场,产生的感应电流会影响皮层神经网络的兴奋性[2]。
如果重复给予TMS 脉冲刺激,则称为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MS, rTMS )。
一般来说,rTMS 的刺激效应是频率依赖性的,低频刺激(≤1 Hz )降低皮层兴奋性,高频刺激(≥5 Hz )增强皮层兴奋性[3]。
目前认为,rTMS兴奋或降低皮层兴奋性的机制应该是相对的,高频rTMS 刺激后的兴奋可能是γ-氨基丁酸(gamma-amminobutyric acid ,GABA )介导的皮层内抑制减弱的结果,而不是直接引起兴奋性增强[4];相反,低频rTMS 可能使GABA 介导的皮层内抑制增强,从而降低皮层兴奋性[5]。
目前,rTMS 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刺激靶点主要是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 M1区)和前额叶背外侧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 )。
无论刺激哪个靶点,使用rTMS 前都要首先确定静息运动诱发电位的阈值(resting motor threshold, RMT )。
单个TMS 脉冲刺激一侧初级运动皮层,使用表面电极在刺激对侧手部的第一骨间背侧肌处记录运动诱发电位。
RMT 定义为在连续10个试次中,有5个试次诱发出至少50 mV 的运动诱发电位的最低刺激强度。
然后,可以基于RMT 来确定rTMS 的刺激强度。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率较高,多数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欠佳,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并且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rTMS 作为一种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选择方案,近10余年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显示了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使用方便、副作用小、花费少的优势。
因此,深入探索和认识rTMS 治疗神经病理摘 要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流行性疾病,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其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可塑性改变有关,因此能够改变大脑皮层兴奋性的无创性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技术就成为一种有希望的有效治疗手段。
刺激靶点和刺激参数是决定rTMS 镇痛效应的主要因素,初级运动皮层(M1区)和前额叶背外侧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 )是目前rTMS 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两个主要靶点。
本文对这两个刺激靶点的历史发展、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重复经颅磁刺激;刺激靶点;镇痛效应性疼痛的刺激靶点和作用机制具有重大的临床和社会经济价值。
目前文献中尚缺少关于rTMS不同刺激靶点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应用的综述性文章。
本综述的主要目的是对这两个刺激靶点的历史发展、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等进行总结和分析。
1. M1区作为rTMS的刺激靶点20世纪90年代初,有创的硬膜外初级运动皮层刺激(motor cortex stimulation, MCS)开始用于治疗药物抵抗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之后的研究发现,这种治疗只对大约一半植入刺激装置的患者提供了长期的疼痛缓解[6]。
为了提高治疗的成功率,使用rTMS刺激M1区观察镇痛效果,选择镇痛效果好的患者给予MCS治疗。
从此,rTMS不仅作为筛选患者进行MCS手术的标准,而且成为了一种治疗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无创性方法。
近10余年来,rTMS刺激M1区也被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并且是使用最多的刺激靶点。
下面对近些年rTMS刺激M1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文献进行介绍。
有研究使用单组的rTMS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
Lefaucheur 等[7]对18例各种病因的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给予单组rTMS治疗,刺激靶点为M1区,比较了10 Hz、0.5 Hz和假刺激的镇痛效果,结果只有10 Hz的刺激产生了显著的镇痛效果。
Hirayama 等[8]使用5 Hz单组rTMS治疗20例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每串刺激持续10 s,串之间间隔50s,共10串500个脉冲刺激,比较M1区、中央后回(S1)、运动前区(premotor area, preM)、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SMA)4个刺激靶点的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刺激M1区组的10例患者获得了持续3个小时的显著疼痛缓解,其余3个刺激靶点组无镇痛效果。
Saitoh等[9]把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分为脑损害组和非脑损害组,使用不同频率的单组rTMS刺激M1区。
结果显示,10Hz 的rTMS的镇痛效果优于5 Hz的,1 Hz的rTMS无镇痛效果,5 Hz和10 Hz的rTMS对非脑损害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优于脑损害组。
也有研究使用多组的rTMS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
Lefaucheur等[10]使用rTMS治疗1名药物抵抗性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刺激靶点为M1区,每月定期给予刺激治疗,将患者的疼痛有效地控制了16个月,直至患者接受硬膜外M1区内植刺激器治疗。
Khedr等[11]使用20 Hz的rTMS刺激M1手部代表区治疗24例三叉神经痛和24例中风后中枢性疼痛的患者,每组刺激时间10 min,每分钟刺激10 s (10 s开放,50 s关闭),每组共2000个脉冲刺激,每天1组,连续治疗5天。
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类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镇痛效应持续了2周。
Khedr等[12]使用20 Hz 的rTMS刺激M1区,每串持续10 s,串之间间隔30s,刺激强度为80%RMT,每天1次,连续10天,治疗恶性肿瘤术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现疼痛缓解的效果持续了15天。
Hosomi 等[13]完成了7个中心70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随机、双盲、对照、交叉的临床实验,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先后给予rTMS真或假刺激,真假刺激之间至少间隔17天,刺激靶点为M1区,真刺激的频率为5 Hz,每组10串刺激,每串持续10 s,串之间间隔50 s,每组共500个脉冲刺激,每天1组,连续治疗10天。
结果显示rTMS真刺激使治疗后的疼痛评分短期内显著改善。
也有研究联合其他刺激方式和rTMS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
Lefaucheur等[14] 使用连续或间断的突发式或串状刺激(theta burst stimulation, TBS)预先刺激M1区,然后再用10 Hz的rTMS刺激M1区治疗14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
与没有预先刺激组相比,间断TBS预先刺激组显示了更强的镇痛效果。
也有研究报道了rTMS阴性的治疗结果。
Kang 等[15]对13例完全或不完全脊髓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比较了rTMS真刺激和假刺激的镇痛效果,真假刺激的间隔时间为12周。
真刺激的频率是10 Hz,每组刺激20串,每串刺激持续5 s,串之间间隔55 s,每组共1000个脉冲刺激,刺激强度为80% RMT,每天1组,连续治疗5天。
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1周,真假刺激组之间的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真性rTMS未显示出镇痛效应。
总的来看,rTMS刺激M1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都是采用单个8字形线圈,高频刺激(≥5Hz)镇痛效应较好,低频刺激未显示出镇痛效应。
文献中使用的刺激参数,包括刺激频率、刺激组数、每组刺激串数、串之间时间间隔、刺激强度都不完全相同。
但最佳的刺激参数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确定[2]。
Andre-Obadia等[16]也建议使用8字形线圈刺激M1区,手柄的方向应平行于脑正中裂,根据是TMS的镇痛效应很可能是刺激了中央前回表面的神经纤维产生的,手柄后前或前后放置能够更好地与中央前回保持切线位。
目前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精确确定M1区的刺激靶点。
只有少数几篇文献报道了使用影像导航技术确定M1区进行rTMS疼痛治疗。
对于治疗反应比较好的患者,单组rTMS的镇痛效应可持续几个小时,多组rTMS的镇痛效应可持续2周左右,长期定期使用可能提供比较持久的疼痛缓解。
虽然M1作为rTMS的刺激靶点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的有效率也只有40%左右[8],这就促使研究人员探索新的刺激靶点。
2. DLPFC作为rTMS的刺激靶点功能神经影像的研究表明,DLPFC参与了疼痛的调节[17]。
文献报道,rTMS不仅能够改变正常人的温度疼痛阈值[18],而且能够减轻术后疼痛[19],和其它伤害感受性慢性疼痛[20]。
另外,DLPFC作为rTMS的刺激靶点用于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已经被证实,而抑郁症和慢性疼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这也促使研究人员将DLPFC作为治疗慢性疼痛的探索靶点。
因而,近年来DLPFC开始成为rTMS 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靶点之一。
Borckardt等[21]使用3组10 Hz的rTMS刺激左侧DLPFC治疗4例不同类型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每组刺激持续20 min,10 s开放,20 s 关闭,每组共4000个脉冲刺激。
结果显示,3例患者每日的疼痛程度获得显著改善,总的治疗后的疼痛程度下降了19%,并且治疗后患者的温度和机械疼痛阈值得到提高。
Oliveira等[22]使用10Hz的rTMS刺激左侧运动前区(premotor cortex)/前额叶背外侧皮层(PMC/DLPFC)治疗21例卒中后中枢痛的患者,每天1组,每组1250个脉冲刺激,连续治疗10天,未观察到镇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