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虚词检测
(全)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
(全)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练习含答案1.而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代词,通“尔”,译为“你(们)、你(们)的”(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鸿门宴》)(2)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和、又”(3)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3)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然后”,或者不译(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且”(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劝学》)(5)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却”(6)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6)连词,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7)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译为“因而、所以”(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8)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动词(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9)连词,表示目的关系(10)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逍遥游》)(10)名词,通“能”,才能(1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1)限止语气,罢了(12)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12)表递进(1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13)不久,一会儿(1)(2019·全国卷Ⅱ)故汤武不循古而王而:______________(2)(2018·全国卷Ⅰ)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而:______________(3)(2018·全国卷Ⅱ)每食辄弦歌而荐之而:__________________(4)(2017·全国卷Ⅰ)见而异之而:__________________(5)(2017·全国卷Ⅰ)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而:______________(6)(2017·浙江卷)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而:______________(7)(2017·山东卷)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而:______________【答案】(1)连词,表因果“因而”(2)连词,表转折,但(3)连词,表修饰,不译(4)连词,表示承接,就、然后(5)连词,表示转折,然而、却(6)连词,表示并列(7)连词,表示修饰,不译2.何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1)疑问代词,译为“什么”(2)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虚词汇总练习(共18个,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汇总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一)而(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7)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 )(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 (二)何(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 (三)乎(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2)郁乎苍苍(《赤壁赋》)(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 )(四)乃(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2)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夫我乃行也,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7)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五)其(1)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3)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 )(4)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 )(8)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9)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 )(10)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 )(11)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 )(12)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六)且(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2)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并序》)( )(3)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并序》)(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6)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7)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白马篇》)( )(七)若(1)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石钟山记》)(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 )(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八)所(1)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汉书》)(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4)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6)燕王,吾所立(《伶官传序》)( )(九)为(1)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史记·货殖列传序》)( )(5)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十)焉(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 )(2)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3)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5)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6)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并序》)( )(7)吴之民方痛心焉(《五人墓碑记》)( )(十一)也(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十二)以(1)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 )(3)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4)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5)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6)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 )(7)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8)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9)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10)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11)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12)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 (十三)因解释下列各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高考文言虚词练习
高考文言虚词练习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B.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C. 使.曹子计不顾后使.管仲出死捐躯D. 布衣弗友,人君弗臣.今人君论其臣.也【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转折,却/顺承,就,B 介词,给,替/动词,做;D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10.下面加点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官于.是者,其文优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其于是书也.有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D、今则.有两序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A副词,/连词,尚且;【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B.拱手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续耳解析:答案C. 表条件,那么。
A、介词,在;介词,跟。
B、表修饰,连接状语;表转折。
D、取独;的。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其.智能亦自可韬语其.妻曰……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妻泣而从之.,病果瘳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答案】B(凭,介词/相当于“而”,表顺承。
A.他的,代词。
C.他,代罗提督。
D.将,将近,副词。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B.因杂出经义目试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持之而泣,以告户部 D.乃知先生之深于经农人告余以春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带答案
高考文言文虚词练习原文1:孟尝君将西入秦,宾客谏之百通,则不听也。
曰:“以人事谏我,我尽知之;若以鬼道谏我,我则杀之。
”谒者入曰:“有客以鬼道闻。
”曰:“请客入。
”客曰:“臣之来也,过淄水上,见一土耦人方与木梗人语,木梗谓土耦人曰:‘子先,土也,埏(以水拌土)子以为耦人,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子必沮坏。
’应曰:‘我沮乃反吾真耳。
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遇天大雨,水潦开至,必浮子,泛泛乎不知其所止。
’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
文言文虚词练习题目: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木梗谓土耦人曰:“子先,土也……”②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③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④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解析①句末表判断语气;②句中停顿,不译;③连词,表修饰关系;④连词,表转折关系。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宾客谏之百通,则不听也若以鬼道谏我,我则杀之B.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C.泛泛乎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D.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解析A项,前“则”表转折,但是;后“则”表假设,那么。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若以鬼道谏我,我则杀之”中的“以”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B.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C.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D.王好战,请以战喻解析D项,介词,用;A项,语气助词,表范围,可不译;B项,动词,认为;C项,顺承连词,而。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客曰:“臣之来也,过淄水上……”B.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C.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解析A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C、D三项都为助词,的。
(完整版)高考文言虚词专项训练(答案及译文)
高考文言虚词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
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
”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
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邪?”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
”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选自《涑水纪闻》(1)下列选项中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以.尚急于弹雀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③木欣欣以.向荣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A.①②③④全都相同B.①④相同,②③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③④全都不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其所奏,乃.常事耳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①臣以尚急于.弹雀②太祖尝弹雀于.后园C.①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②……则或咎其.欲出者……D.①自当有史官书之.②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胡旦,文辞敏丽,见推一时。
晚年病目,闭门闲居。
一日,史馆共议作一贵侯传,其人少贱,尝屠豕。
史官以为讳之即非实录,书此又难为辞,相与见旦。
旦曰:“何不曰:‘某少尝操刀以割,示有宰天下之志?’”莫不叹服。
选自《渑水燕谈录》(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史官以为讳之.即非实录A.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地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书此又难为.辞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B.①某少尝操刀以.割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C.①何.不曰:‘某少尝操刀以割②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D.①其.人少贱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高考语文练习:18个文言虚词练习选择题
18个文言虚词练习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望石再拜而.去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2.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②曰:壮士,能复饮乎.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4.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④则或咎其欲出者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6.下列加点的“且”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C.吾攻赵,旦暮且.下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E.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F.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高考文言虚词精练(考纲18个)
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辍耕之陇上。
3、奉之弥繁。
4、侵之愈急。
5、子孙视之不甚惜。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7、汝识之乎?8、可以知之矣。
9、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余之力尚足以入。
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1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7、顷之,烟炎张天。
18、蚓无爪牙之利。
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2、夫晋,何厌之有。
二、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F.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三、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
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难6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
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参考答案: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1—2动词“到……去”;3—7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8—9指示代词“这”;10—12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13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14—16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7用在时间副词后,补足音节;18—20定语后置的标志;21—22宾语提前的标志。
二、BF(A这B助词,提前宾语C往,到……去D助词,不译E取独F助词,提前宾语)三、1、动词,可译为到、往2、代词,可译为他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9、人称代词,可译为我文言虚词练习(二)以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5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①觉今是而.昨非②门虽设而.常关C.①或.命巾车,或棹孤舟②或.植杖而耘耔D.①乐琴书以.消忧②木欣欣以.向荣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若.夫淫雨霏霏C.莫能与.之争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D.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3.下列句子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③失其所与,不知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⑤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⑦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其孰能讥之乎⑨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⑩其可怪也欤A.①②/③⑥/④⑦/⑤⑨/⑧⑩B.①②/③④/⑥⑦/⑤⑨/⑧⑩C.①②/③⑥/④⑨/⑤⑦/⑧⑩D.①②/③⑦/④⑥/⑤⑨/⑧⑩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跂而.望矣蟹六跪而.二螯B.王好战,请以.战喻以.弱天下之民C.木受绳则.直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5.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齐楚之精英②杳不知其所之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④多于南亩之农夫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公将鼓之⑩句读之不知A.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B.①④⑦/②⑤/③⑨/⑥⑧⑩C.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D.①④⑦⑩/②③⑨/⑤/⑥⑧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不拘于.时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①鸷鸟之.不群兮②舞幽壑之.潜蚊C.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振长策而.御宇内D.①欲人之免惑也.难矣②固一世之雄也.7.下列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②弃甲曳兵而走③蟹六跪而二螯④水为之,而寒于水⑤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⑥皆明智而忠信⑦吾尝跂而望矣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③⑥/②⑦/④⑤/⑧B.①③⑦/②⑥/④⑤/⑧C.①③/②⑥⑧/④⑤/⑦D.①⑥/②④⑦/⑤/③⑧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问君西游何.时还②开国何.茫然B.①但.见悲鸟号古木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C.①难于.上青天②以其无礼于.晋D.①其.险也如此②其.孰能讥之乎9.下列句中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不如因.而厚遇之B.今君乃.亡赵走燕乃.使其从者衣褐C.徒.慕君之高义也徒.以吾两人在也D.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赵强而.燕弱10.下列各句加粗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亦不以城予赵②以勇气闻于诸侯③宁许以负秦曲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⑤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⑧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B.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D.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11.下列各项中加粗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②趋而辟之B.①是鲁孔丘与②丘不与易也C.①子之武城②不得与之言D.①而谁以易之②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12.对下列语句中加粗“为”字的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②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③乃为装遣荆轲④乃令秦武阳为副⑤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⑥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⑦嘉为先言于秦王曰⑧愿举国为内臣⑨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⑩卒惶急不知所为A.②③④⑥⑧⑩都是动词B.②与⑩、④与⑧用法一致C.①表被动,⑦与⑨用法一致D.⑤⑦⑨都是介词,翻译为“替”13.下列各组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B.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使工以药淬之C.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窃为大王不取也14.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项王乃大惊日A.于是项王乃上马骑B.汉军乃觉之C.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5.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名为鲲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以五百岁为春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6.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其”字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④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⑤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⑥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①⑥/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17.下列句中加粗的“之”字与“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之力尚足以人,火尚足以明也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C.褒之庐冢也D.人之愈深,其进愈难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君子博学而曰参省乎己;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C.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D.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9.下列句中加粗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B.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②位卑则足羞C.①其皆出于此乎②余嘉其能行古道D.①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0.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①人非生而知之者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①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②其可怪也欤D.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②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答案与解析1.C【解析】A项,为①表被动;②介词,为了。
2010-2023历年高考一轮专题11理解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练习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高考一轮专题11理解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练习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选出与例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未知生,焉知死?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杀鸡焉用宰牛刀?C.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D.然力足以至焉。
2.选出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句(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顷之,烟炎张天。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C.宋何罪之有?D.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3.选出与例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某所,而母立于兹。
A.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B.居清明门外,有宅四所。
C.行将为人所并。
D.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4.选出与例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A.臣乃敢上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D.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5.选出与例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6.选出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句( )例句: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A.吾王庶几无疾病与!B.失其所与,不知。
C.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D.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7.选出与例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A.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B.其皆出于此乎?C.其孰能讥之乎?D.则或咎其欲出者。
8.选出与例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其若是,孰能御之?C.秦王恐其破璧。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9.选出与例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A.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高考语文 文言虚词过关检测题 新人教版
文言虚词过关检测题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3.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4.军惊而.坏都舍5.秋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6.何乃..太区区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8.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10.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1.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1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3.何其相似乃尔..。
1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5.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1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8.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19.吾攻赵,且暮且.下。
2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1.抚军不忘所.自。
2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3.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24.谁为.大王为此计者?25.窃为.大王不取也。
26.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27.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28.盘盘焉.,囷囷焉.……29.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30.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3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3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33.木欣欣以.向荣。
3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5.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36.蒙故业,因.遗策。
37.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8.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39.业精于勤,荒于.嬉。
4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1.以致天下之士,众从缔交,相与.为一。
42.子非三闾大夫与.。
4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4.阳处父追之,及渚河,则.在舟中矣。
45.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46.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47.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48.之.二虫又何如。
高三年级文言虚词过关检测
高三年级文言虚词过关检测班级姓名一、选择题(答案写在第3页的表格内。
共54分,每题3分)1.下列句中的“且”字按连词和副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③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④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⑤县官且顺群臣⑥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⑦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⑧且夫天下非小弱也..A.④⑤⑦/①②③⑥⑧B.③④⑦/①②⑤⑧C.②③⑤⑦/①④⑥⑧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2.找出与“若毒之乎”中的“若”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B.且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C.更若役,复若赋。
D.此非若所知也。
..3.下列句中“所”字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①而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②几为巡徼所陵迫死③载舟覆舟,所宜深慎...④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⑤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⑥师之所为,郑必知之⑦我所以为此....者……⑧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⑨顾计不如所出耳⑩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A.①②⑦/③④⑧/⑥⑨⑩/⑤B.①⑦/④⑧/②③⑥⑨/⑤⑩C.①⑦/②④⑧/③⑥⑨/⑤⑩D.①②④⑦⑧/③⑤⑥⑨⑩4、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故以羊易之.A.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B.令寡人不能,将师二三子夫妇以蕃..C.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D.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5、下列句子中的“其”,作连词的一项是()A.且行千里,其谁不知B.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C.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D.其若是,孰能御之..6、下列句子加点的“然”字与例句中“然”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然已不下二十余人.A.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B.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C.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D.举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7、与例句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A.蒙故业,因遗策B.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C.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D.伍子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苦而不平. 1A.豫州今欲何至B.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C.何其衰也D.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①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③无苗时采,则实而沉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A.①③不同,②④相同B.①④不同,②③相同C.①④不同,②③不同D.①③相同,②④不同10.下列句中的“也”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D.其出人也远矣..11.下边句子中的“何”作疑问副词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B.春者何?岁之始也..C.嫂何前倨而后卑也D.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2—14题。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试题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用法制卷人:打自企;成别使;而都那。
审核人:众闪壹;春壹阑;各厅……日期:2022年二月八日。
(按考纲排列,有十年已考统计)〔18个:而、何、乎、乃、其、且、假设、所、为、焉、也、以、因、于、与、那么、者、之。
〕 1994年~~2021年全国卷已考虚词:96:以;97:因,乃;98:以;99:以,且;00:因;01:以,于,乃,因;02:以;03:为,焉,以,因。
“乃〞考1次;“且〞考1次;“为〞考1次; “焉〞考1次;“以〞考6次;“因〞考4次;“于〞考1次。
一、而1.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者"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
〔?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者不译。
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四〕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五〕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假如""假设"。
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2.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然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那么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十个文言虚词检测题(教师版)
十个文言虚词检测题(教师版)1.下列各句中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良乃.入,具告沛公。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③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④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⑥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⑦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⑧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⑨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⑩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A.①⑤⑥|②③⑦|④⑧|⑨⑩ 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⑨⑩C.①④⑤|②⑥⑧|③⑦|⑨⑩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⑨⑩解析:C 副词,才,就|副词,竟然,却|动词,是|代词,你的2.比较下列各句中的“以”字,对其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⑪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⑫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⑬得全首领以.没⑭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⑮以.秦昭王四十八年生于邯郸⑯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⑰(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⑱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⑲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⑳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⑴敛赏财以.送其行A.⑪与⑫相同,⑱与⑲相同 B.⑬与⑭相同,⑳与⑴不同C.⑮与⑯不同,⑰与⑳相同 D.⑪与⑴不同,⑯与⑰不同解析:A ⑪⑫⑴来;⑬相当于“而”;⑭拿;⑮在;⑯⑱因,由于;⑰率领;⑲因为;⑳与3.比较下列句子中的“因”字,对其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秦军解,因.大破之②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④公等碌碌,所谓因.人事者也⑤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⑥践华为城,因.河为池⑦因.循守职,无所改作⑧因.陈桓子以请,乃许之⑨因.此怒,遣人追杀之⑩因.其无备,卒然击之A.②与④相同,③与⑦不同 B.⑥与⑦不同,⑨与⑩相同C.①与⑤相同,②与③相同 D.④与⑧不同,②与③不同解析:C ①⑤于是;②③根据;④⑥⑧依靠,凭借;⑦沿袭;⑨因为;⑩趁着4.比较下列各句中的“于”字,对其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②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③逢蒙学射于.羿④千秋万岁后,传于.王⑤然而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⑥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末为忠臣也⑦且今时赵之于.秦,犹郡县也⑧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⑨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⑩每自出于.管仲、乐毅A.①与⑤相同,③与⑧不同 B.①与④不同,⑨与⑩相同C.⑥与⑦相同,④与⑩不同 D.②与③不同,⑥与⑦不同解析:C ①⑤被;②⑥⑦对于;③向;④给;⑧在;⑨根据;⑩引进对象7.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多于南亩之.农夫②辍耕之.垄上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④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解析:D ①之:的,结构助词;②之:去,到,动词;③则:就是,是,副词;④仅,只,副词5.对下列各句中“所”字的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父去里所.,复还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安之③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④抚军不忘所.自⑤太祖为流矢所.中⑥皆生毛,长一寸所.⑦夜以火指鼓所.⑧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A.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B.①②⑥|③④⑤⑧|⑦C.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⑥⑦|③④⑤⑧解析:A ①⑥表数目;②⑦表处所;③④⑤⑧助词6.对下列各句中的“为”字进行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府丁为.文惠君解牛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④匈奴不灭,何以家为.⑤战而不克,为.诸侯笑⑥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⑦便于四方,不能专利,虽多,亦莫以为.⑧今故告之,反怒为.A.①③|②|④⑦|⑤|⑥|⑧ B.①③|②⑥|④⑦⑧|⑤C.①|②|③⑥|④⑦⑧|⑤ D.①|②|③|④⑦⑧|⑤|⑥解析:D 替,介词|因为,介词|为了,介词|表疑问,副词|被,介词|当,等到,介词7.选出“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⑪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⑫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⑬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⑭辍耕之.垄上⑮哀秋冬之.绪风⑯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⑰哀南夷之.莫吾知分⑱是寡人之.过也⑲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⑳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绪绅间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⑵师道之.不传也久矣A.⑪⑰|⑫⑬⑲⑴⑵|⑭⑯⑳|⑮⑱ B.⑪⑰⑵|⑫⑬⑲⑴|⑭⑯⑳|⑮⑱C.⑪⑰|⑫⑬⑲⑳|⑭⑯|⑮⑱⑴⑵ D.⑪⑰⑵|⑫⑬⑲|⑭⑯⑳|⑮⑱⑴解析:B 主谓间结构助词/代词/动词/结构助词“的”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因.击沛公于坐②蒙故业,因.遗策B.①晏子见疑于.景公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①失其所与.,不知②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D.①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虚词检测姓名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何.不试之以足?()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今欲发(发兵)之,乃.肯从我乎?()
5、子无乃.称。
()
6、天下胜者众矣,乃.有二十八骑。
()
7、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
()
8、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
9、乃文乃.武。
()
10、今之从政者殆而.!()
11、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人视端容寂。
()
12、先生其.此类乎?()
13、吾其还也()
14、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15、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16、我今不乐(行乐),日月其.除(逝去)。
()
17、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
()
18、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
()
19、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
20、若是其.甚与()
21、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22、夜如何其.?()
23、彼其.之子()
24、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因命也。
()
25、且.顺性情,好利而欲得()
26、士曰既(已)且.()
27、醒桓公退,再拜,请若.此言()
28、其若.先王与百姓何?()
29、曾不若.孀妻弱子()30、病未若.死。
()
31、醒桓公退,再拜,请若.此言。
()
32、夫晋国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
()
33、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34、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35、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
36、以若.说论之()
37、若.有古训()
38、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计者()
39、术怒攻布,为布所.破。
()
40、君无所.辱大礼()
41、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4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43、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44、疾不可为.也()
45、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46、孰为.汝多知乎?()
47、夷子怃然为.间。
()
48、为.不能听,勿使出境()
49、何辞为.?()
50、不足为.外人道也()
51、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
52、且焉.之土石?()
53、衣焉.大国,灭之将亡()
5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55、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
56、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57、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58、虽无石棺,又何戚焉.!()
59、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
1
60、以.我酌油知之。
()
61、余船以.次俱进。
()
62、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
63、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
64、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
6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6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
67、固以.怪之矣|()
68、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69、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
70、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71、甚矣.,汝之不惠。
()
72、生问:“何时于.归?”(于归:出嫁)。
()
73、然则先王圣于.?()
74、黄鸟于.飞()
75、我能为与.国,战必胜,攻必克。
()
76、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
77、与.赢而布助五国也。
()
78、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
79、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
80、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81、大夫有所往,必与.公士为宾也。
()
82、与.人刃我,宁自刃。
()
83、意岂有所恨与.?()
84、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85、你这厮!则.吃酒,不干公事。
()
86、于是至则.围王离。
()
87、无苗时采,则.实而沉。
()
88、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
89、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90、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91、谁为多与者.?()
92、君将哀而生~乎?|()
93、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94、孰知赋敛~毒有甚是蛇者乎!()
95、孤~有孔明,犹鱼~有水也。
()
96、人,~其所爱而辟焉。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