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4-1心肌的生理特性

合集下载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之一。

下面是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的描述:
1. 电位:心肌细胞的膜电位是0mv或接近0mV,这是它的静态电位,当激发神经冲动时它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使细胞处于活性状态或休止状态,两者之间的电位差异会导致心肌的收缩或舒张。

2. 膜电容:心肌细胞膜的电容量是由膜的多孔性构成的。

这个多孔性的容量会影响细胞膜的各种物理性质,因此膜电容量也可以体现出心肌细胞的生理功能。

3. 快速推断:心肌细胞可以迅速响应外界刺激,并发生快速的推断反应。

这是由于细胞膜上存在的微电流,可以瞬间调节细胞活动的强度。

4.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心肌细胞膜上静止电位改变的可逆电位。

在动作电位的变化中,细胞可以调节它的活动性,以及它的膜通透性,依照膜电位的改变来控制细胞的收缩和舒张。

5. 电导率:电导率是另一个重要的心肌细胞性质,它反应细胞膜的电活性,即运动离子对膜电位的反应,能很好地表现出心肌活性,以及细胞膜的稳定性。

6. 最后放电:最后放电是指心肌细胞在收缩时的最后一步,也是最持久的膜电位改变形态,它是表现心肌收缩过程的重要特性。

以上就是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它对于维持心肌函数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它们的特性不仅反映了细胞的生理功能,而且还能很好地调节细胞的活动,进行充分的激活与休止。

动物生理学心肌的生理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动物生理学心肌的生理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动物生理学心肌的生理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对动物生理学心肌的定义和背景进行介绍,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心肌是构成心脏的一种特化肌肉组织,其在维持心脏正常运转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心肌组织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通过有效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实现了心脏的收缩和血液的泵送。

了解心肌的生理特点对于理解心脏的功能和研究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心肌的生理特点主要包括其组成与结构以及收缩机制。

心肌是由心肌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具有丰富的线粒体、细微管和肌纤维等结构,使其能够快速而协调地收缩。

心肌细胞相互连接,形成有序的心肌组织,保证了心脏的整体收缩和血液的流动。

心肌的收缩机制是心肌细胞发生收缩的过程,涉及多种离子通道、肌纤维的交互作用和能量的耗散。

在收缩过程中,钙离子的释放和收回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一系列信号传导的调节下,心肌细胞发生有序的收缩,从而推动血液通过心脏流入全身循环。

了解心肌的生理特点对于心脏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心肌病、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常常涉及心肌的异常结构和功能,而了解心肌的生理特点可以为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基础。

此外,对心肌的生理特点的深入研究还有助于寻找心肌保护和心肌再生的新途径,为心脏病的治疗提供创新思路。

综上所述,动物生理学心肌具有独特的组成与结构以及收缩机制,了解心肌的生理特点对于理解心脏功能和研究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将详细介绍心肌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心肌的收缩机制等内容。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所要讲述的内容来进行编写,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内容示例:2. 正文2.1 心肌的组成与结构本节将介绍心肌的组成和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心肌的生理特点。

心肌是心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一种特殊的肌肉组织构成,它与其他肌肉组织有着显著的区别。

在本节中,将详细阐述心肌的结构组成和细胞特点,并介绍心肌与其他组织的相互作用。

2.2 心肌的收缩机制本节将探讨心肌的收缩机制,这是心肌的重要生理特点之一。

四 心肌的生理特性

四  心肌的生理特性

2020/2/17
39
结论:血压降落的幅度与该段血管对血流阻力
大小成正比,微动脉段的血流阻力最大,血压降
低最显著 2020/2/17
40
2020/2/17
41
3.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一个 形成 前提
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充盈

脉 血 压
两个 心脏射血 因素 外周阻力
心输 每搏输出量 出量
心率
影响
2020/2/17
36
2020/2/17
37
搏出量的1/3流向外周——动能 搏出量的2/3贮存在大动脉中形成血压——势能
2020/2/17
38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收缩压:100~120mmHg ➢舒张压:60~80mmHg ➢脉 压:30~40mmHg ➢平均A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
血压的平均值。100mmHg 左右。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正常:脉率=心率
2020/2/17
45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一)静脉血压
1.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
——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正常值:4~12cmH2O
( 1mmHg=0.133kPa=1.36cmH2O ) CVP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关系。
C.动作电位3期的长短
D.阈电位水平的高低
E.钠-钾泵功能
2. 轻度高血钾引起心肌兴奋性升高的原因是:A
A.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距阈电位水平的差距缩小
B.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距阈电位水平的差距增大
C.阈电位水平下移
D.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减小
E.细胞膜对钠的通透性增大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3)电反应的不同:自律细胞对于较其自身频率为高的电刺激有两种 反应:快反应自律细胞在较快的超速电刺激停止以后,立即出现一个较长 的代偿间歇,应用此法可终止快速心律失常,但在慢反应自律细胞(或由 快反应自律性转变为慢反应自律性)时,快速刺激可引起心动过速。
(五)影响自律性的电生理因素和生理与病理病因 从电生理角度来讲,影响自律性的因素有4相除极速度、舒张期电位水平
2、心房 心房内传导系统激动发放的频率50—60bpm, 成为心脏第二起搏点,房内起搏点自律性丧失或降低,出现 房性停搏或过缓的房性逸搏心律;自律性强度轻度增高,出 现加速的房性逸搏心律;中度增高,出现房性早搏和房性心 动过速;重度增高,出现心房扑动;极度增高,发生心房颤 动。
3、交界区 房室交界区激动发放的频率为40— 60bpm,为心脏第三级起搏点,交界区起搏点丧失, 出现交界性停搏;自律性强度降低,出现过缓的交 界性逸搏心律;自律性强度增高,出现交界性心动 过速。
2、超速抑制(overdrive suppression)窦房结发 出的高频率的激动对下属潜在起搏点有一种直接的 抑制作用,称为超速抑制。这种抑制作用以频率为 依据。频率差别愈大,对低位起搏点抑制的程度愈 严重。例如,窦房结自律性降低以后,往往出现的 是交界性逸搏心律,而不是室性逸搏心律。反过来, 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强度增高以后所形成的快速心律 失常,对窦房结也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异位快速心 律失常的频率愈快,对窦房结的抑制作用愈明显。 如房性心动过速终止以后的代偿间歇比房性早搏长, 而心房颤动终止后的代偿间歇又比房性心动过速的 代偿间歇长(图9—3)。
(2)药物反应的差别: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影响心肌细胞膜的Na+、 K+孔道,对快反应自律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慢反应自律性作用很 小。例如奎尼丁、苯妥英钠、利多卡因等在治疗量,对普肯野细胞的自律 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窦房结自律性和浦肯野细胞在病理情况下的自 律性(由快反应自律性转变为慢反应自律性)则几乎无影响。说明常用的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自律性异常引起的心律失常的效果并不一致的部分机 制。因此,目前发展的治疗内容,开展了针对抑制慢反应自律性的药物的 应用。

【医学学习】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

【医学学习】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

膜电位变化
RP-90mvFra bibliotek产生机制 钾离子外流
01234
从-90mv到+30mv 钠离子内流
从+30mv 到0mv 钾离子外流
AP 维持在0mv左右
钙内流和钾外流
从0mv到-90mv 钾离子外流
-90mv
钠泵和钠-钙交换体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B形loo成d C机irc制ulation
1. 窦房结P细胞 ① 0期去极化慢(慢反应细胞)
(三)自动节律性
Blood Circulation
(autorhythmicity,自律性)
心肌在无外来刺激条件下能自动产生 节律性兴奋的能力或特性。
(三)自动节律性 自律细胞的自动兴奋频率:
Blood Circulation
正常起搏点
窦房结P细胞
潜 房室交界(结区除外)

起 房室束
搏 点
末梢浦肯野细胞
正电荷移动方向 膜电位变化 离子流
内向电流 膜外→膜内 去极化 Na+内流 Ca2+内流
外向电流
膜内→膜外 复极化或超极化 K+外流 Cl-内流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Blo成od 机Cir制culation
复习:
骨骼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主要形成机制
RP
K+外流(钾漏通道)
少量Na+内流、钠泵活动

a

b
(二)传导性(conductivity)Blood Circulation 2. 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结构因素 (2)生理因素
① 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正相关)
----+++++++++++ ++++++++ ++++---- -------- ----- --

心肌细胞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生理特性
人类心脏是身体重要器官,它发挥重要作用,负责心跳和血液循环。

正常的心跳和血液循环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心脏是由心肌细胞构成的,它的生理特性决定着心脏的功能。

因此,了解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对于充分发挥心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心肌细胞的形状主要为长方形,在其内部和外部都有单层膜细胞膜。

心肌细胞的构造也被称为“肌球蛋白”,其主要成分是肌
钙蛋白、肌钙蛋白和混合突触。

此外,心肌细胞内还含有小纤维蛋白。

心肌细胞可以分泌激素,影响心脏的功能。

其次,心肌细胞有特殊的肌动蛋白,包括肌球蛋白、肌应力蛋白、肌肌蛋白和肌蛋白等。

这些肌动蛋白能够促进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实现桥梁功能。

再次,心肌细胞具有脱水场效应,其中涉及到钠、钙离子的移动。

脱水场效应可以调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心肌细胞也具有离子通道,它可以实现离子的输入和输出,调节心脏功能。

此外,心脏的心肌细胞具有电轴特性。

它们可以向心室发射脉冲,参与到心脏的节律的形成。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也影响着心律的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

最后,心肌细胞具有自发膜电位改变的功能,可以调节心脏的收缩力和舒张力,控制心脏的节律和节律失常。

总之,心肌细胞具有多种生理特性。

这些特性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心脏的健康状况,有助于发现心脏病的早期症状,以及对其进行
有效治疗。

如今,医学界正在研究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如电轴特性、膜电位变化等,为心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帮助。

未来,心肌细胞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心脏疾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

生理学习题集(含答案)

《生理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

1、维持人体某种功能的稳态主要依赖于(E)。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E.负反馈2、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C )。

A.减压反射B.血糖浓度调节C.排尿反射D.体温调节E.正常呼吸频率维持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A.反射B.反应C.适应D.正反馈E.负反馈4、内环境稳态是指( B )。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B.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C.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D.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E.细胞内液的物理性质相对稳定5、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A)。

A.感受器B.传入神经C.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6、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D )。

A.感受器B.传入神经C.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7、机体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合成自身成分的过程,称为( C )。

A.吸收B.新陈代谢C.物质合成代谢D.异化作用E.消化8、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以供给机体需要的过程,称为( D )。

A.吸收B.新陈代谢C.物质合成代谢D.异化作用E.消化9、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E )。

A、组织液B、血浆C、淋巴液D、细胞内液E、细胞外液10、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C )。

A、兴奋性B、生殖C、新陈代谢D、兴奋E、抑制11、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D )。

A、膝跳反射B、减压反射C、排尿反射D、望梅止渴E、吸吮反射12、阈值越大,说明组织兴奋性( D )。

A、兴奋性越高B、兴奋程度越低C、兴奋程度越高D、兴奋性越低E、没有兴奋性三、多项选择题。

1.神经调节的特点有( ACD )。

A.定位准B.作用持久C.迅速D.作用短暂E.作用广泛2.下列哪些属于条件反射的特点?( BE )。

A.生来就有B.数量无限C.比较固定D.种族共有E.反射中枢在大脑皮质3.下列生理过程哪些属于负反馈( ADE )。

A.血糖浓度B.分娩C.凝血过程D.体温调节E.血压相对稳定四、填空题。

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肌的生理特性:
1. 肌细胞内质受到特殊的可塑性。

心肌细胞本身具有弹性,其内质的变化可以使它们更容易或更难收缩,从而影响心脏的节律。

2. 心肌细胞具有单向性。

即一旦被收缩,就不会再恢复原来的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心脏节律不断变化的原因。

3. 心肌细胞具有自发性。

它们可以自发地收缩,但必须通过神经系统信号才能收缩。

4. 心肌细胞具有超微结构。

它们由一系列细胞组织和器官组成,并具有独特的超微结构,如肌动蛋白、肌小球等。

5. 心肌细胞需要氧气和营养素的供应。

心肌细胞需要氧气和营养素的供应,以维持正常的功能,并能够抗病毒感染。

运动生理学00-08考试真题汇总

运动生理学00-08考试真题汇总

08考题一判断n错y对1长期的运动训练可引起人体机能的良好变化,这种适应与运动项目无关n2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脂肪和糖可无氧酵解生成ATP。

n3肌肉接受一个短促的刺激,产生一次短促的收缩,称为单收缩。

4优秀无氧耐力运动员血液碱储备量可以比普通人高10%。

5心率的改变主要影响收缩压。

n6从大脑皮层到脊髓,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内,都有控制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7胆囊分泌的胆汁能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y8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出汗速度越快,环境湿度越大,汗液蒸发速度越慢。

y9运动性尿蛋白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降低导致的。

n10视觉的形成是由眼的折光系统和感觉系统的机能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二选择1 组织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可以发生反应的特性称为(d )。

A、兴奋B、兴奋性C、应激D、应激性2如果刺激强度不变,肌肉收缩时所需要刺激时间越长,该肌肉兴奋性越(b)。

A、高B、低C、不变D、不确定3 慢肌纤维比例高的运动员适合于从事()运动。

A、100米跑B、跳高C、10000米跑D、长距离游泳4通常以每100ml血浆中(b )的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

A、NaH2PO4B、NaHCO3C、H2CO3D、KHCO35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血清与B型血的血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为(a )。

A、A型B、B型C、O型D、AB型E、B亚型6在下列(d)情况下,可使心输出量增加。

A、心迷走神经兴奋时B、颈动脉窦区血压升高时C、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小时D、由直立变为平卧时7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在(a )。

A、等容收缩期B、快速射血期C、减慢射血期D、心室收缩末期8原尿的成分与血浆相比,不同的是(d )。

A、葡萄糖含量B、Na+的含量C、尿素的含量D、大分子蛋白质的含量9动物和人为维持身体基本姿势而发生肌肉张力的重新调配的反射活动,称为(d )。

A、状态反射B、翻正反射C、姿势反射D、牵张反射10下列中,(a )没有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心肌生理特性实验报告

心肌生理特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2. 掌握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3. 分析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和传导性。

二、实验原理心肌细胞是心脏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主要包括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自律性是指心肌细胞能够自主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传导性是指兴奋在心肌细胞之间的传递;收缩性是指心肌细胞受到兴奋后产生收缩的能力。

本实验通过观察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自律性和传导性,探讨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猪心、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溶液、钙离子溶液、肾上腺素溶液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生理显微镜、电子刺激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计算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取新鲜猪心,将其置于氯化钠溶液中,去除脂肪和结缔组织,暴露出心肌细胞。

2. 将心肌细胞置于生理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心肌细胞的形态和分布。

3. 用电子刺激器给予心肌细胞一定频率的刺激,观察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变化。

4. 分别给予心肌细胞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溶液、钙离子溶液、肾上腺素溶液等,观察心肌细胞的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变化。

5.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五、实验结果1. 心肌细胞呈短柱状,具有分支,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2.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去极化期、复极化期和静息期。

a. 去极化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由负变正,心肌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放,Na+内流,导致膜电位升高。

b. 复极化期:去极化结束后,心肌细胞膜上的K+通道开放,K+外流,导致膜电位降低。

c. 静息期:心肌细胞膜电位恢复至静息电位水平。

3. 给予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溶液、钙离子溶液、肾上腺素溶液后,心肌细胞的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均发生变化。

a. 氯化钠溶液:增加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和传导性,使心肌细胞收缩力增强。

b. 葡萄糖溶液:降低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和传导性,使心肌细胞收缩力减弱。

c. 钙离子溶液:增加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和传导性,使心肌细胞收缩力增强。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以“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心肌细胞是人体心肌的基础单位,是心功能的基本组成部分。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至关重要,它控制着心功能的健康发展。

因此,了解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对研究心脏病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就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做一综述,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从而为心脏病的预防治疗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首先,心肌细胞的特点主要可以分为形态特征、功能特征和免疫特征三个方面。

心肌细胞的形态特征是指细胞的外观形状。

心肌细胞的外观是由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的。

心肌细胞的质膜是一层半透明的环状结构,具有吸收营养和调节细胞环境的功能。

细胞质是心肌细胞内含有许多酶、激素、结构蛋白等细胞内质,负责细胞的活动和营养等功能。

心肌细胞的细胞核是由核膜和核基质组成,负责酶的合成和遗传物质的保存。

其次,心肌细胞的功能主要有机械功能和电生理功能。

心肌细胞的机械功能是指细胞在受到激励刺激时会产生特定的变化,使心脏跳动一次,然后细胞恢复原状,又可以再次受到激励刺激而变化,使心脏再次跳动。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功能是指细胞受到激励刺激后可以产生特征的电位变化,如心房肌的舒张电位和心室肌的收缩电位。

第三,心肌细胞的免疫特征是指细胞的抗病毒能力和抗炎能力。

心肌细胞具有抗炎能力,可以对抗心肌炎病毒的传播,从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同时,心肌细胞还具有抗病毒能力,能够减少病毒的传播,减少心脏病患者的病情恶化。

总之,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是控制心功能发展的关键。

它有形态特征、功能特征和免疫特征。

心肌细胞的形态特征是指细胞的外观形状,它具有吸收营养和调节细胞环境的功能;心肌细胞的功能特征是指细胞受到激励刺激后会产生特定的变化,使心脏跳动一次;心肌细胞的免疫特征是指细胞的抗病毒能力和抗炎能力,它可以抵抗心肌炎病毒的传播,减少病毒的传播。

因此,了解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对研究心脏病有着重要意义,可以为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心肌细胞四大生理特性的特点

心肌细胞四大生理特性的特点

⼼肌细胞的⽣理特性有⾃动节律性(⾃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

1.⾃律性特点 窦房结⾃律性,约每分钟100次,是⼼跳的正常起搏点。

由窦房结控制的⼼跳节律称为窦性⼼律。

房室交界⾃律性次之,约每分钟50次;浦肯野细胞最低,约每分钟25次。

窦房结以外的⾃律组织通常处于窦房结控制之下,其本⾝的⾃律性被掩盖⽽表现不出来,称为潜在起搏点。

2.传导性特点 兴奋在⼼内传导具有严格顺序。

①兴奋在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最慢,延搁时间较长,需0.08~0.10秒,这种现象称为房室延搁。

它使⼼房和⼼室不会同时兴奋和收缩,⽽使它们交替兴奋和收缩,从⽽有利于⼼室的射⾎与充盈。

②兴奋在⼼室内传导速度最快,传遍整个⼼室只需0.06秒,这便于⼼室发⽣同步式收缩,从⽽保证⼀定的搏出量。

3.兴奋性特点 ⼼肌兴奋性具有周期性变化,包括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

①有效不应期时间最长,从⼼肌细胞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3期膜内电位约-60mV的时期内。

在此期内,不论给予多么强⼤的刺激,都不能使⼼肌细胞发⽣去极化⽽产⽣兴奋,即不能产⽣动作电位。

②相对不应期:有效不应考,试⼤站收集期过后,膜内电位从-60mV~-80mV这段时期,⼼肌的兴奋性逐渐恢复,但仍低于正常,受到阈上刺激才能产⽣动作电位。

③超常期:相对不应期过后,膜内电位从-80mV~-90mV这段时间,膜电位⽔平接近阈电位,⽤⼩于阈值的刺激就能使⼼肌产⽣动作电位,说明此期⼼肌的兴奋性⾼于正常。

4.收缩性特点 ①“全或⽆”式收缩。

⼼肌细胞以闰盘连接,其电阻极低,兴奋易于通过和传导,使⼼肌在收缩时宛如⼀个功能上的合胞体,⼀旦产⽣兴奋,所有⼼肌细胞发⽣同步收缩,即“全或⽆”式收缩。

②不发⽣强直收缩。

⼼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肌机械活动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在此期内,不论受到任何强⼤刺激,均不能引起⼼肌的兴奋和收缩,故不会发⽣强直收缩。

③对细胞外液的Ca2+明显依赖。

⼼肌细胞肌质不发达,终池贮存Ca2+量少。

心肌的四种生理特性

心肌的四种生理特性

心肌的四种生理特性
1、自律性:
心肌的自律性是指心肌在不受外来刺激的情况下会产生兴奋和收缩的特症,是因为心脏窦房结的自律细胞而产生的这一生理特征。

2、传导性:
心肌具有传导兴奋的生理特征,传导系统与心肌细胞都具有传导性,其中房室间的心肌细胞互不相连,是依靠传导系统传递。

3、兴奋性:
心肌具有兴奋性的生理特征,心肌细胞会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从而引起心肌的兴奋。

4、收缩性:
心肌具有收缩性的生理特征,对细胞外液的钙离子浓度有明显的依赖性,终池不发达依靠细胞外液的钙离子,全或无的同步收缩。

当心肌的解剖结构或者生理特征发生变化时,会引起相应的症状,引发人体的严重不适,应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心肌细胞的类型及特点,讲的很详细

心肌细胞的类型及特点,讲的很详细

⼼肌细胞的类型及特点,讲的很详细⼼肌细胞的主要类型有四种。

第⼀种是P细胞形圆⽽较⼩,直径3~9µm,分布于窦房结、房室交界区,偶见于房内传导束中。

因具有⾃搏能⼒⽽称为⾃搏细胞。

P细胞传导激动缓慢,主要特点是其动作电位具有舒张期⾃动除极的能⼒,这是P细胞⾃律性的电⽣理基础。

第⼆种是浦肯野细胞分布于⼼脏传导系统的各个部分,是房室束、左右束⽀的主要细胞,见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边缘和房内束中,其电阻低,只有⼼室⼯作细胞的1/3。

其⽣理特点是传导性强,有潜在的⾃律性。

浦肯野细胞常三向联接成Y形结构,这种合体状分⼜结构可以发⽣激动的相加和抑制作⽤,还可引起单向传导阻滞,因⽽容易形成折返激动,成为室性⼼律失常的机理之⼀。

第三种⼼肌细胞是⼯作细胞它是完成⼼脏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

⼼室⼯作细胞是最的⼼肌细胞,直径⼀般10~15µm,偶达100µm,结构较复杂。

⼼室肌纤维靠盘(由相邻⼼⽉细胞的肌膜构成)端⼀端联接,相邻细胞在此仅隔以约2nm的间隙。

相邻⼼肌细胞的旁侧⾯有密结相互联接。

此种联接构成低电阻区容许离⼦在细胞之间直接扩散,是细胞之间激动传拍的渠道,有加速传导的作⽤。

但因⼼室肌具有极为发达的横⼩管系统,细胞膜上有较多的⼩管天⼝,容易发⽣漏电⽽减慢其传导速度,故⼼室的传导速度⽐浦肯野纤维慢。

⼼室肌⼀般⽆⾃性。

⼼房⼯作细胞结构与⼼室肌细胞基本相似,但直径较⼩,约6~8µm,长约20~30µm,⼤部分⽆横⼩管,⼼房肌平⾏扫,相邻的肌膜间隙在桥粒和密结处形成短⽽平⾏的闰盘,这是⼼房肌特有的侧⼀侧联结,使⼼房激动不但可以端⼀端,也可以侧⼀侧传导。

因此,⼼房肌⽐⼼室肌更易于形成折返激动。

这有助于解释为何⼼房肌⽐⼼室肌更容易发⽣颤动⽽且可持续多年。

第四种⼼肌细胞是移⾏细胞它是介于P细胞和⼯作细胞之间的过渡型细胞,为细长型,肌原纤维较少。

移⾏细胞之间的联结与闰盘相似,但稀少。

移⾏细胞构成了窦房结内的激动传播线路。

心肌细胞的四个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四个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四个生理特性心肌细胞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体心脏中的细胞,在人体心脏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工作,调节和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系统。

心肌细胞具有4个重要的生理特性,它们分别是:通过水化反应来传递能量、具有自发节律性收缩能力、可以实现心率可调节和心脏可以调节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首先,心肌细胞通过水分解反应来传递能量。

心肌细胞中的钙离子通过与磷酸化水来进行水分解反应,从而释放了机体内的大量能量,能够支撑心脏的正常运转。

当心脏收缩时,心肌细胞中的钙离子将通过这一反应释放出来,从而带动了心脏的收缩。

其次,心肌细胞具有自发节律性收缩能力。

心肌细胞体内具有一种叫做肌肉钙蛋白的分子,它们可以在体内应激形成钙,从而使心肌细胞获得收缩的能力。

心肌细胞收缩的节律性由人体的大脑中的控制中枢来完成,它可以控制心肌细胞的节律性收缩,使其保持一个恒定的心率。

此外,心肌细胞还有心率可调节的功能。

当人体受到刺激后,大脑中控制中枢会将信号传递到心脏中,提高心率,从而实现心率调节的功能。

心率调节可以保证心脏不会过度收缩或者过度舒张,从而保护人体的心脏不会受到损害。

最后,心肌细胞可以实现心脏可以调节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心脏收缩时,会释放出心脏肌细胞中的收缩激素,激活周围血管的舒张能力,从而提高血液的循环速度,使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实现了心脏可以调节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综上所述,心肌细胞具有4个重要的生理特性,它们分别是:通过水分解反应来传递能量、具有自发节律性收缩能力、可以实现心率可调节和心脏可以调节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这些特性不仅有助于人体心脏的正常功能,也为人体保持正常的血液循环系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因此,这些特性是保护人体心脏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们也是保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系统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制
Na+内流
K+ 一过性外流 Ca2+,Na+内流
ENa
Ito 通道
K+外流
去极化到 L型Ca2+通道(慢) 快Na+通道 -20 mV被激活 TTX阻断 约开放5~10 ms 持续时间长, TP: -70 mV TP:-30~-40mV 再生性 Na+内流 阻断剂:Mn2+ Ik1, 内向性整流
(1)细胞间的直接电传导
细胞间有闰盘
(2)兴奋通过特殊传导系统的有序传播
心房 窦房结优势传导通路房室交界房室束左右束支 浦氏F心室肌
(3)兴奋的传导速度不一
快:浦氏F(4 m/s) :心室肌同步收缩,有利于射血 慢:结区(0.02 m/s),房室延搁:耗时0.1 s 房缩后心室再收缩,有利于心室充盈和射血
第四章


血液循环
考纲



1. 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 跨膜电位及其简要的形成机制。 2.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动节律性 和传导性。 3.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收缩的特点,心动 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脏泵 血功能的评定,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4.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 响因素。 5. 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 因素。 6. 微循环。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复极 -80 -90
Na+通道
失活状态
失活状态逐渐复活 ……… 静息状态


3.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
特点: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相比,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
特别长(舒张期开始之后)。

意义:不会完全强直收缩,收缩和舒张交替,从而保证心
脏的泵血功能。

期前收缩和代偿性间歇
(二)自动节律性
为电位和时间依从性,
If 通道阻断剂:铯(Cs)



窦房结P细胞
慢反应自律细胞
最大复极电位 -70 mV
浦肯野细胞
快反应自律细胞
-90 mV

阈电位
分期 0期除极速度 0期除极幅度 0期除极时程 4期除极离子流
-40 mV
0, 3, 4 慢 (10V/s) 小(70 mV ) 长 (7ms)
-70 mV



概念:没有外来刺激,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1.心脏的起搏点
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 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控制,通过 (1)抢先占领 ;(2)超速驱动压抑


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2)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三)传导性
用传导速度衡量传导性的高低
Hale Waihona Puke 1. 心脏内兴奋传导途径及特点
3、Ca2+少量内流,参与后期形成 ICa-T通道的激活 TP:-50 ~-60mV (Ni2+) 镍为阻断剂
Ik通道
If 是复极化、超极化激活的离子流
2、浦肯野细胞 (1) 快反应自律细胞:4期自动除极速度比窦房结 细胞慢 (2)AP的形态、离子机制同心室肌细胞 (3) 4期自动除极的机制 Ik的逐渐衰减 If 电流-起搏电流(pacemaker current)) If :主要离子成分是Na+
0 , 1, 2, 3, 4 快 (200~300V/s) 大(120 mV) 短(1~2ms)



K+外流衰减
If +K+外流衰减

ICa + If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1.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2)阈电位水平 (3)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

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静息电位
值: -90 mV
机制: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性, [k+]膜内比膜外高35倍
K+平衡电位、
少量Na+内流
生电性Na+-K+泵活动
2、动作电位
(1)特点(与骨骼肌和神经纤维比较)
复极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升支和降支不对称
2. 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心肌细胞的结构:
细胞直径大传导速度快
(2)生理因素 1) 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速度快,幅度大传导速度快
2)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因是通过局部电流的再刺激传导的
RP与TP差距大兴奋性 达到TP的时间 传导慢
邻近膜的Na+通道的状态: 失活:不能引起AP 传导阻滞 部分失活(相对不应期或超常期): 传导慢

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ARP
概念
多强st不能 产生AP
ERP
多强st不能 产生AP
(强st 产生 局部反应期)
RRP
>阈值st 才能 产生AP
SP
<阈值st 就能 产生AP
兴奋性
=0
=0
正常> 兴奋性 > 0
> 正常
与膜电位 关系 除极 -55mV
除极 -60 (-55 -60 )
复极 -60-80
K+内流 Ca2+,Na+外流 Ik Na+- K+泵 再生性复极 3 Na+ : 2 K+ Na+ - Ca2+交换 3 Na+ : 1 Ca2+ Ca2+泵 K+快外流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自律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作用下,能自动产生 节律性兴奋的细胞


3期末达到的最大值—最大复极电位 4期自动去极化—进行性净内向电流引起 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和参与的离子不同
(2)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图形) 0, 1 , 2, 3, 4期 (3)机制


0期
除极相
-90 +30mV 1~2 ms
1期
快速复极初
+30 0 mV 10ms
2期
平台
0 mV
3期
快速复极末
0 mV -90 mV 100~150ms
4期
恢复期
-90 mV
电位变化
持续时间
100~150ms

1、窦房结细胞 0期
电位变化 -700mV
3期
0 -70mV
4期
-70 -40mV
机制
Ca2+内流 L-Ca2+ 通道 (慢通道) TP:-30~ -40mV
受儿茶酚胺调控
K+ 外流
内向电流外向电流 1、K+外流的进行性衰减 Ik通道时间依从性失活 2、 If,主要是Na+流
Cs阻断剂
7. 心脏及血管的神经支配,心交感和心 迷走神经对心肌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 的影响。 8. 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和化 学感受性反射。 9.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 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升压素。 10. 局部血流调节(自身调节)。 11. 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12. 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