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总复习2_高鸿业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复习 高鸿业

宏观经济复习 高鸿业

2、什么是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两者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二者的区别:摩擦性失业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是由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导致的。

结构性失业性质上是长期的,是摩擦性失业的较极端的形式,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比如技术更新或者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化。

3.怎样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怎样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怎样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怎样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3、怎样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5、什么是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6、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这就是斟酌食用的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

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

反之,当认为总需求要求非常高,及出现通货膨胀是,政府应当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简言之,要“逆经济风向行事”。

7、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主要和什么相关?货币创造乘数指中央银行创造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货币创造乘数指中央银行创造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货币创造乘数指中央银行创造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

2024年度宏观经济学讲义高鸿业版本PPT课件精品

2024年度宏观经济学讲义高鸿业版本PPT课件精品
税收政策
通过调整税率和税基,影响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 ,进而调节总需求。
国债政策
通过发行或偿还国债,调节市场资金供求和利率水平 。
2024/3/23
21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
松紧搭配的货币政策 与财政政策
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 松或紧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组合, 以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例如,在经 济过热时,可以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 和宽松的财政政策相配合,以控制通 货膨胀并促进经济增长;而在经济衰 退时,则可以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 紧缩的财政政策相配合,以刺激总需 求和增加就业。
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 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 口。
2024/3/23
8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024/3/23
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认为国民收入取决于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在短期中,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无效,因 此财政政策是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的主要手段。
新古典主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应该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9
乘数效应与加速原理
乘数效应
指一个变量的变化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通常用来描述投资、 消费等变量对国民收入的放大作用。例如,当政府增加一笔公共支出时,会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 。
加速原理
指产量水平的变动和投资支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当产量增加时,投资支出会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反之 ,当产量减少时,投资支出会以更快的速度减少。加速原理揭示了产量变动对投资支出的影响机制。
宏观经济学导论
2024/3/23
REPORTING 3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总量
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总投 资、总储蓄、总就业等。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答案整理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答案整理

4、简要说明古典主义和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分歧。

答:宏观经济学中的古典主义学派都是建立在斯密的两个基本假设之上的:(1)个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2)工资与价格能够迅速调整以保证所有市场的均衡,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状态。

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相信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

按照萨伊定律,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什么通常是由企业决定的,无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通过竞争形成了整体有序的经济活动,构成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波动仅仅是局部的、暂时的现象。

当供求关系失衡时,市场可以通过价格、工资等因素的灵活调整,让经济自动地回到由供给决定的自然水平。

政府在自由市场体系中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绝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失灵:政府的政策要么是无效的,要么与其初始目标背道而驰。

因而,大部分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政府不应该主动去平抑经济周期。

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经济的波动主要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

有效需求不足是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

凯恩斯认为,由于货币工资和价格刚性的存在,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可能会长期存在,经济中不存在有力的自动恢复到均衡的力量。

针对经济衰退造成的高失业,凯恩斯提出的解决方法是依靠国家干预。

国家调节经济不能主要依靠货币政策,而必须运用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最有力、最重要的调节手段。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1.为什么GDP既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收入,又能衡量经济中的总支出?答:GDP能够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又能够衡量对经济中商品和劳务产出的总支出,之所以能够同时衡量这两个量,是因为这两者实际上是相同的。

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同时二者都等于产出。

从会计的角度来看,一笔收入一定对应着相等的一笔支出。

总收入从总供给的角度衡量总产出;总支出从总需求的角度衡量总产出,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经济总量的度量。

12.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I≡S恒等式)的成立,是否意味着经济体系的收入流量循环一定处于均衡状态?答:不一定。

(精品)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精品)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二、各章知识点分析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一、了解与识记1、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即均衡国民收入理论和总量分析方法2、GDP的内涵,(知道什么项目计入GDP,GDP与GNP的关系,实际GDP与名义GDP的关系)3、核算国民收入的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增殖法需要了解)4、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区别5、GDP折算数二、理解与分析1、国民收入各个核算指标之间的关系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一、了解与识记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含义及简章经济的假设条件2、均衡产出的含义及条件3、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理解与分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4、其他消费理论二、理解与分析1、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重点)2、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的各个乘数(重点)第14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重点章节)一、了解与识记1、经济学投资的概念、投资函数、投资的影响因素2、IS曲线的含义3、货币需求函数、交易需求及投机需求4、凯恩斯陷阱、古典极端5、LM曲线的含义6、货币的供给(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二、理解与分析1、两部门、三部门IS曲线(方程)及其移动(IS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2、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其变动(LM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及均衡的变动4、失衡的区域及失衡的恢复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重点章节)一、了解与识记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二、理解与分析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2、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3、挤出效应的内涵、图形分析、影响因素。

4、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第16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重点章节)一、了解与识记1、自然失业率(结合第18章充分理解)2、财政政策、政策工具(哪些是扩张性的,哪些是紧缩性的?)、局限性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的总原则是什么?——“逆经济风向行事”4、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价格决定,买空(多头),卖空(空头),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可以略看)二、理解与分析1、经济政策的目标及相互关系目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关系:四个目标是矛盾统一的。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期末复习资料说课讲解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期末复习资料说课讲解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①名义GDP名义GDP也称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 的变动可以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实际产量的变动,另一种是价格的变动。

也就是说,名义GDP的变动即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又反映了价格变动的情况。

②实际GDP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的变化,以不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产生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③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

失业者或者没有适合的技能,或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④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即劳动者想要工作与得到工作之间的时间消耗造成的失业。

它是由于经济运行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所造成的临时性失业。

⑤奥肯定律奥肯定律是用来描述实际GDP短期变动和失业率变动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

它揭示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极为重要的联系。

根据奥肯定律,可以通过失业率的变动推测或估计GDP的变动,也可以通过GDP的变动预测失业率的波动。

⑥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的坐标系中。

它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

通货膨胀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低时,失业率高。

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

⑦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再贴现意味着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贷款,从而增加了货币投放,直接增加货币供给量。

⑧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操作又称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从而调节货币存量的一项业务活动,其目的一是影响货币存量和市场利率,二是要利用证券买卖来稳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数量,抵消市场自发波动因素的干扰,进而达到稳定货币供给或市场利率的目的。

《宏观经济学》重点(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重点(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重点(高鸿业版)第十二章1.宏观经济学特点,微观与宏观的区别?研究对象:总体行为;研究方法:总量分析;解决问题:资源充分利用;核心理论:收入决定.基本假设:存在市场失灵,且政府有干预能力.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4)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6)主要目标不同:一个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一个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2.GDP的概念和深层次含义?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完整)《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

(完整)《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核算GDP的三种方法:①生产法②支出法:GDP=C+I+G+(X-M)③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4、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5、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两部门经济是由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构成的经济。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即Y=C+I;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即Y=C+S;❖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C+S,即I=S6、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政府的经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有政府收入(主要是像企业和居民征税),另一方面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即Y=C+I+G;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净收入,即Y=C+S+T;❖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C+S+T,即I+G=S+T7、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I+G+X-M=S+T+K8、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核算指数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收入的决定条件:投资=储蓄❖i = s 的含义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回顾: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投资恒等式 I = S,指的是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实际储蓄。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高鸿业版)

2017宏观经济学期末重点整理---YH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一.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和理解1.定义: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效劳〕的市场价值。

2.理解: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②GDP测量的是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置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③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④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注: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⑤GDP和GNP的区别:GDP是一个地域概念〔国界〕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国籍〕:*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⑥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庭劳务、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3.三面等值原则: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GDP =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三.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1.NDP=GDP-折旧2.NI=NDP-企业间接税和转移支付 + 补贴=工资+利息+租金+利润3.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 + 政府转移支付4.DPI=PI-个人所得税四.国民收入根本公式1.两部门经济〔家庭+厂商〕〔产品市场〕的投资-储蓄恒等式C+I=C+S即I=S2.三部门经济〔家庭+厂商+政府〕〔产品市场、货币市场〕的投资-储蓄恒等式C+I+G=C+S+T即I+G=S+T即I=S+(T-G)2.四部门经济〔家庭+厂商+政府+国外〕的投资-储蓄恒等式C+I+G+(*-M)=C+S+T+Kr即I=S+(T-G)+(M-*+Kr)五.名义GDP和实际GDP1.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是用*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

02
该恒等式反映了经济中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
03
国民收入的基本恒等式是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调 整税收和政府购买来影响GDP。
03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的衡量与类型
失业率
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通过 统计劳动力市场中失业人数 与总劳动力的比例得出。
自然失业率
新古典增长模型
模型假设
该模型假设劳动力按一个固定比率增 长,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 征。
结论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在长期中,一 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将由其人口增长率 和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决定。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货币主义观点
强调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决定性作用,认为货币供应增长过快会 导致通货膨胀,而较高的通货膨胀则会刺激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率。
04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定义
税收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来调节 经济活动的手段。
通过调整税收,可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可 支配收入,进而影响消费和投资。
政府支出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个人收入
01
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在一定时期内从各种来源获得的收入总和。
家庭可支配收入
02
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家庭成员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收入总和,
减去税款后的实际收入。
国民可支配收入
03
国民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可以支配的
总收入。
国民收入的基本恒等式
01
国民收入的基本恒等式是:GDP = C + I + G + (X - M),其中C代表消费,I代表 投资,G代表政府购买,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复习重点

实际GDP、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乘数、货币创造乘数、自动稳定器、公开市场业务、流动性陷阱、挤出效应、自然失业率、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实际汇率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 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P5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第六版高鸿业版_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第六版高鸿业版_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第六版高鸿业版_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期末重点第十二章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A、工人劳动;B、农民劳动;C、工程师劳动;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A.居民用来加工面包的面粉B.农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应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A.当年生产的拖拉机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一、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GDP统计注意事项: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GDP 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关系同: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异: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NP 以居民为统计标准,是一个国民的概念。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高鸿业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高鸿业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知识点(高鸿业第五版)一、GDP1、定义2、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区别与联系3、GNP的定义,与GDP异同(要会计算)4、GDP的特征,(比如,什么项目该不该计入GDP)5、核算GDP的四种方法(不要混淆)6、支出法的构成内容,及具体每一项的解释7、总投资、净投资及折旧的关系。

8、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的异同9、收入法的构成内容及理解10、对“总收入=总支出=总产出=价值增值=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理解11、GDP、NDP、NNP、NI、PI、DPI的构成及联系12、会用具体的例子核算GDP二、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不同部门总需求(支出的角度)和总供给(收入的角度)的构成2、不同部门的恒等式及理解三、名义GDP和实际GDP1、定义2、GDP平减指数,如何衡量物价上的幅度3、计算四、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一、均衡产出1、定义,由谁决定2、最简单经济关系的假设3、凯恩斯定律4、实际产出、计划产出与非意愿存货投资之间的关系;实际产出与计划产出不等时,如何调整。

(不均衡时的情况)5、此时的“投资-储蓄恒等式:i=s”与GDP核算的“投资-储蓄恒等式:I=S”的区别二、消费理论1、凯恩斯的消费规律2、消费(储蓄)函数的构成,及每部分的含义3、边际消费(储蓄)倾向、平均消费(储蓄)倾向的定义、计算及关系4、消费曲线的形状与储蓄曲线及收入的关系5、两个边际的关系,两个平均的关系6、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的关系7、凯恩斯消费函数、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生命周期消费函数、永久收入消费函数的主要观点及异同8、影响消费的因素三、国民收入决定1、两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的方法,推导,计算2、投资乘数的定义、公式、计算、作用3、三部门不同情况的下(定量税/比例税,是否有转移支付)国民收入决定的方法,公式,推导,计算4、三部门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的类型、定义、公式、计算、作用及相互的关系(注意:定量税和比例税情况下的不同)5、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方法,6、四部门乘数四、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第14章一、投资的决定1、投资需求函数的构成及意义,投资需求曲线的形状2、资本边际效率的定义,曲线的形状3、影响投资的因素4、托宾“q”说的主要内容二、IS曲线1、定义、表达式、推导(函数和图形P416 14-5两个方面)(两部门和三部门都要掌握)、计算2、IS曲线的斜率,影响因素,如何影响3、IS曲线的移动的影响因素,如何移动三、LM曲线1、利率的决定2、货币需求的定义,及三种动机3、流动偏好陷阱的描述4、货币需求函数的构成,曲线的推导及形状5、货币供给的定义,划分,规定6、货币供给曲线的形状,均衡利率的决定7、LM曲线定义、表达式、推导(函数和图形P426 14-13)、计算8、LM曲线一般形状,及分区2、LM曲线的斜率,影响因素,如何影响3、LM曲线的移动的影响因素,如何移动四、IS-LM分析1、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计算2、IS-LM划分四个区域的不均衡的情况(P431 表14-1)3、IS和LM曲线的移动对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影响五、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1、有效需求的基本内容2、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3、数学模型的描述(P433)六、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第15章(和IS、LM联系到一起)1、财政、货币政策的定义2、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的影响因素,如何影响(会和“挤出效应”联系起来)3、挤出效应的定义及影响因素4、凯恩斯主义极端的分析5、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的影响因素,如何影响6、古典主义极端的分析7、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的表现8、两种政策不同的搭配使用的情况、效果及对利率和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9、货币幻觉的概念10、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第16章一、财政政策1、财政的构成2、自动稳定器的定义,发挥作用机制及分析3、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4、什么是功能财政,与周期平衡预算政策的异同5、如何判断财政政策方向?6、扩张性或紧缩性财政政策如何实施?目的是什么?二、货币政策1、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职能及关系2、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率、超额准备金的定义,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构成3、基础货币的定义4、不同情况下货币创造乘数的构成5、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定义,特点6、扩张性或紧缩性货币政策如何实施?目的是什么?三、对课后习题要领的掌握第17章一、AD1、总需求的定义,构成及影响因素2、总需求函数反映的内容,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反向变化的原因,四个效应的概念和推导,计算3、总需求曲线的形状、推导4、总需求曲线的变动(1)沿着既定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2)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如何移动(3)总需求曲线转动的影响因素二、AS1、长短期划分的标准2、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的描述3、对从劳动市场推导总供给曲线的理解4、不同类型的总供给曲线:古典、凯恩斯、常规(1)前提条件(2)形状(3)政策含义三、AD-AS模型1、短期宏观目标的实现2、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特别是左移:供给冲击,会不会在短期内右移))4、数学模型的描述第18章一、失业1、定义2、分类(给出具体事例,会判断属于哪一类失业)3、充分就业的理解,允许失业的类型,自然失业率的表达、定义4、失业的影响5、奥肯定律的内容二、通货膨胀1、定义2、分类(给出具体事例,会判断属于哪一类通胀)3、原因的分析4、通胀的效应三、菲利普斯曲线1、短期PC:定义,反映的内容,形状,政策含义,失业和通胀的取舍2、长期PC的形状,政策含义第20章一、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率的描述2、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方程,直接和基本原因,丹尼森的结论;3、新古典增长理论:(1)不具有技术进步:基本假设、基本方程、稳态的理解和分析、储蓄率和人口增长对稳态的影响(比较静态分析)、结论(2)具有技术进步的结论(P562 表20-5)4、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二、经济周期1、定义、阶段的划分2、特征3、类型4、新理论的概述(成因)5、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用以对我国的解释。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概念介绍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活动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总体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着重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政策工具。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1.总量关系: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运行的总量关系,如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水平等。

2.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探讨了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3.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是指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总供给是指所有生产者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和。

宏观经济学通过研究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经济运行状况以及制定经济政策。

4.通货膨胀与失业:宏观经济学研究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政策。

5.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还研究了国际经济关系,如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国际金融等。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政策工具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工具。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详细介绍了财政政策的原理和实施方法,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工具。

它在宏观经济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对货币政策的原理和实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干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一种政策工具。

它对于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也对产业政策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第四部分:宏观经济学的应用1.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学研究了经济周期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如何进行经济周期的预测和调控。

2.金融危机:宏观经济学通过对金融危机的分析,总结了金融危机的起因和演变规律,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和建议。

3.经济全球化:宏观经济学还探讨了全球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全球化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挑战。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习题二及答案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习题二及答案

上海金融学院《__宏观经济学_____》课程代码:____一、选择题(30分)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1、当( )时,IS曲线更平坦。

A.投资小 B.边际消费倾向更小C.进口多 D.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2、下列哪种行为在经济学上称为投资()A. 企业购买新的机器设备 B、购买企业债券C.购买政府债券 D. 购买公司股票3.当利率提高而收入不变时,居民对货币的()。

A.投机需求下降 B.预防需求增加 C.交易需求增加 D.投机需求增加4、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的右下方区域时()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5、财政政策在LM曲线()时无效A凯恩斯区域 B古典区域 C正常(向右上方倾斜时) D无论何时6、下列情况中货币政策效果最小的是()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B、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C、 LM、IS曲线均陡峭D、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6.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消费和投资支出减少会引起:()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B.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不变C.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下降D.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下降7.在LM曲线左上方和IS曲线左下方的区域中,产品市场的储蓄()投资,货币市场的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这使利率承受上升和下降的压力。

A: 小于,大于 B: 大于,小于 C: 大于,等于 D: 等于,小于8.如果LM曲线保持不变而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则均衡利率(),国民收入();反过来,IS向左下方移动,则均衡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减少。

A:下降,增加B:上升,增加 C:下降,减少 D:上升,减少9产品市场三部门的均衡是()。

A: I=S B: I+G=S+T C: I+G+X=S+T+M D: AD=AS10若货币供给量减少, LM曲线将( ) .A. 右移;B. 左移;C. 不变;D. 无法判断11、下列()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经济学(高鸿业版)重点知识总结二

经济学(高鸿业版)重点知识总结二

一、经济学所面对的经济问题:稀缺性在社会生产和消费之间,消费是目的,生产则是实现目的的手段。

如果说,在一个社会中,人们的消费欲望(wants)以及由这种欲望引起的对物品(goods)和劳务(service)的需要(needs)是有限的,而满足需要的手段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那就不存在需要由经济学来探索研究的问题。

事实上,人的欲望和由此引起的对物品和劳务的需要,是无限多样永无饱和之日的。

而用来满足这些无限需要的手段,也就是用来提供这些物品和劳务的生产资源却是有限的。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怎样使用相对有限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的问题,这就是经济学所要研究并需要回答的经济问题。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1,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scarcity)。

❖这里要注意的是,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的稀缺性,即从相对的意义上来谈资源的多寡的,它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矛盾。

这也就是说,稀缺性强调的不是资源的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欲望无限性的有限性。

❖但是,这种稀缺性的存在又是绝对的。

这就是说,它存在于人①经济学把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分为“自由物品”(free goods)和“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

前者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后者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

其数量是有限的。

其实,过去认为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也是有限的,滥用的结果也必然带来明亮阳光的减少、空气的污染和可用水资源的缺乏。

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欲望(wants)是指人们的需要,它是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

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

欲望实际上就是人们对商品和劳务的需要,或对精神与物质享乐的渴望。

宏观经济(高鸿业版)分析简答题

宏观经济(高鸿业版)分析简答题

1.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和“产出等于支出”?答:(1)产出等与收入。

所谓产出,就是当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总市值,在这个总市值的价值构成中,一部分是要素成本(如利息、工资、租金等),一部分是非要素成本(如间接税、折旧等),它们最后分别成为家庭的收入、企业的收入和政府的收入。

因为最终产品的总价格就等于要素成本和非要素成本之和,故产出等于收入。

(2)产出等于支出。

所谓支出,是指各部门针对本国最终产品发生的支出。

由于把因为无人购买或因购买力不足而积压在仓库里的存货视为企业自己将其“买下”的投资行为,故产出也必等于支出。

(3)产出、收入和支出,分别是从生产、分配和流通三个环节对同一堆最终经济成果的衡量,若不考虑统计误差的因素,三者必然是相等的,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的GDP也必然是相等的。

2.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答:(1)政府转移支付只是收入的单方面转移,并不伴随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交换。

故此项不应计入GDP。

(2)因为购买的是用过的卡车,该卡车的价值已经计入其生产年份的GDP了。

故此项不应计入GDP。

(3)购买普通股票只是产权在不同个体间的转移,是个人的一种投资方式。

但这和计入GDP的“投资支出”不是一回事,后者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等)的支出。

故此项也不应计入GDP。

(4)地产不是最终产品。

故此项也不应计入GDP。

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指标中哪个总量有影响?答: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将会使PI和DPI减少,而其他几个总量指标则不会受影响。

原因是:社会保险税是GDP、NDP和NI当中的一个部分,社会保险税的增加意味着其他部分的减少,各部分的总和即GDP、NDP和NI是不变的。

但在由NI得到PI时,需要将社会保险税从NI中扣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2一、单选题: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B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 经济人为买旧房收取一笔拥挤;D. 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2. 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说明(D )。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 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 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4.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D )。

A.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B.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C.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D.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5.下列(A )项命题不正确。

A.国内生产净值(NDP)减直接税等国民收入(NI);B.国内生产净值加资本消耗(折旧)等于GDP;C.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D.各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直接税。

6.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美元,消费等于43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美元,个人储蓄为4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B )。

A.500美元;B.480美元;C.470美元;D.400美元。

7.下列那一种情况不会使消费水平增加?(无)A.自发性支出增加;B.自发性税收下降;C.自发性转移支付增加;D.净收入增加。

8.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水平GDP增加(D )。

A.20亿元;B.60亿元;C.180亿元;D.200亿元。

9.边际消费倾向是指(C )。

A.在任何收入水平上,总消费对总收入的比率;B.在任何收入水平上,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消费支出的变化;C.在任何收入水平上,当收入发生微小变化时,由此而导致的消费支出变化对收入水平变化的比率;D.以上答案都不对。

10.根据生命周期假说,消费者的消费对积累的财富的比率的变化情况是(A )。

A.在退休前比率是下降的;退休后,则为上升;B.在退休前后,这个比率都保持不变;C在退休前后,这个比率都下降;D.在退休前这个比率是上升的,在退休后这个比率为下降。

11. 在国民生产和国民收入中,哪种行为被经济学家称为投资?(D )A.购买新公司债券;B.生产性活动而导致的当前消费;C.购买公司债券;D.上述皆不对。

12.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A )。

A.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企业家的预期;B.消费需求变化得如此反复无常以至于他影响投资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13.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D )。

A.宏观均衡与大量失业并不矛盾;B.工资和价格对市场上的非均衡不作反应;C.管理总需求的干预政策能影响产出和就业;D.以上均是14.如果投资支出I突然下降,那么凯恩斯模型预期(D )。

A.GDP将开始持续下降,但最终下降将小于投资I的下降;B.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大于投资I的下降;C.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小于投资I的下降量,但将没有进一步下降趋势;D.GDP将开始持续下降,直至大大超过投资I的下降量。

15.GDP的均衡水平与充分就业的GDP水平的关系是(D )。

A.两者完全相同;B.除了特殊的失衡状态,GDP均衡水平通常就意味着是充分就业时的GNP水平C.GDP的均衡水平完全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GDP水平;D.GDP的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充分就业的GDP水平;16.在凯恩斯45度线图中消费函数与45度线相交点的产出水平表示(D )。

A.净投资支出I大于零时的GDP水平;B.均衡的GDP水平;C.消费C和投资I相等;D.没有任何意义,除非投资I恰好为零。

17.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必是(C )。

A. 1.6;B. 2.5;C. 5;D. 4。

18.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19.如果由于计划投资支出的减少而导致原来GNP的均衡水平改变,可以预期(C )。

A.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不变;B.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C.GDP和储蓄S都将下降;D.GDP不变,但储蓄S下降。

20.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C )。

A.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增大;B.支出乘数增大,净税收入乘数变小;C.支出乘数和净税收入乘数都变小;D.支出乘数变小,而净税收入乘数变大。

21.四部门经济和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B )。

A.变大;B.变小;C.不变;D.变大,变小或不变均有可能,不能确定。

22.IS曲线表示满足(D )关系。

A.收入-支出均衡;B.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C.储蓄和投资均衡;D.以上都对23.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C )。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美元。

24.如果IS方程为Y=KeA-Ke*dr(Ke为支出乘数),则IS曲线斜率变小的原因(A)。

A.Ke变大和d变大;B.Ke变小和d变大;C.Ke变大,d变小;D.Ke变小,d也变小。

25.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A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增加。

26.假定货币需求函数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C )。

A.右移10亿美元;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既10/K);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既K/10)。

27.当投资支出与利率负相关时,产品市场的均衡收入(B )。

A.与利息率不相关;B.与利率负相关;C.与利息率正相关;D.随利率下降而下降。

28.若LM方程为Y=750+2000r,当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时,利率和收入为(C )。

A.r=10%,Y=750;B.r=10%,Y=800;C.r=10%,Y=950;D.r=10%,Y=900。

30.如果货币市场均衡方程为r=k/h*Y-M/(hP),则引致LM曲线变得平坦是由于(A )。

A.k变小,h变大;B.k和h同比例变大;C.k变大,h变小;D.k和h同比例变小。

31.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的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32.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需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的左下方,LM曲线的右下方的区域中时,有可能(D )。

A.利率上升,收入下降;B.利率上升,收入增加;C.利率上升,收入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33.货币市场和产品同时均衡出现于(B )。

A.各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B.一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C.各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水平上;D.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

34.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收入变动接近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C )。

A.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35.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A )。

1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 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D.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36.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收入有更大的影响,是因为(A )。

A.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B.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C.支出乘数小;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

37.在下列何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更有可能发生(D )?A.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部门支出的利率也有敏感性;B.货币需求缺乏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也缺乏敏感性;C.货币需求具有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队利率没有敏感性;D.货币需求缺乏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很有利率敏感性。

38.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D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39.当(A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稳。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B.支出乘数较小;C.货币需求对利率较敏感;D货币供给量较大。

40.总需求曲线(D)。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41.当(C ),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

A.产出水平是由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的就业水平决定的;B.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时;C.劳动力需求和劳动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时;D.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时。

42.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时,总供给曲线会移向(D )。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43.当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成本中可变成本所占的份额下降时,总供给曲线移向(B )。

A.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B.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C.左方,价格水平增加,实际产出减少;D.右方,价格水平增加,实际产出减少。

44.总供给曲线右移是因为(A)。

A.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B.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C.其他情况不变而愿材料涨价;D.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45.经济增长的标志是(C )。

A.失业率的下降;B.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D.城市化速度加快。

46.下列第(D )项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所包含的内容。

A.均衡的增长率取决与有效需求的大小;B.要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要使G=Gw=Gn;C.通过调整收入分配,降低储蓄率,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D.从长期看,由于市场的作用,经济总会趋向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47.通货膨胀是(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