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1章行星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B.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C.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由液态物质组成D.地核是指莫霍界面以下的部分,呈熔融状态解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地震波而获得的信息;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地壳是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是指古登堡界面以下的部分,呈熔融状态。

答案:B2.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A.盆地 B.平原C.海洋 D.大陆架解析:海洋是地壳最薄的地方。

答案:C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4.图中的X处即为( )A.莫霍界面B.古登堡界面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内核与外核交界3~4.解析:第3题,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在地幔中也可通过。

第4题,X 为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答案:3.B 4.B读图,完成5~7题。

5.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 B.3个C.4个 D.5个6.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A.生物圈 B.水圈C.岩石圈 D.地壳7.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答案:5.C 6.B 7.B当地时间2017年7月2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迪昂高原上的西莱里火山突然爆发,造成救援人员伤亡。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秋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秋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秋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业达标]在不同媒介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阅读上述材料,完成1~3题。

1.根据地震波的探测,地球表面最外层平均厚度约100千米的范围是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层,称为岩石圈,其范围是指()A.地壳B.地壳和软流层C.地壳和上地幔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2.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A.划分地壳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C.在莫霍界面上,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3.地球内部的下列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A.地壳B.地幔C.内核D.外核解析:第1题,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第2题,根据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即可回答.第3题,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幔厚度为2 800多千米,地核(内核+外核)厚度为3 400千米,其中外核厚度约为2 000千米左右。

答案:1。

D 2。

D 3.B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5.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的是( )A.图中C层B.图中G层C.软流层D.下地幔解析: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中图版必修1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其中A为横波,B为纵波。

2.分界面:D为莫霍面,F为古登堡面。

3.内部结构:C为地壳,E为地幔,G为外地核,H为内地核。

4.圈层特点(1)地壳: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2)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其中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3)地核:由铁和镍组成。

(4)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组成。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2)①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

②分层:3与人类的关系⎩⎪⎨⎪⎧A 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众多天气现象的发生地B 层: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利于航空飞行C 层: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2.水圈(1)组成⎩⎪⎨⎪⎧海洋水:是水圈的主体,占总量的97%,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陆地水:包括湖泊水、河流水、冰川水、地下水、沼泽水等,其中冰川水占淡水的2/3,其主 要储存在南北两极和高山地区(2)意义:水几乎伴随一切自然地理过程,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

3.生物圈(1)组成:由地球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

(2)意义: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思考1.当某处发生地震时,附近有明显震感的城市中,街道上的行人与湖中船上的人的感觉是否一样,为什么?答案不一样。

处于街道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晃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处于行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因为水只有纵波能通过。

2.从纽约飞往伦敦的一航班,正飞行在万米高空,前方突然乌云翻滚,为躲避空难飞行员最好采取什么方法?为什么?答案从飞机的飞行高度和所遇到的现象可知,该飞机飞行在对流层顶部,为了躲避空难,应该迅速提升飞行高度进入到平流层中,因为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利于航空飞行。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1-4地球的圈层结构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1-4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时分层作业六地球的圈层结构(15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

据图完成1~3题。

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④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只能通过液体传播B.④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C.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D.①②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2.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A.地幔和地壳B.岩石圈和地壳C.地幔和地核D.地壳和地幔3.从地壳到地心 ( )A.压力越来越大B.温度越来越低C.密度越来越小D.波速越来越快【解析】1选B,2选D,3选A。

第1题,从图中看出,③是横波能通过固体传播,④是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和纵波在①处速度加快,在②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第2题,①是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第3题,从地壳到地心,压力越来越大;波速先变大后变小,其中横波传递到古登堡界面完全消失;内核的密度较大。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地壳B.②为岩石圈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5.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由岩石组成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小C.③圈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解析】4选C,5选C。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弄清各序号代表的圈层是解题的关键。

由图可知,①为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②为地壳,其厚度陆地比海洋厚;③为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④为外核,由于横波不能通过,所以不是固态物质。

地球的圈层结构还包括其外部圈层。

据此完成6、7题。

6.读地球外部圈层构成图,其中B代表( )A.大气圈B.生物圈C.水圈D.岩石圈7.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A.水圈B.生物圈C.地幔D.大气圈【解析】6选B,7选C。

第6题,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时作业4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单项选择题浅层地热能是在太阳能照射和地心热产生的大地热流的综合作用下,存在于地壳下近表层数百米内的恒温层中的土壤、砂岩和地下水里的低温地热能。

浅层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其开发利用对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据此完成1~3题。

1.浅层地热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A)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解析:浅层地热能主要存在于地表数百米内,在陆地地壳平均深度范围内。

2.浅层地热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A)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解析:浅层地热能埋藏浅,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少量来自地球内部。

3.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B)A.浅层地热能太分散,根本不可开发利用B.浅层地热能属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开发利用C.浅层地热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D.浅层地热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仍处于论证阶段,还未开发利用解析:浅层地热能属可再生能源,目前在某些地区已得以开发利用。

4.若下图中a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 可分别表示的概念是(A)A.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岩石圈B.上地幔、下地幔、地幔C.外核、内核、地核D.地壳、地幔、地核解析:该图示反映出岩石圈、地幔及地壳的关系。

岩石圈是由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和地壳组成的。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C)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不会变化B.②圈层即岩石圈C.③圈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解析:①圈层为大气圈的平流层,其能量来自太阳辐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②圈层为地壳,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③圈层为软流层,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④圈层为外核,其物质状态为液态或熔融状态。

6.太阳活动产生的现象中,与图中大气圈无关的是(D)A.两极地区的夜空看到极光B.太阳活动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D.产生磁暴现象解析:磁暴是地球磁场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而产生的,与地球大气圈无关。

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1章行星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1章行星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第1章(行星地球)第4节李仕才第一章第四节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 D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解析】生物圈跨多个圈层,故A为生物圈,排除A、C项,水圈位于岩石圈之上,故选D。

2.对以下四地同时进行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A )B.墨西哥湾A.珠穆朗玛峰D.夏威夷群岛C.刚果盆地【解析】珠穆朗玛峰处地壳最厚。

(2018·山西阳泉模拟)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4.图中的X处为( B )A.莫霍面B.古登堡面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内核与外核交界【解析】第3题,根据深度和波速大小、变化分析: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可以通过地幔。

第4题,X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面。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不会变化B.②圈层即岩石圈C.③圈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6.太阳活动产生的现象中,与图中大气圈无关的是( D )A.两极地区的夜空看到极光B.太阳活动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D.产生“磁暴”现象【解析】第5题,①圈层为大气圈的平流层,其能量来自太阳辐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②圈层为地壳,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③圈层为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④圈层为外核,其物质状态为液态。

第6题,“磁暴”是地球磁场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而产生的,与地球大气圈无关。

季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季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一、选择题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 km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A.传递声音信号B.进行地质探矿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D.测量山峰的高度答案 1.D 2.B解析在不同物质组成的介质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其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而纵波可通过固、液、气各态物质,因此,根据地下2 900 km处的波速变化可知,该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2 900 km以下为非固态物质。

同理可知,如果地下某处存在矿产资源的话,那么它的物质组成肯定与周围地区有差异,地震波经过该处时,其波速会发生异常变化。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3-4题。

3.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4.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②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层的温度很低,压力和密度都较小答案 3.B 4.C解析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②层为地幔。

③层为外核,最可能为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①层为地壳,海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

②层为地幔,横波能够通过。

④层为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6.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 5.D 6.D解析按距离地球表层由远到近,地球圈层可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即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答案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2023年5月22日3时56分,四川省宜宾市珙县(28.40°N,104.83°E)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图中()A.①B.②C.③D.④2.关于地球内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B.地震波在②中传播速度减慢C.④是上地幔,软流层位于其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2.D1题,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据图可知,①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②③④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上、莫霍界面以下,为地幔。

此次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而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该地位于四川省,因此此次地震震源应位于地壳中。

第2题,①是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②属于地幔,地震波在②中传播速度增大;④是下地幔,软流层在上地幔的上部;⑤为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物质相同,为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3~4题。

3.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A.纵波B.横波C.纵波和横波D.无法判断4.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A.5千米处B.17千米处D.2 900千米处4.A3题,从图中可知,此地震波地表传播速度为3—6千米/秒,速度较慢,为横波。

第4题,此波速度在5千米深处突然变快,说明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深处。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6.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A.连续但不规则B.主要由岩石组成C.无固定空间位置6.A5题,据图可知,丁圈层具有蒸腾作用,为生物圈;乙圈层具有下渗作用,因此为水圈;水圈会下渗到岩石圈中,故丙为岩石圈,甲为大气圈。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_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_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行星地球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下图为地球内部结构图,读图完成1~3题。

1.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时的变化是( )①纵波速度加快②纵波速度减慢③横波速度加快④横波速度减慢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2.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 )A.a岩层内部B.c岩层内部C.d岩层内部D.e岩层内部3.下列岩层组合表示岩石圈的是( )A.a+b+c B.a+c+dC.b+c+d D.c+d+e解析:第1题,莫霍界面以下岩层发生地震,地震波由内部向地表传播,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会明显减慢。

第2题,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深度为80~400千米。

第3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答案: 1.B 2.C 3.A读我国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4~6题。

4.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5.图中M和N所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6.开钻科学探索井是我国科学钻探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地点中属于最佳开钻地点的是( )A.青藏高原地区B.山东省诸城地区C.江苏省东海地区D.安徽省盘龙地区解析:第4题,由等值线的数值可判断,由西向东数值逐渐变小,说明地壳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第5题,根据经纬度和地壳厚度确定M、N分别位于四川盆地和大别山区。

第6题,由于地壳厚度不均,在供选四地中,只有海洋上的地壳厚度要薄一些,是科学探索井开钻的最佳选点。

答案: 4.C 5.D 6.C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为20千米,此次地震使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产生核泄漏危机。

秋高中地理第1章行星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秋高中地理第1章行星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1章行星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1章行星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1章行星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测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波波速变化处,说明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可能存在很大差异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速度大于纵波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征的正确叙述是( )A.划分地壳和地幔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C.莫霍界面位于地幔与外核之间,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D.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解析:第1题,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有很大差别,根据地震波的速度变化就可以推断所经过的不同物质,波速发生明显变化,就说明上下层次物质组成有很大差异。

第2题,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核部分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答案:1。

A 2.D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3~4题。

3.该地的莫霍界面大约位于( )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900千米处4.该地可能位于()A.40°N,116°E B.30°N,90°EC.南极点D.经度180°,纬度0°解析:第3题,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来看,在5千米处发生明显变化,可以推知,此处为莫霍界面。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4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

地震波横波(S)和纵波(P)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

S波、P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C.S波、P波传播速度都明显下降S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解析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特点,在莫霍界面处,S波、P波都明显增加。

答案A,正确的是()A。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B。

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C.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由液态物质组成,呈熔融状态解析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幔是指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

答案B1月1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火山和苏门答腊的锡纳朋火山在新年伊始同时喷发,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第3~4题.3。

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 ①圈层B. ②圈层C. ③圈层D。

④圈层4。

火山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

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C. 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解析第3题,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分地壳、地幔和地核.由图可知,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对应的是②圈层。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册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图L1­4­1是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

读图完成第1题。

图L1­4­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纵波传播到距地表2900千米左右深度时完全消失B.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距地表17千米左右深度时同时减慢D.纵波传播速度较横波的快图L1­4­22.图L1­4­2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3.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厚度最大的圈层是地幔,厚度最小的圈层是地壳B.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软流层以上)C.地幔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硅4.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研究者在图L1­4­3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A B C D图L1­4­3假如某宇航员准备坐宇宙飞船去太空遨游,可该宇航员的宇宙飞船坏了,他要穿越地心,到星球的另一面去寻找新的飞船(假设他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

据此回答5~6 题。

5.在该宇航员穿越地心前,其依次穿越的是( )A .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B .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C .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D .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6.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A .岩石圈B .生物圈C .水圈D .大气圈图L1­4­4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图L1­4­47.图中( )A .①为岩石圈B .③为地壳C .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D .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幔8.图中①②③之间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A BC D图L1­4­5读图L1­4­6,回答9~10题。

2018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作业本(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8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作业本(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当地时间2015年5月16日,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大量的熔岩顺山坡流下,景象蔚为壮观。

据此回答1~2题。

❶埃特纳火山是欧洲最高的活火山,其火山熔岩来源于( )A.岩石圈 B.地壳 C.软流层 D.下地幔❷埃特纳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流凝固后位于( )A.地球的外部圈层B.上地幔C.下地幔D.岩石圈图1­4­1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图1­4­1❸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A.①为水圈B.②为岩石圈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❹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是个不连续的圈层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③圈层的物质状态是气态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2016年4月27日23时17分,我国台湾岛以东海域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约为8千米。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❺若只考虑地震波的影响,则发生地震时位于台湾岛以东海域的船只( )A.只会上下颠簸B.只会左右摇晃C.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D.先就地打转,后左右摇摆❻海底强震对下列圈层影响最小的是( )A.水圈 B.大气圈 C.生物圈 D.岩石圈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图1­4­2),完成 7~8题。

图1­4­2❼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C.③圈层 D.④圈层❽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的一口石油钻井钻至地下8038米的深度,刷新了此前同一构造带上中国石油陆上最深井纪录,成为新的陆上“深井王”。

这意味着我国超深、高温、高压深井钻井技术迈上新的台阶,也为国内超8000米深度钻探积累了宝贵经验。

结合材料,完成9~11题。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特征。

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自主预习(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1)分类:图中A 表示①横波,B 表示②纵波。

(2)特性⎩⎪⎨⎪⎧A 波:传播速度慢,只可以通过③固体传播B 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④固体、液体、气体传播(3)波速变化a .在地下平均33千米C 处(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⑤增加。

b .在地下2 900千米D 处:A 波⑥完全消失,B 波传播速度⑦突然下降。

2.圈层划分(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⑧传播速度的变化。

(2)界面:图中C 为⑨莫霍界面,D 为⑩古登堡界面。

(3)圈层:由内向外E +F 为⑪地核,G 为⑫地幔,H 为地壳。

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⑬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⑭岩石组成。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名称 含义特征大气圈由⑮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为⑯氮和氧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⑰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始终处于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 地表生物及其⑱生存环境的总其范围是指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称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思考 1.当某处发生地震时,附近有明显震感的城市中,街道上的行人与湖中船上的人的感觉是否一样,为什么?答案不一样。

处于街道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晃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处于行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因为水只有纵波通过。

2.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答案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促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探索地球内部圈层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

探索地球内部圈层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进入地球内部观察,然而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是不可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选择题
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测地球内部结构。


此完成1〜2题。

1. 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地震波波速变化处,说明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B. 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C. 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
D. 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速度大于纵波 2. 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征的正确叙述是
( )
A. 划分地壳和地幔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B. 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 莫霍界面位于地幔与外核之间,在地下平均
33千米处
D. 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
解析:第1题,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有很大差别,
根据地震波的速度变化就
可以推断所经过的不同物质, 波速发生明显变化, 就说明上下层次物质组成有很大差异。


2题,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核部分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莫霍界面 下纵波和
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答案:1.A
2.D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
3〜4题。

3•该地的莫霍界面大约位于 A. 5千米处 C. 33千米处 解析:第3题,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来看,在 5千米处发生明显变化,可以推知,
4•该地可能位于(
) B. 30° N,90°E
D.经度180°,纬度0 此处为莫霍界面。

第 4题,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 点应该在海洋上。

只有 D 项符合题意。

此处的地壳厚度仅为 5千米,可以推知该 答案:3.A 4.D
5•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 A 、B C D 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
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 )
(
B. 17千米处 D. 2900千米处
解析:选A。

海拔越高的地区地壳越厚,地震波从莫霍界面传到地面需要的时间越长。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11.
6.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 ①圈层是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氢
B. ②圈层即岩石圈
C. ③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为岩浆发源地
D. 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7. 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纵波、横波通过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时,波速都增加
B. 在⑤圈层无法观测到横波
C. ①和②之间的圈层即水圈
D. 地球内部、外部各圈层都是连续且规则的
解析:第6题,①圈层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②为地壳,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③为软 流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为岩浆的发源地;④为外核,为液态物质。

第7题,⑤圈层是内核, 受外核为液态物质的影响,横波无法到达⑤圈层。

答案:6.C 7.B
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2个
B. 3个 4个 D. 5个
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瀑布 B.岩石
C. 树木花草
D.大气 10.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
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 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 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 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解析:第8题,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第 圈是最活跃的圈层。

第10题,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 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

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观察图片,回答 8〜10题。

A. C. 9. A.
9题,生物 相互影响的, 分
别是地球内 2t>00^3t>00k m
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

答案:8.C 9.C 10.B
11.
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
A.
岩石圈、地幔、地壳 B.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 岩石圈、地幔、地壳
D. 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解析:选D 。

解答该题关键是明确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软流层位于地幔的上部,而地幔 属于地球内部的一个圈层。

12.下列关于水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由液态水和固态水组成的一个圈层 B. 是一个不连续存在于地球表面的圈层
C. 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D. 由地表水和地下水及海洋水组成
解析:选C 。

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按分布包括陆地水、大气水和海洋水, 按水体形态包括液态水、固态水和汽态水。

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结合
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 说明A 圈层不同于其他圈
层的特点是(
)
① 只有A 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 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 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 300米 ④ 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 。

根据“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这一定义,再结合生 活中的经验,如鱼生长在水中、 蚯蚓生长在土壤中、生物都需要呼吸大气等,可推导出生物 圈不单独占有空间, 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地壳(或岩石圈)、大气 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生物圈的存在才进一步紧密联系了其他三个圈层之间的物质、 能量循
环,所以说生物圈是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二、综合题
14.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 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 c (2) 当A 地发生地震时,B C 、D E 、F 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 A 地发出的地震波,B 测得
的地震震级为8.3级,E 测得的地震震级为 ____________ 级。

对B 、E 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 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 _________ 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
(3) 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地下两个不连续面,即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莫霍界面和地幔 与地核的
13.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
分界面古登堡界面。

第(2)题,主要考查地震波的传播特点,从A至B只经过地壳, 从A至E,经过地壳和地幔,纵波在地壳和地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第(3)题,地核的外核
为液体,横波不能通过。

答案:(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2) 8.3 E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
(3) 如图(过A点作地核外缘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15•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在渤海湾黄河口凹陷发现一个新的油气田,标志着我国在这一区域的勘探再获新的进展。

该新油气田的成功发现,进一步展示了黄河口凹陷的勘探潜力,对渤海湾产储量规模的稳步提升发挥了重大作用。

材料2: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

(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和不连续面(界面)。

(2) 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3) 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
(4) 黄河口凹陷油气勘察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
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_________ 波。

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有储油构
造的是()
A C D
……-横波------ 纵波
解析:第(1)题,地球内部圈层主要是依据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不同层次的传播速度不同而划分的。

两个不连续界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把地球内部分成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第(2)题.两个不连续界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第⑶ 题,地壳圈层在陆地上比较厚,海洋上比较薄。

第(4)题,地震波中的横波只
能在固态介质中传播,而纵波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介质中均可传播,所以,遇到含油层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为横波。

答案:(1)地震波
(2)(如下图)
地盘菠連康

(3) 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达33千米,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
壳更厚,可达60〜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只有7千米,各大洋的平均厚度也不相同。

⑷横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