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与中国法的起源
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中文“法”字的来源,古代曾有神兽决狱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部落联盟生息在黄河流域。
该部落联盟首领舜委任皋陶为司法官。
皋陶正直无私,执法公正,非常受人爱戴。
他在处理案件时,若有疑难,就令人牵出一头神兽,该神兽名廌,又名獬豸,獬豸有分别罪与非罪的本能,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
见人争斗时,用它的一只角向无理、有罪的一方触去,是非曲直,立见分晓。
这就是中国古代的神明裁判。
——所谓神明裁判,就是借助于神的力量和方式来考验考察当事人,以确定其人是非曲直,判定有罪或无罪的原始审判方式。
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实际上法律就是统治阶级制定的,用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法律是必须遵守的。
那么咱们讲一下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1、宪法。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
一般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这里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法律,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最基本的问题3、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1)、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
(2)、地方性法规,即地方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其效力不能及于全国,而只能在地方区域内发生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在这部法律里面我想着重跟大家介绍一下安全生产法制定的背景,制定的目的和适用范围,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制,从业人员的相关权利,安全监督部门享有的职权,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处理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规定。
咱们先讲一下安全生产法产生的背景,安全生产关系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大局,由于以前安全生产的责任不够明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手段和方式难以适应变化了得实际情况和需要,为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准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的调整,适应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需要,制定了安全生产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题目1/40古代司法机关审判案件有“神兽断狱”之说,是指当人和人之间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从而公平结案。
在中国历史上,独角兽象征着()。
∙A法律∙B刑罚∙C国家∙D人民解析正确答案:A神兽断狱,起源于我国远古的夏商时期,神兽指的就是独角兽,传说它能够断定当事人之间的是非曲直,当司法官遇到疑难案件时,就牵出神兽让其明辨是非。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独角兽一直象征着威严和公平的法律,其对中国历代官服纹样以及建筑布置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是中国历史上公平正义的法律的化身。
故本题答案为A项。
题目2/40“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说明在古代的时候()相辅相成,二者分别调整规制中国传统法律关系与社会关系。
∙A礼与刑∙B礼与德∙C德与刑∙D礼与法解析正确答案:A在中国古代,礼与刑各有侧重,礼以道德教化和伦理感化为基本导向,而刑则以强制镇压和刑罚制裁为主要手段。
A项正确。
题目3/40“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与当今的哪一项法律原则相一致?∙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罪责刑相适应∙C诚实信用∙D人民主权解析正确答案:A《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惩罚罪过不避让大臣,赏赐善行不遗忘百姓。
指惩罚和奖赏应一视同仁,不应因人的地位不同而区别对待。
也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地位高低之分。
故A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题目4/40西周时期的刑事法律中还有有关老人和小孩犯罪减免刑罚的相关规定,这体现了西周法律的什么特点?∙A矜老恤幼∙B残暴∙C神权法∙D不成文法解析正确答案:A西周时期法律关于老人和小孩犯罪减免刑罚的相关规定,体现了西周法律的矜老恤幼,宽缓省刑的原则。
A项正确。
题目5/40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的成文法是由郑国的子产制定的,子产将刑书写在了什么上面?∙A竹简∙B纸∙C鼎∙D地面解析正确答案:C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中国十大法治人物精选
中国十大法治人物精选1、皋陶(约公元前2280年-约公元前2170年)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
皋陶的主要功绩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五教”。
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
皋陶的“五刑”早于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三四百年。
2、邓析(公元前545年—公元前501年)邓析反对“礼治”,主张“事断于法”,欲改旧制,并私造刑法,书之于竹简,是为“竹刑”,被国家采用。
他是我国第一个私家法典草案的起草人,第一位“律师”,也是第一个因讲求法律逻辑而牺牲的人。
3、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哲学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法”的概念,被誉为“法家先驱”。
管仲提出“夫法法则治,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
”“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
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
”等法治思想,开创了以法治国的先河。
4、子产(?一公元前522年)姬姓,公孙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
出身于郑国贵族,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子产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将郑国的法律条文(“刑书”)铸在具有王权象征意义的大鼎上,并公布于众,令国民周知。
这是中国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
刑书的公布象征着“编户齐民”法律的诞生,不论在法制史上还是在社会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李悝(公元前455年一公元前395年)魏国安邑人。
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家。
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
李悝著成《法经》一书,通过魏文侯予以公布,使之成为法律,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巩固封建法权。
秦律即从《法经》,脱胎而成,汉律又承袭秦律,故《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
6、刘颂(?—300年)刘颂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罪刑法定”。
獬豸,竟然如此有来头
獬豸,竟然如此有来头作者:郭玮璐来源:《奇妙博物馆》 2019年第12期文/郭玮璐图/ 棠梨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獬豸(xiè zhì)吗?这两个字虽然生僻,但是根据字的偏旁来看,应该是一种动物。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它是真实存在的动物吗?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陕西古代文明”展厅,我们就会看到这件北魏时期(386—534)的动物陶塑艺术品。
它的身躯不大,形状像牛,头顶有一只角,背部长着羽翼,尾部有个圆孔,原本可能插有陶制或木制的尾巴。
它整体姿态低头含胸,目光向下,前腿直立,后腿稍微弯曲,好似所有力量都集中到了头上的长角,一副屏息俯冲的临战姿态。
这就是獬豸了,怎么样,看起来是不是非常威武呢?传说中的正义神兽当然啦,你肯定是没有见过真实的獬豸的,因为它只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
它形似麒麟,大的像牛,小的像羊,全身长满了浓密黝黑的毛,有着一双明亮有神的大眼睛。
因为头上长了一只尖尖的角,所以也有人叫它独角兽。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獬豸是一种上古神兽,有着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凡是世间有人不遵纪守法,胡作非为,它都会明察秋毫,把他触倒,然后吃进肚子里,为民除害。
所以,獬豸向来是公平正义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的司法体系中有着“正大光明”“廉明公正”的独特内涵。
这件陶塑獬豸诞生于北魏时期。
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一个北方政权,也是北朝时期的第一个王朝。
此时的中国极为动荡,朝代更迭频繁,战争频发,人们内心渴望和平、公正,当现实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只能将这些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中。
“出生”在这个时代的陶塑獬豸,其来历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专家推断这应该是一件随葬品,担负着守护墓主人灵魂和墓室安全的职责。
獬豸与法律的不解之缘史前社会的人相信冥冥之中有主宰一切的神灵存在。
他们相信神灵掌握着自然界的所有变化,控制着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的命运和行为,神灵洞悉一切,能辨别一切善恶真伪。
法的故事
法的故事(苏力)翻开当代中国的几乎任何一本法理学的教科书,无论其名为《法理学》还是《法学基础理论》或法律辞书,甚至台湾学者的法律教科书,我们都可以看到类似下面的文字:中文的‚法‛字古体写作‚灋‛。
根据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一书的解释:‚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之所以偏旁为‚水‛,是因为法律如水那样公平;而之所以有‚廌‛,因为‚廌‛是传说中古代的一种独角兽,生性正直,古代用它进行‚神明裁判‛,见到不公平的人,会用角去顶,因此也就有了‚去‛。
这段存在于几乎所有中国法理学教科书、辞书的文字,究竟有什么意义,何以可能?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我不通古文字学,不想与古文字学家争碗饭吃,因此也不敢对‚法‛字的这种考证表示太多的怀疑。
‚法‛字的起源也许就是如此。
但是,对这种论证,我总有些许的怀疑。
许慎生卒于公元1-2世纪年间,这时,距‚法‛字已经流行的春秋年间已经有六、七百年了,想当然,这个字的出现一定更早。
其次,这个古‚法‛字并非一个单字,而是由‚水‛、‚廌‛和‚去‛三个单字构成的。
即使有可信的材料记载了这三个单字的发生,而要将这三个至少在当初几乎是毫无联系的古字组合起来,并用来指涉法律这种社会活动和社会规范,也一定是一个漫长的且必定不是那么井井有条的历史过程。
即使当年有人有心记录,也几乎肯定,他或他们不可能完整记录这一历史。
换言之,许慎完全没有可能看到这个字是如何发生和演化的,也不可能拥有任何一个人对这一演化发生史作出的比较完整可信的记录。
而且,许慎的解说也确实没有引用任何其他令人可信的文字或实物材料来印证自己的解释。
注意,我只是说他没有引证而已,并没有说他有意作弊(因此,今天许慎的后代可能无法因此在法院提起诉讼而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许慎也许曾掌握了某些第一手的文献或实物材料;也许仅仅由于当时还没有今天的学术规范,或者他编写《说文解字》仅仅是一种私人的爱好而不是像今天的我们这种人更多是为了出版,他未予引证。
“法”的故事
“法”的故事一翻开当代中国的几乎任何一本法理学的教科书――无论其名为《法理学》还是《法学基础理论》――或法律辞书,2甚至台湾学者的法律教科书,3我们都可以看到类似下面的文字:中文的“法”字古体写作“灋”。
根据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一书的解释:“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之所以偏旁为“水”,是因为法律如水那样公平;而之所以有“廌”,因为“廌”是传说中古代的一种独角兽,生性正直,古代用它进行“神明裁判”,见到不公平的人,会用角去顶,因此也就有了“去”。
这段存在于几乎所有中国法理学教科书、辞书的文字,究竟有什么意义,何以可能?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二我不通古文字学,不想与古文字学家争碗饭吃,因此也不敢对“法”字的这种考证表示太多的怀疑。
“法”字的起源也许就是如此。
但是,对这种论证,我总有些许的怀疑。
许慎生卒于公元1-2世纪年间,这时,距“法”字已经流行的春秋年间已经有六、七百年了,想当然,这个字的出现一定更早。
其次,这个古“法”字并非一个单字,而是由“水”、“廌”和“去”三个单字构成的。
即使有可信的材料记载了这三个单字的发生,而要将这三个至少在当初几乎是毫无联系的古字组合起来,并用来指涉法律这种社会活动和社会规范,也一定是一个漫长的且必定不是那么井井有条的历史过程。
即使当年有人有心记录,也几乎肯定,他或他们不可能完整记录这一历史。
换言之,许慎完全没有可能看到这个字是如何发生和演化的,也不可能拥有任何一个人对这一演化发生史作出的比较完整可信的记录。
而且,许慎的解说也确实没有引用任何其他令人可信的文字或实物材料来印证自己的解释。
注意,我只是说他没有引证而已,并没有说他有意作弊(因此,今天许慎的后代可能无法因此在法院提起诉讼而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许慎也许曾掌握了某些第一手的文献或实物材料;也许仅仅由于当时还没有今天的学术规范,或者他编写《说文解字》仅仅是一种私人的爱好而不是像今天的我们这种人更多是为了出版,他未予引证。
獬豸——这只传说中的独角兽
獬豸——这只传说中的独角兽如果挑选一种最能代表中国法制的动物,那么,它只能是獬豸——一种传说中的独角兽。
自汉代以来,一种名为獬豸(xiè zhì)的独角兽开始了漫长的演变,至今依然。
在全国著名政法院校和诸多公检法机关中,作为司法公平正直象征的独角兽雕塑,是不可或缺的影观。
但令人诧异的是,除了标志性的独角外,各地独角兽的形象、姿态各异,主题与寓意时有背离。
漫漫长路,独角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锋锐长角是獬豸最显著的特征2018年初,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的“茶马古道”展上,一件汉代青铜神兽攒足了人气,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
小神兽特置于展厅中央。
它身躯不大,俯首颔胸,颈部高耸,于圆曲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前腿直立,后肢弯曲,头顶长刺,宽尾高扬,形成约30度的倾斜,一幅屏息伏冲的临战姿态。
夸张的长刺和宽尾是可拆卸的组件,几与兽身等长,平添了神兽的神勇气概。
细观兽身,表面布满或飘逸或卷曲的毛发。
它分明就是传说中能分辨善恶曲直的独角兽——獬豸。
史籍载录的獬豸有羊形、牛形、鹿形等不同形态,但共同之处是头上都长有独角,俗称独角兽。
东汉杨孚《异物志》载:“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
”现在出土的汉代独角兽与史籍记载相符,确是一副前趋“触不直者”的形态。
至今所见独角兽有青铜铸造及木雕、陶塑者,但未见早于汉代的。
而有关独角兽的文献记载,也多始于汉代。
这些迹象表明,独角兽在汉代开始流行。
在陕西、甘肃、河北、山西等地的博物馆,不经意间,形似羊牛虎鹿的独角兽会与观众不期而遇。
但据出土实物,酷肖羊、牛形的独角兽出现较早,后来渐为鹿形、麒麟形所取代,也即独角兽的样貌经历了由质朴到繁复的演变。
甘肃省博物馆藏有一件汉代木雕独角兽,长57厘米,独角前刺,尖尾朝天,四肢跨开,呈奋力前冲的姿势。
具有标志性的独角和直尾呈90度,长宽略同,明显较四肢粗壮,夸张不失协调,构成力量的核心。
法字的由来
法字的来源关于法字的来源,古代曾有神兽决狱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部落联盟生息在黄河流域。
该部落联盟首领舜委任皋陶为司法官。
皋陶正直无私,执法公正,非常受人爱戴。
他在处理案件时,若有疑难,就令人牵出一头神兽,该神兽名廌,又名獬豸。
汉代杨孚所著《异物志》写道:“北荒之中有兽,名獬豸(xiezhi),一角,性忠,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咬不正者。
”汉代王充《论衡?是应》说:“鹿者,一角之羊也,情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
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斯盖天生一角圣兽,助狱为验。
”此兽似羊非羊,似牛非牛,似鹿非鹿,也有人说它同麒麟想象。
它的头上长着一支独角,锋利无比,故又俗称独角兽。
獬豸有分别罪与非罪的本能,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
见人争斗时,用它的一只角向无理、有罪的一方触去,是非曲直,立见分晓。
这就是中国古代的神明裁判。
——所谓神明裁判,就是借助于神的力量和方式来考验考察当事人,以确定其人是非曲直,判定有罪或无罪的原始审判方式。
神明裁判使诉讼裁决及其形式披上神圣的外衣,使人诚心信服。
中文法字,在西周金文中写作“灋”,与其它汉字一样,是一个绝妙的意象丰富的象形文字。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说:“灋,刑也。
平之如水,故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灋由三部分组成:氵、廌、去。
氵,平坦之如水,一说喻示法象水一样平,是为公平、公正;一说将人犯置于水面凛去。
廌(音z hi),神兽。
《说文解字》说:“解廌,兽也。
似山羊一角。
古者决讼,令触不直。
象形从豸者。
凡廌之属,皆从廌。
”《后汉书?舆服志》说:“獬豸神羊,能别曲直。
”在这里,廌为图腾动物,一角之圣兽,代表正直、正义、公正,或说是正义之神(性直恶曲),具有审判功能、职能,能为人分清是非曲直、对错,助狱为验。
去,“人相违也”。
去即对不公正行为的惩罚。
一说判决把人驱逐出去,从原来的部落、氏族中驱逐出去,于水上凛去(古代之流刑),或交由神明判决,由神兽“触不直者去之。
从独角兽到正义女神——漫谈中西法律的象征
从独角兽到正义女神——漫谈中西法律的象征从独角兽到正义女神——漫谈中西法律的象征物(中国律师) 00前几天,开完庭出来,就听当事人抱怨堂堂法院大门口立着一对“石狮子”,感觉司法部门有摆封建衙门派头的霸气。
作为法律执业人士,我先指出“石狮子”头上的角让他仔细看,然后告知他这不是狮子,而是独角兽,学名“獬豸”,公正和严明的化身,中国传统文化中法律的象征物。
他恍然大悟。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法律文化,以法院大门口的雕像为例,中国往往立独角兽,西方则常常立正义女神。
那么,这些象征物分别有什么喻义?在此,简单介绍一下中西法律的象征物:中国的獬豸。
现在,法院门口的獬豸通常大都很像独角石狮子。
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大都是独角羊的造型,东汉之后还有独角牛造型的獬豸,作为传说中的神兽,毕竟谁也没亲见,所以独角鹿、独角麒麟等诸多版本也不少。
獬豸,也称解廌或解豸,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
因为只有一只角,故又俗称独角兽。
据说它智慧很高,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之人,就用角触他,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违法者不寒而栗。
獬豸与法的关系,还可从古代“法”字的结构得到解答,古体的“法”字写作“灋”,而“廌”即为獬豸,“廌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
传说中,帝尧的刑官皋陶饲养了一只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
另外,还传说在春秋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
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
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
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法制讲座》ppt教学课件模板
(一)、故意伤害罪:
只要打人,就有可能犯有故意伤害罪。那刑法当中 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只要造成轻伤就构罪了。 鼻梁骨粉碎性骨折、两颗牙齿打掉或折断、 肢体皮 肤及皮下组织单个创口长度达10厘米 (儿童达 8厘米) 或者创口累计总长度达15厘米(儿童达12厘米面部软 组织单个创口长度达3.5 厘米 (儿童达 3厘米),或者创 口累计长度达5厘米(儿童达4厘米)或者颌面部穿透创 所以打架稍微过头,就有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爱 打架的同学们可要注意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和管制。例:实验中学打架案,两颗门牙
其次要做到博我以文。
多看书,丰富自己的学识。当今之中 国文盲罕见,法盲却层出不穷。不知法、 不懂法、犯了法还浑然不觉,除了惋惜, 更让人悲哀。
另外,我国目前暴力犯罪率相对较低, 原因有二:一、“天眼”工程的覆盖率 极高;二、技术侦察手段日益提升。 (实名制登记、手机定位锁定、网上追 逃(全国)等)
(二)、聚众斗殴罪
我们同学经常犯罪的错误,打群架,要知道 打群架很容易构成聚众斗殴罪?什么叫做聚众 斗殴罪:只要一方三人以上互相进行殴斗,破 坏公共秩序的行为。他们往往是约定时间、地 点,大打出手,而且往往造成伤亡和社会秩序 的混乱,是一种严重影响社会公共秩序的恶劣 犯罪行为。性质要比故意伤害罪恶劣。 例如: 铁路五中学生打架案。
(三)、盗窃罪
小偷,我们从小就引以为耻的名词。盗窃 罪就是偷,特别严重的是从别人身上偷,偷别 人的手机、钱包,只要从别人身上偷的哪怕是 一块钱,也构成了扒窃罪。盗窃罪1000以上即 为数额较大,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 制。例:龙江女孩盗窃手机案。
(四)、抢劫罪
根据刑法规定,实施抢劫,哪怕只劫取了一 元钱,都构成抢劫罪,法定刑量最低档为三年 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青少年们正处于学习 知识,学习本领的黄金时期,更应好好学习。 例如:30块钱就可以悔掉一个人。李XX抢劫 案,小李是一个高中生,其同学和别人约架, 小李一起去了,打架时同学从对方口袋强行掏 出了对方30多块钱,小李做为从犯被判刑5年。
两种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独角神兽,一只秉公执法,另一只是外语专家
两种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独角神兽,一只秉公执法,另一只是外
语专家
獬豸(音:谢制)和甪(音:路)端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两种独角神兽,可能很多人知道獬豸,但对于甪端就不太了解了,这篇文章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这两种神兽的区别。
獬豸和甪端都没在《山海经》里出现,但在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都有记载,其中列举了很多珍禽异兽,既有獬豸又有甪端(这时已经写作角端了),可见这两种兽并不相同,而且至少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定论了。
它俩具体区别如下:
一、獬豸
獬豸自从诞生那天起,就被赋予“神兽”的身份,它长得像鹿或羊,身上长毛,有四个蹄型足。
性格忠诚,公正。
“法”字的古金文写做“灋”,说文解字中解释,灋字的右上部位的“廌”,是一种可以在嫌疑犯中撞击出真正犯人的动物,判别出后将其除灭。
这种动物,就是獬豸。
獬豸冠是指古代执法官吏戴的帽子,以其形类似獬角而得名。
二、甪端
甪端的造型多见于香炉。
据说它只是一种杂交出来的异兽,一开始并没有秉公执法的象征。
它的特点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大概是就是长跑运动员和小语种专家的合体……《宋书》中对它的描写是“明君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之。
”就是有圣主在位的时候,甪端负责和四方蛮夷进行沟通,正好符合它“跑得快,懂外语”的特长。
甪端长得像猪或牛,总之比獬豸胖乎些,身上披鳞,有四个兽爪。
这和獬豸的披毛蹄足有明显区别。
至于后来甪端被赋予了公正守法的象征,大概是因为多数人不能区分甪端与獬豸,将它们混为一谈了。
代表公正的独角兽
代表公正的独角兽獬豸,为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着一只角,故又俗称独角兽。
在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中,獬豸一向被视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它怒目圆睁,能够辨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处死的人用角抵死。
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自古以来被认为是驱害辟邪的吉祥瑞物。
此处引用獬豸的形象,取意于对中国传统司法精神的继承。
辞海解释:传说中的异兽名,能辨曲直,见人斗即以角触不直者,闻人争即以口咬不正者,见《异物志》。
《后汉书·舆服志下》:"獬豸,神羊,能辨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
"后亦用以指执法者。
獬豸冠:古代执法官吏戴的帽子《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执法者服之……或谓之獬豸冠。
"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生前不惧獬豸冠,死来图画麒麟像。
在西方法律文化中,正义女神忒弥斯是法律的象征。
从中世纪始,这位手持天平与利剑,蒙着眼睛的女神,就栖息在城市法院的屋檐之上,居高临下,支撑着西方文明对于法律的信仰。
在中国,法律的象征则是獬豸(读xiè zhì)。
出身——未解之谜獬豸,也称廌或解豸,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头生一角,追随在中国首任“大法官”皋陶左右,能辨明善恶忠奸、是非曲直,遇到不平,则用角抵之,是最好的法官。
正因为此,从诞生之日起,獬豸就与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成就各种法学教材对于“法”字的造字结构的解释:古体的“法”写作“灋”,所以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而“廌”,则为獬豸,遇到不直之人,则“去”之。
獬豸作为法律象征的地位就这样被认定下来。
可传说毕竟是传说,不曾有人亲眼得见,獬豸的尊容自然引发了学者们无穷的想像力,也留下了几个不同的版本。
《史记集解》认为它是黄帝时代神仙所赠的神鹿,而《说文解字》则指称它长相酷似牛,而后世流传最为广泛的还是神羊说。
能断案的上古神兽,就连帝王都将它视为大法官
能断案的上古神兽,就连帝王都将它视为大法官要说起来执法断案,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法官检察官,或者是古代如包青天那样的人物。
人类世界的秩序需要法律,而裁决的人则至关重要,英明公平的执法者会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而一个昏庸无能的执法者则会使得世人不满。
而今天我们要讲的,则是一种动物执法的故事,这种动物据说是中国古代法官的鼻祖,它不仅博学通晓世间法律,而且,它还刚正不阿,秉公办案,深得古代帝王和百姓的信任。
这种神兽叫做“獬豸。
”獬豸,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其形象有大有小,大獬豸如同牛,小獬豸如同羊,它长相像麒麟,身上有浓密的毛,双目如电,头上还有一支独角。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獬豸是一种高度智慧的动物,它不仅通晓人类语言,而且知道人间的一切,它的双目据说可以看穿人心,任何奸诈狡猾的人都逃不脱它的眼睛。
那么,獬豸是怎么断案的呢?根据古籍记载,獬豸断案很特别,它会先听诉讼者的讼词,然后听被告的辩解,在这个过程中,它就可以做出判断。
当它做出判断后,它会告诉双方自己的裁决结果和裁决依据,然后用自己的独角将那些虚伪和邪恶的人顶倒,后吃掉他们。
在古代,獬豸被称为“直兽”,就是耿直刚正的意思。
因为獬豸的这种特点,因此獬豸被称为“直辩兽”,又叫“触邪。
”我们不要认为獬豸的故事只是神话寓言,其实,獬豸的名字在中国古代是有重要地位的!汉代法官带一种帽子,而这种帽子的名字就叫“獬豸冠”,《后汉书》记载:“执法者服之……或谓之獬豸冠。
”现在,在明代十三陵的墓葬旁边的时刻动物中,也有獬豸的身影。
不仅如此,我国古代的“法”字也和獬豸有些很深的渊源。
古代法字的写法应该是“灋”,这个字中,拆开来解读,里面的“廌”其实就是獬豸的别称,而三点水代表执法“平之如水”,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法律最理想的形态其实就是獬豸执法时的样子,“触不直者。
”在中国古代的最高执法机构门前,往往会树立獬豸石像,以此彰显公平正义。
那么,古代真的有獬豸这种神兽吗?对于獬豸的存在与否,有很大的争议。
“法”字的演变
“法”字的演变法制教育教学资料补充:“法”字的演变法字最早是由“三点水”“去”和“独角兽“独角兽,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
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
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
法律的起源是什么?法律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这是法理学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对这个问题给予了科学的解释。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起源问题的分析和阐述也有一个逐渐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1872年5月至1873年1月,恩格斯针对蒲鲁东主义者散布解决工人阶级住宅问题的资产阶级慈善家的改良方案,撰写了一组重要,先后发表在《人民国家报》上,而后以《论住宅问题》为题出版了单行本。
在《论住宅问题》中,恩格斯深刻地剖析蒲鲁东主义者解决住宅问题的方案的理论基础——“永恒公平”论,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住宅问题的解决总是有利于资产者,资产阶级法律不可能解决住宅问题,并从正面科学地揭示了法、法学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内在联系,对法律起源问题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阐述,然而由于受科学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历史局限,恩格斯关于法律起源的论述中仍然包涵着若干没有获得解决的重大存疑。
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人类学研究的迅速进展尤其是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关于史前史研究的权威成果,才为解答恩格斯的存疑提供了客观条件。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在吸取摩尔根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一本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法的问题的杰出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起源问题的定型之作。
《论住宅问题》关于法律起源问题的阐述与存疑《论住宅问题》是恩格斯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尤其是蒲鲁东主义者)论战的产物。
法律的起源是这场论战过程中涉及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恩格斯看来,与国家起源相一致,法律起源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历史观根本对立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
如果说“法”是一头辨別是非的神獸,那么“律”?说文解字:法律
如果说“法”是一头辨別是非的神獸,那么“律”?说文解字:法律去过法院办事的人对下面这幅图中的神兽应该都不会陌生:汉字中的“法”其实就来自于这个独角兽,獬豸(xiè zhì),也称獬廌、解豸。
相传,皋陶(中国司法始祖)在处理案件时,若有疑问,便会牵出这头神兽,让神兽来判明是非曲直。
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
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
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论衡-是应》曰:“鹿者,一角之羊也,情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
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斯盖天生一角圣兽,助狱为验。
”《异物志》曰:“东北荒中,有兽名獬,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
”《说文解字》曰:“解廌,兽也。
似山羊一角。
古者决讼,令触不直。
象形从豸者。
凡廌之属,皆从廌。
”汉字“法”,在西周的金文中写作“灋”。
显然,这是一个象形文字,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个“会意”字。
许慎的《说文解字》对此解释曰:“灋,刑也。
平之如水,故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这段话是对“灋”的最好解释了。
中国古代文献中,“法”与“刑”往往通用。
早期多用“刑”,如夏之禹刑、商之汤刑、周之吕刑、春秋战国之竹刑,还出现了刑书、刑鼎。
战国时期,魏相李悝集诸国刑典,编纂了一部《法经》,之后,“法”便用的多了起来。
汉字中“法”与“律”也经常通用,“律之与法,文虽有殊,其义不也”。
但战国时的商鞅以《法经》为蓝本实行变法,改法为律,制定了《秦律》。
“律”字最初的本意是指定音的竹笛,后来也指音乐的旋律和节拍,其内涵意义是规范和稳定。
商鞅以“律”代“法”,其目的在于强调“律”的稳定性和普适性,“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
法律的象征物——獬豸 司法女神
今安徽省六安市
西方的正义女神朱斯蒂提亚
朱斯蒂提亚
披白袍、戴金冠、一手持天平、一手持长 剑、带眼罩。 古罗马的法谚:“为实现正义,哪怕天崩 地裂(Fiat justitia ruat caelum)”。
中西法律的象征物
灋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 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中国的獬豸
獬豸(xiè zhì )
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 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 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故又俗称独 角兽。 “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 正者”
思考讨论:
法的终极价值追求是什么?
神
判
原告控诉被告盗窃,裁判者无法辨别谁 是谁非。
把被告扔到水里,如果被告沉入水底: •
古巴比仑人就认定被告有罪,他的财产 即归原告所有; 古代日耳曼人则认定被告无罪,因为人 在水里沉底合乎常理,这说明神明接纳 了他。
•
日耳曼人让被告吞下一大块奶酪
• •
如果被告顺利咽下,即说明他无罪; 如果卡住了咽喉,便说明他有罪。
非洲苏丹的阿德赞人,巫师问讯原告或
•
者被告时,为了弄清当事人是否诚实, 便拿一块叫做“拜哥”的毒药让鸡吞下 如果鸡没有死,那么就意味着神就宽恕 了相关当事人,反之他将受到惩罚。
獬豸、法冠、华表之起承转合及赋予的法治思想
獬豸、法冠、华表之起承转合及赋予的法治思想帝制时代,除了皇帝的帽子是冠君之外,恐怕御史的帽子数亚军了。
皇帝的帽子叫冠冕,御史的帽子叫法冠。
一,法冠,本来是楚国的王冠。
在战国时期,几个牛逼国家的国王戴的帽子都不相同。
大概有三种情况:一个是周朝正统的华夏冠也就是冠冕衮服中的冕。
从春秋零落到了战国,齐、燕、韩、赵、魏以及其他周王分封的诸侯国,他们的帽子是周朝的礼仪之冠冕,是正宗。
其次是秦国的帽子,秦国是'东越西夷,南蛮北狄'里面的'夷',自然就差了个层次,从秦俑的头式可以看得出秦冠从简。
其三就是南蛮的楚国了。
它'不服周',对着周朝干,吞并了江汉流域几十个小诸侯国。
还在帽子上做文章,周王的冠柱五寸,楚王牛逼,要高二寸。
所以,楚王的王冠亭亭玉立,看上去又高又单调,令人神思飞扬,楚人不愧是从打猎图腾起来的部落国家,帽子之制度,也比中原各国高了几寸。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搞了一套自己的国家制度,其中就有自己的名号——皇帝之称。
与此相关的服色制度就明确规定了下来,冠冕以六寸高为基本底线。
显而易见,六国的国王就不要再叫王了,不仅是被征服者,而且,秦朝不搞分封制,所以,六国国君也就没有王这一名号了。
秦始皇不整死你们,也算秦始皇的大度了。
楚国,是秦始皇用了六十万人马,求爹爹拜奶奶地礼让王翦去攻打的。
结果耗时费力一年多打下了楚国。
楚王负刍被俘。
在献俘仪式上,秦始皇看上了楚王的帽子。
秦始皇很欣赏楚王王冠的制造结构。
认为废弃了可惜。
他就把这顶楚王王冠赏给了秦朝的御史大夫。
从此以后,执法者的头上戴的帽子,就叫法冠。
知道的人心头还是叫楚王冠。
秦汉以来,御史、使节和执法官都戴这种法冠。
“南冠而絷者”,则楚冠也。
秦灭楚,以其服赐执法近臣,御史服之。
《春秋左氏传》二,法冠的几种不同叫法1,獬豸冠楚国是崇拜图腾的国家,楚王的王冠与一种神秘的动物有关系。
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神羊?)传说中的獬豸头上有一角,富有正义感,灵犀忠厚,能辨曲直,如果它看见有人相斗,则以角触邪恶无理者,好主持公道,传说这种神兽喜欢居住在水边,它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着一只角,故又俗称“独角兽”。
2018年尔雅法理学网络课课后答案及解析和测试答案及解析全集
【精选】法理学尔雅章节测试红色字体的标题代表蓝色字体的答案是错误的法理学导论(一)已完成 1腹诽罪出现在我国什么时代, A、秦始皇时期B、武则天时期C、乾隆时期D、民国时期正确答案:B2以下哪个不是法理学中主要涉及的内容,A、法律的基本概念B、法律的价值和追求C、修身养性,培养法律思维D、为部门法提供原则正确答案:D3法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 A、法B、法的现象C、逻辑推理D、与法相关的问题正确答案:C4在我国,国务院有权制定 A、法律B、部门法规C、地方性法规D、行政法规正确答案:D5下列法律文件中,属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A、宪法B、治安管理处罚条例D、法院调解书正确答案:B6法学又称法律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现象B、自然现象C、法律现象D、综合现象正确答案:C7法理学在法学中处于基础课程地位。
正确答案:对8《唐律疏议》规定了管辖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对9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称为规范性调整。
正确答案:对10法律体系是对法律制度进行本质分类的概念。
正确答案:×法理学导论(二)已完成1“獬豸”指的是,A、法典名称B、古代城市名称C、神兽名称D、古代官职名称2“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这里“禹刑”指的是什么刑罚,A、车裂B、凌迟C、斩刑D、分尸正确答案:C3“神判”在我国古代用来解决什么问题,A、决定谁是罪犯B、决定谁来担任某个官职C、用来占卜D、用来确定立法正确答案:A4皋陶是什么时代的人物, A、夏朝B、尧舜时期C、隋朝D、北魏正确答案:B5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法学上被称为A、法学体系B、法律体系C、法律制度D、法系正确答案:D6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条件是 A、生产力的发展B、阶级斗争激化C、社会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正确答案:D7我们通常讲的“法学”中的“学”,指的的东方意义上的“学”。
正确答案:×8皋陶在我国古代的任务是判决诉讼。
山海经之獬豸辨好
山海经之獬豸辨好《山海经》里有这样一个神兽,叫獬豸(xièzhì),它与人为善,非常有正义感,是勇猛、公正的象征,和其他作恶的凶兽很不一样。
獬豸的神奇地方在于,它很聪明,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如果看到贪污的官员,就会用自己头上的独角把他顶倒,然后吃下肚子;如果有人发生分歧,它就用自己的角指着不占理的那一方。
《山海经》是这样形容獬豸的:东望山有獬豸者,神兽也。
尧前有之,能触邪。
状如羊,一角四足。
王者狱讼平则至。
御史台故事云:御史法官一名獬豸,神羊也,有一角。
楚王尝获之。
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人们对于獬豸的想象是:大的像牛一样,小的像羊一样,从外形上看吧,和麒麟很接近,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脑门上长着一只角,据说角断了,獬豸就会死掉。
《山海经》是这样形容獬豸的:东望山有獬豸者,神兽也。
尧前有之,能触邪。
状如羊,一角四足。
王者狱讼平则至。
御史台故事云:御史法官一名獬豸,神羊也,有一角。
楚王尝获之。
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人们对于獬豸的想象是:大的像牛一样,小的像羊一样,从外形上看吧,和麒麟很接近,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脑门上长着一只角,据说角断了,獬豸就会死掉。
传说中,帝尧的刑官曾经养过獬豸,只要遇到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让獬豸帮忙判决,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就这样,獬豸成了正义的代名词。
春秋战国时,齐庄公有个臣子叫壬里国,与另一位臣子中里缴连打了三年官司。
因为案情复杂,纠缠时间太长,实在没办法,齐庄公就让獬豸来断案。
这两个人就当着獬豸的面读自己的诉状。
壬里国读完诉状,獬豸没什么反应,可中里缴的诉状还没有读到一半,獬豸就用角顶翻了他。
于是,齐庄公判壬里国胜诉,一场打了三年的官司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蘇轼也曾经在《艾子杂说》中讲过“獬豸辨好”的故事。
故事里说,齐宣王曾经问艾子道:“听说古时候有一种动物叫獬豸,你知道吗?”艾子答道:“尧帝在位时,就养过獬豸,传说它能分辨好坏,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角兽与中国法的起源
作者:徐清峰
来源:《大科技·百科新说》2014年第07期
少年鲁迅读私塾时,老师提出一个词“独角兽”,让鲁迅对下联。
鲁迅脱口而出“比目鱼”。
老师甚为赞赏,因为独角兽的“独”是单数,比目鱼的“比”暗含双数,对得极其巧妙。
那么,“独角兽”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它是神话传说中一种奇特的动物,形如牛、羊、鹿、麟、马、豹、虎、龙的综合体,最大特点是有独角,据说能够正刑罚、辨别曲直、赏善罚恶。
根据研究,独角兽可能是自黄帝时代起,世世代代主管军事和司法事务的东夷集团——蚩尤部落的图腾。
看来,要了解独角兽,我们不得不了解蚩尤这个人。
据古书记载,蚩尤是东夷集团部落的首领。
东夷集团最早从青藏高原上走下来,定居在河北燕山一带,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了自己的部落,后来他们活跃在山东泰山周围。
东夷集团可能是最早从母系氏族社会转入了父系氏族社会的,建立了父权的权威,严格了两性关系和婚姻禁忌,所以东夷集团的成员身体都比较强壮,比较善战。
另外,东夷集团所处地区常有火山喷发,矿产丰富,蚩尤就利用这种独特的优势打造兵器。
由于人口优势和兵器优势,东夷集团很快强盛起来,他们不断向外扩张。
东夷集团以蚩尤部落为首,下面有81个部落听从蚩尤,还有苗族部落做为东夷集团的盟友。
蚩尤力大无比,战无不胜,被人们称为“战神”。
蚩尤部落的图腾就是独角兽,因而独角兽就代表了蚩尤的权威。
蚩尤率领东夷集团不断向西扩张,这时与中原的炎帝部落相遇。
当时中原有两个华夏部落,一个是西边的炎帝部落,另一个是北边的黄帝部落。
炎帝部落向东扩张,首先与蚩尤领导的东夷集团相撞。
两军相遇强者胜,炎帝部落一战而败。
这时炎帝部落一分为二,一部分与东夷集团结盟,服从蚩尤的领导;另一部分不甘心失败,与北面的黄帝部落结盟,服从黄帝的领导。
黄帝也有野心南下,但由于蚩尤部落过于强大,找不到机会,只好耐心等待。
随着东夷集团的不断扩张,蚩尤领导的部落越来越多,它们包括蚩尤本部、东夷部落、苗族部落、炎帝部落,众多的部落利益纷争不断,再用从前的氏族制度难以管理。
于是,蚩尤根据以往的战争经验制定了五刑,即杀戮、割鼻、削耳、捣坏生殖器和刺面,用五种刑法来管理部落,这应该是历史上最早的法制实践。
在贯彻五刑的过程中,苗族部落发生了叛乱。
因为五刑本是对待敌对部落的方法,如果拿这种方法对待自己部落的同胞就太残忍了,必然引起人们的反抗。
苗族部落的叛乱让黄帝看到了机会,于是黄帝部落率领着炎帝部落向蚩尤的东夷集团发起了战争。
由于苗族部落的叛乱,再加上与东夷集团结盟的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有血缘关系,在这次战争中倒向黄帝,东夷集团被打败了。
蚩尤被黄帝杀死,黄帝对东夷集团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
炎帝部落回归黄帝部落,苗族部落被赶往南方与蚩尤部落分开,黄帝部落还与蚩尤部落结盟,成立部落联盟,黄帝当上了盟主。
蚩尤部落的酋长被黄帝任命为司法官,世代延续,尧舜时代的皋陶大法官就是蚩尤部落的后裔。
蚩尤制定的五刑也被黄帝继续沿用,没有被废除,成为中国最早的刑法渊源。
黄帝借用蚩尤的余威来管理各部落,因而继续使用蚩尤部落的图腾独角兽,作为刑法的象征。
所以,传说中的蚩尤、独角兽都与中国法律的起源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