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评讲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图版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图版

命题角度二 环境污染问题 2.[2015·新课标Ⅱ,37(3)(4),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 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 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 (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6分)
学习目标 1.识记:人地关系的思想演
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 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 因、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 原则。 3.应用:运用可持续发展理 论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4.识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 展的途径。 5.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的必然性。
形成原因 地域差异
答案 (1)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 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 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湖水以水渠 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 污染逐渐严重。 (2)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 产; 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 水排放 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 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 的环保意识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的现象
污染物较多的海
利于氮、磷营养物质

的聚集
答案 (1)B (2)C (3)C
【反思归纳】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 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 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源短缺是指资源 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 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 起生态破坏。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6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人地关系思想的演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6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人地关系思想的演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6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6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6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6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2018·齐鲁名校协作体一模)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一次性餐具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有人说:“小小餐盒既轻又重,既小又大,既简单又复杂"。

据此完成1~2题。

1.一次性餐具生产后以就近销售为主,主要原因是( )A.产品运量大B.产品价值低C。

市场需求大D。

产品运输不便2.小小餐盒的“重”与“大"是指( )A.产品重量大B。

原料消耗大C.环保责任大D。

大气污染大解析:第1题,一次性餐具既轻又小,产品的运量小,A错误;产品的运量小可使其生产地远离市场地,D错误;市场需求大不是其生产接近市场的主要原因,C错误;一次性餐具的市场价格低,长途运输会增加运输成本,利润降低,故选B。

第2题,一次性餐具又轻又小,故产品重量小,消耗原料少,A、B错误;使用一次性餐具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D错误;一次性餐具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故环保责任重大,故选C。

答案:1.B 2。

C(2018·定州模拟)读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示意图,完成3~5题。

阶段验收评估(八)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阶段验收评估(八)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阶段验收评估(八)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3·南京调研)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森林锐减C.土地荒漠化D.矿产资源枯竭2.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C.农作侵入牧区D.土地生产力下降读“2006~2007年北京a、b、c三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各月污染指数变化情况示意图(图中大气污染的浓度越高,污染指数越大,则空气的质量越差)”,回答3~4题。

3.如果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主要是下列选项的四种,则据图判断其首要污染物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可吸入颗粒物4.下列关于造成这种污染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B.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不达标C.发达国家把污染物转嫁于发展中国家D.近年来工程建筑较多,工地扬起大量的扬尘(2013·太原月考)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漠化速度统计表。

据此回答5~6题。

5.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漠化速度在不断的加快,其原因可能是()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6.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漠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回答7~8题。

7.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③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④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8.该图显示了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有()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③废弃物综合利用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012年3月21日,环保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在2012年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点扫描: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特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一、单项选择题中国的城市正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扰。

目前天津已建成三座垃圾发电厂,采用先进的空气净化工艺,把垃圾用于焚烧发电,废渣用于制砖,余热用于取暖,有效地改变了过去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严重影响。

据此回答1~2题。

1. 下列关于建垃圾发电厂对天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解决了能源紧张状况B. 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C. 加剧了人地矛盾D. 冬季取暖完全由余热提供2. 城市垃圾除焚烧发电外,以下哪种方式还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A. 垃圾分类填埋处理B. 露天焚烧C. 分类处理,废弃物再利用D. 远郊堆放,自然降解沙柳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下图为沙柳造纸产业链图,读图完成3~4题。

3. 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A. 防风固沙B. 吸烟滞尘C. 保持水土D. 净化空气4. 造纸产业链条( )A. 使植被遭到了更大规模破坏B. 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C. 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D. 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读我国某市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示意图,回答5~6题。

5. 该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b、c、d分别表示( )A. 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B. 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环境C. 环境、市场、自然资源、环保体系D. 自然资源、市场、环境、环保体系6. 关于该示范区生态经济体系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高新技术工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② 釆用清洁生产技术,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③ 拥有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④ 依托海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资源、市场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下图为我国某地可持续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6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人地关系思想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6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人地关系思想的

[自我检测] 读人地关系的演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A、B、C 分别对应的人类历史阶段: A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B__________________时期, C__________________时期。 (2)若人类过度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会产生的环境问题 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问题
成因
表现
后果
环境污染,人 类生存环境质 量下降
人类生产、 生活过程中 排放 _有___害__物__质__
水污染、大气污 染、_土__壤__污__染___、 人类生存 固体废弃物污染、 环境质量 噪声污染、辐射污 下降 染等
1.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 环境承受着人口增长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经济、技术力量薄弱;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转移污染。 2.发达国家应对当前世界环境问题负主要责任的原因 当前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发达国家在过去利用资源发展经济 造成的,且发达国家技术先进,面对环境问题应该承担更多 的责任。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
坏,如水土流失、荒
地区
强度过大
漠化、土地盐碱化等
较发展中国家轻,以 过度消耗资源,利用强大
发达
环境污染和资源短 的经济、技术实力,环境
国家
缺为主
状况大为好转
3.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 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1)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 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典题示例 (2018·北京东城区模拟)如图为我国规划中的粤赣运河漫画。 下列关于粤赣运河叙述正确的是( )

14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解析版

14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解析版

14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

(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示意某山区农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

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代表撂荒地(经耕种肥力下降后荒废的土地)、坡耕地、经果林(经济果木林)数量和规模随时间的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撂荒地、坡耕地、经果林分别对应图中()A.甲乙丙B.乙甲丙C.乙丙甲D.丙甲乙2.随着时间推移,该山区()A.水土流失加剧B.植物种类增加C.聚落向高海拔山区转移D.农业从业人口增加【答案】1.D 2.B【解析】1.根据材料,撂荒地是经耕种肥力下降后荒废的土地,在农业社会,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及人们环保意识低,撂荒地会越来越多,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与环境的关系协调,撂荒地增加速度趋缓甚至停滞、下降,据此,撂荒地对应图示中的丙;该地是山区,适合发展经果林,随着社会发展,经果林种植会越来越多,对应图示的乙线;山区陡坡垦荒会造成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等问题,随着社会进步,坡耕地会减少,据此,图示中的甲线代表坡耕地。

据此分析本题选D。

2.结合图示信息可知,随着时间推移,该山区坡耕地减少,撂荒地减少、经果林增加,说明该山地采取了退耕还林的策略,林木覆盖率上升,水土流失减轻,植物种类增加,生态环境改善。

高海拔山区交通不便,居住条件较差,故聚落一般不会向高海拔山区转移;进入生态化-集约经营阶段后,科技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生产力,农业机械推广,智能设备大量应用,农业生产效率高,但农业从业人口会减少。

据此分析本题选B。

(2021·山东高三其他模拟)美国的玉米带位于北美五大湖以南的广大平原地区,是世界最大的玉米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出产了全球约40%的玉米。

大规模、高密度的玉米种植改变了当地的局部气候,形成了极度闷热的室外环境,出现了“玉米汗”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玉米汗”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当地玉米()A.大量吸收短波辐射B.大量释放长波辐射C.密集种植降低风速D.蒸腾提升空气湿度4.“玉米汗”现象对当地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太阳辐射增多B.降水增多C.河流径流减少D.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3.D 4.B【详解】3.玉米作为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转化为生物能,并不能将大量短波辐射转化为长波辐射,排除A、B;玉米(相对于树木、建筑物和地形起伏等)植株不高,虽能降低近地面风速,但影响的范围和高度有限,难以形成大范围闷热环境,排除C;玉米带大规模种植玉米,蒸腾量巨大,导致大范围空气湿度增大,加剧闷热感,D对。

28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18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含解析

28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018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含解析

专题28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热点题型一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例1、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

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①水土流失②雾霾严重③珊瑚退化④海平面上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提分秘籍】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

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

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

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3)后果与危害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针对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一般可从政策、法规性措施,工程、技术类措施,宣传、教育类措施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

【举一反三】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

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

据此,回答问题。

如果过度猎狼,将会()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热点题型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例2、【2017江苏地理卷】图12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图回答23~24题。

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小结

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小结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前景
资源短缺:人口增长、 经济发展导致资源需求
增加
环境污染:工业发展、 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污
染严重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影
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生物多样性丧失:过度开 发和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
下降,影响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需 要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 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业活动:排放污染物,污染空气、 水和土壤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农业活动: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影 响水土保持
旅游活动:破坏自然景观,影响当 地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等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加剧全球变暖。
土地利用变化: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农业发展等导致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气候系统。 水资源管理:人类活动如灌溉、水资源管理等影响水资源分布和利用,影响气候系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土地 利用、水资源利用、污染排放等
案例分析:某个地区或国家在协调 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总结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限制人类活动范围、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等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
汇报人: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地 理 环 境 对 人 类 发 展 的 影 响 03 人 类 活 动 对 地 理 环 境 的 影 响 04 地 理 环 境 与 人 类 发 展 的 协 调 05 人 类 与 地 理 环 境 的 互 动 关 系

2020版高考地理 第2部分 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案(含解析)湘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 第2部分 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案(含解析)湘教版

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环境问题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环境问题类型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①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

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法,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3)主要环境问题表现(4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②发达国家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生态破坏,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为严峻。

[特别提醒]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错误!4.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51.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原理(1)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2)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降.(3)箭头⑥⑧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恶性的反作用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典型案例环境问题原因典型案例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耕地资生态退耕、建设我国人均耕地较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石油泄漏考法1 结合统计图表分析,考查人地关系特点及影响(2019·广东联考)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某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

(复习指导)第2部分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

(复习指导)第2部分第8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

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掌握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影响。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把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3.探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具体措施。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

2.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理解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特点。

3.人地协调观: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何为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环境问题是如何分类的?[特别提醒]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

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资源短缺是指资1.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及目的是什么?(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

(2)目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存环境,促进共同发展。

(3)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有哪些?(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3)目标:既要使人类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4)基本观念四、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是什么?1.控制人口规模(1)目的: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2)地位: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2.转变发展模式发展模式目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影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特别提醒]经济增长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区别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经济增长往往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而不太重视质量和效益,而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经济数量的增长,更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因此说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而已。

高考地理 专题八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 专题八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过度开垦 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
亚、美国、澳大利亚等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

解析 第3题,据漫画可知,因砍伐树木,造成风沙 侵袭,故“危险”指沙尘暴。第4题,沙尘暴的形成 既有干旱等自然原因,也有过垦、过牧、过伐等人 为原因;沙尘暴在荒漠化突出的地区比较严重,禁 止人类开发活动是因噎废食的做法,故只有D选项是 错误的。 答案 3.D 4.D
知识点1 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成因 1.读北美洲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回答
(1)~(2)题。
(1)人类到达后该地物种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栖息地破坏
C.气候变化
D.小行星撞击
(2)按性质分,物种锐减属于( ) A.生态破坏问题 B.环境污染问题 C.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D.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解析 第(1)题,人类到达后对该地进行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 用,且强度越来越大,导致物种栖息地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从 而造成物种锐减。第(2)题,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物种锐 减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答案 (1)B (2)A
易错点2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 (1)在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时,往往会对人为原因高度 关注。而忽视自然原因的分析,导致失分。以污染类问题 的分析为例,如下所示: 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 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 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水体更新速度 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4.冬季浙江雾霾日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持续上升;降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实现清洁生产后,该厂: D 实现清洁生产后,该厂 实现清洁生产后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A 10.我国的“煤变油”项目应布局于: 10.我国的“煤变油”项目应布局于: 我国的 A.山西 内蒙古、 山西、 A.山西、内蒙古、陕西 B.北京 天津、上海、 北京、 B.北京、天津、上海、广州 C.湖南 四川、 湖南、 C.湖南、四川、贵州 D.新疆 青海、 新疆、 D.新疆、青海、西藏
20. 下列城市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的有 ①用垃圾作为能源发电 ②亚太地区城市携手提升城市在全球的竟争力 构建节约型城市,减少能源、 ③构建节约型城市,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 ④上海规定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再生育一个 子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 或国家)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 老年人 是指一个地区 或国家 口增长的趋势,其指标是老年人口比例,指一 口增长的趋势,其指标是老年人口比例 指一 个地区 60岁及以上或 65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 岁及以上或 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 在该地区人口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在该地区人口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下表使用 65岁以上人口作为老龄化人口。 岁以上人口作为老龄化人口。 岁以上人口作为老龄化人口
我国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我国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 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 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 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 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 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 优化开发区域区:国土资源开发密度较高、 ①优化开发区域区:国土资源开发密度较高、资源 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 重点开发区域: 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②重点开发区域:资源环 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 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③限 制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 制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 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 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 禁止开发区域:各类自然保护区域。 围生态安全 ;④禁止开发区域:各类自然保护区域。
第八讲 基础过关训练评讲
3.挪威、瑞典许多湖泊鱼类大量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D 挪威、瑞典许多湖泊鱼类大量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挪威 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有毒物质排入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 湖泊, 湖泊,鱼类中毒死亡 B.工业生产中的废水未经处理,大量排入湖泊,使水 .工业生产中的废水未经处理,大量排入湖泊, 中养分增加,藻类过度生长,造成水中缺氧, 中养分增加,藻类过度生长,造成水中缺氧,导致鱼类 死亡 C.由于燃烧煤、石油等,加上天然森林被大量砍伐, .由于燃烧煤、石油等,加上天然森林被大量砍伐, 产生“温室效应” 产生“温室效应”,鱼类因不适应其增温环境而死亡 D.由于燃烧煤、石油等,排入大量粉尘、二氧化硫等 .由于燃烧煤、石油等,排入大量粉尘、 有害物质,产生酸雨, 有害物质,产生酸雨,导致鱼类死亡 由于西北欧工业发达,大量燃烧煤、石油、 由于西北欧工业发达,大量燃烧煤、石油、天 然气,产生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通过大气运动, 然气,产生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通过大气运动, 带到挪威、瑞典的上空,造成酸雨危害, 带到挪威、瑞典的上空,造成酸雨危害,并导致鱼 类死亡。 类死亡。
20 从表中可以看到,按照7%的标准, 的标准 全国进入老龄化的地区共有12个 全国进入老龄化的地区共有 个,按老龄 化程度的排列如下:上海( )、浙 化程度的排列如下:上海(11.53)、浙 )、 )、江苏 江(8.84%)、江苏 )、江苏(8.76%)、北京 、 (8.36%)、天津(8.33%)、山东 、天津 、 (8.03%)、重庆 、重庆(7.9%)、辽宁 、辽宁(7.83%)、 、 安徽(7.45%)、四川(7.45%)、湖南 )、湖南 安徽 、四川( )、 )、广西 (7.29%)、广西 )、广西(7.12%)。另外,河 。另外, 南(6.96%)、河北 、河北(6.86%)也即将进行 也即将进行 老龄化的地区行列。 老龄化的地区行列。
15.臭氧层位于: 15.臭氧层位于: A.对流层顶部 C.平流层中

B.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交界处 D.高层大气中
读右图,中国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16—17题 读右图,中国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 16. 16.丁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红色荒漠 B.盐碱荒漠 A.红色荒漠 B.盐碱荒漠 C C.酸雨 C.酸雨 D.冻雨 D.冻雨
读右图,中国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16—17题 读右图,中国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 17.结合环境因素考虑,图示的四个区域开发中, 17.结合环境因素考虑,图示的四个区域开发中,乙属于 B.重点开发区域 A. 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 C. 限制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