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
《诗经两首:氓、采薇》预习案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氓》预习案【教材助读】1、制作知识卡片: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称“诗”,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收录诗歌首,所以又称“”。
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更名为“诗经”。
⑵《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属于现实主义作品。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⑶《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种。
“赋”,朱熹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就是铺陈直叙,不借助于形象化的修辞,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它用打比方的方式使事物形象生动,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即托物起兴,先写自然界的事物,再由物及人,写人的情感,或表现思想情感等。
正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后人习惯上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
2. 加点字的注音并解释含义。
匪我愆期()将子无怒()载笑载言()于嗟鸠兮()犹可说也()体无咎言()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为裳()靡室劳矣()隰则有泮()总角之宴()3、完成本文结构图:情节表现手法事件感情基调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恋爱热情幸福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探究案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2、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3. 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当堂检测】一、积累运用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mán。
《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材为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文学概论》中的《诗三首》之一《涉江采芙蓉》。
该诗是唐代诗人杨玉环所作,以山水间的自然景致和心情抒发为主题,形成了自然、感性和意境的完美结合。
本课时主要教学目标为:1. 学生能够理解唐诗艺术的特点和意蕴2. 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各类修辞手法3.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注释《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和意义二、教学设计1. 预习:在学生阅读之前,老师要求学生预习杨玉环的生平背景,了解她与唐玄宗的故事以及杨玉环的文学成就。
同时,引导学生阅读诗词中的几个重要句子,了解具体表现和意义。
2. 精读:老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涉江采芙蓉》,注意把握韵律规则和修辞语言,特别注意由杨玉环自己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和对自身情感的抒发。
学生在朗读时,既要体会意境也要品味诗词的韵味。
3. 解读: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各种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词表达的深刻内涵。
如“采”、“摘”、“折”是反复使用的修辞,通过对花的简单动作描述传递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追求自然之美,颂扬大自然。
4. 总结: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如抒发情感、颂扬景色、融汇自然、和谐相处等。
学生简述自己的理解,写出对学习的感悟以及对诗词的评论。
同时开放化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察进行探究,并且通过问题、答案展开讨论。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样例的引导和分析启发孩子的思维,同时开放化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进行举一反三式的拓展,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理解诗词中的情感、意境。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创作小诗或者题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当然,也可以为学生展示其他经典诗歌,加深学生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总体认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诗经氓+采薇》学案教师版
《诗经》两首【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掌握文言词句。
2、过程与方法:掌握赋、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氓》的解读,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美好向往;通过对《采薇》的解读,体会春秋时期之百姓因战争带来的痛苦。
【学习重点】《氓》中人物的形象特点,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常识积累】1.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
2.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
3.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4.收集了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篇。
传说由孔子编订,原称《诗》或《诗三百》,由于汉代尊崇儒家,所以它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5.诗经六义:按内容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大都是;雅:分“大雅”和“小雅”,是;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按表现手法分,《诗经》主要运用了“赋”“比”“兴”三种手法。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和两种情况。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
【自力更生】自学课文,自评完成情况氓【自学检测】一、词语积累1.注音氓()蚩()淇()愆()筮()咎()贿()鸠()耽()陨()徂()贰()罔()咥()悼()偕()隰()泮()晏()将()子无怒垝()垣()载()笑载言于()嗟()犹可说()也淇水汤汤()渐()车帏()裳()靡()室劳矣2.解词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来即.我谋.:匪我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体.无咎.言:以我贿迁..:无与士耽.:犹可说.也: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靡.室劳矣:夙兴夜寐....:言既遂.矣:咥.其笑矣:躬.自悼矣:及尔偕.老: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二、概括诗中故事:【预习笔记】+【课堂笔记】三、翻译诗句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高一语文下学期《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新人教版
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孔雀东南飞》导学案新人教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
牢记:先阅读课文,再做本预学案。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3、认真限时,规范书写,独立完成。
预习案——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第一步:认真细致的阅读原文,勾画重点词句、经典段落,记录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好旁批。
第二步: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自学,完成【预习案】【知识链接】1、“乐府”本来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一个官署。
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
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
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
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
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
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
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
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
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风格质朴刚健。
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这部分诗,与《诗经》中的国风性质相同,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
文人创作多为民歌的仿制品,难与民歌相媲美。
宋元以后,乐府诗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词、曲因配乐演唱的缘故,也被雅称为乐府。
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如果说《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虚构性叙事诗的代表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就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表作。
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理解并背诵诗歌。
2、能力目标(1)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
(2)初步掌握通过意象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3)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理解诗歌委婉的传情达意之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并理解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诗歌的朗读、背诵。
2、难点:通过意象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预习积累有关文学常识:《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的《文选》。
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艺术成就很高。
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它是五言诗的发端,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钟嵘在《诗品》中称:“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教学过程:一、导入:《甄嬛传》片段二、检查文学常识预习情况。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录音2、标音释义:芙蓉():泽:欲遗谁():3、朗读诗歌,注意把握诗歌节奏和情感。
用斜线将节奏标出。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4、用自己的话复述下本诗的大致情节。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新授课)【学习主题】积累重点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
(第一课时)【课标要求】语言积累与梳理【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3.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请给加点词语注音。
采之欲遗.谁(wèi)还.顾望旧乡(huán)2.积累有关文学常识:1.萧统。
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世称“昭明太子”。
2.《文选》。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3.《古诗十九首》。
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刘勰在《文心雕龙》赞誉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赞它“一字千金”。
4.五言诗。
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
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课中学习任务一:(指向学习目标1.2.3)梳理全诗。
1.这首诗为什么是“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明确:芙蓉,即荷花。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
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
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
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三、四句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变化?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归园田居、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归园田居、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涉江采芙蓉》所抒发的感情带有普遍性,理解作者巧用比兴,借引屈骚,直抒胸臆。
2、《归园田居》中的意境美,理解作者的志趣。
3、《短歌行》中作者的人生感悟与求贤情怀。
【重点难点】激发想象,学会思考,融入诗歌,品味诗歌。
品味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方法指导】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知识链接】简介《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的一篇,《古诗十九首》是选自南朝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曹操(155-220),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作为文学家的他,雅爱诗章,登高必赋。
其诗内容丰富,气魄雄伟,风格苍凉悲壮,如揭露长期战乱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的《蒿里行》,写远征将士征战之苦和思乡之痛的《却东门行》,抒发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的〈〈短歌行〉〉。
其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富有创造性,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
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成为领导一代风气的著名诗人。
陶渊明(365~427),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家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
后因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
其诗多为五言诗,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深节操;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导学案(人教版高一)
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导学案(人教版高一)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导学案(人教版高一)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含英咀华教材篇目《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导学案单元目标1.积累识记本单元重要实词、虚词。
2.掌握单元文本重要句子的翻译。
3.掌握常见的名句填空。
重点难点目标2、3课时安排2课时一、文言实词(一)写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女也不爽(《氓》)差错(2)泣涕涟涟泪(《氓》)泪(3)雨雪霏霏(《采薇》)作动词,下(4)信誓旦旦(《氓》)诚恳的样子(5)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机会(6)却与小姑别(《孔雀东南飞》)退出来(7)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8)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预料、想到将来(9)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出嫁(10)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他(11)其黄而陨(《氓》)(名词用作动词,变黄)(12)士贰其行(《氓》)(数量词用作动词,有二心)(13)二三其德(《氓》)(数量词用作动词,经常改变)(14)高余冠之岌岌兮(《离骚》)(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高)(15)长余佩之陆离(《离骚》)(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长)(16)固前圣之所厚(《离骚》)(形容词用作动词,推重)(17)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18)手巾掩口啼(《孔雀东南飞》)(名词作状语,用手巾)(19)卿当日胜贵(《孔雀东南飞》)(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20)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使动用法,使受煎熬)(21)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22)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名词用作动词,拍,敲击)(23)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24)交广市鲑珍(《孔雀东南飞》)(名词用作动词,买,购进)(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1)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4课《诗两首·采薇》导学案(含答案)
3、本诗的哪些章节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表达效果如何? 明确:
4
《采薇》参考答案
预习案:1、略 2、基点知识预习自测 (1)通假字 “莫”,通“暮”,年末
“尔”,通“ ”,花盛开的样子
“华”,通“花”
“棘”,通“急”,紧急
(2)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下
名词作状语,每日
(3)启居 古义:古人坐时,臀部贴在小腿上叫“居”;臀部离开脚后跟的
1
第 4 课《诗经两首·采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结合注释,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解文意。 3、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感情变化发展脉络,分析并学习赋、比、兴和 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 4、通过学习《氓》了解 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追求,能探讨悲剧产生的社会根 源。 通过学习《采薇》培养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情感。 【自学指导】 本文是诗歌,重在反复吟咏自我体会。要反复诵读课文,理清思路,体会感 情,同时也要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要梳理《诗经》的基础知识,结合 注释疏通文字,由文字再现形象或事件,由形象或事件领略情感,领略诗情。反 复吟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细细品味。比兴手法是《诗经》独创,重章叠句 也新颖,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语境,加以掌握。运用引进故事,改写等形式,达 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知识链接】 《诗经》简介 :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 11 世纪西周初年至 公元前 6 世纪春秋中期的 500 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 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 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 6 世纪的春 秋时期,共 305 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 15 国风, 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 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 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 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
《诗经两首:氓、采薇》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诗经两首:氓、采薇》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学习目标】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 反复朗读,疏通字词,理解文意,背诵全诗。
3、了解重章叠句的手法。
【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反复朗读,疏通字词,理解文意,背诵本诗。
2.学习难点: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了解重章叠句的手法。
【学法指导】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意境【知识链接】1、关于《诗经》的组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分十五“国风”,共160篇。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后用来代指文学才华。
“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用来歌功颂德的。
“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2、关于《诗经》中的表现手法赋:赋者,铺也,即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长鞭,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即是。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如《离骚》中“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众女”喻指许多小人,以“娥眉”喻指高尚德行。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引发联想。
《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由“鸟情”到“人情”,即是。
(附:《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3、关于《采薇》的文本解读这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
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八句,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征人由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感情历程。
从结构上看,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表现思归之情;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第三部分即最后一章,写归途的情景。
全诗以“采薇”开篇,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结束,首尾照应,突出地表现了戍卒所遭受的身心痛苦,笔端始终萦绕着浓重的悲怨情调。
高中语文必修课《涉江采芙蓉》教案(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课《涉江采芙蓉》教案(人教版)如何让学生通过品味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高中语文必修课《涉江采芙蓉》教案(人教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高中语文必修课《涉江采芙蓉》教案一:教学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字词过关,读懂诗歌,对诗歌的初步鉴赏。
难点:通过品味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由回顾“诗歌(古风)发展脉络”导入新课:我在刚学过的《孔雀东南飞》一课中给大家归纳过“诗歌(古风)发展脉络”这一知识点,不知同学们还有印象吗?即《诗经》——楚辞——乐府民歌。
由于当时只学到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所以只归纳到此。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诗歌(古风)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评价道:“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其中的一篇《涉江采芙蓉》,“窥一斑而见全豹”,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大家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有一个初步的感悟。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
2、教师范读。
3、一生朗读,师生评价。
4、整体感知:全诗抒发了游子思念亲人(妻子)、思念家乡的情感。
• 1、2句:涉江郊游采摘芙蓉• 3、4句:人在远方心愿难遂• 5、6句:回望故乡长路漫漫• 7、8句:天各一方忧伤难遣四、深层鉴赏《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两篇).doc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两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教材依据】《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篇,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先秦到汉魏晋时期的诗歌。
《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选辑,内容多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和士人团体的失意和苦闷。
善用质朴平实的文字展示深情,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六首,诗歌用悬想式的对写法,抒发男女主人公相恋却不得相见的无奈与忧伤。
学生要通过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表现主人公情感的词语和诗句,分析诗歌意象,并体会其所营造的意境。
高一级学生在学习诗歌上经常存在朗读诗歌感情不足,不能深入体会诗人的遭遇及情感,分析诗歌太表面,对诗歌意象把握不准确等问题,本节课通过指导学生朗诵,让学生体验诗人情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写剧本故事的形式再现诗歌情节,体会主人公的情感。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反复吟咏,初步体会主人公相念却相离的忧伤。
2.运用联想连缀意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进一步感受诗情。
3.通过诗歌改编的剧本创作,锻炼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
【方法与途径】1.在背景音乐的熏陶下反复诵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情感;2.小组合作探究,深入体会诗歌内容;3.通过情景式体验,感受男女主人公想念却不得相见的忧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主人公忧伤而坚定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通过意象分析,感受诗歌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情景体验的迁移,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
二、教学准备1.要求学生找出《古诗十九首》中的其他诗歌先进行初步体会;2.找好背景音乐,在本节课学生诵读环节播放适当的背景音乐, 有助于学生深入体验诗歌主人公的情感,设计活动:1.读诗活动:分角色朗读,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设想主人公性别,分角色朗读初步对主人公性别进行体会。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氓》和《采薇》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氓》和《采薇》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一、思考领悟《诗经》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成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写实手法。
按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中带本质性的社会问题,使诗歌创作成为一幅幅社会生活的图画。
《氓》,偏重叙事;《采薇》,偏重抒情。
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感情都相当丰富、复杂。
那么,我们要读懂《氓》(《诗经·卫风》)抒发了什么情?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采用了什么手法?《采薇》(《诗经·小雅》)抒发了什么情?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诗好在哪里?二、鉴赏评价《氓》,抒发弃妇的怨忿之情;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和比兴手法。
《氓》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婚恋悲剧。
尤其是《氓》中的第三、四两章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透过桑叶衰败的景象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切合人物的身份,形象生动和谐。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朱熹《诗集传》)。
其中两个感叹句,语调激切,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的女性;“士之耽兮……不可说也”,语气舒缓,流露出女主人公的无奈和无助,令人同情。
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
这是叙事、抒情和比兴结合的典范例子。
《采薇》,抒发士卒远戍的劳苦和哀怨之情;情景相生,重言叠字。
诗中的“杨柳”又成为后代“折柳相赠”与“折柳思远”的文化元素的滥觞。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氓》《孔雀东南飞》导学案教师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虚实结合。
体;③属现实主义风格;④兼用三种表现手法,兴兼比的特点更突出。
的结合;③全篇以赋和比为主,其中赋的诗句较为华丽,比的诗句较为精警;④动态式地塑造人物形象。
任务三:品评人物,参悟人性对比《氓》与《孔雀东南飞》中男女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异同从原文相应段落中分析出两篇叙事诗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完成下表。
任务四:探究文化,明晰价值1.比较卫女、刘兰芝、祥林嫂命运异同点探究悲剧根源《氓》《孔雀东南飞》及《祝福》三篇课文的女性主人公她们虽然都是不幸婚姻的遭遇者,但由于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其受损害程度和结局又各不相同,试比较异同,综合分析。
时代春秋(早)东汉(中)民初(晚)人物卫女刘兰芝祥林嫂形象同勤劳善良、吃苦耐劳、能干本分、隐忍忠贞异天真浪漫刚强清醒稳重有礼自尊自强卑微下等愚昧麻木被践踏、被残害被愚弄、被鄙视命运同被负被遣被卖异自办婚姻可以反抗代办婚姻可以改嫁包办买办反抗无效婚姻状况男子负心女子离开夫妻情深双双殉情丈夫早亡孤苦无依时人态度讥笑、默许宽容争相迎娶、同情哀叹冷漠鄙夷悲剧原因年老色衰家庭贫困男尊女卑久无子嗣行动专由焦母嫉妒丈夫懦弱兄长逼迫久无子嗣夫死无子婆婆贪婪男尊女卑吃人礼教(根本原因: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残害)封建社会早、中、晚时期,随着封建礼教的加强,中国女性社会地位持续下降,受损害程度加剧2.身处21世纪的我们,怎样的爱情值得我们的期待?(分小组讨论)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伟大爱情,要讲求奉献,能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任务五:赏析手法,学以致用1.找出《氓》《孔雀东南飞》中运用了赋比兴手法的句子,并赏析。
赋、比、兴的手法,这既是民歌的特点,也是《诗经》的传统。
《孔雀东南飞》中赋、比、兴的运用,是民歌的特点,也有其受有《诗经》影响的一面。
结合《全优课堂》知识链接回顾赋、比、兴概念,分别找出两篇文章中赋比兴手法运用的诗句并赏析,完成表格。
《诗三首》青青河边草、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教学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4、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教学难点: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朗读法:2、问答法:教具准备:录音机、《诗三首》的朗读磁带。
教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导入大家都熟悉《青青河边草》这首歌吧,这首歌的歌词是琼瑶根据《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边草》改编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人所作的诗--板题:诗三首放三首诗的录音,学生齐读三首诗,整体感知《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
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
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
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
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
由人生有限,引发出人们的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西门行》)将这种主张发挥到了极致。
也有劝导人们努力进取的。
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后半部分古雅雄浑,气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风貌了。
《诗经》两首《氓》《采薇》(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诗经》两首(氓采薇)教案教学目的: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经》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了解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知识(地位、内容、手法、节奏)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力目标:1、培养阅读欣赏我国古代诗歌的能力2、学习诗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生动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文中女主人公的思想性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目标:1、了解诗经相关知识2、熟读全诗,疏通文意过程一、让学生根据书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教师补充内容:《诗经》305篇,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
其中《国风》大部分和《小雅》少部分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成就。
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面目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图景。
《诗经》的语言特点《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所谓“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
《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7课《涉江采芙蓉》《归园田居》学案
重庆市萱花中学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7课《涉江采芙蓉》《归园田居》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五言诗和《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通过反复朗诵,背诵诗歌,慢慢加深对诗意的明白得。
(重点)3.体悟《涉江采芙蓉》中所抒发的情感及《归园田居》中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态。
(难点)【A.情景导入:什么样的情感是让人黯然销魂的呢?当远方的游子采摘这些花草想借以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想念和祝愿,但,这芙蓉并无送出去,心情由欢欣转为失落.如此的叹息让人遗撼而悲切。
今天,让咱们一路来感受一下那个真实的心情记录一一一《涉江采芙蓉》。
B.诗词导入:古代闻名文学理论家钟嵘《诗品》说:“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伙儿明白这句话评判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咱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让咱们一路来体味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A.情景导入:在中国诗歌史上有很多诗人写过刻画田园风光的诗篇,在他们当中有一名诗人被后人视为无法逾越的顶峰,他在诗的题材上进行了前无前人的开拓,诗的语言上达到了后无来者的高度.以致盛唐山水诗人不能不有所回避,他是谁呢?他确实是东晋闻名诗人陶渊明。
今天咱们将通过对他的作品《归园田居》的学习,感受他独特的魅力,同时提高在诗歌鉴赏方面的能力。
B.故事导入: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生活,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这年冬季,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
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眼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
而且督邮是个粗鄙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常鄙弃功名富贵,不肯卑躬屈膝,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全然没放在眼里,但出于礼节也得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起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
参见督邮要穿官服,而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伺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高一下册《采薇》导学案
高一下册《采薇》导学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一下册《采薇》导学案高一下册《采薇》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学习重点难点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学习重点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1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发现?创新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课前检查与反馈:1字音2字形3解释加点字5翻译下列句子二、新课导入(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生背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导学案(人教版高一):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含英咀华教材篇目《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导学案单元目标:1.积累识记本单元重要实词、虚词。
2.掌握单元文本重要句子的翻译。
:3.掌握常见的名句填空。
:重点难点:目标2、3:课时安排:2课时:一、文言实词:(一)写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女也不爽(《氓》)差错:(2)泣涕涟涟泪(《氓》)泪:(3)雨雪霏霏(《采薇》)作动词,下:(4)信誓旦旦(《氓》)诚恳的样子:(5)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机会:(6)却与小姑别(《孔雀东南飞》)退出来:(7)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8)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预料、想到将来:(9)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出嫁:(10)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他:(11)其黄而陨(《氓》)(名词用作动词,变黄):(12)士贰其行(《氓》)(数量词用作动词,有二心): (13)二三其德(《氓》)(数量词用作动词,经常改变):(14)高余冠之岌岌兮(《离骚》)(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高):(15)长余佩之陆离(《离骚》)(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长):(16)固前圣之所厚(《离骚》)(形容词用作动词,推重):(17)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18)手巾掩口啼(《孔雀东南飞》)(名词作状语,用手巾):(19)卿当日胜贵(《孔雀东南飞》)(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20)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使动用法,使受煎熬):(21)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22)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名词用作动词,拍,敲击):(23)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24)交广市鲑珍(《孔雀东南飞》)(名词用作动词,买,购进):(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1)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古:自作主张;今:不受拘束和限制。
:(2)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古:教养;今: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的知识或教育、训诫。
(3)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古:可爱;今:值得怜悯与同情。
:(4)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古:处理;今:处罚决定。
:(5)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
:(6)长余佩之陆离(《离骚》):古:修长的样子;今:形容色彩繁杂。
:(7)宁溘死以流亡兮(《离骚》):古:指随流水而消逝;今:指因灾害或其他社会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8)偭规矩而改错(《离骚》):古:改变措施;今:改正错误。
:(三)写出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1.将:(1)将子无怒(《氓》)请,愿:(2)出郭相扶将(《木兰诗》)扶持]:(3)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助词,无意义:(4)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率领:2.谢:(1)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辞别:(2)多谢后世人(《孔雀东南飞》)告诉:(3)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谢绝:(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道歉:3.故:(1)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还是:(2)知是故人来(《孔雀东南飞》)原来的,从前的: (3)此物故非西产(《促织》)本来:(4)故作不良计(《孔雀东南飞》)故意:4.适:(1)处分适兄意(《孔雀东南飞》)适合:(2)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出嫁:(3)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刚才:(4)适彼乐土(《硕鼠》)到:5.相:(1)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相当于“你”:(2)相见常日稀(《孔雀东南飞》)互相:(3)儿已薄禄相(《孔雀东南飞》)面貌:6.见:(1)渐见愁煎迫(《孔雀东南飞》)被:(2)府吏见叮咛(《孔雀东南飞》)相当于“我”:(3)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氓》)看见:二、文言虚词:辨析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何(1)何方圆之能周兮?(疑问代词,哪):(2)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疑问代词,什么):(3)隐隐何甸甸,聚会大道口。
(副词,何等):2.为:(1)为仲卿母所遣(介词,被):(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动词,作为): (3)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语气词,表示反诘语气,“呢”):【积累运用】:三、文言句子翻译: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3.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4.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答案::1.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就是让我九死(或多死)还是不后悔。
:2.我们都是被逼迫的,你这样我也这样。
:3.活着的人,却要以死来告别;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4.想到他们将要永远离开人世,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了!四、素材集成:1.《诗经》两首:素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适用范围:情感类特别是表达思念之情的散文或记叙文。
: 阐释:柳絮飘飞。
你娇柔的枝条,欲牵绊着谁的脚步;你漫天的飞絮,欲打探着谁的讯息。
千百年来,你还在诉说着那依依的别情吗?可有飞雪驻于你的发梢,传递一些似是而非的温暖?诗歌借助杨柳和冬雪这些有着强烈情感意蕴的意象,表达思念之情,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2.《离骚》:(1)素材: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适用范围:人生信念--人应该有坚定的意志和志向,不因挫折而改变志向;为了正义和理想,勇于舍弃个人的利益和安危。
:阐释:“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虽然被君王抛弃,但仍不后悔;虽然困难重重,但仍不改变理想,表现了屈原对自己志向的坚贞。
他用一生的实践甚至生命向世人表明一个千古真理:人,绝不能因挫折改变自己的志向。
:(2)素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适用范围:社会生活--成大事者,必心怀天下;人应具有悲悯情怀。
:阐释:“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大夫屈原披发行吟江畔。
虽然他的建议不被怀王采用,但他没有放弃进谏。
虽然他遭小人陷害而被贬,但他没有忘记天下苍生。
面对昏君,面对乱世,屈子不是像庄子那样消极避世,不是像孟子那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是像陶渊明那样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他总是关心着天下黎民,为黎民的疾苦而歌而哭。
:(3)素材: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适用范围:人生信条--人应该活得有尊严,保持节操;嫉恶如仇,不流于世俗;刚直不逑至饲原宁可被误解、被放逐,也要保持高洁,保持尊严的崇高精神?nbsp;3.《短歌行》:(1)素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适用范围:人生短暂,珍惜时光。
:阐释:这句话表现了曹操因人生短促而产生的嗟叹和忧虑。
时光易逝,功业难就,人们应珍惜时间,及早建功立业、实现梦想。
:(2)素材: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适用范围:尊重并珍惜人才,以真诚感动人心。
:阐释:《管子形解》中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传说周公吃饭时曾三次将食物从嘴里吐出,唯恐因接待迟慢而失掉贤人。
: 4.《归园田居》:素材:“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适用范围:生活态度--淡泊明志,让人的心灵在“自然”中得到解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精神自由。
: 阐释:尘世的名与利,就像一张张网,锁住了精神,迷住了心灵。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解读】:该考点考查学生对古诗文中名句的识记能力,能力层级为A。
对该考点的考查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依据上文,填写下文;或者依据下文,填写上文。
该考点要求考生准确无误地书写,出现错字、白字、添字、漏字,该题目均不得分。
考点设题依据教材要求背诵的古诗文,还要求依据选修模块适当延伸课外的有关篇目,设置分数6分。
: 【考题例析】:1.(2011年高考福建卷)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匪来贸丝,::::::::::::::::::::::。
(《诗经氓》):(2)::::::::::::::::::::::,风雨兴焉。
(《荀子劝学》):(3)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4)云销雨霁,::::::::::::::::::::::。
(王勃《滕王阁序》):(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李白《蜀道难》):(6)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解析】六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从时间来看,涉及了先秦、东晋、唐、宋四个时期,涉及了诗、词、文、赋四种文体。
今年新要求的背诵篇目在考试中有一定的体现。
《诗经》《劝学》《滕王阁序》《赤壁怀古》是出题频率较高的篇章。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备考中一定要重视重点篇目。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需要一字不错,考生失误在于记忆不准或书写出现错漏。
:【答案】(1)来即我谋::(2)积土成山:(3)飞鸟相与还:(4)彩彻区明:(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6)惊涛拍岸2.(2011高考广东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答对一空给1分。
)(6分):(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论语》)::(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白居易《琵琶行》)::(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4)::::::,::::::,小田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答案】:(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命题分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
:总结这几年的高考题,这类题目的命题意义在于,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与熏陶。
提高人文素养。
这可以知道学生备考,以明确背诵的重点和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