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与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调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调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其在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命运决定和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乳腺癌领域,研究人员发现了大量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相关的lncRNA,这些lncRNA参与了乳腺癌的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药物抵抗等多个方面的调控。
某些lncRNA能够调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并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
这些研究成果表明,lncRNA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lncRNA在乳腺癌中的特异性表达,并且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某些lncRNA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乳腺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通过对这些lncRNA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其在乳腺癌诊断、预后评估和靶向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将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随着越来越多的lncRNA在乳腺癌中的作用被发现,研究人员也开始探索lncRNA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lncRNA可以通过调控乳腺癌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对乳腺癌的治疗产生重要影响。
还发现了一些lncRNA与乳腺癌干细胞的调控相关,有望成为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深入研究lncRNA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将为乳腺癌治疗策略的制定和转化医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尽管长链非编码RNA在乳腺癌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对于lncRNA的研究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对于大部分lncRNA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由于lncRNA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研究人员需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虽然已有多个lncRNA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功能还有待深入研究。
长链非编码RNA在调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研究已成为当前乳腺癌研究的热点之一。
水飞蓟宾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邵爽
水飞蓟宾达到一定浓度时, 可抑制巨噬细胞中 N O的形成及 N O合成酶的表达, 减弱 N O合成酶所诱导的 m R N A及蛋白质 的表达。 2 . 3 ㊀抗纤维化机制㊀水飞蓟宾可直接或间接实现抗肝纤维化 作用。肝星状细胞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被认为是肝纤维化的 5 一个中心 环 节。在 肝 星 状 细 胞 中, 当水飞蓟宾浓度达到 2 m o l / L时, 可降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所诱导的 D N A合成及 μ 细胞增殖, 当水飞蓟宾剂量达到 2 5 5 0μ m o l / L时, 可降低上 层漂浮细胞中 T G F β所诱导的 Ⅰ 型原骨胶原的合成。此外, I L- 1 是一种潜在的促炎生成因子, 水飞蓟宾可抑制 I L- 1所 β 诱导的人 单 核 细 胞 趋 化 蛋 白 1及 上 皮 细 胞 中 I L-8的 合 成
邵爽, 等.水飞蓟宾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1 1 7 9
STUV /0&'l4 *+ . EF
邵㊀爽,刘春燕,高沿航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肝病科,长春 1 3 0 0 2 1 )
摘要: 药物性肝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肝损伤类型, 抗精神病类药物、 抗结核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 他汀类药物等均可能引起药物 性肝损伤。水飞蓟宾作为水飞蓟素提取物中最具生物活性的物质, 具有抗氧化、 抗炎、 抗纤维化等作用, 总结了水飞蓟宾在防治药 物性肝损伤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水飞蓟素;综述 中图分类号: R 5 7 5 ㊀㊀㊀文献标志码: A ㊀㊀㊀文章编号: 1 0 0 1- 5 2 5 6 ( 2 0 1 7 ) 0 6- 1 1 7 9- 0 4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血浆MiRNA-4284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血浆MiRNA-4284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吴秀欣;张惠勇;张凯【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伤(ATDH)患者血浆微小RNA(miRNA)-428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初治的200例肺结核患者,采用WHO推荐的标准6个月短程化学方案抗结核治疗,采用高通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浆miRNA-4284水平.绘制血浆miRNA-4284水平诊断ATDH的ROC曲线,评估其诊断ATDH的效能.结果经过6个月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功能损伤70例(35.0%),其中肝细胞型24例,胆汁淤积型20例,混合型26例;ATDH组血浆miRNA-4284水平为(1.9±1.6),显著高于非ATDH组的[(0.9±0.6),P<0.05];以血浆miRNA-4284水平=1.15为诊断ATDH的最佳截断点,其曲线下面积为0.71(95%CI:0.43~1.45),诊断ATDH的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69.9%,阳性预测值为77.8%,阴性预测值为67.4%,正确性为68.0%;经护肝治疗3个月,70例ATDH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而血浆miRNA-4284水平也降至(0.8±0.5).结论 ATDH患者血浆miRNA-4284水平显著升高,在诊断ATDH和评估抗痨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年(卷),期】2019(022)002【总页数】4页(P212-215)【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微小RNA;诊断效能【作者】吴秀欣;张惠勇;张凯【作者单位】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内科;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肝病中心;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呼吸结核科【正文语种】中文据WHO报告,2010年全球新增活动性结核患者880万例,死亡110万例[1]。
长链非编码RNA在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在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①巩盼盼柳宁武世萍俞坤王满侠(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兰州730000)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3)09-1993-05[摘要]多发性硬化(MS)作为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脱髓鞘疾病,其发病机制研究尚不清楚。
目前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虽无蛋白质编码功能,但它在疾病的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MS患者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中发现了大量异常表达的lncRNA。
在本文中,将MS及EAE模型中涉及的lncRNA作一简单小结,着重讨论lncRNA在MS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多发性硬化;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免疫细胞Research progress of long non-coding RNA in pathogenesis of multiple sclerosis GONG Panpan, LIU Ning, WU Shiping, YU Kun, WANG Manxia.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Lanzhou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 Lanzhou 730000, China[Abstract]Multiple sclerosis (MS) is an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athogen‐esis of which is still unclear. Long chain non-coding RNA(lncRNA) without protein coding function, which were found in playing im‐portant functions in many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 some patients with MS and animal model of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 were discovered that expressed a large number of abnormal lncRNA. In this paper, lncRNA involved in MS and EAE models are summarized briefly, focusing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lncRNA in the pathogenesis of MS.[Key words]Long non-coding RNA;Multiple sclerosis;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Immune cell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非编码RNA_调控铁死亡在肝细胞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㊃消化专栏㊃[收稿日期]2023-03-02[基金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022M S 08032);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健康发展科研培育计划(H P 2021-19-50701);航天中心医院院级课题(Y N 202104);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课题(2020-L C Y L -009)[作者简介]李林林(1981-),男,内蒙古赤峰人,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检验技师,医学硕士,从事肿瘤生物标志物研究㊂*通信作者㊂E -m a i l :h d d 2011yx @163.c o m 非编码R N A 调控铁死亡在肝细胞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李林林1(综述),郝丹丹2*,王玉敏3(审校)(1.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内蒙古赤峰024000;2.赤峰学院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内蒙古赤峰024000;3.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100049) [摘要]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介导的脂质过氧化诱导的调节细胞死亡形式,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㊂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非编码R N A (n o n c o d i n g R N A s ,n c R N A )能够调节肝细胞癌(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 ,H C C )中的铁死亡,进而参与H C C 恶性生物学表型㊂本文我们总结了铁死亡关的n c R N A 与肝癌进展之间的关系㊂本文将有助于我们理解n c R N A 在肝细胞铁死亡和肝细胞癌进展中的作用,并可能为未来探索新的肝细胞癌诊断和治疗生物标志物提供新的思路㊂[关键词] 肝肿瘤;铁死亡;R N A ,未翻译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7-3205.2024.02.012 [中图分类号] R 73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3205(2024)02-0191-05肝细胞癌(h e p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 ,H C C )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前5位㊁病死率位列前3位[1]㊂中国是肝癌的高发区,发病率与病死率均位居世界首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㊂H C C 发生发展机制仍有待于深入研究㊂尽管最近在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肝癌的预后仍然很差[3]㊂2020年肝癌死亡例数为830180例,在癌症相关死亡例数中排名第3[1]㊂尽管在治疗病毒性肝炎(H C C 的最大病因)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随着脂肪性肝炎发病率的增加,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在增加㊂然而,肝癌复杂的病理生理学限制了有效诊断和治疗干预的发展,促使人们全面了解肝癌的发生机制[4]㊂铁死亡可通过介导耐药㊁放疗抵抗和调控免疫治疗抑制参与H C C[5-10]㊂非编码R N A (n o n -c o d i n g RN A s ,n c R N A s )通过调节铁死亡,在H C C 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1-13]㊂因此,阐明n c R N A s 对铁死亡的调控作用有助于加深铁死亡在H C C 中的作用的理解㊂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铁死亡,然后重点介绍了n c R N A s 调节铁死亡参与H C C 的分子机制最新进展,进而从n c R N A 角度阐述铁死亡参与H C C 提供理解和思路,并可能为未来探索新的肝细胞癌诊断和治疗生物标志物提供新的思路㊂1 铁死亡铁死亡是2012年提出的一种由铁依赖性㊁脂质过氧化引起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14]㊂生物化学上,细胞内谷胱甘肽(g l u t a t h i o n e ,G S H )的耗尽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 u t a t h i o n e p e r o x i d a s e4,G P X 4)的活性失活导致细胞铁死亡,因为G P X 4催化的还原反应不能消除过量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物[15]㊂铁死亡的关键特征包括膜脂质过氧化(l i pi d pe r o x i d a t i o n ,L P O )㊁细胞内铁稳态失衡和抗氧化防御体系的丧失[5-6]㊂铁死亡的发生需要两个关键启动信号,即抑制抗氧化系统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 o l u t e c a r r i e r f a m i l y 7m e m b e r 11,S L C 7A 11)/谷胱甘肽G S H /G P X 4通路受到抑制和游离铁的积累(图1)㊂在铁死亡过程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 o l y u n s a t u r a t e d f a t t y a c i d ,P U F A )极易发生过氧化,从而破坏脂质双层,破坏膜功能㊂将P U F A 掺入细胞磷脂(尤其是磷脂酰乙醇胺)需要参与脂肪酸合成的特定酶即酯酰辅酶A 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 c y l -C o As y n t h e t a s e l o n g -c h a i nf a m i l ym e m b e r 4,A C S L 4)的作用㊂A C S L 4使P U F A 酯化生成P U F A -C o A ,随后通过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㊃191㊃第45卷第2期2024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V o l .45 N o .2F e b . 2024(l y s o p h o s p h a t i d y l c h o l i n e a c y l t r a n s f e r a s e3, L P C A T3)将P U F A-C o A掺入磷脂膜㊂铁死亡的最后一步是脂质过氧化或其次级产物(如4-H N E和M D A)直接或间接诱导血浆或细胞器膜上的孔隙形成,最终引发细胞死亡(图1)㊂目前研究显示,铁死亡的发生与以下三个因素密切相关[15-16]:①脂质过氧化物的过度产生:F e2+又可以与N A D P H氧化酶激活产生的过氧化氢通过芬顿反应产生脂质过氧化物的前体羟自由基㊂②细胞内二价铁离子(F e2+)的升高:铁在铁死亡中起着核心作用㊂与运输和结合铁相关的转铁蛋白受体1(t r a n s f e r r i n r e c e p t o r1,T f R1)的增加以及铁蛋白和铁转运蛋白(t r a n s f e r r i n,T f)的减少均会导致F e2+的增加从而诱发铁死亡㊂③脂质过氧化损伤修复机制的抑制:G P X4和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体(s y s t e m X c-)对铁死亡过程中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修复具有重要的作用㊂s y s t e m X c-是细胞膜上的一种氨基酸转运体,由S L C7A11(又叫x C T)和S L C3A22组成,它负责细胞胱氨酸的输入和谷氨酸的输出,导致G S H的合成㊂x C T可将细胞外的胱氨酸转运到细胞内与谷氨酸合成G S H,进而G P X4利用产生的G S H将脂质过氧化物还原为相应的醇或水,对抗细胞的氧化应激完成脂质过氧化的修复㊂铁死亡激活剂e r a s t i n或R S L3可以通过抑制x C T 中G P X4活性,最终导致细胞铁死亡㊂2n c R N A调控铁死亡在H C C发病中作用n c R N A s是无蛋白编码功能的一类功能性转录本,其可分为二大类:即小于200个核苷酸的s m a l l n c R N A s和大于200核苷酸的l o n g n c R N A s[17]㊂n c R N A s作为调节分子在转录水平㊁翻译水平和翻译后水平改变基因表达,介导一系列细胞过程,如染色质重塑㊁转录以及转录后修饰等[17]㊂因此,某些n c R N A s能够作为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因子发挥作用㊂在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调节性n c R N A s 包括小R N A(m i c r o R N A s,m i R N A s)㊁长链非编码R N A(l o n g n o n-c o d i n g R N A s,L n c R N A s)以及环状R N A s(c i r c u l a rR N A s,c i r c R N A s)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 c R N A s通过调节铁死亡,在H C 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图1)㊂图1n c R N A通过调控铁死亡在肝细胞癌中作用2.1 m i R N A调控铁死亡参与H C C耐药和进展转录因子E T S原癌基因1(E T S p r o t o-o n c o g e n e1,E T S1)转录激活m i R-23a-3p,m i R-23a-3p在H C C 中表达增高介导索拉菲尼耐药,并与不良预后相关㊂㊃291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2期索拉菲尼耐药的H C C细胞系中m i R-23a-3p增加,体内外研究显示敲低m i R-23a-3p后增加H C C对索拉菲尼的敏感性㊂m i R-23a-3p通过靶向抑制A C S L4进而抑制铁死亡发生,而m i R-23a-3p敲低后上调A C S L4,增强索拉菲尼诱导的H C C细胞铁死亡发生㊂A C S L4敲低后逆转m i R-23a-3p m i R-23a-3p敲低后索拉菲尼诱导的H C C细胞铁死亡发生,表明在H C C中E T S1上调m i R-23a-3p,m i R-23a-3p通过靶向抑制A C S L4进而抑制铁死亡发生,从而介导H C C对索拉菲尼耐药[18]㊂M i c r o R N A-214-3p在肝癌发生中起调节作用㊂在肝癌细胞系中m i R-214过表达增加细胞对铁死亡诱导剂e r a s t i n诱导细胞死亡的敏感性,这与其增加了e r a s t i n诱导的丙二醛和活性氧水平㊁上调了F e2+浓度和降低G S H水平有关,即表明m i R-214增强H C C细胞对铁死亡的敏感性㊂M i c r o R N A-214-3p通过抑制转录因子4(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f a c t o r4, A T F4)的激活,进而诱导铁死亡发生㊂进一步体内移植瘤研究显示,M i c r o R N A-214-3p过表达抑制了A T F4的表达,进而促进e r a s t i n的抗肿瘤效果,表明M i c r o R N A-214-3p在H C C中通过抑制A T F4进而诱导铁死亡,从而增强e r a s t i n的抗肿瘤效果[19]㊂乙型肝炎病毒(h e p a t i t i sB,H B V)诱导M1巨噬细胞铁死亡,而m i R-142-3p通过抑制,进而促进M1巨噬细胞铁死亡,加速H C C的侵袭和迁移[20]㊂H B V阳性肝细胞癌患者来源的外泌体中m i R-142-3p表达增加,通过上调转铁蛋白受体1(t r a n s f e r r i n r e c e p t o r1,T f R1),下调铁蛋白重链1(f e r r i t i n h e a v y c h a i n1,F T H1)㊁G P X4和A T F4诱导M1巨噬细胞铁死亡,进而促进H C C肿瘤发生,m i R-142-3p靶向抑制S L C3A2促进M1巨噬细胞铁死亡,进而在体内外抑制H C C肿瘤发生[21]㊂2.2 L n c R N A调控铁死亡参与H C C发生发展L n c R N A H E P F A L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减少,其通过降低S L C7A11表达,增加脂质活性氧和铁的水平来促进铁死亡发生㊂同时l n c R N A H E P F A L 增加了e r a s t i n诱导H C C细胞对铁死亡的敏感性,这可能与m T O R C1有关,并且l n c R N A H E P F A L 可以促进S L C7A11的泛素化并降低S L C7A1蛋白的稳定性,从而导致表达降低㊂表明,L n c R N A H E P F A L在H C C中通过促进S L C7A11泛素化降解,进而诱导H C C铁死亡,发挥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22]㊂L I N C01134在H C C中表达增加进而促进肿瘤发生,并与不良临床预后相关㊂L I N C01134敲低后升高H C C细胞内R O S㊁脂质R O S㊁M D A水平和降低G S H/G S S G,进而增强对奥沙利铂(O x a l i p l a t i n)的化疗敏感性,表明敲低L I N C01134通过诱导铁死亡增加化疗敏感性[23]㊂机制研究发现,L I N C01134可以促进N r f2募集到G P X4启动子区,从而对G P X4进行转录调控,从抑制铁死亡发生㊂因此在H C C中L I N C01134作为癌基因,通过激活N r f2/ G P X4通路抑制铁死亡发生,进而促进肿瘤发生[23]㊂在H C C中,L n c R N A N E A T1能够通过诱导肌醇加氧酶(m y o-i n o s i t o l o x y g e n a s e,M I O X)的表达,促进H C C对铁死亡诱导剂e r a s t i n和R S L3的敏感性,从而增强它们的抗肿瘤效果[24]㊂铁死亡诱导剂e r a s t i n和R S L3通过促进p53与N E A T1启动子的结合来增加L n c R N A N E A T1的表达㊂诱导的L n c R N A N E A T1通过竞争性结合m i R-362-3p促进肌醇加氧酶M I O X的表达㊂M I O X是一种非血红素铁蛋白,M I O X的上调促进了R O S的产生,减少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 i c o t i n a m i d e a d e n i n ed i n u c l e o t i d e p h o s p h a t e,N A D P H)和G S H,导致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㊂M I O X增加了R O S的产生,降低了细胞内N A D P H和G S H的水平,导致了e r a s t i n和R S L3诱导的铁死亡增强㊂L n c R N A N E A T1过表达促进铁死亡,提高了e r a s t i n和R S L3的抗肿瘤活性㊂总之,L n c R N A N E A T1通过调节m i R-362-3p和M I O X在铁死亡㊂因此,诱导铁死亡可能是L n c R N A N E A T1高表达的H C C患者的一种有前途的治疗策略[24]㊂L n c R N A HU L C在H C C中高表达,作为癌基因促进肿瘤发生[25]㊂敲低L n c R N A HU L C增加H C C细胞中的铁死亡和氧化应激㊂L n c R N A HU L C作为m i R-3200-5p的c e R N A发挥作用,并且m i R-3200-5p通过靶向A T F4调节铁死亡,从而抑制H C C细胞内的增殖和转移,表明下调L n c R N A HU L C能够通过靶向m i R-3200-5p/ A T F4轴来诱导H C C细胞铁死亡,抑制肿瘤进展[25]㊂在H C C中L n c R N A G A B P B1-A S1表达增高, L n c R N A-G A B P B1-A S1与G A B P B1m R N A形成R N A双链,然后抑制G A B P B1翻译,导致P R D X5表达减少,最终导致铁死亡[26]㊂E r a s t i n上调l n c R N A G A B P B1-A S1,l n c R N A G A B P B1-A S1通过阻断G A结合蛋白转录因子β1(G A b i n d i n g p r o t e i n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f a c t o r s u b u n i t b e t a1,㊃391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2期G A B P B1)翻译下调G A B P B1蛋白水平,从而导致编码过氧化物酶原5(p e r o x i r e d o x i n-5,P R D X5)过氧化物酶的基因下调,并最终抑制细胞抗氧化能力㊂G A B P B1的高表达水平与H C 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而H C C患者的高G A B P B1-A S1水平与总体生存率的提高相关㊂总之,这些数据证明了G A B P B1及其反义l n c R N A G A B P B1-A S1在e r a s t i n诱导的铁细胞凋亡中的机制联系,并将G A B P B1和G A B P B1-A S1确立为H C C有吸引力的治疗靶点㊂2.3 C i r c R N A调控铁死亡参与H C C发生和耐药c i r c0097009在H C C癌组织和细胞系中高表达,敲低c i r c0097009抑制H C C细胞增殖和侵袭,进一步发现c i r c0097009通过虹吸抑制m i R-1261进而上调S L C7A11从而抑制铁死亡发生,促进H C C发生[27]㊂C i r c I L4R在H C C组织和细胞中异常过表达,C i r c I L4R敲低后铁死亡增加,抑制H C C细胞增殖㊂C i r c I L4R可直接海绵虹吸抑制m i R-541-3p, m i R-541-3p抑制可减轻C i r c I L4R敲低对H C C细胞的影响㊂C i r c I L4R作为m i R-541-3p海绵调节其靶点G P X4㊂G P X4上调减轻了m i R-541-3p诱导的肿瘤抑制和铁死亡㊂表明,C i r c I L4R通过虹吸抑制m i R541-3p进而上调G P X4从而抑制铁死亡发生,促进H C C发生[28]㊂H s a_c i r c_0008367(c I A R S)在索拉非尼治疗后H C C细胞中表达最高,敲低c I A R S后显著抑制细胞对索拉非尼或E r a s t i n的敏感性㊂c I A R S与R N A结合蛋白A L K B H5相互作用,后者是H C C自噬的负调节因子㊂A L K B H5沉默介导的B C L-2/B E C N1复合物的解离被干扰c I A R S有效阻断㊂此外,A L K B H5下调显著地抑制干扰c I A R S引起的铁死亡㊁自噬和铁自噬㊂总之, c I A R S通过抑制A L K B H5介导的自噬抑制,积极调节索拉非尼诱导的铁死亡[29]㊂3问题与展望n c R N A在H C C的多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H C C的发生发展㊂近年来n c R N A在调控铁死亡进而在调控肿瘤恶性生物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㊂从本文可以看出n c R N A可以调控铁死亡多个靶点进而参与H C C的发生发展和耐药等㊂然而对于n c R N A在H C C中调控铁死亡的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探索其他n c R N A在H C C中调控铁死亡仍值得深入探索㊂因此,深入研究其他n c R N A在调控H C C中铁死亡进程也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关注㊂另外部分n c R N A 通过铁死亡介导耐药等调控H C C恶性生物学作用,那么能否实现n c R N A的靶向输运在肿瘤部位精准积聚实现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值得思考㊂[参考文献][1]S u n g H,F e r l a y J,S i e g e lR L,e ta l.G l o b a lc a n c e rs t a t i s t i c s2020:G L O B O C A N e s t i m a t e s o fi n c i d e n c e a n d m o r t a l i t yw o r l d w i d e f o r36c a n c e r s i n185c o u n t r i e s[J].C A C a n c e rJC l i n,2021,71(3):209-249.[2]S u nH C,Z h o u J,W a n g Z,e t a l.C h i n e s ee x p e r t c o n s e n s u so nc o n v e r s i o n t h e r a p y f o r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2021e d i t i o n)[J].H e p a t o b i l i a r y S u r g N u t r,2022,11(2):227-252.[3]翟来慧,陆海波.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药物治疗[J].现代肿瘤医学,2020,28(2):326-329.[4] A l q a h t a n i A,K h a n Z,A l l o g h b i A,e t a l.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m o l e c u l a rm e c h a n i s m s a nd t a r ge t e d t h e r a p i e s[J].M e d i c i n a(K a u n a s),2019,55(9):526.[5] Y u a nJ,L v T,Y a n g J,e t a l.H D L B P-s t a b i l i z e d l n c F A Li n h i b i t s f e r r o p t o s i s v u l n e r a b i l i t y b y d i m i n i s h i n g T r i m69-d e p e n d e n tF S P1d e g r a d a t i o n i n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J].R e d o xB i o l,2022,58:102546.[6] H uX,H eY,H a nZ,e t a l.P N O1i n h i b i t s a u t o p h a g y-m e d i a t e df e r r o p t o s i s b y G S H m e t a b o l i c r e p r og r a mm i n g i n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J].C e l lD e a t h D i s,2022,13(11):1010.[7] D u X,Q i Z,X u J,e ta l.L o s s o f G A B A R A P L1c o n f e r sf e r r o p t o s i s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c a n c e r s t e m-l i k e c e l l s i n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J].M o l O n c o l,2022,16(20):3703-3719.[8] C h e n Q,Z h e n g W,G u a n J,e t a l.S O C S2-e n h a n c e du b i q u i t i n a t i o n o f S L C7A11p r o m o t e s f e r r o p t o s i s a n dr a d i o s e n s i t i z a t i o n i n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J].C e l lD e a t hD i f f e r,2023,30(1):137-151.[9] C a s i n iA,L e o n eS,V a c c a r o R,e ta l.T h ee m e r g i n g r o l eo ff e r r o p t o s i s i n l i v e r c a n c e r s[J].L i f e(B a s e l),2022,12(12):[10] A j o o l a b a d y A,T a n g D,K r o e m e r G,e ta l.F e r r o p t o s i si n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m e c h a n i s m sa n dt a r g e t e dt h e r a p y[J].B r JC a n c e r,2023,128(2):190-205.[11] B a l i h o d z i cA,P r i n zF,D e n g l e r MA,e ta l.N o n-c o d i n g R N A sa n d f e r r o p t o s i s:p o t e n t i a l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c a n c e r t h e r a p y[J].C e l lD e a t hD i f f e r,2022,29(6):1094-1106.[12] H s i e hP L,C h a oS C,C h uP M,e t a l.R e g u l a t i o no f f e r r o p t o s i sb y n o n-c od i n g R N A s i nhe a d a n dn e c kc a n c e r s[J].I n t J M o lS c i,2022,23(6):3142.[13] Z u oY B,Z h a n g Y F,Z h a n g R,e ta l.F e r r o p t o s i si nc a n c e rp r o g r e s s i o n:r o l e o f n o n c o d i n g R N A s[J].I n t J B i o l S c i,2022,18(5):1829-1843.[14] W a n g Y,W u X,R e n Z,e t a l.O v e r c o m i n g c a n c e rc h e m o t h e r a p y r e s i s t a n c eb y t h e i nd u c t i o no f fe r r o p t o s i s[J].D r u g R e s i s tU p d a t,2023,66:100916.[15] Y u Y,Y a n Y,N i u F,e t a l.F e r r o p t o s i s:a c e l l d e a t hc o n n e c t i n g o x id a t i v es t re s s,i nf l a mm a t i o na n d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d i se a s e s[J].C e l lD e a t hD i s c o v,2021,7(1):193.[16] Z h e n g K,D o n g Y,Y a n g R,e t a l.R e g u l a t i o no f f e r r o p t o s i sb y㊃491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2期b i o ac t i v e p h y t o c h e m i c a l s: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m ed i c a l n u t r i t i o n a lt h e r a p y[J].P h a r m a c o lR e s,2021,168:105580. [17] B o l t o nE M,T u z o v aA V,W a l s hA L,e t a l.N o n c o d i n g R N A s i np r o s t a t e c a n c e r:t h e l o n g a n d t h e s h o r t o f i t[J].C l i nC a n c e rR e s,2014,20(1):35-43.[18] L u Y,C h a n Y T,T a n H Y,e ta l.E p i g e n e t i cr e g u l a t i o n o ff e r r o p t o s i s v i a E T S1/m i R-23a-3p/A C S L4a x i s m e d i a t e ss o r a f e n i b r e s i s t a n c e i nh u m a n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J].JE x p C l i nC a n c e rR e s,2022,41(1):3.[19] B a iT,L i a n g R,Z h u R,e ta l.M i c r o R N A-214-3p e n h a n c e se r a s t i n-i n d u c e df e r r o p t o s i sb y t a rg e t i n g A T F4i nh e p a t o m ac e l l s[J].JC e l l P h y s i o l,2020,235(7/8):5637-5648.[20] H uZ,Y i nY,J i a n g J,e t a l.E x o s o m a lm i R-142-3p s e c r e t e db yh e p a t i t i sB v i r u s(H B V)-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H C C)c e l l s p r o m o t e sf e r r o p t o s i so f M1-t y p e m a c r o p h a g e st h r o u g hS L C3A2a n d t h e m e c h a n i s m o f H C C p r o g r e s s i o n[J].JG a s t r o i n t e s tO n c o l,2022,13(2):754-767.[21] H uZ,Z h a n g H,L i u W,e ta l.M e c h a n i s m o f H B V-p o s i t i v el i v e r c a n c e r c e l l e x o s o m a lm i R-142-3p b y i n d u c i n g f e r r o p t o s i so fM1m a c r o p h a g e s t o p r o m o t e l i v e rc a n c e r p r o g r e s s i o n[J].T r a n s l C a n c e rR e s,2022,11(5):1173-1187.[22] Z h a n g B,B a o W,Z h a n g S,e t a l.L n c R N A H E P F A La c c e l e r a t e s f e r r o p t o s i s i n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b yr e g u l a t i n g S L C7A11u b i q u i t i n a t i o n[J].C e l lD e a t hD i s,2022,13(8):734.[23] K a n g X,H u o Y,J i aS,e ta l.S i l e n c e d L I N C01134e n h a n c e so x a l i p l a t i n s e n s i t i v i t y b y f a c i l i t a t i n g f e r r o p t o s i s t h r o u g hG P X4i nh e p a t o c a r c i n o m a[J].F r o n tO n c o l,2022,12:939605.[24] Z h a n g Y,L u oM,C u i X,e t a l.L o n g n o n c o d i n g R N A N E A T1p r o m o t e s f e r r o p t o s i sb y m o d u l a t i n g t h e m i R-362-3p/M I O Xa x i s a s a c e R N A[J].C e l lD e a t hD i f f e r,2022,29(9):1850-1863.[25] G u a nL,W a n g F,W a n g M,e ta l.D o w n r e g u l a t i o no fHU L CI n d u c e s F e r r o p t o s i s i n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 v i aT a r g e t i n g o f t h em i R-3200-5p/A T F4A x i s[J].O x i dM e dC e l lL o n g e v,2022,2022:9613095.[26] Q iW,L i Z,X i aL,e t a l.L n c R N AG A B P B1-A S1a n dG A B P B1r e g u l a t e 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d u r i n g e r a s t i n-i n d u c e d f e r r o p t o s i s i nH e p G2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c e l l s[J].S c iR e p,2019,9(1):16185.[27] L y uN,Z e n g Y,K o n g Y,e t a l.F e r r o p t o s i s i s i n v o l v e d i nt h ep r o g r e s s i o n o f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 t h r o u g h t h ec i r c0097009/m i R-1261/S L C7A11a x i s[J].A n nT r a n s lM e d,2021,9(8):675.[28] X u Q,Z h o u L,Y a n g G,e t a l.C i r c I L4R f a c i l i t a t e s t h et u m o r i g e n e s i s a n d i n h i b i t s f e r r o p t o s i s i n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c a r c i n o m ab y r e g u l a t i n g t h em i R-541-3p/G P X4a x i s[J].C e l lB i o l I n t,2020,44(11):2344-2356.[29] L i uZ,W a n g Q,W a n g X,e t a l.C i r c u l a rR N Ac I A R S r e g u l a t e sf e r r o p t o s i si n H C C c e l l s t h r o ughi n t e r a c t i n g w i t h R N Ab i n d i n gp r o t e i nA L K B H5[J].C e l lD e a t hD i sc o v,2020,6:72.(本文编辑:刘斯静)㊃591㊃李林林等非编码R N A调控铁死亡在肝细胞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非编码RNA的研究现状
非编码RNA的研究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RNA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这一领域里,非编码RNA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非编码RNA是一类在细胞中广泛存在的RNA分子,它们不参与蛋白质合成过程,而是通过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多种生命过程来发挥作用。
自从1961年制定了RNA的中心法则后,科学家们已经从编码RNA出发,逐渐开展对非编码RNA的研究,发现这类分子在细胞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我们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非编码RNA的研究现状吧。
1.调控基因表达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非编码RNA与基因结构和表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它们可以通过介导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多种方式来调控基因表达。
在这些非编码RNA中,microRNA和siRNA是比较常见的两种类型。
它们通过识别靶基因的mRNA导致靶基因被降解或者翻译抑制,从而调控基因表达。
通过这样的机制,非编码RNA可以影响宿主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和细胞周期等多种生理过程。
2.参与免疫调控在免疫系统中,非编码RNA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这些分子可以通过介导RNA干扰(RNAi)途径,抑制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外源性病原体的感染。
另外,非编码RNA还可以通过介导免疫细胞的分化、增殖和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等多种方式参与免疫调节。
这些结果表明,非编码RNA不仅在细胞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整个生物体的免疫防御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疾病诊断和治疗非编码RNA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举例来说,一些microRNA在癌症中的表达水平发生改变与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耐药等方面存在联系,这些microRNA成为潜在的癌症标志物,已经被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除此之外,一些siRNA已经被设计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新型药物,例如,它们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长链非编码RNA核旁斑组装转录本1(NEAT1)在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Chin J Cell Mol Immunol )2020, 36( 12)1141•综述• 文章编号:1007 -8738(2020)12 -1141 -04长链非编码RNA 核旁斑组装转录本1 ( NEAT1)在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 研究进展张鑫',任启伟S 董冠军彳* ('潍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潍坊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 山东潍坊261053; 2济宁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山东济宁272067;'济宁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免疫学与分子医学 研究所,泰山学者实验室,山东济宁272067)收稿日期:2020-09 -20;接受日期:2020-11 -2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01426);济宁医学院青年基金(JYQ2011KM015)作者简介:张鑫(1994-),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Tel : 130****8582 ; E-mail : kaimenfanggou@ 126. com*通讯作者,董冠军,E-mail : guanjun0323@ mail. jnmc. edu. cn[摘要]严格调控免疫反应是有效清除病原体和防止过度炎症的基础。
核旁斑组装转录本l(NEATl)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参与调控免疫反应的长链非编码RNA 。
已证实,NEAT1在免疫相关性疾病中异常表达(多数是上调),如脓毒症、炎症性肠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病毒感染。
然而,其在疾病发病进程的作用却错综复杂。
在机制上,主要作为微小RNA (miRNA)海绵来抑 制miRNA 与目标mRNA 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影响核旁斑介导的基因表达调控。
我们总结了 NEAT1在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重点分析其调控免疫细胞分化和功能的机制,为人们理解NEAT1在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核旁斑组装转录本KNEAT1);感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综述[中图分类号]R392.9, R593.2, G353.ll [文献标志码]A近年来,微小RNA(microRNA, miRNA)和长链非 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 IncRNA)在免疫系统应 答和癌症免疫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
2、获得性免疫:在部分DILI患者中,临床发现常伴有药物过敏反应,如发热(31%)、皮疹(26%)、血和活检肝组织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7%);药物诱导肝毒性反应,均有一定的潜伏期(1~4周);若再次暴露于同一药物,可诱导肝毒性症状,并在血液内检测到特异性抗体浓度增加。至此,人们提出两种特异性免疫损伤理论,一种是半抗原理论,另一种是P-i理论。半抗原理论:即药物或者其代谢产物因分子量少,无免疫原性,但与肝蛋白质或修饰蛋白质如CYP酶类共价结合后,形成新的蛋白。药物复合物。后者在药物损伤肝细胞死亡后释放出来,在MHCⅡ类分子协助下经过抗原呈递细胞(APC细胞)刺激淋巴细胞,诱导抗体的产生和激活特异性免疫反应。药物一蛋白复合物诱导的抗原抗体反应主要通过两种机制损伤肝细胞,一种是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另一种是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属于这类损伤机制的药物有非甾体类固醇抗炎药双氯芬酸、麻醉吸入剂氟烷等。
三、免疫损伤机制
1、先天性免疫:肝内存在的巨噬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携带有T淋巴细胞受体的自然杀伤性T淋巴细胞构成肝脏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当药物应激及肝细胞损伤后,可激活先天性免疫反应。其中自然杀伤性T淋巴细胞占肝脏淋巴细胞的一半左右,在白细胞介素12和白细胞介素18的辅助下,加剧对肝细胞损伤。肝细胞坏死后还可释放一种高移动组合蛋白盒-1物质,可以进一步活化枯否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4等细胞因子,诱导肝细胞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加重。最近有研究结果显示肝细胞线粒体内含有一种细菌样分子结构,如甲酰基肽类及非甲基化cpG基序。该类细菌样物质释放后与甲酰基受体-1和Toll受体-9结合,也激活先天性免疫反应。
另外,多重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protein,MRP)-2和MRP-3在胆汁淤积型DILI的发病过程中起作用。Stapelbroek等的研究结果显示,编码这两种蛋白的基因发生变异,不仅破坏胆汁的分泌,还加速原有肝病的进展。
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RNA是一种生物分子,在细胞内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除了著名的mRNA,tRNA,rRNA等编码RNA,还有大量的非编码RNA,即不能直接翻译成蛋白质的RNA,包括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微小RNA(miRNA)和环状RNA(circRNA)等。
这些非编码RNA近年来备受关注,其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在很早以前,科学家就知道了RNA分子存在,但他们只关注RNA背后的DNA序列。
他们认为RNA的唯一功能就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中间体。
因此,在科学家的眼里,非编码RNA往往被视为一种“附属物”,他们不太好奇非编码RNA是否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
随着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非编码RNA在细胞内发挥了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他们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参与RNA的修饰等多个方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对非编码RNA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当前,非编码RNA的研究重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lnc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指长度大于200nt的RNA。
在细胞内,lncRNA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比如,一些lncRNA可以调控基因的转录,另一些lncRNA可以调节某些RNA 的稳定性。
在肿瘤的形成过程中,一些lncRNA也可以充当促进剂或抑制剂,从而影响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2. miRNA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nt的RNA分子,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
miRNA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与靶基因的3'UTR结合,抑制该靶基因的表达。
miRNA的表达准确调控是细胞分化、发育和调节基因表达的必要条件之一。
目前已有数千种miRNA被鉴定,其中不少被证实是调节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3. circRNA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封闭的 RNA分子,相对稳定。
circRNA可以存在于核内或细胞质中,并参与细胞的反应和调节等生物学过程。
microRNA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microRNA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在我国肝病中,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病率较高,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病。
在全球所有药物不良反应中,药物性肝病发生率为3%~9%[1],但因其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常常不易被发现和确诊。
近年发现,miRNA参与调控多种急慢性脏器损伤基因的表达,尤其在肝脏中。
在肝损伤中,miRNA既可以作为诊断靶点又可以作为治疗靶点应用于临床。
本文就miRNA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旨在进一步从RNA水平了解药物性肝损伤相关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从而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发展。
miRNA的调控机制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碱基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它们通过调控多种靶基因表达参与早期发育、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及细胞凋亡等诸多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miRNA具有复杂的生物学效应,每种miRNA可直接或者间接的对数千条基因进行调节。
miRNA的调控包括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加工过程中关键酶和各种因子的影响及RNA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silencingcomplex,RISC)中蛋白的作用等,可正性或负性调节miRNA的表达水平[2]。
细胞内的miRNA转运到RISC中,与mRNA片段相结合,对mRNA翻译起到调控作用。
药物性肝损伤及其发病机制药物性肝损伤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由药物或其活性代谢物引起的直接毒性作用、免疫反应或个体耐受性降低所导致的肝脏损伤[3]。
由于DILI症状的多样化,其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急慢性肝病,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能危及生命,需要肝移植。
药物引发肝损伤的方式药物有两种,一种与药物本身或其在肝脏内的代谢转化密切相关,指某些药物经过肝脏代谢产生自由基等毒性物质,与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共价结合或造成脂质过氧化,直接引起肝细胞膜,细胞器膜损伤,导致肝细胞坏死和凋亡;另一种主要是非直接肝脏毒性,指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肝毒性。
一般情况下,低剂量药物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肝毒性。
长链非编码RNA H19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 H19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田烨楠;吕鹤群;冯瑶婷;彭拥军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24(27)1
【摘要】统计数据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健康,其发病机制尚缺乏有效研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LncRNA H19最初被认为是“转录噪声”,现被广泛证明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和进展有关。
本文总结了LncRNA H19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病变、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脊髓损伤以及癫痫中的功能及机制,为进一步研究LncRNA H19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6页(P113-118)
【作者】田烨楠;吕鹤群;冯瑶婷;彭拥军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长链非编码RNA MHRT、长链非编码RNA H19和NT-proBNP联合指标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中的研究
2.长链非编码RNA H19在细胞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3.长链非编码RNA H19在肝脏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4.长链非编
码RNA H19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5.子痫前期病人长链非编码RNA H19和长链非编码RNA HAND2-AS1表达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链非编码RNA调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调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长链非编码RNA的定义和功能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碱基的非编码RNA,不具有编码蛋白质的能力。
与短小的microRNA相比,长链非编码RNA更为复杂多样,其功能机制也更加多样化。
长链非编码RNA在细胞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调控角色,参与调控基因的转录、转录后调控、剪接、翻译等多个层面,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理过程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长链非编码RNA可通过多种方式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如作为miRNA的“海绵”降解miRNA、与DNA形成三维结构来影响DNA 转录、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来改变其功能等。
由于其复杂的调控机制,长链非编码RNA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乳腺癌。
长链非编码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乳腺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治疗靶点。
在未来的研究中,长链非编码RNA的功能和机制将成为解密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1.2 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造成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生活方式等。
乳腺癌可以分为原发性乳腺癌和转移性乳腺癌两种类型,其中原发性乳腺癌是最常见的。
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初生瘤、原位癌、浸润癌等不同阶段,在这些过程中,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和耐药等现象逐渐显现。
乳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遗传因素中的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也会影响乳腺癌的发生,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如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也都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早期乳腺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而一旦发展到晚期,则会出现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等症状。
了解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作者:于春萍李若飞兰丁璇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09期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药物本身或者药物的代谢产物通过多种机制导致的肝脏损伤,以乏力、消化道症状、尿黄、发热、皮疹为主要表现[1],并伴随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酶谱的升高。
常见的导致肝损伤的药物有以对乙酰氨基酚为代表的解热镇痛药、以氯丙嗪为主的抗精神病药、以异烟肼为主的抗结核药、以伏立康唑为主的抗生素类药物、以何首乌为主的传统中药及以阿糖胞苷为主的抗肿瘤药。
这些药物导致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复杂,可通过代谢激活、线粒体损伤、免疫损伤、遗传损伤、溶酶体损伤、胆道损伤等多种途径造成肝脏损伤。
本文综述了常见的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及其致病机制,以为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1.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致病机制1.1代谢激活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进入肝脏的药物代谢需经过两个过程:I相反应(以CYP450酶为主的氧化、还原、水解过程);II相反应(结合反应)。
在I相反应会形成大量的亲电子基和自由基等肝毒性物质,II相反应则通过谷胱甘肽等物质对I相反应中形成的肝毒性物质进行清除。
当机体的清除能力小于肝毒性物质的产生能力时,二者的平衡被打破,导致肝毒性物质在体内的大量蓄积。
亲电性物质可以与大分子物质结合损伤肝脏;自由基可通过脂质、蛋白质、氨基酸、核酸过氧化,造成肝脏损伤。
1.2线粒体损伤线粒体是三羧酸循环和能量产生的主要场所,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生命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肝脏内线粒体损伤则会严重影响肝脏的生理功能。
造成线粒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①氧化应激:药物在代谢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造成脂质过氧化,损伤线粒体。
②呼吸链被抑制:呼吸链被抑制主要表现为电子传递受阻,导致氧的沉积与ATP产生不足,难以供应身体的需求,损伤肝脏。
③线粒体渗透性转变模孔开放,可诱导肝脏细胞凋亡。
④钙紊乱。
⑤自由基造成线粒体DNA损伤。
非编码RNA生物学研究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非编码RNA生物学研究及其在疾病诊断中
的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非编码RNA也逐渐引起了研究者
们的关注。
非编码RNA指的是不能转化成蛋白质的RNA,包括
长链非编码RNA、小核RNA和微小RNA等。
这些RNA分子在
基因调控、RNA剪切和转录后修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细
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非编码RNA的研究中,其中一种重要的技术是小RNA测序。
这种技术可以高通量地测量小RNA的表达量和功能,帮助我们深
入了解小RNA在生物体中的生物功能。
通过整合基因表达数据和
小RNA测序数据,可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疾病的诊断和治
疗等各种应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与非编码RNA的
表达和功能有关。
例如,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与非编码RNA的表达
和功能密切相关。
在许多情况下,非编码RNA不仅可以作为肿瘤
的治疗靶点,还可以作为肿瘤预后和诊断的标志物,为肿瘤的早
期检测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另外,非编码RNA还可以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有力工具。
例如,微小RNA在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价值。
这些RNA分子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
同时,非编码RNA还可以作为靶向治疗的对象,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总之,非编码RNA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深入研究的深入,非编码RNA将在未来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与非编码RNA(ncRNA)调控的研究进展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与非编码RNA(ncRNA)调控的研究进展丁超【摘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是一类以单链RNA为模板合成互补RNA链的聚合酶.根据其来源可分为病毒RdRP 和细胞RdRP,病毒RdRP对病毒基因组复制及病毒引起的宿主免疫反应有重要作用,宿主细胞RdRP主要参与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现象.越来越多研究证明RdRP的功能与非编码RNA (non-coding RNA,ncRNA)密不可分,本文对病毒RdRP、细胞RdRP与ncRNA调控之间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同时对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诱发的肝癌机制提出新的观点.【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5(042)002【总页数】6页(P256-261)【关键词】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非编码RNA (ncRNA);RNA干扰(RNAi);丙型肝炎病毒(HCV)【作者】丁超【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上海 200433;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EpiRNA实验室&复旦大学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22;R373.2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指不依赖于DNA序列的改变所引起的稳定的可遗传的表现型[1],其调控机制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 (non-coding RNA,ncRNA)等。
ncRNA,即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包括microRNA、siRNA、rRNA及tRNA等。
ncRNA直接在RNA水平发挥生物学功能,其对染色体结构、基因表达、蛋白质稳定、甚至肿瘤发生发展都有巨大影响[2-4]。
ncRNA 可以由基因组DNA转录或mRNA直接降解而来,也可以由RNA模板通过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复制获得。
长链非编码RNA在急性肾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在急性肾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谢安妮;余燕婷;王晓燕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22(19)27
【摘要】急性肾损伤(AKI)表现为短时间内肾功能快速丧失,脓毒症、缺血再灌注、肾毒性物质是其主要病因。
AKI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
随着新型测序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在AKI患者及动物和细胞模型中被检测到异常表达。
研究表明,lncRNA可能通过海绵吸附miRNA靶向调控炎症、氧化和凋亡等信号通路,在AKI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lncRNA在AKI中的作用机制及潜在应用进行综述。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谢安妮;余燕婷;王晓燕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肾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3
【相关文献】
1.长链非编码RNA与病毒和微小非编码RNA关系的研究进展
2.长链非编码RNA 作为竞争性内源RNA在肝细胞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3.长链非编码RNA的竞争性内源RNA调控模式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4.长链非编码RNA和微小RNA 在妊娠期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5.长链非编码RNA相关的竞争性内源性RNA网络中结肠腺癌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编码RNA对免疫系统调节的影响研究
非编码RNA对免疫系统调节的影响研究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们对于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ncRNA作为细胞内一种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与基因表达调控、细胞生物学等多个领域息息相关。
其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cRNA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影响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功能及免疫应答等方面。
一、非编码RNA分类及其表达特点ncRNA主要包括长链RNA和短链RNA两种;其中,长链RNA可以进一步分为细胞质型长链RNA(cytoplasmic long non-coding RNA, lcRNA)和核内型长链RNA(nuclear long non-coding RNA, lnRNA),lcRNA多表达于细胞质,lnRNA则在细胞核中表达。
短链RNA则主要包括小核RNA(small nuclear RNA, snRNA)、小核糖核酸(small nucleolar RNA, snoRNA)和微小RNA(microRNA, miRNA)。
一般来说,由于ncRNA不编码蛋白质,因此它的表达水平可比编码蛋白质的mRNA要低。
而从表达谱来看,ncRNA的数量要比编码蛋白质的mRNA更加丰富,这说明ncRNA在结构、功能等方面具有多样性。
二、miRNA与免疫系统miRNA作为短链RNA的代表,由约22个核苷酸组成,主要通过靶向mRNA启动子区域或3'非翻译区域上的靶序列,调节mRNA的翻译和稳定性。
miRNA与免疫系统的关系一直备受科研工作者关注,其中的一些关键性研究成果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1. miRNA在免疫系统中的发育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靶向调节免疫细胞分化中的关键性转录因子或信号通路分子,miRNA在免疫细胞发育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miR-17~92簇能够调控调节B淋巴细胞的发育、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其在造血干细胞向B细胞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血清微小RNA在中药肝毒性临床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血清微小RNA在中药肝毒性临床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苏钰文;江振洲;邢同岳;宋聿明;王欣之;王玉荣;吴美娟;张云;王佳颖;王涛;张陆勇【期刊名称】《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年(卷),期】2012(33)2【摘要】通过对19种具有潜在肝脏毒性的中草药进行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在观测体重、摄食量、血清生化指标、脏器系数与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同时,探讨血清微小RNA(miRNA)作为新型候选标志物在中草药肝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表明: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血清miRNA-122水平显著升高的给药组有6组,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升高的分别为2组和3组,其中五倍子组表现为急性药源性肝损伤。
在血清miRNA-122的时间相关性和剂量相关性分析中,与血清ALT和AST相比,血清miRNA-122呈现出更高的敏感性,表现为更早期和更大幅度的显著升高。
说明血清miRNA-122可作为中草药肝损伤的新型候选诊断标志物,与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较传统血清生化学指标更为敏感。
【总页数】7页(P11-17)【关键词】中草药;药源性肝损伤;药物安全性评价;生物标志物;微小RNA【作者】苏钰文;江振洲;邢同岳;宋聿明;王欣之;王玉荣;吴美娟;张云;王佳颖;王涛;张陆勇【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新药筛选中心;中国药科大学药物质量与安全预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药效研究与评价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1【相关文献】1.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微小RNA-21、微小RNA-122和微小RNA-14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尚冰;陈炜2.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微小RNA-29a、微小RNA-92a和癌胚抗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仇俊兰;何素梅;陈琦;车团结;奉林3.循环外泌体微小RNA-10b表达及去甲基化状态在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及预测早期转化治疗反应中临床价值 [J], 陈思敏;唐诗宇;张智彬;王秋晓;关丽娜;唐学贵4.血清外泌体微小RNA-181-5p在胃癌外泌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张小冲;王丽;赵肖灵;田晓鹏;雷秋香;刘登湘5.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血清和呼出气冷凝液中微小RNA⁃21、微小RNA⁃486检测的临床意义研究 [J], 吴丹丹;陈金亮;姚苏梅;何海艳;朱杰;吕学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药物性肝损伤与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卢西雅王菲杨长青【摘要】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一种机体对药物、其代谢产物或其他外源性化合物的不良反应,是影响企业进行药物开发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DILI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急性肝衰竭的常见病因。
非编码RNA(ncRNA)在DNA转录后不进行翻译,仅在RNA水平发挥作用,是重要的基因调节因子,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多种ncRNA在DILI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DILI特异性诊断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向分子。
该文就DILI与ncRNA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非编码RNA;微RNADOI:10.3969#.issn.1673534X.2019.05.001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大部分药物在肝脏中代谢,最终转化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部分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具有肝脏毒性,可造成肝脏损伤,即药物性肝损伤(DILI)。
中国各地医疗水平发展不均,部分地区存在用药不当的情况,DILI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DILI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如何对DILI进行早期诊断、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减少肝衰竭的发生以及优化病情监测成为了国内外研究者讨论的热点。
非编码RNA (ncRNA)参与基本的细胞生理过程,在DILI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DILI与ncRNA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DILI有多种药物可引起DILI,包括抗生素类药物(抗结核病药物、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抗真菌类等)、非甾体抗炎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症药、镇静催眠药、抗肿瘤药、抗心律失常药、降脂药、部分口服降糖药及中草药等。
超过1000种药物与肝损伤相关,有300余种已被证实与肝损伤明确相关M o其中,以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DILI较为常见,在西方国家青霉素类抗生素所致DILI较多见,亚洲则多因抗结核病药物联合用药所致23*。
在印度,抗结核病药物是DILI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在中国是第二常见的致病因素45。
此外,在印度,由抗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70571,81820108006)作者单位;200056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通信作者:杨长青,Email:cqyang@ 结核病药物引起的DILI是急性肝衰竭(ALF)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韩国、新加坡、日本等亚洲国家,因中草药引起的DILI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中国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指出,中国大陆每100000人中每年的DILI平均发病数为23.80例,远高于西方国家近年来,非甾体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APAP)引起的DILI逐年增多,约占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ALF患者诱因的50>89*。
此外,目前APAP已广泛应用于建立DILI动物模型,用以研究其发病机制、开发治疗药物等:1012:。
DILI涉及环境与非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因素共同影响药物及其代谢物的积累,并可导致药物在肝脏中的应激促进作用)13*,例如年龄)1415*、性别、妊娠状态)17、基础疾病、遗传因素:20]、药物因素处等。
DILI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直接肝毒性和特异质肝毒性。
药物的直接肝毒性可引起内源性肝损伤,与药物剂量直接相关。
APAP摄入量若高于每日最高推荐量(4g)即会引 起DILI2*。
药物的特异质肝毒性与肝细胞中线粒体受损、氧化应激等生物学过程相关,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细胞色素P450C CYP450)主要参与肝脏药物代谢的I相反应,有研究发现,CYP1A1和CYP1B1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上调Toll-样受体4 (TLR4)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表达、下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表达,促进异烟肼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23]。
临床上,诊断DILI属于排他性诊断。
根据2015年修订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在确认存在肝损伤的前提下除外其他肝脏疾病,结合患者药物史,最终诊断为DILI。
诊断标准:(1)用药史;(2)病程与用药时间的关系-3)肝损伤的生物化学指标;(4)排除其他肝脏疾病;(5)RUCAM量表确定药物与肝损伤之间的因果性和相关性225。
2ncRNAnc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包括长度大于200bp的长链ncRNA(lncRNA)及长度小于200bp的小分子ncRNA(sncRNA),其中sncRNA包括微RNA(miRNA)、小干扰RNA (siRNA)及与PIWI蛋白相互作用的RNA (piRNA)等。
人类基因组数据显示,约75%的基因转录为RNA,其中超过20000个为蛋白质编码基因,转录后翻译成为蛋白质,但在总基因组序列中仅占2%,其余大多数被转录为ncRNA,不翻译成蛋白质,在RNA水平作为基因调控因子直接发挥作用宙。
ncRNA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其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2729]-因此,ncRNA成为了目前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在众多ncRNA 中,以miRNA和IncRNA较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
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bp的内源性单链短序列ncRNA,通过抑制部分信使RNA(mRNA)的形成发挥基因调节功能。
1993年在秀丽隐杆线虫体内发现第1个miRNA——lin-4,并证明mi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其靶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的3'或5'非翻译区(UTR)特异性结合,进而通过抑制翻译及降低靶向转录物的稳定性在转录后调控靶基因表达)031。
大量研究表明,miRNA在多种器官、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如细胞生长发育、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等)234*。
与其他内源性小RNA不同, miRNA来自具有独特发夹结构的转录物,与mRNA配对,靶向抑制mRNA的翻译过程,或通过mRNA的去腺苷酸化作用使其降解,以及靶mRNA的去稳定作用影响蛋白质表达336*。
与miRNA相似,IncRNA同样可以影响靶基因的表达。
有研究表明,IncRNA能够通过建立染色质结构域,直接募集组蛋白修饰酶至染色质⑶*。
此外,IncRNA还能影响组蛋白H3的结构,调节目的基因表达跑。
IncRNA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密切相关,有发展成为疾病生物标志物或药物靶向分子的潜能然而,目前已明确报道的IncRNA 的功能很少,大部分功能仍不明确)0*。
3DILI与ncRNA的相关性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ncRNA在DILI 的发病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其中涉及ncRNA的种类越来越多,不同ncRNA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3*1miR.122miR-122是一种在肝脏中大量特异性表达的miRNA,来自肝脏单核细胞及库普弗细胞,约占肝脏总miRNA的70%,是在有关肝脏疾病与ncRNA 之间联系的研究中涉及较多的miRNA之一〔41。
miR-122与脂肪性肝病、肝细胞癌及病毒性肝炎等肝脏疾病密切相关。
miR-122在肝细胞中大量表达而在其他细胞中表达很低甚至不表达,因此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
有研究者对DILI患者肝脏及血清中的miR-122和miR-192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经APAP处理后,它们的表达水平在血浆中升高,在肝脏中降低)6*。
在肝损伤早期,循环miR-122的水平对肝脏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有望成为早期检测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⑷*。
循环miR-122的水平在健康成人个体间存在变异,将miR-122转化为临床诊断指标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3*2miR-1''来源于肝脏库普弗细胞的miR-155是一种肝脏特异性来源的miRNA,可参与多种免疫调节过程)8*。
在树突状细胞的成熟过程中,miR-155作用于TAKI结合蛋白2(TAB2)分子,抑制下游的白细胞介素-1CIL-1)信号通路2016年一项关于miR-155的研究显示,在APAP诱导的DILI中, miR-155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k B(NF$B)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IKK%有效减轻肝损伤及炎性反应)0*。
另一项关于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诱导肝损伤的研究发现,miR-155通过阻断NH2/ARE信号通路,在PFOS诱导的肝毒性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匚1。
在发生DILI时,肝脏及血清中的miR-155水平均显著升高,有望成为临床上诊断APAP诱导的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0*。
3.3miR-223有研究指出,miR-223是中性粒细胞中含量较高的miRNA,能发挥调节粒细胞生成及成熟中性粒细胞稳态的生理作用。
此后的研究发现,miR-223可作为抗炎因子发挥作用,并通过控制多种靶基因调节肝细胞增殖及胆固醇代谢等)355*。
APAP代谢的中间产物可诱发氧化应激损伤,同时,坏死肝细胞的线粒体DNA释放,能够促进Toll 样受体9CTLR9)与中性粒细胞结合,使中性粒细胞被募集并过度激活而促进炎性反应,加重肝脏损伤品皈。
有研究发现,iiR223在APAP诱导DILI 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负反馈调节作用,坏死肝细胞中线粒体DNA的释放促进TLR9激活中性粒细胞,同时上调miR-223的表达,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过度激活并且靶向抑制NF$A的上游激酶IKK&作用,有效抵抗炎性反应,从而减轻DILI59*。
miR-223在多种肝脏疾病中表达失调,包括DILI、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性肝损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其诊断特异性较差,不适合作为诊断DILI的生物标志物。
miR-223通过影响中性粒细胞浸润、巨噬细胞极化及炎性体激活等影响DILI的进展,有望成为DILI的治疗靶向分子。
3.4miR-106bmiR-106b-25簇由miR-106b^miR-93及miR-25组成,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血切。
201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miR-106b 能够影响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C STAT3)的活化,小鼠在经氟烷处理后形成的DILI早期,miR106b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继而通过STAT3影响下游辅助性T细胞17(Thl7)的分化,产生IL17等多种促炎因子)3*。
与miR-223相似,miR106b在DILI的炎性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有望成为DILI的治疗靶向分子。
3.5其他相关miRNA除了上述典型的miRNA之外,另有部分miRNA在DILI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肝脏特异性来源的miR-192在APAP给药后的小鼠血清中表达增加,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特点)6*。
循环miR-192水平在APAP使用过量的急性肝损伤患者中具有相似变化)4*。
最近有报道指出,与APAP 在肝脏代谢中直接相关的两种'期酶的表达受miR-324-5p调控,考虑miR-324-5p抑制剂可作为解毒剂降低APAP的肝毒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