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三顾茅庐》名师教案

合集下载

2021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3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教案与反思

2021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3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教案与反思

23 三顾茅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翰皓学校陈阵语【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3.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2.把握小说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课前预习】1.阅读《三国演义》中与本文情节有关的章节(第三十七回)。

2.扫清字词障碍(可参见《)P241“字词清单”),对照注释和参考资料翻译文中“隆中对策”部分。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歌曲影像资料。

师: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今天,我们学习的《三顾茅庐》,就如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一朵最美丽的浪花,让我们“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设计意图】引进相关课程资源——《三国演义》电视剧片头曲,那熟悉的歌词、熟悉的旋律和大气磅礴的影像资料可振奋学生精神,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二、资料链接,检查预习1.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其他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2)《三国演义》简介。

课件出示:《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全书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

(3)介绍刘备三顾茅庐的背景。

课件出示:刘备有心匡扶汉室,忙忙碌碌几十年,将不过关张赵云,文不过孙乾简雍,依附刘表栖身却总遭刘表身边人排挤。

当时曹操已统一北方,孙权在江东建立基业,而自己又被逼屯兵新野,无立锥之地,当时唯一的谋士徐庶又被曹操以母相威胁逼走,刘备急需一位大才来辅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12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篇1 课文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

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

”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我家先生行踪不定,不知道上哪儿去了。

”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

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

”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

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叫人立即备马。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

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

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

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

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

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

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

刘备打算三访孔明。

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张飞满口答应。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高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

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

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好长时间不见动静,便走进门来。

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三顾茅庐》教案15篇

《三顾茅庐》教案15篇

《三顾茅庐》教案《三顾茅庐》教案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顾茅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顾茅庐》教案1一、设计理念《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

诸葛亮在小说中是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来歌颂的。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着重写了刘备第三次前往隆重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思想品格,同时体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为此,我设计本文的教学,我以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诚心诚意为突破点展开讨论,自然地进入对诸葛亮的志向和才干的欣赏。

二、设计思路由播放《三国演义》片尾曲渲染气氛,相机导入,抓住一些词语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第二步,欣赏美景,感受“才华”。

第三步,分析“言行”,感受“尊重”,第四步,我设计了如此“尊重,何以“为报”。

最后,全堂总结,升华“尊重”,再《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中结束本堂课。

三、教学目标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景色宜人;体会比喻句前后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3、感受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程序(一)抓住词语,把握全文在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了三组词语,第一组都是课文中主人公的名字,第二组都是写隆重景色的词语,第三组则是写诸葛亮策略的词语,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将这些词语读准确,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很快讲出他们的新发现。

我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另外,也想通过这一环节梳理学生的思路,讲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整体把握课文。

(二)欣赏美景,感受才华我从隆重美景导入到三个比喻句的学习,用较为连贯的语言将课后习题四中的三个比喻句串成一个整体,并用比较句子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比喻句的后面部分是对前面部分的形象具体的说明,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让学生顺利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共45张)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共45张)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共45张)一. 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故事,描绘了刘备为请到卧龙诸葛亮三次上山拜访的情景。

该故事展现了刘备的仁德、诸葛亮的智谋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体现了忠诚、智慧、毅力和坚定的品质。

本课为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文言文,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部分学生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全面深入地分析故事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三国演义》这样的古典名著感兴趣,但可能会对文言文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本。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学会欣赏古典名著,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刘备的仁德、诸葛亮的智谋,培养忠诚、智慧、毅力、坚定的品质;学会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树立远大的理想。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欣赏古典名著,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刘备和诸葛亮为例,分析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

2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教案

2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教案

23三顾茅庐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大家可能早已看过,其中就包含了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三顾茅庐,本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今天的课文情境,重温一下那震撼人心的场景。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

(2)背景链接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他看到蒙古贵族统治者的专横残暴,饱受了民族压迫的苦痛,所以他尊崇继承汉室的刘备,是有政治用意的;何况自南宋以来,民间艺人的倾向就是尊蜀抑魏,他也不能不受到影响。

处在他的时代,他的这种倾向是很自然的,也毋须加以指责。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

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

2.生难字词(1)字音纶巾(guān) 殆(dài) 拜谒(bài yè)(2)词义【拜谒】拜见;瞻仰(陵墓、碑碣)。

【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贯,贯穿,进入。

【顿开茅塞】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轻声快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明确:理清课文脉络。

三顾茅庐两次拜访没见到第三次拜访的经过上路前见面前见面后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师,留下一段佳话。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明确:(1)上路之前: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刘备责备张飞是因为怕张飞的鲁莽误了他的大事,通过对比突出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

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地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诚心诚意。

2、通过文章的环境描写,对诸葛亮的侧面描写等体会,初步认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阅读《三国演义》第37、38回。

观看《三顾茅庐》电视剧。

了解《三国演义》中有关刘备、诸葛亮的经典故事等。

2、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三顾茅庐。

用上课文中的词句回答三顾茅庐什么意思?2、刘备第三次去隆中,凭什么打动诸葛亮?(板书刘备诚心诚意)二、学习课文板块一品刘备诚心诚意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画出相关语句,细细体会。

(默读时间2分钟)2、反馈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温馨提示:按点回答,能说出三点以上)A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第三次”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结合原著提示前两次拜访都没遇上诸葛亮)(板书第三次)B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板书生气地说)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结合“桃园三结义”故事。

(汉末年,朝政府的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

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

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三顾茅庐》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三顾茅庐》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三顾茅庐》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 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刘备为访求人才,三次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中邀请他出山的典故。

这篇课文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历史人物和事件,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素养和历史文化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文化知识,但对于《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他们可能只知道一些皮毛,对于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文化内涵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了解《三顾茅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培养历史文化意识。

4.学会通过课文学习,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三顾茅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课文学习,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的魅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用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相关历史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3.PPT:用于呈现课文内容、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语调、情感等。

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情景再现。

《三顾茅庐》教案(3篇)

《三顾茅庐》教案(3篇)

《三顾茅庐》教案(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本文是漂亮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整理的《三顾茅庐》教案(较新3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顾茅庐教案篇一课时目标: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一、复习导入:1、练读词语:山冈、半晌、恭恭敬敬、诸葛亮三顾茅庐、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群雄纷争、茅塞顿开2、说说三顾茅庐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t: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s: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t:你这是请他出山之后的诚心诚意,之前呢?s: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你再帮张飞嚷一下t:自己练一练,看谁来做一次猛张飞。

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s:生气、讨厌(怎么搞的又去了)个别读/齐嚷t: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刘备怎么说?s:齐读t:这地方能看出刘备诚心诚意,还有什么地方?s: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侍侯。

t: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s:刘备怕他俩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堂t: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看这个恭字,(指导识写出恭)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s:一生表演(两手立正站好)t:一个刘备,还有不同站法吗?s:另一生表演(低头弯腰,双手抱拳)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t:噢,更恭敬,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

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三顾茅庐教案14篇三顾茅庐教案篇1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4.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课堂导入:本单元还要学习四大名著中的两篇文章。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吸收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故事,写成《三国演义》。

一、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成就最高。

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罗贯中是吴承恩的老师。

二、故事背景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5篇)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5篇)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5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篇一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部由历史小说改编的课文《三顾茅庐》,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

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学生们虽然对《三国演义》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毕竟不够全面,所以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也了解得也不够透彻,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体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色,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2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习“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我将目标3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4为是教学难点。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将采用“质疑读、合作读、评价读”等多个层面的读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首先,我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为学生再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出示课题,在引导学生通过字典来理解“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的意思后,以“刘备三顾茅庐是为了_________”这一填空,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接着,结合初读检查,指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着”、“塞”两个多音字,运用多重方法理解词语,如通过查词典来理解“蜿蜒、茅塞顿开”;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辅助、悠然”。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的过程,体会刘备尊重人才、
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圈画、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的过程。

难点:体会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圈画重点:学生圈画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师指导圈画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教师引导讨论方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5.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课堂互动和交
流。

6.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或仿写一篇小说等,巩固所学知识和提
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来评估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顾茅庐》教案设计7篇

《三顾茅庐》教案设计7篇

《三顾茅庐》教案设计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顾茅庐》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三顾茅庐》教案设计1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二、导学重、难点:重点: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难点: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突破措施:1.留给学生充足背诵时间,通过多种方式检查。

2.小组通过读课文,交流讨论并发表自己意见。

四、导学准备:《三国演义》中几个典型故事的课件五、导学过程:1.预习学案(1)通过课前阅读《三国演义》,回忆其中的有名人物性格:如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__、张飞__________________、关羽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电视剧《三国演义》,说一说:本剧都介绍过哪些故事?(可列举五例)2.导学案(1)课件导入,引出主题出示课件:三国演义中几个典型的故事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你们都看过吗?生答。

谁还能列举出三国演义中的几个故事?生答。

刚才我们看到一个名叫三顾茅庐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看一看三顾茅庐到底是怎么回事。

出示课题:三顾茅庐(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故事主要涉及到哪几个人,是什么样的关系,主要讲了什么内容?②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

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三顾茅庐教案(通用11篇)

三顾茅庐教案(通用11篇)

三顾茅庐教案(通用11篇)三顾茅庐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顾茅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顾茅庐教案篇1目标点击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教学难点: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课堂流程一、诵读名言: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提问:谁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谁还看过小说《三国演义》?2、研讨题意:(1)“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2)“三”指的是刘备他们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还是特指第三次?为什么?(3)作为课题来讲,“三顾茅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4)作为成语来讲,“三顾茅庐”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刘备为什么要诚心诚意地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呢?(可用文中的一句话作答)3、反复读,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

找出刘备责怪张飞的话。

(交流: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最最要紧,最最关键的是要懂得什么。

)4、读读、想想、画画、议议。

(按“出发前、将到时、到达后、出山后”的顺序说说在刘备第三次去隆中邀请诸葛亮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出了他对诸葛亮的十分尊重。

)5、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景色秀美先整体后部分的写法,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谈感悟,从张飞与刘备的对话中,从三请诸葛亮的过程中感悟到什么?2、品析人物特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精品教案(精选17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精品教案(精选17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精品教案(精选17篇)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精品教案篇1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

2.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抓住描写张飞的关键词语,感悟张飞的性格特点,学习侧面描写衬托人物特点的方法。

3.体会刘备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学会尊重他人、以诚待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品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在任何时候提到诸葛亮,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

因为,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百分之百的中国的智多星。

今天,我们将学习的“三顾茅庐”不过是诸葛亮众多故事之一,但是,仅仅从这一个故事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我们就可见一斑。

(板书课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积累生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拜谒(yè) 纶巾(guān)末胄(zhòu)愧赧(nǎn) 倾颓(tuí) 存恤(xù)殆尽(dài) 疏懒(lǎn) 鄙贱(bǐ)如雷贯耳(guàn)顿开茅塞(máo)(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窗外日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未审得入览否:明白,知道。

不胜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屏人促席:靠近。

奸臣窃命:篡夺国家权力。

而不知存恤:爱惜,体恤。

总揽英雄:广为延揽。

惟将军图之:考虑。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高低。

②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

2.作者链接罗贯中(约1330-约1400),山东东原(今山东东平)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部编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23三顾茅庐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九年级语文上册23三顾茅庐优秀教案

23三顾茅庐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课文内容。

2.把握本章节中刘备和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1.了解本章节烘托手法的运用。

2.培养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感知文中刘备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志存高远。

2.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体会并学习本章节烘托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相关片段。

二作者介绍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文本链接1.三顾茅庐。

“茅庐”即草庐。

汉末,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三次亲临拜访,邀请诸葛亮帮助打天下。

后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

2.刘备(161~223),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

公元221年称帝,建都于成都,国号汉。

3.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著作有《诸葛亮集》。

4.《三国演义》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

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

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四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刘备、诸葛亮、张飞。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6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6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6篇)顾茅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贤、辅佐”等词的意思。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1、谈话。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

时代。

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英雄是谁?2、揭题。

3、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2、交流反馈: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呢?3、教师小结。

4、教学复姓。

5、介绍古人名号中的“字”。

三、细读课文,推敲重点1、学生读课文,圈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互学互促。

3、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随机教学。

主要抓词:“立即”、“斥责”、“大声斥责”、“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谒见”。

句:“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昌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

你怕冷,自己回支吧!”“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

”来理解刘备在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训练点:1)、抓住人物对话进行朗读训练。

2)、抓重点句进行思维训练。

3)、写话训练。

四、小结过渡。

五、课外延伸,拓宽文路(师出示多媒体。

课件并深情朗读)“臣本布衣,躬耕干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自由朗读。

2、这段短文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六、总结全文,引向课外。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7篇)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7篇)

三顾茅庐教案(优秀7篇)顾茅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

2、根据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学感悟刘备前两次去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未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这次他成功了吗?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请同学们看学案25页巩固练习“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画出有关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作出简单的批注。

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三、讨论交流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内交流展示。

四、点拨引导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1、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2、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3、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己的兄弟。

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自然段)4、教师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5、同桌互读刘备、张飞的对话部分,进一步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6、在刘备的责备下,张飞答应不再无礼,于是兄弟三人上路了,他们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观察的?7、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1)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2)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地敲门,“轻轻”表示注意轻敲,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地礼貌和尊重。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尽量放轻脚步,轻轻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

《三顾茅庐》优秀教案(通用5篇)

《三顾茅庐》优秀教案(通用5篇)

《三顾茅庐》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顾茅庐》优秀教案(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顾茅庐》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呵斥”“拜见”“恭恭敬敬”等词的意思。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品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干大有作为。

教学重点:1、能有感情地读刘备三顾茅庐时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语句,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2、开放文本,激发同学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1、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同学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2、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教学准备:投影设备、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读了《三国》吗?你知道刘备是什么人吗?(相机示刘备图片,介绍刘备资料)2、今天俺们就来学一个关于刘备的故事---(示课题)《三顾茅庐》。

课题中“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谁能来解题?(提示说清人物、地点、事件)二、初读课文1、汉室皇叔刘备为什么要一请、二请、三请这个一介草民诸葛亮?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课文,将读不准,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是什么原因?书上是怎么说的?哪一小节告诉俺们?(指名读第一小节)三、聚焦刘备1、请你读读2---4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考虑:(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预设交流:A:“俺冒着风雪,就是为了让孔明知道俺的诚意。

你怕冷,自身回去吧!”天气这么冷,还去——说明诚心诚意。

(还有那些写天气的词?数九寒天、雪花纷飞,还有天寒地冻)B:“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三课《三顾茅庐》精品教案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三课《三顾茅庐》精品教案1

《三顾茅庐》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课文整体内容。

2.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3.体会烘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4体会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重点难点1.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2.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3.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课文整体内容。

2.掌握小说中刘备的形象特征重点难点掌握小说中刘备的形象特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进入情境)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电视剧拍得很精彩但其实《三国演义》的原著写得更精彩,尤其是对诸葛亮的描写。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和诸葛亮出山有关的《三顾茅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除字词障碍。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重点把握1.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2.这篇小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1刘备、诸葛亮。

2.三个刘备三顾诸葛亮;孔明隆中对策;感其诚,出山辅佐。

四、分组讨论,探究人物形象1.圈画出文中与刘备相关的描写内容。

2.小组合作,讨论并归纳刘备的形象特点。

3.文中哪些事件或语句体现出刘备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4.文中对张飞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有什么作用?5.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体现刘备的特点?明确:2.谦虚、礼贤下土、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3.(1)三请之时,“下马步行、拱立阶下、等了半晌、又立了个时辰、下拜”等。

(2)泣请孔明,“泪沾袍袖,衣襟尽湿”(3)斥责张飞4.语言描写。

衬托出刘备的谦虚、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特点。

5.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

五、拓展延伸1.关于《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你知道哪些信息?161年,出生于涿县(今河北涿洲)184年,讨伐黄巾军191年,投奔公孙瓒194年,领徐州牧196年,投靠曹操200年,投靠袁绍207年,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208年,赤壁之战,联合孙权大败曹操214年,入成都,领益州牧219年,自立汉中王221年,即帝位222年,兴兵伐吴223年,殁于白帝城2.关于《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你知道哪些主要情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刘备摔阿斗、白帝城托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令后人叹服不已。

1.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

2.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抓住描写张飞的关键词语,感悟张飞的性格特点,学习侧面描写衬托人物特点的方法。

3.体会刘备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学会尊重他人、以诚待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品质。

一、新课导入
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在任何时候提到诸葛亮,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

因为,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百分之百的中国的智多星。

今天,我们将学习的“三顾茅庐”不过是诸葛亮众多故事之一,但是,仅仅从这一个故事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我们就可见一斑。

(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拜谒.(yè) 纶.巾(guān) 末胄.(zhòu)
愧赧.(nǎn) 倾颓.(tuí) 存恤.(xù)
殆.尽(dài) 疏懒.(lǎn) 鄙.贱(bǐ)
如雷贯.耳(guàn) 顿开茅.塞(máo)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窗外日迟迟
..: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未审.得入览否:明白,知道。

不胜愧赧
..:因羞惭而脸红。

屏人促.席:靠近。

奸臣窃命
..:篡夺国家权力。

而不知存恤
..:爱惜,体恤。

总揽
..英雄:广为延揽。

惟将军图.之:考虑。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高低。

②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

2.作者链接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山东东原(今山东东平)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
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回答:谁“三顾茅庐”干什么?
【交流点拨】刘备三顾茅庐寻求智者诸葛亮的帮助。

2.以各种形式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通过读课文,了解刘备、诸葛亮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交流点拨】刘备求贤如渴、礼贤下士;诸葛亮满腹经纶,智慧过人。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刘备准备第三次去拜见诸葛亮。

第二部分(2-3):刘备与诸葛亮见面的情形。

第三部分(4):诸葛亮随刘备出山。

(二)深层探究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交流点拨】第二段中张飞、刘备的对话以及“下马步行、徐步而入、拱立阶下、等了半晌、又立了一个时辰”等细节描写;第四段中“在庄中共宿一宵”等情节。

2.文章主要写刘备与诸葛亮的见面,却多次写到张飞,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交流点拨】文章多次写张飞与刘备的对话,是通过写张飞的急躁、鲁莽来反衬刘备三顾茅庐的耐心与诚心,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美好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3.文章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交流点拨】小说通过典型的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如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为了见到诸葛亮,他甘愿立上“半晌”“一个时辰”,态度十分恭敬,张飞则是粗
犷豪放,莽莽撞撞。

诸葛亮则是一个经天纬地之才,从他未出茅庐而能对天下形势正确分析即可看出。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1.学了《三顾茅庐》后,你有什么收获和启发呢?
【交流】①我们对人一定要诚心诚意;②当今社会也要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风气;③要学习诸葛亮,平时刻苦攻读,关心天下事,立志成才。

2.课后阅读《三国演义》或观看相关影视作品。

学习励志名言
~~~~~~~~~~~~~~~~~~~~~~~~~~~~~~~~
相信自己
人身如开车,不怕慢,就怕钻!不能原地踏步,不能天天折返跑!转机只在前进的路上,一个躺在沟里不想爬出来的人不配谈成功。

不要抱怨,不要等待。


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别错位,别越位,别失位。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只要坚持再长的路,也能一步步走完,反之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加油!顶着困难大踏步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