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中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
个 方格 , ( i O 个 )第 二个 图形有 几个 方格 。 ( 1 O 个 )能 不能
说 ,两 个 图 形 的 面 积 一 样 大 , 为什 么 ? ( 因 为 第 一 个 图 形 的 小
格 小,第二个 图形 的小格大 。方 格不一样大 ,不 能进 行比较 ) 这个 发现很重要 !那说 明了一个 什么道理呢 ? ( 要用 画小方格
位 ”,由此 引入面积 单位的学习 。这样 的问题情 境 ,使学 生产
生探 究 的 愿 望 , 更 快 的 投 入 到 学 习 中 来 。
总之 ,在课 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始终坚持 以崭新 的教
育 教 学 理 念 为 思想 指 导 , 坚 持 做 到 “ 一 切 为 了孩 子 ,为 了一 切 孩 子 ,为 了孩 子 的 一 切 ” 。从 学 生 的身 心 发 展 情 况 考 虑 , 结合 他 们 已有 的 知 识 和 生 活 经 验 ,设 计 丰 富 多 彩 的情 境 ,使 学 生 有
产生 “ 不 平 衡 ” ,造 成 学 生 认 知 上 的 冲 突 , 让 学 生 感 到 自己
富有童趣—— 注意情境 的生活化
现有 的知 识并 不 能解 决 面临 的 问题 ,从 而激 发他 们 的内在 动 机 ,产生 学习的渴 望,保证大多数学 生在 课堂上处于积极 的思 维状态 。在 实际教学 中,我们对 “ 适 度 ”往往把握得 不够 好。 要么 问题过 于简单 ,学生思考空 间小,甚至无须思考 ,结论随 口而 出;要么 问题难度过大 ,不摸不着边际 ,常 常在 外围兜圈 子 ,因此 把握障碍性 的适度 非常关键 。如在教学 《 面积和 面积
切 联 系 。 一 句 话 , 良好 的学 习情 境 能 促 进 学 生 更好 地 发 展 。 我
浅谈如何创设情境
浅谈如何创设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那么,该如何去创设情境呢?我谈自己的几点看法:1、情境创设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案例:三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没有概念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身边的木板做一个,然后让学生自己在观察中发现特点,然后总结出它的一些性质,接着利用工具袋中的材料进行实践的体会,将数学的理论教学转化为一场活动情境课。
但是,教师还得回到认识这个上面来,引导并且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关于画、认平行四边形也不能落下不讲。
点评:这里活动情境的创设,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当然,这只是个“道具”它的作用还是帮助学生解决并认知难点。
2、情境创设要真实自然,力求生活化案例:学习三年级的“千米的认识”那一节时,对于以前学过的毫米、厘米、分米、米等,在教室里面都可以比划,而对于千米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又几乎没有概念的东西,那么怎么办呢?我想到了学校的跑道,我事先用米尺量了长度,然后再上课的时候再带着他们一起在跑道上真实的去走一千米,然后再篮球场以班组的形式猜想讨论汇报。
点评:学生能真切感受到了一千米,知道它步行大概需要多久,走得累还是不太累,然后用20米的尺子进行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对一千米的认识。
这样学生觉得课堂很有趣,原来数学课还可以不在教室里面上,而且印象深刻。
3、情境创设的方法应进行合理选择情境创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游戏情境、表演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联想或推理情境、自主学习情境以及任务情境等。
如何在数学课中引导学生实施自主学习
如何在数学课中引导学生实施自主学习摘要:“自主学习”是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出发的,其核心是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自主民主和谐快乐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由以前的“满堂灌”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结构,采用“自主学习”的教育方法。
教师的角色由以前的“演员”转变为“导演”,转变为课堂教学的谋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自主学习”是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出发的,其核心是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我尝试“自主学习”创设和谐、平等的环境,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在不断的学习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平淡无奇的课堂教学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数学课也不能枯燥的讲解。
我们要建立一个愉快适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既要学着轻松,又要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例如讨论争辩法、实践总结法、选题闯关法、小教师授课法、设疑解疑法等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这样学生就会开动脑筋,轻松愉快地上一节课,轻松学知识,无形之中也提高了能力,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空间。
例如:在初一代数中讲解数的比较时,常有-π和-3.14比较大小,很多同学会出现错误,虽然我几次强调π并不等于3.14,而是等于3.1415926……,但是效果不佳。
不知是小学教师讲解含糊,还是学生记忆不清,π=3.14,这个式子在他们头脑中已经定位了。
于是我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3.141592653897……译为山,一寺,一壶酒,尔留吾三把酒吃……,这一下同学们都睁大了眼睛,听得聚精会神。
我故意调侃了一句,不知是谁这么大方,请我们三个喝酒,同学们哈哈地笑了,经过这样一讲解,仅几分钟的时间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谈小数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策略
例谈小数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37-0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看到许多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创设情境,而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由于出现了问题偏差而导致情境创设“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因此,在创设情境上,我们要认真思考情境的目的,把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升为一种理念,落实于“行动”中。
那什么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又该怎样去创设有效的情境呢?一、关注学生已有经验:有效情境创设的策略之一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
”由于多数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使得学生在理解时产生一定偏差,难以与知识形成共鸣,从而不能生成自己的正确的、独特的体验。
因此教师应创设一种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使学生走进教材,生成自己的体验。
但需要注意的是情境内容需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不能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
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
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有效的情境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的经验(包括生活经验和学习新内容的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的主要困难、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等等。
二、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有效情境创设的策略之二“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积极投入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是一个人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方法。
数学课不仅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而且要强调“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合作,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我就平时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一、引导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一个充满着探究愿望的学习个体,有能力也有信心解决符合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的新问题,特别是“跳一跳”就可以“摘到”的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情境。
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究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的基本形式。
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每一个抽象、枯燥的知识提炼成一个个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的地位,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使学生把新知识、新方法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
如在教学“角平分线”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探险吗?我给你们讲一个探险家寻宝的故事,一位探险家得到一张宝图,图上标示在两座大山中有一条小河、一条小路,宝物埋的地点离小河与小路的距离相等,到它们的交汇点的距离是100米的地方,问你能帮这位探险家找到宝物吗?经老师这么一问,学生都跃跃欲试。
于是好奇的火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引发了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会争着想弄清究竟是怎么回事,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自觉学习的积极动机,学生的主动性当然也就表露无遗。
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新课标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学生自身的特点。
而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思维往往离不开具体实物的形象。
动手操作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建立清晰的表象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数学区环境布置原则
数学区环境布置原则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理解的学科,在教室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他们的学习成果至关重要。
数学区的环境布置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并提供一个有序、清晰和富有创造力的学习环境。
以下是一些数学区环境布置的原则,可以帮助教师打造一个理想的数学学习环境。
1. 良好的可视性:数学课堂的环境应该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和读取教师所展示的数学内容,例如数学公式、图表和问题。
教师可以在墙上贴上数学公式和图表的海报,或者使用幻灯片或电子白板进行展示。
此外,确保教室的照明明亮均匀,以提供良好的可视性。
2. 激发学生思考的创造性墙面:在数学区的墙上,可以贴上一些数学难题或者问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
这样不仅可以巩固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定期更新问题,以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提供合适的工具和资源:数学学习需要一些特定的工具和资源,例如直尺、量角器、计算器等。
教师应该确保这些工具在数学区内充分供应,可以方便学生随时使用。
此外,提供一些数学相关的书籍和参考资料,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数学知识。
4. 整洁和有序的布置:数学区的布置应该整洁有序。
学生应该能够轻松地找到需要的工具和资源,而不需要浪费时间搜索。
教师可以使用标签和收纳盒来分类和组织数学工具,也可以放置一些明确的指示牌,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和归还工具。
5. 激发学生合作与互动:数学学习可以是一个合作和互动的过程。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和分享思考过程。
在数学区内设置一个专用的合作区域,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和合作的空间。
此外,可以在数学区内摆放一些互动游戏或数学拼图,鼓励学生进行比赛和挑战。
6. 鼓励学生展示和表达:数学区的环境应该能够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数学成果和想法。
教师可以设置一块墙壁作为学生展示区,让学生贴上他们的解题思路、数学项目或者数学思考的心得体会。
数学教育的学校环境
数学教育的学校环境在当今社会,数学教育被普遍认为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而学校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兴趣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数学教育的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创设积极乐观的数学氛围学校应该创设一个积极乐观的数学氛围,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首先,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设施,如宽敞明亮的教室和舒适的座位,以确保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此外,学校应该举办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讲座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提供优质的数学教学资源为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学校需要提供优质的数学教学资源。
首先,学校应该配备高素质的数学教师,他们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用简明易懂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其次,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和进一步提高。
三、鼓励创新和合作学习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难题。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提供个性化的数学教育。
学校可以进行教学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和辅助资源,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上的困难。
五、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建模,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总结:一个积极乐观的数学氛围、优质的教学资源、创新和合作学习、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是数学教育需要注意的方面。
以生为本,打造自主高效数学课堂
以生为本,打造自主高效的数学课堂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应以生为本,让学生在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以生为本;高效课堂传统教育忽视了个性,只注重共性,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课堂上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交流合作少;记忆结论多,探索过程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完成任务多,体验过程少。
老师“主宰”课堂,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特长,因而这种方式是不科学的,在当今所倡导的生命化本质教育中更应该予以否认和摒弃的。
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就应该把《数学课程标准》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存在,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淡化自我,以学生的思维方式上课,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以学定教,以需选教,从自己的言行举止做起,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个抚摸……都要表现出善意的唤醒与鼓励,传递出真情的关爱与温情,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是启迪、激励和力量。
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首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来对待,而不要把他们当作学习的机器来对待,因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有个人的追求,有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的情感经历,这些正是搞好教学的基础。
所以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就要在备课时考虑学生的这些经历、情感、思想和认识,从而激活他们的这些实践经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旧课堂的“要我学”变为新课堂的“我要学”,以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育是一种引导,也是一种真正的爱的艺术。
那么如何让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呢?一、以生为本,留给学生一个主动探索的时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小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小孩子的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小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说;解放小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小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扩大眼界,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尽其能;解放小孩子的时间,给他们以空间来消化学习,并且学一些自己渴望的学问,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
浅谈自主学习模式在数学课中的应用
本着最好的教法是让学生真正学起来,要把学生自主学习摆到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变教为学,去设计组织每节课。为了让学生养成自学习惯、掌握自学方法、形成自学能力,我们每节课都要给学生发放由教师自己编写的自学指南,学生要完成自学指南,就必须先看书自学,一段时间坚持下来学生就尝到了自学的甜头,逐渐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当然,在自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如何自学,包括如何看书、看多长时间、如何从书中获得信息等,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大部分学生在自学一段时间以后,都说知道怎么学习了。总的来说,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那个人,是教人学,而不是代人学,更不是牵着鼻子让人学。
浅谈自主学习模式在数学课中的应用
摘要: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入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状态,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做到乐学、会学、学会。
例如对“统计图表”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完成以下问题:(1)先在网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2)利用软件Excel设计一张统计表来表达所收集到的数据;(3)根据表中的数据来选择设计不同的统计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题材。上课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搜集的材料和他们的活动过程,及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请他们作自我介绍,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提问、探讨。这样做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益。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的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例如方程、方程的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法等内容,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这样安排:以组为单位,以问题为载体,当堂练习、讨论、互纠互评,并按照结果评定各组名次。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空前高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数学课堂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
数学课堂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多处提及信息化资源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建议教师要创设合理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对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生动的教学活动、线上网络空间与线下物理空间的融合中,激发探究热情,拓宽认知视野,发展想象力、思维力,提高自主学习力、自我评价力和信息素养。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笔者尝试创设信息化数学学习环境,开展生动的教学活动,发挥大数据和智能化优势,展示具象知识形成过程,扩充教学容量,对于助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
一、环境创设要指向“生动的教学活动”“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借助信息化资源创设合理的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思考、探究、交流、表达等实践活动中,主动习得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一)转化学习内容借助信息技术的多样化表达方式,将数学知识以更为灵活的形式展现出来,从抽象走向具体,从静态变成动态,从而更深入地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对学生的有效影响,使得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完成知识接收和内化。
例如,在《24 时计时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对24 时计时法的认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目标,创设出“小小和冬冬相约一起去博物馆研学,却因为时间表达的不同而导致谁也没等到对方”的情景;在《角的度量》教学中,以“足球比赛射门”的情景来进行导入,继而通过对射门角度的观察、分析及推断,引出“角的度量”这一知识点,或者在呈现“高空打炮”电脑小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实际操作场景中理解角度及度量等内容。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与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高度一致的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懂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二)生动探究活动丰富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数学教学的宗旨。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具有魅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生活实际制造悬念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载体,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不同的内容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同一个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情境,但是不论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都要把握一条原则,那就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服务。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具有魅力。
下面笔者就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如在学习了“数一数”之后,可让学生观察教室,数一数教室里各种物品的数量,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正确地数出来,再让学生回忆在哪里中见过这些数字。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也明白了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
又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拿出来,一数有30个。
拿着这么多的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奶奶来帮忙想办法。
老奶奶说这好办,就收了小明30个硬币,给了小明3张1元钱纸币。
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亏。
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了3张1元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问题一出,学生就积极地展开了探索活动:通过将10个硬币放在一起换成1张1元,30个1角硬币刚好换成3张1元纸币,从而解决了问题,并得出元和角之间的关系,即1元=10角。
漫谈自主学习情境的创设
漫谈自主学习情境的创设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并使他们牢牢地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是现代教育成功的标志之一。
那么如何创设自由宽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呢?我认为,“准”“精”“美”“活”的教师语言艺术则是形成这种教学环境的一把开山斧。
教师富有魅力的语言能以声传情,以音动心;教师准确精练、生动活泼、洒脱自如的语言,能使学生情思并涌,捕捉更多的知识信息;教师富有暗示性的抑扬顿挫的语调,能鼓起学生创新的风帆,使学生侃侃而谈。
有时针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旁征博引,从而于轻松快乐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打破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注重了知识的形成发展、推导概括的过程。
下面就我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作一初步总结,权作抛砖引玉。
一、抽象性概念的循循善“诱”——“行”成于思在讲授抽象性概念时,教师不失时机地以富有动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剪、拼、拆、画,使每个学生均有自我参与、自我分析、自我选择、自我提高的过程,不由自主地步入乐学之境。
例如在讲“圆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徒手画圆,结果很不理想,然后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用硬币绕着画,最后要求他们在16开作业纸上画个大圆,继而提出问题:如此画圆至少需要几样工具?学生迅速展开讨论,结果是这样至少需用三样工具。
我立即让学生利用这三样工具尝试画圆。
之后又一连提出三个问题:(1)这三件工具少一样行不行?(2)每件工具有何作用?(3)你能把这三样工具组装在一起吗?此时此刻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纷纷动手实践。
在教师循循善“诱”下,学生一面思考,一面实践,其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认知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诸如直径、半径、圆心这些抽象概念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理解和接受了。
二、规律性新知识的因势利导——悬念迭生在讲授规律性知识之前,教师可让学生事先准备好相关的感性材料,并特意设置一些与新知识相关的疑点或悬念,酝酿学生学习情绪。
例如在讲授“年月日”一课时,我事先留下四名学生,要求他们两天内找齐近四年的年历,并为其他学生设置一些悬念。
数学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浅谈数学课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摘要: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了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地实施,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自主探究设疑质疑合作探究几年来我们致力于建构”数学课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现将不成熟的教育模式介绍给大家,供同行们参考并予以指正:一、模式流程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呈现问题、启发诱导,自主探究、设疑质疑,合作探究、解惑释疑,分层练习、内化知识,深化练习、拓展引伸。
二、具体操作方法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导新、设疑激情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抛砖引玉。
2、自主探究、设疑质疑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欲望,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这种欲望特别强烈。
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或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知识的关键处自我设疑挑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呈现问题、启发诱导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探究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的问题意识。
4、合作探究、解惑释疑组织小组学习:通常同桌或四个人异质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学习,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生与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为全体学生,尤其为学习较差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达到知识共享,大大的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
如何建设适宜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环境
如何建设适宜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环境。
一、物质环境的建设1.教室设施教室设施是建立适宜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室内应有充足的桌椅,供学生排队、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使用。
同时,在教室的黑板前设置讲台,以便讲解教师上课时,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视角和听课环境。
2.数学工具和材料各种各样的数学工具和材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必备的物质条件。
教室内应该配备各类数学教学器具,如计算器、直尺、角尺、量角器、三角板等。
另外,还应该配备各种适用的数学教学材料,如各类数学练习本,以及各种大小的白板和彩色粉笔,供老师上课时进行演示。
3.气氛营造教室的气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很重要。
一般来说,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有助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探索。
再加上适当的突破与创新,更能唤醒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在探索中感受和思考。
二、精神环境的建设1.培养数学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并不是一门容易被接受的学科,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办法创造一个有趣的数学学习环境。
例如,老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案例,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对数学题目的兴趣和热爱。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
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多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且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感觉。
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尤为重要。
通过创造性思维,学生可以超越环境,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看待数学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创造性思维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索,发掘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总结: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也是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的重要环节。
如何建设适宜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环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
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是建立适宜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环境的关键因素。
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环境
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在当今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组织、规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设一个良好的学生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一、设立独立学习空间学生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自习室,供学生独立学习使用。
这个自习室可以提供舒适的座位、书桌及充足的学习资源,包括参考书籍、电脑以及其他学习工具。
学生可以在这个专门的学习空间中集中精力,有效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二、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
学校可以建设图书馆或者多媒体资源中心,并且订购和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包括书籍、音频、视频、电子版课本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各类文化机构或者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举办讲座、研讨会或者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资源。
三、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开设兴趣小组、举办文化艺术节、参观教育展览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给学生介绍各类知识和实践经验,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四、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计划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教导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习培训课程,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且通过定期辅导和检查,帮助学生掌握好自主学习的技能。
五、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学校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学校可以开设选修课或者自主研究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具有抽象性。
因此,很多学生惧怕数学,不喜欢上数学课。
数学教学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本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培养“兴趣”,促进“自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
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主人,学生才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巧编故事,多玩游戏,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玩、好奇,教师如果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插入有趣的故事,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等,把数学学习趣味化、游戏化,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巧设悬念,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好。
例如,我在教“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出示几个数:44、33、100、55、99、46、21,让学生自主计算并说出哪个数能被2、3或5整除。
学生一一回答后,我大声说:“老师给大家表演魔术,同学们可以任意说出一个数,我马上就能判断出它能否被2、3或5整除。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争着说数,我准确地做出判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都急切地问老师是如何判断?学生在这个“神奇”的表演中产生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愤悱的境地。
3.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彰显课堂的多样化。
人类已进入了信息网络时代,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它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小学生对立体空间难以理解,我在指导学生理解立体空间知识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抽象的立体概念,用直观的三维动画演示出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探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持之以恒的求知动力、克服困难的求知毅力和科学的求知方法。
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简言之,应该让学生成为自我学习的主宰。
因此数学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沟通师生情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教师应有不厌其烦的耐心,消除学生的自卑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的上进心,用真诚的爱心去拨动他们的心弦,利用自身的优点控制其弱点,实现教育中的自我调控。
教师只有事事、时时关心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亲其师而信其道”。
笔者作过调查,不少学生喜欢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与数学教师关系融洽,致使每天数学课注意力特别集中,觉得课堂四十五分钟过的特别快,下课了还依依不舍。
因此,身为教师必须以实际行动关心学生的成长,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自觉、无私、宽大、博大。
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这样学生就能够从教师的期待、信任、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
如果不能坚持这一信念,就会造成师生间感情疏远,甚至发展到厌恶数学,放弃学习,影响学习效果。
所以教师要努力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二、激发学习数学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
标。
画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任意的几何图形, 并写出画法。 3以前学过的几何 图形哪些 图形能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完全 . 重合?上课时我要求学生拿 出课前预 习作业, 学生积极性 非常高, 由此可见, 数学课的课前预习是是培养学生 良好学
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中必须挖掘数学的魅力 , 设计出学生
喜欢、 惊奇满意符合本节 内容 的问题 , 使学生的思维恰到好
处 的与所 学 知识 接 轨 , 而 引起 学 生强 烈 的求 知欲 望 , 到 从 达 学 生 自主 参 与 学 习 的 目的 。在 讲 解 直 线 和 圆 的位 置 关 系
样才能学好数学 , 是每位教师值得深 思的问题 。下面就教
~
、
探究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又能使学生能够深层次的参与 教学过程中, 较好 的掌握应掌握的知识, 同时学生的思维能
力 也 能得 以充 分 的锻 炼 。
做好课前 预习可激发学生 自主探究
务
三、 设计合理的课上练 习可使 学生 自主的完成学习任 合理的课上练 习, 可使学生 自主 的把新知识和研究方 法有效地纳入到原有 的认识结构中, 可培养学生 自主的学 得一点知识 , 类比另一类知识 ; 可使学生 自主的学会解一个
问题 , 能够 解 一类 问题 , 正发 展 学 生 的创 造 性 思维 。 在 真 我
每位教师 的 目光应总追随着 每个学生, 不断地发现学
生学 习 的兴 趣 点 , 方设 法 解 决 学 生发 展 过程 中 出现 的这 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中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竭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从而使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可以发展学生智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最终实现有效性的数学教学。
关键词自主主动探索独立思考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区别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全新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现在我们提倡自主学习,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
就数学课而言,要使数学课堂体现自主、焕发活力,就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起来,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愉快的事,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自主学习环境呢?
一、要创设自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是每一节课的灵魂。
教学
中要努力创设自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促使学生们乐于参与。
因此,应及时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体角色合理转变。
新课伊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的心紧紧贴在课堂上。
精心设计引学生入胜的导语,让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从而促使学生展开丰富联想,发散思维;课中,教师应是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时的忠实听众,认真倾听,适时加以点拨;练习巩固时,教师则是学生的得力帮手。
教学中,往往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的,为吸引学生,我们要及时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说、做,甚至是表演,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
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敢于质疑
激发兴趣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铺设良好的背景,使学生对要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疑”,则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进而引发学生提出新问题或新见解。
学生在学习中必然要遇到问题,培养学生由问题而引发思考,再由思考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
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问题的深层面,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讨论,将问题的结论达成共识,从而形成自己的技能。
三、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全员参与
新课程引领下的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向往知识,发展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树
立信心,坚信“我能行”,时刻调动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饱满情绪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交流的关键。
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如每天课前3分钟同桌交流前一节课的学习收获,让学生养成主动进行交流的习惯;课上经常用游戏等动手操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演示,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有争议的问题上及时让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在同伴面前敢于争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经过长期坚持,既能让学生及时运用学习到的新知识,又能达到树立自主学习信心的目的,同时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应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一个问题提出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独自沉浸在思考的情境中,经过思考的体验过后,再进行讨论。
因为此刻他们或多或少的都有了自己的见解,而且各自对问题的认识极易产生冲突,这种冲突恰恰又能激发他们及时回过头来进行“反思”,最终通过合作探究,把对问题的理解从最初的认识层面,统一升华至真理上来。
所以说“集思”是“智慧的摇篮”。
五、要善于让学生参与评价
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差异性,要为学生提供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
课堂中,我经常会问,“你认为
他做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要改进的地方吗?”“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做?”……让学生参与自评或互评。
自评即自己评价自己,鼓励学生客观的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或不足,有针对性的改进并完善自己,养成自查的习惯。
互评则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群体中的不足,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
而且这种模式也能让更多的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他们在学习团体中的互补作用,同时,在协作学习的氛围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富有个性的学习是新课程的要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最终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只有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有效的自主学习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