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民企激情演绎 新置换理论

合集下载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研究——以浙江龙盛并购德斯达为例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研究——以浙江龙盛并购德斯达为例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动因研究——以浙江龙盛并购德斯达为例作者:薛靓雁来源:《经营者》 2019年第10期薛靓雁摘要中国民营企业随着国企的脚步大举进入海外跨国并购市场,但中国企业并购成功的范例并不多,在并购成功率并不高的情况下,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案例还是大规模且频繁地发生,究竟使有哪些动因呢?本文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先总结了出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随后以浙江龙盛并购德斯达的案例对跨国并购的动因进行重点分析论证,最后给国内民营企业跨国并购一些启示。

关键词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动因浙江龙盛德斯达一、引言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之下,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是寻求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民营企业也随着我国海跨国并购政策的相继出台,并依靠其自身特点在跨国并购浪潮中逐渐崭露头角。

对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案例的研究不仅将有利于民营企业借鉴相关并购经验,也有助于我国民营企业更好地对海外跨国并购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进行有效识别和防范。

本文将重点放在并购前端研究上,即动因研究。

本文先对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然后选取典型民营企业龙盛集团的并购案例进行更为深入的动因说明,并给国内民营企业提供一些启示。

二、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相关概述(一)民营企业定义的界定本文将民营企业的定义界定为:在中国境内成立的、包括私营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公司、股份制公司以及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企业,其中可以有部分外资参股、国有参股,但是主要的控制权在中国公民手里的企业。

(二)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现状跨国并购作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越来越受到民营企业的重视。

随着我国政策不断放开,民营企业不仅在跨国并购案的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并购涉及的总金额也十分可观,我国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导力量。

(三)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特点我国跨国并购的规模不管从交易数量上来说还是从交易金额上来说总体呈上升趋势,民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海外并购中的重要力量,下面将主要介绍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

民企转型应积极运用共享经济理论

民企转型应积极运用共享经济理论

民企转型应积极运用共享经济理论作者:赵海军来源:《中国民商》2018年第07期站在新经济的渡口稍稍回望,不难发现,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勃兴的中国民营企业,历经涤荡,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但行之有效的演进之路,而演进之路也是转型之路。

那些成功的民营企业无不是顺应市场变迁,不断的突破自己,成功转型是它们的长寿基因。

如今,处于新旧动能转的当下,中国民营企业又站在了十字路口,在云计算、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技术的助推下开始了新一轮的转型,然而,要想摆脱不转型是等死,仅仅靠应用这些新型技术是远远不够的。

例如,一家上市民企进行供应链智能化转型时,通过对各个相关部门的变革准备度调研发现,在销售和生产的流程和管理上,仍未做好转型准备,在随后组织的落地准备中进一步挖掘出背后的产销协同的业务问题,并及时进行了业务流程调整,使转型落地更为顺畅和高效,运用共享经济理论参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企业转型的最好方向。

关于共享经济的驱动力,有三个理由。

第一、消费者感觉有更大的主动权和透明度,现在人们经常会遭遇到四个问题,即波动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共享经济能使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充分发挥自我掌控能力。

第二、当今世界范围内正出现信任危机。

来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对目前的商业和其他大规模的组织的信任度越来越低。

不少人对大商家的印象并不佳。

为此产生了企业与消费者合伙关系,利益透明去中心化,当他们发现卖家与自己产生共鸣时,感觉更可信,这类消费更具吸引力。

第三、消费者和供应者都在交换过程中受益,消费者通过合理的价格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供应者从闲置物品中获得了额外收益。

以闲置资源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为本质。

共享型经济,共享私家车,将个体所拥有的作为一种沉没成本的闲置资源进行社会化利用。

更通俗的说法是,分享型经济倡导共享而不是买。

物品或服务的需求者,通过共享平台暂时性地从供给者那里获得使用权,以相对于购置而言较低的成本完成使用目标后再转给其所有者。

浙江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与探索【文献综述】

浙江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与探索【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浙江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与探索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兴起了企业并购浪潮。

跨国并购是企业快速积累资本、占有资源、扩张市场的一种重要途径。

作为促进浙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的民营企业也加入了跨国并购的大潮,并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为了更好地应对外界的挑战,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国际资源,民营企业积极实施跨国并购。

“走出去”战略已成为国家新时期经济能够保持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切入点,结合当前浙江企业跨国并购的新情况,新特点,对浙江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可行性和面临的挑战及所遇见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1 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理论依据和动机1.1 跨国并购的理论依据跨国并购的理论依据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学者研究因此有多种多样的理论研究。

但是其本质内容还是相类似的。

以下将从跨国并购动因理论、效应理论和净现值理论的角度具体说明一些比较典型的理论依据。

1.1.1 跨国并购动因理论研究(1)内部化理论由于市场不完全,使得外部市场出现某些失败,也由于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使得交易成本增加。

企业不得不通过国际直接投资,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将外部市场内部化(蓝庆新,夏占友,2007)。

(2)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企业的最低有效生产规模、核心技术和政府对产业进入的限制,都可能对企业的行业进入形成产业壁垒。

(Pehr-Johan Norbäck,2008)而企业通过对行业内原有企业的并购,可以有效地降低和消除这些壁垒,实现有效进入。

这种理论促使企业希望通过企业并购消除壁垒,促进本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卢轲,2008)。

1.1.2 跨国并购效应理论研究(1)并购对股东收益效应研究发现,被收购或并购的公司在获得了并购之后会得到大部分收益;即使是一个不成功的并购,其股东价值也有不同的提升。

但是,收购公司的收益要远远低于被收购公司的收益甚至有负的趋向(聂名华,2003)。

跨国公司经营理论回顾

跨国公司经营理论回顾

跨国公司理论的回顾与评论(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跨国公司理论1977年, 英国里丁大学邓宁(J·H·Dunning)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和跨国企业: 折衷理论探索》, 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981年, 他又在《国际生产和跨国企业》一书中进一步对折衷理论进行论述。

邓宁认为, 早期的跨国公司理论, 是建立在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基础上的, 这些理论虽然对某个国家在特定时期的跨国公司行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但是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早期的跨国公司理论基本上可分为四种流派:1.完全市场C.P. Kindleberger: American Business Abroad, Six Lectures on Direct Investment, New Haven, Ya le University Press, 1969的假设前提出发, 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来分析跨国公司海外投资优势的来源, 其代表是海默和金德伯格的垄断优势论。

该理论认为, 垄断优势来自四种市场不完全形态: (1)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2)产品市场的不完全;(3)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市场的不完全;(4)由政府课税、关税等措施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前3种市场不完全使企业能够拥有垄断优势, 第4种的市场不完全使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实现价值增值。

12海默和金德尔伯格在20世纪60年代初所提出的垄断优势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知识资产, 如专利和专有技术、获得资金的便利条件、管理技能等;(2)产品市场不完全的优势, 如品牌、商标、差异性产品、营销技巧、价格操纵;(3)跨国公司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优势。

海默等为代表的垄断优势论与新古典贸易和投资理论的最大区别是将跨国公司看作国际生产的主体, 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国际交换的主体, 从而将跨国公司的研究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之中。

跨国民企激情演绎新置换理论

跨国民企激情演绎新置换理论

跨国民企激情演绎《新置换理论》开启破冰之旅2010-01-26 00:00是“绿地投资”,还是“跨国并购”?是“贴外国人的牌”还是“让外国人贴我们的牌”?是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地爬行,还是寻求新机制、构建新模式、实现企业跨越式新发展?羽翼日丰的中国民族企业常常在雄心勃勃地构建自己的“跨国梦”和“跨越式发展蓝图”时,陷入彷徨、踌躇与困惑。

自从首钢、海尔以及天狮等跨国先行者出现并形成启蒙效应之后,国人才开始对民族企业跨国经营和跨越式发展有了一个新的形象化认识,并由此逐渐形成了一个民族企业做实做强做大的新的理论框架之雏形。

11月9日,一部关于企业实现跨国经营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和策略的理论专著——《新置换理论》正式与公众和媒体见面,撩开了“中国民族企业实现跨国梦”和“中国民族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神秘面纱。

当日,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及天狮集团承办的“《新置换理论》出版座谈暨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这部颇具理论新意的学术专著和这个带有创新性质的新置换理论,引起了众多企业家、经济学家、高层学者和政府要员以及各大知名媒体广泛关注。

本书的作者、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研究员和天狮集团总裁李金元先生等人则成了中央和地方数十家新闻媒体追逐的焦点。

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先生为《新置换理论》一书命笔题词:“认真研究,开拓进取”。

第六至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原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亲笔手书,为本书作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则以精致的大开本形式和印刷质量,将本书隆重推向社会,为我国学术茗苑献上了一块新的奇葩。

新置换理论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为我国民族企业做实做强做大、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食粮”。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陈佳贵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马建堂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戴园晨研究员作为专家组成员,不仅全面审读了原著并分别做出学术认真的鉴定,而且充分肯定了这部著作的研究方向及其理论价值,同时强调这是一部具有真实空白性质和重要实践意义的学术研究成果。

跨国公司理论word版

跨国公司理论word版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折衷理论包容了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三个要素变量,以三个要素的组合情况判断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模式的条件,同样也是跨国公司进行FDI的理性动因。

所有权特定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的而他国企业没有或无法得到的无形资产、规模经济等方面的优势。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独占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另一是企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

区位特定优势是东道国拥有的优势,企业只能适应和利用这项优势。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方便等;另一是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政策法规灵活等形成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等。

内部化优势,指企业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其资产或所有权内部化过程中所能拥有的优势。

也就是说,企业将拥有的资产通过内部化转移给国外子公司,可以比通过交易转移给其他企业获得更多利益。

内部化的根源在于外部市场失效。

邓宁把市场失效分为结构性市场失效和交易性失效两类,结构性市场失效是指由于东道国贸易壁垒所引起的市场失效,交易性市场失效是指由于交易渠道不畅或有关信息不易获得而导致的市场失效。

企业必须同时兼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才能从事有利的海外直接投资活动。

如果企业仅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而不具备区位优势,这就意味着缺乏有利的海外投资场所,因此企业只能将有关优势在国内加以利用,而后依靠产品出口来供应当地市场。

如果企业只有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则说明企业拥有的所有权优势难以在内部利用,只能将其转让给外国企业。

如果企业具备了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而无所有权优势,则意味着企业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前提,海外扩张无法成功。

折衷理论的分析过程与主要结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是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市场不完全导致跨国公司拥有所有权特定优势,该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

二是所有权优势还不足以说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还必须引入内部化优势才能说明对外直接投资为什么优于许可证贸易。

第7章_跨国公司新理论

第7章_跨国公司新理论

三,邓宁的海外子公司理论 邓宁的分类事实上是以下三种优势作为先决条件的: 邓宁的分类事实上是以下三种优势作为先决条件的: 1.特殊产权优势 . 2.特殊区位优势 . 3.国际化专业分工优势 . 邓宁认为,正是基于对以上三种优势的追寻, 邓宁认为,正是基于对以上三种优势的追寻,才导 致了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 致了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才会产生上述四种不 同类型的海外子公司. 同类型的海外子公司.
(一)投资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投资发展阶段理论是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 发展中国家的运用和延伸,投资发展阶段理论的 发展中国家的运用和延伸, 中心命题是: 中心命题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取 决于:( :(1)其经济发展阶段;( ;(2) 决于:( )其经济发展阶段;( )该国所拥有 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即该 理论强调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倾向不仅取 决于其OIL优势,而且其净对外直接投资是该国 优势, 决于其 优势 经济发展水平的函数. 经济发展水平的函数.
二,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跨国公司的著名教授刘易斯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跨国公司的著名教授刘易斯 威尔斯( 年出版了《 威尔斯(Louis T. Wells)1983年出版了《第三 ) 年出版了 世界跨国企业》一书, 世界跨国企业》一书,该书被学术界认为是研究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开创性成果.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开创性成果.
(二)子公司特定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包括: 包括: 1.子公司特定优势的概念 . 2.子公司特定优势的来源 . 3.子公司特定优势的建立途径 .
二,巴特利特和戈夏尔的子公司战略模型 (一) 巴特利特和戈夏尔对跨国公司组织类型的划分 组织形式 多国组织 全球组织 国际组织 跨国组织 海外业务的作用 寻求和挖掘当地机会 执行母公司战略 修改和影响母公司权限 使国内的单位对全球一体化业务的贡献各不相同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格局日新月异,跨国并购与投资已经开始普及。

民营企业如果要获取不断发展的动力,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必须要“走出去”。

今天 ___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研究相关。

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与参考:当前,海外并购已成为我国企业走出guo门的重要方式于捷径,这一活动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当时有首钢、中化等多家国有企业开始探索海外并购。

1988 年,中化公司成为政府正式批准的跨国并购试点企业,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我国的民营企业也进入海外并购的浪潮中。

1999,政府确立了“走出去”战略,为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打上了强心剂。

xx 年,民营巨头万向集团收购了NASDAQ 上市的 UAI 公司,成为第一家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民营企业。

此后几年,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浪潮越掀越高,在海外借壳上市的例子也越来越多。

但民营企业的跨国并购尚处在初级阶段,牵涉到法律的问题还需要迫切得到解决。

当前在民营企业跨国并购领域,法律问题还比较多。

我国海外投资管理制度是由相关的部门规章组成的,在立法上促进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发展。

这些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海外投资管理的法律内容不完善,主要针对国有企业,对于民营企业的海外发展不适应;审批体制不合理影响到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效率;国内法和不太协调等。

1.海外投资立法体系缺失。

由于我国的海外投资尚存在着立法体系的缺失,只有为数不多的关于对外投资行为的管理规定与,在体系上还无法统一,缺少完善的内容。

①立法层次低,未形成系统性。

我国的涉外投资审批以及等内容,除了国家管理局受 ___委托制定发布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办法》,其它的文件大多是各部委颁布的行政规章,还未到法律的高度。

因此,这方面的缺乏一定的权威性,无法对海外投资起到充分的规范作用,这导致了诸多冒险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对后期监管以及投资的安全运行形成了隐患。

第二章跨国公司理论概要

第二章跨国公司理论概要

垄断优势理论1960年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率先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由麻省理工学院C·P·金德贝格在70年代对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进行的补充和发展。

它是一种阐明当代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具有垄断优势的理论。

此理论认为,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应从“垄断优势”着眼。

鉴于海默和金德尔伯格对该理论均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时又将该理论称为“海默-金德尔伯格传统”(H-K Tradition)。

目录一、产生背景二、主要思想三、垄断优势理论的结论四、对于不同国家之间直接投资的解释五、对跨国公司各垄断优势的补充六、垄断优势理论的扩展七、评价一、产生背景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跨国公司呈如火如荼迅速发展之势,利润差异论的局限性暴露无疑,因而迫切需要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出现。

二、主要思想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市场不完全”与“垄断优势”。

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获利的条件。

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认为,企业面对的海外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市场参与者所面对的市场条件均等,且无任何因素阻碍正常的市场运作。

完全竞争市场所具备的条件是:①有众多的卖者与买者,其中任何人都无法影响某种商品市场价格的涨跌;②所有企业供应的同一商品均是同质的,相互间没有差别;③各种生产要素都在市场无障碍地自由流动;④市场信息通畅,消费者、生产者和要素拥有者对市场状况和可能发生的变动有充分的认识。

海默认为,对市场的这种描述是不正确的,“完全竞争”只是一种理论研究上的假定,现实中并不常见,普遍存在的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即受企业实力、垄断产品差异等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有阻碍和干预的市场。

海默认为,市场不完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商品市场不完全,即商品的特异化、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以及价格联盟等;②要素市场不完全,表现为获得资本的不同难易程度以及技术水平差异等;③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即企业由于大幅度增加产量而获得规模收益递增;④政府干预形成的市场不完全,如关税、税收、利率与汇率等政策。

跨国并购对我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效应

跨国并购对我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效应

跨国并购对我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效应我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的关键在于实现转型升级。

通过个案分析和专家排序法,按照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静态绩效与动态价值相统一的原则,综合评价跨国并购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效应,这对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和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均有重要意义。

宁波均胜并购德国普瑞是我国制造企业“弱并强”的典型案例,通过跨国并购,均胜一步跨越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一级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结构优化、技术实力和品牌形象迅速提升,企业发展态势迅猛。

因此,该企业跨国并购极具投资价值,转型升级效应显著。

【关键词】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跨国并购【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宁波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战略及其运作研究”(12JDJS01YB)、宁波市软科学研究项目“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宁波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效应实证研究”(201301A1011159)、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浙江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地区差异和门槛效应——基于广义吸收能力视角”(13NDJC084YB)陈光梅,宁波大红鹰学院副教授。

(浙江宁波315175)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逐渐从对外直接投资(FDI)的接受国向输出国转变,跨国并购成为我国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的最重要途径。

在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下,许多国际优质资源价值大幅缩水,国际资源出现整合浪潮。

而此时作为“世界加工工厂”的我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正遭遇双重倒逼:一方面,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加工环节”附加值日益减少,几乎失去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中国制造”屡遭“双反一保”的调查与制裁,举步维艰。

面对世纪性经济危机给我国企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跨国并购一度成为热潮。

以浙江为例,2010、2011年企业海外并购项目数分别达43个和45个。

2012年,浙江民企海外并购项目达63个。

在此背景下,跨国并购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效应成为许多欲欲跃试“走出去”的企业关注的问题,也是许多急待转型升级的“中国制造”企业迫切关心的问题,并且受到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视。

英国电视人的置换式创新

英国电视人的置换式创新

目样 式 出 口时 1 达 每 年 6 0 d 司高 00  ̄ 时 ,以5%的份额 占据 了绝 对主 导 3
地位 ;荷 兰 占1 %,而 美 国 电视 产 8
业 只 占 到 1 %。英 国 电视 人 一 直 4
别 ,开 发 了四个 同类节 目 明星 大 名厨 》 、 ( 《 厨 师大 名厨 、 ( 专业 《 少 儿 大名厨 、 家庭 大名厨 ,都 取得 了很好 的收视 成绩 。 东 方 卫视 舞 林 大会 的 原 版—— 名 人 国 标舞 大 赛 (tit sr l cy cme d n ig o a c )是B C n B 的王牌 栏 目,已经播 出到第八 季 。因该 节 目的成 人男女 搭档 唱 歌 、名 人和父 母一 起 跳舞 ,甚 至 名人摔 角 。这 些节 目的 流 赛况 回顾 、第一 组 选手 赛前训 练VC R、开 始比赛 、评 委点 评 、打分 、其 余选手 依次 类推 、宣布 淘汰结果 。 比较 而言 ,更 加复 杂 的置换 多 见于事 实真 人 秀类 的节 目。来看 看下
四个正在准备婚礼的新娘 新娘们轮流邀请其他三个人来参加 自己的婚礼 行打分并说明理由
主人公 五个家庭主妇 主题 主妇们轮流做东请其他 四人到家中和 自己共进晚餐
规则 每次晚餐结束后,其他四人对这顿晚饭打分并说明理由 每次婚礼结束后其他三位新娘对婚礼各方面进 大奖 得分最高的主妇获得奖金
面的例 子 。
主 张 “ 底 的 创 新 才 是 成 功 的 关 功 ,英 国又 掀 起了 名人 比赛 的 风潮 ,分 别有 名人 滑 冰 、名人 唱歌 剧 、名 彻
键 ” ,但 实 际 情 况 是 :即 便 在 英 前 的 调 查 发 现 ,其 成 功 节 目 中的 5%都没 有任何 创新 ,或 者 只是部 4

跨国公司的营销智慧

跨国公司的营销智慧

跨国公司的营销智慧作者:刘春雄来源:《销售与市场·渠道版》2009年第01期价值标准:用价值标准“统治”消费者确信多数中国人,在第一次喝可口可乐时,都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还有这么难喝的饮料啊!”可是,因为可口可乐是世界最知名的饮料,很多人也把这句话随着饮料一起咽进去了。

在西方价值标准面前,消费者放弃了自己的判断力。

最能够让消费者放弃自我判断的领域是流行服装。

服装流行的趋势是什么?有人说流行遵循下列规律:内地看沿海,沿海看日本和香港,香港看巴黎和米兰,巴黎的服装设计师可能从原始部落中寻找设计灵感。

似乎只有那些顶级设计师有自己的判断力,其他人都在流行面前放弃自己的判断。

对有技术壁垒的产品,跨国公司设计了技术标准;对没有技术壁垒的产品,跨国公司设计了价值标准。

什么是价值标准?价值是主体衡量客体的标准和尺度。

在营销领域,就是消费者衡量产品的标准和尺度。

控制了价值标准,就掌握了判断好与坏、美与丑、流行与过时的依据。

甚至在营销领域,动辄拿跨国公司类比中国企业,数落中国企业的落后。

这都是西方企业占据了价值标准的制高点。

跨国公司营销其实不是在销售产品,而是在隐性推销价值标准。

根据这些价值标准,让消费者对号入座。

手表的主要功能本来是计时,现在的价值标准是“手表是成功男人的标志”。

所以瑞士名表的销量下降了,但销售额并没有下降。

手机的主要功能本来是通讯,但诺基亚成功地把手机变成时尚消费品。

逼得消费者不断把那些功能仍然非常好的手机扔掉,赶紧换一部时尚新款。

技术标准:用技术标准“统治”产业链分工日趋细化并且遍布全球的产业链,靠什么联结起来?答案当然是技术标准。

控制世界PC行业的是久负盛名的“Wintel联盟”,这是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和软件开发商微软结成的联盟。

索尼曾经生产出世界上最好的录像机,后来发现无法成为行业标准,只得放弃。

拥有自主产权的中国无线网络标准WAPI一经推出,就受到来自美国企业的一片反对声,甚至动用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对中国政府施压。

新置换理论

新置换理论

新置换理论以人力资源开发与运用为主要基础,以网络直销为基本支点,利用品牌效应,实施跨要素、跨部门、跨产品、跨地区、跨市场乃至跨国界“置换”,并在系统性“置换”过程中,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与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扩张力和发展力,实现企业的跨地区、跨市场乃至跨国家的大规模经营与跨越式发展。

新置换理论中的“置换”主要是强调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为主要基础,重视网络直销的支点作用,重视企业的品牌效应,强调经营与管理模式的创新,强调资源与要素的重新组合,强调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相结合。

一、新置换理论的基本内涵1. 新置换理论是实践发展的产物同其他一切经济理论一样,新置换理论也是实践的产物。

没有新置换实践,不可能产生新置换理论。

离开了新置换实践,新置换理论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新置换实践,首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寻求自身更大发展的实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避重就轻、以较小的代价获得更大的发展,便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实际,通过大胆创新和努力探索,创造出了一种不同于其他各种传统置换的“新置换”范式。

这就是天狮集团所创造的“新置换”范式。

天狮集团“新置换”范式及其实践,为新置换理论的形成和全面阐释,提供了重要经验基础。

尽管到目前为止天狮集团的置换实践历史还很短,天狮集团的置换经验也还很有限,其中,有些置换安排可能还仍然是探索性的,有些置换做法也未必科学,但是,他们的这些探索和实验却是启发性的,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2. 新置换理论的核心内容新置换理论的核心是“置换”。

离开了“置换”,不可能有新置换理论。

脱离了新置换理论的基本框架,“置换”便会失去其系统性,从而也就不可能产生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支撑企业迅速扩张的巨大能量。

由此看来,所谓新置换理论(New Swap and Alternative Theory),实际上也就是以“置换”为核心并将“置换”系统化的理论。

跨国公司理论范式之变:从垄断优势到寻求创造性资产(1)概要

跨国公司理论范式之变:从垄断优势到寻求创造性资产(1)概要

跨国公司理论范式之变:从垄断优势到寻求创造性资产(1)据《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从1993年到2002年,跨国公司外国子公司的研发投入从大约300亿美元上升到670亿美元,国外研发投入的比重则从10%上升到16%。

值得关注的是,跨国公司在国外从事的研发活动不再是为了适应当地市场的需要,而是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并与跨国公司的知识创造过程融为一体。

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全球化对于以垄断优势为前提的折衷范式理论框架构成了挑战,因为白海默到邓宁的跨国公司理论均是以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或特定所有权优势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

在这一理论的框架中,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是利用优势并获得利润回报的过程。

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国际化意味着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不仅是利用优势的过程,而且还是创造优势的过程。

如何将跨国公司知识创造过程的国际化纳入分析框架,是既有跨国公司理论面临的新问题。

2.跨国并购成为跨国公司国际扩张的主要方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主要包括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两种方式。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新建投资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后,跨国并购开始取代新建投资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

据《2000一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在1987年到1999年的12年间,每年完成的跨国并购的价值从1987年不到1000亿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7200亿美元。

跨国并购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中的比重则从1987年的52%上升到11999年的83%。

跨国并购的发展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对折衷范式构成了冲击:其一,由于折衷范式未能区分FDI的不同进入方式,且分析的基本素材主要来源于新建投资而不是跨国并购,因此很难解释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其影响。

其二,折衷范式强调企业的垄断优势及其内部化使用,跨国并购则强调通过整合外部资源来提升企业的优势和创造新的优势。

其三,折衷范式未能考虑时间或速度因素对企业跨国经营的影响,而跨国并购则将时间或速度因素置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第四讲跨国公司理论

第四讲跨国公司理论

第四讲跨国公司理论跨国公司理论发展(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i>世界经济学ppt,取自苏州大学教授邢建国,任何引用请标明出处,谢谢!</i>一、跨国公司的基本特征<i>世界经济学ppt,取自苏州大学教授邢建国,任何引用请标明出处,谢谢!</i>(一)跨国公司概念的形成跨国公司在英文文献中的名称多样,主要有4种:1、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2、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3、全球公司(Global Corporation) 4、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i>世界经济学ppt,取自苏州大学教授邢建国,任何引用请标明出处,谢谢!</i>全球公司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开展跨国经营活动的企业(1)经营的产品具有全球性;(2)获取规模经济收益的全球战略(Global Strategy) (3)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案例:丰田、佳能、松下等企业<i>世界经济学ppt,取自苏州大学教授邢建国,任何引用请标明出处,谢谢!</i>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1960年4月由美国田纳西河管理局局长戴维 E 莱里索尔(David.E.Lilienthal)在卡奈基工业大学的演讲时提出“多国公司”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MNC)的概念。

1974年在讨论联合国秘书处《世界发展中的多国公司》的报告(1973)报告时,拉丁美洲国家的代表提出应改称“跨国公司” (TNC)。

原因是在拉丁美洲一体化文件中,MNC是特指安第斯条约国家组织成员国联合创办的企业,是国家联合企业。

自7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文件中已统一使用TNC概念学术界习惯上仍然使用MNC<i>世界经济学ppt,取自苏州大学教授邢建国,任何引用请标明出处,谢谢!</i>(二)跨国公司的界定1、地理学方法:跨越国界,在国外经营业务的企业组织。

民企资产置换方案

民企资产置换方案

民企资产置换方案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许多民营企业面临债务过大的压力,而资产置换成为了一种解决债务问题的方式。

本文将讨论民企资产置换方案,以及其优缺点。

什么是民企资产置换资产置换是指企业利用自己拥有的固定资产(如厂房、土地、股权等)置换资本,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一种方式。

而民企资产置换是企业利用自己的资产,以抵押或出资的方式来获得资金,从而解决资金问题。

这种方式常被用来还款或进行企业重组。

民企资产置换的优缺点优点1.规避破产风险。

民企资产置换可以帮助企业规避债务违约等风险,从而避免企业破产。

2.解决资金问题。

通过资产置换,企业可以获得资金,以便顺利完成企业运营和发展。

3.实现企业重组。

资产置换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资产重组,从而更好地整合资源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1.风险过高。

企业判断自身资产的价值,出现错误的风险是较高的。

2.影响企业经营。

如果企业将过多的资产用于置换,可能会导致资金短缺,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

民企资产置换方案的选择企业在选择资产置换方案时应考虑到现金流、资产价值和偿债情况等多个因素。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选定。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要置换的资产类型、抵押物的价值、权益性等情况,对非常规资产要特别小心。

2.资产评估。

企业应该找到一家知名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从而确定资产的价值和评级。

3.资本市场选择。

企业应将资产置换资本市场挂牌交易,以便获得相对低的融资成本和更高的融资额度,但也要考虑市场的波动和变化。

4.贷款类型选择。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本需求和偿债能力,选择不同类型的贷款,如长期贷款或短期贷款等。

民企资产置换是一种解决企业债务问题的有效方式,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企业在进行资产置换时,应该严格掌握风险,选择适合自己的资产置换方案。

同时也应该规划自己的财务透明度和偿债能力,以便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企业运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市场换技术绕不过去的进程——跨国公司促进中国企业自主创新

市场换技术绕不过去的进程——跨国公司促进中国企业自主创新

市场换技术绕不过去的进程——跨国公司促进中国企业自主
创新
张新建
【期刊名称】《经济导刊》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 自主创新有三种形式,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这三个方面都和外商直接投资密切相关.
【总页数】6页(P24-29)
【作者】张新建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中国技术进步——从"以市场换技术"到"以市场培育技术"的转变 [J], 吉昱华;杨克泉;马松
2.产权市场化绕不过去的改革 [J], 陈淮
3.绕不过去的关--打开中国市场的死节 [J],
4.反倾销:中国企业绕不过去的“坎儿” [J], 刘晓辉
5.北京治污治堵:市场化是绕不过去的槛 [J], 南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新置换理论的核心内容
新置换理论的核心是“置换”。离开了“置换”,不可能有新置换理论。脱离了新置换理论的基本框架,“置换”便会失去其系统性,从而也就不可能产生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支撑企业迅速扩张的巨大能量。由此看来,所谓新置换理论(New Swap and Alternative Theory),实际上也就是以“置换”为核心并将“置换”系统化的理论。
当日,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及天狮集团承办的“《新置换理论》出版座谈暨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部颇具理论新意的学术专著和这个带有创新性质的新置换理论,引起了众多企业家、经济学家、高层学者和政府要员以及各大知名媒体广泛关注。本书的作者、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研究员和天狮集团总裁李金元先生等人则成了中央和地方数十家新闻媒体追逐的焦点。
在辨析“置换”与“新置换”时,作者提出了众多理据,其中两大要素尤其引人注目:“新置换”强调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为主要基础,“新置换”特别重视网络直销的支点作用。提及网络直销这一要素的意义,作为“六网互动”理论的始作俑者、也是本书的作者之一、天狮集团总裁李金元的体会颇深。他认为,多年实践和实施跨国经营的经验表明,没有营销网络和品牌的企业,虽然也可以搞一些与企业发展要求有关的“置换”,但这类企业不需要、也搞不了“新置换”。只有拥有营销网络和品牌,同时又有信誉的企业,才能够实施真正的“新置换”。
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先生为《新置换理论》一书命笔题词:“认真研究,开拓进取”。第六至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原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亲笔手书,为本书作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则以精致的大开本形式和印刷质量,将本书隆重推向社会,为我国学术茗苑献上了一块新的奇葩。
第三,“新置换”也特别重视企业的品牌效应。企业是否拥有一个好的品牌,是其能否实施品牌与外部加工能力置换的一个重要条件。品牌是企业声誉的窗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企业持久生存与长期发展的基本要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求生存、谋发展,一天也离不开对企业品牌的维护与管理。品牌决定着企业的声誉,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和核心能力,并构成企业持久生存及其长期发展的直接基础。市场经济越发达,品牌对企业的意义就越大。一个企业,拥有一个好的品牌,就等于拥有了市场和客户,从而也就等于拥有了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相反,如果一个企业根本没有自己的品牌,虽然不能说此类企业难于获得必要的生存空间和发展余地,但生存与发展的代价必然是很高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品牌效应。正是由于客观上存在这样一种品牌效应,品牌也就成了企业实施系统性“置换”,特别是实施企业品牌与企业外部生产加工能力的“置换”,并通过这种“置换”实现企业迅速扩张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置换”即本企业品牌与企业外部生产加工能力间的置换。
二、新置换理论中的“置换”范畴
新置换理论中的“置换”是一种系统性“置换” (swap and alternative)。这种“置换”与实际经济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个别“置换”现象完全不同。实际经济生活中偶然发生的“置换”,基本上是不自觉的,或者虽然有自觉的一面,但基本上是非系统性的。而新置换理论中的“置换”,则不仅是自觉进行的,而且是系统实施的。因此,新置换理论中的“置换”,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置换”的“综合性、系统性置换”。
新置换理论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为我国民族企业做实做强做大、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食粮”。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陈佳贵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马建堂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戴园晨研究员作为专家组成员,不仅全面审读了原著并分别做出学术认真的鉴定,而且充分肯定了这部著作的研究方向及其理论价值,同时强调这是一部具有真实空白性质和重要实践意义的学术研究成果。众多企业家、官员和学者也看好本书的研究方向、方法和理论逻辑,并对该书所阐述理论给予高度评价。这一切均表明,这部著作的出版问世,必会在企业界、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引起新的轰动。
在进行一番严密的概念界定之后,作者按照理论逻辑展开的内在要求,分别系统分析和阐述了新置换理论的提出、新置换理论的形成及其背景、新置换理论的渊源、新置换的环境与条件,并在此基础具体揭示和阐明了新置换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新置换中的营销与定价机制,新置换的成本、收益与风险管理,进而论证和阐发了新置换的发展策略、竞争策略和组织策略以及新置换与资源、市场、管理的整合等问题,最后对新置换及其创新与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系以及面向21世纪企业实施新置换的战略选择与战略安排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概括,洋洋35万多字的一部学术巨著,却给人以立意新頴、逻辑严谨、思想凝炼、深入浅出、一气呵成之感。
新置换理论中的“置换”主要是强调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为主要基础,重视网络直销的支点作用,重视企业的品牌效应,强调经营与管理模式的创新,强调资源与要素的重新组合,强调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相结合。
一、新置换理论的基本内涵
1. 新置换理论是实践发展的产物
同其他一切经济理论一样,新置换理论也是实践的产物。没有新置换实践,不可能产生新置换理论。离开了新置换实践,新置换理论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置换实践,首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寻求自身更大发展的实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避重就轻、以较小的代价获得更大的发展,便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实际,通过大胆创新和努力探索,创造出了一种不同于其他各种传统置换的“新置换”范式。这就是天狮集团所创造的“新置换”范式。天狮集团“新置换”范式及其实践,为新置换理论的形成和全面阐释,提供了重要经验基础。尽管到目前为止天狮集团的置换实践历史还很短,天狮集团的置换经验也还很有限,其中,有些置换安排可能还仍然是探索性的,有些置换做法也未必科学,但是,他们这些探索和实验却是启发性的,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根据天狮集团置换实践所给出的启示,结合其他企业所进行的有益探索,可以将新置换理论的基本内涵概括为:以人力资源开发与运用为主要基础,以网络直销为基本支点,利用品牌效应,实施跨要素、跨部门、跨产品、跨地区、跨市场乃至跨国界“置换”,并在系统性“置换”过程中,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与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扩张力和发展力,实现企业的跨地区、跨市场乃至跨国家的大规模经营与跨越式发展。从这个定义不难发现,本书所阐述的新置换理论,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旨在指导企业实施跨国经营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理论。
第一,“新置换”强调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为主要基础。这是就“新置换”操作主体必须具备的基础性条件而言的一种规定性。“新置换”重视人和人的能力的开发与运用。
在新置换理论体系中,置换必须是系统性的。企业要实施系统性置换,并保证这种置换最终达到预期目标,取得预期效果,需要的条件很多,其中首要的一条便是人。没有人,不仅置换不能进行,而且置换实现后,其结果也难于延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置换理论中的置换只片面强调人的作用,而不管人本身的素质。恰恰相反,新置换理论中的置换不仅强调首先要有人,更强调把人当做企业发展的一种特殊资源来开发和运用。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扩张力和发展力,是“新置换”和“新置换理论”的第一要素。
来自中央有关部委的领导,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领导,军队有关领导,天津市政府的有关领导,全国政协、全国妇联、全国工商联的有关领导,金融界、经济界的权威人士、著名专家学者,各行业协会的领导和专家,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领导近200人出席了会议。大家围绕新置换理论和企业跨越式发展实践展开了热烈讨论,在进一步深化新置换理论的研究、推进新置换实践的发展和推动我国民族企业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和策略等问题上,提出许多新的见解 以人力资源开发与运用为主要基础,以网络直销为基本支点,利用品牌效应,实施跨要素、跨部门、跨产品、跨地区、跨市场乃至跨国界“置换”,并在系统性“置换”过程中,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与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扩张力和发展力,实现企业的跨地区、跨市场乃至跨国家的大规模经营与跨越式发展。
2010-01-26 00:00
是“绿地投资”,还是“跨国并购”?是“贴外国人的牌”还是“让外国人贴我们的牌”?是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地爬行,还是寻求新机制、构建新模式、实现企业跨越式新发展?羽翼日丰的中国民族企业常常在雄心勃勃地构建自己的“跨国梦”和“跨越式发展蓝图”时,陷入彷徨、踌躇与困惑。自从首钢、海尔以及天狮等跨国先行者出现并形成启蒙效应之后,国人才开始对民族企业跨国经营和跨越式发展有了一个新的形象化认识,并由此逐渐形成了一个民族企业做实做强做大的新的理论框架之雏形。11月9日,一部关于企业实现跨国经营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和策略的理论专著——《新置换理论》正式与公众和媒体见面,撩开了“中国民族企业实现跨国梦”和“中国民族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神秘面纱。
第二,“新置换”还特别重视网络直销的支点作用。“新置换理论”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新置换理论中的“置换”也不是在任何时候和任何环境下都可以随意运用的一种普遍性手段。新置换理论中的“置换”对置换实施主体的主业特征有很严格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这个企业是否具备支撑置换的网络技术基础。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基础,虽然不排除它仍然可以实施某种置换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但它却无法实施系统性置换。例如,它可以用先进设备置换落后设备、用高能人置换低能人、用新材料置换旧材料,等等。但是,它无法从新置换理论的高度实施“新置换”。“新置换”作为系统性置换,是一种依赖于营销网络的置换,网络直销是“新置换”得以全面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支点。不拥有营销网络的企业,虽然也可以搞一些与企业发展要求有关的“置换”,但这类企业不需要、也搞不了“新置换”。只有拥有营销网络的企业,才能够实施“新置换”。这就是说,新置换的系统性是与实施新置换的主体拥有营销网络密切相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