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检测 专题五 第14课(含答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5】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今秦杂戎翟之俗B.东竟至河C.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D.三国终之卒分晋【解析】A项,“翟”同“狄”;B项,“竟”同“境”;C项,“宾”同“摈”。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秦襄公始.封为诸侯始:才B.僭.端见矣僭:超越本分C.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胪:陈列D.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侔:相等,等同【解析】始:开始。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B.此与以耳.食无异C.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D.秦之帝用雍州兴.【解析】A项,“雄”是名词用作动词,“称雄”;B项,“耳”是名词作状语,“用耳”;C项,“表”是名词用作动词,“列表编排”。
D项中“兴”是“兴起”的意思,没活用。
【答案】 D★4.(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2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B.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C.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D.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解析】A项“何必”在句中意义为“为什么一定要”,而现代汉语的意思为“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B项“中国”在句中的意思为“中原地区”,而现代汉语的意思为“包括中原地区在内的整个国家”;D项“形势”在句中的意思为“地势”,而现代汉语的意思为“事物发展的状况”。
【答案】 C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秦襄公始封为诸侯A.威重于诸侯B.学者牵于所闻C.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D.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A项,状语后置句;C项,省略句;D项,判断句。
【答案】 B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2~4段,完成6~9题。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汤起.于亳起:兴起B.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采:采用C.传.曰“法后王”传:流传D.凡.二百七十年凡:总共【解析】传:古籍的统称。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
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
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
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
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
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战争中的苦难。
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高中语文太史公自序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太史公自序同步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一、双基提要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颛顼..()(3)徇.朝歌()..()(2)蒯聩(4)爰.及公刘()(5)以尊后稷.()(6)篡弑..之诛()(7)改正朔..()(8)股肱.之臣()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指数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失之豪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天人之际,承敝通变____________________(4)故长于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__________________(6)弗敢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辅拂股肱之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堕先人之言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至于..夏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泽为汉市长..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得与从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4)终于..立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迁俯首流涕.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6)道之不行..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7)以为天下仪表..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8)余所谓述故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9)维我汉继五帝末流..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10)于是..汉兴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11)则文学彬彬..稍进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12)《诗》《书》往往..间出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意义。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4秦始皇本纪(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4秦始皇本纪(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毋以填之B .虽万世世不轶毁C .天子仪当独奉酌祠始皇庙D .异取以为高C [A 项,“填”同“镇”;B 项,“轶”同“迭”;D 项,“取”同“趣”。
]2.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王之.河南②秦王觉之.⎩⎪⎨⎪⎧③不为.置王,毋以填之④赵高为.郎中令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 [之:①动词,到;②代词,代这件事。
为:③介词,给;④动词,担任。
]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王游.至郢陈 游:巡游,游历 B .是以诸侯并作.作:兴起 C .群臣皆以为便.便:方便 D .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 机:机关C [便:有利,适宜。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王翦将.上地 B .大雨.雪 C .以古非今者族.D .东.与燕合兵,军上谷 D [D 项为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A 、B 、C 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意思分别是“率领”“下(雪)”“灭族”。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昔者五帝地方..千里B.二世下诏,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C.死而以行为..谥D.甚无谓..,朕弗取焉D[D项“无谓”古今义相同,均为“没有意义,毫无价值”的意思。
A项“地方”在古代汉语里是两个词“地”和“方”,地,土地;方,方圆。
指“土地方圆”。
B项“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
C项“行为”在古代汉语里是两个词“行”和“为”,行,品行;为,确定,命名。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即御史大夫,秦汉三公之一,在君主左右掌管文书档案记录等事,又负责监察执法讨奸治狱,地位仅次于左右丞相。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14】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1.(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2题)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北购于单于 B .尽其与贤豪长者相结 C .右手揕其匈 D .举筑朴秦皇帝【解析】 A 项,“购”同“媾”;C 项,“匈”同“胸”;D 项,“朴”同“扑”。
【答案】 B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擅.巴、汉之饶 擅:拥有,据有 B .民众而士厉.厉:振奋 C .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蔽:拂拭,掸 D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遇到 【解析】 D 项,“遇”应解释为“对待”。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国之.大事也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B.⎩⎨⎧乃.令秦舞阳为副彼庸乃.知音C.⎩⎨⎧以.顺适其意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D.⎩⎨⎧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嘿而.逃去【解析】A项,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B项,于是,就,连词/竟然,副词;C项,用来,连词/用,介词;D项,均为连词,表修饰。
【答案】 D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使使以闻.大王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B.稍蚕.食诸侯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C.太子丹患.之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D.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赵不能支秦,必入臣.【解析】A项,闻:使动用法,使……听到/一般用法,听说。
B项,均为名词作状语:蚕,像蚕一样;膝,用膝盖。
C项,患:意动用法,以……为患/一般用法,名词,祸患。
D项,臣:使动用法,使……臣服/名词作动词,称臣。
【答案】 B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B.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C.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D.愿大王少假借..之【解析】A项,“切齿”古今义都是“上下牙齿咬紧”之意;B项,“穷困”古义为“走投无路”,今义为“贫穷”;C项,“长者”古义为“品德高尚之人”,今义为“年长之人”;D项,“假借”古义为“宽容”,今义为“利用某种名义、力量来达到某种目的”。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专题一、二检测卷(有答案+解析)
专题一、二检测卷(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知识(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B.女平水土,维是勉之C.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D.因举而笑之,不敢道解析A项“指”同“旨”;B项“女”同“汝”;C项“畔”同“叛”。
答案 D2.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封赏B.俟.后世圣人君子俟:等候,等待C.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诛:杀D.奸.神命者乃旦也奸:奸佞解析A项应为“封禅”;C项应为“惩罚”;D项应为“冒犯”。
答案 B3.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前有谗而弗见./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B.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而又不能与死节者比.C.因举.而笑之,不敢道/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D.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沛公乃置.车骑解析C项,举:拿。
A项,见:看见/同“现”,出现;B项,比:把……比作/并列;D项,置:交换/拋下,丢弃。
答案 C4.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孔子知言之.不用B.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女其.往视尔事矣C.为.其有所刺讥也/然此可为.智者道D.余于是因.《秦记》/因.招樊哙出解析A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其:助词,表期望,一定/助词,表婉商,还是;C项,为:因为/对;D项,因:介词,根据/介词,趁机。
答案 A.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B.平易..近民,民必归之C.有余则用溉氵侵,百姓..飨其利D.山东从此无限..解析A指“参与这件事”;B指“简便易行”;D指“没有险阻”。
答案 C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B.告纣之罪于天C.学者牵于所闻D.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A、C、D项均为被动句。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专题五检测卷(有答案
专题五检测卷(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知识(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荆轲嘿而逃去B.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C.召有司案图D.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解析A“嘿”同“默”;B“豫”同“预”;C“案”同“按”。
答案 D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擅:善于,擅长B.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驽:劣马,喻人蠢笨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叮嘱,嘱托D.臣固.将请之固:坚决解析A应为“独揽,专权”;C应为“跟随”;D应为“本来”。
答案 B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及.羽背关怀楚不及.汪伦送我情B.项王身亦被.十余创泽被.后世C.臣等不肖,请辞.去故人西辞.黄鹤楼D.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微.风燕子斜解析C均为“辞别,告辞”。
A分别为等到/比得上;B分别为遭受/覆盖;D分别为精妙,巧妙/微小。
答案 C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籍避仇于.吴中乃设九宾礼于.廷B.以.故汉追及之赵亦盛设兵以.待秦C.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太子再拜而.跪D.于是尊荆轲为.上卿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解析A均为介词,在。
B分别为介词,表原因/连词,表目的;C分别为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D分别为动词,当作/动词,弹奏。
答案 A.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地方..殊甚..千里,众数十万人B.恐惧C.齐威王横行....D.足为寒心解析A指“地方方圆”;C指“率意而行”;D指“提心吊胆”。
答案 B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女为悦己者容.②毕.礼而归之③皆谦而礼.交之④宁许以负.秦曲⑤左右欲刃.相如⑥使人止.晋鄙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⑧故内.惑于郑袖A.①⑤/②④⑥/③⑧/⑦B.①③/②⑥/④⑦/⑤⑧C.①/②④⑥/③⑤⑧/⑦D.①③⑤/②④/⑥⑦/⑧解析①⑤名词用作动词/②④⑥动词的使动用法/③⑧名词作状语/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精练:专题二 第5课 Word版含解析.doc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九川既疏,九泽既洒B .并北山东往注洛三百余里C .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D .乃厮二渠以引其河答案 C解析 A 项“洒”同“酾”,分流,疏导。
B 项“并”同“傍”,依靠,沿着。
D 项“厮”同“斯”,分开。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天子以为然,发卒数万人作.渠田 作:造 B .而道.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 道:同“导”,疏导 C .水颓以绝.商颜 绝:穿过 D .岁因以数不登.登:登上,攀上 答案 D解析 D 项中的“登”是丰收的意思,今天的成语“五谷丰登”仍保留此意。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 B.⎩⎪⎨⎪⎧ 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故卤地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C.⎩⎪⎨⎪⎧ 天子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九川既.疏,九泽既洒 D.⎩⎪⎨⎪⎧则还自临决河,沉白马玉璧于.河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 答案 C解析 C 项两个“既”均解释为“已经”。
A 项前一个“而”表转折关系,后一个“而”表承接关系。
B 项前一个“以”表目的,来;后一个“以”意为“因此”。
D 项前一个“于”,“在”;后一个“于”,“比”。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而漕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B.山东从沔无限..C.便于..砥柱之漕D.通,以漕,大便利..答案 D解析A项中“难处”的意思是“难行的地方”,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困难”。
B项中“无限”的意思是“没有阻隔”,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没有穷尽,没有限量”。
C项中“便于”的意思是“比……更方便”,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比较容易做某事”。
D项中“便利”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一致,即“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B.以富.魏之河内C.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D.而益肥.关中之地答案 C解析A、B、D三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而C项是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五) 含解析
(2)此人暴虐吾国相,王县购其名姓千金,夫人不闻与?何敢来识之也?(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侠累又是韩国国君的叔父,宗族旺盛,人丁众多,居住的地方士兵防卫严密,我要派人刺杀他,始终也没有得手。
高中语文《史记选读》专项训练题及答案
高二《史记选读》专题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C.①臣固知公子之.还也②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D.①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②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解析:选A。
A.均为“无论”。
B.①径直;②只是。
C.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我”。
D.①如果;②但是。
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公子从.车骑,虚左A.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B.北救赵而西却.秦C.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D.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解析:选B。
均为使动用法,A.意动用法,C.为动用法,D.名词活用为动词。
3.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偶语:偶尔谈论。
B.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规约。
C.方飨士,旦日合战..合战:会战。
D.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不迁动,不变更。
解析:选A。
A (相聚而语)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由此日夜怨望.望:怨恨B.人言公之畔.畔:通“叛”,背叛,叛乱C.阴.使人至豨所阴:暗中,暗地里D.弟.举兵,吾从此助公弟:弟弟,代陈豨解析:选D。
弟,副词,只管。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辟左右与之步于.庭②得复见将军于.此B.①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②乃.持项王头视鲁C.①三至,必怒而.自将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D.①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②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解析:选A。
都是介词,在。
B.①表转折,却;②于是,就。
C.①表顺承;②表修饰。
D.①指示代词,这,这些;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A.欲东.下井陉击赵B.羞.与绛、灌等列C.水上军开入.之D.信师.事之解析:选C。
高中语文 专题六 阶段质量检测五(第6专题)(含解析)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六阶段质量检测五(第6专题)(含解析)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阶段质量检测五(第6专题)(时间:120分钟总分值:120分)一、根底知识(30分,选择题每题3分)1.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秦用李斯谋,留.非留:挽留B.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徇:示众C.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说:劝说D.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鼓:大吹大擂解析:选A A项,留:扣留。
2.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B.直上载公子上坐C.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D.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解析:选D A项,“畔〞同“叛〞;B项,“坐〞同“座〞;C项,“陈〞同“阵〞。
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D.明日..,服而朝解析:选C C项,“宾客〞古今意义均为“客人〞。
4.以下各句中的“过〞与例句中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A.行过.夷门,见侯生B.愿枉车骑过.之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解析:选B B项和例句中的“过〞都是“拜访看望〞的意思。
A项,经过;C项,过错;D项,责备。
5.以下各句中的“之〞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皆谦而礼交之.②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③然嬴欲就公子之.名④于众人广坐之.中⑤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⑥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⑦臣固知公子之.还也⑧而公子亲数存之.⑨如姬资之.三年A.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B.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⑨解析:选B ①②都是第三人称代词,译成“他〞;③④都是结构助词,译成“的〞;⑤⑧都是第一人称代词,译成“我〞;⑥是助词,不译;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⑨是第三人称代词,译成“这件事〞。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15】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毋以填之B .虽万世世不轶毁C .天子仪当独奉酌祠始皇庙D .异取以为高【解析】 A 项,“填”同“镇”;B 项,“轶”同“迭”;D 项,“取”同“趣”。
【答案】 C2.下列关于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之⎩⎨⎧ ①王之.河南②秦王觉之.为⎩⎨⎧③不为.置王,毋以填之④赵高为.郎中令 A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解析】 之:①动词,到;②代词,代这件事。
为:③介词,给;④动词,担任。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 B .百姓当家..则力农工 C .死而以行为..谥 D .群臣皆以为..便【解析】D项,“以为”是“认为”之意,古今意义相同。
A项,“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①中央下属的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
②本地,当地。
B 项,“当家”古义:在家里;今义:主持家务。
C项,“行为”古义:两个词,“行”是“品行”,“为”是“确定”;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唯.上幸许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B.天下共斗不休苦战以.有侯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然.后属疏远不然.,籍何以至此D.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解析】A项,唯:副词,表“希望”。
B项,以:连词,表原因。
C项,然:连词,表转折/代词,这样。
D项,连词,表转折。
【答案】 C★5.(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3题)下列各句中省略内容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姓子弟)相攻击如仇雠B.强起之,使(之)将击荆C.秦军破燕(于)易水之西D.置(兵)廷宫中【解析】D项,省略“金人”。
【答案】 D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13段,完成6~9题。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匹夫:平民B.无辅拂..,何以相救哉辅拂:辅佐C .百姓当家则力.农工 力:致力于 D .悉诣守,尉杂.烧之 杂:错乱的 【解析】 杂:共,全都。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时作业14 秦始皇本纪 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四) 秦始皇本纪[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毋以填之B .虽万世世不轶毁C .天子仪当独奉酌祠始皇庙D .异取以为高C [A 项,“填”同“镇”;B 项,“轶”同“迭”;D 项,“取”同“趣”。
]2.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王之.河南②秦王觉之.⎩⎨⎧③不为.置王,毋以填之④赵高为.郎中令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 [之:①动词,到;②代词,代这件事。
为:③介词,给;④动词,担任。
]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王游.至郢陈 游:巡游,游历 B .是以诸侯并作.作:兴起 C .群臣皆以为便.便:方便 D .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 机:机关C [便:有利,适宜。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王翦将.上地 B .大雨.雪 C .以古非今者族.D.东.与燕合兵,军上谷D[D项为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A、B、C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意思分别是“率领”“下(雪)”“灭族”。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昔者五帝地方..千里B.二世下诏,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C.死而以行为..谥D.甚无谓..,朕弗取焉D[D项“无谓”古今义相同,均为“没有意义,毫无价值”的意思。
A项“地方”在古代汉语里是两个词“地”和“方”,地,土地;方,方圆。
指“土地方圆”。
B项“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
C项“行为”在古代汉语里是两个词“行”和“为”,行,品行;为,确定,命名。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御史”即御史大夫,秦汉三公之一,在君主左右掌管文书档案记录等事,又负责监察执法讨奸治狱,地位仅次于左右丞相。
B.“天皇、地皇、泰皇”即所谓“三皇”,传说中五帝以前的三个帝王。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第14课滑稽列传讲义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_9155
滑稽列传小人的外衣、智慧的内核淳于髡 ( 约前 386—前 310,髡字读做 kūn) ,战国时期齐国人。
刘国赘婿,齐威王用为客卿。
他学无所主,博闻强识,能言善辩。
他多次用隐言微语的方式讽谏威王,居安思危,革新朝政。
还多次以特使身份,周旋诸侯之间,不辱国格,不负君命。
公元前 349 年,楚国侵齐,他奉命使赵,说服了赵王,得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闻风,不战而退。
政治思想上,他主张益国益民的功利主义。
在同孟轲就“礼”与“仁”的两次论战中,鲜明地表现了他这一立场。
所著《王度记》今已失传。
优孟,生卒年待考。
春秋时期楚国宫廷艺人。
以优伶为业,名孟,故得名。
从小善辩,擅长表演,常谈笑讽谏时事。
优旃,秦国的一个歌舞艺人,个子非常矮小。
他擅长说笑话且都能合乎大道理,善于以反面论述来突显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让秦王在玩笑中,也能体会施政方向的错误。
不以正面交锋来指出君王的错误之处,而是以反面温和柔软的手段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这正是优旃厉害之处。
万马齐喑究可哀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辉煌时期。
但是满朝文武,极少有直言敢谏之人,大都唯唯诺诺。
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张汤,都以看着武帝的脸色行事而著称,大将军卫青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上“柔媚”,就是在皇帝面前装聋作哑,什么事都一言不发人人为保官保命,从而出现了一种极其可悲的政治局面。
本文是一篇以淳于髡、优孟、优旃等下层人物为描写对象的作品。
他们虽然地位很低,但都能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勇敢地仗义执言。
本文赞扬了他们“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和“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才能。
一、通假字1.三年不蜚又不鸣.2.若无远有所之.3.黄金千溢,白璧十双.4.此知可以言时矣.5.宗室置酒,髡尝.在侧6.陛楯者皆沾寒.7.赍以姜枣.8.威王大说.9.病且死,属.其子曰10.卒然相睹.11.铜历为棺.12.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13.合尊促坐.二、古今异义1.滑稽多变,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古义:能言善辩,语言流利今义:言语、动作或事态令人发笑同“飞”,译为“飞起来”同“毋”,译为“不要”同“镒”,译为“重量单位”同“智”,译为“智慧”同“常”,译为“常常”同“盾”,译为“盾牌”同“剂”,译为“调配”同“悦”,译为“高兴”同“嘱”,译为“叮嘱”同“猝”,译为“突然,仓促”同“鬲”,译为“鼎一类的东西”同“震”,译为“震动”同“樽”,译为“盛酒器”2.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古义:不问政事今义:不治理或无法治疗3.左右莫敢谏..古义:左右的大臣今义:多指方位4.齐威王横行..古义:率意而行今义:行动蛮横,倚仗暴力做坏事5.私情相语..古义:个人之间的交情今义:男女之间不正当的情爱之事6.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古义:询问数量,多少今义:数学的一个分支,几何学三、一词多义①六艺于治一.也形容词,相同的②寡人之过一.至此乎副词,乃,竟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数量词,一下1.一④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动词,统一.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形容词,专一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数量词,第一次2.止①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动词,停息.②臣舍人相如止.臣《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劝阻③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同“只”,只,仅仅①优旃见而哀之.3.哀②杜鹃啼血猿哀.鸣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动词,同情,怜悯《琵琶行》形容词,悲伤《阿房宫赋》动词,哀叹4.恶①恶能饮一石哉代词,怎么.②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形容词,凶险,凶恶《指南录后序》③廉君宣恶.言《廉颇蔺相如列传》形容词,不好的5.坐6.之7.乃8.固①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动词,坐着②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同“座”③停车坐爱枫林晚《山行》介词,因为.④王曰,何坐.《晏子使楚》动词,犯罪①淳于髡说之.以隐曰代词,他②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动词,到③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马之千里者《马说》.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①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副词,就.②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代词,你的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副词,竟然④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副词,只有,仅仅①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副词,本来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形容词,骄横③固请,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副词,坚决④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动词,巩固.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 名词作动词①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雨:下雨②衣以文绣衣:穿.③优孟前为寿前:走上前.(2)名词作状语①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②楚闻之,夜.引兵而去(3) 名词使动用法于是乃朝诸令七十二人.夜: _在夜里,连夜朝:使上朝2.动词活用(1) 动词使动用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惊:使惊(2) 动词为动用法使群臣丧之.3.形容词活用丧:为治丧,服丧(1) 形容词作名词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2) 形容词意动用法①王曰:“先生少.之乎?”②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老弱:又老又弱的人少:以为少贱:以为贱贵:以为贵4.数词活用数词作形容词六艺于治一.也五、文言句式一:相同1.判断句①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先生能饮几何..而醉 B .齐威王横行.. C .今者臣从东方..来 D .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答案 C解析 A 项古义:询问数量多少。
今义:数学的一个分支,几何学。
B 项古义:率意而行。
本句指齐威王称雄一时之事。
今义:任意胡来,含贬义。
D 项古义:不问政事。
今义:经过治疗无效(而死亡)。
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B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C .白璧十双,车马百驷 D .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 答案 A解析 A 项是判断句。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寡人之过一.至此乎六艺于治一.也 B.⎩⎪⎨⎪⎧于是庄王谢.优孟多谢.后世人 C.⎩⎪⎨⎪⎧楚闻之,夜引.兵而去沛公引.兵之薛 D.⎩⎪⎨⎪⎧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 答案 C解析 A 项竟然/相同;B 项道歉,表示歉意/劝告;C 项皆为“率领”;D 项请允许我/请求。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陛楯得以半更..半更:半夜②又恐受赇..枉法受赇:接受贿赂③秦倡.侏儒也倡:“倡”同“娼”④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曹:侪辈⑤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驷:四匹马⑥淳于髡说之以隐.曰隐:隐语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答案 C解析①两个词,半,一半;更,替代。
③表演歌舞的人。
⑤四匹马拉的车。
5.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宗室置酒,髡尝在侧②若无远有所之③恶能饮一石哉④秦倡侏儒⑤陛楯者皆沾寒⑥抵掌谈语⑦威王大说⑧赍以姜枣⑨微闻芗泽⑩五谷蕃熟,穰穰满家A.①③⑧⑨B.②⑤⑥⑧C.②③⑧⑨D.③④⑥⑩答案 D解析①“尝”同“常”,②“无”同“毋”,⑤“楯”同“盾”,⑦“说”同“悦”,⑧“赍”同“剂”,⑨“芗”同“香”。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
髡辞而行,至赵。
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
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
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
若亲有严.客,髡鞠,侍酒于前,时赐余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
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
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
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以讽谏焉。
齐王曰:“善。
”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
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奢:奢侈B.若亲有严.客严:敬重C.卒然相睹,欢然道故.故:旧交情D.革车千乘.乘:量词,相当于“辆”答案 A解析奢:多。
7.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合尊促坐,男女同席B.奉觞上寿C.乐极则悲D.后有遗簪答案 D解析A项“促”、B项“上”、C项“极”都是词类活用。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楚国大举侵略齐国,淳于髡劝说齐威王向赵国请救兵,赵王给了他十万精兵千乘兵车。
楚军听到消息后连夜撤了军。
B.齐威王同淳于髡谈喝酒之事,淳于髡趁机委婉劝谏,齐威王称善,并停止通宵饮酒。
C.淳于髡虽然出身低下,但他口齿流利,能说善辩,最后被任命为接待诸侯的主客。
D.淳于髡劝说齐威王“罢长夜之饮”的一段话采用了“赋”的手法,逐层递进,形象地说明了“乐极则悲”“极之而衰”的道理。
答案 A解析是齐威王主动派淳于髡去的而非淳于髡自己请求的。
9.文章交代淳于髡的身份有什么作用?答案交代身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淳于髡虽然出身微贱,但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借助隐语的手段,规劝君王,在国家振兴中发挥了个人的积极作用。
这卑微的身份与高尚的情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人物形象。
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
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
人主①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
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
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
时诏赐之食于前。
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
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常持节出使。
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
”朔曰:“如朔者,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
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
”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
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②,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
著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
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
今非然也。
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
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
恺悌君子,无信谗言。
谗言罔极,交乱四国。
‟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
”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
居无几何,朔果病死。
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此之谓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注①人主:汉武帝。
②论议:议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说:劝说B.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怀:揣在怀里C.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据:趴着D.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难:诘难答案 A解析说:同“悦”,高兴。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东方朔博学和佯狂的一组是()①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③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④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⑤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⑥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⑤⑥D.①④⑥答案 A解析②是说汉武帝左右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疯子”,是别人的评价,不是东方朔的表现。
⑤是他对隐居和为官的看法。
⑥是说博士先生们听了东方朔的申辩后都无言以对,不是直接表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枚木简。
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
武帝在宫内读他的奏章,两个月才读完。
B.武帝时常下诏赐东方朔在御前用饭,饭后,东方朔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
C.东方朔被汉武帝和他身边的所有侍臣们称为“疯子”,连和他同等级别的郎官们也当面称他为“疯子”。
D.东方朔是个博学而具有滑稽个性和幽默智慧的忠臣,他的荒唐言行只不过是一种生存和进谏的艺术,他临终时对汉武帝的劝谏,表明了他对武帝的忠诚。
答案 C解析汉武帝是非常器重和赏识东方朔的,他没有称东方朔为“疯子”,他已经习惯了东方朔的怪异行为。
另外,不是“所有”的侍臣都称东方朔为“疯子”,而是半数的侍臣称东方朔为“疯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译文:武帝听到后,说:“假如东方朔为官处事没有做出这些荒唐行为,你们怎么能比得上他呢?”(2)是固非子所能备也。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译文:这本来就不是你们所能完全了解的。
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3)贤与不肖,何以异哉?译文:贤与不贤,凭什么来分别呢?参考译文汉武帝时,齐地有个人叫东方朔,因喜欢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爱好儒家经术,广泛地阅览了诸子百家的书。
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枚木简。
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
武帝在宫内读东方朔的奏章,每次告一段落,便在那里做个记号,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武帝下令任命东方朔为侍郎,他经常在皇上身边侍奉。
皇上多次叫他到跟前谈话,从未有过不高兴。
武帝时常下诏赐他御前用饭。
饭后,他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
皇上身边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疯子”。
武帝听到后,说:“假如东方朔为官处事没有做出这些荒唐行为,你们怎么能比得上他呢?”东方朔保举他的儿子做侍郎,又升为侍中的谒者,常常奉命出使。
一天,东方朔从殿中经过,郎官们对他说:“人们都认为先生是位狂人。
”东方朔说:“像我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在朝廷里隐居的人。
古时候的人,都是隐居在深山里。
”他时常坐在酒席中,酒喝得畅快时,就趴在地上唱道:“隐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马门。
宫殿里可以隐居起来,保全自身,何必隐居在深山之中,茅舍里面。
”当时正值朝廷召集学宫里的博士先生们参与议事,大家一同诘难东方朔:“苏秦、张仪一遇到大国的君主,就能居于卿相的地位,恩泽施及后世。
现在老先生您研究先王治国御臣的方略,仰慕圣人立身处世的道理,熟习《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不能一一列举。
又有文章著作,自以为天下无双,就可以称得上见多识广、聪敏才辩了。
可是您竭尽全力、忠心耿耿地侍奉圣明的皇帝,旷日持久,长达几十年,官衔不过是个侍郎,职位不过是个卫士,恐怕还是有不够检点的行为吧?这是什么原因呢?”东方朔说:“这本来就不是你们所能完全了解的。
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张仪、苏秦的时代,周王室十分衰败,诸侯都不去朝见周天子,用武力征伐夺取权势,用军事手段相互侵犯,天下兼并为十二个诸侯国,势力不相上下,得到士人的就强大,失掉士人的就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