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传播学思潮
现当代西方思潮
现当代西方思潮西方思潮是指在西方世界中出现和影响深远的一系列思想、学说和文化运动。
这些思潮不仅在欧洲大陆的哲学、政治和文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在世界各地的社会和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现当代西方思潮的一些主要内容。
文艺复兴思潮文艺复兴思潮于15世纪至17世纪在欧洲兴起,对欧洲文化和知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文艺复兴强调人的尊严和个体的自由,鼓励人们追求知识、艺术和科学。
这一思潮带来了人文主义运动,推动了欧洲的艺术、文学和科学的繁荣。
启蒙思潮启蒙思潮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在欧洲兴起,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
启蒙思潮主张推翻迷信和专制,提倡科学、理性和人权。
启蒙思潮的代表人物包括伏尔泰、孟德斯鸠和洛克。
这一思潮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西方社会和政治思想带来了重大变革。
浪漫主义思潮浪漫主义思潮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兴起,强调个体的情感和想象力。
浪漫主义追求自然、热情和独特性,反对理性主义和工业社会的机械性。
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歌德、雪莱和拜伦。
浪漫主义影响了诗歌、绘画、音乐和哲学等艺术形式。
实用主义思潮实用主义思潮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强调实际经验和实际效果。
实用主义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工具,重视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詹姆斯和杜威。
实用主义对教育、社会政策和科学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存在主义思潮存在主义思潮于20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兴起,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关注人的存在和人对于生活的意义的思考,反对制度化和规范化。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索特、加缪和海德格尔。
存在主义影响了文学、哲学和心理学等领域。
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于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世界兴起,抨击现代理性、线性思维和权力结构。
后现代主义强调语言的游戏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否定固有真理和客观现实。
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福柯、达尔库和巴特。
后现代主义影响了哲学、文学、社会学和建筑等领域。
现当代西方思潮(概述)
(1)唯意志主义:以“重估一切价值,打倒偶像”为出发点,以高扬意志,贬抑理性为内容。(叔本华、 尼采为代表人物) (2)存在主义:以“存在先于本质”、“人是绝对自由的”为主要内容。(海德格尔、萨特) (3)科学哲学流派:以科学本身作为哲学的反思对象,以“证伪理论”、“范式理论”、“科学研究纲 领”为主要内容。(波普、库恩、拉卡托斯) (4)精神分析学说:以具体个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以“利比多”、“无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自我、 本我、超我)为主要内容。(弗洛伊德) (5)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早年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力图用黑格尔改造马克思。 (6)西方人权理论:以人权思想在西方的历史演变和当代的最新发展为研究对象。 (7)凯恩斯主义:以强调政府调节经济,超前消费和膨胀性金融政策为内容。 (8)新经济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强调经济私有化、鼓吹自由市场经济。 (9)未来主义:以当代新技术革命为背景,探讨全球问题以及社会发展阶段,预测人类未来为内容。 (10)新功利主义: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利益,如何追求幸福和快乐。 (11)后现代主义:以崇尚多元,相对主义,不确定性为方法,强调否定、摧毁、解构一切。 (12)文艺心理学说:以心理分析方式从事文艺创作,文艺批判和研究的思潮。 (13)市场社会主义:西方大约一个多世纪以来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思 想理论, 等等。
2、社会思潮的发展阶段
社会思潮从产生到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启蒙阶段、兴起阶段、全盛阶段、衰落 阶段。 启蒙阶段:各种思想观点初学术理论相互竞争比较,逐步地位人们接受其中能够 反映阶层心声的观点和主张。思潮的理论体系在群体和社会成员中初步传播开采,并 为其成员所知觉、所认知。
兴起阶段:新的社会思潮的具体信息和情报逐步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为更多的人所 察觉、接触、了解和确认。人们对其态度由观望走向评价,并参照一定标准与价值观 对其进行选择和追随,其认可和认同程度不断提高。 全盛阶段,对新的社会思潮接受和追随的人明显增多,更多有相同心理感受的人 作出从众反应,社会思潮得到本群体绝大多数人思想上的共鸣,其拓展速度异常迅猛 ,往往在较短时间内就能突破单位、地区、省区,甚至超出国界。
西方传播思潮笔记
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
文化研究学派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
文化研究学派认为“关掉电视”或者“更换电视频道”就是一种对大众传媒的反抗。
为什么不认同文化研究学派的观点?
1.对反抗的认识:文化层面的反抗(观念)——文化研究学派所说的反抗
社会层面的反抗(行动)——法兰克福学派所说的反抗
也即文化研究学派其实并没有理解法兰克福学派所说的“反抗”。
2.文化研究学派所说的反抗其实正是主流意识形态和统治者所愿意看到的一种反抗形式。
依据“借势传播”来理解。
权——法兰克福学派所要的反抗达到的结果
势——文化研究学派所要的反抗达到的结果
法兰克福学派所说的反抗其实是马克思所说的政治上的社会层面的争夺国家机器的反抗,而文化研究学派的反抗其实恰恰是无法危机到统治阶级的统治的。
与其说文化研究学派是一种批判的加强,不如说它是大大削弱了批判。
文化霸权
掌握文化霸权的政党是可以获得市民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对其纲领路线的支持的。
这是一种动态的符合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思想。
是统治者之间对获得被统治者支持的一种争夺。
而到了阿尔都塞时期,则将文化霸权解释为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
西方思想史—第九章二十世纪的西方思潮
西方思想史—第九章二十世纪的西方思潮第九章二十世纪的西方思潮第一节实用主义一、简介实用主义(Pragmatism)是从希腊词πραγμα(行动)派生出来的。
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
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同名图书《实用主义》是一本决定美国人行动准则的书,是美国的半官方哲学。
冯友兰总结的实用主义主要观点最为简洁明了。
在《三松堂自序》中冯说:“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它的真理论。
它的真理论实际是一种不可知论。
它认为,认识来源于经验,人们所能认识的,只限于经验。
至于经验的背后还有什么东西,那是不可知的,也不必问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无论怎么说,人们总是不能走出经验范围之外而有什么认识。
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靠经验。
所谓真理,无非就是对于经验的一种解释,对于复杂的经验解释得通。
如果解释得通,它就是真理,是对于我们有用。
有用就是真理。
所谓客观的真理是没有的。
” 如此说得之,实用二字昭然若揭。
代表人物创始人:皮尔士推向大众:詹姆士推广到更广的领域:杜威二次大战后:胡克(发展了实用主义哲学的反马克思主义内容)刘易斯:(把实用主义引进逻辑学领域,促进了实用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的合流)胡适:五四运动时期,胡适将实用主义第一次传入中国。
二、理论特点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把实证主义功利化,强调“生活”、“行动”和“效果”,它把“经验”和“实在”归结为“行动的效果” ,把“知识”归结为“行动的工具”,把“真理”归结为“有用”、“效用”、或“行动的成功”。
实用主义的要义体现在皮尔士所表述的这一观点中:认识的任务,不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是认识行动的效果,从而为行动提供信念(“思维的唯一职能在于确立信念”)。
三、方法论实用主义方法论的根本原则,是一切以效果、功用为标准。
其目的在于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科学和宗教等对立的理论。
实用主义不同于传统哲学的特点之一,是从方法入手讲哲学。
现当代西方思潮(概述)-PPT
7
2、社会思潮的发展阶段
社会思潮从产生到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启蒙阶段、兴起阶段、全盛阶段、衰 落阶段。
启蒙阶段:各种思想观点初学术理论相互竞争比较,逐步地位人们接受其中能 够反映阶层心声的观点和主张。思潮的理论体系在群体和社会成员中初步传播开采, 并为其成员所知觉、所认知。
兴起阶段:新的社会思潮的具体信息和情报逐步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为更多的人 所察觉、接触、了解和确认。人们对其态度由观望走向评价,并参照一定标准与价值 观对其进行选择和追随,其认可和认同程度不断提高。
(4)否定传统道德价值体系;宣传意志自由、选择自由,自己做自己的 上帝(尼采)
18
(二)相对主义倾向
20世纪以后,占主导地位的绝对主义(传统的理性主义哲学表现 为绝对主义)开始让位给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思潮目前正深层次地影响 着西方社会思潮的各个流派,逐渐地改变着并创造着西方人的一代新观 念。
绝对主义的科学传统主要以牛顿为代表,相对主义最先冲击的是 科学上的绝对主义,主要依据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现代物理学中的 量子力学;绝对主义的哲学根源以黑格尔理性主义哲学为代表。
13
(1)唯意志主义:以“重估一切价值,打倒偶像”为出发点,以高扬意志,贬抑理性为内容。(叔本华、 尼采为代表人物) (2)存在主义:以“存在先于本质”、“人是绝对自由的”为主要内容。(海德格尔、萨特) (3)科学哲学流派:以科学本身作为哲学的反思对象,以“证伪理论”、“范式理论”、“科学研究纲 领”为主要内容。(波普、库恩、拉卡托斯) (4)精神分析学说:以具体个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以“利比多”、“无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自我、 本我、超我)为主要内容。(弗洛伊德) (5)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早年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力图用黑格尔改造马克思。 (6)西方人权理论:以人权思想在西方的历史演变和当代的最新发展为研究对象。 (7)凯恩斯主义:以强调政府调节经济,超前消费和膨胀性金融政策为内容。 (8)新经济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强调经济私有化、鼓吹自由市场经济。 (9)未来主义:以当代新技术革命为背景,探讨全球问题以及社会发展阶段,预测人类未来为内容。 (10)新功利主义: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利益,如何追求幸福和快乐。 (11)后现代主义:以崇尚多元,相对主义,不确定性为方法,强调否定、摧毁、解构一切。 (12)文艺心理学说:以心理分析方式从事文艺创作,文艺批判和研究的思潮。 (13)市场社会主义:西方大约一个多世纪以来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思 想理论,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研究课件
展望
未来文化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多样性和包容性, 人们将更加关注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 时积极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跨学科研究方法
跨学科研究方法是一种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理论、方法和知识来研究文化思潮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突 破单一学科的限制,更全面地理解文化思潮的内涵和影响。
跨学科研究方法能够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资源,提供更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实证材料,有助于深入挖掘文 化思潮的本质和规律。
实验与探索
鼓励艺术家和创作者进行实验和探索,挑战传统艺 术形式和审美观念,开拓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观众 体验。
批判与反思
对文化艺术进行深入的批判和反思,挖掘文 化现象背后的社会问题和价值取向,推动文 化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对教育领域的启示
培养创造力与批判思维
01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启示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
特点
多元化、跨学科性、反思性、批判性、 全球化视野等。
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
现代主义
代表人物包括萨特、卡缪等,主 张通过个人选择和行动来改变世界。
后现代主义
代表人物包括德里达、福柯等,强 调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解构,主张 多元性和相对主义。
后殖民主义
代表人物包括赛义德、霍米·巴巴等, 关注文化帝国主义和民族认同问题, 主张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批判。
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
形成背景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的形成与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如资本主义的危机、冷战格局 的形成、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等。
发展历程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现代主义的兴起,到后现代主义的盛行,再到后殖民主义的崛起, 这些思潮在相互影响和演变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
西方现代思潮和文化的兴起与流行
西方现代思潮和文化的兴起与流行西方现代思潮和文化的兴起和流行,是一段颇具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时期。
这段时期的核心在于,西方社会和民众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变革和革新,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想和价值取向。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角度,探讨这一时期西方思潮和文化的兴起和流行。
1. 社会变革与思想启示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是西方社会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西方社会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革,对传统社会和价值体系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和批判。
这一过程中,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文化人等各个领域的人们,都对西方社会和文化进行了独具特色的反思与重新构建。
2. 科技革新与文化创新本阶段所谓的文化创新,一方面是指在科技领域革新的基础上,通过对现象、规律以及人类经验的思考,创造出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艺术和审美体验。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乃至整个西方现代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强调人的自主性思考和自由的创作。
3. 艺术运动与文化宣扬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现代主义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流派,代表作品有:立体派、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
这个时期的艺术思想和实践以个体主义为标志,强调艺术家个体创造和创作的自由。
这样的理念,不仅使现代艺术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激发了对美学和审美体验的新思考。
4. 文化批判与思想启示此外,本阶段也涌现了不少重要的思想家、文化批评家和哲学家,他们在思想上的建构与创新,不仅为整个西方文化及其发展史贡献了不小的力量,而且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了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和思想变迁。
总之,西方现代思潮和文化的兴起与流行,是一段多彩多姿的历史时期,它对西方社会和全球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今,随着不断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对于这一时期的经验、思想、审美和文化成果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西方传播学思潮
源出于欧洲古典社会科学学者,经 杜威、帕克等人的发展传播到美国,并 成为今天媒介环境学与技术史学者所倡 导的传播概念。 传播被看作一种信息传递的技术。
1、传播的不同界说 1、传播的不同界说
控制说
传播是通过信息传递来控制信息接受对象的态 度与行为的一种行为。这种视角代表着美国传 播理论与欧洲传播理论绝大多数学者的意见。 某个人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 些人行为的过程。——霍夫兰
2、传播学及其学科性质
传播学的属概念: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是一类采用自然科学的观点看 待社会现象的科学部类。 唯实论的社会科学 唯实论的世界观: 反伦理;反个体主义
2、传播学及其学科性质
边缘学科 传播学已经成为一门地跨人文科学、社 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传播研究这一领域与其说是一门有名有 实的学科,还不如说是各路学者来去匆 匆的一个集会场所。
四、经验主义的主流化及其对立面
经验主义范式一统天下时代的终结 越战与现代化运动的失败 新左派运动与文化研究的兴起 欧洲传播学术的复兴
第三章 法兰克福学派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系谱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艰难成长 三、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 四、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再批判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系谱
四、经验主义的主流化及其对立面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模式化的经验传 播学研究开始暴露出了突出的问题,这一 问题尤其体现在研究框架之上: 无视传播制度对传播的影响 无视传播者与受众的动机、价值观 无法形成一种核心的理论 价值观过于保守并阻碍其他研究视角的发展
四、经验主义的主流化与转型
其他重要的社会原因 社会的快速转型 城市化的推动
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1.欧洲源流(1)塔尔德(2)西默尔2.美国源流(1)杜威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强调教育在社会改造中的作用,认为大众传播是变革和改造社会的重要工具,新的传播技术将会导致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构。
他的这些观点至今影响着许多传播学者。
(2)库利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专设“传播”一章,对传播的许多重要问题做了深刻的论述。
从这个意义上说,库利可以说是最早系统地研究传播现象,并最早进行了理论化尝试的一位重要学者。
库利关心的重要课题是人的社会化问题,并为社会学和传播学提出了两个影响深远的概念:①“初级群体”(primary gruop),也叫基本群体、首属群体,是指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库利认为个人们日常所处的基本群体是社会化的基础;(参考群体并非指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它却被某一些成员用作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
参考群体的价值观、态度、行为与规范、对其他的评价、行为与期望有关。
)②“镜中我”(looking-glass),……。
这个概念说明,个人的行为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或评价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库利认为,传播是“镜中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3)帕克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和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帕克提倡社会互动理论,认为人并非天生具有社会性,社会性的产生离不开传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传播是某种意义、某种程度上,个人由此得以推测他人态度和看法的社会心理过程。
因此,帕克也被称为大众传播的第一理论家。
(4)米德芝加哥学派中影响仅次于帕克的二号人物,也是社会心理学中互动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米德关于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以及社会自我理论对现代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具有很大影响,他提出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对于理解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新闻传播思潮
从“生产性的劳动”(productive labor) 到“文化的劳动理论”
国内学者的研究
许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欧洲传播思想史, 上海三联书店
2005年. 李彬: 全球新闻传播史,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 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四、西方新闻传播思潮的划分
三、西方新闻传播思潮研究评析
纵向延伸: 罗杰斯(E. M. Rogers)的《传播学史》 (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讲述传播学 作为学科诞生的历史。 横向扩展: 更多地讲述形成传播思想的经济学,哲 学,社会学以及文化观念的基础,哈罗德.伊尼斯 (Harold A. Innis)的《帝国与传播》, 彼得斯(John Durham Peters)的《交流的无奈》。 综合研究:(法)埃里克. 麦格雷(Éric Maigret):《传播理论史》
第一讲
西方新闻传播思潮:意义与方法
一、新闻传播思潮研究:叮在人类交往理性上 的“牛虻”
人是理性的动物 或人是说话的动物
“牛虻”一词源出希腊神话,天后赫拉嫉妒 丈夫宙斯爱上了少女安娥,放出牛虻来日夜 追逐已化为牛的安娥,使得她几乎发疯。
苏格拉底:第一个因
为思想和言论而被处死的 哲学家
雅典人啊,现在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是为我自己申辩, 而是为了你们。˙˙˙用粗鄙可笑的话说,我是神特 意赐给本邦的一只牛虻,雅典像一匹硕大的骏马,日 趋懒惫,需要刺激。神让我到这里来履行牛虻的职责, 整天到处叮着你们,激励、劝说、批评每一个人˙˙˙ 《自辩词》 不仅权力者本身可能把思想当作威胁,而且怯懦的民众, 也把思想家当作破坏其安宁生活的罪魁祸首。因此,苏 格拉底的死,同时也是民众对真实的畏惧心理的一种过 激反应
西方当代传播学学术思想的回顾和展望
西方当代传播学学术思想的回顾和展望-----------------------------------------------------------------------------------陈卫星(2005-12-31 12:02:50.0)当今西方,传播学日益渗透社会生活和职业领域,形成无所不在的象征权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很难追根溯源地考察传播学是一个自治的学术领域,因为它同时涉及到至少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它和科技实践,哲学思考和职业操作的关系;第二,它要对应国家政府及各种社会生产、服务机构的需求;第三,它要伴随文化实践,社会心理和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变化。
传播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科学领域的划分,形成当代社会科学中最令人眼花缭乱的学术嫁接现象。
传播学之所以成为一种新思想方法,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和工业化社会的社会行动有紧密联系,包括管理策略、职业技巧、消费行为、文化的媒介化和知识传递等。
第二,它打破了传统的知识和学科分类,能够把来自其它不同理论领域中的理论问题都统摄起来。
如美国学者I.华勒斯坦所指出,传播学的问世是二次大战以后传统社会科学的分界线日益模糊的结果。
从历史上来说,第一个传播技术是修辞学,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和中国的韩非子都是这方面的先驱。
但作为现代社会科学的传播学是从本世纪开始的,它的基础学术流派是在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形成的。
这就是注重工具理性的控制论模式,以社会经验为内容的经验-功能主义流派和阐释传播符号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论。
这三大基础流派,形成传播学学术自治的理论基础。
七十年代以后的各种新学术思潮在学术方法上扩展和深化了传播学的研究内涵和外延。
传播学的三个基础流派控制论模式是由C.申农和W.韦弗在1949年问世的《传播的数学理论》中提出,在象征化水平上和内容传递机制上表明传播同时是过程和这个过程的结果。
产生这种理论的背景是如何理解大众传播手段对时空的跨越所产生的多样化现象,并把真实情境的多样性引向一个典型的基础图形单元。
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
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引言当代西方传播思想是指在当今社会背景下,西方学者和研究者对传播现象和传播理论的研究与思考。
这一领域涵盖了广泛的话题,包括媒体效果、公众意见形成、跨文化传播等。
然而,尽管西方传播思想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批判的观点和方法。
本文将从批判视野中探讨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的一些问题和争议。
传播效果研究的局限性传播效果研究是当代西方传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揭示媒体信息对受众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然而,这种研究常常忽视了个体差异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传统的传播效果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方法,通过对实验室环境中的受众进行实验,来评估不同媒体信息对受众的影响。
然而,实验中的受众往往是被选择的大学生样本,其行为和态度可能与真实社会中的受众存在较大差异。
此外,传播效果研究往往忽视了受众主动解码的过程,在研究中往往将受众视为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忽视了受众对信息的解释和理解。
媒体拥有论的批判媒体拥有论是一种传统的西方传播思想,认为媒体是独立且客观的传播工具,其作用类似于水管将信息传递给受众。
然而,媒体拥有论忽视了媒体的政治和经济背景对传播的影响。
事实上,媒体受到政府和商业利益的影响,通过选择报道内容、编辑报道方式等方式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塑造。
此外,媒体拥有论还忽视了受众的主动解码过程,在这种观点中,受众被视为被动接受媒体信息的对象,而忽视了受众对信息的解释和理解。
文化冲击的争议文化冲击是当代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认为媒体信息传播会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碰撞。
然而,文化冲击理论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方面,文化冲击理论忽视了受众在解码媒体信息时的能动性,将受众仅仅视为被动接受文化冲击的对象,而忽视了受众根据自身文化背景进行解码和理解的能力。
另一方面,文化冲击理论也忽视了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过程,在媒体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认同也是存在的。
结论当代西方传播思想在对传播现象和理论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传播学主要学术思想
传播学主要学术思想《西方当代传播学学术思想的回顾与展望》(陈卫星)读书笔记载《流变与走向:当代西方学术主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三个基础流派作为现代社会科学的传播学的学术基础流派在上个世纪40-60年代形成。
控制论(涵盖了信息论),表明传播同时是过程和这个过程的基础,将媒介跨越时空后产生的多样化现象纳入一个图形:发送者-通道-接受者。
(香农、韦弗的《通信的数学理论》)涉及到信息、信息传递、编码、解码、再编码、冗余、熵等概念。
在封闭系统中总是熵增,而发送信息可以减少熵。
维纳作为控制论的创始人,提出了传播乌托邦设想:传播人(homo communicants)是没有躯体也没有内在性的存在,生存在没有秘密的社会中,他的存在通过信息和交换信息,新的传播机器使社会透明。
控制论下的传播学的学术使命是研究事物的流量状态和动态中的复杂性。
使我们在信息面前获得更多的自由,有更多的责任心和参与意识。
系统论要定义出系统的边界并把系统模型化,辨认出其中的重要因素,因素之间的联系,个体和整体的关系。
主要分析工具是模型化和模拟化。
80年代被指出其还原主义的不精确性。
经验-功能主义。
在讨论与媒介的关系、与职业新闻机构、与记者职业群体的关系时有很强的解释力。
根据卡茨,该学派的创始人有三: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和拉斯韦尔。
拉斯韦尔提出5w模式,提出媒介功能主义理论,文化传递和社会继承的功能。
思考的是原因-效果模式。
对媒介的社会功能的研究是这个学派的一个重点。
结构主义方法论也对传播学的学术思想有深远和持久的影响。
1)从文学作品的分析出发建立对叙事的结构分析。
2)符号学分析。
3)福柯的全景监狱与阿尔都塞的国家意识形态分析。
阿尔都塞:学校、教堂、媒介、家庭和镇压工具相比,是一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目的是为了保证表现领域中象征暴力的垄断永远存在下去。
布尔迪厄把社会看作力量关系系统,意义来自于群体和阶级的交换过程。
福柯提出两种社会控制模式:纪律封锁和纪律机制,前者是传播的断裂,后者是控制的软性方法。
西方当代传播学学术思想的回顾和展望(下)
西方当代传播学学术思想的回顾和展望(下)陈卫星一传播学理论的新思潮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传播学学术领域中有建树的新学派主要有五个㊂第一个学派是传播政治经济学批评㊂美国学者F.麦克卢普在1962年出版的‘知识的生产和分配在美国“首先创立了一套针对组织和信息的成本和市场的分析方法㊂同时,传播理论研究中的政治经济学批评还被引进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㊂这当中有美国人H.舍勒㊁D.史密斯,也有欧洲人N.加纳海姆㊁G.穆多克㊁A.马特拉㊁E.布斯塔芒特和R.扎罗㊂他们对信息和文化工业的分析把重点放在不断增长的国际影响方面㊂这时在欧美发达国家,文化民主化的政府政策和服务产业公共化的思想面临着一个正在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文化商业逻辑的挑战㊂政治经济学批评意味着文化工业的复杂性和由资本实现的文化活动的价值化增长过程㊂这需要把传播中经常被隐藏的经济层面摆出来,其中包括跨国经济集团的形成㊁经济和文化领域中的支配现象㊁文化信息产品的跨国流动所显现出来的战略意义和 文化帝国主义 概念等㊂无疑,政治经济学批评学派从世界因市场经济一体化而形成的经济和交换分工的现实格局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论进行再思402җҗ 专题二网络、新闻与传播考㊂这个观点最早由经济学家P.巴哈在1957年的‘增长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与历史学家E.华伦斯坦的对话中提出,这与法国著名历史史学F.布龙代尔的 经济世界 概念相呼应㊂就是说,世界从地理上一分为三:中心地带㊁中间过渡地带和边缘地带,并由此形成世界分工,边缘地带服从于中心地带的需要㊂这种关系是不平等交换㊂传播交换网络是商品交换网络的一部分,交换网络的实质是向心化㊁等级化和各种产品的共存㊂传播政治经济学批评学派有三点值得注意㊂第一,是把对文化支配现象的分析与后康德主义传统的美学㊁大众文化社会学尤其是文化实践社会学结合起来㊂尤其是涉及利奥塔在著名的‘后现代状态“一书中提出知识 可能是全世界为权力的竞争中最重要的赌注 这一观点㊂第二,这些学者的分析都尽量避免变成纯经济分析而在学术方向上探索多学科发展的途径㊂第三,在关于 信息传播的世界新秩序 这个命题上的争论非常激烈㊂针对几个大通讯社的垄断地位,针对信息传播手段正在被集中到一部分跨国企业集团手里的现实,人们提出了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的观点㊂第二个学派是语用学㊂语用学(Pragmatics)这个词源于希腊文的Praxis,是指一种主体和主体的语言应用关系㊂语用学有两个要点:研究语言行为情境,主观态度的介入㊂其次是和话语内容相比较,更注重语言行为的权威效果和象征有效性㊂不仅仅是描绘世界,而是作用于世界㊂语用学的发展一般被认为有两个来源㊂另一个是巴罗阿多学派,一个是奥斯丁等人所主张的语言行为(事件)理论㊂巴罗阿多学派的当今主将瓦特拉茨威克在他1967年出版的代表作‘人际传播语用学“中表明,一种主体之间的关系(主体间性)或语用关系是意义产生的根源㊂哪怕是我们最小的一点反应都有一种自反性㊁镜面性或循环性的属性㊂语言是行动,说话就是做事㊂但用话做事总是要和别的东西在一起,要依赖环境效果或者是陈述状态,即说话时所处的可能性状态㊂要把传播作为一个被整合的社会现象来进行考虑,把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考虑,从元传播入手,从非传播的模态找出传播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分析精神分裂症的双重限定定理㊂语用学的另一个来源是英国哲学家J.奥斯丁的语言行动理论,就是。
当代西方思潮评析
当代西方思潮评析西方思潮正在影响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它们也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
中国人类学家胡适曾经说过:“生活在西方,为西方思潮所改变,并以西方思潮作为文化传承,这是中国无法回避的现实”。
当代西方思潮评析,既要把握西方思潮发展的大趋势,也要兼顾中国特色。
西方思潮源起于20世纪上半叶,当下有许多具体的派别,如社会发展理论、行动政策理论、新古典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行政学理论等等,一个比较中立的总结来说,西方思潮就是人类的学术研究以及政治实践中普遍共同采用的一组理论和原则。
首先,当今的西方思潮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单一的古典时代到多元的当代时代的变迁。
从古典时代开始,西方思潮就在改造复杂的社会秩序,提出了个体主义、民主、自由、人权、责任等新理念,这些理念也影响了当代西方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生活,正是这些思潮改变了西方的价值观念,使其特有的制度、文化和价值观得以保存。
其次,西方思潮对当今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思潮在中国不仅仅被转化为政治观念、政治结构,也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理念和新活力。
例如,西方民主理念是中国近代政治变革的基础,也为中国政治得以稳定提供了大量参考;社会发展理论则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新古典主义理论则为解决经济发展问题提供了根本的指导;建构主义理论则为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环境而提供了依据;行政学理论则促进了政府的效能。
最后,西方思潮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双面性”。
一方面,西方思潮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带来了强大的活力;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因此,中国应该在接受西方思潮的同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吸收西方思潮的同时,要求西方思潮必须经过中国特色的改造和涵养,使它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实践,进而满足中国国情和当下社会实际的需要。
总而言之,当代西方思潮的发展已经大大影响了世界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尤其是在中国,西方思潮的发展更是深刻地影响着中国。
传播学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传播学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传播学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指一种注重真实、现实、生活的文学创作思潮,它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社会现实,通过文学作品传达真实的人性、生活和情感。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基本特征、代表作品和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传播学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一、历史背景传播学现实主义文学思潮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是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它与社会现实主义文学、新现实主义文学等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它成为了对战争、社会问题等现实困境的一种呐喊和抗议。
二、基本特征1.关注社会现实:传播学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强调社会现实的真实呈现,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揭示,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批判。
2.以人为本:传播学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注重人性的真实描绘,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抒发,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人类的喜怒哀乐,反映出人类在社会现实中的困境和挣扎。
3.真实的叙事:传播学现实主义文学思潮追求真实的叙事方式,强调对细节的描写和真实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产生共鸣。
三、代表作品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品,通过一个工人的成长和奋斗历程,展现了当时苏联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民的英勇斗争。
2.《活着》:这部小说是中国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品,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一生,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和生命的尊严。
四、影响传播学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开创了一种新的创作形式。
同时,它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的思考,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觉醒。
传播学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一种注重真实、现实、生活的文学创作思潮,它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人性的描绘,传达了真实的情感和生活。
它在历史背景、基本特征、代表作品和影响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传播学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和发展,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也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觉醒做出了重要贡献。
传播学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传播学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探讨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等一系列问题。
在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传播学也不断发展和演进,更加注重真实、客观和生活化的表达。
本文将以人类的视角,深入探讨传播学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及其对传播学的影响。
一、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现实主义文学思潮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以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和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代表,强调真实、客观和生活化的描写方式。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真实的描绘,呈现出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现象,强调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之一是真实性。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真实的描写,力图准确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的内心世界。
作家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刻画,使作品更加真实可信,读者可以从中找到共鸣。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客观性。
作家通过客观地展现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主观臆断或夸张。
这种客观性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作品,同时也更有说服力。
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生活化。
作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使作品更具生活气息。
他们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以普通人的视角来表达社会问题,使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经验,引发读者的共鸣。
二、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对传播学的影响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对传播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使传播学更加关注真实性。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是信息的传播,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强调真实的描写方式,使传播学更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传播学通过研究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追求对信息的真实反映和准确传递。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促使传播学更加关注社会问题。
现实主义文学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传播学也开始关注社会问题的传播,研究如何有效地传播社会问题,引发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使传播学更注重生活化。
传播学通过研究传播媒介和受众行为,追求更贴近受众生活的传播方式。
现实主义文学的生活化描写方式,使传播学更注重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设计更符合受众需求的传播策略。
第3章 西方传播学的经验主义理论《西方传播学理论评析》
第3章西方传播学的经验主义理论《西方传播学理论评析》1. 引言西方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和传播现象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学术背景下,出现了众多的传播学理论。
其中,经验主义理论是西方传播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本章将对西方传播学的经验主义理论进行评析,探讨其理论思想、研究方法和学术价值。
2. 经验主义理论的理论思想经验主义理论是以观察和实证为基础的传播学理论。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探索和总结传播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经验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
在行为主义的影响下,经验主义理论强调对传播行为的观察和测量;在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下,经验主义理论注重研究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认知和心理反应;在社会学的影响下,经验主义理论关注传播现象与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关系。
3. 经验主义理论的研究方法经验主义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调查研究。
实证研究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和证实理论假设的方法。
实证研究常常采用定量研究的方式,通过统计数据和数值分析来得出研究结论。
调查研究是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得研究数据和信息的方法。
调查研究常常采用定性研究的方式,通过对实际情况的描述和解释来得出研究结论。
4. 经验主义理论的学术价值经验主义理论在西方传播学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首先,经验主义理论注重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能够从客观实证的角度解释和理解传播现象。
其次,经验主义理论强调对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的观察和分析,能够提供决策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再次,经验主义理论关注受众的认知和心理反应,能够揭示传播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
最后,经验主义理论注重传播现象与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关系,能够对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承产生重要影响的传播现象进行研究和探索。
5. 经验主义理论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尽管经验主义理论在西方传播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经验主义范式 前提:理性主义、科学主义 核心:效果研究 方法:实证主义 视角:个体主义 意识形态:保守主义
(2)批判主义范式 前提:批判主义 核心: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方法:哲学批判、理论思辨 视角:整体主义 意识形态立场:激进主义、精英主义
(3)技术主义范式 前提:唯技术主义 核心:传媒技术 方法:直觉、理论思辨 视角:整体主义 意识形态立场:自由主义
传播学的直接来源
行为科学群的出现 “三论”的兴起
系统论 控制论 信息论
四、传播学的研究范式
1、传播学范式的发生 范式是指一整套研究的视角和路径 范式对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不同意 义 范式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2、传播范式的分类 (1)三分法 依据:表层结构的不同 可分为实证主义、批判主义和技术 主义三种范式 (2)四分法 依据:深层结构中意识形态的不同 可分为商业主义研究、保守主义研 究、精英主义研究和自由主义研究
西方传播学思潮
胡翼青
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胡翼青:《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主要参考书: 1、保罗· 利文森.《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2。 2、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华夏出版社.2003 3、陈卫星.《传播的观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E·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 M· 社.2002 5、丹尼斯· 麦奎尔/斯文· 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其他重要的社会原因
城市化的推动
大众社会的形成与城市生活方式的形成 闲暇与流行的产生
社会上层的推动
战争与宣传 舆论控制与政府统治
2、传播学发韧的学科原因
经过19世纪一个世纪的酝酿,人文社会 科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哲学、经 济学、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尤其是 社会学等具有代表性的人文社会科学诞 生了一系列日后传播学可以借鉴的理论 和方法 。
受众被动论 受众差异论
个人差异论、社会分类论、社会关系论、文化规范论
受众主体论 网络传播对受众研究的影响 媒介素养的理论
三、经验主义的理论框架
3、效果研究
早期强效果论 万能效果论 杜威等人的观点;李普曼的观点 魔弹论 有限效果论 霍夫兰的研究 二级传播理论
晚期强效果论 沉默的螺旋 议程设置 使用满足理论 知识沟理论 涵化理论 第三人效果理论 网络效果理论的变迁
四、芝加哥学派的当代延伸
芝加哥学派的思想特征与当代及未 来传播学科的启示: 整合 主体性 学术化 创新
第二章 经验主义范式的成型
一、经验主义范式的基础与发展 二、经验主义范式的奠基人 三、经验主义范式的理论框架 四、经验主义范式的主流化与转型
一、经验主义范式的基础与发展
1、该范式的思想基础 逻辑实证主义 社会学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 2、该范式的社会基础 战争与冷战;意识形态的转换
二战后,经验主义迅速成为美国社会科 学的主流 从表面看,以自然科学的视角解决社会 问题被看作是最科学的方法。 然而,分析其深层原因,与权力的需要 有极其重要的关联。
四、经验主义的主流化与转型
科学主义视角的突出优长 充实了经验主义的理论框架,造就了一 套在当时很具说服力的研究方法。 为传播学注入了科学主义的理性精神。 为控制话语与传播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指 导
三、经验主义的理论框架
1、传播者研究 宏观研究 报刊的四种理论 集权主义 自由主义 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
微观研究 把关人研究的传统 怀特的研究 吉伯尔与布里德的研究(侧重社会网络) 包括把关人的社会阶层与价值取向 麦克内利与巴斯的研究(侧重过程)
三、经验主义的理论框架
2、受众研究
一、经验主义范式的基础与发展
3、从芝加哥学派到哥伦比亚学派 范式的更迭:芝加哥学派的没落与哥伦 比亚学派的兴起; 李普曼的贡献; 分歧与继承—— 经验/实证;定性/定量;共享/控制; 本质/工具;人本主义/媒介中心主义;结 构/过程;自由主义/保守主义
二、经验传播学的奠基者
拉斯韦尔的贡献 “五W”模式 传播的三大功能 内容分析法 宣传的效果研究
参考书示例
绪论
一、什么是传播 二、传播学及其学科归属 三、传播学的发轫 四、传播学的研究范式
一、什么是传播
1、传播的不同界说 1、传播的不同界说 仪式说
这一内涵由美国学者杜威提出, 由凯瑞所发展。
传播是一个符号程序,现实在这个 程序中被创造、被维持、被修复、被改 变。——凯瑞
1、传播的不同界说
二、传播学及其学科归属
1、传播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是一类采用自然科学的观点看 待社会现象的科学部类。 如何科学地看待社会: ●结构性与互动性原则 ●复杂性原则 ●非伦理性原则
具体地说,传播学的主流是一门行为科 学。从主流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传播学的近 亲学科有: 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 然而,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的学 科,传播学不可避免地要打上人文科学的 烙印。传播学的人文学科倾向构成了传播 学其他流派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传播 学的近亲学科有: 语言学、哲学
三、经验主义的理论框架
(2)传播学家的观点 施拉姆的观点 传媒改变的人的观念 传媒扩大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 罗杰斯的观点 创新扩散理论 知晓、劝服、决策和证实 传媒有助于知晓
对经验发展传播学的反思
现代化是否是一个西方化的过程 现代化是否是指日可待的过程 传媒是否总是扮演正面的角色
四、经验主义的主流化与转型
四、经验主义的主流化与转型
主要参考书目(续)
6、 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2000 8、 斯蒂文· 小约翰.《传播理论(第五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9 9、 斯坦利· 巴兰/丹尼斯· 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 来》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0、沃纳· 赛佛林/小詹姆斯· 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 用》.华夏出版社.2000 11、詹姆斯· 凯利. 《作为文化的传播》.华夏出版社.2005 12、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 社.2003
第一章 芝加哥学派
一、芝加哥学派的先驱 二、芝加哥学派的兴起与衰落 三、芝加哥学派的范式特征 四、芝加哥学派的当代延伸
一、芝加哥学派的先驱
1、以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为代表的实 用主义哲学。 其中包括皮尔士的符号学,詹姆斯的 心理学、杜威的民主理论以及库利的技 术社会学观点。
一、芝加哥学派的先驱
传递说
源出于欧洲古典社会科学学者,经 杜威、帕克等人的发展传播到美国,并 成为今天媒介环境学与技术史学者所倡 导的传播概念。 传播被看作一种信息传递的技术。
1、传播的不同界说 1、传播的不同界说
控制说
传播是通过信息传递来控制信息接受对象的态 度与行为的一种行为。这种视角代表着美国传 播理论与欧洲传播理论绝大多数学者的意见。 某个人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 些人行为的过程。——霍夫兰
2、传播的类型
内向传播:发生在人体内的信息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群体传播:非正式组织的内部信息交流活动。 组织传播:正式群体的内部信息交流活动。 大众传播:专业化群体通过技术手段向为数众 多、分布广泛又各不相同的受众传递符号的活 动。 新媒体传播:某种带有整合性的传播方式
2、以齐美尔、塔德为首的欧洲经典社会 学中的形式社会学。 齐美尔的互动学说与城市社会学 塔德的群体心理学和舆论学
二、芝加哥学派的兴起与衰落
1、芝加哥大学的兴起与社会学系的建立 (1890-1892) 2、极盛时期的芝加哥学派及其重要成员 (1915-1935) 两代学术巨擘:托马斯、帕克 3、芝加哥学派的衰落及其原因的考证
二、芝加哥学派的兴起与衰落
4、与传播相关的主要学者 以帕克和米德为核心,团结了包括伯 吉斯、布鲁默等一批芝加哥社会学的精 英,并进一步影响了派范式特征
1、建构主义的思想基础 符号互动论的世界观:个案 2、经验与历史研究方法的并重,理论与 方法的并重 3、宏大的研究视角:大众社会、社会转 型、民主、大众文化 4、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取向 5、理想主义的态度
工业化与技术的推动 1844年,美国工程师塞缪尔· 莫尔斯实现了异地的电报发送; 1866年,出现了每小时印四面7000份的轮转印刷机; 1876年,美国工程师A· 贝尔发明电话; G· 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试验无线电通讯技术获得成功;而 在同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 1901年,马可尼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信号传输试验; 1906年,美国科学家李· 福雷斯特发明了电子二级管,使广播电 D· 视收视工具的发明成为可能; 1920年,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KDKA在美国匹兹堡播音; 1925年,英国科学家贝尔德发明了电视;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家电视台。
2、传播学是一门边缘科学
传播研究这一领域与其说是一门有名有 实的学科,还不如说是各路学者来去匆 匆的一个集会场所。 近年来,随着专业化传播行为的社会地 位不断上升,传播学已经成为一门地跨 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 性边缘科学。
三、传播学的发轫
1、传播学发轫的社会原因
三、芝加哥学派的范式特征
6、对芝加哥学派的批判 宏大框架中碎片化的理论 粗糙的方法 研究的浅尝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