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课时跟踪检测二老子五章含解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合集下载

2020-2021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第二单元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含解析

2020-2021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第二单元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第二单元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含解析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天道、地道的短时失衡,总会给人类蒙上不可磨灭的阴影,然而人道的和谐,奏响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乐章。

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论述的天道、地道、人道和谐的理论,能够给予中华民族的和谐统一以重大启示。

青牛缓缓出关去,道经浩浩传千载。

美字体赏美文道学推动文化革命的九大启示启示之一:具有引导哲学革命的意义。

20世纪国学泰斗、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张岱年先生说:“老子的突出贡献是提出了‘先天地生'的‘道’的观念,从而打破了自古以来以‘天’为最高最大的观点,于孔子于水,兴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老子于水,则富有理趣:“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一滴小小的水,却蕴含着深奥的哲理。

你对水有怎样的理解?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角度]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示例:漫步田野,一颗颗露珠正凝于叶尖。

无色,无声。

一会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光芒四射。

露珠们开始闪烁不定,窃窃私语,如忽明忽灭的萤火。

光线慢慢移过来,移过来.在一个恰当的角度,聚集。

瞬时,灵犀一点,心领神会,回应着阳光的这滴水珠便折射出炫目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

雍容富丽,金碧辉煌,如梦如虹……与平生的朴素纯净形成反差。

任何生命拥有的色彩它都有,一切大红大绿,大喜大悲,都消融其间,默默包涵,而自身却是剔透无比,通体明亮,这是一种何等气度的生存智慧?甚至,这一滴水的华美比之一颗罕世的钻石更无价,因其转瞬即逝,而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绚丽的喧响,因而,美得异常,触目惊心,无与伦比。

或许,这一滴水一生的期待,只为了这瞬间的辉煌。

此时,谁敢鄙视,谁敢漠视,这一滴水的存在?此时,谁还能说,无色与沉默是一种苍白与单调?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

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可道.,非常道道:言说,说出B.常有,欲以观其徼.徼:万物的极限C.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文:文章D.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垢:耻辱解析:C项,文:法则。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2《老子》五章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2《老子》五章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老子》五章(50分钟·60分)一、基础过关(30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可道.,非常道道:言说,说出B.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边界C.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文:文章D.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垢:耻辱【解析】选C。

文:原则。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解析】选D。

①助词,的;②代词,代“水”;③④均为介词,表比较,比。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小.国寡民B.使民重.死而不远徙C.此两者,同出而异名.D.甘其食,美.其服【解析】选C 。

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D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

4.下列语句从句式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名可名,非常名B.有,名万物之母C.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D.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解析】选D 。

D项为省略句,应为“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其余三项为判断句。

5.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章提到的“道”是指一切存在的根源,具有不可说性,不可以概念化,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根源。

B.第二章强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反映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

C.“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的意思是,只要能够承受国家的屈辱,就可以做君主。

D.老子认为,只要让百姓不用各种器具,满足他们的温饱需要,就可以使国家太平发展。

【解析】选A。

B项,并非消极,而是主张个人要消除掉私欲;C项,表述绝对化;D项,“只要”后的条件不充分。

6.下列对课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种宗教、学派都有自己认定的“圣人”。

B.“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2《老子》五章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文库精品】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2《老子》五章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老子》五章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 .激.发 缴.费 侥.幸 以观其徼.B.相和.和.面 和.药 一唱百和. C.社稷.青稞. 稗.子 不事稼穑. D.远徙. 徘.徊 敝屣. 家徒.四壁 解析A 项,依次读“jī,jiǎo,jiǎo,jiào”;B 项,依次读“hè,huó,huò,hè”;C 项,依次读“jì,kē,bài,sè”;D 项,依次读“xǐ,pái,xǐ,tú”。

答案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名万物之母.母:根本。

B.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妙:奥妙。

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文:掩饰。

D.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抱:持守。

解析C 项,“文”的意思是“条文,原则”。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C.D.解析A 项,①“以”与“无”构成固定句式,译为“没有……的办法”;②介词,用。

B 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

C 项,①语气词,通“矣”;②动词,停止。

D 项,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答案D4下列语句从句式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 .名可名,非常名B.有,名万物之母C.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D.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解析D 项为省略句,应为“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其余三项为判断句。

答案D5补写出下列《老子》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道可道,;名可名,。

(2)故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3),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答案(1)非常道非常名(2)难易相成高下相倾(3)天下莫柔弱于水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二)+《老子》五章+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二)+《老子》五章+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 《老子》五章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名万物之母.母:根本 B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妙:奥妙 C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文:掩饰 D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抱:持守 解析:选C C 项,“文”的意思是“条文,原则”。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②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③天下莫柔弱于.水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解析:选D ①助词,的;②代词,代“水”;③④均为介词,表比较,比。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 .道可道,非常..道 C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D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解析:选B B 项,非常:古义为“不是永恒的”,今义为“特殊的、十分”。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小.国寡民 B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C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D .甘其食,美.其服 解析:选C A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

B 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

D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子..》,即《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B.声.,简单的发音;音.,特指单声,与合声相对。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社稷”为民族的象征。

D.结绳..,古代没有文字,用结绳的办法记录事情,传递信息。

解析:选C“社稷”是国家的象征。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二单元 2 《老子》五章 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二单元 2 《老子》五章 含答案

低下头,你才能看见我老子哲学中,我觉得根源性的那句话应该是:“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美德在低处,流水向低处,要把一个人的生命落到实处,实处也即低处。

老子告诉我们,“素”是生命的原色。

绚烂来自“素”,最终还是要回到“素”。

“素”和“朴”一起,成为人生这首大诗的诗眼,一双亮晶晶的眼睛。

这双眼睛蒙了尘,人生就会黯淡无光。

“素”是无杂色,“朴”是无机心。

一个人的内心,既无杂色,也无机心,他就是一个“朴素”的人,反过来也对,一个“素朴”的人。

所谓“天道”,就在“素朴”二字中得到体现。

地位高的人,心可以放得很低,他也是一个“素朴”的人。

心放得很低,生命的境界就得到扩展,他的那颗心,就会成为老子所说的“谿”或者“谷”。

“虚怀若谷”,就是这个意思。

心像谷一样空无,一样宽绰,就能容得下东西。

人的心要是成为一个“谷”,他就有了包容。

有了包容,他就不会认为只有自己过的生活才叫生活,别人的都是瞎扯。

他就不会盛气凌人,也不会虚张声势。

他会活得本分,也活得踏实,活得像一个正常的人。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1)老子(约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

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而不 用,使 民 重 死 而不远徙。

虽 有舟而不使用,使百姓对死亡看得很重而不愿迁移。

虽然有船舆, 无所 乘之; 虽有 甲 兵, 无所 陈 之。

和车,却没有人去乘坐;虽然有各种兵器,却没有人去使用。

⎣⎢⎡⎦⎥⎤什伯之器:各式各样的器具。

一说,兵器。

重:意动用法,以……为重。

徙:迁移。

虽:虽然。

舆:车。

陈:陈列,引申为“使用”。

使 民 复 结绳 而用之。

甘 其 食,美 其使百姓回复到结绳记事的远古时代。

满意他们的饮食,喜爱他们的服,安 其 居, 乐 其 俗。

邻 国服装,安于他们的居处,高兴他们的习俗。

毗邻的国家能相 望, 鸡犬 之 声 相 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相互望见,鸡狗的叫声能相互听到,百姓直到老死不相往来。

⎣⎢⎡结绳:古代没有文字,用结绳的办法记录事情、传递信息。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二) 《老子》五章 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二) 《老子》五章 含解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以“无”来命名天地万物之始,以“有”来命名万物之母。

(2)因此,圣人顺应自然的规律来做事,不刻意去做,顺应自然施行教化,不强行制定违背自然规律的指令。

(3)国家小,人口少,拥有各种各样的器具而不使用,使百姓对死亡看得很重而不愿迁移。

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7~10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二章)但是道家教人不以得失祸福毁誉穷达害心,脱除名利思想,依此修养,实可以得到一种精神的解脱。

道家教人不要过分地伤毁自然,保养自己的精力,不胡乱地消耗,实在可以拯救社会的弊端。

同时,道家在政治上极力反对干涉,反对专制,反对分等级,实在是有它的重要意义。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八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课时跟踪检测二老子五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课时跟踪检测二老子五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老子》五章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可道..非常道 道:言说.说出 B .常有.欲以观其徼.徼:万物的极限 C .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文:文章 D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垢:耻辱 解析:文:法则。

答案: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②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③天下莫柔弱于.水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解析:①助词.的;②代词.代“水”;③④均为介词.表比较.比。

答案:D3.下列加点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 .道可道.非常..道 C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D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解析:B 项.非常:古义为“不是永恒的”.今义为“特殊的、十分”。

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小.国寡民B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C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D .甘其食.美.其服 解析:A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B 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D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

答案:C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成而弗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常有欲以观其徼(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4)民至老死不相往来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二单元 2 《老子》五章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二单元 2 《老子》五章 Word版含答案

2《老子》五章低下头,你才能看见我老子哲学中,我觉得根源性的那句话应该是:“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美德在低处,流水向低处,要把一个人的生命落到实处,实处也即低处。

老子告诉我们,“素”是生命的原色。

绚烂来自“素”,最终还是要回到“素”。

“素”和“朴”一起,成为人生这首大诗的诗眼,一双亮晶晶的眼睛。

这双眼睛蒙了尘,人生就会黯淡无光。

“素”是无杂色,“朴”是无机心。

一个人的内心,既无杂色,也无机心,他就是一个“朴素”的人,反过来也对,一个“素朴”的人。

所谓“天道”,就在“素朴”二字中得到体现。

地位高的人,心可以放得很低,他也是一个“素朴”的人。

心放得很低,生命的境界就得到扩展,他的那颗心,就会成为老子所说的“谿”或者“谷”。

“虚怀若谷”,就是这个意思。

心像谷一样空无,一样宽绰,就能容得下东西。

人的心要是成为一个“谷”,他就有了包容。

有了包容,他就不会认为只有自己过的生活才叫生活,别人的都是瞎扯。

他就不会盛气凌人,也不会虚张声势。

他会活得本分,也活得踏实,活得像一个正常的人。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1)老子(约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

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做过东周王朝的守藏吏,晚年辞官隐居。

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受益颇多。

老子第一个提出把“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根本。

老子是一位杰出的辩证法大师,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观察到万事万物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提出了许多富有辩证法思想的命题。

在社会历史观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老子的哲学思想可归结为客观唯心主义。

他的思想和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

(2)《道德经》的主要内容①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老子》五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老子》五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课时跟踪检测(二)《老子》五章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名万物之母.母:根本B.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妙:奥妙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文:掩饰D.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抱:持守解析:选C C项,“文”的意思是“条文,原则”。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解析:选D ①助词,的;②代词,代“水”;③④均为介词,表比较,比。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道可道,非常..道C.虽有甲兵..,无所陈之D.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解析:选B B项,非常:古义为“不是永恒的”,今义为“特殊的、十分”。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小.国寡民B.使民重.死而不远徙C.此两者,同出而异名.D.甘其食,美.其服解析:选C 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

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

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即《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B.声.,简单的发音;音.,特指单声,与合声相对。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社稷”为民族的象征。

D.结绳..,古代没有文字,用结绳的办法记录事情,传递信息。

解析:选C “社稷”是国家的象征。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测试:第二单元 2 《老子》五章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测试:第二单元 2 《老子》五章

2《老子》五章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激.发缴.费侥.幸以观其徼.B.相和.和.面和.药一唱百和.C.社稷.青稞.稗.子不事稼穑.D.远徙.徘.徊敝屣.家徒.四壁解析:A项,依次读“jī,jiǎo,jiǎo,jiào”;B项,依次读“hè,huó,huò,hè”;C项,依次读“jì,kē,bài,sè”;D项,依次读“xǐ,pái,xǐ,tú”。

答案: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名万物之母.母:根本。

B.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妙:奥妙。

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文:掩饰。

D.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抱:持守。

解析:C项,“文”的意思是“条文,原则”。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①“以”与“无”构成固定句式,译为“没有……的办法”;②介词,用。

B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

C项,①语气词;②动词,停止。

D项,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答案:D4下列语句从句式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名可名,非常名B.有,名万物之母C.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D.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解析:D项为省略句,应为“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其余三项为判断句。

答案:D5补写出下列《老子》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道可道,;名可名,。

(2),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答案:(1)非常道非常名(2)天下莫柔弱于水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二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二单元2《老子》五章含答案整理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二单元2《老子》五章含答案整理版.doc

2《老子》五章低下头,你才能看见我老子哲学中,我觉得根源性的那句话应该是:“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美德在低处,流水向低处,要把一个人的生命落到实处,实处也即低处。

老子告诉我们,“素”是生命的原色。

绚烂来自“素”,最终还是要回到“素”。

“素”和“朴”一起,成为人生这首大诗的诗眼,一双亮晶晶的眼睛。

这双眼睛蒙了尘,人生就会黯淡无光。

“素”是无杂色,“朴”是无机心。

一个人的内心,既无杂色,也无机心,他就是一个“朴素”的人,反过来也对,一个“素朴”的人。

所谓“天道”,就在“素朴”二字中得到体现。

地位高的人,心可以放得很低,他也是一个“素朴”的人。

心放得很低,生命的境界就得到扩展,他的那颗心,就会成为老子所说的“谿”或者“谷”。

“虚怀若谷”,就是这个意思。

心像谷一样空无,一样宽绰,就能容得下东西。

人的心要是成为一个“谷”,他就有了包容。

有了包容,他就不会认为只有自己过的生活才叫生活,别人的都是瞎扯。

他就不会盛气凌人,也不会虚张声势。

他会活得本分,也活得踏实,活得像一个正常的人。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1)老子(约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

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做过东周王朝的守藏吏,晚年辞官隐居。

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受益颇多。

老子第一个提出把“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根本。

老子是一位杰出的辩证法大师,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观察到万事万物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提出了许多富有辩证法思想的命题。

在社会历史观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老子的哲学思想可归结为客观唯心主义。

他的思想和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

(2)《道德经》的主要内容①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老子〉五章》同步检测B卷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老子〉五章》同步检测B卷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老子〉五章》同步检测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9高一下·诸暨期中) 选出划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平民)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B . 使来者读之(来的人)质明,避哨竹林中(天刚亮)C . 则噪而相逐(动作偏指一方,他)行李之往来(使者)D .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在丙寅三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2. (2分)下列划线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木直中绳,輮以为轮A . 项伯杀人,臣活之B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3. (2分)下列句中加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 汝岂得自由。

自由:行为举止不受拘束。

B . 思厥先祖父。

祖父:祖辈父辈。

C . 邻家有贤女,可怜体无比。

可怜:可爱。

D . 孤苦伶仃,至于成立。

成立:成人自立。

4.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 . ①杀一老卒,何甲也②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B . ①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②旦,俱至孝德所C . ①自占数十顷,给与农②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稽核D . ①天子以生人付公理②然终不以在吾第5. (2分) (2019高一下·驻马店期末) 与“蚓无爪牙之利”句式特点一致的一项是()A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B . 求人可使报秦者C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 .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6. (2分) (2017高一下·唐山月考) 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砯崖转石万壑雷”中,“砯”是冲击的意思,在这里用作名词,指的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

B . 炮烙:相传是商代所用的一种酷刑。

用炭烧铜柱使热,令有罪者爬行其上,最后人堕入炭中被烧死。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老子〉五章》同步检测C卷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老子〉五章》同步检测C卷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老子〉五章》同步检测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20高一下·苍南月考) 下列句中对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见:接见B . 辞曰:“臣之壮也……”辞:推辞C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还是D . 今急而求子急:着急2.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与例句中的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A .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B .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C .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D . 大戒于国,出舍于郊3. (2分) (2019高一下·诸暨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B . 吴之民方痛心焉C . 意北尚可以口舌动也D .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4. (2分) (2019高一下·诸暨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 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B .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贾家庄几为巡缴所陵迫死C . 缇骑按剑而前按诛五人D . 则将焉用彼相矣相夫子5. (2分) (2016高二上·西湖期中) 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 . 何以伐为?B . 是社稷之臣也C . 非我也,岁也D . 王道之始也6. (2分)下列各项中“子”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A . 吾不能早用子B . 子亦有不利焉C . 子犯请击之D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7. (2分)下列与“难为俗人言也”中“为”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重为乡党所笑B . 为十表,本纪十二C . 故士有画土为牢D . 不足为外人道也8. (2分) (2020高二下·余姚期中) 下列对《逍遥游》节选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2017-2018学年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

2017-2018学年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

课时跟踪检测(二) 《老子》五章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名万物之母.母:根本 B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妙:奥妙 C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文:掩饰 D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抱:持守 解析:选C C 项,“文”的意思是“条文,原则”。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②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③天下莫柔弱于.水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解析:选D ①助词,的;②代词,代“水”;③④均为介词,表比较,比。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 .道可道,非常..道 C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D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解析:选B B 项,非常:古义为“不是永恒的”,今义为“特殊的、十分”。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小.国寡民 B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C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D .甘其食,美.其服 解析:选C A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

B 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

D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子..》,即《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B .声.,简单的发音;音.,特指单声,与合声相对。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社稷”为民族的象征。

D.结绳..,古代没有文字,用结绳的办法记录事情,传递信息。

解析:选C“社稷”是国家的象征。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检测题: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老子》五章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检测题: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2《老子》五章 Word版含答案.doc

第二单元儒道互补2《老子》五章老子,生卒年月不详,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安徽亳州涡阳)人,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上下共五千字左右。

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一、注音徼.________ 音声相和.________ 为而不恃.________ 见.素抱朴________ 什.伯之器________ 远徙.________ 二、解释词义故⎩⎪⎨⎪⎧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以故.荆轲逐秦王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君安与项伯有故.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其无以易.之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属⎩⎪⎪⎨⎪⎪⎧故令有所属. 若属.皆且为所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予作文以记之绝⎩⎪⎨⎪⎧绝.仁弃义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得其尤绝.者家焉 望⎩⎪⎪⎨⎪⎪⎧邻国相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道可道.,非常道 ____________ 名可名.,非常名 ____________ 长短相形.____________ 绝圣.弃智.____________ 民复孝慈..____________ 绝巧.弃利.____________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____________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____________ 甘.其食 ____________ 美.其服 ____________ 安.其居 ____________ 乐.其俗 ____________ 四、分析句式类型道可道,非常道 ____________无,名天地之始 ____________天下莫柔弱于水 ____________莫之能胜 ____________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____________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____________五、积累名句道可道,非常道;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五章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可道.,非常道 道:言说,说出 B .常有,欲以观其徼.徼:万物的极限 C .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文:文章 D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垢:耻辱 解析:文:法则。

答案: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②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③天下莫柔弱于.水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解析:①助词,的;②代词,代“水”;③④均为介词,表比较,比。

答案:D3.下列加点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 .道可道,非常..道 C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D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解析:B 项,非常:古义为“不是永恒的”,今义为“特殊的、十分”。

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小.国寡民B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C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D .甘其食,美.其服 解析:A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B 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D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

答案:C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成而弗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常有欲以观其徼(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4)民至老死不相往来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以“无”来命名天地万物之始,以“有”来命名万物之母。

(2)因此,圣人顺应自然的规律来做事,不刻意去做,顺应自然施行教化,不强行制定违背自然规律的指令。

(3)国家小,人口少,拥有各种各样的器具而不使用,使百姓对死亡看得很重而不愿迁移。

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7~9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二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十九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八十章)7.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能表现老子“无为而治”观点的一项是( )①长短相形,高下相倾②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③绝圣弃智,民利百倍④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⑤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⑥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⑤⑥ D.①③④解析:①体现了老子“有无相生”的辩证法思想,④说明怎样表现绝弃圣智、仁义、巧利。

排除这两句即可。

答案:C8.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在第二章中,阐述了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B.老子认为是圣贤、智慧、仁义、技巧、利益等造成了社会的混乱,理想社会应该“绝”“弃”掉这些东西。

C.老子还认为,人生的忧患来自对仁义道德的学习,一个人只有“绝学”,才可以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D.“小国寡民”“安居乐俗”“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老子面对当时社会的保守得出的深刻认识。

解析:D项,理解分析错误,这是老子的理想社会,不是对当时社会的保守的认识。

答案:D9.《老子》第八十章里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一章,老子提出了复古式的“小国寡民”的构想,表达了他的社会政治理想。

在这样的寡民小国里,没有强取和暴力,没有狡诈和欺骗,民风淳朴敦厚,生活恬淡安定,即使是望得见邻近的国家,甚至听得到邻国的鸡鸣狗吠之声,人们从出生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八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四十五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七十七章) (选自《老子》)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几:接近 B .夫唯不争,故无尤.尤:尤其 C .强.为之名曰大 强:勉强 D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弊:衰败 解析:B 项的“尤”的意思是“怨恨”,“怨天尤人”的“尤”即为此义。

答案:B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②是以圣人为而.不恃B.⎩⎪⎨⎪⎧ ①夫唯不争,故.无尤②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C.⎩⎪⎨⎪⎧ ①可以为.天地母②清静为.天下正D.⎩⎪⎨⎪⎧ ①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②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解析:A 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B 项,“故”都是连词,表因果关系。

C 项,“为”,①动词,作为,当做;②判断词,是。

D 项,“其”,代词,它的。

答案:C1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能准确表现老子与世无争思想的一项是( )①上善若水 ②居善地,心善渊 ③有物混成,失天地生 ④天法道,道法自然 ⑤清静为天下正 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A .③⑤⑥B .①②④C .①②⑤D .③④⑥解析:③④⑥是阐述“道”的特点的,排除这三句即可。

答案:C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最高的境界就是身处下位,这样内心才能像水那样有容纳百川的深广与浩大,也才是接近“道”。

B.关于“道”是什么,老子认为,它先于天地而生,却不容易为之命名,它超越一切万物之外,悄然自立。

C.老子认为,太圆满的看起来就好像不完满的,太过正直的,往往好像枉屈;真正的技巧看起来好像是迂拙。

D.关于“天之道”,老子用弯弓作比喻,太高太弯的时候,就把它调低,太低时就调高。

这也是“人之道”的特点。

解析:D项,“这也是‘人之道’的特点”,说法错误,原文说“人之道,则不然”。

答案:D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无穷无尽的宇宙中,有四种东西最主要,而人的价值占了其中之一。

(2)人类的行为则刚好相反,很多人是夺取弱小不足的资源,去供奉已经强大的(人)享用。

参考译文: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

水善于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在众人都厌恶的低下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行事像水那样善于自处安于卑下,心地像水那样有容纳百川的深沉宽广浩大,与人相处像水那样亲近仁爱,言语像(潮)水那样准则有信,为政像水那样有条有理持平正衡,办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无所不能,行为像水那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止(伺机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