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离散控制系统分析与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例题详解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考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2007--------------------一、(22分)求解下列问题: 1. (3分)简述采样定理。
解:当采样频率s ω大于信号最高有效频率h ω的2倍时,能够从采样信号)(*t e 中 完满地恢复原信号)(t e 。
(要点:h s ωω2>)。
2.(3分)简述什么是最少拍系统。
解:在典型输入作用下,能以有限拍结束瞬态响应过程,拍数最少,且在采样时刻上无稳态误差的随动系统。
3.(34.(x()∞5.(5解:(G 6.(5试用Z 解:二、((i X s )z 图11.(5分)试求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o i X z X z ; 2.(5分)试判断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解:1.101111111()(1)(1)11(1)1(1)()1e11e 1e G G z z Z s s z Z s s z z z z z z z e z -------⎡⎤=-⎢⎥+⎣⎦⎡⎤=--⎢⎥+⎣⎦=-----=---=-11010*******1e ()()e 1e ()1()1e (1e )(e )(1e )(1e )e e o i K X z KG G z z X z KG G z K z K z K K z K K ------------==-++--=-+--=-+- 2.(5三、(8已知(z)1Φ=1.(3分)简述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主要区别。
解:连续系统中,所有信号均为时间的连续函数;离散系统含有时间离散信号。
2.(3分)简述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
解:在系统输入端具有采样开关,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输出信号的Z 变换与输入信号的Z 变换之比。
3.(3分)简述判断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稳定性的充要条件。
解:稳定的充要条件是:所有特征值均分布在Z 平面的单位圆内。
4.(5分)设开环离散系统如图所示,试求开环脉冲传递函数)(z G 。
解:22522510252510()[[25e e (e e )eT T T T Tz z z G z Z Z s s z z z z -----=⨯==++---++ 5.(5分)已知系统差分方程、初始状态如下:0)(2)1(3)2(=++++k c k c k c ,c(0)=0,c(1)=1。
8-1 第八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n0
1eT s e2T s 11eTseTesTs1
例2 e(t) eat,求 E * (s)
解 E*(s) eanTenTs e(sa)nT
n0
n0
1
eTs
1e(sa)T eTseaT
(3)傅氏变换 — T(t)是周期函数,可展开为傅氏级数
T(t) cnejnstdt n s 2 T
E*(s)1
① 给出E*(s)与e(t)在采样点上取值之间的关系;
② 一般可写成封闭形式;
③ 用于求e*(t)的z变换或系统的时间响应。
E*(s)1
Tn
E(sjns)
① 给出E*(s)与E(s)之间的联系;
② 一般写不成封闭形式;
③ 用于e*(t)的频谱分析。
§8.2
信号采样与保持(6)
连续信号e(t)与离散信号e*(t) 的频谱分析
8. 卷积定理
设: c*(t)e*(t)*g *(t) e(k)T g [n ( k )T ] k 0
则: C (z)E (z)G (z)
(证明见教材)
§8.3.4 Z 反变换
幂级数法(长除法)
查表法(部分分式展开法)以 E ( z ) 的形式展开
留数法(反演积分法)
z
e ( n ) T R E ( z ) e z n 1 s
第八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8.1 §8.2 §8.3 §8.4 §8.5 §8.6 §8.7
离散系统 信号采样与保持 z变换理论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 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
计算机控制系统
analog
计算机控制系统 digital
§8.1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及详解(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圣才出品】
第 7 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7-1 试根据定义 确定下列函数的 和闭合形式的 E(z): 解:(1)由题意可得
令
,可得:
(2)将
展成部分分式得:
其中,
则有
经采样拉氏变换得:
令
,可得:
。
7-2 试求下列函数的 z 变换:
将 z 1 代入到 D z ,得
1 由劳斯稳定判据可知使系统稳定的 K 值取值范围是 0 K 1.6631。
解:(1)对输入 对 作 z 变换得: 则有: 用幂级数法可得
图 7-3 开环离散系统 作 z 变换得:
所以
(2)由题可知: 且有
则 所以
。
10 / 2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7-14 试判断下列系统的稳定性: (1)已知闭环离散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解:(1)由题可知
图 7-4 离散系统
z 域特征方程为: 特征值为: 由于 z1 1,因此闭环系统不稳定。
将 z 1 代入到 D z ,得 特征方程为:
1 特征值为: 由于 2 0 ,故闭环系统不稳定。 (2)特征方程为
12 / 2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则有:
。
7-9 设开环离散系统如图 7-1 所示,试求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G(z)。
解:系统 a
图 7-1 开环采样系统
系统 b
6 / 2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7-10 试求图 7-2 闭环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Φ(z)或输出 z 变换 C(z)。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817自动控制原理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17
考试科目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第一部分大纲内容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为控制系统提供了数学模型的建立、性能分析和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要求考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强调基础性和综合性。
注重测试考生对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的理解,以及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灵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
考试内容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要求理解、掌握: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和信号流图等数学模型的建立;系统稳定性、动态性能、稳态性能的时域分析;根轨迹法;频域法;系统串联校正的设计方法;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系统状态空间建模及其求解;系统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线性定常系统状态反馈及观测器设计;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
三、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1)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掌握基本控制方式:开环、闭环(反馈)控制;
2.熟悉自动控制的性能要求:稳、快、准;
3.掌握反馈控制原理与动态过程的概念,以及建立原理方块图的方法。
(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掌握动态方程建立及线性化方法;
2.熟练掌握结构图的等效变换方法;
3.掌握梅逊公式及应用;
4.熟悉典型环节。
(3)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自动控制原理
c(k) a1c(k 1) a2c(k 2) L an1c(k n 1) anc(k n) b0r(k) b1r(k 1) L bmr(k m)
n
m
即: c(k) aic(k i) bjr(k j)
i 1
j0
如果ai和bi均为常系数,上式为常系数线性差分 方程。由于m≤n,上式称为n阶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
10
(2)Z变换法求解 给定差分方程后,先用z变换的实数位移定理对
差分方程取z变换,得到z的代数方程,再对代数方程 取z反变换,即得脉冲序列c(k)。
例:差分方程c(k+2)+3c(k+1)+2c(k)=0,初始条件: c(0)=0,c(1)=1
解:对上式两边取拉氏变换:
Zc(k 2) z2C(z) z2c(0) zc(1) z2C(z) z
相应后移 k 个采样周期,成为 K[(n k)T] 。
15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中,如果输入采样信号为:
r*(t) r(nT ) (t nT )
n0
则系统的输出响应序列为:
c(nT ) K[(n k)T ]r(kT )
k 0
K (kT )r[(n k)T ]
k 0
c(nT) K(nT)*r(nT)
30
(4) 输入端无采样的情况
r(t)
d(t)
d*(t)
C(t)
G1(s)
s
G2(s)
G(z)
C(z) G2(z)D(z) G2(z)G1R(z)
因为输入信号不是独立的,故不能写出 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只能写出输出信号的z 变换形式。
31
5、闭环系统脉冲传递函数
(z)
r(t)
自动控制原理第九章线性离散控制系统
e -Ts
1 - e-Ts s
注意:这里的输入为1×δ(t),是单位幅 值脉冲经理想脉冲调制后的信号,即单 位理想脉冲,其拉氏变换为1。
16
u( t )
1
0
uh( t )
1
0T
1 0 -1
说明:零阶保持器实际的传递函数
u( t )
零阶 uh ( t )
保持器
实际的 u( t ) 1( t ) - 1( t - )
t
7
单位幅值脉冲与理想脉冲的区别
δT (t)
1
δT (t)
0 T 2T
t
0 T 2T
t
用 1( t ) 表示 0 时刻的单位幅值脉冲,则第nT 时刻的单位幅值 脉冲为 1( t - nT ) 1( t - nT ) - 1( t - nT - ) , n 0 , 1, 2,
当 0 时, 其拉氏变换为
- s - max 0 max s
2s
s 2max 时
F( j )
- s - max 0 max s
2s
13
s 2max 时
F( j )
- 2s
-
-
s
max
0
max
s
2s
只有满足 s 2max,采样信号 f ( t ) 才包含了原信号
f ( t )的全部信息,因此可以不失真地重现原信号。
说明:采样定理只提供了选择采样周期的理论依据,对于 实际的反馈控制系统,连续反馈信号的上限频率(带宽) 通常难以准确地确定,因此选择采样周期一般依靠估计。
15
u( t )
1
0
uh( t )
1
0T
1 0 -1
第7章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分析
f * (t )
7. 3 Z 变换
7.3.1 Z变换的定义
连续信号 f (t ) 经过采样后的离散信号 f * (t ) 为
f * (t ) f (nT ) (t nT )
其拉普拉斯变换为 令
z e Ts
F (s) L[ f (t )] f (nT )e nTs
* * n 0
的根都位于[W] 的左半部。
7. 5 线性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
7.5.1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7. 5 线性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
7.5.2开环增益和采样周期对离散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开环增益与采样周期对离散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采样周期一定时,增大开环增益会使离散系统的稳 定性变差,甚至使系统不稳定; (2)开环增益一定时,采样周期越长,丢失的信息越 多,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及动态性能变差,甚至使系
7. 6 线性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7.6.1 线性离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离散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式中,
R( z ) z /( z 1)
。系统输出的变换式为
将上式按幂级数展开,进行Z反变换,可求出输出信号的 脉冲序列 c* (t ) ,绘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c* (t ) ,从而分析 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若不能求出离散系统的闭环脉冲传 递函数 ( z ) ,而R( z) 是已知的,可直接写出 C ( z ) 的表达式。
在线性采样系统理论中,把初始条件为零情况下,系统的离 散输出信号的变换与离散输入信号的变换之比,定义为脉冲 C ( z) 传递函数,记为 G(z)
R( z)
系统输出采样的脉冲序列为 c* (t ) z 1[C ( z)] z 1[G( z) R( z)]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分析与设计
要点二
离散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
离散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包括解析法和仿真法,其中 解析法是通过求解差分方程得到稳态误差,仿真法则是通 过模拟系统的动态过程得到稳态误差。
05
线性离散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离散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
01
状态反馈控制
通过测量系统的状态变量,并利 用这些信息来产生控制输入,以 实现系统的期望性能。
THANKS
感谢观看
01
离散系统响应的分类
离散系统的响应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时间响应可以分
为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根据系统参数可分为超调和调节时间等。
02
离散系统响应的数学模型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通常采用差分方程或状态方程表示,通过求解这些
方程可以得到系统的响应。
03
离散系统响应的分析方法
离散系统响应的分析方法包括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其中时域分析主要
基于系统的输出方程和性能指标,通过设计适当的观测器来估计状 态变量,并利用这些估计值来设计输出反馈控制器。
输出反馈控制的局限性
对于非线性系统和不确定性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并且对于状态变 量的测量可能存在噪声和延迟。
离散系统的最优控制
最优控制
01
通过优化性能指标来选择控制策略,以实现系统性能的最优化。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分析与设计
• 线性离散系统概述 • 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 线性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线性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 线性离散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 线性离散系统设计案例分析
01
线性离散系统概述
定义与特点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Automatic Control2、课程类别:技术基础课程3、课程学时:总学时64,实验学时84、学分:45、先修课程:《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6、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7、大纲执笔:自动化教研室罗敏8、大纲审批: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9、制定(修订)时间:2007年10月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不仅使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改善了劳动条件,并且在人类探索新能源,发展空间技术和改善人民物质生活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动控制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专业基础平台课),是必修课,是以原理为主的理论性课程;主要讲述自动控制原理与控制系统设计、实验等内容。
根据自动控制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自动控制原来可分为古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大部分。
本课程主要介绍古典控制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研究单输入单输出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这些理论研究较早,现在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经典控制论中线性定常连续、单输入单输出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和综合,掌握反馈控制原理的应用以及分析和设计的一般规律,使其具有分析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初步能力,使学生对系统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要求在理解有关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掌握并灵活运用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率法进行系统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基本明确三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
基本掌握运用频率法进行串联校正设计的能力。
通过对离散系统的学习,掌握离散控制系统的特点,理解脉冲传递函数和系统稳定性分析等知识。
自动控制理论第7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目录
• 引言 • 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 线性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线性离散系统的性能分析 • 线性离散系统的校正 • 线性离散系统的设计实例
01 引言
线性离散系统的重要性
01
在现代工业控制中,线性离散系 统广泛应用于过程控制、数据通 信、计算机控制系统等领域。
05 线性离散系统的校正
串联校正
串联超前校正
通过在系统环路中串联一个超前 校正器,提高系统的相位裕度, 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
串联滞后校正
通过在系统环路中串联一个滞后 校正器,减小系统的相位裕度, 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并联校正
并联超前校正
通过在系统环路中并联一个超前校正 器,提高系统的相位裕度,减小系统 的稳态误差。
总结词:通过串级控制实现液位的精确 控制
同时,副控制器根据储水池的液位变化 ,实时调整水泵的运行状态,以实现液 位的精确控制。
主控制器根据液位传感器的信号,控制 调节阀的开度,以调节水泵的输出流量 ,从而控制储水池的液位。
详细描述
液位控制系统由液位传感器、调节阀、 水泵和储水池组成。
设计实例三:电机控制系统
03 线性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 析
稳定性的定义
内部稳定性
系统在受到小扰动后能 够恢复到原平衡状态的 性能。
外部稳定性
系统在受到大扰动后能 够保持稳定输出的性能。
绝对稳定性
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 保持稳定的性能。
劳斯-赫尔维茨准则
01
劳斯-赫尔维茨准则是判断线性时不变系统稳定性的 充分必要条件,适用于离散系统。
Z变换
Z变换是分析线性离散系统的重要工 具,它将离散时间信号转换为复平面 上的函数。
自动控制第一章
(2)第二阶段。时间为20世纪60~70年代,称为“现 代控制理论”时期。这个时期,由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 推动了空间技术的发展。经典控制理论中的高阶常微分 方程可转化为一阶微分方程组,用以描述系统的动态过 程,即所谓状态空间法。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多输入-多输 出问题,系统既可以是线性的、定常的,也可以是非线 性的、时变的。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庞特里亚金、 贝尔曼(Bellman)及卡尔曼(R.E.Kalman)等人。 庞特里亚金于1961年发表了极大值原理;贝尔曼在 1957年提出了动态规化原则;1959年,卡尔曼和布西 发表了关于线性滤波器和估计器的论文,即所谓著名的 卡尔曼滤波。
加到反馈控制系统上的外作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 用输入,一种是扰动。有用输入决定系统被控量的变化规 律;而扰动是系统不希望有的外作用,它破坏有用输入对 系统的控制。在实际系统中,扰动总是不可避免的。如电 源电压的波动,环境温度、压力以及负载的变化等。
基本术语
自动控制 —利用控制装置自动地操纵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
实现步骤:
1、用脑记住水位的希望值 2、用眼睛和测量工具测量实际值 3、比较希望值与实际值得出偏差值 4、根据偏差的大小和正负用手调节进水阀门
人在参与控制中起了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1) 测量实际液面高度h1—眼睛。
2) 测得的实际液面高度h1与希望液面高度h0相比较—脑。
3) 根据比较的结果,按照偏差的正负去决定的动作—手。
例子 数控车床按照预定程序自动切削工件 化学反应炉的温度或压力自动地维持恒定 无人驾驶飞机按照预定航迹自动升降和飞行 人造卫星准确地进入预定轨道运行并回收
应用范围 空间技术、军事科技、生物、 交通、环境等
优点
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 条件,探索未知世界
自控原理7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第一节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教学目的】熟悉离散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离散系统的特点。
【教学重点】1。
采样控制系统中信号采样和复现及其典型结构图。
2.数字控制系统中信号A/D,D/A转换及其典型结构图。
3.离散系统的特点。
4.离散系统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采样控制系统中信号采样和复现及其典型结构图。
【教学方法及手段】以课堂讲解为住主,辅以课堂提问。
【课外作业】复习本节。
【学时分配】2课时。
【教学内容】1.采样控制系统:一般来说,采样控制系统是对来自传感器的连续信息在某些规定的时间瞬时上取值。
包括模拟部件和脉冲部件。
(1)信号采样和复现:在采样控制系统中,把连续信号转变成为脉冲序列的过程称为采样。
实现采样的装置称为采样器或采样开关。
在采样控制系统中,把脉冲序列转变成为连续信号的过程称为信号复现过程。
实现复现过程的装置称为保持器。
(2)采样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见书本273页图7-4。
2..数字控制系统:是一种以数字计算机为控制器去控制具有连续的工作状态的被控对象的闭环控制系统。
包括数字计算机和被控对象两部分。
其典型结构图。
见书本276页图7-9。
3.离散系统的特点:(1)由数字计算机构成的数字校正装置,效果比连续式校正装置好,而且由软件实现的控制规律容易改变,控制灵活。
(2)采样信号,特别是数字信号的传递可以有效抑制噪音,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3)容许采用高灵敏度的控制元件,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
(4)可以用一台计算机分时控制若干系统,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经济性好。
(5)对于具有传输延迟,特别是大延迟系统,可以引入采样的方式稳定。
【自学内容】预习第二节信号的采样与保护。
第二节信号的采样与保护【教学目的】1。
了解采样器。
2.采样定理和采样信号的恢复。
3.零阶保持器【教学重点】采样定理和采样信号的恢复。
【教学难点】采样定理和采样信号的恢复【教学方法及手段】以课堂讲解为住主,辅以课堂提问。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考研大纲:857自动控制理论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考研大纲:857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考什么呢?考研大纲频道为大家提供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考研大纲:857自动控制理论,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考研大纲:857自动控制理论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本《自动控制理论》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动控制理论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主要研究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线性连续系统和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并能加以灵活应用。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试题题型均为计算题。
三、考试内容(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2.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3.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4.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5.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二)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1.线性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2.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3.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4.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5.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6.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三)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1.根轨迹方程2.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3.广义根轨迹4.系统性能的分析(四)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1.频率特性2.典型环节和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3.奈奎斯特稳定判据4.稳定裕度5.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五)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1.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2.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3.串联校正4.反馈校正5.复合校正(六)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1.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2.信号的采样与保持3.z变换理论4.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5.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6.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四、考试要求(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2.理解并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实例和基本要求3.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4.熟练掌握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的建立方法5.灵活应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6.熟练掌握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及信号流图(二)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1.熟练掌握线性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2.熟练掌握一阶系统的时域特性3.灵活应用二阶系统的时域特性4.掌握高阶系统的时域特性5.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6.熟练掌握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方法(三)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1.熟练掌握根轨迹方程2.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3.熟练掌握根轨迹法分析控制系统性能指标4.灵活应用根轨迹法确定控制系统的控制参数5.掌握广义根轨迹的绘制的基本法则(四)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1.理解线性系统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及物理意义2.熟练掌握典型环节对数幅频特性曲线3.熟练掌握对数幅频特性简化绘制方法并熟练绘制开环系统频率特性曲线4.掌握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并熟练绘制奈奎斯特图5.灵活应用对数幅频特性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裕度6.理解闭环频率特性分析方法(五)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1.理解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2.掌握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3.熟练掌握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方法并能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校正4.掌握反馈校正方法并能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校正5.掌握复合校正方法并能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校正(六)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1.理解并掌握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2.理解信号的采样与保持过程,掌握香农采样定理3.熟练掌握z变换理论4.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5.熟练掌握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和稳态误差计算6.熟练掌握离散系统动态性能的时域分析方法五、主要参考教材胡寿松主编,《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2013年3月第六版。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7章
采样周期的选取: 原则上采样周期的选取应该保证能够复现系统所能通过 的最高频率的信号,一般需要经过实验确定。对于伺服
系统一般认为频率超过c的信号将被滤除,因而一般选 择采样周期s 10c
信号的复现D/A转换
x (t)
T 2T 3T
解码,将数字信号折算成对应的电压或电流值 x(KT )
1- e-aT a(z - e-aT )
二.线性离散系统的闭环传函
• 在分析离散系统脉冲传递函数时,应注意在 闭环的各个通道以及环节之间是否有采样开关, 因为有、无采样开关所得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是 不相同的。
试求右图所示系统的闭环传函
R(s) (s)
-
Y(s)
G1(s)
G2(s)
C* (s)
f () lim f (t) lim(z 1)F(z)
t
z1
(7) 卷积定理
若:Z[ f1(t)] F1(z), Z[ f2 (t)] F2 (z),
则 F1(z) F2 (z) Z[ f1(mT ) f2(kT mT )] m0
4. Z反变换
(1) 幂级数展开法
第七章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分析初步
•学习重点
了解线性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把握线性连 续系统与线性离散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熟练掌握Z变换、Z变换的性质和Z反变换方法
了解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开环与闭环系统脉 冲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
掌握线性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
7.1 线性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2) 延迟定理 设t<0时f(t)=0,令Z[f(t)]=F(z),则
Z f (t nT) znF(z)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1311104总学时数:72(理论60,实验12)总学分数:4.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各件的作用;掌握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
掌握分析与综合线性控制系统的三种方法: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率法。
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了解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方法。
建立起以系统的概念、数学模型的概念、动态过程的概念。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测试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
结合各种实践环节,进行自动控制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自动控制专业的其他专业课如:过程控制、数字控制、智能控制、控制系统设计等打下必要的专业技术基础。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自动控制专业学生培养计划中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该课程在自动控制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1. 基础知识(1)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2)开环控制系统(3)闭环控制系统(4)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和性能指标要求:了解控制理论的发展史、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和性能指标。
2. 单变量线性定常系统的数学描述(1)系统的动态特性(2)单变量线性定常系统的数学描述(3)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4)控制系统方块图(5)信号流图(6)非线性微分方程线性化要求: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传递函数的性质,基本环节及传递函数,控制系统方框图及其绘制,方框图的变换规则,典型系统的方框图与传递函数,方框图的化简,用梅森增益公式化简信号流图。
3. 单变量线性定常系统的性能指标(1)单变量线性定常系统的输出响应(2)单变量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3)劳斯稳定判据(4)控制系统的瞬态特性(5)控制系统的稳态特性(6)动态误差系数要求:掌握线性定常系统的瞬态特性和稳态特性,掌握劳斯判据。
自动控制原理例题详解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考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2007一、(22分)求解下列问题: 1. (3分)简述采样定理。
解:当采样频率s 大于信号最高有效频率h 的2倍时,能够从采样信号e *(t)中 完满地恢复原信号e(t)。
(要点:s 2 h )。
2. (3分)简述什么是最少拍系统。
解:在典型输入作用下,能以有限拍结束瞬态响应过程,拍数最少,且在采样时刻 上无稳态误差的随动系统。
3. (3分)简述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稳定性的定义及充要条件。
解:若系统在初始扰动的影响下,其输出动态分量随时间推移逐渐衰减并趋于零, 则称系统稳定。
稳定的充要条件是:所有特征值均分布在 Z 平面的单位圆内。
4. ( 3分)已知X(z)如下,试用终值定理计算x( s )。
解:经过验证(z 1)X( z)满足终值定理使用的条件,因此,zx( ) lim( z 1)X( z) lim -22。
z 1z 1z z 0.55. (5分)已知采样周期T=1秒,计算qz)=Z[G(s)G(s)]。
试用Z 变换法计算输出序列c(k) , k >0。
解:1、( 10分)已知计算机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采用数字比例控制D(z) K ,其中K>0。
设采样 周期 T=1s , e 10.368。
注意,这里的数字控制器 D(z)就是上课时的G c (z)。
1. ( 5分)试求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垒也X i (z)2. ( 5分)试判断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解:G(z) (1 z 1)Z[1丄]s s 11z (1 z )(T7 ;z 1)e(z 1)(12 1、z (1 e )ze 1)e 16. (5分)已知系统差分方程、 初始状态如下:c(k 2)6c(k 1) 8c(k)1(k) , c(0)=c(1)=0X i sT2.( 5分)特征方程为z e 1 K Ke 1 0特征根为z e 1 K Ke 1欲使系统稳定,需满足条件|彳[e 1 K Ke ] 1 则使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为0K 2.16三、(8分)设数字控制系统的框图如下R( z ----- ----------- *Z G C(z ------ * G[ z) ——► q z已知G(z)秒)设计响应单位阶跃输入信号时 (1 z 1)(1 0.6065z 1)(10.0067 z 1)的最少拍系统(要求给出Gc(z)及qz)、E(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束
(7-7)
模拟控制器与数字控制器
数字控制器代替模拟控制器的控制过程
首先通过模拟量输入通道对控制参数进行采集,并 将其转换为数字量 然后送入计算机后按一定的算法进行处理,运算结 果由模拟量输出通道转换为模拟量输出。并通过执 行机构控制生产过程,以达到期望的控制效果。
§ 7-2 信号的采样与保持
• • • • •
1、采样过程 2、理想采样过程的数学描述 3、采样信号的Laplace变换 4、香农采样定理 5、信号保持
结束
(7-16)
e(t) e(t)
S
T
e*(t) e*(t)
开关闭合
0 T
t nT
0
t
t nT 开关打开
T
2T
3T
t
采样过程
T - - - -采样周期(samplingperiod)
第七章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 分析与校正
结束
(7-1)
§7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方法
§7.1 §7.2 §7.3 §7.4 §7.5 §7.6 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信号采样与保持 z变换理论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 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结束
(7-2)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在阐述了离散控 制系统相关基本概念 后, 学习了采样过程 及采样定理 、 保持器 的作用和数学模型、z 变换的定义和求法 、 基本性质和z反变换的 求 法 、线性差分方程 的建立及其解法 、脉 冲传递函数的概念及 求 取 方 法、离散系统 时 域 分 析 方 法 。
1 e sT Gh (s) s
( sT ) 2 1 1 sT T s T 2 T (1 s ) Te 2 s 2
Gh ( j )
由图可见,零阶保持器具有 如下特性:
① 低通特性.零阶保持器
T
0.637
S 2
不理想的低通滤波器
基本上是一个低通滤波器,但 与理想滤波器相比,在 s 2 时,其幅值只有初值的0.637.
例1 设
*
e(t ) 1(t ),求
0 nTs
e* (t ) 的L变换
Ts
E ( s ) e(nT )e eTs eTs 1
1 e
e
2Ts
1 1 e Ts
( e Ts 1 )
e* (t )
例2 设
*
e(t ) e at , t 0 , a
信号 e(t ) 即可从采样信号
工程上采样周期的选取原则
e* (t ) 中恢复过来。
*满足香农采样定理前提下,采样周期尽量小; *满足采样周期尽量小和计算量、存储量的平衡; *采用经验公式选择。
结束
(7-21)
E( j )
采样与保持
E * ( j )
n=-1 n=0
1 E ( j ) T
n=1
t
如图7-8所示.
e* (t ) eh (t )
e* (t ) 零阶 eh (t ) 保持器
0 t 0 t
图7-8 零阶保持器
由于零阶保持器前后的信号可分别表示为:
e* (t ) e(nT ) (t nT )
n 0
eh (t ) e(nT ) (t nT ) 1t (n 1)T 1
离散化方法
问题是:假设已经用连续系统的方法设计出了 模拟控制器,下面要讨论的就是要用什么样的 方法将模拟控制器转换为数字控制器,我们把 这种方法叫作离散化方法。
3 离散化设计方法
——差分变换法
——零阶保持法 ——双线性变换法
3 离散化设计方法——差分变换法
把原始的连续校正装置传递函数D(s)转换为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的表示形式中的微分可以用差分近似 于是微分方程可以用差分方程来近似。为了便于编程, 离散化一般只采用后向差分法。 一阶后向差分:
具有一般性,而且稳定性好、精度高。相对而言有时称为 精确法。需要注意的是,该法的精确性仅限于线性范围内 以及采样点上才成立。
§ 7-1 离散采样系统的基本概念
数字控制系统中的两个关键部件: A/D转换器:把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时间上离散的、幅值上整量化的数字 信号(二进制的整数),A/D转换器可以认为采样周期为 TS 的理想采样开 关。
结束
(7-3)
§ 7-1 离散采样系统的基本概念
控制系统中有一个以上部件的输出信号是一串脉冲形式或是 数数字(数码),由于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这类系统称 为离散系统。
两类离散系统:
(1)采样控制系统或脉冲控制系统 离散信号是脉冲序列(时间上离散) (2)数字控制系统或计算机控制系统 离散信号是数字序列(时间上离散、幅值上整量化) 采样系统 — 时间离散,数值连续 数字系统 — 时间离散,数值量化
把计控系统作适当的变换,变成纯粹的离散系统, 用Z变换等工具进行分析设计,直接设计出控制算 法。这种方法叫离散化设计方法,又叫直接设计法。
两种方法的比较
模拟化设计方法可引用成熟的经典设计理论和方法。 但在“离散”处理时,系统的动态特性会因采样频率的减 小而改变,甚至导致闭环系统的不稳定。只是一种近似的 方法 离散化设计方法运用的数学工具是Z变换与离散状态 空间分析法。这种方法是一种直接数字设计方法,不仅更
炉温
结束
(7-6)
脉冲控制系统的特点:
系统结构简单、投资少,适合于要求不高的场合。
数字控制系统的特点:
(1)控制计算由程序实现,便于修改,容易实现复杂的控制律; (2)抗干扰性强; (3)一机多用,利用率高; (4)便于联网,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宏观管理。 (1)采样点间信息丢失,与相同条件下的连续系统相比,性能 会有所下降; (2)需附加A/D, D/A转换装臵。
•采样 — 时间上离散
•量化 — 数值上离散
D/A转换器:把离散的数字信号转换为连续模拟信号。 零阶保持器 (ZOH)
结束
(7-13)
§ 7-1 离散采样系统的基本概念
离散采样系统的研究方法
(1)用Z变换法建立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后进行分析、综合。
(2)用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法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 (略)
2
0
S
2 S
3 S
② 相角滞后特性.相角滞后随 3 T 2 的增大而增加,从而使闭环系统 Gh 零阶保持器的频率特性 的稳定性变差.
③ 时间滞后特性.零阶保持器的输出为阶梯信号eh(t),其平 均响应为 et (T 2) ,表明其输出比输入在时间上要滞后T/2,对 系统的稳定性不利.此外,阶梯输出也同时增加了系统输出的波 纹.
* n 0 n 0
3、采样信号的Laplace变换
E ( s ) L[e (t )] L[ e(nT ) (t nT )]
* * n 0
e(nT ) L[ (t nT )] e(nT )e nTs
n 0 n 0
结束
(7-19)
§ 7-2 信号的采样与保持
本章重点 ★了解线性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和 基本定理,把握线性连续系统与线 性离散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熟练掌握Z变换的定义、性质和 逆Z变换方法; ★了解差分方程的定义,掌握差分 方程的解法; ★了解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熟练 掌握开环与闭环系统脉冲传递函数 的计算方法; ★掌握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方法和 原则。
0
为常数,求
的L变换
E ( s) e eTs
anT
e
nTs
e n ( s a )T
n 0
1 1 e ( s a )T
eTs e aT
( e ( s a )T 1 )
结束
(7-20)
§ 7-2 信号的采样与保持
4、香农采样定理 如果采样器的 输入信号 e(t ) 具有有限带宽,各分量最高频率 为 ,则只要采样周期满足以下条件: h 2 Ts (s) ( s 2 h ) 2 h
香农(Shannon)采样定理 — 信号完全复现的必要条件
2 s 2 h T
2 s 2 h T
2 s 2 h T
T h
s 2h
采样开关 理想滤波器
结束
(7-24)
e(t) e(t)
e*(t)
S
Te*(t)Βιβλιοθήκη T0t
0
T
2T
3T
t
保持器
0 T 2T
的连续部分中去.
e*(t) eh(t)
保持器
0 T 2T
t
图7-3 复现过程
0 T 2T
t
§ 7-2 信号的采样与保持
2、理想采样过程的数学描述
e* (t ) e(t ) T (t )
T (t ) (t nT )
n 0
e (t ) e(t ) T (t ) e(t ) (t nT ) e(nT ) (t nT )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计算机就充当了数字控 制器的角色。
输入/出为模拟,而控制算法计算为数字量
为什么要设计数字控制器
设计数字控制器的两种途径
在一定条件下,将计控系统近似看成模拟系统,用 连续系统的理论来进行动态的分析和设计。再将结 果变成数字计算机的算法。这种方法叫模拟化设计 方法,又叫间接设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