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八上《短文两篇(日,月)》word表格式教案
鲁教版八上《短文两篇(日,月)》word教案
8、短文两篇(巴金)一课时一、1、导入新课(1分钟)(课文标题下的导语)2、学习目标(2分钟)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目标: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了解作者、背景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1927年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写作年代:这两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1941年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的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2、默读课文。
3、查字典,理解生字。
旸姮皓浸一撮灰,撮,量词。
一瞬间,一眨眼,转眼。
寂寞:孤单冷清。
倘使:假使。
长空:辽阔的天空。
皓月:明亮的月亮。
咏叹:歌咏。
舍弃:放弃。
甘愿:心甘情愿。
凭栏:依着栏杆。
飞蛾扑火:飞蛾扑到火焰上,今比喻自取灭亡。
三、合作探究(10分钟,小组合作,“兵教兵”学习,教师指导。
)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2、《日》中作者要表达的重点是哪一句话?为什么?3、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4、作者用神话“夸父逐日”“嫦娥奔月”有何深意?5、统观上文,概括巴金的创作风格。
四、当堂训练(12分钟,“兵教兵”学习,教师巡视并点评。
)1.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2.“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4、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
《短文两篇(日月)》表格式教案
《短文两篇(日月)》表格式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日月》短文。
能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表演等方式,深入理解短文内容。
学习通过表格形式整理和展示信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日月》短文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短文的记忆和理解,词语的运用。
难点:表格的制作和信息整理。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展示日月星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美丽。
询问学生对日月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短文的兴趣。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短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3 讨论与表演学生分小组,讨论短文中的喜欢的部分。
每组选择一段短文进行表演,展示对短文的理解。
第四章:实践与创新4.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太阳、月亮等。
每组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出关于所选主题的表格。
4.2 表格展示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表格,并简要解释表格中的内容。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各组的表格,给予肯定和建议。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5.2 教师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计划,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检查学生对《日月》短文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制作表格和展示过程中的表现。
6.2 评估方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讨论和表演,记录学生的表现。
学生提交表格作品,教师进行评价。
第七章:扩展活动7.1 活动设计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日月相关的主题,如日出日落、月相变化等。
每组通过查阅资料,制作一份关于所选主题的手抄报。
7.2 活动展示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手抄报,并简要解释手抄报中的内容。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手抄报,给予肯定和建议。
第八章:家庭作业8.1 作业内容学生背诵《日月》短文。
学生根据家庭作业要求,完成一份关于日月特点的观察记录。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日》和《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品味散文诗优美精辟的语言。
2.结合背景理解文章引用传说中的深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思想1.阅读优美的散文作品,要通过诵读品味来感悟文章的精妙之处。
2.创设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1.诵读品味2.理解主题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课前自主预习:1.搜索有关巴金的资料。
2.会读会写并能解释加线的字。
旸谷姮娥一撮灰皓月一、通过神话,导入新课古代神话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于日、月的神话传说。
今天我们学习一下巴金的《日》和《月》,看一下作者赋予这些传说哪些深意。
二、介绍作者,了解背景生竭尽所知交流之后,师归结:1.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代表作还有中篇小说《憩园》和随笔集等。
2.背景简介: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正值日寇铁蹄蹂躏我中华大地,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鲜血浸没。
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千百万的爱国志士拿起武器奔赴抗日战场,人们也包括巴金都在翘首期待着胜利的到来。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录音材料(或师范读),生初步体味两首散文诗字里行间渗透出来情感的不同特点。
归结明确:《日》激情洋溢,《月》细腻幽静。
2.学生饱含情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生生互评。
教师适时指导。
4.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意,自由发言作归结。
《日》──追求光和热《月》──改变冰冷四、合作探究,精细研讨生分小组合作研究,然后将成果在班上交流。
1.《日》中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太阳,而对“飞蛾扑火”大加赞赏,又对“夸父逐日”异常怀恋?(他们是追逐光明的使者,他的身上凝聚热情希望!)2.《月》中,月亮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与《日》中的“冷”一致吗?(死了的星球、冷光、死的光)(同样是冰冷的世界)3.《月》中作者赋予嫦娥奔月以什么新的内涵?(改变这冰冷的星球)4.你能结合这两篇散文诗,谈谈你感受到的作者情感吗?(歌颂了光明,赞美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者,同时表达了改变旧世界的愿望)五、归结写法,迁移积累在这两篇散文诗中,对于飞蛾、夸父以及嫦娥,作者不只是把他们当作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的飘渺的人物,而是根据写作的需要,重新赋予了他们新的内涵,运用象征的手法,让他们成为追求光明改变世界的使者。
鲁教初中语文八上《9短文两篇》word教案 (5)
短文两篇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过程与方法:诵读,查阅资料,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重点难点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欣赏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2、展示学习目标(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3)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4)理解作品的主题。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1、文章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2、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3、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
4、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5、“月的光是死的光”,既如此,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1、这篇散文诗仅仅250余字,却浓缩着丰富的感情,它像一团火,炙烤着读者的心灵。
开头两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赞美飞蛾,因为它是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的,接着又怀念夸父,因为它是为追赶日影而渴死畅谷的。
【最新精选】鲁教初中语文八上《9短文两篇》word教案 (2).doc
山东省文登市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案鲁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日》感情递升的写法。
3.运用诗句拓展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学习《日》清晰的思想结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运用诗句拓展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2课时。
朗读,讲解,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语:请大家看本文的写作日期。
原来只相隔一天。
看来,两篇文章表达的意思肯定有相通之处。
接着,请大家看课下注释①,了解本文的写作年代。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一年代中国的国情。
好,现在请大家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预测,与哪一方面有关?下面,我们就来朗读《日》二、朗读《日》体会其思想感情。
1.用最正确的姿势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出现了哪些事物?2.明确课文出现的事物:飞蛾投火、夸父追日。
3.“飞蛾投火”这个成语后来发展成了一个歇后语对飞蛾这一行为进行了评价,是什么?对“自取灭亡”。
那么,在本文中作者对“飞蛾投火、夸父追日”有着怎样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再次朗读课文,从原文中找答案。
4.我们用自己的话可以怎样评价这两个故事?(为了心中的理解不懈追求,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
)5.由此可见,作者对这飞蛾、夸父持怎样的感情?(赞美)。
由此可以看出他有着怎样的内心情感?6.在第3、4自然段中,作者对自己的这一思想怎样做出了阐释?(正面肯定回答;反问以加强语气)7.再次朗读全文,你认为它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呼应全文,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深化主题。
)8.你认为第1、2自然段有什么作用?(两个故事的叙述,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9.你认为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叙事—议论赞美—仿效(情感升华))10.本文是赞美日的吗?那么以日为题的目的是什么?(日象征了光明和理想,以日为题,表达了对追求光明和理解而奋斗的精神的赞美。
)三、朗读《月》体会其思想感情。
1.用最正确的姿势朗读课文,本文对月的感觉是什么?(凄清忧愁)。
《短文两篇(日_月)》表格式教案
补充资料版本一:相传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
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巧遇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待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蓬蒙手持宝剑,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吞了下去。
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版本二:嫦娥原来是一个美丽善良的村姑,不料,心术不正的河神河伯见到,要强抢嫦娥入水。
正在这危急关头,后羿来到了,拈弓搭箭,“嗖”地一声,射瞎了河伯的一只眼睛。
后来,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后羿便决心要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
他天天苦苦练习射术。
可是,河伯对他恨之入骨,不断地前来骚扰,发誓要报一箭之仇,更要抢到他一直贪恋着的美女嫦娥。
为此,后羿十分烦躁分心。
有一天,一位大仙给了后羿一丸仙药,如若吃了这丸药,便可摆脱人间的一切磨难和烦恼,升入月宫中;可是,首先得能耐住孤独寂寞的煎熬。
后羿听后,心绪不宁地回到家中,将大仙的话如实地告知了嫦娥,便疲倦地睡着了。
嫦娥看着一天比一天消瘦的丈夫,心里非常痛苦。
她绝不愿他遭受任何磨难可是,她又想到丈夫身上还肩负着射掉九个太阳的重任,河伯对于丈夫的威胁,都源于自己。
为了让河伯对她死了心,为了让丈夫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全心全意地去射掉九个太阳为民服务,她决心牺牲自己。
主意打定,她就急忙找出仙药,吞了下去。
嫦娥冉冉上升,飞进了月亮中那寂寞、冷清的广寒宫,做了月中仙女。
版本三:后羿的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到天帝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
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靠后羿打猎为生。
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
鲁教版语文(五四学制)八年级语文(上)《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2、积累有关日月的诗词。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二、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1、作者简介巴金生平: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无党派。
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
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1925年毕业。
1927年旅居法国。
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
1934年到日本。
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
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鲁教版八上《短文两篇(日,月)》word说课稿
《短文两篇(日,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巴金的《短文两篇(日,月)》,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巴金的《短文两篇(日,月)》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属于一篇自读课文。
因此我安排一个课时完成。
又因为本单元的体裁都是散文诗,所谓“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
但它又毕竟是诗(或者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体裁较为短小,具有诗质的致密等。
而散文诗的表现手法是采用象征。
本文作者是在特殊的年代下借助“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三个故事来表达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情怀这个主题。
所以本课的要点是朗读课文来理解散文诗的这种文体的特点和结合写作背景来揭示三个故事的象征意义。
为此我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旸“、“姮”、“皓”、“浸“等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3)了解神话传说“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2、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音韵的美感。
(2)品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3、德育目标: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根据这个教学目标特设定以下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品的美感和散文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象征含义。
二、说学生: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加以点拨、分析是能够理解散文诗的特征和象征的意义,再说也已学习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即《雪》与《雷电颂》这两篇课文的背景都一样,都是1942年的抗日战争),因此理解本文的三个故事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是不难的。
《短文两篇——日·月》 (八年级语文精品教案)
《短文两篇》教案(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
2、强化诵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蕴含的美感。
3、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生人格。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新课。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等。
背景补充:本文写于抗战时期的1940~1941年,当时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作者写此文,就是由此而发。
二、小组指导学习课文《日》。
1、学生朗读《日》,把握课文《日》段落结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一部分(l、2段):写飞蛾、夸父为追求光和热而甘愿牺牲。
第二部分(3、4段):写人间没有了光和热,只是黑暗的寒冷世界。
第三部分(5段):写作者甘愿做人间的飞蛾,去追求光和热。
2、合作研讨问题: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日》。
①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②“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短文两篇 日、月教学设计-word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并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适值巴金老人百岁寿辰之际,引导学生对文学做一点积极的思考、质疑、探究,也算是一份特别的贺礼吧。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说;2、阅读了解巴金及其主要作品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2018年11月25日,一个特别的日子。
世纪老人巴金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日•月》,算是对老人的迟到的问候。
标题课件飞入,由日、月明,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呢?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请大家听读课文《日》。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讨论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
并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怀念的态度。
看来,日球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三、阅读探究《月》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月的细腻幽静吧。
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
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
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1、再读课文,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看法;——死了的星球,凉月,冷光,死的光。
鲁教版语文八上《短文两篇(日,月)》word表格式教案
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二Βιβλιοθήκη 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一.日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词兼美、意蕴悠远的古典诗文,请把你收集到的你最喜欢的诗词在全班交流。
(3)、在《月》中,月亮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那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4)、“月的光是死的光”,既如此,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5)、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么人呢?
四、小结
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思考回答课题,讨论探究合作。
背景简介: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2、默读全文
要求:学生根据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好能形成书面文字);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上符号。
课题
08《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积累有关日月的诗词。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短文两篇》(巴金的《日》、《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巴金的《日》、《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4.积累有关日月的诗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难点: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
《日》和《月》是两首很有感情的诗,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文章诵读起来很有一种音韵的美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讨论点拨法。
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点拨文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环境,诱发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预习,备课。
五、教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设计:(一)1.激趣导入,明确目标:1.导入设计:同学们,对于“夸父追日”和“姮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我们耳熟能详。
在当代著名作家巴金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散文诗《日》和《月》中,则赋予了它们别样的深意。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两篇短文,去感受作者心灵的无限风光。
(板书文题、作者)。
2. 明确目标(略)(二)自主学习(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1)《日》一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2)《月》一文中的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文中的哪些词句表现了这点。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
(略)2.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日》文中写“飞蛾”、“夸父”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2)、《日》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3)、《月》文中的句子“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月》文中“嫦娥奔月”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文意回答。
《短文两篇(日月)》表格式教案
《短文两篇(日月)》表格式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能够理解并描述课文中的日月变化现象。
1.2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日月变化的原因。
能够运用图表和图片,展示日月变化的过程。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培养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介绍:日月变化的概况和原因。
课文重点词汇:日月变化、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等。
2.2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日月变化的原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日月变化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察和实验安排学生观察日出和日落的过程,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3.2 图表和图片组织学生使用图表和图片,展示日月变化的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和图片,分析和解释日月变化的原因。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日月变化的理解。
评估学生对日月变化的理解程度和合作能力。
4.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结果和解释。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安排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包括阅读相关文章和进行观察实践活动。
5.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日月变化的理解和观察结果。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提供《短文两篇(日月)》的文本,确保文字清晰,便于学生阅读。
6.2 图片和图表准备相关的日月变化图片和图表,用于辅助教学和学生的展示。
6.3 实验材料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实验材料,以便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月变化的自然现象,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7.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日月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7.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日月变化的过程。
7.4 分享展示学生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展示对日月变化的理解。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日月变化的理解程度和实验操作能力。
【推荐】8《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word版本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8《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散文诗语言的优美。
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3、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哲理。
4、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学习重难点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哲理。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理想与追求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呖谷( ) 一撮灰( ) 皓月( ) 妲娥( )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露台:呖谷:二、自主探究1、作者为什么不写日,不写月,却写这些与日月无关的东西?2、作者为什么在《日》中,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而在《月》中,又提到了冷?3、理解光明和寒冷特殊的含义。
4、“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忽然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2、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3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4、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的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四、拓展延伸1、如何理解“日”、“飞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征意义?2、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
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体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五、课堂小结收获:疑问:六、达标检测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2、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
《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9.《短文两篇》文本细读我的每篇小说都是我的追求光明的呼号。
光明,这就是我许多年来在暗夜里所呼叫的目标,它带着一幅美丽的图画在前面引诱我。
同时惨痛的受苦的图画,像一根鞭子在后面鞭打我。
在任何时候我都只有向前走的一条路。
这段话摘自巴金在1935年10月所写的《写作生活回顾》。
与其说写小说如此,巴金的散文同样也是追求光明的呼号,从《日》、《月》两篇短文中就可窥见一班。
《日》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追求。
飞蛾扑火是如此的从容不迫,明知道自己要死,要浸在油中,可它还是毫不犹豫、宁死不屈。
一个“终于”令人感觉它不是在自取灭亡的无为牺牲,更是一种凤凰涅槃般地超脱。
夸父逐日也是如此地坚贞执着,道渴时那种刻骨铭心的煎熬、临死前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都被心底的不灭追求所忽略、抚慰,以致献身了还不忘化作邓林……两个经典的成语虽然有着诸多不同:飞蛾实现了愿望而夸父没有实现理想,飞蛾在为自己孜孜追求而夸父是为大众做不懈努力,飞蛾很小、小到微不足道而夸父很大、大到要仰视敬畏。
但两者又有着共同的心声:“我”要追求,追求理想,追求希望,追求光明的呼号。
物、神尚且如此,人何以堪?从古至今,这样舍生取义的事也时常会在历史的天空里发出耀眼的光芒。
那些仁人志士信奉“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地死”的诺言、恪守着“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的至理。
在人生的旅途上,他们真正做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天悯人,做到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傲贞不屈,更做到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裴多菲式的从容洒脱。
于是巴金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声,甘愿做人间的飞蛾,不管过程是热,还是冷,不管有知觉,还是没知觉,即使化作一阵烟,一撮灰都在所不惜。
《月》是一场哀怨凄绝的追求。
在巴金的笔下,素有美名的月亮似乎成了冰面人,皓月、圆月、明月的称呼都不及一个凉月给人的意外和惊心。
(八年级语文教案)8《短文两篇》(日、月)
8《短文两篇》(日、月)八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目标: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精神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进入情境一年前的初秋,一个纯净灵魂告别,整个中国屏住呼吸对他说:“老人啊,一路走好”。
巴金走过了一个世纪的风云文坛巨星陨落,今天我们学习巴金的散文诗,在这个日子里,谁愿意为我们这一节课说一句话。
(谨以此悼念巴金先生)●二、初次朗读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可以大声读,也可以默读。
2、交流读后体会。
3、教师点拨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同时提出问题:《日》、《月》是巴金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散文诗,那时,中华民族大敌当前,当时情境下的我们中国人的主要情感是什么?你能把这和日、月、飞蛾、夸父、嫦娥等建立起联系吗?请大家思考一下,也可以讨论。
4、投影展示:《日》、《月》散发着作者忧郁而又热情的青春气息。
《日》表现了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追求理想的人生。
《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姮娥为一个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
姮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文章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三、技巧朗读领会情感1、学生自由谈对朗读的想法:正确、流利、有感情。
2、教师引导朗读前要做的准备:如何领会作者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3、指出学生朗读时的优点与存在的不足,教师作总结:首先要很好地理解原作,其次要具有一定的朗读技巧。
出示知识链接。
(1)巴金其人(2)写作年代(3)生字生词(4)朗读方法(5)表现手法(6)引申想像(2)写作年代这两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____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月的光是死的光”,既如此,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5)、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么人呢?
四、小结
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思考回答课题,讨论探究合作。
二、交流古诗词
分别请3——5名同学诵读他所收集到的诗词,并简述理由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激发学生情趣,引入新课。
整体感悟
1、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
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影响。
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文章的理解或所提问题有可能较为肤浅,适时加以引导
作业
五、延伸
以日或月为内容,写一篇充满感情的短文或一首小诗。
学生习作
培养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日月
发光、发热冰冷、死光
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
死不如生
轰轰烈烈寒冷、寂寞
(对光明的强烈追求)(对生者的期望)
教学后记
注重了学生互评为主,辅以老师点拨的评价方法,营造出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培养了学生好的自读习惯、方法”、“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一.日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词兼美、意蕴悠远的古典诗文,请把你收集到的你最喜欢的诗词在全班交流。
3、朗读
(1)、找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日》《月》两短文
(2)、同学自读
(3)、课内朗读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读得最好的短文或段落进行诵读,师生共同点评
(4)、分组朗读全文
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上符号。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读得最好的短文或段落进行诵读,师生共同点评
背景简介: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2、默读全文
要求:学生根据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好能形成书面文字);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上符号。
课题
08《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积累有关日月的诗词。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在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方法和能力。
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为主,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以便打开思路,激活思维
探讨交流
(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
(2)、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