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范文】国家法律对公民的受教育权有何具体规定

合集下载

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

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

(1)不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5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是法律规定的父母必须履行的义务,而且法律规定,女孩和男孩享有平等的权利,不能歧视女孩。

刘芳的爸爸让刘芳中途辍学的行为是违法的。

听了老师的话应当让刘芳赶快回到学校继续读书。

如果不改正的话,当地政府应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他送刘芳返回学校上学。

另外,为保护儿童受教育权利,国家还禁止工厂、商店、个体户等雇用不满16周岁的儿童(2)对。

学校是少年儿童受教育的地方,为了保护中小学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法律还专门规定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随便开除学生。

教育和帮助有缺点的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学校、老师应当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这位班主任应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经过班主任的教育,李韬也应当认识到自己不仅违反了学校纪律,而且在课堂上随便说话,也影响了别的同学听课,实际上侵犯了其他同学受教育的权利。

通过这2个案例,可以了解到, 近几年来,我省己经顺利通过“两基”验收,大多数适龄青少年接受了义务教育,但是辍学生现象仍然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山区农村中学辍学率达10—20%,甚至更高一些。

辍学生的存在,严重影响“两基”成果的巩固,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影响着社会的支走。

各级政府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产生辍学生的原因:(一)学校教育的失误1、不正确的质量观。

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只以“考上几个重点中学”。

“考上几个中专”为目标,重视“尖子生”,对尖子生开“小灶”,而忽视或轻视“后进生”,严重挫伤“后进生”的积极性,他们觉得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基本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基本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基本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法律,旨在规定和保障国家的教育制度、教育质量、教育公平以及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该法律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每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鼓励并保护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同时,教育应当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提供必要的教育条件,增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教育制度和管理体制:教育应当遵循全面发展人的思想、道德、文化、智力、身体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国家发展各类教育,建立并完善各级各类学校,提供均衡的教育资源,确保教育公平。

国家还要制定并实施教育发展规划,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建立教育质量监督和评估机制,保障教育的质量。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学校录取和安全管理的原则。

三、学生权益保护:教育法规定了学生的基本权益和义务,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财产权益、学习权利等等。

学生受教育期间,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有选择教育的自由。

国家鼓励和支持优秀学生的发展,并加强对特殊教育学生的关爱和指导。

另外,法律还规定了惩戒学生的限制条件和程序。

四、教师的权益保障:教育法在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均应当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教师工资待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放,教师职业道德应当得到尊重。

教师享有教育教学的自由和学术研究的权利,有权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建议。

国家还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职称评聘,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五、家长的教育责任:教育法规定,家庭是培养下一代的基本单位,家长应当履行对子女的教育责任。

家长有义务保障子女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维护子女的合法权益,关心子女的身心健康。

同时,家长要积极与学校合作,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共同促进子女的全面发展。

六、教育对外开放:教育法鼓励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支持外国人在中国开展教育活动。

同时,国家还加强对留学人员的培养和管理,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享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和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受教育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
1、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
2、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

侵害受教育权的具体表现:
1、适龄儿童和少年没有依照法律规定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没有予以保证国民教育;
2、适龄儿童,少年没有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3、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收学费;
4、父母不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5、学校剥夺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权;
6、外界因素干扰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胁迫或者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
(二)非法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
(三)出版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的。

第二条相关规定:
(一)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
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二)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三)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教育法第44条

教育法第44条

教育法第44条
摘要:
一、教育法第44 条的概述
二、教育法第44 条的具体内容
三、教育法第44 条在实际教育中的运用
四、教育法第44 条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教育法第44 条是我国教育法中关于教育公平原则的重要规定,对于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法第44 条规定:“国家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学校和教师应当公正、公平地对待学生,不得因种族、性别、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因素歧视学生,不得变相体罚学生。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育法第44 条的贯彻执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招生过程中,严格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不因学生的种族、性别、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因素而对学生进行歧视。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3.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学生进行变相体罚,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育法第44 条的实施对于促进我国教育的公平性,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
要的意义。

它保障了每一个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国家法律对公民的受教育权有何具体规定

国家法律对公民的受教育权有何具体规定

---------------------------------------------------------------范文最新推荐------------------------------------------------------ 国家法律对公民的受教育权有何具体规定《宪法》第四十六条对公民的受教育权作了原则性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3月1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进一步规定: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十条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十七条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1 / 13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八条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第二十条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范文最新推荐------------------------------------------------------ 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

宪法 第四十六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宪法  第四十六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宪法第四十六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主旨:本条是关于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三、条文释义:关于公民的受教育权问题,1954年宪法的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国家设立并且逐步扩大各种学校和其他文化教育机构,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

”“国家特别关怀青年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

”1975年宪法的规定是,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1978年宪法的规定是:“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国家逐步增加各种类型的学校和其他文化教育设施,普及教育,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

”“国家特别关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本条规定基本保留了1954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的有关规定,同时,由于国家发展各类学校及文化教育设施的内容,在本法第19条有关国家教育制度的内容中已有规定,因此在本条就不再作规定。

根据本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以宪法为依据,也相继制定了以教育法为基础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但在理论和实践中,对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各方面的理解还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有人提出,什么是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权是天赋人权还是公民的一项社会权利?受教育权与平等权是什么关系?有人提出,既然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权利,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放弃它呢?既然是权利,为什么又同时成为一项义务呢?愿不愿接受教育是纯属个人的选择,一个人就是厌恶读书,国家凭什么课予其受教育的义务,又如何强制其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即使认可公民有受教育的义务,有人又提出,根据宪法的规定,受教育的义务究竟是谁的义务?是父母的义务,还是儿童、少年的义务?如果是儿童、少年的义务,他还不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又如何去承担义务?公民究竟是有终身受教育的义务,还是仅限于儿童、少年时代才有受教育的义务呢?等等。

一、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是指公民有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以及接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政治教案: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一课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一、知识结构
这一课与学生关系最密切。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
什幺是受教育权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1.受教育既是公
民权利又是公我国公民受教育的主要内容:
的义务
从公民的自身发展和对国家的要求来讲,受教育。

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概述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所有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无论国籍、种族、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态、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

这项权利在宪法、国际人权法和教育法中均有明确规定,被视为人权保障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国际法律框架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都强调了教育是基本人权和儿童权利之一,同时强调教育应该免费、平等、普及、有保障、不歧视、不排除和包容多元文化。

此外,联合国也制定了其他多种国际公约与教育有关,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言》、《教育权利和义务国际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农村儿童权利国际公约》等,保障了各类人群的受教育权利。

国内法律框架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家保障每个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办好各种教育,并逐步实现教育的普及。

”《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国家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利,实行义务教育,普及初中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因此,教育权是全体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另外,我国还发布了多部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如《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校长法》、《职业教育法》等,提出保障教育均衡、公平、质量的要求。

实践困境虽然受教育权利在法律层面得到了明确保障,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很多困难。

一方面,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交通不便等原因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少数族裔、残疾人群体等特殊群体也较难享受均等的受教育权。

教育机会不平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此外,近年来,一些教育市场化、商业化现象也给教育均衡和公平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些家长和学生更多地关注教育的经济效益而非教育本身的价值,教育市场也容易受到资本和垄断的影响。

必须探索教育的社会目标和价值,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承担教育公平的责任。

受教育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之一。

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的手段,更是个体能够认识自己、深化思考、培育合作精神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受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受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受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这也是各国法律所承认并赋予的一项权利。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受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不尽相同,但基本内容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平等机会、受益者权益、教育质量保障等。

本文将就这些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教育的权利受教育法律赋予每个人接受教育的权利,无论其社会地位、种族、宗教信仰或性别。

这项权利包括在合适和安全的环境下接受教育、自由选择教育方式、不受歧视地接受教育等。

这些都是教育法律所保护的基本权利。

二、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指国家规定的必须接受的教育,这通常包括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有些国家还会强制执行。

义务教育的目的是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基础教育,并有能力在将来的社会和生活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三、平等机会受教育法律还规定了每个人能够平等地获得教育的机会。

这意味着,无论个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如何,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教育。

国家应当采取措施确保教育机会的平等性,包括赠送学费减免、奖学金和其他形式的经济支援。

四、受益者权益教育法律也承认了每个人在受教育过程中的权益,包括权利得到有关自己的教育信息、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选择喜欢的教育课程、依据自身能力自主选择职业等。

同时,教育法律也赋予了家长和监护人在子女受教育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这其中包括监护人的教育决策权、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等。

五、教育质量保障教育法律还规定了国家对教育质量的要求和能力。

国家和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良教育行为的发生,并确保学校、教育机构以及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信誉度。

在一些国家,政府还对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实行监督,确保它们的教学质量符合指定的标准和要求。

总的来说,教育法律赋予了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同时国家和政府对教育质量的要求和能力都受到了法律保护。

实现高质量的受教育是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当珍惜教育资源,积极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中,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

受教育权法理学

受教育权法理学

受教育权法理学引言受教育权是指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无论其种族、性别、宗教或经济背景。

受教育权被认为是一项基本人权,被国际人权法和国内法律所保护。

在法理学领域中,受教育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法律、伦理以及社会正义的许多问题。

一、受教育权的法理基础受教育权的法理基础可以追溯到联合国大会于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

其第26条明确规定:“每个人都有权受到教育。

”这一宣言被视为国际人权法的重要里程碑,为后续的国际人权法提供了基础。

受教育权在国际人权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和保护。

例如,国际人权公约第13条规定:“受教育权应当包括至少初等教育的义务和免费提供的义务。

”此外,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公约等国际法律文件也都明确规定了受教育权。

二、受教育权的理论基础在法理学中,受教育权的理论基础有多种观点。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自由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以便发展自己的才能和个性。

自由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平等,认为受教育权是实现这些价值的重要手段。

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是社会正义理论。

社会正义理论强调社会公平和平等,认为受教育权是实现社会正义的一种手段。

根据社会正义理论,受教育权的实现应该不仅仅关注教育的平等机会,还应该关注教育的质量和公平分配。

三、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主要是通过国内法律和国际人权法来实现的。

各国宪法和法律文件通常都规定了受教育权的保护。

例如,许多国家的宪法中都明确规定了受教育权,例如中国宪法第46条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此外,一些国家还通过法律文件和政策来进一步保护受教育权,例如法定教育年龄、义务教育等。

国际人权法也为受教育权提供了法律保护。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了儿童的受教育权,要求各国确保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此外,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公约也明确规定了受教育权,并要求各国采取措施确保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教育质量。

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平等实现,宪法范文.doc

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平等实现,宪法范文.doc

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平等实现,宪法-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平等实现李璇,余秀宝摘要:公民受教育权是其自我实现的不可或缺的一项权利。

目前,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平等、高等教育阶段的不平等以及性别保障上的不平等诸方面。

公民追求受教育权平等实现是对社会平等权的追求,国际社会对教育平等权的重视使人们更加关注受教育权的平等实现。

我国应加强政府的积极作为,推进教育体制的系统改革,鼓励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从而有效促进公民受教育权的平等实现。

关键词:教育;受教育权;平等实现接受教育是人认识自我的重要方式之一,受教育权对人的自我实现来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权利。

受教育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人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要求国家积极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条件和机会,通过学习来发展其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以获得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机会的基本权利[1]。

由此,受教育的条件均等和机会均等是受教育权平等实现的核心内容,以此来衡量目前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现状则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公民受教育权的不平等上。

一、我国公民受教育权不平等的表现(一)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平等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占有和受教育权的实现程度,存在严重的城乡差别、地域差别和身份差别。

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在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集中在社会地位较高的阶层,而农村地区和社会底层家庭享有的教育资源往往十分匮乏。

其次,农村地区和社会底层家庭背景的学生失学率较大。

虽然自2003年开始,国务院提出了逐步在全国范围内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的保障制度,并为此大幅增加了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从而使部分学生尤其是农村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生避免了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窘境,但农村地区和低收入家庭学生在受教育机会方面难以与城市及高收入家庭的学生保持平等。

此外,地域之间尤其是东西部之间教育水平失衡。

东部地区因为有发达的经济作支撑,其教育水平及受教育程度是西部地区难以企及的。

关于受教育权的法律案例(3篇)

关于受教育权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某,男,1990年出生,某省某市人。

自幼家境贫寒,但其勤奋好学,成绩优异。

张某于2008年考入某重点高中,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学费。

张某的班主任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联系学校,申请了助学金,使得张某得以顺利完成高中学业。

2011年,张某以优异成绩考入某重点大学。

然而,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张某在大学期间仍面临经济压力。

2015年,张某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学费,被学校劝退。

张某不服,向当地教育局提出申诉,要求恢复其学籍。

教育局经调查后,作出维持学校处理决定的回复。

张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张某是否享有受教育权,以及教育局是否侵犯了张某的受教育权。

三、案例分析1. 受教育权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由此可见,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有义务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2. 张某是否享有受教育权张某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张某在高中和大学期间,均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支付学费,但学校和教育部门均给予了相应的帮助,使得张某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然而,在大学期间,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张某再次面临经济压力,导致其无法支付学费被学校劝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生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的权利。

”可见,张某作为学生,有权获得助学金等经济帮助。

因此,张某享有受教育权。

3. 教育局是否侵犯了张某的受教育权本案中,教育局经调查后,作出维持学校处理决定的回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法负责教育行政工作,保障教育公平,维护教育秩序,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教育法的法律判决案例(3篇)

教育法的法律判决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某中学(以下简称“某某中学”)是一所享有盛誉的公立完全中学。

近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该校的招生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某某中学在招生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违规措施,包括提前录取、收取高额择校费等。

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案件经过2018年,某市民张先生(化名)的儿子小张(化名)参加了某市中考,成绩优异。

然而,在填报志愿时,张先生发现某某中学的招生简章中并未提及小张的考试成绩。

经过一番调查,张先生发现某某中学在招生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于是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投诉。

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接到投诉后,立即展开调查。

经查实,某某中学在2018年招生过程中,确实存在以下违规行为:1. 提前录取:某某中学在正式招生开始前,已经私下录取了部分学生,其中包括小张。

2. 收取高额择校费:某某中学在录取学生时,要求部分学生支付高额择校费,数额不等,最高达10万元。

3. 违规宣传:某某中学在招生宣传中,夸大自身办学实力,误导家长和学生。

针对上述违规行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某某中学进行了处罚:1. 取消某某中学2018年的招生资格;2. 对某某中学校长进行警告处分;3. 对某某中学分管招生的副校长和招生工作人员进行通报批评;4. 收缴某某中学违规收取的择校费。

三、法律依据本案中,某某中学的违规行为主要违反了以下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本法规定,举办营利性学校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予以撤销;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接受捐赠、资助。

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权

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权
祖父祖母爸爸妈妈哥哥姐姐11说明了什么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保障了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12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受教育是法律赋于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第四单元: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1
什么是受教育权?
所谓受教育权,简单的说就是公民上学读书 的权利。公民的受教育权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公 民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二是国家为公民受教 育提供条件和物质帮助。
6
寻求
帮助
7
寻求当地政府的帮助
8
寻求
帮助家庭 社会 学校司法 Nhomakorabea9
不查不知道
说一说你的家人都是什么学历.
祖父 爸爸 哥哥
祖母 妈妈 姐姐
10
说明了什么
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 保障了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
11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受教育是法律赋于 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 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12
学校周围有人非法 开办网吧,吸引了 不少学生去玩.
你有什么感想?
17
你 能 不 珍 惜 学 习 的 机 会 吗
18
你能不珍惜学习的机会吗?
19
20
21
22
你知道吗?
我国公民不仅享有人身身权利、婚姻 自由和家庭中的权利,而且享有受教育的 权利。在我国,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 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对于我们来说, 正确认识自己的受教育权,了解我国法律 对公民受教育权的保障作用,有助于提高 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有助于提 高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15
对联欣赏
上联两个“好”的读音是:hǎo hào 下联两个“好”的读音是:hào hǎo 好读书, 不好读书。意思有两层:一是说年轻的时候,眼神好, 精力旺盛, 可以好好读书,却不喜欢读书,荒废了青春;等到上了年 纪了,懂得了读书的好处了,想用心读书了,但已经老眼昏花,体力 不支,不可能好好读书了。另一层意思 是,家庭条件好,可以好好读 书,但富家子弟却多不喜欢读书;而许多家境贫寒的青年,想读书, 16 却没有条件读书。

受教育权的内容包括哪些

受教育权的内容包括哪些

受教育权的内容包括哪些很多父母会送孩子去上学,但是也有的父母让孩子辍学,今天店铺为你们介绍受教育权的内容包括哪些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受教育权的内容受教育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1)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2)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

如某一个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无法上学,他就丧失了受教育权;如果缺乏教育的物质保障或法律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也可能落空。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平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教育的意义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

人降生伊始,其生存能力并不比动物优越,但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具有区别于动物的潜能,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

要摆脱软弱状态而能够自助,要开启潜能而得到发展,都有赖于教育。

教育就是通过向个人传授一定价值观念、文化规则、生产技能和知识来促进人实现社会化的一种活动。

每个人都是通过教育来完成自己的社会化过程的;受教育过程中获得的生存知识和技能则是将来独立谋生的必要准备。

所以,无论是人的社会化还是获得独立生存的手段,都离不开教育。

人不仅要谋生存,而且要谋发展;不仅要生活,而且要追求优质的生活。

要实现这种高于生存的目标,更是离不开教育。

可见,教育对个人一生的生存和发展至为关键。

社会是个人生存发展的前提,但又由每个个人构成。

虽然在实践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总是被矛盾和冲突所困扰,但却有内在的统一性。

这种统一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个人与社会之间存在责任和义务的双向互动关系。

个人成长的特殊性,造成了这种双向责任、义务的排序性。

社会首先要对个人尽责,使个人获得必要能力,才有权要求个人对社会尽责。

公民受教育权的宪法保障

公民受教育权的宪法保障

公民受教育权的宪法保障[摘要]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代写论文权利,是指为了保障公民个体的生存与发展,而依法享有的要求国家积极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条件和机会的社会权利,当公民行使受教育权利遇到障碍时,得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以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其权益的实现。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认识的不足,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实际状况令人堪忧。

本文认为从宪法层面上讲在我国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并借鉴国外的宪法诉讼制度都能更好地保障公民享有他们的受教育权利并且这些制度在我国都有其实行的可能性及必要性。

[关键词]受教育权制约因素宪法保障受教育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一种基本权利,它既具有公民在受教育方面可以作为或不作为的内容,还具有可以要求国家或他人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

作为一项宪法权利,是宪法赋予国家的责任,也是实现平等价值的宪法形式体现。

一、受教育权的概念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国际人权来考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中确立的。

《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阶段和基本阶段应如此。

”1966年12月1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再次重申了《世界人权宣言》中关于受教育权的规定。

受教育权实质上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宪法权利与义务关系。

我国台湾学者认为,受教育权是指“人民在受教育方面,得请求国家给予适当之教育环境与机会,以享受获得知识、发展人格之权利。

”我国大陆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受教育权是指“公民享有在各类学校、各种教育机构或通过其他途径学得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业务水平的权利。

”我国《宪法》第46条对受教育权的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本文认为受教育权,是指为了保障公民个体的生存与发展,而依法享有的要求国家积极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条件和机会的社会权利。

二、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主要受下列因素制约尽管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初见轮廓,但事实上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未达到法制健全的要求,即尚未形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依法治国背景下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的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

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宪法

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宪法

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宪法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宪法的保护,因为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以下是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宪法规定:
1.受教育权: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这意味着学生有权接受教育,并且学校和教育机构有义务提供教育。

2.言论自由:宪法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人都应该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

3.宗教信仰自由: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这意味着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且学校不应该干涉学生的宗教信仰。

4.人身自由:宪法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这意味着学生有权自由行动,并且学校不应该限制学生的行动自由。

5.隐私权: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这意味着学生的宿舍、家庭和私人空间应该受到保护,并且学校不应该未经学生允许进入学生的宿舍或其他私人空间。

6.集会、结社自由:宪法规定,公民有集会、结社的自由。

这意味着学生有权组织社团、集会等团体活动,并且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7.平等权: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意味着学生不应该因为种族、性别、家庭背景等因素而受到歧视或不公正待遇。

以上只是宪法规定的一部分内容,但这些规定涉及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权益保障。

作为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同时,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应该遵守宪法的规定,
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受教育权法律规定有哪些?

受教育权法律规定有哪些?

受教育权法律规定有哪些?小编希望受教育权法律规定有哪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我国为了保证每个未成年人都能够接受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让我国的未成年人更好地接受教育。

但是很多人对法律的了解很少,对一些规定不是很清楚,有人要问了,受教育权法律规定有哪些?下面的小编将为你详细解答。

一、我国法律对于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有何规定未成年人朝气蓬勃、接受力强,又有敏感、脆弱之不足。

让更多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有利于未成年人提高竞争力,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而对减少其接触不良文化现象的影响、实现预防犯罪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颇有积极意义。

我国目前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保护未成年人是受教育权。

我国目前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这些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都有一定的保护,我国现行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是以大篇的条文对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给予保护。

在《总则》的第三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特别是第三章“学校保护”这一块第十三条,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

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法律对公民的受教育权有何具体规定《宪法》第四十六条对公民的受教育权作了原则性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3月1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进一步规定:
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十条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十七条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八条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第二十条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
的机构承办。

第二十一条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第二十二条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

按照国家规定具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能力的公民,应当接受扫除文盲教育。

“第三十六条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三十七条国家、社会对符合入学条件、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青年,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第三十八条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第三十九条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第四十条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本单位职工的学习和培训提供条件和便利。

第四十一条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第四十二条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