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学生作文)_教案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4篇)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4篇)《最后的姿势》及反思篇16、最后的姿势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谭、漱、吱、墟、撼、凹、感、诠、释”;会认识二类字“坍、攸”;能联系课文语境理解“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的意思,会用“生死攸关”造句。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能够理解“最后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生字,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最后的姿势》,感受谭老师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新课。
教学二到七自然段。
(一)、阅读课文二到七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环境和谭老师的句子。
(二)、交流环境描写的句子。
1、出示句子(1)、天空阴沉沉的。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有摇晃起来!地震!(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4)、地动山摇。
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理解交流:地震来势汹汹)2、指导朗读。
可以用上抑扬顿挫,重读,轻声,等到方法把自己体会传递给听者。
第一句子可以用低沉的声调读出天空的阴沉沉。
如:第二个句子的“摇晃”,第三个句子的“厉害,刺耳、腾空而起”;第四个句子的“地动山摇,重重,塌陷”等词可以重读或者轻读来强调。
3、比较四个句子的程度,用渐强的语调读出变化。
4、小组轮读。
(三)、此时谭老师分别都在做什么呢?教师引导,当天空阴沉沉时,谭老师正在——学生接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教师指导学习:谭老师上课会是怎么样的,请你快速浏览,结合下文回答。
《最后的姿势》教案
《最后的姿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会认读“坍塌”“攸”,会写“谭、漱、吱、嘘、撼、诠释”,检查预习情况,读通顺课文。
2. 结合“坍塌”“震撼”理解课文4-8小节,结合语言文字感受危急关头那“最后的姿势”。
二、重点难点:
1. 通过品读课文,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老师对生命的追求和诠释。
2. 能够体味环境及场景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三、教学评价设计:
1. 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 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 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 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学会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的情绪
或者情感的不同。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有关汶川地震视频、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1. 导入:播放有关汶川地震的视频,导入新课。
2. 检查预习:认读生字词,指导书写。
3. 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 精读感悟:
- 朗读课文,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
- 体味环境及场景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5. 总结:总结课文内容,升华情感。
6. 作业:搜集其他关于地震中感人故事的资料,与同学分享。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最后的姿势》,了解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和社会的破坏力。
2. 培养学生对战争和和平的思考和感悟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最后的姿势》的内容与主题分析。
2.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介绍。
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
4. 启发学生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过程:导入:1. 通过展示《最后的姿势》的封面和简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回忆并谈谈他们对战争的认知和感受。
主体:1. 介绍《最后的姿势》的作者和背景,并简要介绍小说的内容。
2. 请学生阅读小说的第一章,并让他们表达对于主人公和故事主题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于小说的观点和想法。
4.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语言、结构、意象等元素,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艺术魅力。
5. 提示学生思考并讨论小说中所表达的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想和观点。
6. 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或写一篇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短文,表达他们的思考和感悟。
总结:1. 汇总学生的观点和感想,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积极推动和平、反对战争。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了解其他关于战争和和平的文学作品,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参与相关主题的讲座,加深对战争与和平的认知和理解。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现评估。
2.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写作表现评估。
3. 学生的读后感或短文评估。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及简析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及简析[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2.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直奔重点1. 《最后的姿势》讲的是谁?找出课文中描写谭千秋老师最后姿势的句子,用______画出,有感情地读一读。
2. 交流(共三处)3. 这个姿势概括一下就是——?(张开双臂,护住学生)二、紧扣重点,品味文本1. 出示最后的姿势第一处: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指名读。
2. 语言文字要去细细品味,这句话你会抓住哪些词品味呢?你又品到了什么呢?3. 学生交流,教师要求学生把品味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 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的?请用~~画出第一段中描写环境及地震场面的句子。
读一读,品一品,这样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1)天空阴沉沉的。
(预示着地震的来临)(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情况危急)(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土腾空而起。
(情况越来越危急了)(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暗示着谭老师牺牲了)5. 生死攸关的一刻,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勇气像谭老师那样抉择。
(补充“范跑跑”事件)你可以不高尚,但不可以无耻。
6. 谭老师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呢?再读第一段,去寻找背后的原因。
(平常、早早地、人生的价值……)小结:这里的描写似乎与课文重点无关,实际上为人物形象做了铺垫。
7. 出示最后的姿势第二处描写:“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住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案两篇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案两篇«最后的姿态»第一课时教案1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络课文语境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3、经过品读言语文字,了解〝最后的姿态〞的内在含义,体会谭千秋教员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诠释,再结合读写训练,表达自己的感受。
4、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肉体质量的作用,学习正面烘托人物笼统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肉体质量的作用,学习正面烘托人物笼统的方法。
教学难点:经过品读言语文字,了解〝最后的姿态〞的内在含义,体会谭千秋教员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诠释,再结合读写训练,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文同窗们,你们一定还记得2021年5月12日吧!这是一切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侵袭了巴蜀大地。
这是一场相当于400多颗原子弹能量的大地震,一个个美丽的乡镇瞬间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同胞须臾间失掉了生命。
明天,就让我们一同去看法灾难中的一位教员,他的名字叫——谭千秋。
让我们共同去感受谭教员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态。
(板书课题)二、全体感知,了解文意1、过渡:课前同窗们都停止了预习,那么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2、谁能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这几个要历来说说主要内容呢?(5月12日发作大地震,教学楼就要坍塌了,谭教员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先生,自己却献出了生命。
)三、品读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1、过渡:谭教员为何能在生死攸关的时辰作出如此选择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回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2、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通常作者会抓住什么来写,我们应该抓住什么来读呢?(人物的举措、言语、神态、心思活动)3、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读课文。
请大家翻开书,默读课文2—7小节,找出描写谭教员言语、举措的句子,用横线画上去,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去描写人物的,你觉得哪些词句用得特别好,圈出来,在旁边做一做批注。
《最后的姿势》教案
《最后的姿势》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2 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体会谭千秋老师的精神品质。
(2)学习环境及场景描写对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2、教学难点体会谭千秋老师在生死攸关时刻做出选择的艰难,感受他的大爱与责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在灾难中勇敢救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危险面前,人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2、教师讲述: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老师在生死瞬间的选择,去感受他那令人震撼的“最后的姿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
(2)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废墟、坍塌、生死攸关”等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1、学习第 1 自然段(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交流:介绍了谭千秋老师的身份和他的日常表现。
(3)从“平常”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谭千秋老师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2、学习第 2 7 自然段(1)自由读第 2 7 自然段,画出描写地震发生时的语句。
(2)交流描写地震的句子,感受地震的可怕。
(3)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谭千秋老师是怎么做的?(4)重点研读谭千秋老师的动作和语言:“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6.doc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6 -1.带着疑问默读课文,标出生字和文中的四字词语,把音读正确,不理解的词语相互讨论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2.检查生字词语。
3.指名读课文。
思考:《最后的姿势》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 疏通文章层次。
(1) 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可以放在一起?写的是什么意思?(2) 汇报:第一段(1-3)大地震前,谭老师在平静地上课。
(开始)第二段(4-8)大地震发生了,危急时刻,谭老师用双臂掩护学生,他英勇献出了生命,四名学生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
(经过)第三段(9-12)谭老师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结果)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一、播放汶川大地震的有关视频短片。
过渡:这令人震撼的场面,让我们的同学心情颇为沉重,但是地震无情人有情,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了解故事经过。
1.生读课文4-8自然段,回答:这一段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是哪一句?为什么?2.学生交流并汇报。
出示有关词语,地动山摇重重砸下双臂张开血肉模糊誓死护卫3.请同学们带感情地朗读一遍。
三、追忆谭千秋老师(1)地震后,老师同学们怎样追忆谭千秋老师的?获救的学生飞身扑到我们身上。
一位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同学们眼中平时的谭老师和善、讲课妙语连珠、很有幽默感。
总结:谭秋千,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2)请一位同学带感情朗读最后一段(3)理解课题:课文为什么以最后的姿势命题?四、拓展说话你还知道汶川大地震中哪些人的英雄事迹,请说出来。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6篇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6篇《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WTT帮大家整理的《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体会出谭千秋老师的人格魅力,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最后的姿势”句子的含义,体会人生的价值。
二、教学准备:自制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回到20xx年5月12日那天,去共同关注发生在那天可歌可泣的故事,共同去认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共同去感受谭老师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
(板书:最后的姿势)(二)感受人物品质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自读课文第2——7小节,用笔画出描写谭老师的句子,并将划出的句子默默再读几遍,从这些句子中你看到一位怎样的谭老师。
1.学生自读课文2.集体交流句子,相机出示:(1)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
”(2)他意识到……快……(3)在教学楼……谭老师……护住了四个学生。
3.引导学生感悟句子,关注细节,感受谭老师的品格。
(优秀的老师,教书育人,是关心学生的老师,是一位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老师……)(大家快跑立即撑护住)4.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读出谭老师的内心世界师:谭老师是一位十分注重教书育人的老师,是一心关心学生的老师,是一位不光是言语教育还重视行动教育的老师,文章对他的言语行动的描写刻画第反映谭老师的平凡而又伟大,为了学生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师:请大家再看课文,文章除了在写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的时候还有这样的几句话,出示:(1)天空阴沉沉的。
(2)忽然,课桌……起来,地震!(3)楼房摇晃……腾空而起。
(4)地动山摇……塌陷了……。
这句话是当时的环境描写,在文章到底有什么作用,能否删除呢?5.学生自读品位,集体交流(真实,更反映情况的危急,同时反映谭老师的镇定)师:可见这些环境描写在文章中也起着衬托作用,十分有必要,更能反映谭老师的品质,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最后的姿势》教案
《最后的姿势》教案教案:《最后的姿势》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最后的姿势》的背景和主题;2.通过阅读并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3.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内心的情感共鸣;4.通过文学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教师简要介绍《最后的姿势》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学生自主阅读《最后的姿势》;3.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4.学生发表个人感想并进行文学欣赏。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最后的姿势》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向学生简要解释本文的主题和意图。
2.阅读与讨论(2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最后的姿势》。
阅读过程中,学生注意观察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表达方式。
阅读结束后,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读和观点。
3.个人感想发表(15分钟)每位学生准备自己的观点和感想,并发表给全班。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个人体验和情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内心的感受。
4.文学欣赏(15分钟)为学生播放《最后的姿势》改编的音乐或短片,引导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5.总结与延伸(10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鼓励学生思考关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并展开延伸讨论。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个人感想和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最后的姿势》的理解程度和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发展情况。
同时,教师也可以评估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反思:《最后的姿势》是一部深情而思索的文学作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主题,能够使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的人物和情节,能够表达个人观点和感受,并且通过文学欣赏培养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针对今后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和文学欣赏去思考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和人生哲学。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
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难点: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三、教学准备:学生查阅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PPT四、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发生过什么灾难吗?(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师: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一刻的情景。
(播放PPT中录像、图片并返回到第一张幻灯片)师: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谁能用几句话来说一说?(指名2人,说一说)师:这场地震将一个个美丽的乡镇变成了废墟,使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
面对死亡,却发生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指课题)齐读课题。
这个故事讲的是谁的事迹?谭千秋(板书,齐读),放PPT,指名王晟读谭千秋的简介(二)初读课文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PPT出示自读要求a、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5分钟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根据上下文试着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3、用直线划出写最后的姿势的句子。
4、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试着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b、检查、交流1、读词语(PPT出示词语,开火车读,一人读一个,大声一点)指导写凹,把书翻到33页描红。
2、交流词语的意思:先读出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再说说你所理解的意思。
3、交流你所划出的写最后的姿势的句子。
(共3句,找全后PPT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交流:①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②你怎么分段的?c、小结:刚刚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三)再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PPT出示要求)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15篇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15篇《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1设计意图:第一时间感应到地震发生的谭千秋老师,没有选择只身逃生。
他只喊了一句话,就使全班学生的生命转危为安。
他只做了一个动作,就让四个学生安然无恙。
他的一言喊尽了对学生的真爱。
他的一行铸就了他伟大的师魂。
教学《最后的姿势》,就是要通过解读谭老师的一言一行,让学生感受到他舍己为人、舍生取义的高尚师德。
弘扬正气,接过爱的接力棒,传递爱的精神。
设计思路:读一言一行,感悟高尚师德;听沉痛回忆,学习英雄精神;交流救灾资料,感受中华魂。
教学过程:一、破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最后的姿势》。
对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要问的吗?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新词,指生读,正音。
谭千秋洗漱吱吱废墟震撼凹陷感动诠释坍塌生死攸关指导“漱”“凹”的写法。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指生读,一生一段,读后正音)三、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叙述了在5.12汶川大地震到来时,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组织他的学生迅速撤离,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难以脱身的四名学生,而他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四、精读悟大爱,精品悟师魂。
1、学习第一段,以读代讲。
师:2008年5.12这是个平常的日子。
指生读第一自然段。
2、精读第2至7自然段。
品一言一行,感悟高尚师德。
师:然而,这又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这一天下午两点多,一场巨大的灾难猝然而至。
紧急关头,正在上课的谭千秋老师是怎样做的呢?默读第2至7自然段,圈画出描写谭老师言行的语句。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句子旁边批注。
六年级语文《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六年级语文《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精选13篇)六年级语文《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精选13篇)六年级语文《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析:《最后的姿势》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它是根据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时发生的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所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真实事件所写的。
谭千秋老师在灾难来临之际张开双臂,将四个孩子守护在身下,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对人生的追求。
为了更为立体地表现人物品质,作者还引用了最具说服性的三位人物的话语,侧面烘托谭千秋老师的英雄壮举,这样的描写使得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形象定格在我们心中,成为了一个永恒的瞬间。
教学目标:1.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的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能模仿运用。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通过搜集、整理与阅读资料,小组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除了理解“最后的姿势”所蕴含的“爱与责任”的人生意义外,还能学会课文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借助自主阅读的内容,也能写上一小段。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能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资料的查询,并认真阅读。
教师:制作教学PPT。
教法学法:在“读、思、悟”的过程中,采用“课前了解——小组探究——交流感悟——教师点拨”与“品读感悟——掌握学法”相结合引领学生真正认识谭千秋老师。
教学过程:一、视听结合,唤回真情。
1.课伊始,老师播放一张张感人至深的画面,并配以声情并茂的解说,将孩子一下子拉回到那个令人痛彻心扉的时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所有的轰然倒塌中,历史就在这一刻定格,突如其来的灾难将所有的欢声笑语掩埋。
裹满污泥的手拽不住生的希望,张大的双眼,是在寻求生的权利。
生命在此刻脆弱无比。
但他,却用世间最美的姿势延续了生命。
他就是——谭千秋。
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_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
《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_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摘要:下面是编整理六年级语上册《姿势》教案设计欢迎!教学目标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课,交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学生齐课题姿势师他是谁?生谭千秋老师(二) 师这又是什么样老师?从哪些语句出? 055学生默课独立思考圈画出相关语句写下批,这国难难突然临际可爱可敬人们演绎了惊天地泣鬼神感人故事谭千秋只是其[课件]《感动国》音乐声出示其他教师事迹师这还是姿势学生爱英雄责任师德学生齐课题姿势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多选择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特殊生命姿势下面是编整理六年级语上册《姿势》教案设计欢迎!教学目标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课学会课9生认识二类系课语境理重词语思3初步了谭老师脑海形成他姿势初步印象、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方法教学重初步了谭老师脑海形成他姿势初步印象教学难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方法教学“5”地震概况学生当了地震信息和参与抗震救灾活动学生集到地震感人故事3谭千秋老师人物介绍教学程课前观看汶川地震相关录象图片[课件] 课前5分钟(眼保健操)、检预习导入课 5—30出示词语废墟坍塌塌陷尘埃震撼诠释生死攸关妙语连珠公无私师德灵魂爱与责任[课件]指名师词语是有味道如何能出词语味道?生想象画面师真是银子你试试可以吗?指名师其实要想出词语味道还有金子那就是将词语放进句子谁试试出示句子008年5月日8分0秒场突如其里氏80特级地震将四川西北美丽城镇乡村瞬变成( )数以万计人失了生命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多选择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特殊生命姿势他用生命( )了( )( )[课件]师完全正确有声有色起体验!齐二、精课() 师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多选择可是谭千秋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特殊生命姿势300生这是什么样姿势?师学贵有疑学贵有法!请学们打开课由朗圈画出相关语句学生由圈画相关语句、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课桌上用己身体护住了四学生、我们发现他候他双臂张开趴课桌上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学生3、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姿势交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学生齐课题姿势师他是谁?生谭千秋老师(二) 师这又是什么样老师?从哪些语句出? 055学生默课独立思考圈画出相关语句写下批四人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方法进出全班交流并相机板(四人组推选代表发言写、、说)你出了怎样谭老师?学生板并说明忠职守临危不惧普通智慧亲切和善舍己救人敢英勇爱无言……师相机补充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场景描写师谭千秋位普通老师他用己5岁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师德灵魂出示人们这样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我们这样赞颂他 ![课件]齐学生板词语师这就是谭老师言传身教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什么?是公无私是他人着想集体着想国着想……[课件]学生齐三、拓展结师汶川地震是场年不遇灾难人然灾害前是渺但生命坚强和人爱却是光彩夺目这国难难突然临际可爱可敬人们演绎了惊天地泣鬼神感人故事谭千秋只是其[课件]《感动国》音乐声出示其他教师事迹师这还是姿势学生爱英雄责任师德学生齐课题姿势默哀祝福课件展示祝福图片师他们英勇行证实了地震灾害可以破坏我们但破灭不了3亿国人民团结奋斗战胜困难心[课件]师山可移生国人民抗震救灾心不会移师水可阻生阻不断华民族血脉情师少年智则国智生少年强则国强师有这样老师塑造我们师魂我们每炎黄子孙都有理由这灾难四川灾难华民族呐喊生汶川加油!四川加油!国加油!师全体起立!让我们向谭千秋向像谭千秋样伟人民教师向无数留给世人姿势英雄们致以崇高敬!生行少先队队礼!课件展示姿势图片作业超市、写话《谭老师我想对说…》、四人组合作份主题“地震”手报3、集准备班会课进行“姿势”英雄故事演讲会推荐刘肖《我该想到》【教学总结】今天课堂有沉闷虽然课前作了充分地准备可学生似乎不是很领情虽然习惯了学生默默无闻但心里还是失望!幸这班听话守纪律基目标倒也能达成反思如下感触酸如教学环境描写四句话我组织学生充分朗抓住标等感受情况危急和老师处变不惊虽然有别学生参与了回答但波澜不惊朗又让这种危机感减弱了很多考虑到课堂有限只作罢感触二甜品老师言行句动词“撑”是这样组织教学先让学生己演示这动作再让学生说说从“撑”体会到了什么?“双手撑”从力上突出谭老师使出全身劲头用己血肉躯张开把保护学生保护伞减轻碎裂砖块、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课桌造成严重恶这学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爱是老师对学生爱这样爱是种爱无私爱而我又追问谭老师不怕疼吗?他不渴望美生活他不怕己妻子和女儿伤心难吗?谁说说老师心声?这学生似乎有动容了他们说“我人换了四学生生命值得!”“他们还有美我怎么忍心他们就这样走了呢?”就这样交流我顺势问你看到了怎么样谭老师?学生理就比较到位了。
最后的姿势_教案教学设计_1
最后的姿势本文是关于最后的姿势,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读理解“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2、进行文本拓展,了解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感受他崇高的思想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责任感,树立对生活的信心,激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重点:品析谭千秋老师的一言一行,理解他在生死攸关的抉择,学习他大公无私,奋不顾身的英雄行为。
难点:正确理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为他生命最后的姿势!”【教学准备】本课生字词语,收集抗震救灾动人事迹的图片和视频片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2008年5月12日,一个令世界为之震惊的日子,山在颤,地在抖,万物在瞬间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
面对灾难,我们曾手挽手共抗战,面对灾难,我们曾用爱心添注一份力量,面对灾难,他们用血肉之躯架起了不朽的丰碑,他们将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再次走进曾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朋友、老师——谭千秋。
(板书课题:最后的姿势)二、走进故事,深入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大意,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勾画,便批注。
2.播放地震视频画面。
用词语概括看到的景象和心情。
(地动山摇、坍塌、天翻地覆、心惊肉跳、惶恐万分------)3.出示课文词语: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
学生轮流读词语。
4.在文中找描写环境的句子,谈读后感受。
(同桌互读,指名谈读后感受)出示:摇晃吱吱声尘埃腾飞而起地动山摇楼塌陷等词。
(那一刻,汶川在哭泣!那一刻,四川在低嚎!那一刻,中国在颤抖!!!)5.面对此情此景,如果是你会怎样做?谈谈自己感受。
6.当生命面临危险时,人的本能是保护自己,到安全的地方去,但是谭老师却没有这样做。
是他没有机会吗?我们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事实证明,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的姿势(学生作文)
本文是关于最后的姿势(学生作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最后的姿势
五(9)班董晨雨
地动山摇。
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任凭冰雹般的砖瓦都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
鲜血霎时间喷涌而出。
他咬着牙,忍着痛,拼了命地撑住课桌,不断告诉自己:不能倒下!家人和学生都需要我!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定格在5月12日。
当战士们发现他时,他的双手紧紧地抓紧了课桌的边缘。
课桌下还卷缩着四个学生,四个年轻的生命!他张开手臂的姿势如同保护着小鸡的母鸡,神态是那样的安详。
可以看出地震来临时,他把学生塞进了课桌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坚实的“长城”,用自己的生命给学生打造出生命之门的钥匙。
战士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的手从课桌上放下来。
这位可敬而又伟大的老师叫作谭千秋!
四名学生因为及时躲到了课桌底下几乎没有受到伤害。
当他们知道老师遇难时,个个放声痛哭。
是谭老师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是谭老师为了保护他们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们不能经受不了这次打击。
我们四人的命是老师给的。
就算我们不为自己活着,也要为老师活着!不能让老师的血白流,不能让老师枉死。
我们一定要振作起来!让老师的在天之灵感到欣慰!”幸存的一位男同学说。
听了这样的话,看了这样的场面,让人如何不感动呢?!人们无不为老师的爱和学生的话而轻轻抽泣。
学生,家长,同村人自发地为英雄老师做最后的告别。
“英雄一路走好!”“千秋名垂千古”一条条横幅映入眼帘。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谭千秋老师,我们爱戴您!
最后的姿势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姿势,让人们的心灵为之一震。
这是谭老师教给我们的最后一节课,课题就是《爱》!
谭千秋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评语:小作者对谭千秋老师牺牲时的画面尽行了细致的描写,抒发对谭老师的爱戴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