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青少年轻度创伤患者清创后精神状态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青少年压力应对能力和情绪调节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青少年压力应对能力和情绪调节的影响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青少年的压力逐渐增大,很多青少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很好地应对压力,导致出现种种不良情绪和行为。
因此,在教育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青少年有极为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少年压力应对能力和情绪调节的影响”。
二、心理干预对青少年压力应对能力的影响1.心理干预能够缓解青少年的心理压力,提高应对能力心理干预不仅仅是为了治疗心理问题,更是一种预防、保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手段。
而心理压力是所有心理障碍的源头,通过心理干预可以帮助青少年缓解压力,提高应对能力。
心理干预的过程就是一种心理康复的过程,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倾听、激励等方式降低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帮助其提高应对能力。
2.心理干预能够增强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修复能力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青少年的当前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自我调节,使其具备自我修复能力,这样才能在日后面对困境进行自我调整和修复。
心理干预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青少年寻找自我内在的健康资源,提高其自我意识和自我修复能力。
这样的过程不仅仅有助于青少年以后的心理健康,也能给其成长带来巨大的帮助。
三、心理干预对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影响1.心理干预能够调节青少年的情绪在我们的生活中,青少年会面对许多压力和挑战,这些挑战都会使人产生各种情绪,比如烦躁、焦虑、紧张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干预不仅仅是通过正向言语、鼓励等方式来安抚青少年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帮助其了解自己的情绪,通过技巧和工具来控制和调节情绪。
2.心理干预能够提高青少年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在生活中,很多青少年由于面对各种困难而产生负面情绪和行为,而通过心理干预,可以帮助其提高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心理干预的过程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弱点和优点,这样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特定训练。
这些特定训练不仅仅是加强心理健康,更是大大增强了青少年面对挑战和压力的能力。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引言清创缝合术是急诊科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通常用于处理创伤性伤口、烧伤、外科手术等情况。
尽管这种手术在医学上非常成熟和常见,但手术时患者常常会感到焦虑、恐惧、紧张,甚至出现情绪波动,这可能会影响术后恢复和治疗效果。
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手术中引入心理护理干预成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
本文将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相关观察和分析。
一、清创缝合术前患者的心理状态在进行清创缝合手术前,许多患者会感到紧张和不安。
他们可能会对手术本身感到害怕,担心手术过程中会出现意外或者疼痛。
他们可能也会担心手术后的恢复情况,担心伤口愈合不良或者留下疤痕。
很多患者还会感到焦虑和恐惧,担心手术的结果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
二、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急诊科护士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顾虑,使患者感到被关心和被理解。
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和提示性暗示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缓解焦虑和恐惧。
增加手术过程中的关怀和温暖,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手术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观察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手术中,引入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许多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得到了减轻,整个手术过程中呈现出了比较轻松和平静的状态,这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一些患者在手术前曾经非常紧张和抵触,但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他们的态度得到了改善,愿意配合护士和医生的治疗,这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对于一些特殊心理状态的患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他们在手术前后出现情绪波动的可能性,有利于术后的恢复和治疗。
四、心理护理干预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尽管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手术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来自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 社会支持对哪一条路径发挥了调节效应呢?为此, 我们对两模型的路径系数 进行了成对比较, 结果发现社会支持在表达抑制对PTSD 和PTG的路径上(γ 高社会支持组 = 0.13, γ 低社会支持组 = 0.42, p <0.05; γ 高社会支持组 = 0.24, γ 低社会支持组 = −0.19, p < 0.05)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为了进一步 检验社会支持在表达抑制与PTSD和PTG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性, 本研究 采用简单斜率检验(Preacher, Curran, &Bauer, 2006)分别对社会支持的 调节作用进行分析。
◦ 通过对以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系统回顾,我们发现社会支持可能是其中重要的调节变量。 对此, 情绪调节的社会背景假设认为, 情绪调节发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中, 社会关系建构了 情绪调节的外部资源, 它可能弱化、也可能增强情绪调节对心理反应的影响路径 (Marroquí n & Nolen-Hoeksema,2015)。 ◦ 目前关于情绪调节策略与创伤后心理反应关系的研究很少纳入社会支持这一变量。 ◦ 虽然有研究已经开始关注到情绪调节策略与PTSD 或PTG 的关系(Boden et al., 2012;Dunmore et al., 1999; Ehring et al., 2006; Gangstadet al., 2009; Mayou et al., 2002; Moore et al., 2008),但是都未同时考察情绪调节策略与PTSD 和PTG的关系。 ◦ 基于此, 我们拟以雅安地震后的青少年为被试, 考察社会支持在情绪调节策略与PTSD和PTG 之间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对创伤后应激 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社会支持 的调节作用
心理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效果研究
心理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效果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是一种由于遭受创伤事件而引起的心理障碍,常见于经历过战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严重创伤的人群中。
心理干预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已经在这些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首先,心理干预可以提供安全的环境,让患者有机会面对并处理创伤事件带来的痛苦。
在干预过程中,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倾听和理解患者的经历,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使患者能够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痛苦、恐惧和不安。
通过触发和面对这些负面情绪,患者有机会逐渐接受并理解自己的创伤经历,从而开始逐步摆脱心理困扰。
其次,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机制,改变消极思维模式。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消极的思维模式,如自责、无助、焦虑等。
心理干预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技术,帮助患者认识到这些消极思维的不合理性,并教导他们如何转变思维模式,采用更积极的应对策略。
例如,教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训练,学习寻找积极的解释和意义,并提醒他们将过去的创伤与现实生活进行区分。
此外,心理干预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适应新环境的能力,重塑人际关系。
创伤事件经常会引发患者对环境的恐惧和适应困难。
心理干预通过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对自己和他人的信任,重建人际关系,提供社会支持网络等方式,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和独立性。
在干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还可以引导患者逐渐面对恐惧,重返社会生活,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互动。
最后,心理干预还可以提供长期的支持和跟进,确保患者融入社会,避免复发。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需要长期支持的心理障碍,仅仅通过短期干预很难完全恢复。
因此,心理干预应该被视为一个长期计划,重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的改善。
在干预结束后,心理咨询师应继续跟进患者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以确保患者能够稳定恢复并融入社会。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清创缝合术已经成为急诊科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在进行清创缝合术的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恐惧、疼痛等不适情绪,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术后恢复。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通过对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一、心理护理干预的理论基础心理护理干预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通过心理护理知识和技能,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进行干预,以达到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目的。
清创缝合术是一项创伤性很强的手术,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和疼痛等不适情绪。
心理护理干预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心理卫生学、行为科学、社会学和护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和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1. 术前心理护理在清创缝合术的术前,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帮助患者认识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的风险,消除患者的不安和恐惧。
护理人员还可以借助相关的心理疏导和放松技巧,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增强对手术的信心,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 术中心理支持在清创缝合术的术中,患者往往会出现疼痛和焦虑情绪。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情绪,帮助患者尽快度过手术的艰难阶段。
在清创缝合术的术后,患者往往会出现恢复期间的疼痛、不适和对术后恢复的担忧等情绪。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对待手术后的疼痛和不适,增强患者对术后恢复的信心。
护理人员还可以进行术后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释放紧张情绪,减轻恢复期间的心理压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心理护理干预对创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创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作者:华致江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9期【摘要】目的分析将心理护理干预运用于改善创伤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收治的76例创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8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3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58%),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创伤患者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有效释放患者内心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心理护理;创伤;心理状态【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3783(2019)09-03--01创伤属于一种躯体应激,其不只是给患者机体造成损伤,同时也会给患者心理造成伤害[1]。
创伤会给患者带来疼痛,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影响临床治疗效果[2]。
因此,本文分析将心理护理干预运用于改善创伤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以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收治的76例创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具体情况见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收治的76例创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8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
其中,观察组患者有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为19至52岁,平均年龄为(39.48±5.38)岁;对照组患者有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为21至51岁,平均年龄为(40.32±5.46)岁。
心理干预对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已成为许多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虽然手术可以解决病症,但手术后患者需要一个疗程来恢复身体机能。
与此同时,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也非常重要。
好的心理态度对恢复至关重要。
因此,进行心理干预可能会对术后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影响。
心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方面的介入来解决与健康相关的问题。
它通常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分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计划。
对于术后患者来说,心理干预包括了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治疗、支持性治疗等多种干预方式,可以通过帮助术后患者克服情绪障碍,调节情绪反应,提升自我控制力和自我价值感等多种方式,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身体机能。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调整和改变患者对事物的认知方式来改变患者行为或情绪反应的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控制疾病的信心,减少对生活中不良事件的消极反应。
在术后康复期间,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情绪,以及减轻疼痛等不良感觉。
心理治疗是一种通过让患者与心理医生或咨询师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治疗方式。
这种交流可以帮助术后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通过自我控制、自我调整和改善复杂情绪的能力提高适应疾病的能力。
心理治疗可以让患者倾诉内心的苦闷和疑虑,找到宣泄和释放的途径,同时也可以给予患者更多的建议和支持,让患者能够更积极地迎接生活。
支持性治疗是一种帮助患者面对痛苦和焦虑情绪的治疗方式。
该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提供情感支持和情感安慰等措施,帮助患者摆脱沮丧情绪,并感受到朋友和家人的关爱和关注。
通过支持性治疗,术后患者可以缓解心理压力状况,减轻焦虑症状,提升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并增强术后恢复的信心和决心。
在进行心理干预时,需要针对术后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制定恰当的干预计划。
对于术后患者,应该进行心理评估,一方面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医生进行心理干预。
同时,需要制定合理的干预方案和注意事项。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首先分析了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的心理问题,指出了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此类患者中的重要性。
其次阐述了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概念和作用,介绍了其在急诊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然后详细说明了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措施,以及效果评价的指标。
最后总结了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结果表明,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康复效果。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急诊清创缝合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及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护理、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应用效果评价、心理问题、心理干预、方法、措施、评价指标、总结、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诊清创缝合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在医院急诊室经常应用。
患者在接受急诊清创缝合术时,常常处于焦虑、恐惧、疼痛等不同的心理状态。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加重患者痛苦,还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康复效果。
评价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于优化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手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意义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诊清创缝合术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手术本身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焦虑,甚至产生抑郁情绪。
对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应对手术过程中的心理困扰,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提高手术的顺利进行。
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手术满意度和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通过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增强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信任,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治疗效果。
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一、概述在现代社会中,青少年经历创伤事件后的心理反应日益受到关注。
大量研究表明,经历创伤后的青少年可能会出现诸如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消极心理反应[1]。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创伤后的青少年也可能展现出积极的心理变化,即创伤后成长(PTG),这主要包括自我觉知的改变、人际体验的改变和生命价值观的改变等方面[1]。
这种积极的心理变化强调了个体在与重大生活危机或创伤性事件抗争时的自我恢复和自我更新的能力[2]。
在影响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诸多因素中,情绪调节策略和社会支持的作用不可忽视。
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即如何有效地管理、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于应对创伤事件后的心理压力至关重要。
而社会支持,包括来自家庭、朋友、社区等的支持和帮助,也为青少年提供了应对创伤的心理资源和力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如何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以及社会支持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关系,我们有望为预防和治疗青少年创伤后心理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1. 背景介绍:阐述青少年阶段情绪调节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面对创伤事件后可能出现的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现象。
青少年阶段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期,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都在发生显著变化。
在这一阶段,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还影响其未来的社会适应和人生发展。
情绪调节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挫折或创伤事件时,通过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调整情绪反应,以达到适应环境、维护心理平衡的目的。
在青少年阶段,个体可能会面临多种创伤事件,如家庭破裂、亲友离世、自然灾害等。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青少年出现应激障碍,表现为情绪失控、行为问题、学习困难等。
同时,也有一部分青少年能够在创伤事件后实现成长,表现出更强的心理韧性、更深刻的人生领悟和更积极的生活态度。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当前急诊科清创缝合术过程汇总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本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清创缝合术的患者里,随机的选择68例患者,并且将其最终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有患者34例。
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是基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添加心理护理干预,同时对两组患者护理之前和护理之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
结果:进行护理之后两组患者在焦虑和恐惧情况都有所改善(P<0.05);并且对于患者焦虑和恐惧评分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里对于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可以快速改善患者产生的焦虑和恐惧情况。
标签:心理护理干预;急诊科;清创缝合术;心理状态外伤属于急诊科经常见到的病症,一般来说急诊科外伤的出现比较突然,并加上外伤疼痛比较剧烈,会为患者身心均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选择清创缝合术是对外伤予以治疗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段,可是针对外伤产生的疼痛以及心理的压力等令患者可以在清创缝合时经常会出现一些生理应急反应,这样的一种情况对于临床治疗的有效进行十分不利。
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对于观察组34例采取清创缝合术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目的是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产生应激反应,保证手术能够快速的实施。
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本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急诊科进行清创缝合术治疗的患者里,随机选择68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都有34例患者。
对照组里,男女比例为21:13,患者年龄分布在18到54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6.0±18.0)岁。
而观察组里,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0:14,患者的年龄分布为18至55岁,平均年龄为(36.5±18.5)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对比后可见P>0.05,具备一定的可比性。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一、引言急诊科是医院中对各类急诊病人进行初步救治和治疗的部门,其工作的特点是繁忙、紧张和高风险。
在急诊科内,清创缝合术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医疗操作,它对于伤口愈合和患者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众多病人在急诊科就医时处于疼痛和焦虑状态下,部分患者在进行清创缝合术时会表现出紧张、恐惧和情绪不稳定等症状,这不仅会给手术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也会影响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治疗效果。
二、心理护理干预的意义和作用1. 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清创缝合术是一种有创性的操作,其过程中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疼痛和不适感。
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手术的患者,他们可能由于情绪的不稳定和恐惧心理而导致疼痛感觉加剧和手术体验的不佳。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通过情绪疏导和情感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感和焦虑情绪,从而提升手术的舒适性和顺利程度。
2. 促进患者的配合和合作在进行清创缝合术时,患者的配合度和合作意愿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情绪稳定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拒绝、逃跑或者暴躁等不良行为,严重影响手术的进行。
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通过情绪引导和行为干预,帮助患者保持冷静和理性,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并配合手术的进行,有利于提高手术的顺利性和治疗效果。
3. 提升治疗效果和满意度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感受对手术的效果和治疗的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通过对患者情绪的调适和支持,使患者在手术和治疗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关怀和安慰,增强其对医疗工作的信任感和满意度,从而提高手术的效果和治疗的整体满意度。
三、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1. 研究对象选取10名在急诊科进行清创缝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为首次进行此类手术的患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男女患者各占一半。
2. 干预措施在进行清创缝合术前,研究人员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平和的语调,向患者传递治疗的重要性和手术的安全性,同时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的疗效分析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的疗效分析急诊清创缝合术是急诊科常见的创面修复手术,其疗效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对于此类患者,心理护理的个性化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的疗效。
一、个性化心理护理的定义及作用个性化心理护理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性,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和手段,致力于提供特定解决方案的一种心理护理方法。
其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的焦虑,稳定患者的情绪,促进其康复。
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的心理能力得到提高,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减轻心理压力,从而促进生理康复。
二、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的心理特点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往往由于突发事件带来的创伤或意外,导致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
常见的心理特点包括焦虑、恐惧、痛苦、不安和抑郁等。
1.情绪支持: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倾听,了解其内心的情绪需求,并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
如向患者传递坚定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手术和康复过程,增强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
2.信息提供: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过程和风险,在保持真实性的前提下,以温和的语气和简单的词语向患者传递信息。
患者在了解手术过程和效果后,能更好地应对手术及术后的不适感。
3.行为引导:引导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行为调节和应对方式的改变。
通过适当的呼吸训练和放松训练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并提醒患者注意自己的呼吸和身体感受。
4.疼痛管理:给予患者有效的疼痛缓解措施,如口服或注射止痛药物,并配合合理的换药和缝合技术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
5.康复教育:向患者提供有关个人卫生和创面护理的相关知识,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康复,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康复态度,促进创面愈合。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给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关爱,以及更全面的康复支持。
通过情绪支持,心理护理师能够为患者创造一个温暖、安全且被理解的环境,促进患者的情绪宣泄,并帮助患者摆脱负面情绪。
信息提供和行为引导能够提高患者对手术过程和康复措施的认知,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控制感和信心,减轻焦虑和恐惧感。
心理干预对创伤后心理障碍康复的效果评估
心理干预对创伤后心理障碍康复的效果评估创伤后心理障碍(PTSD)是一种在遭受创伤经历后发生的一系列心理症状,包括回忆、噩梦、惊恐、烦躁、恐惧和避免创伤相关刺激等。
心理干预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创伤后心理障碍的康复过程中,以促进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恢复。
本文旨在评估心理干预对创伤后心理障碍康复的效果,并探讨其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心理干预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眼动脱敏再加工(EMDR)、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这些干预手段的目的都是帮助患者降低心理症状的严重程度,增加应对创伤的适应力,并提高生活质量。
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个体的主动参与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合作,患者可以安全地探索痛苦的过去,以解决精神创伤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心理干预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和认知模式,以应对创伤带来的负面情绪和思维,从而减少恐惧、焦虑和抑郁等不适应性反应。
对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估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主观反馈和客观指标。
患者的主观感受常通过量表和问卷调查进行评估,以获得他们在心理症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此外,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观察和评估也是评估干预效果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在创伤后心理障碍的康复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一项对比试验发现CBT在减少PTSD症状方面具有短期和长期的功效。
EMDR也被证明可以显著减少创伤后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此外,支持性心理治疗也被证明有助于促进心理适应和功能改善。
然而,心理干预在不同个体上的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一些因素,如创伤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处置的及时性、患者的个人特点等,都可能影响干预的效果。
因此,在实施干预前,个体差异的评估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在心理干预的实施过程中,专业心理咨询师的经验和技巧也是需要重视的。
他们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心理分析能力和适应性处理能力,以充分发挥干预的效果。
此外,适当的干预时机和干预的持续时间也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以确保干预的最佳效果。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的疗效分析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的疗效分析
急诊清创缝合术是常见的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
恐惧、疼痛等不适体验,这些不良情绪可能对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和帮助患者顺利完成
手术。
在该研究中,我们选取了50例接受急诊清创缝合术的患者进行了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疗效进行了分析。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与患者进行短暂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
2. 根据患者的个人特点和情绪变化,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调节方案。
3. 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简短的心理干预,教授患者放松技巧,缓解焦虑情绪。
4. 在手术过程中,通过言语和身体语言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安全、温暖、舒适的氛围,引导患者放松情绪,降低疼痛感。
5. 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在疗效分析方面,我们采用了多种数据和量表来评估干预效果。
主要包括手术时间、
手术成功率、患者疼痛感和焦虑情绪程度。
结果显示,经过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后,手术
时间有所缩短,手术成功率有所提高。
同时,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焦虑情绪程度也有所
下降。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
的情绪状态和手术效果。
因此,在实际临床中,适当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
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和康复。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科病人进行清创缝合手术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比心理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的急诊科清创缝合病人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心理护理对病人术后情绪状态和疼痛感知的干预效果。
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病人的术后疼痛感,改善病人的情绪状态,并且提高病人对治疗的满意度。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诊科,清创缝合术,应用效果引言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负责对急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和治疗。
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处理各种皮肤切割伤口和撕裂伤口。
清创缝合术本身是一种创伤性操作,病人在手术前后会面临着各种身心困扰。
对急诊科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病人缓解焦虑、恐惧和疼痛感,提高病人对治疗的接受度和治疗效果,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旨在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急诊科病人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本医院急诊科进行清创缝合手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共计200例,根据病人自愿原则,将其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100例。
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伤口部位、伤口大小和疼痛评分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2.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组在手术前通过专业护士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包括情绪疏导、术前宣教、疼痛管理等。
术中注重与病人交流,减轻病人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术后进行心理护理跟踪,定期对病人的情绪状态和疼痛感进行评估和干预。
3.观察指标观察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伤口感染、伤口裂开、疼痛加重等,并对病人的术后情绪状态和疼痛感进行评估。
术后1周随访,对病人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
4.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和满意度评分,采用 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比较。
心理健康干预对精神疾病人群功能恢复影响
心理健康干预对精神疾病人群功能恢复影响作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精神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精神疾病不仅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其功能恢复带来挑战。
而心理健康干预作为一种综合的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精神疾病人群中。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干预对精神疾病人群功能恢复的影响,并通过论证和研究结果来支持这一观点。
首先,心理健康干预可以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精神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而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往往阻碍了他们积极参与治疗。
通过心理健康干预的方式,患者可以获得情感支持、心理教育和认知行为疗法等,从而减轻他们的痛苦和困惑。
这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可以促使患者更愿意接受治疗,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加速功能恢复的进程。
其次,心理健康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情绪和心理状态。
精神疾病患者经常伴随着情绪的波动和心理的压抑。
而这些负面情绪和心理状况会对患者的功能恢复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健康干预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等手段,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和心理状态,提升他们的积极情绪和自我认知。
这种积极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日常生活,从而促进功能恢复。
此外,心理健康干预可以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
精神疾病的患者常常存在着社交障碍和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限制了他们的社交活动和功能恢复。
通过心理健康干预,患者可以学习社交技巧、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等,从而改善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促进功能恢复。
最后,心理健康干预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感。
精神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患者主动参与和管理自己的健康。
然而,由于患者的心理问题,他们常常对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感到无助和无能为力。
通过心理健康干预,患者可以获得认知行为疗法和自我效能培养等,从而增强他们管理自己疾病的能力和信心。
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提高自我效能感,促进功能恢复。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急诊科是医院中最繁忙的科室之一,常见的病例包括各类创伤和意外伤害,清创缝合术是急诊科医生常规处理伤口的方法之一。
对于患者来说,接受创伤缝合治疗可能是一种心理压力,如果医生能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将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研究观察了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
选取急诊科缝合治疗的患者 80 名,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除了常规治疗外,还接受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干预包括以下内容:1. 患者入科后,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亲切友好,用轻松、安慰的语气与患者沟通,让患者感受到温馨和关怀。
2. 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耐心地解释治疗过程和步骤,让患者了解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感。
3. 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患者处理情绪问题和心理问题,积极做好护理工作。
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0%,痊愈期间平均富有愉快感,心理状态良好,疼痛感大大减轻,患者对治疗态度积极,接受治疗过程中所需的仪器器材和操作,变得容易。
在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的情绪变化较为稳定,没有出现情绪激动、抑郁或焦虑等不适情况。
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75%,治疗期间疼痛感较重,心理状态不稳定,一些患者不能很好地接受治疗所需的器械及操作,出现仪器器械的舒适度,治疗过程中焦虑和紧张情绪较为明显。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心理状态,降低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促进患者正常的康复过程。
因此,急诊科医生应当重视心理护理干预,逐步将其纳入到治疗方案中,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治疗服务。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20-04-07T16:03:08.89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4期作者:沈晚晴[导读] 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急诊科进行清创缝合术的患者(48例)作为观察对象,利用数字分配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观察组(n=24)及对照组(n=24),将心理护理干预实施于观察组,将常规护理干预实施于对照组,利用焦虑自评表、抑郁自评表进行情绪状态评分,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结果:观察组情绪状态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优势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相比于对照组,优势比较明显(P<0.05)。
结论: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优化患者临床指标,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诊科;清创缝合术;应用效果本次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急诊科进行清创缝合术的患者(48例)作为观察对象,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本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进行清创缝合术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能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无语言功能性障碍;入组患者经家属及本人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精神状态不稳定患者,不愿意参与研究者;利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4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有12例,平均年龄(31.8±2.6)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龄(32.2±2.5)岁;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认定批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资料经过分析,差异不明显,不会干扰数据结果(P>0.05)能够进行对比。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淇县人民医院 456750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2月17日至2017年2月17日我院收治的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1例。
参照组采用常规清创缝合术,研究组在常规清创缝合术的基础上辅助个性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变化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级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P<0.05。
结论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够明显降低不良情绪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对其预后有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护理;急诊清创缝合术;不良情绪清创术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手术,尤其在急诊科,经常处理许多的急诊创伤病人,因此急诊清创的应用最多。
在对患者进行急诊清创的过程中,由于操作刺激创口或由于创口的疼痛等各种因素均可引起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处于不良情绪中的患者对治疗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给清创缝合带来一定的难度。
因此护理人员在清创缝合中辅助个性化的心理干预至关重要[1-3]。
本次研究就是探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对我院收治的82例急诊清创缝合患者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分析,现将研究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17日至2017年2月17日我院收治的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诊清创缝合的指针,入组前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研究,剔除和研究无关的干扰后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1例。
在研究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1例;年龄在20-60岁,年龄均值为(36.25±3.54)岁;损伤原因为:摔伤10例,器械伤13例,交通意外12例,其他原因6例。
在参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2例;年龄在21-60岁,年龄均值为(36.42±3.38)岁;损伤原因为:摔伤11例,器械伤12例,交通意外14例,其他原因3例。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实验所选取的66例患者均为本院2019 年1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接受急诊清创缝合术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3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在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方面比较,观察组两项评分经护理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给予经清创缝合术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度,安抚患者情绪,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治疗,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诊科;清创缝合术急症外伤通常都属于突发情况,对患者会造成生理和心理上双重压力,事后患者易产生焦虑、不安、恐慌等心理状态,伤口的疼痛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使疼痛感更加强烈。
在传统的急诊科室中,往往较为侧重于患者治疗而忽略了患者心理上情绪上的变化,使患者术中容易发生应激反应,从而使手术效果也受到一定影响。
可见,不单单要注重患者的治疗,也要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本文为进一步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选取了我院急诊科66例经清创缝合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现将其研究报告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所选取的66例患者均为本院2019 年1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接受急诊清创缝合术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3例。
观察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30.81±13.6岁,对照者患者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15~74岁,平均年龄30.93±13.42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纳入标准:外伤,生命体征平稳,需行清创缝合术。
排除标准:有高血压、心脏病病史或意识不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干预对青少年轻度创伤患者清创后精神状态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少年轻度创伤患者清创后精神状态的影响。
方法 180例外伤清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
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另增加清创前和换药时的心理干预。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入院时和清创后对2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价。
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CL-90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创后一周SCL-90量表中干预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偏执分值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
结论心理干预能够减轻轻度创伤清创青少年患者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 心理干预轻度创伤精神状态青少年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面临学习、就业、个人发展、择偶等诸多问题,其身体创伤后的心理状态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经历创伤的患者,除了面对身体上的损害,常常还会面对心理上的创伤。
有资料表明青少年患者在创伤后的心理问题较其他年龄人群更严重[1]。
为了探讨青少年创伤患者清创时常见的心理问题,并寻找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案,笔者对2008年5至2010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轻度创伤清创的青少年采用心理干预的方法,观察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根据Baker等[2]建立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选择来本院接受清创的轻度损伤(ISS<16)青少年患者180例。
其中男性117名,女性63名,平均年龄17.2 2.7岁。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
排除头部外伤、伤后有昏迷史、既往有外伤史、精神疾病史患者。
患者在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和受伤部位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x± S,例,n=90)组别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受伤部位男女初中高中大学上肢下肢胸腹背臀对照组16.7±2.862 28 32 28 30 38 29 16 7干预组17.7±2.555 35 27 40 23 27 40 12 11 P >0.05 >0.05 >0.05 >0.051.2方法1.2.1一般护理。
术前主动获知患者受伤的原因及过程,致伤外力的性质、方向、受伤时间、出血情况等。
仔细检查伤口,检查及评估损伤及污染程度,伤口缺损的范围、程度,是否有其他合并伤。
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及耐受力,观察患者全身情况。
术中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手术部位。
备局麻药、手术包、冲洗液、绷带等,配合医生早期彻底清创。
术后预防感染,妥善固定。
本科门诊随诊,换药按以下步骤处理:①揭除敷料:取下外层敷料后,内层敷料先用生理盐水浸湿,然后用镊子取下,如有少许渗血用棉签压迫片刻。
②清理伤口:伤口周围皮肤用75%酒精或0.5%碘伏棉球由内向外作环形消毒,然后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清洗伤口。
③覆盖敷料:伤口用75%酒精小方纱(两层)覆盖,最后盖上无菌敷料、胶布或绷带固定。
清创缝合术后第1 d、第2 d进行首次、第2次换药,然后间隔3 d换药1次,直至伤口拆线为止[3]。
平均换药天数对照组为2.3天,干预组为2.4天。
1.2.2 心理干预入院时两组患者均进行干预前SCL-90心理健康测验。
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患者除一般护理外,在清创前和每次伤口换药时实施心理干预,内容包括:①与患者面对面交流,必要时单独沟通,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互信的医护患关系,随时把握患者的心理动向;②当疼痛难忍时,可向患者讲清楚,疼痛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说明机体正处在调整状态,疼痛感是暂时的,鼓励患者增强同病魔做斗争的决心和信心,通过自我暗示,减轻疼痛。
但对于某些较大且严重的位于神经末梢丰富部位的有剧烈疼痛难忍的伤口,仍需行局部阻滞麻醉以减轻疼痛,防止疼痛性休克的发生[4]。
③个别心理辅导,特别注意对患者因持续疼痛产生的焦虑感及抑郁情绪采用启发、疏导等方式实施心理疗法及给予心理支持;④向患者讲解有关清创及伤口愈合的相关知识,如伤口愈合期间的注意事项,加深患者对自身外伤状况的了解,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
鼓励其早日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5心理汇报:向患者了解病史,鼓励患者描述其伤后心理感受。
找出影响患者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
心理汇报完全遵循自愿的原则,不强迫患者进行描述,并在必要时分阶段实施,以避免患者出现较大情绪波动。
消除患者由于对自身伤病缺乏了解产生的过度恐惧与焦虑;○6转移注意力疗法:对于精神过度紧张,表现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指导其分散注意力,如看书,听音乐,看电影等。
所有患者在清创后1周来门诊换药时进行第二次SCL-90心理测验,与清创前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
2结果2.1 治疗前后两组SCL-90评分比较入院时两组的SCL-90各项目分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清创后1周两组的SCL-90各项目除精神病性指标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干预组清创后1周与入院时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强迫、焦虑、偏执、躯体化、敌对、抑郁、恐惧七项分值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对照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数值比较(x S, n=90)组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对照组入院时 1.32±0.59 2.06±0.37 1.92±0.56 1.77±0.38 1.01±0.50 1.32±0.39 1.43±0.92 1.02±0.81 1.89±0.661周后 1.21±0.49 2.01±0.37 1.47±0.56 1.53±0.38 0.88±0.34 1.01±0.33 1.29±0.36 0.89±0.74 1.27±0.60干预组入院时 1.05±0.51 1.49±0.61 1.87±0.55 1.46±0.43 1.02±0.39 1.45±0.56 1.02±0.45 1.21±0.62 1.26±0.33 1周后0.45±0.67b,d0.68±0.34 b,c 1.12±0.52a0.90±0.47a,d0.66±0.41 b,c0.70±0.63 b,d0.43±0.39a,d0.55±0.47 b,c0.40±0.54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a:P<0.01,b:P<0.05;与干预前比较,c:P<0.01,d:P<0.052.2 伤口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清创缝合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对照组愈合良好86例,感染2例,愈合率为95.6%,干预组愈合良好88例,感染1例,愈合率为97.8%,两组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处在身心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其心理承受力弱,阅历少,急性创伤及持续慢性的伤痛会引起不安、抑郁、焦虑情绪,而患者对自身症状认识的不足也极为常见,这都将直接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尤其是遭受可能在重要部位留下疤痕创伤的年轻患者的心理问题更应该受到普遍重视。
青少年患者因其特殊的社会角色和生理状态,在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面临较普遍的心理障碍,防范和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是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5, 6]。
本次研究对需要接受清创术的青少年接受心理干预前后的SCL-90指标进行了考察。
1周后干预组的SCL-90各项目除精神病性指标外,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
干预组干预后分值与入院时比较,强迫、焦虑、偏执、躯体化、敌对、抑郁、恐惧七项均有显著改善。
这证明了心理干预对于接受清创术的青少年心理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多数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是青少年面对应激事件后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独生子女在幼年时代受父母亲友的百般宠爱,很少吃苦受累,他们在家里都是掌上明珠,但到了大学之后却要独立面对生活和学习。
这一代人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遇到突发的应激状况,尤其是自身的创伤就容易导致心理上的失衡,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可以达到减轻心理负担,促进患者从创伤中整体康复,早日恢复学习生活的目的[7, 8]。
因此,青少年患者在清创的同时还应加强医患、护患沟通,增加患者对疾病相关常识的认知度,使患者掌握一些减轻心理负担的方法,保持良好心态,配合检查和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1] Bisson J I.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 BMJ,2007,334(7597):789-793.[2] Baker S P, O'Neill B, Haddon W J, et al. The injury severity score: a method for describing patientswith multiple injuries and evaluating emergency care[J]. J Trauma,1974,14(3):187-196.[3] 汪广秀,梁土轩,曾小梅,等. 不同换药间隔时间对清创缝合术后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2010,09(7):17, 79.[4] 向勤,罗梅. 外科换药疼痛的心理护理[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5):426.[5] Walton G M, Cohen G L. A brief social-belonging intervention improves academic and healthoutcomes of minority students[J]. Science,2011,331(6023):1447-1451.[6] 韦志岩,孙建中,张岿,等. 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1):46-47.[7] Wolmer L, Hamiel D, Laor N. Preventing Children's Posttraumatic Stress After Disaster WithTeacher-Based Intervention: A Controlled Study[J].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11,50(4):340-348.[8] Roberts N P, Kitchiner N J, Kenardy J, et al. Earl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to treat acute traumaticstress symptom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0(3):CD0007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