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群发展初探——浙江省小城镇群规划示例
浙江城市群发展模式规划方案
浙江城市群发展模式规划方案大家好 !我是邱善富,来自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王村口镇后塘村22号。
丽水属浙江欠发达区,但近年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
其原因可大致归结为浙江东部地区及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力。
在高中之前我从未离开过丽水这块宝葫芦,但这并不代表我不关注其他地区,从众多的书籍中,我已经了解了浙江乃至全国全世界的经济发展态势,当然,了解归了解,更为关键的还是能力的提升。
进入大学后由于专业需要,我也看了很多管理类尤其是企业管理类的书籍。
对于中国国有、私营企业乃至外资企业都有所研究。
2010 年 6 月 24 日,中央正式推出新的长三角规划方案,在这个方案中长三角新增了温州、金华、衢州等 7 个城市成员,这就意味者随着浙江 3 小时经济圈的建设,省内 10 个地级市加入了长三角俱乐部(除丽水)这对我省经济发展无疑是一次推动。
我省历来坚持全面平衡发展战略,与江苏省密集型发展不同的是:我们要实现区域协调坚强发展!我们看出国家已经将政策放在长三角,这也是必然的,因为这里有科技人才优势,这是软实力。
浙江省一定要抓住这次历史机遇,从现实出发,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争取在东部沿海各省中率先实现科学发展和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因此制定属于浙江本省的工业化城市群发展方案显得尤为关键。
根据我的观点我将分别从带状发展模式和中心发展模式来分析。
首先从中心来看。
实行分级中心发展,第一中心是杭州中心城市圈,第二中心是宁波中心城市圈,第三中心是金华中心城市圈,第四中心是温州中心城市圈。
第一和第二中心城市圈为前沿发展城市圈,作为长三角两大副省级以上城市,理应成为浙江经济的先导,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三中心城市圈为过渡发展城市圈,作为浙江省的中间力量,金华市的发展关系到浙江省全面协调发展战略的实现,理应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制造业基地建设和物流中心建设。
第四中心城市圈为后盾发展城市圈,作为浙江第二大沿海港口,以温州强大的资金和产业优势,加强温台合作,完全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相比长三角北翼的连云港等苏北地区,我力挺温州!——以杭州为核心的城市圈杭州市是浙江省省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浙江农村小城镇建设问题及对策初探
浙江农村小城镇建设问题及对策初探摘要文章分析了浙江省农村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搞好小城镇建设的6条对策,指出农村小城镇建设不但要搞好规划,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小城镇人员的素质。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问题;对策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这是我省的基本国情。
小城镇建设在推动农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她不但是农村商品经济运行的枢纽和中心,也是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小城镇发展,党中央在十五届三中全会时还首次把小城镇建设发展纳入党的纲领文件。
由此可见,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建设,已成为我国在21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本文结合我省的一些情况,对农村小城镇建设的一些问题和对策作一初步的分析,以供商榷。
1农村小城镇发展的主要问题1)农村小城镇的布局规划工作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小城镇建设的投资数量大而且回收期长,一旦建成后又具有位置的固定性,这就决定了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作好布局规划工作,以保证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
但是目前由于在规划工作中存在欠缺,小城镇建设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规划起点不高、不够合理,小城镇建设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不明确,如:有些地方忽略了城市与小城镇之间可持续的协调发展关系,过分强调城市发展的需要;有些地区小城镇的规划虽然开始了,但规划不够细致,缺乏科学依据,具体操作困难较大;有些地区小城镇规划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需求不协调,落后于经济建设步伐,造成巨大的浪费。
2)小城镇建设规模小。
小城镇建设与其他经济活动一样,具有最佳规模的问题,只有当小城镇建设达到最佳规模后,才能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小城镇发展,规模比较小,难以达到小城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发挥。
3)农村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薄弱。
基础设施是农村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内容,它关系到小城镇能否合理地满足人们的工商业活动和生活需要。
浙江省小城镇的分类与发展模式研究
Abta t src :Aco dn o te ee tZ @ a g Ur a y tm ln a d b s d O h n lss a o tte d wd p n c r ig t h rc n h n b n S se P a n a e n t e a ay i b u h e o me t b c g o n n o mainme h ns o ein ’ s l t wn ,s l t wn ’ iet n wi o al iesf tt e a k ru d a df r t c a im f o Zhja g S mal o s mal o s dr ci l t tl dv r i a h o l y y
fom he pont r t i s of“s c ga z to pa e or nia in”. ‘ t e en ion e iu ton’ n “ e rc a l ss ofct v l m e ‘ ur v r m nts t a i ’a d m t i na y i iy de eop nt na lve” s p r t l e l e a a ey,t e ntgr tst eq lttvea d qu ntt iea l i y s a es pep iin,w ege nu b m o es in h ni e ae h uaiai n a i v nayssb p c u r osto at taF c r ce tfca d ra on be a s t n rs l n t a t fo ii n e s a l sorme t e u ta d a ls . r m t e a p c s o “s a e o ga z t h s e t f p c r nia i on”. “d v l me t a t r a d e eop n p te n” n
浙江特色小镇规划与实践
浙江特色小镇规划与实践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实践在该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浙江特色小镇的建设旨在通过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小镇,促进经济发展、优化城乡发展格局、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下面我将从规划理念、实践案例以及问题与挑战三个方面来介绍浙江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实践。
首先,浙江特色小镇的规划理念主要包括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创新发展意味着小镇要积极寻找创新的发展路径,通过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来推动经济发展。
绿色发展要求小镇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共享发展要求小镇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建设群众喜爱的社区和文化活动场所。
高质量发展要求小镇在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保持良好的发展水平。
其次,浙江特色小镇的实践案例丰富多样。
例如,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东方文化创意小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打造了一个集创意设计、艺术表演、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
这个小镇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企业入驻,成为当地的旅游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另外,位于湖州市南浔镇的南浔古镇则通过保护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打造了一个集旅游、文化娱乐、特色餐饮于一体的传统古镇。
这个小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然而,浙江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实践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有些小镇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其次,小镇的发展往往是单一的,缺乏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一些小镇只注重单一领域的发展,缺乏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容易形成激烈竞争和过度依赖其中一产业的局面。
最后,小镇的规划和管理还存在着不合理和不完善的问题。
有些小镇的规划和管理不符合实际需求,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导致规划不落地和管理混乱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浙江特色小镇的规划和实践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中心镇培育成小城市路径研究——以浙江金华为例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作为连结城乡节点和纽带的中心镇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将其培育成小城市,对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培育小城市有利于吸引农民进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增强农村地区“造血功能”,缓解“大城市病”,夯实城乡一体化基础,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培育小城市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客观要求(一)培育小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集镇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甚至有所衰落。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确立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总方针①,小城镇有了快速发展。
90年代,随着开发区和都市新区建设的快速发展,部分小城镇发展速度减慢甚至萎缩,一些具有一定区位优势和潜力的镇则快速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实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战略,十七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城镇化方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推动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小城市培育是对改革初期小城镇发展的继续和深化,也是新农村建设战略向纵深方向的发展[1]。
中心镇是城乡互动的重要平台,将其培育成小城市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二)培育小城市是区域发展的需要与大中城市相比,小城镇资源集聚能力弱,人居环境差,人口集聚速度慢,如何将它们培育成小城市?区域城镇村的分布格局是历史形成的,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城镇与村庄分布方式,将中心镇培育成为小城市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注重特色,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高度进行谋划。
以金华市为例,全市1.09万平方公里的市域内有75个小城镇,2002年以来,该市挑选了33个条件较好的镇作为中心镇来培育;2006年选取《浙中城市群规划》的“一轴一环”空间架构上的汤溪、孝顺、横店、佛堂、古山5个节点小城镇,作为重点中心镇培育;2010年以来对横店、佛堂、古山、安文、桐琴、孝顺等6个中心镇按小城市进行培育,以优化区域城镇空间布局。
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群发展初探_浙江省小城镇群规划示例
文章编号 1002-1329(2002)04-0032-06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群发展初探*浙江省小城镇群规划示例龚松青!厉华笑*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
摘要 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后,在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的小城镇密集地区,城镇的空间形态正在发生重组和优化。
以浙江省小城镇群规划为例,试图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密集区的城镇空间布局形态进行探讨。
关键词 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密集区;小城镇群;浙江省TH E DISC US S IO N O N TH E DE VE L O P ME NT O F S MA LL TO WN CLU S TE R IN DE V E LO P E D PR O VIN CE S WITH SM AL L TO WN CL U STE R IN ZHE JIAN G PR O VIN CE AS A N E X AM PL EGONG Songqing,LI Huaxiao AB STRACT:With the ac 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sm a ll tow ns a re expe riencing a spa tial restructuring a nd opt imization.This paper explores the layout of the small tow ns,especially those in de veloped are as such as Zhejiang provinc e.KE Y WO RD S:deve lope d are as;small town conce ntrated a rea ;small town cluster;Zhe ji ang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 TU 982 文献标识码 B1!浙江省城镇空间分布和小城镇密集区1 1!城镇空间分布浙江省是我国人口和城镇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2000年末人口密度422人/km 2,城镇密度9 5个/1000km 2。
小城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探
定 的产 业基础 ( 郭照河 ,2 0 1 1) 。
( 二 )劣 势
济 产 业链 。 以绿 色种 植 、特 色养 殖 、速
生林 业 为 三 大基 础 产 业 ,延 伸 出 九 大
农 副 产 品 深 加 工 产 业 ,并 相 应 衍 生 出 污 水 处理 、沼 气 发 电 、生 物 质发 电三 大 静 脉 产 业 , 最 后 提 出 了相 应 的 保 障措
吕洞 固、崔庄 、东高 固、西高 固、陈村 、后 王庄 西王堡 、申屯等
施 。
分 利用四县 交界区域所具有的人才 、 技术 、 农畜产 品、市场等各种资源发展 自己,同
时可 以整合利 用四县交 界区域 经济互 补 、
1 . 产业链 条短。候村镇现 有产业链条
偏短 ,主要 为种植 、养殖 、日用产 品生产 、
小型加工等 ,且企 业单 兵作战现象较 为普
遍 ,协作意识 差。镇 内产业链 条需进一步
关联 、错位发展 的优 势。
产 业 环 境 分 析
关键 词 :循 环 经 济
保 障
2交通优势。 侯村镇是 四县交界区为数 不多的具有高速交叉 、 公路交汇的乡镇。 距
大广高速曲周 出入 口仅 1 公里 , 距曲周县城 车程仅 1 5 分钟 , 距3 O 9 国道车程仅 1 0 分钟 ,
延伸 ,以进一步提 高产 品附加值 和产 品科 技含量 ,促进镇 内产业聚集。
2 . 产 品附加值低 。侯村镇农产 品多为 初级农产 品,缺乏深加工 ,使得产 品附加
问 题 的 提 出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 出, 建设生态
文 明, 是关系人民福祉 、关乎 民族 未来 的长
距1 O 6国道车程仅 1 0分钟 ,距邯郸市车程
浙江小城市发展的路径抉择
浙江小城市发展的路径抉择作者:陈建军来源:《小康》2013年第06期在每次改革和发展的大转折面前,浙江人总是能够依据自己的资源禀赋、路径依赖、发展逻辑,走出具有浙江特色的发展道路,当这些创新和浙江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表现联系在一起时,浙江的行为就会吸引全国的目光,但如果不是从更深和更广阔的背景下认识到浙江的特点及所面临的挑战,追随可能会变得盲目浙江的小城市建设,是和浙江的小城镇发展紧密相关的。
浙江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人口密度也高,自古以来就是经济发达之地,由此导致浙江的小城镇的发达。
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浙江共有334个镇进入了全国千强镇的行列,占三分之一强,全省人口超过5万、财政收入超过5亿的大镇共51个,这为浙江目前推进的小城市发展试点工作提供的坚实的物质基础。
小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浙江小城市发展的产业基础是农村工业化而来的中小企业集聚,小城市发展的财政基础是省管县的财政体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工业化推动了浙江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也使得一大批小城镇涌现出来了,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像一对孪生兄弟,支撑着浙江经济的半壁江山,并成为浙江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适应这种状况,早在20世纪80年代,浙江就有了小城镇发展战略。
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把当时的温州模式概括为“小城镇、大市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
但是很快,小城镇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上世纪90年代,人们这样形容着浙江的城市化:“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
最典型的如杭州湾南岸连接杭州到宁波的省道,在很多地段几乎形同一条市内交通干道,车行几十公里,看不到农田的影子,只见公路两边都是前店后厂式的家庭作坊和带有浙江乡村特点的排屋。
随着这些家庭作坊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问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小城镇的发展模式走到了头。
20世纪90年代以后,浙江省开始酝酿大城市发展战略,但是却没有太多的资源支撑这个战略,浙江的财政体制是省管县体制,即县级财政直接向省级财政负责,中心城市和县之间没有财政联系。
探索小城镇发展之路——新时代的湖州实践
探索小城镇发展之路——新时代的湖州实践作者:来源:《小城镇建设》2020年第03期小城镇是我国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要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增强小城镇的人口经济集聚能力及服务功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在我国进入以城市群为主体推进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小城镇不仅是连接城乡的纽带,也是促进城市群区域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
湖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因太湖而得名。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因素,湖州的城镇建设并未摊饼式蔓延,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太湖水乡城镇群。
湖州毗邻上海和杭州,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铁时代到来之后,湖州加快“接沪融杭”,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进一步深化,湖州小城镇发展进入新阶段。
优质的生态和人文本底條件是湖州小城镇发展的先天优势。
一方面,湖州市生态环境良好,是“两山”重要思想的发源地,也是全国唯一的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另一方面,湖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吴越文化的核心区,溇港圩田系统构成独特的世界级文化景观带。
湖州众多小城镇有能力为长三角城市群提供高品质的生态、休闲旅游等服务功能。
特色产业的发展强化了湖州小城镇集聚人口和产业的能力。
湖州“块状经济”发达,例如织里镇是全国知名的童装产业集聚区,外来常住人口超过20万。
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区,织里镇正在积极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及童装产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湖州涌现出众多特色小镇,例如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已成为国内最为知名的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区。
随着产业不断转型升级,这些小城镇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长三角城市群的区域协同中。
本期专题聚焦新时代湖州小城镇的发展实践,成果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师生每年在湖州开展的实地调研,以及湖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湖州的规划实践。
专题中的文章研究梳理了湖州小城镇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总结了其发展经验和教训,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湖州的案例能为广大读者提供借鉴并带来启发。
县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主持词
县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主持词同志们:经县委同意,今天,在这里举行县委中心组(扩大)第×次集中学习。
这次学习的主题是“美丽乡村建设”。
参加今天学习的有:县委中心组成员(县“四大家”领导);乡镇管理区领导班子成员和农办主任;县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二级单位“一把手”;县“四城同创”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及其分指挥部负责人等。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同志,为我们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专题辅导讲座。
×是×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硕士、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长期从事城乡规划编制工作,主持、审核、参与完成《×省×市城市总体规划》等200余项各类规划项目,其中《×省城镇体系规划》获国家级优秀勘察设计银奖及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市城市总体规划》等20余个项目获部、省各级奖项。
主编《×省小城镇规划编制问题研究》、参编《中国城镇》(×卷)、《城市规划资料集》(第三分册)等专业书籍,发表《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群发展初探》(城市规划)等论文10余篇。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为我们作报告。
…………刚才,×以“美丽乡村规划编制方法及经验交流”为题,从村庄规划建设背景、村庄规划建设指导、乡村规划的基本方法、×省乡村规划建设经验等方面给我们作了一次全面系统、内容丰富的专题辅导,特别是×省乡村规划建设经验介绍图文并茂、特色鲜明,让我们受益匪浅,为我们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参考意见。
我提议,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再强调四点意见。
1、规划先行,画好蓝图。
一是明确方向。
以荆楚文化、江湖生态、乡土风情为核心、以建强基层组织,建美田园生态、建好文明家庭、建设产业基础为抓手,强化各级责任,建立长效机制。
二是编好规划。
共性指标下浙江省特色小镇发展路径探究
共性指标下浙江省特色小镇发展路径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深入研究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探究共性指标对特色小镇发展的影响,寻找浙江省特色小镇发展的路径,对于我省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共性指标下浙江省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的探究,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繁荣。
1.2 研究意义特色小镇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作为全国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先行者和示范区,其特色小镇发展路径对其他地区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深入研究浙江省特色小镇在共性指标下的发展路径,有助于总结经验,探索成功模式,促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发展还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研究共性指标对特色小镇发展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把握发展规律,优化政府政策,引导产业发展。
探究政府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角色与引导作用,深入剖析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实践,有助于为浙江省特色小镇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要通过探究共性指标下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深入了解特色小镇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通过分析共性指标对特色小镇发展的影响,探讨政府在特色小镇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引导作用,以及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对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旨在总结出共性指标对浙江省特色小镇发展的启示,为未来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结合未来发展趋势,为浙江省特色小镇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美丽宜居城乡新样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浙江省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分析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特色小镇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现状。
浙江省特色小镇的数量逐年增加,涵盖了各行各业,涉及范围广泛。
特色小镇在产业布局上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而是涵盖了文化创意、旅游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浙江小城镇转型发展思考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浙江小城镇转型发展思考摘要: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发展的不断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已成为目前我国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以浙江为例,城乡规划工作人员应当抓住新型城镇化背景带来的机遇,推进小城镇转型发展。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为小城镇转型发展带来的重要契机,并以此为基点探讨了应当如何推动浙江小城镇转型发展,以期为广大城乡规划部门、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浙江;机遇;转型发展策略在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推动下,我国城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及至2018年,我国总体城市化水平已达59.58%,距发达国家及格线仅差15个百分点,而以浙江省为例,其在2018年,城镇化水平已突破68.9%,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标志着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良好。
在今后,为促进浙江省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还有必要依托新型城市化背景所带来的重要发展契机,积极制定发展策略,促进浙江省小城镇的转型发展。
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为小城镇转型发展带来的重要契机1.1 创建统筹发展模式,为小城镇转型发展创造条件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的提出,改变了传统农村、城市分开发展的固定建设模式,重新调整发展计划,确定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结构,从产业建设、城乡规划、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动小城镇的发展,并要求城市对农村发展提供支持。
同时,在农村人口待遇方面,相关部门也从居住、教育、公共服务以及养老等多方面提供了保障,尽量缩小城乡居民差距,由此为小城镇转型发展创造机遇。
1.2 明确小城镇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大城市与小城镇发展不平衡,主要是由于两者在集聚能力、社会资源、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差异,且在之前的城市建设工作中,相关部门往往将重点放在如何扩大城市规模、如何增加城市数量等方面,忽略了小城镇建设,以至于出现城市人口承载压力过大、环境问题与交通问题频发等城市发展失衡情况。
为解决这一发展困境,相关部门将小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联系的重要纽带,希望借助小城镇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缓解城市发展压力,并全面带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浅议小城镇在金华-义乌大都市圈中的发展
浅议小城镇在金华-义乌大都市圈中的发展【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城镇在金华-义乌大都市圈中的发展。
在我们回顾了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金华-义乌大都市圈的发展现状。
在我们分析了小城镇在金华-义乌大都市圈中的定位、特色优势、发展模式,以及政府在小城镇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也讨论了小城镇与大都市圈的互动关系。
在我们探讨了小城镇在金华-义乌大都市圈中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的建议,以及金华-义乌大都市圈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小城镇在金华-义乌大都市圈中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华-义乌大都市圈, 小城镇, 发展, 特色优势, 发展模式, 政府作用, 互动关系, 发展趋势, 建议, 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小城镇是金华-义乌大都市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规模较小,但在整个都市圈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小城镇是金华-义乌大都市圈的组成部分,其作为支撑大都市圈发展的基础。
小城镇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都市圈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
小城镇在区域经济中承担着转移人口、缓解城市压力的功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为流动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生活保障,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劳动力和资源。
小城镇还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拥有独特的历史、建筑和风土人情。
通过保护和传承小城镇的文化遗产,可以促进金华-义乌大都市圈的文化繁荣和社会稳定。
小城镇不仅是金华-义乌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整个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1.2 金华-义乌大都市圈的发展现状金华-义乌大都市圈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群,由金华市和义乌市两个核心城市以及周边的若干市县组成。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金华-义乌大都市圈逐渐成为浙江省的经济引擎和发展前沿。
目前,金华-义乌大都市圈的发展呈现出多个特点。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金义两市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浙江省内贸易和物流中心。
城市规划和建设不断优化,大量现代化商业综合体和产业园区的建设增加了城市的吸引力。
小城镇发展模式和规划
论坛之都达沃斯
会展之都汉诺威
28
一些经济开发区定位
首钢石景山工业区定位: “中国工业文化之都”
东营经济开发区定位:“中国北部沿海地区最具潜力的新
型重化工业基地”
中科廊坊科技谷定位:“中国高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又
称为“中国特色硅谷”
无锡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中国现代制造业总部城”
(三)小城镇改革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
出现了一批相当于中小城市乃至大城市规模的超级镇
人口超过10万的镇达400多个,其中人口20万以上的镇40多个,30万以 上的镇10多个,50万以上的镇5个。
涌现出一批经济强镇
财政收入超亿元的镇达500多个,其中5亿元以上的40多个。温州经济更是完全 依靠小城镇支撑。30个最强镇(占全市建制镇的1/4)占全市人口的38.5%,GDP的 53%,财政收入53.5%。隔江相望的鳌江、龙港镇经济分别占所在平阳县、苍南县 的1/3和1/2 。
(五)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发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德庆经验,特色农产品(贡柑)四个对接: 市场(品牌、信息、销售); 技术(品种、栽培): 农资(质量、价格、服务); 金融(贷款、信用)
政府+农户模式(以企业模式经营县域农业)
16
(六)小城镇出现两极分化
中心镇和中小城市 小城镇 乡公所或被合并
17
三、小城镇发展中规划的指导作用
(一)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城镇总体规划
统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8
规划层面面分析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条件与问题, 并为其他规划编制提供依据。
浙江特色小镇开发方案
浙江特色小镇开发方案引言浙江省作为中国大陆的经济强省之一,近年来特色小镇的开发成为其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本文将介绍浙江特色小镇开发方案,包括目标、策略、实施步骤、风险评估等内容,旨在为相关利益方提供参考。
1. 背景浙江省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镇和自然景区。
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并保护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浙江省决定开发特色小镇,通过整合资源,打造独特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2. 目标本次特色小镇开发的目标如下:•建设具有独特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增加游客数量和游客满意度。
•激发地方经济增长,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保护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保持可持续发展。
3. 策略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3.1 选择合适的地点根据浙江省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分布,选择适合开发的地点。
优先考虑那些具有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的小镇,并且具备发展潜力。
3.2 整合资源整合当地的人文、自然、历史等资源,形成特色小镇的核心竞争力。
在规划阶段,需要全面调研旅游资源,确定资源的开发方向。
3.3 优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对特色小镇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将重视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确保特色小镇拥有良好的硬件设施。
3.4 建设特色产业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支持的产业,我们将根据地域的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如特色手工艺品、农产品加工等,并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3.5 促进合作交流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将积极寻求与其他地方的合作机会,通过合作推广特色小镇,共同分享资源和市场。
4. 实施步骤为了顺利推动特色小镇的开发,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4.1 需求调研与规划在开发之初,我们将进行需求调研,了解当地居民和游客对特色小镇的期望和需求。
同时,我们将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确保所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灵溪镇小城镇规划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已经走上调整战略、集约发展的道路,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
如何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中又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下面,仅以灵溪镇为例,谈谈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认识关键字:自然概况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2]位于浙闽交界处鳌江流域,是浙江省最南端的一个县城集镇,位于苍南县中心偏北。
北离温州市区83公里,南距福建省福鼎市32公里。
灵溪镇风光秀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土壤肥沃,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海拔高度在63-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水量1737毫米。
灵溪地理条件优越,其西南距闽东地区仅16公里,北上83公里即温州市区,西依玉苍山,东濒东海,周边与浙江的平阳、文成、泰顺三县和福建省的福鼎相毗邻,是浙江的南大门。
人文概况全镇面积达88.5平方公里,总人口22.6万人,下辖9个办事处、112个行政村、24个居民区,当地语言为闽南语。
1981年苍南从平阳分析出来并确定灵溪为县城后,灵溪人民充分利用浙闽边界的地理优势,发挥县城的集聚效应,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大量人才和资金,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灵溪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镇属三座水利发电站和一个3.5万伏变电站,工业企业有电力、建筑、砂石建材、藤编、玻璃纤维、茶叶、制衣、光学、包装印刷、化工等。
城镇建设灵溪镇内公共设施、社会事业齐全完备,工、商、运、建、服五业全面发展。
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内有1所卫生院,具备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1所中学,10所小学;全镇电视、通讯、交通事业十分发达,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程控电话、手机可直拔国内外;320国道、梨温高速公路均从镇内经过。
农民人均人收入达到了3662元,获得江西省文明镇的光荣称号,丁洲村荣获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镇内实现了水泥路环绕主干道,城镇主要街道道路硬化率达到9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人 口 在 0 5 万 以 下 的 小 城 镇 占 据 半 数 以 上 。 小 城 镇 主 要 分 布 于 大 都 市 区 以 外 的 城 镇 连 绵 区 、 城 镇 点 轴 发 展 区 中 。 在 浙 江 省 的 城 镇 连 绵 区 和 城 镇 点轴 发 展 区, 乡 镇 经 济 发 达 , 小城 镇星 罗棋布 ,城镇 密度 高达 1 ~ 2 个 /l 0 k 5 0 O 0 以 E. 城 镇 之 间平 均 距 离 不 到 1 k 。 由 于 Or a 』 口 密 集 、 经 济 发 达 、城 镇 密 度 、 高 ,且 分 布 相 对 均 匀 . 小 城 镇 在 空 间上 已形 成 连 绵 发 展雏 形 在 相应 的县 ( )域 城 镇 体 系 规 划 市 引 导 下 , 区域 的 小 城 镇 群 正 在 逐 步形成 和发 展。
展的 工业 化阶段
( 期 阶 段 ) 和 中
W rH AL _ T0、 r sl J ~N CUJ STER l N
ZH E l G PRO V I 0E J AN N A S AN E - X AM PL £
城 市 化 阶 段 ( 速 发 展 阶 段 ) 相 快 对 应 , 城 镇 发 展 处 于 空 间 集 聚 时 期 。 其 空 间 变 化 特 征 表 现 为 城 镇 作 为 区 域 经 济 增 长 的 数 量 与 规 模 扩 张 。 具 体 表 现 为 : ( ) 时 空 1 距 离 相 近 的 城 镇 有 可 能 形 成 以 一 点 或 多点为 中心 的城 镇 群 ; ( 2) 依 托 区 域 经 济 主 流 向 的 交 通 走 廊 分 布 的 城 镇 点 或 群 形 成 区域 城 镇 发 展 轴 带 ;( 3) 具 有 多 重 交 通 网 络 和 城 镇 相 对 密 集 的 平 原 地 区 正 逐 步 发 展 成 城 镇 连 绵 区 ; ( ) 在 4 城 镇 连 绵 区 中 具 有 省 域 中 心 功 能 和 区 际 意 义 的 中 心 城 市 与 其 发 展
【 键 词 】 羟 济 发 达 区 ; __ 关 J城 镇 密 集 区 ; 小 城 镇 群 ; 浙 江 省
在 浙 江 省 特 殊 的 经 济 产 业 发 展 机 制 作 用 下 ,浙 江 省 的 城 镇 体 系 结 构 明显 表 现 为 以 发 展 小城 镇 为主。在 全 省 92 7 城 市 ( ) 镇
维普资讯
小奠 撼  ̄ MLTW A ! A NLNN LO P NG .
【 章 编 号 】 10 文 0 2— 1 2 ( 0 2 0 3 9 2 0 ) 4一O1 2— 0 ( 3 6
经 济 发 达 地 区小 城 镇 群 发 展 初 探
*
浙江 省小 城镇 群 规 划示 例
CL J ^ S一
中 , 特 大 城 市 : 城 市 : 等 城 市 大 中
: 城 市: 城镇 的 数量 之 比为 1 小 小 : : 4 9 3 小 城 镇 数 量 占 全 2 6 0: 2 , 省城 市 ( ) 镇 数的 9 5% , 其
1 R l 0£ EL PED PR0 VI CES- t N Ⅳ D N
龚 松青
【 要 】 进 快 速 城 市 阶 齄 后 , 摘
在 沿 海 一 些 经 济 发 达 的 小 城 镇 密
厉华笑
台 沿 海 … 型 两 大 城 镇 连 绵 K ; I 浙赣 沿线 和金 温 沿 线 “ T” 型 城
度 最 高 的 省 份 之 ~ . 2 0 年 末 00 人 口 密 度 4 2人 / i 城 镇 密 度 2 k . n 9. 5个 / O 0 m 但 在 地 域 分 布 l0 k 。 上 受 地 形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和 交 通 网络 布 局 影 响 , 呈 现 明 显 的 不 平 衡状 态。 在 杭 嘉 潮 、 甬绍 和 温
1 3 小 城 镇 群 密 集 区
群规 划 为 例 ,试 图 对 经 济 发 达 地 区 的 小 城 镇 密 集 区 的 城 镇 空 间 布
局 形态进 行探 பைடு நூலகம்。
黄 、 温 瑞 等 1 海 平 原 以 及 金 衢 盆 沿
地.城 镇 密 度 高 选 2 个/ 0 1O k 0 O 以 上 , 而 内 陆 山 区 及 沿
集 地 区 , 城 镇 的 空 间 开 态 正 在 发 {
生 重 n 和 优 。 浙 省 l、 填 J城
镇 点 轴 发 展 医 ; 浙 西 北 山地 、浙 南 山 地 、 浙 东 丘 陵 和 沿 海 岛 屿 四 个 城 镇 点 状 发 展 区 的 四 种 城 镇 空 间类 型。
GO N G on S gqi g. LI H ua a n xi o
A B STR A ( T : U ih t c elr to 、 t he a c e a i n
o  ̄ b nia i pr c s i f a z ton o e s n Chi a. n s a lt WnS a e e m l O r xpe nc ng a s me i pa ta e t c ur n nd o i iato i lr s  ̄ t i g a ptm z i n. T hi p p r xD 0 e t l y ut f s a e e 1 r s he a o o t m a l … he s l t s e p ca l h e i . s e i y t os n l
海 岛 屿 仅 为 2 6个 / O 0 。 ~ 10 k
l l HE D SC USS I】 ( TH E EVEL— ( 】 D
1 2
四 太 城 填 空 间 类 型 与 当前 浙 江 省 经 济 、 社 会 发
o PME T OF SMAL Ta 州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