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教师胜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合集下载

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

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

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学校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是指学校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下面是一个关于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的范例,供参考:一、办学目标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优质的教学服务,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成为优秀的教育机构。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品德、才艺和领导才能,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

3.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胜任力,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做出贡献。

4.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师培训和进修机会,优化教师的教育环境和工作条件,激励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5.建设和谐校园:注重学校的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的形成,加强学校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推行公平、公正、公开的教育教学体制和管理模式,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二、发展规划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a.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学过程和教师进行评估,以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b.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吸引优秀的教师加入学校,建立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c.积极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提供学生参与科研和实践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精神。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a.继续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b.拓展学生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团、竞赛和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c.提供多元化的学科和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3.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a.拓展与国外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学术交流、教师互访和学生交换项目,提供国际化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分析

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分析

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素质日益受到。

高等学校教师岗位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他们承担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多重任务,对于高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胜任力行为特征,对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应从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等多个维度进行设立。

其中,专业知识是教师岗位的基本要求,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关键指标,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则反映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确定评价指标后,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数据,以对教师的胜任力进行全面评估。

数据来源可以包括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事评价、领导评价等多个方面,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高等学校教师需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能够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同时,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高校教师应持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精益求精,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投入其中。

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协作精神,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教师需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同时,教师应重视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高校教师需要具备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同行、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进行沟通合作,以促进多方资源的有效整合。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教师还需要与同事、领导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学校的发展。

对于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胜任力的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主要从教学、科研、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而定量分析则通过数据统计和量化的方式,对教师的各项指标进行客观评估。

教师胜任力

教师胜任力

教师作为高校的最重要资源,对高校教师进行胜任力方面的研究,既可以丰富胜任力理论研究领域,又可以在实践中对高校教师招聘、教师培训、绩效考核、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教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对于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胜任力、教师胜任力的概念及特征1、胜任力的内涵及特征胜任力是从西方发展而来的一个概念,即Competence。

1973年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兰德(David C.McClelland)发表了题为《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的文章,对以往通过智力和能力倾向测试来选聘和甄选人员进行了批评。

他指出采用传统的智力测验、能力测验和学校成绩及等级分数等手段不能预测职业成功或生活中的其他重要成就,同时对某些特定群体存在不公平,应该用胜任特征测试来代替智力测验和能力测验。

他认为:“胜任力包括三个方面: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

知识是指员工为了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所需要的东西,如专业知识、技术知识或商业知识等,它包括员工通过学习、以往经验所掌握的事实、信息和对事物的看法。

能力是指员工为了实现工作目标,有效地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而需要的能力,如手工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或社交能力。

能力是可以通过重复性的培训或其他形式的体验来逐步建立的。

职业素养是指组织在员工个人素养方面的要求。

职业素养是可以被教授、被学习或被加强的。

”胜任力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力”不同,这个“能力”更多的指知识和技能,按照通常理解,“积极进取”不应该属于“能力”的范畴,但可能是胜任力的重要因素。

在对胜任力内涵的理解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胜任力就是将成功完成工作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个人特质等用行为方式描述出来。

这些行为应是可指导的、可观察的、可衡量的,而且是对个人发展和组织成功极其重要的。

(2)影响一个人的工作业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一个人的态度、思维模式等层面的因素,而且态度往往是影响业绩的更深层、更核心的因素,一个人如果不具备知识和技能,但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一定能够习得,只是不同的人因为资质不同从而习得的速度可能有快有慢。

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胜任力研究

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胜任力研究

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胜任力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教师的核心素养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胜任力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

教师的核心素养不仅涵盖了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更包括教育理念、情感态度、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内涵。

而教师的胜任力,则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能够有效地运用其核心素养,达成教育目标的能力。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教师的核心素养教育胜任力,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结构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文章首先对教师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其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接着,探讨教师胜任力的内涵及评价标准,分析影响教师胜任力的主要因素结合具体的教育实践案例,深入剖析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核心素养,提高其教育胜任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教师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和教育胜任力的增强,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文献综述在教育领域,教师的核心素养和胜任力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形成了丰富的文献资源。

本部分将对国内外有关教师核心素养和胜任力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梳理现有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教师核心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它涵盖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和专业价值观等方面。

不同学者对教师核心素养的构成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林崇德(2013)认为教师核心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和专业价值观四个方面而张华(2015)则将教师核心素养分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和专业发展能力四个维度。

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教师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还包括教师的价值观、信念和动机等方面。

教师胜任力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行为事件访谈法、教学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

例如,杨志刚(2017)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中小学教师的胜任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教师胜任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四个方面。

培养教师胜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培养教师胜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培养教师胜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胜任力的概念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的人格特征、知识和在不同教学背景下所需要的教学技巧及教学态度的综合,是教师个体所具备且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或价值观。

根据戴维·麦克兰德的研究,我们可以将教师胜任力分为两大结构:即基准性胜任力和鉴别性胜任力。

基准性胜任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对胜任者基础素质的要求,是外显部分;鉴别性胜任力包括专业态度或价值观,是区分业绩优秀者和业绩平平者的关键因素,是内隐部分。

教师胜任力隶属于教师的个体特征,是教师从事成功教学的必要条件和教师教育机构的主要培养目标。

二、培养教师胜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专业知识、技能,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指教师群体、外在的专业地位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或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教师健全人格和自我实现的成长过程。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而教师成长是一个漫长、持续、动态的过程。

在不同成长发展阶段,由于教师的知识、技能、经验、阅历等不同,其胜任力也会不断提高和发展,并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特征。

但是,作为相对稳定的一般性教师胜任力,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是具有一致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二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三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模式。

教师胜任力包含的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只有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才有谈其专业发展的可能,只有具备专业态度和专业价值观的教师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反思、认识和提高,才能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模式。

胜任力培养模式在临床学院教师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胜任力培养模式在临床学院教师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胜任力培养模式在临床学院教师培养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09-14T06:12:00.23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1期作者:郑晓明包华[导读] 以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理论为基础,结合临床学院教师的特点,提出“胜任力”的教师培养模式。

郑晓明包华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0【摘要】:目的:以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理论为基础,结合临床学院教师的特点,提出“胜任力”的教师培养模式。

方法:以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学院的实践为例进行剖析,在2020年~2021年间对40例临床学院教师展开胜任力培养模式,对比培养前后理论知识水平、技能教学水平、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以及学生带教满意度。

结果:与培养前相比较,培养后临床学院教师的理论、技能教学水平均明显提升,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以及学生的带教满意度均较高:P<0.05。

结论:“胜任力”培养模式能有效推动临床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并且是一项可持续性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具体较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胜任力培养模式;临床学院;教师培养胜任力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在1973年提出的,其意思指的是对工作的胜任能力。

临床学院所培养的学生都是以后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而以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型培养模式,指的是高校教师在临床医疗教学服务中所具有的独立承担的教学能力与素养,如何培养具有临床岗位胜任力的医学人才不仅是各个高校所面临的重难点,也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需要探讨的热点问题。

本文中就针对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学院40例教师进行研究,以下是具体报道。

1资料及方法1.1资料随机抽选出本学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的40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胜任力培养模式,将培养前视为对照组,培养后视为观察组。

40例带教老师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范围:33~37岁,平均:36.1±1.4岁。

由于本次研究属于组内对比(P>0.05)。

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四条策略

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四条策略

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四条策略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应该有哪些重要特征?1. 有高尚的师德师风教师是学校育人工作的最直接责任人,其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引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因此,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的首要素质。

2. 有先进的育人理念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立足新时代的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育人方式,发展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3. 有卓越的胜任力教师胜任力是对教师完成教学所必需的自身综合素质,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教师要聚焦立德树人,注重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现代教学方式,对新课程新课标进行深入、创造性的实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

4. 有扎实的研究能力新时代,科研对学校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凸显,“科研兴校”逐渐转变为“科研强校”,教师扎实的研究能力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和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

如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1. 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学校要健全和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组织的领导与核心作用,带领教师深化对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与改革方向的认识,能够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自觉地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将此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红线与底线。

2. 制度赋能,激活专业发展内驱力学校要建立“依法治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将制度建设作为提高学校效能、保障教师教育教学自主权等权益以及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的重要途径。

比如,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让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知晓、参与学校各项重大事项和决定,有助于教师对学校主人翁意识和认同感的形成。

制定现代学校章程,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到确定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校训、校风等的讨论过程中,在参与中凝练成共同的办学愿景,成为全体教师共同的学校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从而有利于教师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

3. 组织创新,提高教师领导力学校应建立多种形态的组织,通过自组织、跨组织等形式转变教师被动接受——检察监督的单一模式,使教师形成积极、主动的工作氛围,发挥每一名教师的领导力,让每一位教师都出彩,提升其职业幸福感。

增强教师岗位胜任力,做“大先生”

增强教师岗位胜任力,做“大先生”

增强教师岗位胜任力,做“大先生”:锻造知识的利剑,点亮教育的灯塔在教育的璀璨星空中,增强教师岗位胜任力,做“大先生”就像是一把智慧的钥匙,开启着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大门。

然而,这把钥匙是否始终光亮?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它是否已经生锈,让教育的灯塔无法指引航向?本文将带您一起探讨增强教师岗位胜任力,做“大先生”及其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增强教师岗位胜任力的现状。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增强教师岗位胜任力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和感受;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这些问题就像是一层层的乌云,遮住了增强教师岗位胜任力的光明。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禁要问:如何让增强教师岗位胜任力,做“大先生”重新焕发光彩,锻造知识的利剑?首先,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才的培养。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增强教师岗位胜任力的师资培训和指导。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然而,仅仅锻造知识的利剑还不够,我们还需要让增强教师岗位胜任力,做“大先生”点亮教育的灯塔。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让增强教师岗位胜任力,做“大先生”点亮教育的灯塔呢?首先,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充满知识氛围的学习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学生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也能够通过教学,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运用。

增强教师岗位胜任力,做“大先生”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

教师胜任力的概念

教师胜任力的概念

教师胜任力的概念教师胜任力指的是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具备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以应对教育实践中的各种挑战和需求,并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教师胜任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师需要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并能够将其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结合。

教师应该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和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2. 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教师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改革的方向。

教师还需要具备教育实践的能力,能够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学生发展与关怀能力: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发展潜能,并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动态。

4. 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教师应该具备有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条件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并能够管理好课堂秩序,维护良好的教学环境。

5. 专业发展与创新能力: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接受教育和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保持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教师还要具备创新的精神和能力,能够根据学科和教学的需要开展创新实践,并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教师胜任力的提升需要教师本身的努力,也需要教育机构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为了提高教师胜任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

第一,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

教师需要具备持续学习的精神,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水平。

教师可以参加各种培训和研修活动,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改革的动态。

第二,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和课堂观摩。

教师需要亲身体验和参与教学实践,通过反思和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还可以向其他教师请教,观摩他人的教学过程和实践,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方法。

胜任力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胜任力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随着信息 技术 的高速发 展 ,经济 全球 化进 程 的 日益加 快, 社会对教 师 的工 作质量 和效 率提 出了更 高 的要 求 。在这 种 背景下 , 以教 师专业 化为 核心 的教师 教育 改革 , 已成为世 界 教育 与教师发展 的共 同特征 ,教师 专业 化成 为 了当代教
师教 育发展 的趋 势与潮 流。
特性 ; 三 是胜任 力是 可 以学 习 和发展 的 , 与 此相 反 , 特 质和 特性是 遗传 获得 的 , 并 且很 难改 变 ; 四是 胜 任力 是可 见 的 、
可理解 的 ,人们可 以理解并 发展 出达 到绩 效所 必需 的胜任 力水 平 ; 五是胜任力 和有 意义 的生活 结果联 系在一起 , 这些 有 意义 的生 活结果描 述 了人 们在现 实世界 里一定 会表 现的 方式 ,而绝非 只有心理 学家 才能理 解 的深 奥的心 理特 质或 构造 。
胜 任 力 视 角 下 高 校 青 年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探 析
曹中秋
( 河南理 工大学 高 等教育研究所 , 河南 焦作 4 5 4 0 0 0 )
摘 要 : 教 师专业化是 当代教 师教 育发展 的趋 势, “ 胜任 力运动” 的兴起与发展 为教 师专业发展 及其评价提供 了新视 角。 我 国高校 教师 队伍现状 要求我 们 高度 关 注高校青 年教师 成长 , 并切 实采 取有效措施 大 力促 进其 专业发展 , 不 断增 强胜 任 力 , 切 实提 高高等教育质 量 。 关键 词 : 胜任 力 高校 青年教 师 专业发展
把这支青年教师 队伍建设好并促进其不断成 长与发展 ,是 n d 还 提出 了胜任 力理论 的冰 山模
型。 认为胜任力 主要 包括知识 、 技能 、 角色定位 、 价值观 、 自我

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培养

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培养

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培养以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培养为标题,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临床护理教师的胜任力。

临床护理教师是医学院校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教学能力和沟通技巧,以有效地培养出优秀的护理人才。

以下是一些培养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的方法。

临床护理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作为教师,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将其灵活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因此,他们应该积极参与临床工作,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最新的护理技术和研究成果。

同时,他们还应该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临床护理教师需要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

他们需要能够将复杂的护理知识和技能简单明了地传授给学生,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他们应该熟悉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此外,他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临床实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除了临床实践和教学能力,临床护理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人际关系管理能力。

他们需要与学生、同事和医疗团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患者护理质量。

因此,他们应该学会倾听,善于与他人沟通,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需求。

此外,他们还应该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学团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临床护理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和职业素养培养。

他们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能够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困惑。

同时,他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他们要具备正确的职业态度和道德观念,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为了培养临床护理教师的胜任力,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培训。

他们应该为临床护理教师提供专业发展计划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和专业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评估体系,对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进行评估,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对教师胜任力的心得体会

对教师胜任力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胜任力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教师胜任力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通过亲切的微笑、鼓励的话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丰富知识储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为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了解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特点。

在教学中,我深入研究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学会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3. 设计趣味性、挑战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作业布置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师胜任力培养方案

教师胜任力培养方案

教师胜任力培养方案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学科知识、学生发展、教育和专业发展等方面的能力。

培养教师的胜任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师胜任力培养方案。

一、教师胜任力培养的重要性教师胜任力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一个胜任力强的教师不仅能够更好地应对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还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

因此,培养教师胜任力对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二、构建教师胜任力培养框架教师胜任力培养框架应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培养教师在学科知识方面的专业素养,包括深入掌握教学内容,熟悉教材,掌握教学方法和策略等。

其次,注重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如课堂管理、教学引导、师生互动等。

最后,关注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专业发展,培养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和教育改革的积极性。

三、提升教师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是培养教师胜任力的首要任务。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学科研讨会和交流活动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学科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四、加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

可以采取录像观摩、课堂观摩和评课活动等方式,帮助教师发现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五、注重培养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情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情怀对于教学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教育讲座、主题研讨和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教育情怀,提高教师的教育情绪和工作满意度。

六、重视教师继续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培养教师胜任力的保证。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研究活动,提供专业书籍和期刊,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教师发展基金,资助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

七、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为了及时发现教师的问题和不足,学校应该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增强教师岗位胜任力,做“大先生”

增强教师岗位胜任力,做“大先生”

63增强教师岗位胜任力, 做“大先生”李春歌 魏燕 叶旭 | 成都市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关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部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等,从顶层设计对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基于区域教师发展现状,将国家的政策要求贯彻落实,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升地方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颁布,指出要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由此可见,教师培训承载着国之厚望,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举措。

然而,目前教师培训的现状和成效却不容乐观。

培训质量指标不够明晰、培训课程缺乏整合、教师缺乏学习动力、培训对教师作为“人”的关注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

如何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在研培改评一体化理念下构建适合本区域教师发展的培训课程体系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为此,成都市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进行了基于胜任力的区域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

胜任力模型在区域教师培训中的运用价值在“全球胜任力”成为世界趋势的当下,关注教师的职业胜任力,使每个教师都能达到优秀的任职水平是教师培训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我们将胜任力界定为个体在具体情境中实现高绩效的一些主要特征,如动机、态度、价值观、知识和技能等。

胜任力的概念与传统意义上的岗位要求相对比,它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在于不满足于“可以做某项工作”,而是追求“怎样做到最好”,强调个体在胜任岗位的同时应具备其他长期性、稳定性、决定性的内在特质。

因此,我们尝试从教师胜任力素质指标与模型构建入手,针对中小学教师个体胜任力之间的差异,进行目标性的教师培训体系设计构建,以解决以往培训的质量评价指标问题和教师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基于教师胜任力的“冰山模型”及基本要素我们认为,教师胜任力与具体工作情境相关,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与教师工作要求和表现密切相关,可有效预测未来教师的绩效;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与教育教学任务密切相关;可有效识别和区分出教育教学优秀者与一般者,以便合理分配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胜任力模型

教师胜任力模型
教师胜任力模型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 能力,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动力,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 平。
02
教师胜任力模型概述
胜任力模型定义
胜任力
指个体具备的、能够使其在特定工作 岗位上获得优秀表现的能力、特质或 行为。
胜任力模型
指一组个体胜任力构成的集合,能够 使个体在特定工作岗位上获得优秀表 现。
课程设计
能够根据学生需求和学科要求 ,合理规划课程内容和进度。
教学方法
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 讨论、实验等,并能根据实际 情况灵活运用。
课堂管理
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能 够有效地维护课堂秩序和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估与反馈
能够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 和成果,提供及时、具体的反
馈和建议。
学科知识
教师胜任力模型
• 引言 • 教师胜任力模型概述 • 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成要素 • 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 • 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 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 胜任力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 工作中所具备的各项专业能力, 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
05
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教师招聘与选拔
确定选拔标准
根据教师胜任力模型,明确所需教师的各项能力要求,制定选拔 标准。
筛选简历与面试
依据标准筛选简历,并在面试过程中重点考察应聘者的教学能力、 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关键素质。
试讲与评估
要求应聘者进行现场教学试讲,对其教学水平、课堂管理能力等进 行评估。
教师胜任力模型的重要性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胜任力模型为教师招聘、选 拔、培训等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 依据,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 体素质。

区域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策略

区域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策略

区域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策略摘要:小学教育水平将直接反映国民教育质量,而小学青年教师的教学胜任力则影响着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增强教师胜任能力,不但能高效进行教育和管理活动而且可带动教师的素养提高,对学校建设和提升也产生正面影响。

关键词:区域小学;青年教师;胜任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往往不能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不仅影响教育成效,还会影响青年教师的职业效能感和成就感,进而影响其职业发展。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奠基阶段,小学教育水平将直接反映国民教育质量,而小学青年教师的教学胜任力则影响着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教学胜任力的内涵“胜任力”一词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提出, 是指在特定的工作中能够将成绩突出者与工作普通者区分开的个人特征,包括个体从事工作的动机、对待工作的态度、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价值观等重要个体特征。

教学胜任力是小学教师胜任力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小学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

当前对教学胜任力概念的界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定, 但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共识。

有研究者认为, 教学胜任力是指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 并且能够区分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一种个体潜在特征, 如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工作动机、工作态度及专业知识、技能等;也有学者认为, 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个体所具有的、与教育教学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技能与价值观。

本研究将“小学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内涵界定为:能将履行小学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中优秀绩效教师与普通教师进行区分的,可测量的知识素养、教学能力、职业品格与个人特质。

二、提升小学教师胜任力意义陶行知特别强调,身为一个专职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天天学习,从教学中寻找生活乐趣的源泉,真正的好教师必须做到"一手教学生,一手做学问"。

中小学初任教师胜任力的分析与建构

中小学初任教师胜任力的分析与建构

中小学初任教师胜任力的分析与建构【摘要】本文旨在分析中小学初任教师胜任力的概念、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并探讨胜任力建构的路径,并提出培养策略。

通过引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正文部分分析胜任力内涵、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探讨建构路径和培养策略。

结论部分强调胜任力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进行总结。

本文旨在为中小学初任教师提供帮助,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初任教师、胜任力、内涵分析、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建构路径、培养策略、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小学教师是教育系统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直接承担着学生的教育任务,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中小学初任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胜任力来应对各种复杂的教学情境。

中小学初任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在日益增加的教师队伍中,如何培养和提升初任教师的胜任力,已成为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胜任力不仅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包括对教育理念的认同、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事业的热情等方面。

深入研究中小学初任教师胜任力,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对中小学初任教师胜任力进行深入分析与建构,希望通过对其概念、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建构路径和培养策略的探讨,为提升初任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素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中小学初任教师胜任力的相关问题,揭示其内涵及构成要素,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影响其胜任力的关键因素,寻找构建中小学初任教师胜任力的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提升中小学初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教育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

教育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

组织教学活动
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开 展各项教学活动,包括 备课、授课、辅导等。
评估学生学习
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进 度和成果,及时调整教 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

促进家校合作
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及时反馈学生情况,共
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岗位能力要求
01
02
03
04
教学能力
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能够根 据学生需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沟通能力
具备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能 够与同事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能够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 作,解决团队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领导能力
能够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带领团 队成员共同达成目标。
自我管理能力
时间管理能力
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高效 完成工作任务。
情绪管理能力
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 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
教育岗位胜任能力的培 养
CONTENTS 目录
• 教育岗位的职责与要求 • 教育岗位的胜任力模型 • 教育岗位的培训与发展 • 教育岗位的绩效评估 • 教育岗位的激励机制 • 教育岗位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CHAPTER 01
教育岗位的职责与要求
岗位职责
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学校的教育方针和 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 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提供完善的福利体系,包括健康保险、退休金、带薪休假等,以提高员工的工 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晋升机制
职业发展路径
建立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晋升机会。
培训与进修
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帮助员工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促进职业发展。
奖励机制
绩效奖励

供需耦合下师范生教师胜任力

供需耦合下师范生教师胜任力

05
提升供需耦合下师范生教师胜 任力的对策建议
优化师范生教师培养模式
01
02
03
调整课程设置
根据中小学教育的实际需 求,优化师范生的课程设 置,注重教育理论、学科 知识和教育实践的结合。
强化实践教学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如教 育见习、实习等,提高师 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
鼓励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 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
师范生教师胜任力的需求现状
教育改革的需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教师的胜任力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教 师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跨学科整合能力。
学校招聘的需求
学校在招聘教师时,除了关注学历和学科知识外,更加注重教师的 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发展的需求
学生发展需要多样化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具备创新思 维和跨学科整合能力,以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服务。
师范生教师胜任力的影响因素
教育环境与氛围
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氛围对于师范生教师胜任力的形成和发 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包括学校文化、师生关系、教育教学 氛围等方面。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是影响师范生教师胜任力的关键因素之 一,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师范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 要,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能力。
实践意义
研究师范生教师胜任力有助于提 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为教育机 构和学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 方案,以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供需耦合下师范生教 师胜任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影响因素, 为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 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问题
如何有效地评估和提高师范生的教师 胜任力?在供需耦合的背景下,有哪 些因素影响了师范生教师胜任力的形 成和发展?如何将这些因素纳入师范 生的培养过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荷轩赵姗苗元江
一、教师胜任力的概念
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的人格特征、知识和在不同教学背景下所需要的教学技巧及教学态度的综合,是教师个体所具备且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或价值观。

根据戴维·麦克兰德的研究,我们可以将教师胜任力分为两大结构:即基准性胜任力和鉴别性胜任力。

基准性胜任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对胜任者基础素质的要求,是外显部分;鉴别性胜任力包括专业态度或价值观,是区分业绩优秀者和业绩平平者的关键因素,是内隐部分。

教师胜任力隶属于教师的个体特征,是教师从事成功教学的必要条件和教师教育机构的主要培养目标。

二、培养教师胜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专业知识、技能,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指教师群体、外在的专业地位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或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教师健全人格和自我实现的成长过程。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而教师成长是一个漫长、持续、动态的过程。

在不同成长发展阶段,由于教师的知识、技能、经验、阅历等不同,其胜任力也会不断提高和发展,并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特征。

但是,作为相对稳定的一般性教师胜任力,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是具有一致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二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三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模式。

教师胜任力包含的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只有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才有谈其专业发展的可能,只有具备专业态度和专业价值观的教师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反思、认识和提高,才能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模式。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教师专业发展,一方面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开放性;另一方面,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鲜剂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提升其专业精神、增强其专业修养、拓展其专业知识、优化其专业技能的过程。

当前,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构建教师“专业边界”来提高教师的入职条件,同时以此表明教师的专业地位等等来实现。

从眼前来看,这些“被动的专业化”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长远看来,这并不是有效地实现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教师胜任力作为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因素,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以及学校教师管理、评聘、培训等工作都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去,通过对教师资格的认定较容易测得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但对于教师的专业技能与专业价值观往往无能为力,而教师的专业技能与专业价值观则是教师胜任力的核心,是一个教师是否胜任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只有在教师教学实践中才能较好地得到检验。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充分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过程。

靠行政命令、靠量化管理、靠强制措施不是没有效果,只是不能持久。

怎样做才能让效果最大化?实践中我们发现只有胜任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另外,教师胜任力有助于教师体验幸福,保持愉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国外有学者提出职业幸福感的精神健康模型,他认为职业幸福感由情感、抱负、自主性、胜任力四个维度构成。

由此可见,胜任力的提升可以促进职业幸福感的提高,避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倦怠心理。

因此,只有从胜任力视角出发,教师才能在长时期内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才能时刻保持自身专业发展的活力。

3.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目前,我国教师聘任中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理念较混乱。

随着我国教师培养体制改革和教师职业逐渐开放,更需要加强对入职教师的科学筛选。

而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师评价注重专业知识和内容知识的测量,属于一种职前测验。

随着胜任力研究的开展,研究者开始关注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

胜任力模型的作用之一就是找到区分优秀者与普通者的关键指标,以此确立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经过科学论证且系统化的评价体系,能够真实反映教师的综合工作表现。

对于工作绩效不够理想的教师,根据考核标准及胜任力模型,通过培训或其他方式帮助教师改善工作绩效,达到学校对教师的期望。

另外,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教师培训效果。

根据胜任力模型,教师可以对照反思,认清取得高绩效的能力特征有哪些,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在哪里,在实际工作中以此为指针,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锻炼自己,并且适时参加一些有针对性的各种培训和训练,比如专业比赛、教研活动、重大学术研讨,突破胜任力上的不足,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和改进教学工作的意愿、行为。

所以说,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教师胜任力特征的研究已经进行30多年了,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师胜任力特征的模型建构上,特别是从静态的角度建构教师通用胜任力的模型。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优秀的教师胜任力,开发新的教师胜任力的测评技术,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并将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作者单位:江西省教学教材研究室南昌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廖淑芳
培养教师胜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
20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