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1《法不可违》教案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1《法不可违》教案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1《法不可违》教案1一. 教材分析《法不可违》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概念、特征和作用,理解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法律的理解较为模糊,法治观念不够强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更好地理解法律的作用,增强法治观念,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2.如何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法治观念。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相关法律法规资料,供学生查阅。

3.准备情景模拟道具和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法律的标志,引导学生关注法律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对法律有什么认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案例内容可以涉及盗窃、抢劫等违法行为,以及法律如何制裁这些行为。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理解法律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

例如,设置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和商家,模拟消费纠纷解决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如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法律对社会的影响。

5.1法不可违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1法不可违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能区分违法行为的种类。
2.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3.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环节1:导入
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行为)
教学活动(教师行为)
设计意图
1.了解学习目标。
近年来,“饭圈”乱象侵袭体育界。支持自己喜欢的运动员本没有错,但在奥运赛场上给自家运动员喝倒彩、比中指;在网络上给运动员和教练员造黄谣、侮辱谩骂,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范畴。甚至涉嫌违法犯罪,怎么样避免呢?一起来走进本节课“法不可违”的学习。并出示学习目标。
本节课由“违法无小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两目组成。第一目“违法无小事”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的法治理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违法行为,并按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分类探究。“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理解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本课既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又为下一单元内容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初中阶段乃至以后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承上启下,具有关键作用。
2.在书上做好笔记圈画。
1.播放《你以为不违法,其实违法的行为》视频。提问:你有做过这些行为吗?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2.总结归纳如何遵章守法的知识点。
通过出示生活中一些不以为意的违法行为,让学生提高警惕,树立法治意识,从而从日常小事中做到遵章守法。
环节4:总结升华
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行为)
教学活动(教师行为)
教材分析:
《法不可违》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一框,本框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类型和法律责任,了解治安管理违法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认识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这两类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在此基础上,教育学生要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法不可违》教案

《法不可违》教案

《法不可违》教案第七课第二框财产留给谁学情分析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财产继承问题未成年人知之不多,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其懂得继承人继承遗产既要依照法律规定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应的课标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让他们能够自觉学法、守法和用法,并发扬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的社会主义优良传统美德。

能力目标:在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遗产、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的含义及法定继承的范围、继承顺序;继承权的实现方式以及在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有的态度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遗产继承权的实现方式,培养学生优良的传统美德和道德是非判断。

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节目编排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的同龄人晓军因为家庭财产问题非常困惑,现在他一家人来到了我们这儿……活动一:角色扮演结合教材76页关于晓军的材料学生分角色扮演晓军一家人(材料:中学生晓军,全家共六口人,属于其父所有的个人财产有稿酬存款、图书字画、宝石古玩等,其家产还有五间私房、彩电、冰箱等。

因晓军父亲病情恶化,晓军的母亲、爷爷、奶奶、姑姑都在在谈论财产继承问题,都认为自己有权继承晓军父亲的财产和所有的家产。

晓军也觉得似乎有理。

)教师:看了晓军家的情况,请你谈谈一家人谁说的有道理?真的所有的人都能继承晓军父亲的财产吗?板书:二、财产留给谁(一)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首先我们明确几个概念:什么是遗产?继承人?什么是被继承人?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材料。

学生1:遗产就是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学生2:被继承人是遗留财产的死者,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是继承人。

教师:明白了这几个关于继承问题的概念后,让我们再来看晓军家的事。

法不可违 教学设计

法不可违  教学设计

《法不可违》教案姓名单位 E-mail课时课题: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课时法不可违课型:新授课一、内容标准1.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2.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

二、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回顾,总结法律的作用,增强法律意识。

2.通过学生自学,准确说出违法行为的类型和含义,增强规则意识和法律观念。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熟练掌握不同违法行为的异同点,提升辨别违法行为类型的能力。

4.通过解读案例、分析漫画等活动,知道几种典型的、常见的一般违法行为的类型,增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的意识。

5.通过小组合作,梳理遵章守法的要求,增强守法观念。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种类。

2.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四、评价设计1.通过学生回忆和自由发言,表达对法律的认识。

2.通过学生独立学习教材,明确违法行为的类型和含义。

3.通过阅读文本,小组共同完成对不同违法行为类型进行比较,在小组内部互相交流,1号同学初步了解小组成员掌握程度。

4.通过对违法女子案例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解读以及对漫画的分析,小组成员相互讨论,熟练掌握几种典型的、常见的一般违法行为的类型。

5.通过对5.1教材文本的阅读和整体把握,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梳理出遵章守法的要求。

五、教学准备物品准备:道德与法治课本;助学。

知识准备:对法律的认识;几种常见的违法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总结回顾第二单元,导入新课:第3课关键词:规则,并将规则分为道德、纪律和法律。

第4课关键词:道德,并指出为人处世三中优秀的道德品质:尊重他人、以礼待人和诚实守信。

第5课关键词:法律。

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法律课堂,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的方式导入新课,然后出示第二单元知识树,能帮助学生建构起第二单元的知识框架,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

法不可违的教案

法不可违的教案

法不可违的教案法不可违的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法不可违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学生分析】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

他们既可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走向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以在不良的环境影响下走向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的道路。

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了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缺乏法律知识的现象非常严重。

因此让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使他们懂得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懂得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综合设计思路】由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导入,意在引起学生的共鸣。

接着以“故事发展”的手法将各种不同的法律知识分接阶段展开在学生面前,学生能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思考,让学生在形象的真实情景中,通过喜闻乐见亲身参与的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切体味、掌握知识,提高对法律的认识,提高尊重法律的觉悟。

【教学过程:】导入:温故知新(“社会规则的种类于区别”知识的复习)并由此引出课题。

新知识的教授:以两兄弟的'自己和身边的人所发生的法律故事展开学习:第1集:身边的法律小事第2集:兄弟二人参加法律学习班第3集:表哥出事了第4集:学法改变人生路。

(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学生分阶段地思考并掌握: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的分类;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的种类)最后重点知识归纳:学生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归纳:“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关系”(解决好这个问题,学生必须以掌握前面的基础知识为前提,这样的活动以能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也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事半功倍)。

《法不可违》教案

《法不可违》教案

《法不可违》教案《法不可违》教案1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一、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二、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三、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难点: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做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学法,知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是一个现代社会公民成熟的标志,因此,我们要做一个自觉认真学法用法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呢?现在我们要将学到的法律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构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以提高我们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和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新授课:专题一:做学法守法用法的人学生自主复习,教师引导。

一、学法、知法1、走近法律:(1)我们身边的规则有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类型:道德;纪律、规章;法律。

道德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要局部适用的准则。

法律则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下面我们就来复习掌握有关法律的一些知识。

(2)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具有两个作用:一是规范作用,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法律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作用,例如,日常生活中,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

再如《刑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所以,我们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法不可违课程设计

法不可违课程设计

法不可违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法不可违”的概念,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秩序和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表述“法不可违”的含义,掌握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法律思维和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法律的定义和特征:介绍法律的本质、法律的形式和法律的作用。

2.“法不可违”的概念:讲解“法不可违”的含义,分析法律对社会秩序和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

3.法律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探讨法律与道德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强调法律在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法律的定义、特征和作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

3.讨论法: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法不可违”的理解和法律应用的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4.实验法: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法庭审判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运行和作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法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法律知识。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法律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案例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法庭模拟所需的道具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活动。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讨论表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法不可违》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理解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以及违法行为的危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增强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理解较为肤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法律的认识。

在导入环节,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呈现、操练、巩固环节,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他们对法律的理解。

在拓展环节,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法律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对社会秩序的作用。

2.学生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作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教材内容、案例、图片等的多媒体课件。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法律案例,用于教学实践。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与法律相关的道具,如警察帽、法庭模型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现象,如交通法规、校园纪律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通过PPT展示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法律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教材案例,分析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讨论如何遵守法律。

《法不可违》教案2篇

《法不可违》教案2篇

《法不可违》教案《法不可违》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法不可违》教学单元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法律以及法律的作用;2. 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体系;3. 认识法不可违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意识。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观看一段关于法律的视频或播放一首与法律相关的歌曲,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 通过讲解、示范和互动提供相关知识:a. 什么是法律?法律的定义和作用;b. 法律的基本原则:平等、公正、公平等;c. 法律的体系:宪法、刑法、民法等。

讨论活动:3.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不遵守法律可能带来的后果。

案例分析:4. 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法。

鼓励学生从法律角度思考问题。

角色扮演:5.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情景来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展示和总结:6.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对法律的理解和体会,可通过绘画、写作、演讲等形式展示。

同时,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成果。

拓展活动:7. 邀请一位法律工作者或者警察前来学校做法律知识讲座,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和职业。

8. 组织参观附近的法院或警察局,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实践。

资源准备:1. 视频或音频资源关于法律的引入活动;2. 讲解法律知识的PPT或课件;3. 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资料;4. 角色扮演活动的道具、剧本等。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的程度和表现;2. 收集学生绘画、写作、演讲等展示的作品;3. 提问和回答的评价。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深入了解国家的法律体系和组成部分;2.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区或学校的法律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3.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法律问题,进行新闻阅读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活动、知识讲解、讨论活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以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意识为目标。

【可编辑全文】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参考教案2

【可编辑全文】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参考教案2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5.1法不可违
环节二
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返还,违反了物权法,给苏某造成了财产损失,被法院判决限期归还苏某的手表;李某等人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分法,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分;赵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课中作业
1.观察与思考: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又可以分为哪几种?
2.从“承当的法律责任〞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环节三
以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情景一、李某等3人在电影院起哄、打闹、吹口哨。

影院工作人员屡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

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

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分。

情景二、朱某在工厂于是拾到苏某的进口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

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说表否那么赔偿苏某损失350元。

情景三、17岁的中学生赵某,屡次手持三菱挂到,抢夺9名小学生的财务,的赃款400多元。

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一句刑罚判处其有期徒刑。

课后作业设计:
完本钱课对应的根底训练
〔修改人:〕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八上《5.1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八上《5.1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八上《5.1法不可违》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法不可违》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一框,主要内容是围绕违法无小事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本课既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又为下一单元的内容学习起了铺垫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初中阶段乃至以后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重点在于区分违法行为的种类,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做守法好公民。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只看到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对法律、犯罪等内容了解不多,法制观念淡薄;在认识和态度上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

所以,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就非常重要,教师要教会学生,谨遵法律要求,积极预防违法犯罪,运用法律维护权益,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3.【教学目标】政治认同:通过探讨法律对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作用,培养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的意识。

法治观念:通过身边的违法行为分析,明确违法无小事,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责任意识:通过违法行为的辨析,明确违法的后果,做到遵章守法,依法办事。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什么是违法行为及违法行为的种类教学难点:学会辨别违法行为的种类5.【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启发法;多媒体教学法6.【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下设三个议题,即议题01.普法宣传员—法为何不可违?——议题02.审案小法官—违法行为如何辨?——议题03.守法好公民—如何遵章守法?导入选用梅西球迷冲进球场的时事新闻,有人觉得该球迷的行为并未有多过分,甚至有的网友赞许他的行为,但实际上他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了处罚,引出本课课题——法不可违。

在议题1中继续导入的新闻,明确其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所以被行政拘留,接着通过让学生探讨自己了解的法律,明确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因此法不可违;议题2中通过自主学习,展示三个事例,明确违法行为的分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若按照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则可以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了解这些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的后果,学会辨析身边的违法行为。

《法不可违》优秀教案

《法不可违》优秀教案

《法不可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

2.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树立法律意识。

3.学会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违法行为的分类和危害。

2.难点:如何避免违法犯罪。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些违法犯罪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违法行为的后果。

2.提问学生:“你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吗?违法会带来什么后果?”
2.新课讲授
1.违法无小事:介绍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如民事违法行为、行政
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分析违法犯罪的危害,如损害他人和社
会的利益、破坏社会秩序、受到法律制裁等。

2.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讲解一些常见的违法行为,如违反交通规则、
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打架斗殴等。

引导学生学会依法规范自己的行
为,避免违法犯罪。

3.小组讨论
1.讨论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以及应该如何避免。

2.分析一些违法案例,探讨违法者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4.课堂总结
1.总结违法行为的分类和危害,强调要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己
的行为。

2.布置作业:收集一些违法案例,分析违法者的行为和后果,并写一
篇短文谈谈自己的感悟。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3.明确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树立法治观念。

4.学会在实际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做守法公民。

二、教学重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3.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培养守法意识。

3.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违法行为(如交通违法、盗窃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什么是法律?违法行为的分类有哪些?法律与道德有何关系?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学生活动】认真听讲,思考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常见的违法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二)新课学习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教师讲解】介绍法律的概念、特征和作用,强调法律的强制力和权威性,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内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法律?法律与道德有何不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遵守法律?【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解并记忆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结合实际例子,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守了法律法规以及不遵守法律法规可能带来的后果和问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对法律的基本认识,明确法律的强制力和权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反思自己是否遵守了法律法规以及不遵守法律法规可能带来的后果和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教师讲解】详细讲解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包括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强调违法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有哪些分类?这些分类之间有何异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避免违法行为?【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观看PPT展示的违法行为分类表格,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违法行为?你认为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你有什么好的经验和故事可以分享吗?【设计意图】通过讲解违法行为的概念、分类及危害性,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违法行为;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违法行为对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危害;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守法意识。

法不可违-完整版教学设计

法不可违-完整版教学设计

温故知新:1.什么是诚信?2.为什么要做到诚实守信?3.怎样做到诚实守信?课题: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节法不可违学习目标:1.了解法律的作用,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

2.了解身边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懂得遵章守法的意义及遵章守法的要求。

学习重点:违法行为的类别学习难点:违法行为类别的区分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主预习课本64----51页的全部内容,思考回答:1.什么是违法?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

3.根据对社会危害程度的不同,违法行为可分为----,-----。

4.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5.什么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6.民事权利包括哪些?7.为什么要遵章守法?遵章守法的要求有哪些?8.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以下问题请在书上找出并画出来,然后填空,在题号前面写页码。

1.------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习惯。

2.-----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3.---------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4.违法行为是指--------------------------------------------------------------------------------------------------5.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网违法行为是违反----------------的行为。

6.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包括--------------------------------和-------------------------------。

7.----------------------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8.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包括-----------------------------------------------------------------------------------------------------------------------------------------------------------------------------------------------------------------------------------------------------二、小组合作:1.3.讨论研讨课本探究与分享的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1《法不可违》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1《法不可违》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1《法不可违》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法不可违》是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课的主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以及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律。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但对法律的理解还比较肤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的意义,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原则。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案例,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要遵守法律?法律对社会有什么作用?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更多的法律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学生可以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分析法律如何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法律的作用和原则。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发现,共同总结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法不可违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法不可违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法不可违》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法不可违》,学生能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明白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个人权益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法治认识和法律认识。

一、导入1. 请同砚们回忆一下生活中有哪些法律规定?这些法律规定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2. 请同砚们谈谈自己对于“法律”的理解,你认为法律的作用是什么?二、进修内容1. 请同砚们阅读《法不可违》这篇文章,理解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观点?2. 请同砚们思考,为什么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法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体此刻哪些方面?3. 请同砚们总结一下文章中提到的几个案例,分析这些案例中违法者的行为对社会造成的风险。

三、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法律案例,分析该案例中违法者的行为对社会和他人造成的影响,并思考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 请同砚们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讨论一下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个人权益的作用。

3. 请同砚们思考,如果没有法律,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法律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四、归纳总结1. 请同砚们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简单概括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请同砚们分享在进修《法不可违》这篇文章中的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安置1. 请同砚们撰写一篇关于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短文,表达自己对于法律的看法。

2. 请同砚们选择一个法律案例,进行深入钻研,撰写一篇关于该案例的分析报告。

3. 请同砚们收集一些法律常识,准备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课后反思1.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自己在进修《法不可违》这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的地方。

2. 请同砚们对于法律的理解有没有发生变化?你将如何在平时生活中尊重法律、恪守法律?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于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培养了对法治的认识和认识。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恪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法不可违》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的第一框,主要内容是违法无小事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违法无小事”主要分析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违法行为,类别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理解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本课既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又为下一单元内容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同时,对学生的初中阶段乃至以后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远离违法行为。

3、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以“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引,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在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中掌握知识,理解违法行为及其类别;在自主比较、质疑释疑中清楚的分辨不同的违法行为;引领学生在分组讨论、比较分析、分享展示、案例分析等活动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认清自己身边的违法行为,逐步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律信仰,知道法不可违、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自觉远离和抵制违法行为。

不可违、违法无小事的教育,通过介绍法律规范的社会作用,说明法律规范的重要性,它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

教学难点:知道如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确立依据:这部分内容主要聚焦身边的一般违法行为,分析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的特点和危害,特别是要理解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理解遵章守法是和谐社会的保证也有一定的难度。


自主学习
研读课本P46—P48页,思考:
什么是违法行为?违
法行为可以分为哪几类?
1.阅读教材,小组合作
初步完成知识结构图并展
示;
2.学生提出问题或疑
问,学生解答或师生共同解
答。

引导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分
析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
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不同
表现、危害程度及所受处罚,
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特
点,帮助学生认识到违法的
后果及其必然受到的处罚,
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
学生的比较、分析和归纳能
力。

进一步理解分辨三类违法
行为(社会危害、违反法律
与法律责任不同),并进一
步树立“法不可违”的思想。

为严重违法行为,就是我们
常说的犯罪。

无论是一般违
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
法律责任。

教师板书:1、违法行为的含义
1. 违法行为的类别
2. 违法行为要承担法
律责任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我是小法官
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可能会受到何种
处罚?
1. 就读于杭州某高中的
17岁学生阿红,因一点小矛
盾与同学阿洁发生吵架。

怀
恨在心的阿洁,纠集其他4
人,将阿红骗至阿华家中,
用围巾将阿红勒死,随后弃
尸野外。

2.小刘同学在放学回家
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接连
打破了5盏。

3.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
片放大并展出。

4.小波的爸爸开车闯红
灯。

5.陈某多次委托南宁某
公司代订航空机票,却长期
恶意拖欠代付机票款。

我们身边有类似的违法行为吗?这给了我们什么启
示?
总结:我们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增强守法观念,
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师板书:
1.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
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阅读情景材料,交流讨
论、合作学习、分享展示。

思考回答。

学生个人积极总结发
引入第二目教学内容。

通过真实案例分析,激发学
习兴趣、探究的热情和动力。

设计的这些案例涉及行政
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以
及刑事违法行为旨在使学生
初步认识不同违法行为的具
体表现形式和相应的法律责
任,感受其危害性,并在生
活中加强防范。

同时巩固对
三类违法行为的理解与分
辨,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和人
2. 典型的民事违法行

3. 认识一般违法行为
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
的行为
三、课堂小结
请你谈收获:
1. 谈知识收获。

2. 谈树立遵守法律的
意识和行为上的做法。

四、课后作业
《能力培养与测试》同步
配套练习言。

生观,知法守法。

课堂渗透法律知识,对学
生进行法治教育。

知识内化,互伴成长。

整理思路,形成体系。

巩固新知,培养能力。

七、板书设计
法不可违
1. 违法无小事
2. 违法行为的含义
3、违法行为要承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