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制)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7《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
《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
《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小动物找妈妈》是一本适合学前幼儿阅读的绘本,内容简单生动,画面可爱温馨,适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只小动物迷路了,它在丛林里找到了很多的动物妈妈,但最终只有一个动物是它的真正妈妈。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二、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小动物找妈妈》这本绘本的内容和主题。
(2)认识不同的动物妈妈,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3)学习家庭的概念,明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关爱家人,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友爱精神。
(2)启发学生热爱动物,培养他们的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导入环节(15分钟)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绘本《小动物找妈妈》的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猜测故事情节。
然后播放动画片《小动物找妈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这本书产生好奇心。
2.教学过程(40分钟)(1)阅读绘本《小动物找妈妈》,教师为学生朗读,鼓励学生跟读,理解并感受其中的情节和人物。
(2)讨论分组,让学生分组讨论小动物如何找到它的妈妈,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3)角色扮演,学生根据绘本内容扮演角色,学生们可以互相扮演动物和小动物,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活动设计(30分钟)(1)制作小动物面具,为了增强学生对绘本中不同动物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动物的面具,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家庭游戏,让学生和家长一起玩家庭游戏,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增强亲子关系。
4.课堂总结及延伸(1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进行梳理总结,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然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幻想中的理想家庭。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程度、角色扮演表现、讨论贡献等。
7《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一年级下册青岛版五四制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动物亲子关系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动物适应环境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动物的亲子行为:如鸟类的孵化和哺乳动物的哺育等。
2. 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如鱼类的洄游、昆虫的变态等。
3.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和适应策略。
4.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本章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和适应策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核心素养1:鱼类的洄游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行为。(对/错)
答案:对
解析:鱼类的洄游是一种周期性的移动,是鱼类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有利于寻找食物和繁殖场所。
题型示例2:昆虫的变态是一种亲子行为。(对/错)
答案:错
解析:昆虫的变态是一种生长发育过程,不属于亲子行为。它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等不同阶段。
2. 填空题
题型示例1:鸟类的孵化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等阶段。
答案:受精卵、胚胎发育、出壳
解析:鸟类的孵化过程主要包括受精卵的发育、胚胎的发育和雏鸟的出壳等阶段。
题型示例2: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包括____、____和____等。
答案: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解析: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适应。
(3)实验法:引导学生参与分组实验,观察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法: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7《小动物找妈妈》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5.在等待救助的过程中,保持对小鸟的关注,确保它的安全。
例题3:
题目:请举例说明小动物们如何通过自己的特点来适应生活环境。
答案:
1.小松鼠:它们有锋利的爪子,可以攀爬树木,适应在树林中生活。
2.小刺猬:它们身上的刺可以保护自己不受天敌的侵害,适应在草地和森林中生活。
2.短文反馈:
-评估学生对保护小动物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指出语言表达和逻辑结构上的优点和不足,如语法错误、逻辑不清等。
-提供建议,如增加具体例子、优化句子结构、注意段落间的过渡等。
3.调查报告反馈:
-检查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和协作能力。
2.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小动物找妈妈的过程,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关爱小动物,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
4.合作交流: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分享观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周围的小动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小动物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和保护方法。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小动物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小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及保护方法。
6.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课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周围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青岛版(五四学制)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7 小动物找妈妈 教学设计
7 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动物能繁衍后代。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
2.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与不相似的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感恩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小动物和妈妈身上相似与不相似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知道小动物和妈妈身上相似与不相似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学法指导合作探究,实验探究。
教学流程:一、导入环节观看视频,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二、授课环节师:首先向我们走来的是:生:小鸡师:小鸡找不到自己妈妈了,你能帮帮它吗?1.出示母鸡、鸭子的图片,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外形特征,找到小鸡的妈妈。
生:小鸡和妈妈的嘴都是尖尖的,脚是分开的。
2.出示母鸡和公鸡的图片,区分母鸡和公鸡。
总结:母鸡可以孵蛋,蛋又孵化出小鸡,所以母鸡是小鸡的妈妈,实际上,有些动物是通过下蛋来繁衍后代的。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通过下蛋繁衍后代的?生:鸭子、鹅、鸽子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这说明你们在生活中都很善于观察!3.帮斑马、长颈鹿、大象、小兔子找妈妈。
师:小鸡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还有几位小动物没找到妈妈,请你帮帮它们吧。
师:老师给每小组准备了一个资料袋,里面装着动物妈妈和动物宝宝。
说要求:(1).给小动物找到妈妈。
(2).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这样找的理由。
4.找学生说理由,并说出和妈妈相同的地方。
板书:长得相似总结:它们的妈妈都是通过直接生小动物的方式繁衍后代的。
5.帮金蝉、毛毛虫、小蝌蚪找妈妈。
师:我们帮和妈妈长得像的小动物找到了妈妈,还有几位和妈妈长得不像的小动物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它们都是谁啊?师:你都认识它们吗?请你来帮它们找一找妈妈。
1. 小动物找妈妈游戏要求:(1)帮小动物找到妈妈(2)找一找他们和妈妈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小动物们和妈妈长得并不相似6.出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图总结:有的小动物一出生和妈妈长得并不相似,通过成长之后会和妈妈越来越相似。
五四制新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小动物找妈妈》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小动物找妈妈》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动物找妈妈》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认识周围的动物》单元的第四课时。
本节课是在前面认识动物的反应、动物的运动基础上,继续探究动物的繁殖这一共同特征。
本课通过让学生找小鸡的妈妈为切入点,知道如何根据特征找动物的亲代,进而认识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以此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搜集小动物及其妈妈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首先以卵生动物——鸡为例,以帮小鸡找妈妈为线索,寻找小鸡和鸡妈妈的共同特征,探究从小鸡出壳到长大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同时让学生了解到繁殖后代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
然后指导学生为更多的小动物寻找妈妈,包括变态发育的动物,培养探究能力。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指导学生辨别小动物的爸爸妈妈,知道小动物爸爸和妈妈的区别,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课通过指导学生为小动物找妈妈,让学生知道大多数动物后代与亲代有相似外形特征,动物都能繁殖后代。
活动过程中通过用语言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和寻找证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证据意识。
【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能够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和名称,对周围的动物比较熟悉,甚至有些学生家里饲养小动物。
但是寻找小动物和妈妈的共同特征存在一定难度,对动物都能繁殖后代这一共同特征了解不深。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
2.知道动物子代和后代有相似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
2.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动物及其后代的外形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难点】重点:知道小动物和动物妈妈有相似特征。
难点:掌握获取证据的方法。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小动物及其妈妈的图片、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PPT 1出示]出示课题:小动物找妈妈。
《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小动物找妈妈》是一部经典的孩子图画书,叙述了一只小动物在森林中迷路了,然后遇到了一群动物,它们都很和善地援助小动物找妈妈的故事。
这本书既有趣又感人,适合幼儿阅读和进修。
二、教学目标1. 让同砚通过阅读《小动物找妈妈》,了解友爱、援助他人的重要性;2. 提高同砚的阅读理解能力,培育同砚的阅读爱好;3. 激发同砚的想象力和创设力,引导他们进行绘画创作。
三、教学内容1. 通过老师讲解和同砚阅读《小动物找妈妈》,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 引导同砚分组谈论,分享自己对书中情节的理解和感受;3. 组织同砚进行绘画创作,让他们依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小动物找妈妈的场景;4. 同砚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观览和沟通。
四、教学流程1. 导入:老师向同砚介绍《小动物找妈妈》这本书的背景和故事梗概;2. 进修:同砚阅读《小动物找妈妈》,老师引导同砚分组谈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3. 创作:老师指导同砚进行绘画创作,让他们依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小动物找妈妈的场景;4. 展示:同砚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观览和沟通,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教学方法1. 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同砚全面提高语言能力;2. 分组谈论和合作进修,培育同砚的团队合作认识和表达能力;3. 创设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培育,激发同砚的创作潜力和艺术表现力。
六、评估方式1. 同砚的教室表现和参与度;2. 同砚的绘画作品创意和表现力;3. 同砚对于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拓展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同砚的绘画展示活动,增进师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互动;2. 组织同砚进行小剧场表演,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度理解和体验故事情节;3. 组织同砚进行手工制作,让他们依据自己的想象制作小动物玩偶或场景道具。
通过本次《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信任同砚们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还可以培育友爱、合作和想象力,为他们的综合素养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青岛版科学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结果。
生1:我发现小鸡在找不到妈妈时会发出“叽叽”的叫声,这是它们在寻找妈妈的信号。
生2:我发现小鸭在找不到妈妈时会游来游去,这是它们在寻找妈妈的行动。
师:非常好!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了解了小动物寻找妈妈的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发思考
学生活动
联系生活实际积极思考 ,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然后对今天的内容有一个提前那预热
环节二: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二)、观察实验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动物模型,如小鸡、小鸭等,观察它们的行为,并思考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小动物模型,思考问题)
教师活动(三)、讨论交流
师:除了我们刚才观察到的小鸡和小鸭的行为外,还有很多其他动物也有相似的行为。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寻找妈妈的行为,并思考为什么它们会这样做。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各组派代表来发言。
生3:我们组认为小猴子在找不到妈妈时会发出“吱吱”的叫声,这是它们在寻找妈妈的信号。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拓展,让孩子形成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意识
6.板书设计
7. 小动物找妈妈
小动物的成长过程:孵化→吃奶→独立生活
小动物对妈妈的依赖:食物、保护、教导
《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与妈妈之间的亲情关系。
2. 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动物找妈妈》绘本故事欣赏。
2. 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关系探讨。
3. 小动物与其它亲属的关系分析。
4. 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生存技能了解。
三、教学重点:1. 了解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亲情关系。
2. 探讨小动物与其它亲属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分析小动物生活习性及生存技能。
2. 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护意识。
五、教学方法:1. 故事讲述法。
2. 观察法。
3. 课堂讨论法。
4. 小组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1. 热身活动:播放小动物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2. 教师引入:简要介绍《小动物找妈妈》绘本故事的内容。
3. 故事讲述:教师朗读故事,并引导学生跟读。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关系,了解亲情之间的联系。
5.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制作小动物与妈妈的关系图,展示在教室墙壁上。
6. 观察实验:安排学生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行为,记录并分享观察结果。
7.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小动物与其它亲属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亲情不仅存在于妈妈之间。
8. 情感教育:通过讨论小动物的爱护意识,引导学生关爱小动物,培养爱心。
9. 总结提高:教师总结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动物保护活动。
七、教学反思:通过《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学生在故事中深刻感受到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亲情,激发了他们对小动物的爱护意识,提高了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技能,培养了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故事讲述、观察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护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_小学科学《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年级下册科学《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7 课《小动物找妈妈》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
2、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4、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师:课件生:搜集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的图片。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聊聊天。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动物?生自由谈。
我喜欢XX 动物,因为...........。
一、直接导入今天老师隆重邀请了好多的小动物,第一批客人已经到了,同学们,你认识哪个小动物?出示课件生自由回答。
(可以多让几个学生回答,给别的同学一个回答问题的机会)二、探究新知(一)谁是小鸡的妈妈?1、师:同学们可真厉害,这些动物都认识,小动物们也非常高兴,你看,它们都笑眯眯的。
咦,老师怎么听到有小鸡的哭声,我们快去看看吧!出示小鸡图片(我的妈妈呢?)师:发生什么事了?预设生:小鸡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
师:原来,小鸡来我们这儿找它的妈妈了?师出示课件师:你知道这些动物谁是小鸡的妈妈吗?生:母鸡。
师:母鸡为什么是小鸡的妈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小鸡和妈妈长得相似。
师:你觉得哪儿像?(小鸡和妈妈的爪子相似;小鸡的嘴尖尖的,和妈妈相似,爪子有四个趾,鸭和鹅的喙是扁平的,足间有蹼等)生2:生活中,我见过小鸡和妈妈在一起吃食物。
生3:我见过小鸡在妈妈怀里。
生4:鸡妈妈下了蛋,蛋孵化出了小鸡,所以母鸡是小鸡的妈妈。
2.通过其他证据找小鸡的妈妈。
(如果学生说不到第四条,也可准备个鸡蛋)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母鸡一定是小鸡的妈妈吗?还有有没有别的证据?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小鸡出壳的图片,让学生明确这才是“母鸡是小鸡的妈妈”最有力的证据。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一些证据,证明母鸡是小鸡的妈妈。
我们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母鸡会下蛋,蛋又孵化出了小鸡,因此得出了母鸡是小鸡的妈妈。
3、师:刚才我们不仅从它们长得像,还找到了母鸡下蛋,蛋孵化出了小鸡这样有力的证据证明母鸡是小鸡的妈妈。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小动物找妈妈》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小动物找妈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和它们的母亲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的小动物找妈妈的方式;2.开发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3.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护之心。
二、教学重点1.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小动物找妈妈的方式,如狮子、长颈鹿、小兔等;2.在故事情节中,让幼儿学习认识生活中的各种动物和它们的母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观察图片,让学生猜想这是一组什么图片;2.引入本节课的故事《小动物找妈妈》,让学生对很多小动物的生活产生兴趣。
2. 学习重点1.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小动物,认识它们的特点;2.通过故事情节,让学生体验不同小动物找妈妈的经历,认识小动物和它们母亲之间的关系。
3. 练习与应用1.学生们自由发挥自己的创意,围绕各种小动物写故事;2.学生们围绕自己家中宠物,写一篇寻找妈妈的故事。
4. 总结评价1.学生们重复自己撰写的故事,加深记忆;2.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学生评价,对学生进行指导,加深理解。
四、教学方法1.活动为主的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来记忆与认识不同的动物,如观察图片,写故事;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反思,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小动物找妈妈》;2.幻灯片、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评价和效果1.通过小动物的故事、图片,让学生对不同小动物产生兴趣,同时加深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2.通过教学,学生们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理论和技能,并且用于实践课程;3.通过学生写的故事,评价学生掌握的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
七、教学注意事项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宠物的了解和关心;2.学习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留意有些学生是否存在不良的情绪和行为;3.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时,一定要注意评价结果不得带有任何与学生个人生活无关的内容。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7 小动物找妈妈》 青岛版
《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外部特征,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了解有些动物幼时和成年后特征相似,而有些动物幼时和成年后特征完全不同。
2.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经历对动物外部特征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探究过程,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动物的基本特征。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动物的形态特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过程与结果。
3.指导学生在对动物的相关联系和发展变化的探究过程中,感受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和妈妈的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4.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形成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爱护动物的情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亲代和子代之间存在着异同点。
教学难点:观察不同动物的外部特征,了解到动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前准备:分组观察材料:蚕的生长发育标本、蚕的生长记录单及发育卡片学生搜集生活中有关小动物和妈妈的图片资料、科学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平时放学时,都是谁来接你们回家?学生回答。
小结:放学时,我们都要等家长来接,千万不能跟陌生人走。
2.出示动物学校放学图片动物幼儿园的小动物放学了,但有的小动物却找不到它们的妈妈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妈妈吗?引出课题:小动物找妈妈。
【设计意图】调查上下学的生活情景导入本课,适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亲切而自然。
接着,创设幼儿园的小动物放学时找不到妈妈,需要学生们来帮忙的情境,既渗透了德育教育,又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为新知探究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活动提出问题:生活中你对于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都有哪些了解呢?指生回答。
活动一:帮助小鸡找爸爸和妈妈1.出示小鸡、母鸡、公鸡、野鸭、大白鹅的图片提出问题:小鸡在找它的妈妈,但是找来找去,它发现自己与这些动物家长们长得都有点像,到底谁是自己的妈妈呢?2.观察小鸡的特点课件放大小鸡的图片,指生观察小鸡的特点。
《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小动物找妈妈》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小动物找妈妈》是一本寓言故事书,叙述了一群小动物在森林里迷路了,它们需要找到自己的妈妈才能回家。
这本书不仅富有想象力,还教育了孩子们团结、友爱和英勇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培育同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2.引导同砚学会团结、友爱和英勇;3.让同砚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4.提升同砚的表达能力和创设力。
三、教学内容:1.老师介绍故事背景,让同砚了解故事主要内容;2.分组让同砚朗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3.老师指挥同砚分析小动物需要找妈妈的原因;4.同砚谈论合作模式,援助小动物找到妈妈;5.同砚依据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让同砚观看一段关于动物团队合作的视频,引起同砚对于合作的沉思;2.故事复述:老师简要介绍《小动物找妈妈》的故事背景,同砚跟读故事;3.角色分配:老师打算同砚分组,每组扮演一个小动物,一起谈论找妈妈的方法;4.合作谈论:同砚依据故事情节谈论合作寻找妈妈的方式,并设计行动规划;5.角色扮演:同砚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小动物在森林里寻找妈妈的过程;6.总结反思:老师指挥同砚总结今日的活动,展示团结、友爱和英勇的重要性,并引导同砚沉思家庭的意义。
五、教学评估:1.观察同砚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表达和角色扮演的能力;2.收集同砚的谈论记录和行动规划,评判同砚的思维逻辑和创设力。
六、拓展延伸:1.让同砚分组创作类似的寓言故事,并进行表演;2.组织同砚到动物园或自然保卫区实地考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3.鼓舞同砚绘制《小动物找妈妈》的插图,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力。
七、教学资源:1.《小动物找妈妈》的故事书;2.视频资源:有关动物合作的视频;3.角色扮演道具:小动物面具、森林场景道具等;4.同砚绘图工具:彩色笔、纸张等。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引导同砚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培育团结、友爱、英勇的品质,让他们在参与互动的活动中更好地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并增进同砚的思维进步和创设力的提升。
小学科学_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7.小动物找妈妈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
2.在老师指导下,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4.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帮小鸡和其他小动物找妈妈,让孩子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启发孩子多角度寻找证据证明小鸡的妈妈是母鸡。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动物跟妈妈在一起的图片。
老师准备课件、练习题、板书图片、鸡蛋实物等等。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谈话引入活动过程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七课:小动物找妈妈。
师:大家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师:喜欢什么动物?生:汇报师:能说一说它们的样子或者模仿它们的叫声动作吗?谁能试一试?生:描述小动物的样子,模仿表演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二、活动过程(一)谁是小鸡的妈妈1、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感受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温馨。
师:课前大家搜集了好多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请在小组内分享交流欣赏一下吧。
生:小组同学展示分享图片师:我也找到了不少小动物跟妈妈在一起的温馨画面,欣赏过后想一想你感受到什么?生:欣赏图片配乐视频师:你感受到什么?生:幸福、快乐、温暖······2、用视频引入活动一的学习师:跟妈妈在一起是幸福的,有一部分小动物却不那么幸运了,它们出生时没有见到妈妈,却第一眼看到了别的移动物体,认错了妈妈,你们看。
(出示小动物认错妈妈的一组图片)生: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画面师:认错妈妈多让人伤心啊,前不久一位网友的宠物狗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请看视频。
播放小鸡认小狗当妈妈的视频学生观看。
师:小鸡(贴小鸡图片作为板书)出生时没有见到妈妈,第一眼却见到了狗狗(贴金毛犬图片作为板书),从此走路跟着、吃饭跟着、休息睡觉还跟着。
让我们帮小鸡找到真正的妈妈吧。
3、帮小鸡找妈妈a、出示课本插图师:谁是小鸡的妈妈呢?生:集体回答——母鸡师: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得知母鸡才是小鸡真正的妈妈,可是有什么理由让小鸡相信自己的妈妈是母鸡而不是其他动物呢?小组同学互相商量讨论一下。
青岛版科学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课件
✫拓展活动
哪个是动物爸爸? 哪个是动物妈妈?
✫拓展活动
✫拓展活动
恭喜同学们成功为小动物 找到妈妈,探究之旅结束 啦!
✫巩固练习
火眼金睛
1.母鸡不是小鸡的妈妈。 2.蝌蚪的妈妈是青蛙。 3.公鸡是小鸡的妈妈。
(×)
( √)
( ×)
✫巩固练习
能言善辩 1.说一说谁是小鸡的妈妈?
✫巩固练习
能言善辩 2.按顺序说一说这些动物。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小动物找妈妈》
✫情境导入
你知道不同动物它们 是妈妈是谁吗?
青
岛
版
小
学 科 学
7.小动物找妈妈
一
年
级
下
册
下面让我们一起开启为 小动物找妈妈之旅吧!
✫活动准备
搜集小动物和它 们的妈妈的图片。
✫活动过程
它们谁是小鸡的妈妈?
✫活动过程
一起来进行观察吧练习
能言善辩 2.按顺序说一说这些动物。
✫说说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请和大家分享一下!
✫课堂总结
小动物 找妈妈
1.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 有相似的特征。
✫活动过程
小鸡的妈 妈
不是
✫活动过程
小鸡的妈 妈
不是
✫活动过程
小鸡的妈 妈
不是
✫活动过程
小鸡的妈 妈
是
✫活动过程
小鸡的妈 妈
✫活动过程
小鸡的妈 妈
✫活动过程
它们的妈妈是谁?
✫活动过程
动物的妈妈
✫活动过程
动物的妈妈
✫动脑思考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动 物的妈妈?
✫课堂小结
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有 相似的特征。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小动物找妈妈》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小动物找妈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小动物如何找到妈妈。
2.掌握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技能。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护意识和保护意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小动物找妈妈的方法。
2.学习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技能。
教学难点1.发散思维,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技能。
三、教学准备1.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材。
2.各种小动物的图片、短片或实物。
3.普通话标准化教案。
四、教学过程设计1. 情境营造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小动物丢失妈妈的感受,同时鼓励学生寻找小动物妈妈。
可以通过画面、声音、故事,或其他方式加以营造。
2.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猜测。
如利用一些具体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小动物,让他们猜测它们生活的环境,它们可能遇到何种困难,以及如何寻找妈妈等。
3. 学习过程(1) 请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技能。
在观看视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留意小动物如何寻找妈妈,寻找的过程中如何遇到困难,它们是如何解决困难的等。
(2) 分组活动,让学生一起观察各种小动物的图片或实物。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示范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如何观察、猜测和总结。
例如:1.这种小动物是怎么遇到困难的?2.这种小动物如何解决困难?3.这种小动物有哪些独特的技能?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
(3) 组内交流,小组展示请学生按照小组展示各自团队的成果,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生存技能,展示自己的归纳总结等。
(4) 课堂讲解学生展示完自己所了解的小动物后,教师可以通过屏幕上的图片带领学生回顾小动物寻找妈妈的过程,并向学生讲解小动物找妈妈的方法。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小动物找妈妈》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小动物找妈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7课《小动物找妈妈》是采用青岛版教材的教材内容。
这一课与小学低年级的儿童生活经验紧密相关,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自然形态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动物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认识。
本课主要围绕小动物找妈妈这一主题展开,教师可以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动物与人类孩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及观察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小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现状,以及不同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之间的联系。
•知道各种小动物的外貌特征及其性格特征,明确其分类特征。
•能够识别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的关系。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动物及其妈妈的行动、站位和动作,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和分析能力,理解自然界规律。
•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完成小动物与它的妈妈的配对游戏。
•有主动提问和积极回答问题的能力,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形态和动物的热爱,关心动物及其保护。
•吸引学生对困难问题的研究,并通过动物间的一些小经验启发学生,给予相应的赞扬和启示。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动物类的形态、行动、站位等进行小动物与它的妈妈的配对游戏,形成较灵活的配对关系,识别妈妈与自己的差异。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逻辑和想象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明确小动物类的分类特征,正确识别小动物与它们的妈妈之间的关联。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口头表述和配对游戏最终获得真正的反馈。
四、教学方法教师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授课法:教师讲解小动物的基础知识。
•观察法: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小动物及其妈妈的行动、站位和动作,提高其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理解生物间的联系。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动物们的特点,鼓励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完整版)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7课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
7.小动物找妈妈教学内容:教材第7课〈〈小动物找妈妈》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
2、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4、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师:课件生:搜集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的图片。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聊聊天。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动物?生白由谈。
我喜欢XX动物,因为......... 。
一、直接导入今天老师隆重邀请了好多的小动物,第一批客人已经到了,同学们,你认识哪个小动物?出示课件生白由回答。
(可以多让几个学生回答,给别的同学一个回答问题的机会)二、探究新知(一)谁是小鸡的妈妈?1、师:同学们可真厉害,这些动物都认识,小动物们也非常高兴,你看,它们都笑眯眯的。
咦,老师怎么听到有小鸡的哭声,我们快去看看吧!出示小鸡图片(我的妈妈呢?)师:发生什么事了?预设生:小鸡找不到白己的妈妈了。
师:原来,小鸡来我们这儿找它的妈妈了?师出示课件师:你知道这些动物谁是小鸡的妈妈吗?生:母鸡。
师:母鸡为什么是小鸡的妈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小鸡和妈妈长得相似。
师:你觉得哪儿像?(小鸡和妈妈的爪子相似;小鸡的嘴尖尖的, 和妈妈相似,爪子有四个趾,鸭和鹅的喙是扁平的,足间有蹊等)生2:生活中,我见过小鸡和妈妈在一起吃食物。
生3:我见过小鸡在妈妈怀里。
生4:鸡妈妈下了蛋,蛋孵化出了小鸡,所以母鸡是小鸡的妈妈。
2.通过其他证据找小鸡的妈妈。
(如果学生说不到第四条,也可准备个鸡蛋)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母鸡一定是小鸡的妈妈吗?还有有没有别的证据?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小鸡出壳的图片,让学生明确这才是“母鸡是小鸡的妈妈”最有力的证据。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一些证据,证明母鸡是小鸡的妈妈。
我们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母鸡会下蛋,蛋又孵化出了小鸡,因此得出了母鸡是小鸡的妈妈。
3、师:刚才我们不仅从它们长得像,还找到了母鸡下蛋,蛋孵化出了小鸡这样有力的证据证明母鸡是小鸡的妈妈。
小学科学小动物找妈妈(教案)
小学科学小动物找妈妈(教案)教案:小学科学小动物找妈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寻找妈妈的方式。
2. 发展学生观察、想象、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展示相关小动物与妈妈的照片。
2. 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纸和彩色铅笔。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用PPT展示一些小动物与它们的妈妈的照片,让学生猜猜这些小动物找妈妈的方式。
2. 引发讨论: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小动物在找妈妈时会做些什么?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步骤二:观察探究(15分钟)1. 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纸和彩色铅笔。
2. 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小动物,例如蚂蚁、鸟类、猫等,了解它们在找妈妈时的行为特征。
3. 让学生绘制所观察到的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画面,描述小动物是如何寻找妈妈的。
步骤三:合作分享(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画面。
2. 鼓励学生互相询问,了解不同小动物寻找妈妈的方式,并记录在纸上。
3. 指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共同的寻找妈妈的方式。
步骤四:讲解知识点(10分钟)1. 在黑板上列出学生总结的共同的小动物寻找妈妈的方式。
2. 分析每种寻找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 讲解小动物寻找妈妈时如何依靠听觉、嗅觉、视觉等感觉器官。
步骤五:小组合作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团队长。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动物作为研究对象,记录该小动物寻找妈妈的方式,并设计一个小活动来展示。
3. 小组讨论并分工合作,完成观察记录和小活动的准备工作。
步骤六:展示和讨论(15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小动物寻找妈妈的方式和设计的小活动。
2. 学生们观看展示并提出问题、提出建议。
3. 通过互动讨论,学生们思考并总结不同小动物寻找妈妈的方式的优劣和适用性。
四、巩固练习:1. 让学生在家中进一步观察其他小动物寻找妈妈的方式,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7-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
生举手回答
(预测:鸽子、鹅,鸵鸟)
课件出示鸽子、鹅对应的宝宝和妈妈的图片
师讲解小鸽子和鸽子妈妈的特点:鸽子的身体呈流线型,它善于飞翔,其体表覆盖较多的羽毛,其胸肌较为发达。
师讲解小鹅和鹅妈妈的特点:成年的鹅比鸭大,额部有肉瘤,颈长,嘴扁而阔,腿高尾短,脚趾间有蹼,羽毛白色或灰色。刚刚孵化的鹅,黄色或黄褐交替绒毛,嘴扁,脚掌和嘴橘黄色。
通过回答,让学生感受下蛋繁衍后代的小动物以及它们的妈妈的特点。
通过学习了解小羊,蚕宝宝和蝉宝宝的妈妈
通过图片和讲解探究鸳鸯爸爸和鸳鸯妈妈以及孔雀爸爸和孔雀妈妈,从而理解动物中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妈妈。
拓展活动
1.通过图示结合讲解,了解蚕的一生。
第一步,交配产卵;第二步,孵化成蚕;第三步,吐丝作茧;第四步,化蛹成娥。
《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
课题
《小蝌蚪找妈妈》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一年级下
学习
目标
1.知道动物可以繁衍后代。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和不相似的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3.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感恩意识。
重点
知道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和不相似的主要特征。
难点
知道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和不相似的主要特征。
2.孔雀
雄性孔雀身体呈黑色,头顶有白色簇羽;雌性绿色和棕色,雌鸟无尾屏,羽色暗褐而多杂斑。
孔雀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被视为“百鸟之王”。
判断小鸡的妈妈。
小组讨论
观察鸭宝宝和鸭妈妈的共同特点
生举手回答
学习小羊的妈妈
认识蚕宝宝的妈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动物找妈妈》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认识周围的动物》单元的第四课时。
本节课是在前面认识动物的反应、动物的运动基础上,继续探究动物的繁殖这一共同特征。
本课通过让学生找小鸡的妈妈为切入点,知道如何根据特征找动物的亲代,进而认识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以此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搜集小动物及其妈妈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首先以卵生动物——鸡为例,以帮小鸡找妈妈为线索,寻找小鸡和鸡妈妈的共同特征,探究从小鸡出壳到长大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同时让学生了解到繁殖后代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
然后指导学生为更多的小动物寻找妈妈,包括变态发育的动物,培养探究能力。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指导学生辨别小动物的爸爸妈妈,知道小动物爸爸和妈妈的区别,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课通过指导学生为小动物找妈妈,让学生知道大多数动物后代与亲代有相似外形特征,动物都能繁殖后代。
活动过程中通过用语言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和寻找证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证据意识。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能够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和名称,对周围的动物比较熟悉,甚至有些学生家里饲养小动物。
但是寻找小动物和妈妈的共同特征存在一定难度,对动物都能繁殖后代这一共同特征了解不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
2.知道动物子代和后代有相似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
2.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动物及其后代的外形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知道小动物和动物妈妈有相似特征。
难点:掌握获取证据的方法。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小动物及其妈妈的图片、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PPT 1出示]出示课题:小动物找妈妈。
2.[PPT 2出示]搜集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的图片。
教师指导学生提前做好活动准备。
3.[PPT 3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接下来哪位同学能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学生讲故事。
师:同学们真棒!小蝌蚪找到了妈妈,视频中的青蛙是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可爱的小动物找妈妈。
今天我们也一起帮助其他小动物找妈妈。
教师板书课题:小动物找妈妈。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谁是小鸡的妈妈?
1. [PPT 4出示]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这只小鸡找不到妈妈了,在它面前有鸭子、白鹅、母鸡和公鸡。
让我们一块帮小鸡找妈妈吧!
小组活动。
2.[PPT 5出示]学生交流回答谁是小鸡的妈妈,并说出理由。
学生汇报:小鸡有和妈妈相似的外形特征,小鸡和妈妈的爪子相似;小鸡的嘴尖尖的,
和妈妈相似。
3.[PPT 6出示]母鸡下蛋和小鸡出壳的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母鸡一定是小鸡的妈妈吗?你还有没有别的证据?
学生汇报:除了外形特征相似,我还知道母鸡下蛋,蛋又孵化出小鸡,因此母鸡是小鸡的妈妈。
4.师生总结:小鸡和鸡妈妈有相似特征,鸡妈妈下蛋后孵化出小鸡,所以母鸡是小鸡的妈妈。
活动二:它们的妈妈是谁?
1. [PPT 7出示]提问:同学们利用帮小鸡找妈妈的方法,接下来再来帮蚕、小蝌蚪、知了猴、小鸵鸟、小羊找一找它们的妈妈?
学生小组活动。
学生交流回答。
2.师生共同总结。
[PPT 8出示]出示青蛙的一生图片。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青蛙长大的过程,得出结论: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
[PPT 9出示]出示蚕的一生图片。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蚕从幼虫到成虫的过程,得出结论:毛毛虫的妈妈是蝴蝶。
[PPT 10出示]出示小羊和羊妈妈图片。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得出结论:小羊的妈妈是大山羊。
[PPT 11出示]出示鸵鸟家族的图片。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鸵鸟妈妈产卵到孵化出小鸵鸟的过程,得出结论:小鸵鸟的妈妈是大鸵鸟。
[PPT 12出示]出示蝉的一生图片。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蝉从幼虫到成虫的过程,得出结论:知了猴的妈妈是蝉。
[PPT 13出示]出示活动记录。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分析进行连线。
三、拓展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PPT 14出示]出示拓展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找一找,哪个是动物爸爸,哪个是动物妈妈。
3.[PPT 15出示]鸳鸯和孔雀。
教师给学生讲解鸳鸯和孔雀的知识,指导学生观察,寻找雌性动物和雄性动物的不同。
【板书设计】
小动物找妈妈
1.小鸡和鸡妈妈有相似特征。
鸡妈妈下蛋,孵化出小鸡。
2.大部分小动物与动物妈妈都有相似特征。
动物都能繁殖后代。
3.有些变态发育的动物,小动物和动物妈妈外形特征不同。
小蝌蚪知了猴毛毛虫
【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