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地流转问题及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2024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范文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差距逐渐拉大,农村土地流转逐渐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主要包括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承包等几种形式。

这些模式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土地流转不规范、农民权益保障不足、土地流转后的利用效率不高等。

三、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问题分析(一)土地流转不规范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尚不完善,缺乏规范的流转机制和监管体系。

一些地方的土地流转存在随意性、无序性,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农民利益受损。

(二)农民权益保障不足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突出。

一些地方的土地流转未能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导致农民对土地流转的信任度降低。

(三)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虽然农村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部分地区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一些承包方在获得土地后,未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地闲置和浪费。

四、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优化策略(一)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加强土地流转的监管,确保土地流转的公平、公正和规范。

(二)强化农民权益保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应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中获得应有的收益。

(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鼓励承包方在获得土地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后的农业生产管理,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素质。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一些问题,但同时也看到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山西省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分析

山西省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分析

CAIXUN 财讯山西省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分析□山西财经大学杨彦红/文随着中央一系列农村改革政策的出台,山西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J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

本文在此大环境下,,深入探讨在城市化进程中山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认识不到位,流转不规范,流转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从健全市场,法律规范,社会保障等角度提出建议。

山西省土地经营权流转山西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指的 就是基于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 有效前提下,秉持土地的所有权以及其农 业用途不变更的原则下进行的土地流出。

(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模及速度山西省耕地面积约为6102.6万亩。

到2015年,全省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 为4800多万亩。

从2010年至2014年,山西省农村耕地流转面积在逐年以一定 比列增加,增幅均超过了 10°%。

(2 ) 土地流转的形式土地流转法律规定的有入股、转让、代耕、拍卖、抵押等12种形式。

一般来 说,租赁、互换使用较为广泛,转包在 山西省土地流转中占有较大比例。

(3 ) 土地流转主体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之中,政府鼓励 农户、企业机构组织创新自己的形式,丰富流转市场微观主体,给市场带来更 多新鲜血液。

除此之外,各种新形式的 参与者如家庭农场、农业科研机构、不 断出现,活跃了市场交易,从而促使了 农村农业生产向专业化以及规模化发展。

山西省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存在的问题(1 )农户对流转思想认识不充分,流转受限制“民以食为天”等传统观念深入百 姓意识中,很多农民将土地作为自己的 “本”,对转让土地存在着抵触。

很多农 民属于风险厌恶型,许多进城务工人员 宁愿粗放经营或者弃耕也不愿意转让以 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2)流转市场发展缓慢流转市场化进程仍然很缓慢,市场机制很不完善。

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农地流转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的规则有序流转,资源不能得到有效配置。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接下来是为大家收集的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范文(一)一、全县土地流转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我县现有耕地面积57万亩,其中水田42万亩,旱土15万亩。

20**年全县耕地流转面积11.27万亩,涉及农户6.5万户,占耕地总面积的 19.77%。

耕地流转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流转形式多样化。

目前,全县耕地流转主要以转包、出租、入股、转让等形式为主。

其中转包3.3万亩,占29.3%;出租6.8万亩,占60.3%;互换0.8万亩,占7.1%;入股0.23万亩,占2%;转让及其它形式0.34 亩,占3%。

股份合作、招标承包、一次性出让等新的流转形式正在探索之中。

水市镇水市村唐义成承包本村320余亩耕地,用于发展烤烟和粮食生产。

清水桥镇平三村欧阳迪文自有耕地13亩,长期转包耕地368亩,短期转包耕地200亩,种植粮食580亩。

太平镇坪石头村欧阳植竹长期转包耕地5000亩,短期转包耕地1000亩,种植粮食1800亩。

2、流转范围不断拓宽。

流转的土地由水田扩展到了林地、旱地、渔塘等,土地流转对象由原来的本村内进行,扩展到外村、外县、甚至外省,经营主体从单户转向合作社,经营从种粮为主转向发展粮食与优质高效农业并重。

20xx年全县850户种粮大户经营耕地面积45895亩,其中:流转面积6100亩,托管面积19876亩,代耕代种面积57469亩;全县10个种粮合作社经营耕地面积 5605亩,其中:流转面积3500亩,托管面积1300亩,代耕代种面积751亩。

3、流转效果初步显现。

一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全县流转的土地中,80%用于发展烤烟、粮食、蔬菜、生猪、工业原料林、中药村、油茶、水果等优势产业,做到了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通过土地流转,清水桥镇、水市镇、保安乡、太平镇等乡镇新增烤烟种植面积千亩以上,进一步巩固了烤烟的主导地位。

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存在的问题1.水资源短缺:山西省是中国北方的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困扰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有机旱作农业需要借助雨水灌溉,但山西省的降水量不稳定,会导致部分地区的作物缺水,影响产量和质量。

2.土壤退化:长期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已经导致山西省部分地区的土壤退化严重。

有机旱作农业要求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但是由于退化的土壤质量不佳,会影响有机农产品的生长和品质。

3.市场认可度低:有机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低,导致销售渠道有限,农民的收益不高。

有机农产品的产量也受到限制,使得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受到了冲击。

4.缺乏科技支持:有机旱作农业需要依托科技手段提高产量和品质,但山西省部分地区缺乏科技支持,不能充分发挥有机农业的潜力。

二、对策建议1.加强水资源管理:山西省政府应该加大对有机旱作农业的水资源支持,建设更多的雨水集水设施和水利工程,确保作物的灌溉需求,提高农田的利用率。

2.推进土壤保护:山西省应该开展土壤修复工程,采取措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通过生态植被的修复和土地复垦,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为有机旱作农业提供更好的土壤环境。

3.提高市场认可度:山西省可以加大对有机农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政府可以建立有机农产品的专门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值和农民的收入。

4.加强科技投入:山西省可以加大对有机农业的科技支持,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有机旱作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

5.完善政策支持:山西省政府可以出台有机农业相关政策,加大对有机农业的投入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面临诸多问题,但是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进土壤保护、提高市场认可度、加强科技投入和完善政策支持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有机旱作农业的快速发展,为山西省的农业产业注入新的动力。

希望山西省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采纳这些建议,积极促进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的健康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浅析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及建议

浅析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及建议

浅析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及建议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转让、流转或者出租给农村土地经营者、个体经营者或者农村户籍居民的一种农村土地利用方式。

在现实中,农村土地流转面临许多制约因素。

本文主要从政策环境、经济因素、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政策环境是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

政策的不完善和执行的不到位会导致农村土地流转受限。

土地制度改革不够彻底,土地确权不完善,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感到不稳定,不愿意流转土地。

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不够明确,流转程序繁琐,手续复杂,增加了农民流转土地的成本和风险。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土地制度,加强土地确权登记,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明确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简化流转手续,降低流转成本,提高流转效率。

经济因素也对农村土地流转起着重要制约作用。

农村土地流转缺乏有效盈利模式,很多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

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不明显,农民流转土地之后的收入不能有明显提高,缺乏吸引力。

农村土地流转后缺乏支持服务,例如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农民流转土地的障碍。

市场需求不足,使得农民无法找到适合流转的买家。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扶持力度,培育土地流转市场,提供土地流转信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增加农民的流转收入,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法律法规也是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

农村土地流转涉及到土地权益、土地流转合同、土地使用权等法律关系,缺乏法律保障会使农村土地流转面临很多风险。

土地权益不明晰,土地产权交易流程不完善,使得土地转让和流转受到一定的制约。

流转合同缺乏法律保障,一旦发生争议难以维权。

应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流转的权益和流程,保障土地流转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信心。

我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现状及对策近年来,我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结合当前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现状分析1.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土地的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逐渐兴起。

农村土地的流转交易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产权流转也可以促进土地的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农民增加收入。

2.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尽管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的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制约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的情况,造成一些农民的利益受损。

而且由于信息不对称,许多农民在流转土地时并不了解市场行情,容易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产权纠纷、合同纠纷等问题,给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对策建议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了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

立法部门应该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确保土地流转交易的合法合规。

2. 加强政府监管和服务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的监管和服务,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参与主体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市场的认知水平,增强其谈判能力和风险意识。

3. 完善土地流转交易市场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市场对农民的信息透明度。

通过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市场的信息平台,将土地流转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农民,帮助农民了解市场行情,促进产权流转的公平和合理。

4. 解决土地流转中的产权纠纷和合同纠纷加强对土地流转交易市场的法律援助和调解服务,解决土地流转中出现的产权纠纷和合同纠纷。

鼓励并支持当事人通过和解、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及其解决途径探析

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及其解决途径探析

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及其解决途径探析【摘要】我国农村土地发展已经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仅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三农”问题的解决。

本文试总结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一些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障碍对策一、引言农村土地流转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已经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不仅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规模生产以及提高土地利用率有重要意义,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

所谓农村土地流转,也称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即在不改变农村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将自己的土地使用权单独或随同土地附着物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的行为。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可能存在的一些阻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阻碍因素(一)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操作不规范虽然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提出了允许土地流转的政策,但是现行的土地流转制度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规范,对于土地流转的具体形式、程序、价格、管理等都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的约束。

因而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往往会引发纠纷,阻碍农村土地的顺利流转。

同时,农村土地流转的实际操作不规范,导致双方的责任、义务不明确,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严重打击了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二)农村土地产权模糊农村土地产权主体界定为“农民集体”是不明确的,现有政策规定,农户要进行土地流转,必须要经“发包方同意”,因此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基本上受到政府的控制,导致土地使用权的主体错位,违背了土地流转的平等协商与自愿原则,甚至成为一些基层村干部谋取私利的手段,损害农户的利益。

(三)农业比较收益低由于农产品的价格关系到民生问题,往往受到政府调控的影响,不能随市场需求自由变动。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对策摘要: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面临着新问题,需要分析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文中以农村土地流转为对象,深入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提高农村土地流转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地区;土地流转;对策现代化土地流转形式在多元化、规模化的发展,同时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需要各个部门加强管理。

通过相关组织的联合,从整体以及长远的发展角度分析,制定完善的土地管理规划和机制,强化整个土地流转过程中各项工作的监管,科学地发挥国家政策的指导作用,积极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全面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1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农村土地流转,简而言之,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者经济组织。

其中部分农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想法将土地的使用权有偿转让给其他生产经营者,可以是一些农民、农场主等,但是仍然保留自身对于土地的承包权。

在土地使用以及转移的过程中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这一模式不会对家庭承包经营带来很大的影响,而是将股份制与合作发展的模式引入到土地的管理工作中,这样既可以保证农民收益的增加,也可以促进地区农业经济的稳步提升。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面积虽然一直有所增加,但流转的速率仍然较慢,相对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而言,农村土地流转的比重仍然较小。

根据农村政策研究室已有的调查。

就农村土地流转主体来说,大多数农村土地流出方是农民,极少数是村集体作为流出方;农村土地流入方也主要是以农民为主。

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合作社以及其他组织也作为流入方参与进来。

就农村土地流转的主导模式来说,主要是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目前市场主导型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

就农村土地流转期限而言,以长期和中期为主,短期比例较低,主要是因为中长期流转可以稳定经营,减少风险,增加收入。

2 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2.1土地观念和家庭特征一直以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历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土地是农民生活的全部。

山西省农业发展现状

山西省农业发展现状

山西省农业发展现状
山西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山西省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省份,农业在该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西省的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山西省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比较传统,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力需求高等问题。

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仍然依靠人力,农田的管理和耕作工作较为繁琐而且耗时。

农产品生产的效益也受到了限制,无法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其次,山西省的农业资源利用率亟待提高。

虽然山西省拥有丰富的土地和水资源,但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这些资源利用率较低。

部分农民还存在着追求面积扩大而忽略品质提高的问题,造成了土地的过度开垦和资源浪费。

此外,山西省的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也需要重视。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大大损害了山西农产品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山西省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山西省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

这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力成本。

其次,加强土地
资源管理,合理规划农田的利用方式,保护好农业生产区的生态环境。

再次,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

综上所述,山西省的农业发展面临一些困境,但也存在着改善和发展的机会。

通过改革创新和积极探索,山西省的农业发展有望迎来新的机遇和改善。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民将耕地、宅基地等土地权属或经营权交给其他农民或企业进行经营或租赁的行为。

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加收入,但也引发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大规模流失和农民权益的隐患。

本文将重点研究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农村土地流转是近年来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以期通过出租或合作社形式获得更高的收益。

同时,许多企业也积极参与农村土地流转,以实现规模化种植、农产品加工等目标。

然而,农村土地流转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知识、信息和资源的不对称,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公平待遇。

其次,一些农民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大面积流转土地,导致农村耕地的大规模流失。

最后,监管不到位,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的土地流转行为,给农民权益带来风险。

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原因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存在与多方面的因素相关。

首先,农民个体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流转土地成为他们增加收益的一种方式。

其次,农村土地产权明确不清,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混淆不清。

同时,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地力逐渐衰退,农民通过流转土地来规模化经营以增加产量。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和投资,鼓励土地流转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1. 完善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流转行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流转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2. 支持土地流转方式的多样化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股份合作制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提高流转的效益。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土地流转补贴、信贷支持和技术培训等措施,帮助农民进行规范化的土地流转经营。

农村承包地流转障碍的法理分析——以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为研究对象

农村承包地流转障碍的法理分析——以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为研究对象

资本 、 促 进 土地 流转 , 构建 土地使 用 奖惩机制 、 进 一 步完善 现行 土地 法律 和政 策 , 在 未来 中
国土地制 度安 排 中具有 重要 意 义 。 关键 词 : 土地 流转 ; 抛荒 ; 制 度 完善 ;奖惩机 制 中 图分类 号 : D 9 1 2 . 3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0 — 2 7 3 1 ( 2 0 1 4 ) 0 2 - 0 0 4 1 — 1 1
农 村 和农 民问题 归根 结底 是土 地 问题 。土地 是人 类 的生 存 载体 和活 动 空 间 , 是 一 切 生 产 和生 存 的 基 础 _ ( 。现 阶段土 地仍 然是 农 民 的“ 命根 子 ” , 更是 国计 民生 的根本 保 障 。传统 的小 自耕 农 已经 不 符 合现 代农 业 的要求 , 土地 流转 成为 现代 发展 的需 要 。十 八 届三 中全会 的决 定重 申 了农 民对 承 包 地 的 流 转权 , 可 知 土地 流转 在 中国现 阶段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 意义 。 “ ‘ 流转 ’ 是一 个来 自于 生 活 的术 语 , 它包 含 了一 系列法 律性 质 与法 律效果 各 异 的 、 由法律行 为 所 引起 的法律 关 系 。从 农村 土 地 承 包 经 营权 人 的 角 度 来看 , 农 村土 地承 包 经营权 流 转是 指农 村土 地承 包经 营权 人所 进行 的 、 依 法 处分 自己的农村 土 地承包 经 营权 , 或 者在农 村 土地 上设 定 物权 性 负 担 、 债权 性 负 担 或 者其 他 相 关 权 利 的 行 为 。 ” 通 过 承 包地 的 流转 , 可 以实现农 业 的规 模经 营 , 更 能 提高 农 地 的 使用 效 率 。但 是 , 2 0 1 3年 7月 至 8月 间 , 笔 者 通 过对

土地流转与实现规模化经营的相关思考

土地流转与实现规模化经营的相关思考

农村土地经营与管理需要相关管理部门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推动适度规模化经营,不断发展现代化农业,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效益,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确保农村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经济发展目标。

土地流转行为能够反映出当地制度变化、市场发展、农民受益状况等,同时也体现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相关土地管理部门可根据存在的问题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土地规模化经营。

1农村土地流转模式1.1土地出租土地出租是以租赁的形式在约定承包期限内,通过租金支付的方式,转变土地承包者到生产经营者的土地经营权,实现土地流转。

其中,土地出租流转模式是在双方平等互利的条件下进行的,该流转模式也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土地流转模式。

1.2股份合作在我国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模式下,农户将自己手中的土地以资产作价的形式向其他股份公司进行折股量化,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农户可以参与股东分红。

或者农户以自己的土地经营权融入到集体合作社,在合作社中实现农村土地集中管理,进行规模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1.3转让互换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续前提下,为了实现规模化经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受让方或与对方进行物权性质的交换,以实现农村土地的集中化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4反租倒包该土地流转模式是一种创新模式,是指部分公司企业或集体组织通过承包合同将农村土地集中,然后对手中土地进行统一化管理,再分配给农户进行土地经营。

双方会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明确每一方的权利与义务,从而促使农村土地在有效发展条件上达到规模化经营。

2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2.1不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当前,在农村土地承包中,土地经营权流转是一种常见现象。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不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会影响土地流转在更大范围上的有效进行。

其中,当前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流转费用设置缺少科学依据,许多地方还未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无法对土地流转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公正决策等。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思考——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思考——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
农村 土地流转 与农业适度规模经 营的关 系。 现代 农业需要发展规模 经营。 我国人多地少 、 民比重大 , 农 在相 当长时期 内不 可能大量转移 的国情 , 定了我 国大 多数地 区靠集 中土地来 实现农业适 决 度规模经营在相当长时期 内是不 可能的。现实 的选择是 : 少数确实具 在 备条件的地方 , 通过正确引导农 民依法 自 流转土地 逐步 实现规模经营 愿 的同时 , 积极探索在坚持 家庭 承包经营基础 上 , 出一 条通过多种 形式 走 的合作服务实现农业 生产 布局区域化 、 生产 专业化 、 标准化和服 务规模 化、 社会 化的农 业适度规模经 营的路 子。发展 农业适 度规模 经营必须坚 持家庭 承包经 营制度 , 充分尊重农 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不 能一讲 农业 规模经营就必 须实行 土地集 中, 将家庭 承包经 营与农业适度 规模 经营对 立起来。要 充分认识 到 : 民家庭承包 经营不仅 与适 度规模 经营不矛盾 农 不对立 , 而且迫切需要并完全可 能通过 多种形式 的合 作服务 实现适 度规 模经营 ,将 农 民家庭承包经 营有 效融入 现代 农业社会 化大生产 和大市
更已被决策层所肯定和推动。 尤其在 当前把统筹城 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 把发展现代农 业作为转变经 济发展 方式的重大任 务的大 背景下 。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有很重要的现实 意义。 深化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认识 1对土地流转 的认识 。根 据《 . 农村土地承包法》 《 村土地承包经 和 农 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土地流转是指在家庭 承包的基础上实行土地经营 权流转 , 主要形式有 : 转包 、 互换 、 人股 、 出租 、 转让 、 委托流转 等形式 。 农村土地 流转包 括农 村集体用地 承包经营权 的流转和农村 集体建 设用地流转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就是在城镇工矿建 没规模 范围外 , 宅基地 、 集体公 益建设用地 , 凡符合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 、 依法取得 、 已 并 经确认 为经 营性 的建设用地 , 可采用 出让 、 转让等 多种方式有偿 使用及 宅基地换商品房和社保等形式流转 七 述流转 中农地农用的流转主要归 农业部 门管理 ;而农地非 农用和农村建 设用地 流转 管理主要归 国土部 门。目前全 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 分为三 个部分 : 一是 改革 实验区 。2 0 07 年 6月 , 国务院批准重庆 、 成都作 为全国统筹城 乡综合 配套改 革实验 区。 二 是 城 乡 建 设 用地 增 减挂 钩 试点 。 要 为国 土 资 源 部 确 定 的 天 津 、 苏 、 主 江 浙江 、 安徽 、 山东 、 湖北 、 广东 、 四川、 重庆等地 。 三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 点 。即广东顺德 、 四川成都 、 安徽芜湖等地。由于我省 目前 尚不属于上述 试点和实验 区。 有中央给予的相关政策 , 以在这 里主要就农地 农用 没 所 的流 转 进 行 分 析研 究 。

山区农村耕地利用问题及对策建议—以山西省平顺县为例

山区农村耕地利用问题及对策建议—以山西省平顺县为例

耕地资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础保障,其对于我国化解粮食危机、农户增收具有非凡的意义与重大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正面临耕地向非农用地转化,耕地数量逐渐减少,耕地保护意识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峻挑战,这对我国农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而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耕地利用效率低,规模小、细碎化程度高、耕地污染严重,都是我国现阶段山区耕地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了脱贫事业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在我国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大量涌入城市去务工,使得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短缺,出现了耕地扌畧荒的现象,这种现象尤其在山区农村更为突出。

这对我国耕地资源造成极大浪费,也对粮食安全产生了隐患。

切实解决山区农村耕地利用的问题对于我国耕地资源保护、农户增收、农村脱贫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致力于研究山区耕地资源利用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地处山区的平顺县部分农户进行走访调查,调査对象为3个乡镇8个自然村,分别为隶属于杏城镇的赵城村(40份)、卢沟村(14份)、西罗川村(13份),隶属于龙溪镇的龙镇村(13份)、杨威村(12份)、底河村(12份)和南坡村(12份),虹梯关乡虹霓村(4份)。

发出问卷120份,有效问卷回收120份。

发现了当地的耕地利用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剖析了其原因,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并结合实情况提出了关于山区农村高效利用耕地资源的建议。

关键i司:耕地、土地流转、摺荒率AbstractCultivated land is the precious resource that the mankind depends on to survive, have specia 1 significance and great influence to our country food security, peasant household income increas es. The no. 1 documen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for 2020 highlights winning the battle against p overty and ensuring food security as top priorities in governance.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 zation in China, a large number of njral labor force has migrated to cities for work, resulting in th e shortage of iural labor force and the phenomenon of abandoned farmland, especially in rural ar eas. This causes great waste to our country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also produced hidden troubl e to food security. Rural household income is of great decisive significance to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problem of rural farmland utilization in mountainous areas has a pos itive impact on the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rural household income and rural pov 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also made significa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related issues, but there is still a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research space, especi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til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in mountain ous areas and farmers' income.This article focus from the mountain area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farmers pos; income two angles obtains, through to the part is located in the mountains of pingshun farm ers visit investigation, study the local land us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lated questions of local farmers' income, its reason is analyzed,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ir investigation a nd combining the real situation on mountainous countiyside make full use of cultivated land reso urc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new era of the rural modernization to make Suggestions of farmers ' income.Key words:Mountainous countryside; arable land use; farmers9 income1导论1.1选题背景与意义1.1.1选题背最在我国所进行的一系列农业生产活动中,其核心是人们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既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也是我们进行农业生产的对象。

山西省土地流转现状调查

山西省土地流转现状调查

山西省土地流转现状调查土地流转,是当下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山西省作为我国的重要省份之一,其土地流转的情况备受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山西省土地流转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番调查。

在山西省的广大农村地区,土地流转的规模和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一些地区的土地流转规模较大,形成了集中连片的经营模式;而在另一些地区,土地流转则相对零散。

从流转的形式来看,转包和出租是较为常见的方式。

转包主要发生在亲戚朋友之间,这种方式操作简便,往往基于双方的信任和熟悉程度。

出租则更多地涉及到与外来的农业经营主体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推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西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为土地流转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例如,对规模经营的主体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和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然而,山西省土地流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存在不足。

一些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失去土地的保障,对流转存在顾虑。

他们习惯于传统的土地经营方式,对于新的经营模式和市场风险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应对能力。

其次,土地流转的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

在一些地方,缺乏专业的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和平台,导致土地流转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较高。

再者,土地流转后的经营效益问题也不容忽视。

部分经营主体在流转土地后,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市场把握不准等原因,未能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促进山西省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宣传和培训。

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民普及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和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市场意识,让他们了解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和机遇。

二是完善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提供规范的合同范本、法律咨询、价格评估等服务,降低交易成本,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三是加强对经营主体的支持和监管。

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经营主体更多的支持,同时加强对他们的监管,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经营效益。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3月17日关于印发山西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3月17日关于印发山西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3月17日关于印发山西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3.17•【字号】晋政办发〔2015〕20号•【施行日期】2015.03.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3月17日关于印发山西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15〕20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3月17日山西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1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61号),根据农业部等六部委《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农经发〔2015〕2号)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总结我省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

一、工作任务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现有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材料、土地承包方案、承包台账、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证书为依据,查清承包地块面积和空间位置,完善土地承包合同,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妥善解决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为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调处土地纠纷、完善补贴政策、进行征地补偿和抵押担保提供重要依据。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依法依规的原则。

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按照国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规则》等农业行业标准,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山西省集体林权流转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山西省集体林权流转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3年第2期现代园艺1山西省林权流转特点1.1林地效益差,流转市场不活跃山西省公益林比重大,暂不进行转让,商品用材林所占比例很小。

由于立地条件差、降水少等原因,用材林长势慢、周期长,经济效益较低,加上森林采伐限额的控制和煤矿的关停并转以及现代装备的实施,使商品用材林特别是“矿柱林”的使用效益更低,无法走向市场,故而买方和卖方市场都不活跃。

1.2林改主体改革刚刚结束,流转交易平台未建立,流转时机不成熟目前,全省各级政府正在探索如何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正在酝酿出台一些配套改革的政策措施,相关的林权流转交易平台还未建立,评估队伍还未组建,这个时候还不能盲目引导农民对林权进行流转,大规模林权流转时机还不成熟。

1.3公益林比重大,流转政策不完善山西省林改配套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省内主要是依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导实施,地方各级政府还没有出台适合自身实际鼓励林权流转的政策和优惠条件,所以,农民在林权流转时还缺乏政策层面上的引导。

2林权流转面临的问题2.1流转行为不规范、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服务不到位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有的公司不是将精力和目的用在如何经营林地、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地生产力上,而是以投资林业、造林绿化、生态建设为幌子,低价圈地、囤地,为将来开矿、开发旅游做准备,容易形成林权纠纷,也容易使农民失山失地。

2.2流转信息平台建设跟不上步伐山西省林权交易市场及林权流转平台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

由于信息不对等,有的农民甚至不知道林权流转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该到哪里办理手续,因此,在私下里进行交易。

林地到底值多少钱,由双方商定,林权合同、林权证变更都不规范。

山西省大部分县都建立了林权管理服务中心,但真正的林权交易还没有形成。

在林权交易中心办理流转业务,要收取管理费,涉及面积较大的,还要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而评估机制不完善,这些也制约着林权流转。

2.3政府部门宣传不力,引导不够林权流转有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抵押等多种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农地流转问题及模式研究
【摘要】: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土地制度作为农村制度体系的基础,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对山西省农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家庭土地承包经营带来的土地经营规模细碎化、分散化使山西省农业现代化、专业化、商品化、规模化受到阻碍。

因此,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扩大农地经营规模,而对目前山西省现实状况来说,实施农地流转是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最有效的方式。

而农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是农地流转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研究如何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流转模式,对农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归纳已有研究成果,系统考察并分析了山西省农地流转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归纳全国各省市农地流转典型模式及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及权重,在此基础上从定量角度考察了山西省农地流转客观因素,将山西省各地市进行分类,选出有代表意义的地市如太原、晋城、临汾、运城,采用聚类分析法与典型地区重庆进行比较,确定山西省各地市是否具备采用新型农地流转模式的条件,从而确定山西省适宜的农地流转模式。

得出如下结论:以太原市、晋城市为代表的第一类、第二类地区在客观条件上具备了实施重庆市农地流转模式的客观条件,可以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实施农地流转
新型模式,尤其是土地信托模式以及土地换社会保障模式;而以临汾市、运城市为代表的第三类、第四类地区各方面条件距离重庆市还有较大的差距,要在经济、社会、农户自身禀赋方面做出较大的努力,目前还不具备实施新型农地流转模式的条件,仍建议以传统的转包、转让、互换等为主的农地流转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山西省流转模式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地流转模式现状建议【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323.211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21绪论12-181.1选题背景和意义12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1.2.1国外研究12-131.2.2国内研究13-161.3研究思路及方法16-171.3.1文献阅读法16-171.3.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171.3.3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171.4主要创新点17-182相关理论基础18-252.1相关概念182.2农地流转基础理论18-212.2.1土地市场理论18-192.2.2土地产权理论19-202.2.3制度变迁理论202.2.4规模经济理论20-212.3国外农地流转模式21-252.3.1日本农村土地流转模式21-222.3.2美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222.3.3法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22-232.3.4运行模式比较及借鉴23-253山西省农地流转现状分
析25-373.1山西省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25-283.1.1自然条件25-273.1.2社会经济条件27-283.2山西省各地市现有的农地流转模式28-303.3山西省农地流转的特点30-323.3.1流转规模明显扩大30-313.3.2流转区域性分布明显313.3.3流转形式向多样化转变313.3.4流转范围进一步拓宽,经营范围多样化313.3.5流转效益明显提高31-323.3.6流转行为由口头无序向合同规范化转变323.3.7合作社规模经营面积呈扩大趋势323.4山西省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2-373.4.1部分地方农民对土地流转仍存疑虑32-333.4.2流转土地稳定性较差,存在假流转现象,比较收益较低333.4.3土地流转的机制不成熟,市场不健全,流转手续不规范33-343.4.4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地流转历史档案缺失,经营权难以落实343.4.5农地流转转入范围仍主要局限于农户之间,流入合作社和企业的比例较低34-374我国典型地区流转模式分析及经验借鉴37-464.1典型地区流转模式37-384.1.1集体经济发展型模式374.1.2土地信托流转模式37-384.1.3社会保障换承包地模式384.2农地流转模式主要影响因素分析38-414.2.1经济发展水平38-394.2.2社会发展状况39-404.2.3农户自身禀赋40-414.3确定影响农地流转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41-464.3.1农地流转主要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1-424.3.2AHP方法的基本原理42-434.3.3农地流转主要影响因素指标权重的确定43-465山西省适宜的农地流转模式分析46-565.1对山西省各地市农地流转条件进行定量分析并分类46-505.2通过与典型地区影响因素比较确定山西省农地流转的适宜模式50-565.2.1典型地区选择50-515.2.2评价方法
及步骤51-535.2.3评价结果及分析53-555.2.4山西各地市适宜模式分析55-566完善山西省流转模式实施的对策和建议56-606.1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56-586.1.1增加农业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566.1.2积极发展第三产业56-576.1.3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576.1.4开辟多种渠道进行劳务对外输出576.1.5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57-586.2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586.3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58-607结论60-61参考文献61-65致谢65-66硕士期间发表论文66-67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