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董仲舒与汉代儒家学派的兴起
董仲舒与汉代儒家学派的兴起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迅速,文化交流也更加广泛。
在这个时期,儒家学派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传承,其中董仲舒作为一个儒者和思想家,对于儒家思想的兴起和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董仲舒(179–104BC)是汉代的一位重要哲学家和政治家,他被认为是汉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董仲舒对于儒家思想的发展贡献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他的思想影响着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并且对于后来的儒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董仲舒的思想中,他强调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是儒家学派在汉代的一个重要特点。
他认为人类和天地自然是相互关联的,人类的行为和道德应该与自然和谐一致。
他主张人们要遵循天命,尊重自然,遵循正道。
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其规律和原则,而人类应该遵循这些规律来生活和行为。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同。
他的思想与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相契合,被广泛传播和接受。
他的学说成为当时的流行话题,也成为了汉代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天人合一”思想外,董仲舒还强调了人的性情和品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的性情和品德决定了他的行为和表现,也决定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他主张人们要通过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以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董仲舒的思想对于儒家学派的兴起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学说激发了人们对于儒家思想的兴趣和热情,推动了当时儒家学派的普及和传播。
他的影响力还超出了他个人的思想和学说,对于后来的儒学甚至整个中国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学派在汉代的兴起和发展,不仅对于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学派的思想强调了人的道德和伦理观念,提倡了个人的自我塑造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些思想和观念对于中国的社会秩序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1. 距今约7000—5000年前,仰韶文化的居民以粟等为主要作物,并使用彩绘陶瓷: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造成两地居民生活方式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地理环境B.文化习俗C.国家形态D.政治制度2. 学者苏秉琦提出“满天星斗说”,认为在距今6000年左右,从辽西到良渚,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诸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圏”,又叫做“最初的中国”。
由此可见,中国早期文明A.形成部落联盟B.呈现多元一体C.生产力发达D.阶级分化明显3. 下面是某考古遗存有关信息。
与此相符的文化是()考古遗存年代:距今约5300—4300年地域:长江下游地区遗存:①大型墓葬群②大规模祭坛、神庙③大量玉器A.红山文化B.大汶口文化C.龙山文化D.良渚文化4.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公共墓地出现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5. 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
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
这些传说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6. 《韩非子》中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据此推断,该时期()A.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低B.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结合C.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D.实行有原始民主色彩的禅让制7. 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
这反映了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8. 商代许多文告、策命、法典铸刻在青铜器上,被称为金文档案;西周时期重要档案都“藏于宗庙,放之天府”,以备查阅和求得祖先、神灵的保佑。
评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word精品
评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中国儒学发展史和中国思想史上继孔子之后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史载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年不窥园” ,是当时颇有影响的教育家。
董仲舒在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汉武帝所采纳。
他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宗教天道观、阴阳、五行学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儒学思想体系。
公元前140 年汉武帝即位以后,西汉王朝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边境安全问题、地方割据势力等问题依然威胁着西汉中央政权。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是汉武帝当政时的重要任务之一,汉武帝需要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寻求提高皇权、加强中央集权的理论依据。
而董仲舒精心构筑的“天人感应” 的神学目的论,正是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正是为汉皇朝统治者巩固其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服务的。
董仲舒的政治儒学的理论建构与贡献可概括为:一个基础、一个实质、四项精要、四大特点。
以《公羊春秋》为基础,推崇大一统的王道政治主张,主要宣扬“大一统” ,“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以德治国”等思想主张。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董仲舒认为朝代的更替不是依循五德运行的顺序,而是依循“三统” ,即黑统、白统、赤统的顺序。
他在《三代改制质文》中说:每个朝代都依循一统,每统又各有其为政的系统。
《春秋》本是鲁国的史书。
按董仲舒一派的说法,《春秋》乃是孔子的一部重要著作,在其中,孔子树立了他的道统的统治。
孔子代表了黑统,并创建了黑统的各项制度。
董仲舒对《春秋》的解释十分著名,他的各项学说都可以从《春秋》中找到根据,换句话说,他的理论权威来自《春秋》,这是他把自己的著作称为《春秋繁露》的缘故。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董仲舒的学说汉朝的儒学复兴
董仲舒的学说汉朝的儒学复兴汉朝儒学的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董仲舒的学说,他对儒学的发展和演变做出了重要贡献。
董仲舒的学说注重民心民意,主张“以民为本”,以其广泛影响和深远影响而被称为“万世师表”。
下文将对董仲舒的学说及其在汉朝儒学复兴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董仲舒的学说概述董仲舒的学说建立在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旨在引导人们实现社会和谐与治理国家。
他主张从人性出发,探讨人的天性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并强调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董仲舒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儒家的思想教育来培养优秀的国家领导和文化精英。
他的学说对后世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董仲舒的学说对汉朝儒学复兴的影响1. 强调仁爱之道董仲舒在儒家经典中,将仁爱视为核心价值观,他提出了“以民为本”的思想,着重强调君主应该体察民意,关心民生,以仁爱之道治理国家。
这一思想对后世的君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儒学在汉朝得到广泛传播和推崇。
2. 建立了儒家教育制度董仲舒提倡教育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目标,通过儒家教育制度来培养社会精英。
他主张实行“贤才教育”,提倡贤人与才子并重,使得儒家的教育思想在汉朝愈发重要,为后世的儒学复兴奠定基础。
3. 推动了社会秩序的稳定董仲舒反对侈靡和纵欲的生活方式,主张节俭朴素的生活,强调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对塑造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了汉朝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4. 弘扬儒家经典董仲舒提倡研究和宣扬儒家经典,对经典的解释和注释做出了重要贡献,使得儒学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他的努力推动了儒学在汉朝的复兴和繁荣。
三、结论董仲舒的学说对汉朝儒学的复兴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理论观点对后世的儒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注重人民利益、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推动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弘扬儒家经典,为儒学在汉朝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董仲舒的学说不仅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对后世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董仲舒读后感
董仲舒读后感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董仲舒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思想家。
他的思想观点以及对社会价值观的思考,对于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社会与人文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阅读董仲舒的相关著述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他的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
董仲舒是西汉初年著名的儒家学者,他以其独特的思想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性命相依”、“道德塑造”等概念,为后来的儒家思想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通过阅读他的著述,我被他对人性的深入分析所震撼。
首先,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
在他看来,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与依存关系。
人的存在与天地间的和谐是相辅相成的,人应当与天地保持一种和谐共生的态度。
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价值定位非常重要。
当我思考人类如何与自然环境共存时,我深深感受到了董仲舒这一观点的智慧与启示。
其次,董仲舒对人性的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
他认为,“性命相依”,人的性格与生命周期紧密相连。
人的品德与个体的经历、环境以及教育密切相关。
这一观点反映了他对人性发展的深刻理解。
通过对他的思考,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受到生活经历塑造的,并且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反思和修正自我来发展出更好的品格。
此外,董仲舒强调道德塑造的重要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循道德准则,将道德纳入自己的生活方式,并通过自身的表率影响他人。
这一观点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发。
在当今社会,道德观念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董仲舒的思想提醒了我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与言论,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
总结起来,董仲舒的思想观点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提出的“天人合一”、“性命相依”以及道德塑造的理念,都对于我们塑造个人品格、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思考。
通过阅读他的著述,我深深被他的思想触动,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古代哲学思想的智慧与价值。
董仲舒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社会观都具有重要影响。
为什么董仲舒是儒家思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人物
为什么董仲舒是儒家思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人物关键词:董仲舒儒家思想天人感应大一统内容摘要:董仲舒是儒家思想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董仲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兴了被扼杀达百余年之久的儒家文化,而且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融会贯通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各家各派的思想,把它们整合为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
他思想的主要特色,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建成新的思想体系。
他的思想以“屈民伸君,屈君伸天”为核心,逐步发展和丰富了儒家的思想,使其更加适应封建统治者利益的要求。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
儒学在发展中适应了时代的需要,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干在汉代乃至两千多年的古代社会中起到了主导地位,他使儒学由诸子成为独尊,由一家汇聚百家,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董仲舒在这一时期对儒家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在发展中适应了时代的需要,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干在汉代乃至两千多年的古代社会中起到了主导地位,他使儒学由诸子成为独尊,由一家汇聚百家,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从而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
一、董仲舒思想提出背景:汉初,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
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
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
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
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①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二、董仲舒思想在儒家思想中里程碑式的意义(一)董仲舒政治思想在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地位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董仲舒吸收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思想,并吸收了秦汉之际政治变化的经验。
董仲舒的贡献之儒家思想的发展
论董仲舒的贡献之儒家思想的发展内容摘要:董仲舒是儒家思想发展历程中非常关键的人物,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人物。
他在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学一度遭受重创成为打击对象之后,直至汉朝面对西汉大一统的政治要求,建立了以儒家人道义理架构为基础,吸收各家思想,前所未有、兼容并包的新儒学体系,对儒学的理论建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也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促进和巩固了汉朝的政治和思想的统一,使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了长达两千多年的统治地位,影响中国政治文明两千年。
关键字:董仲舒新儒学贡献影响评价一、为什么说董仲舒是儒家思想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人物呢?因为董仲舒对于新儒学的理论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儒墨并称为两大显学,但是儒家的理论思想一直受到诸子百家的挑战。
春秋战国的统治者虽然对儒生礼遇有加,但是一直不曾真正采纳过儒家的理论,诸侯多数是为了招纳人才而做出礼贤下士的姿态而已。
即在政治实践上,春秋战国诸侯大都是法家学说的信徒,而秦最终统一六国,依靠的也不是儒家,而是法家。
儒家思想在秦统一之后更一度遭受重创,坑儒使儒家的理论学说现实的成为打击的对象。
好在秦朝的统治不久,汉朝迅速取而代之。
至汉武帝时,在董仲舒的努力之下,儒家才真正的击败了道家和法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长达两千多年的统治地位。
董仲舒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至为关键,开创了一个儒学的新时代。
董仲舒面对西汉社会大一统的政治要求,以儒家人道义理架构为基础,义春秋公羊学为依据,发挥其微言大义,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将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建立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兼容百家的新儒学体系。
同时也形成了适应汉初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极具包容性,独具时代魅力的董子政治儒学,对当时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政治、社会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有效性应对和对治行回答,成为汉代的官方意识形态,讲政治儒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也正是这些突出的贡献使董仲舒成为儒学发展史中的一位里程碑的人物,他的新儒学的理论建构与贡献可概括为:一个基础、一个实质、四项精要、四大特点。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评价
评述董仲舒思想姓名:郭艺璇学号:1005030112班级:10设计侧重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国儒学发展史和中国思想史上继孔子之后又一个里程碑似的人物。
董仲舒向武帝提出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主张,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思想观点,是儒家的“王道政治”和“仁政思想”。
董仲舒的思想,是西汉皇朝总结历史经验,经历了几十年的选择而定下来的官方哲学,对巩固其统治秩序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董仲舒不仅是正宗神学的奠基者,又是著名的经学家。
他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思想家,为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如何进行统治的理论基础。
董仲舒思想的特色,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建成新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出发,又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
“董学”是为适应汉代一统国家的政治需要,从揉合“六艺之科”和“孔子之术”入手,而精心炮制的一种专门为政治统一作理论解释的学说。
它适应加强一统的中央集权的需要,编造了适应大一统的“天人感应”和“三统”(黑统、白统、赤统)循环的政治理论;它适应加强君权的需要,敷衍了“君权神授”的神学目的论;它既非以往之“儒术”,也非其它以往某一学派之“术”。
因为从其融合阴阳五行和儒、道、墨、法、名、杂,乃至术数、方技诸家的思想观点来看,它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差别实在太大。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是以“仁”即人道主义为其理论基础,以民本主义为其施政纲领的学说,而“董学”则是以神学目的论即神秘主义为其理论基础,以“君本主义”为其施政纲领的学说。
按照习惯硬把董学说成是“儒术”的话,那么这种“儒术”也绝非以孔孟为代表的原有“儒学”。
而是吸纳了包括阴阳五行、儒、道、墨、法、名、杂,乃至术数和方技等家在内的等家思想在内的宗天神学。
“董学”所带有的鲜明的神学目的论、循环论和宗教的色彩,无疑播下了迷信和宗教化的种子,更是以往任何某个单一的学派所没有的。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评价
评述董仲舒思想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国儒学发展史和中国思想史上继孔子之后又一个里程碑似的人物。
董仲舒经过周密的思考与组织,以儒学为本,综合各家,最终形成一种以公羊学为骨干,以天人感应为基础,整合阴阳、黄老、法、诸家的思想体系,从而完成了汉代新儒学。
从董仲舒所处时代入手,以当时社会矛盾和任务、自然科学状况、秦汉...相关答案董仲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兴了被扼杀达百余年之久的儒家文化,而且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融会贯通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各家各派的思想,把它们整合为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
他的著作后来大都汇集在《春秋繁露》一书中。
董仲舒的哲学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他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不仅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人。
因此,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和人一样“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
人与天是相合的。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继承了思孟学派和阴阳家邹衍的学说,而且将它发展得十分精致。
董仲舒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
天意要大一统的,汉皇朝的皇帝是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的。
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
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层层的统治关系,都是按照天的意志办的,董仲舒精心构筑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正是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正是为汉皇朝统治者巩固其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服务的。
董仲舒利用阴阳五行学说来体现天的意志,用阴阳的流转,与四时相配合,推论出东南西北中的方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关系。
而且突出土居中央,为五行之主的地位,认为五行是天道的表现,并进而把这种阳尊阴卑的理论用于社会,从此而推论出“三纲五常”的道德哲学。
这里所说的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纲五常为董仲舒提倡之后,成为我国古代维护历代封建皇朝统治的工具。
他认为“道”是源出于天的,“天不变,道亦不变”。
即是说“三纲五常”、“大一统”等维护统治秩序的“道”是永远不变的。
那么,如何解释皇位的更换和改朝换代呢?为此,他提出了“谴告”与“改制”之说。
学术界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
学术界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
董仲舒是中国汉代儒家思想家,其新儒学思想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学术界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也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儒家学派的代表
董仲舒是新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新儒家学派强调儒家思想的现代性和普遍性,以及儒家伦理道德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在新儒家学派中,董仲舒的思想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对后来的新儒家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强调“天人合一”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他认为人应该尊重自然,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应该通过修养自己的心性来达到与天地相通的境界。
三、注重人性的本质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注重人性的本质和修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性本善,但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人的行为会有所不同。
因此,通过不断修养自己的心性,人可以逐渐恢复本性,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
四、推崇政治理想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政治理想占据了重要地位。
他认为,政治制度应该建立在儒家的“仁政”基础上,实现对人民的关爱和保护,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受到争议
尽管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他的思想也受到了一定的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董仲舒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实践性和现实性,不能完全适应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是多方面的,但总体而言,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为后世的哲学思考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董仲舒对儒家礼的发展
董仲舒对儒家礼的发展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思想上对儒家礼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张以礼治国,认为通过遵循礼仪,可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相处的目的。
董仲舒认为,礼是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纠正人性和教化人性的作用。
他提倡“众行亲仁”,认为礼仪可以让人们学会做到亲仁爱人、尊敬长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他也强调了礼仪的规范性和适应性,认为礼仪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是僵化固守。
董仲舒对礼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改革方案。
他主张礼不应只是外在形式的规范,而应该与内心精神相结合,注重态度和内涵的培养。
此外,他还主张加强礼仪教育,通过礼仪教育来塑造人的道德品质。
总之,董仲舒是中国儒家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儒家礼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朝的思想启蒙董仲舒与新儒家学派
汉朝的思想启蒙董仲舒与新儒家学派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时期,它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迈向成熟的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次高峰。
在汉朝时期,董仲舒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他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中的重要人物,对后世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董仲舒的思想启蒙以及他对新儒家学派的贡献。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字“子我”,汉朝中期著名的儒家学者。
他的思想影响深远,被誉为“思想启蒙导师”。
董仲舒生活在一个混乱动荡的时代,汉朝初期依然受到秦朝思想的影响,社会道德风气败坏,社会秩序混乱。
董仲舒针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
首先,董仲舒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个体的自觉修养,才能达到治理家族和国家的目的。
他着重强调了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提倡个人品德的培养。
其次,董仲舒主张塑造良好的君主形象。
他认为君主应该成为一个明君,要通过涵养来树立一个标杆,以带领全国人民走向秩序与和谐。
此外,董仲舒还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他认为,天上的秩序和地下的秩序相互关联,人与自然应该保持和谐的关系。
他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人应该在这个整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董仲舒的这些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为后来新儒家学派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新儒家学派是以董仲舒的学说为核心,对儒家传统进行了创新和发展的学派。
它与先秦时期和汉朝早期的儒家学派有很大的不同。
新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推崇“道德化政治”。
他们认为君主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能领导国家健康发展。
他们主张君主要具备仁爱之心,推崇中庸之道,强调个体道德伦理与政治伦理的统一。
新儒家学派还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他们认为儒家经典是对人类智慧的最高评价,并将其作为教育和思想启蒙的基础。
同时,他们主张与时俱进,尊重个体的创新思维,积极探索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途径。
董仲舒和新儒家学派的出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汉武帝与董仲舒太学的建立与儒学的兴盛
汉武帝与董仲舒太学的建立与儒学的兴盛汉武帝刘彻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他在位期间,推动了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特别是在教育和学术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董仲舒作为一位杰出的儒学先贤,对于汉武帝的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讨论汉武帝与董仲舒太学的建立以及儒学的兴盛。
在西汉初年,汉武帝就对于儒学非常感兴趣,并且心怀教育之志。
公元前136年,汉武帝命令太常卿董仲舒创建太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统治者创立的国家学府。
太学位于洛阳宫廷内,开设各种课程,培养了大批的儒学子弟。
这标志着汉朝对于儒学的正式支持,为后来儒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太学成立之后,董仲舒被任命为太师,负责教育的事宜。
他不仅仅注重理论教学,更注重实践和实用性。
董仲舒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倡儒家学说与实际国家治理相结合。
他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和理解,并将其诠释为对于立身、治国、安民的基本原则。
他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领导能力。
汉武帝对于董仲舒太学的建立与儒学的兴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积极推动儒教教育,亲自颁布教学计划,倡导儒学思想,并且提倡仁义道德教育。
他雇佣了一批杰出的儒家学者,为太学提供优秀的教学资源。
这些学者包括贾谊、扬雄、董仲舒等等。
他们的教学成果极大地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并且加深了汉武帝对于儒学的信仰。
儒学在汉武帝的统治下迎来了兴盛的时期。
不仅太学招收了大量的学生,儒学的思想也深入到了社会各个层面,影响了汉朝的政治、法律、教育和文化。
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包括仁爱、孝道、忠诚和礼仪,成为了汉朝社会价值观的倡导和实践。
这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对后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汉武帝后期,儒学的地位愈加稳固。
汉武帝对于儒学的支持让学者们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激发了更多人投身于儒学的学习。
许多学者纷纷著述,形成了《汉书》、《宋书》等大部头的史书,将汉朝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了下来。
此外,董仲舒和其他儒家学者的著作也得到了广泛流传,进一步加深了儒学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习题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单选题1.“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这句话反映了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引进中华文化,促进自身发展B.学习中国文化,加强相互交流C.进行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D.传播日本先进文化2.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
这有利于当时( ) A.儒学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B.玄学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C.佛道思想成为统治思想D.思想文化之间相互交融3.下图为洛阳龙门交脚弥勒造像,建于北魏,保持了古印度佛陀身材苗条、面容姣好的形象。
下面右图为杭州飞来峰弥勒造像,建于南宋,仿照的是唐末至五代时期的江南僧人布袋和尚的形象。
弥勒造像的变化反映出( )A.佛教自我调适逐渐融入中华文化B.少数民族汉化程度不断加深C.南宋杭州成为江南佛教文化中心D.佛教内部思想流派发生变迁4.隋唐时期朝廷设置专门机构管理书法艺术的创作与教学,如隋朝在国子寺设书学博士以事书法教导;唐朝不仅在国子监设书学,而且以“身、言、书、判”四项标准铨选人才。
这些做法( )A.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B.推动了人才选拔改革C.扩大了儒家思想影响D.提高了官员行政能力5.《齐民要术》全书共十卷。
前三卷讲粮食、蔬菜的种植,第四、五卷讲果树、林木的种植,第六卷讲动物饲养,第七、八、九卷讲酿酒、做酱等副业,第十卷介绍南方一些植物。
这反映了,贾思勰( )A.主张加强南北耕作技术的交流B.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C.善于总结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D.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6.孙思邈:“乃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凡三十卷……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这说明孙思邈的《千金方》( )A.吸收了理学为生民立命精神B.奠定了传统中医的理论基础C.全面总结了历代药物学成果D.体现了中医的医德伦理思想7.唐高祖、唐太宗虽尊李耳为祖却以儒学为主,高宗虽精于儒术而归心于佛道,武则天虽称道却以佛教治国,唐玄宗时期虽然道教大炽,但佛教依然强盛。
董仲舒的儒家思想汉朝的哲学
董仲舒的儒家思想汉朝的哲学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董仲舒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对汉朝哲学的贡献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董仲舒与儒家思想的发展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孔子,但在孔子逝世后,儒家学说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变革。
在战国时期,儒家经典《论语》等著作被整理成书,儒家思想开始形成体系。
而到了汉朝,董仲舒的出现使儒家思想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董仲舒生活在西汉初期,他将孔子的儒家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理论。
他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天地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人要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安宁。
董仲舒还重视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二、董仲舒思想的核心观点1. 天人合一董仲舒认为天地和人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
他认为人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人的行为和思想受到天地的影响,人要顺应天地之道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董仲舒强调个人修养和家庭治理对于国家统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他认为个人要先修身,修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才能够影响到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而家庭的和谐则是治国和平天下的基础。
3. 教育的重要性董仲舒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改善社会的重要手段。
他主张广泛开展教育,提倡普及教育,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和文化水平。
三、董仲舒的影响与地位董仲舒的思想对于汉朝哲学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观点和理论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成为了当时汉朝的国家思想。
董仲舒的庙号被追尊为汉成帝时代的国学,他的学说影响了后来的儒家学者和思想家,成为了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董仲舒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观点和理论影响了后世的儒家学者和哲学家。
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董仲舒传承了先秦儒学的思想内涵,又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新,使其发展成更加全面完善的新思想体系。
”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董仲舒(195—105年),又称董太宗,“尊王重法,德佑百姓”——董仲舒是中国汉朝时期的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他将当时的尚书制尊王实法,注重国家的讲学制度以及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研究。
他对汉朝的儒学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他就是先秦儒学继承与发展上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一、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继承1、贯彻洛邑学说,完善汉朝法律董仲舒重视洛邑学说,他将洛邑学说中的思想体系与汉朝法律结合起来,使汉朝的国家治理和政治管理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著有《洛书》、《起河图》等著作,将洛学的基本原理和汉朝法律的原理相结合,将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完善完善汉朝的法律体系,帮助实现了以法治为基础的国家管理体系。
2、推行以德治国的政治理念董仲肬认为,要想长久稳定地管理国家,就要采取以德治国的政治理念。
他以《论语》及《中庸》等儒家经典作为理论基础,表达了以德治国的理念,提出了“尊王重法”的政治理念,主张在国家运作中依靠帝王高尚品德和公正法治来维系政权,强调以人民福祉为核心,倡导用德谋政。
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发展1、注重合理解释先秦思想董仲肬把先秦思想的合理解释加以重视,他把先秦的学说完整而又系统地系统地剖析,把它们融入汉朝政治体制中。
董仲肬考虑周易思想、孔子思想、孟子思想等学说,倾力细读,得出了一套有效的治国思想:讲“修德、施为、治民”,以“先天定德”和“重修物德”为理论基础,弘扬以德治国的理念。
2、发掘陆羽的儒学思想董仲肬立足于陆羽的儒学思想,在汉儒学术体系中发掘了陆羽的一些新思想,并加以发展。
他认为无论是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还是在汉朝政治实践中,都必须在统治国家、义务个人的诸多法律原则中,设置“忠臣与良宪”之分,作为国家服务的理念和根本品质。
总结董仲肬是汉朝时期的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他对汉朝的儒学有着独特的贡献,他以洛邑学说为主线,将先秦的儒学思想系统化、完整化,并发掘了陆羽的儒学思想,在汉朝政治实践中实施“尊王重法,德佑百姓”的政治理念,推行以德治国的政治思想,为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董仲舒在中国儒学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董仲舒在中国儒学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董仲舒在中国儒学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所李存山我国著名学者蔡尚思曾有诗云:“东周有孔子,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此诗以东周的孔子和南宋的朱熹为中国古文化的两个杰出代表。
实际上,在孔子与朱熹之间还有一位儒家大师、文化巨人,此即西汉的董仲舒。
《汉书·董仲舒传》说:“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
”董仲舒是秦以后的第一位大儒,他继承先秦儒学的思想,开创了秦以后“独尊儒术”和汉唐经学的新格局,而且对宋以后的“新儒学”(道学或理学)亦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董仲舒在中国儒学和文化史上占有堪与孔子和朱熹比肩的重要地位。
一、“独尊儒术”在先秦诸子之学中,孔子所开创的儒学无疑是最重要的一家。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大哲学家》一书中将孔子与苏格拉底、佛陀、耶稣并列为“思想范式的创造者”(老子则列入“原创性的形而上学家”),这是深具哲学和文化眼光的评价。
而孔子所创造的“思想范式”能成为以后中国文化的核心,经历了秦汉间的转折。
秦始皇依靠法家学说统一中国,建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制度,在文化上“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乃至二世而亡。
汉初,经陆贾等人的劝说,汉高祖转变了对儒学的看法,“以太牢祠孔子”(《汉书·高帝纪》)。
但在武帝之前,汉初统治者崇尚黄老之学,“不任儒者”;及武帝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向)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史记·儒林列传》)。
董仲舒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董仲舒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董仲舒对儒学发展影响的简单介绍:
1. 确立了儒学在封建社会的主导地位:董仲舒在继承了先秦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阴阳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形成了一个新的儒学体系,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提供了理论支持。
他提出的“三纲五常”等思想,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原则,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涵:董仲舒在儒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等思想,进一步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涵。
他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也为后来的儒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3. 促进了儒学与其他学派的交流融合:董仲舒在吸收其他学派思想的同时,也积极与道家、法家等学派进行交流融合。
这种交流融合不仅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涵,也为后来的学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4. 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和传承:董仲舒之后的历代儒家学者,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他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学说也成为了后世儒家学者研究和传承的重要内容。
总之,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仅确立了儒学在封建社会的主导地位,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涵,促进了儒学与其他学派的交流融合,也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和传承。
董仲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董仲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董仲舒的背景和思想1. 董仲舒的生平简介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儒家学者,出生于公元前179年。
他在当时的政治和思想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董仲舒的学术思想董仲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的学术思想上。
他提出了“性即圣人”和“天人合一”的观点,将人的本性和宇宙的道德秩序相结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1. 董仲舒与儒家经典的关系董仲舒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对《大学》、《中庸》等经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释,为儒学的发展贡献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
2. 董仲舒对儒家仁义道德的强调董仲舒对仁义道德的重视是他对儒家思想的重要贡献之一。
他认为人性本善,通过修养和教育,人们可以达到道德高度,实现自己的完美。
三、董仲舒对政治思想的影响1. 董仲舒的政治观点董仲舒提出了“以天下为公”的政治理念,主张君主应该以公正、仁爱的方式治理国家,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的幸福。
2. 董仲舒对君主的影响董仲舒对君主的思想影响深远。
他在西汉时期曾担任过宰相,为汉武帝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建议,对于帝国的发展和治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董仲舒对后世的影响1. 董仲舒的学说传承董仲舒的学说在后世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董仲舒的影响与现代社会董仲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古代,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仍然对现代社会治理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五、总结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学术思想对儒家教育和政治理念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同时,他的思想也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启示。
董仲舒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学说将继续发扬光大,并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指引。
董仲舒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董仲舒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是汉武大帝时期著名的大学者,也是儒家思想另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对儒家思想的最大贡献,莫过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时,给五常中补充了“信”的观点,进一步深化了儒家思想。
公元前140年,董仲舒看到西汉朝廷在官员的推举制度上,一直采用“以法治国”的法家思想为准则,这个思想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有些言论甚至有扰乱社会舆论的危险。
于是,董仲舒自告奋勇,在丞相卫绾的举荐下,向汉武大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
这个观点的核心就是废除其他思想学说,只保留儒家思想。
在以后的官员选拔上,精通儒家学说的人士才能做官,并且要有熟练运用儒家思想,来解释清楚法律法规的技能。
汉武大帝听到这个意见,经过深思熟虑,很快推行起来,随即,儒家思想上升到了“国教”的地位,成为上到国家下到百姓人人都需遵守的规范,对今后大汉朝廷安邦治国、富国强兵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快让汉朝建成了大一统帝国。
接着,董仲舒通过对孔子的“仁”说观点进一步剖析,从“仁”里边分离出“信”的概念,他认为,诚信是贤能之人与生俱来的高贵品质,贤能之人若能在言论与行为上以身作则,做到诚实可靠,就会得到周边人的信任和拥戴,否则,声名扫地,臭名远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 仲 舒 :儒 学 发 展 史 上 的一 座 丰碑
钱 耕 森
( 安徽大学 哲 学 系 ,安 徽 合肥 2 3 0 0 3 9 )
摘
要 :史称 董仲舒向汉武帝所提 “ 罢 黜百家 ,独尊儒术” ,具有很 大的价值与 意义,影 响深远: “ 为往 圣继绝 学”,使
孔孟所开创 的儒 学复活;使儒 家直线上升到 “ 独 尊”的地位 ,使儒 学经学化;使儒 学在我 国此后的两千年封建社会 中一直 处于正统 的主导地 位;使儒学具有 强大的生命 力;使儒 家成为我 国传 统文化的三 大主 流;使 孔子与老子成为 东方文化 的杰
董仲舒( 前 1 9 7 一前 1 0 4 ) ,广川( 今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 川镇) 人 ,西汉著名思想家 、哲学家 、政治家 、儒学
大师 。少治 《 春秋公羊传 》,成为著名 的今文经大师 。汉景帝( 前 l 5 6 一前 1 4 1年) 时任博士 ,下帷讲读 ,三年 不窥园 。汉武帝元光元年( 前 1 3 4年) ,他在 著名的 《 举 贤 良对策》中提 出 自已构建的哲学思想体系 ,特 别是又 提 出了后世史学称之 为 “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重要建议 ,正合汉武帝之意 ,汉武 帝立 即予以采 纳 。于是 , 儒学得 以复活 ,并从此 成了长达 两千多年的 中国封建社会 的正统思想与意识形态 。他 因此 受到汉武帝的赏识与
第 1 7卷 第 3期 2 0 1 5 年 6月
衡水学 院学报
J ou r na l o f He n gs hui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1 7 . NO . 3
J u n. 201 5
D OI : 1 0 . 3 9 6 Nhomakorabea / j . i s s n . 1 6 7 3 — 2 0 6 5 . 2 0 1 5 . 0 3 . 0 0 5
国、平天下 ”有关方面创立 了符合 中国宗法制与封建制 国情 的而与各家不 同的具有儒家特色 的一 系列 的学说 。 孔子为 了实现 白已的儒 家主张 ,决心于年逾半 百的 5 5岁不辞辛劳离 开祖 国——鲁 国,去周游列 国长达 1 4 年 ,足迹遍 历卫 、曹、宋 、陈、蔡各 国,满怀得 君行道 的希望 。但 是 ,当时的 中国社会 正处于大转变 、大分
(《 论语 ・ 学而》) 。主张 以礼以德 治国, “ 为国 以礼 ”(《 论语 ・ 先进 》) , “ 为政 以德 ”(《 论语 ・ 为政》) 。通 过私 有的 “ 小康 ”社会 实现人类 的理想 社会— — 天下为 公的 “ 大 同 ”社会 ,等等 。孔 子在 “ 修 身 、齐 家 、治
出代表 。大力弘扬 儒学的优秀传统 ,对 建设 中国和全人类 的新 文化 可作 出新贡献 。董仲舒 的功绩与贡献 ,足 以成 为儒 学发 展 史上的一座丰碑 。董仲舒与汉儒 ,当是儒学发展 史上的第二阶段。 关键词 :董仲舒;儒学 ;丰碑;汉儒;传统文化
中图 分 类 号 :B 2 3 4 .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1 6 7 3 — 2 0 6 5 ( 2 0 1 5 ) 0 3 . 0 0 2 2 — 0 5
钱耕森
董 仲 舒 :儒 学 发展 史 上 的 一 座 丰 碑
2 3
利 ,甚至在匡地被拘禁 了 5天 , “ 子畏于 匡 ”(《 论语 ・ 子罕》) ;经过 宋国,桓魅欲杀死孔子 ,在陈 国断绝 了 7 天 的粮 食 ,只 得找些野 菜来充饥 ,跟 随的人都饿得 病倒 了, “ 在陈绝粮 ,从者病 ,莫能兴 ”(《 论语 ・ 卫 灵
而 》) 。提 倡 “ 忠恕 ”之 道 , “已欲 立而 立人 ,己欲 达 而达人 ”(《 论语 ・ 雍 也》) , “ 己所 不欲 勿施 于 人 ” (《 论语 ・ 颜 渊 》) 。提倡 “ 中庸 ”之德 , “ 中庸之 为德 也 ,其 至矣 乎 !”(《 论语 ・ 雍也 》) 提倡 “ 和为 贵 ”
裂 ,走 向新的大统一的过程之 中,情况极为复杂 ,充满危机 ,险象环 生 。因此 ,孔子一路上 困难重重 ,极不顺
收稿1 3期 :2 0 1 5 . 0 3 — 1 6
作 者简 介 :钱耕 森( 1 9 3 3 . , 男, 安徽巢 湖人 ,安 徽大 学哲 学系 资深 教授 。
第 3期
儒家 学派 ,是由孔子( 前 5 5 1 一前 4 7 9年) 在公元前 5世纪轴心 时代创始 的。孔子生活于春秋后期 ,周王室 已经衰微 ,诸 侯各 自为政 ,礼乐 曰趋崩坏 。孔子为 了挽救礼坏乐崩 的危 局,立 志追随周公的志业 ,继承 了周 公
的礼乐文化,创立 了 “ 仁学 ”。 “ 克 已复礼为仁 。一 日克 己复礼 ,天下 归仁” 。孔子 的 “ 仁学 ”以 “ 爱人 ”为 核心 , “ 樊迟 问仁 ,子 日: ‘ 爱人 ’”(《 论语 ・ 颜渊 》) 。先爱家 人 , “ 孝 弟也者 ,其 为仁之本 与 !”(《 论 语 ・学而 》) 。又 爱他 人 , “ 修 已 以安 人 ” “ 修 已 以安百 姓 ”(《 论语 ・宪 问》) , “ 泛 爱众 ”(《 论 语 ・学
重用 ,任江都 易王刘 非的国相 1 O 年 。后因言说灾异事下狱 ,几乎丢掉性命 。但汉武 帝不久即赦 免 了他,继续 重用他 ,任胶 西王刘 端的国相。4 年后 ,他辞职回家专心著书立说 。但朝庭每有大议 ,就派使者及 廷尉登 门求
教 。他 的著作宏 富,据 《 汉书 ・ 董仲舒传》所载: “ 凡百二十三篇 。”外加诠释 《 春 秋》的 《 玉杯 》等数十篇 1 0余万言 。但现存仅 《 春秋繁露 》8 2篇 ,1 0卷 。董仲舒在书 中竭力推崇公羊学 ,大力发挥 “ 春秋大一统 ”的 主 旨,系统 阐述 了以阴阳与五行为主干 ,以 “ 天人感应 ”为核心 的哲学 与神学 的理论体系,为汉代 中央集权 的 封建统 治制度服 务,成 了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 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所 以说,董仲舒是汉代的一位 大儒 ,以其卓越 的贡献成 为儒学发展史上 的一座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