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岳麓版必修一)
高中历史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 岳麓版必修1
第12课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熟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2.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中国战败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中国战败的原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指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
)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西欧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西方各国相继建立了资本主义政体。
继而,他们为争夺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疯狂扩张。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命运,也开始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屈辱史。
(二)讲授新课:一、鸦片战争(指导学生回忆初中时学过的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学生一般能回答出根本原因是英国想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由鸦片战争的原因引出本目的知识点,提问:林则徐为何要禁烟?(因为鸦片烟的种种危害已威胁到清朝的统治。
)鸦片从何而来?(英国走私。
)英国为何向中国走私鸦片?(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辨析两组概念:“出超和入超、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
)小结:当西欧各国逐步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疯狂向外扩张的时候,愚昧的清王朝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虽然清王朝已经非常衰弱,但在对外贸易中却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以英国为首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久久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
于是英国开始采取非正当贸易手段,19世纪初,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造成中国政府的财政危机,军队丧失战斗力以及严重的社会问题。
鸦片带来的巨大危害引起了朝野的关注,清政府内部也为如何禁绝鸦片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最后道光帝决定禁烟,派林则徐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在虎门当众将收缴的鸦片销毁,虎门硝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
)中国是一个日趋衰落、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而英国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世界强国,生产力水平高于中国,武器更先进。
在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战和不定,几易主帅,派往前线的将领对这次战争既不重视,也不懂战略战术,武器装备落后,军队缺乏战斗力,最终中国战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XXX《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的基础知识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研究、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研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得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对严峻危急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本钱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
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
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冲动听心的场面。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清楚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本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风险?英国为什么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什么中国会失利?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新课研究1、虎门销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综合中国封建主义,日益腐败英国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够出完成了工业反动,商品经济发达装备陈旧,军备废弛闭关自守,愚昧无知封建统治,危急四伏船坚炮利殖民扩张本钱主义疾速崛起1.鸦片战争的背景国内: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②政治日益糜烂,土地兼并严峻,阶级矛盾尖锐;③军纪松散,军备废弛;④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1岳麓版必修1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5页)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在制定本方案的过程中我通过百度搜索,查阅了很多的教学参考资料,这些资料使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式、教材等有了深入的理解,这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在找到的教学参考资料中,我也借鉴了一些优秀教学设计的内容,以使本教学设计更加符合课标要求,更完整。
《鸦片战争》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
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开篇章。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此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中国人也开始了一段屈辱与抗争并存的历史。
因此,就教材地位而言,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近代经济史、文化史专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就事件本身而言,是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题材。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悉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导火索、结果,影响等史实;2、能够从教师展示的相关图片、资料,总结出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科意识;3、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利用地图、图表数据等对两次鸦片战争进行比较,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能够从鸦片战争屈辱历史中,正确地思考历史,增强学生关注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感5、通过讲述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较低,深度不足,而且抽象逻辑思维比较缺乏,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高中历史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岳麓版必修1
第12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腐朽没落;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其危害;清政府关于禁绝鸦片的争议;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过程;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的兴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相关历史材料的搜集,掌握从不同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通过运用多种史料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学会多角度地观察历史事实的方法。
通过对各类史料的研习,学会依据不同史料,对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做出评价;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关于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应到学生痛定思痛、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
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理清中国战败的原因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导入新课: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西欧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西方各国相继建立了资本主义政体。
继而,他们为争夺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疯狂扩张。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命运,也开始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屈辱史。
;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耻辱和灾难,成为之后中国一系列苦难经历的开端。
一、虎门硝烟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时学过的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学生答)根本原因是英国想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那么,林则徐为何要禁烟?(因为鸦片烟的种种危害已威胁到清朝的统治。
)鸦片从何而来?(英国走私。
)英国为何向中国走私鸦片?(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1)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道光帝在位)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销烟(鼓舞了人民斗志)结果:签订《南京条约》①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④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⑤赔款2100万银元影响:①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③思想:掀起了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的思潮④外交: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⑤习俗:社会习俗发生变化(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咸丰帝)原因: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提出全面修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参与国:英法联合发动,美俄趁火打劫典型事例:火烧圆明园结果:1858年6月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①增开天津等11个通商口岸②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③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④赔偿英、法各800万两白银影响:政治:①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沦丧,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②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税务司经济: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起步③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思想:掀起了中体西用的思潮【知识拓展】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及启示(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由于科学技术领先,武器装备精良,海军实力强大,战争准备充分,取得胜利实属必然。
(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处在封建社会末期的清王朝,自然经济造成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综合国力衰弱,政治腐败,军备废驰。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2课 鸦片战争 (教案1)
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1、识记虎门销烟的基本史实以及《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2、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认识战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通过讨论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能否避免”,帮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失败的必然性。
4、通过讲述鸦片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情感教育。
5、通过引导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及结果,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阐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影响。
本课脉络清晰,可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讨论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要注意贯彻新课标的精神,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将罂粟花图片制成ppt)这是一种美丽的花儿,它鲜丽夺目,娇艳欲滴,它的果实成熟饱满,但它却在美丽的外衣下包裹着罪恶,也是它引发了一场战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第12课鸦片战争。
下面请大家齐读课标要求,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生:(齐读课标)师:我们知道:中英两国一个在亚欧大陆的东端,一个在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二、讲授新课:(一)山雨欲来——探究篇析背景师:请大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世纪中期起,在中国对外贸易国里,英国居首位。
英国卖给中国的主要商品是呢绒、棉布等;中国卖给英国的主要商品是茶叶、生丝、药材等。
材料二从1781年到1790年,中国卖给英国茶叶的总值为9600多万银元;而1781年到1793年,英国卖给中国货物的总值仅为1600多万银元,只及茶叶的1/6。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2课鸦片战争(4)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理念:《鸦片战争》一课包含两个要素: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从本质上说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我将重点分析鸦片战争,之后以类推的方法归纳第二次鸦片战争。
结合高一同学的认识水平,在学习过程中,我将按照事情发展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来分析鸦片战争。
在对背景分析中利用多媒体,打出史料,让学生对中英双方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利用线索图分析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过程略讲;结果和影响组织同学讨论,最后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分析: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西欧逐步确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为争夺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疯狂扩张。
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步入存亡危机之秋。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学情分析:关于鸦片战争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对这方面的史实有所了解,针对这种情况,在学生认识水平和情感水平都有所发展的基础上,要对本课知识深化内在知识体系,透过现象看本质,进一步探究事物的原因、影响,引导学生做理性思考,从历史教训中体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关注中华民族及全人类的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2)认识战败对中国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分析问题能力。
3、德育目标:(1)通过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分析,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
(2)通过对鸦片战争背景原因及战败原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中国战败的原因。
(2)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及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屏幕打出英雄人民纪念碑浮雕第一副图片和林则徐人物图像,提问:这两幅图片使我们想起了什么历史事件?(学生回答:鸦片战争)这节课就让我们回到160多年前的那场鸦片战争,了解它发生的原因及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1岳麓版必修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第一部分:教材分析与处理1、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巨大,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知识结构特点:本课照旧版教材在知识结构和体系编排上有重大变化。
本课第一目“虎门销烟”,讲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第二目“《南京条约》及战后中国”,略讲经过,主要谈结果。
第三目“第二次鸦片战争”概述了战争起因、经过和结果及影响。
3、重点、难点分析及依据重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只有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的形势和虎门销烟,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呢?学生会感到迷惑,因此分析战争对政局的影响是难点)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中国战败原因、《南京条约》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
能力目标: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老师制作的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
读图、识图能力和分析引文、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第二部分: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法运用: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
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体现知识。
层层剥笋法:利用学生好奇心理与求知欲望强的心理特征,层层设疑,留下悬念,吸引学生,恰当点拨,步步推进,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学法指导:(1)观察学习法:所谓观察学习法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46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教案
2、能力架构:
他们虽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还不能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深刻的理解,更不能进行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所以,在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进行因势利导。
3、情感态度:
高一学生正处于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型的阶段。
作为十五六岁的孩子,他们感情充沛,爱憎分明乏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4、学习方法:教师在讲课和讲题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渗透、点拨,加强有针对
练。
要分层次、多角度鼓励学生,增强研究性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的意识,从自身的情况出发,摸索出适特点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目标
课标分析:一、主线一:侵华史
1、列举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目的、侵略国及结果。
国市场
侵略国英国英法美俄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等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一)课标分析课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
课标要求掌握的是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必修一四单元第一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几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教材在前言中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前的中国与世界一句话带过,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
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
《鸦片战争》是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
初中的教材第一主要讲述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和世界的概况,其中主要与政治和外交比较为主;第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其危害;第三,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第四,英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经过。
第五,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南京条约》。
与高中教材相比较,初中的教材更注重鸦片战争的爆发的整个过程,高中简略了战前中国和世界的比较,对于鸦片战争的经过做了淡化处理,重点在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三)学生分析《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学生对鸦片战争概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教材内容讲述过于简单,对其背景和影响等的表述不够全面。
高中的学生已基本具备了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但要是学习中照搬课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多对课本中的隐性的知识内容感兴趣,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因此,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历史资料等材料创设历史情景,进而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全面客观的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2)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3)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
难点: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六)教学方式(1)引导学生分析概括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七)教学用具(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按小组的形式摆放课桌。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多媒体打出罂粟花、林则徐、虎门炮台三幅图片,让学生用流畅的语言表达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深情导入:可以说美丽的罂粟花结出了漂亮的罂粟果,晶莹的果浆制出的却是黑色的鸦片,鸦片引起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命运。
自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开始了近百年的屈辱史,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段历史,一同回顾、反思这段历史。
(点评:用图片导入,创设氛围,开篇点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深情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师生产生共鸣。
)教师:可以说鸦片引起了战争,那么鸦片是什么?他对人体、社会有什么危害?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发言,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大屏幕出示一段资料介绍鸦片的危害、国际社会禁毒的情况。
教师:正因为鸦片对人体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危害,19世纪的英国法律也禁止公民吸食和贩卖毒品,那它为什么还无耻的向中国走私鸦片呢?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去回忆那先进与落后并存,文明与野蛮同在的悲怆时代。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鸦片战争讲授新课:一、鸦片战争前的英国和中国(鸦片战争的背景)在幻灯片上分别给出一些能反映中国和英国当时社会发展基本特征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和英国的差别。
第一张幻灯片给出四张图片,分别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手工纺织图、英国工厂的机器大生产、中国传统的牛耕图、英国田间的机器耕作。
引导学生分析战前中国和英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中国还是传统的男耕女织,而英国是及其大生产。
第二张幻灯片是也给出四张图片,分别是清政府的军机处、英国议会大楼、清政府的战舰木船、英国的铁甲舰。
引导学生分析战前的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而英国则朝着现代民主制度的方向发展。
在军事上中国还是传统的木船,而英国则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铁甲舰。
最后在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完成下表: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设计的意图:通过学生对历史图片的直观感受,再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比较得出鸦片战争前英国和中国的差别,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以及中国战败的原因)2.虎门销烟(1)让学生结合课本归纳中国和英国的贸易特征,得出英国处于出超的地位,从分分析得出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让学生归纳鸦片对中国的危害(财政危机、吏治腐败军备废弛、危害身心)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引出了林则徐的广州禁烟运动,并观看虎门销烟的视频。
(向学生介绍林则徐的英雄事迹,面对清王朝的落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并组织人翻译西方书籍、报纸,向中国人介绍西方;面对鸦片的危害,领导了禁烟运动,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3.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请学生讨论回答)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设计意图:主要是向学生提供不同的历史观点,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本质分析历史事件。
)3经过:(课件投出鸦片战争发生发展的过程,英军的侵略路线图,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战争过程,形象直观)结合《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简述鸦片战争的过程。
根据示意图简述鸦片战争的过程顺势4.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让学生结合前面的课前探究和课本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1)中国战败的原因:①主观原因:中国制度腐败、军备落后;②客观原因:英国的强大;③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资本主义制度。
(2)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通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分析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落后。
)5.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那些主权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领土完整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东南门户大开,损害贸易主权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协定——丧失关税自主权④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⑤《望厦条约》——破坏领海主权(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中国跟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品等条约的内容,认清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目的。
)6.鸦片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捷克课本和所学的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1)社会性质:中国有一个独立自主、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社会矛盾:有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3)革命任务:由反封建转变为反侵略反封建;(4)思想文化:开始向西方学习;(5)历史阶段:中国近代史开端,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爆发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四万万人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
他们满以为打开了中国大门,就能大量销售商品,获得高额利润。
材料二:鸦战前后中英贸易(单位:万英镑)材料三:(1)从上图这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问题?英国的绵纺织品在中国滞销(2)假如你是一名受雇于英国商人的市场调查人员,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自然经济的抵制;中国消费水平低下;商品不受欢迎;(3)面对这种情况,英国又采取了什么措施?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归纳历史信息,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2)鸦片战争的经过:主要让学生自己归纳,老师主要是提示几个关键的点比如:时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火烧圆明园等!最后老师在幻灯片上打出一些具体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3)《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内容:在幻灯片打出来,给学生分析一下,主要介绍开放的十一个通商口岸,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来,并指出与鸦片战争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相比较有什么特点(一是遍布整个沿海,二是开始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4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让学生依据课本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社会性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了。
政治上: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经济上: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清政府的变化:政治上:清政府开始成为列强的服用和工具(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革命(总理衙门、总税务司、京师同文馆);经济和思想上:兴起了至灾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7.思维拓展:(学生分小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
……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你是否赞同上面的说法? 鸦片战争在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的同时,有没有促进近代中国的发展?参考答案:我赞同上面的说法,因为:(1)客观上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2)客观上使中国的知识分子抛弃自大陈腐的观念,开始注目世界,向西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