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上海金融立法促进金融中心建设_经济法论文_2.doc

合集下载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及启示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及启示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及启示【摘要】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在背景和重要性的引言中说明,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作为重要的政策措施,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转型升级。

在分析了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模式、特点、成功经验,并探讨了其启示和对其他地区的借鉴意义。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对全国金融创新的重要意义。

通过这篇文章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贡献和影响,以及对于中国金融行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分析、特点、成功经验、启示、借鉴、重要性、发展、全国金融创新、意义、展望。

1. 引言1.1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背景上海自贸区成立于2013年,是国家为探索创新改革而设立的自由贸易区。

作为全国首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备受关注。

上海自贸区地处长三角经济区域,拥有便利的交通和先进的基础设施,同时聚集了大量金融机构和企业。

这为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背景还在于国家经济发展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金融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上海自贸区积极探索金融创新模式,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在开放的政策环境下,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正逐步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活力。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背景是一个融合了地区优势和国家发展需要的时代背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机遇。

1.2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重要性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和开放,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

上海自贸区通过金融创新,可以加快金融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促进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与合作,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金融创新可以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提升金融业的综合竞争力。

金融创新还可以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提高金融行业的智能化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13.12.02•【文号】银发[2013]11号•【施行日期】2013.12.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2013年12月2日银发[2013]11号)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的重要战略部署,支持试验区建设,促进试验区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跨境投资和贸易的金融支持,深化金融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原则(一)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推动试验区在更高平台参与国际竞争。

(二)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着力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和外汇管理等领域改革试点。

(三)坚持风险可控、稳步推进,“成熟一项、推动一项”,适时有序组织试点。

二、创新有利于风险管理的账户体系(四)试验区内的居民可通过设立本外币自由贸易账户(以下简称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实现分账核算管理,开展本意见第三部分的投融资创新业务;非居民可在试验区内银行开立本外币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以下简称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按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享受相关金融服务。

(五)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外账户、境内区外的非居民账户、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以及其他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之间的资金可自由划转。

同一非金融机构主体的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其他银行结算账户之间因经常项下业务、偿还贷款、实业投资以及其他符合规定的跨境交易需要可办理资金划转。

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内区外的银行结算账户之间产生的资金流动视同跨境业务管理。

(六)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及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可办理跨境融资、担保等业务。

条件成熟时,账户内本外币资金可自由兑换。

建立区内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和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人民币汇兑的监测机制。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探究论文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探究论文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探究论文在全球经济中,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愈加重要。

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建立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以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和资本流入。

本文将围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行探究,从什么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重要性以及建设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什么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是指汇聚了全球金融资源、主控金融规则和全球重要金融流动的区域或城市。

它具有众多金融服务机构、国际知名金融品牌、高质量的人才和优越的金融基础设施。

具有规模化、国际化和信誉化等特点。

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包括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等,它们不仅是跨国公司和投资者的首选地,也是全球金融业务的集散地。

二、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不仅仅是为跨国公司和投资者提供资金和金融管理服务,它还扮演着重要的规划和管理角色。

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功能包括:1.融资:国际金融中心能够提供大量资金给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

2.资金管理:国际金融中心还为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管理服务。

3.风险管理:作为重要的金融管理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为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提供风险管理服务,以让他们对金融风险有更好的把控。

4.金融监管:国际金融中心有更高的监管能力,以确保金融活动合法合规。

三、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性国际金融中心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它可以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许多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会在国际金融中心注册,并将其作为全球业务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这会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

其次,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吸引外来投资,顺应全球化潮流,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金融科技、法律服务、会计等,进一步推动城市和国家的发展。

四、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过程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高质量的人才和完善的法律规章支撑。

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应该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建立一套完备的金融监管机制,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国内金融中心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国内金融中心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国内金融中心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国内金融中心建设情况及特点随着我国经济区域边界日益清晰,各区域为增强整体竞争力,积极推动金融体系优化整合。

经济区域内的经济中心城市大多制订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相关规划。

截至目前,国内至少已有32个城市在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目标。

这些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宁波、福州、厦门、济南、青岛、杭州、南京、南昌、苏州、合肥、武汉、郑州、长沙、广州、南宁、重庆、成都、昆明、绵阳、乌鲁木齐、西安、兰州。

从其建设金融中心规划看,主要特点有:(一)建设金融中心多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一般是本区域内的经济发展龙头,且相比于省内其他城市具有政策方面的优势。

各省市区为加速金融业发展,提升金融对经济的带动水平,通常会鼓励省会城市规划建设区域金融中心。

从提出金融中心建设的城市来看,除天津、西宁、银川、贵阳、拉萨和海口外,其他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均提出了建设金融中心的目标,总计25个城市,占全部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目标城市的78%。

(二)区域分布广泛目前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遍布全国,相邻区域内往往不止一个城市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目标。

如在东北三省,3个省会城市均提出了建设金融中心的目标;而在华东地区,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目标的城市多达11个(见表1)。

(三)金融中心定位有所不同从各城市对金融中心建设的层次定位看,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定位为建设国际性金融中心,这些城市经济基础强大,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如北京、上海、深圳;第二层次定位为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这些城市通常具有一定经济发展潜力,且在地理位置上具备一定的优势,如南宁市临近越南、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其金融中心建设定位为面向东南亚的区域金融中心;第三层次定位为建设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这些城市一般是本区域内的中心城市(见表2)。

(四)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建设发展目标各具特色结合本地金融中心建设层次定位和自身经济特点,各城市在金融中心发展目标方面也存在差异。

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与实践

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与实践

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与实践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成为了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然而,在金融领域,上海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如何加强金融中心建设,成为了上海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思路和实践,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一、建设金融生态系统要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生态系统。

这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建设一个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吸引更多的外资和跨国公司来到上海,促进国际化进程。

2.创新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创新金融产品,加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3.建立风险保障体系:建立金融风险保障体系,增加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支持,保护安全感和信心。

二、加强金融市场监管金融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领域。

加强监管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上海作为一个金融中心,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措施:1.完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加强机构的监管能力。

2.强化金融安全防范:加强金融安全防范,防止金融诈骗和其他不法行为。

3.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素质: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道德观念,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在中国,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

这些新技术和服务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的服务。

在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打造金融科技创新平台:利用科技优势和资金优势,建立金融科技创新平台,加速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的推广。

2.集成区块链技术:集成区块链技术,实现金融交易的快速、高效和便捷,打造国际化的金融生态系统。

3.吸纳领先技术和人才:吸纳领先技术和人才,创造管控更高效的生态环境,培养更富创新能力的人才。

四、加强国际合作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同时也希望成为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城市。

加强国际合作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方案:1.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利用上海市所在的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产业体系优势、国际交通优势等资源,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上海战略实施方案

上海战略实施方案

上海战略实施方案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其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推动上海的发展,制定一份全面的上海战略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本方案旨在全面提升上海的经济实力、城市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上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

一、经济发展。

1.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加快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步伐,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入驻,打造更加开放、便利的营商环境。

3.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二、城市建设。

1.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水平。

2.优化城市规划,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3.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质安全,推动城市生态建设。

三、国际影响力。

1.加强与国际友城的交流合作,促进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互动。

2.推动上海在国际舞台上更加积极地发挥作用,参与全球性事务,提升上海的国际影响力。

3.加强对外宣传,树立上海良好的国际形象,吸引更多国际人才和投资。

四、人才引进。

1.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提供更多优厚的待遇和政策支持。

2.推动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3.加强对外籍人才的引进和管理,提供更加便利的居留和工作条件。

五、社会治理。

1.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

2.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提高城市治安水平,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3.推动社会文明建设,倡导文明礼仪,营造和谐、宽松的社会氛围。

六、全面法治。

1.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推动法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

3.加强执法监督,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七、党建工作。

1.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2.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立法破茧成蝶——《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立法过程纪实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立法破茧成蝶——《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立法过程纪实

建议 上

海 研 究起 草类 似 方 针 性 质 的 文 件 去 事记 大
,建 设 条
:0 8 0

市委
金 融 中心 法 制 建 设 破 茧 成 蝶 的 过 程 虽

为 此 将 改善 环 境 营 造 上 海 国 际 金 融 中


然这 还 只 是 第
18



心 发 展 良好 氛 围

作为
2008
年 重 点课 题

供起草小组参考


审 后 常委 会 还 将 草


设推进 协调 机制

促 进 金 融 市场 体 系 发

战略 转化 上 海 地 方 立 法 ? 打 个 比 喻 就
是 怎样将
又要把
“ “ “
案 通 过 报 刊 网 络 向市 民 公 开 征求 意 见
11
展 创 新 落 实有 关 部 门 推 进 职 责 的建 议 有 的 委 员提 出
个用 词


共 同 推 进 的合 力 尚待 加 强 机制还 需完善


推进 建设 的
融 发 展 的政 策 语 言 表 述 成 法 律 语 言 ? 第
四 个难 题
, ,
个标 点

委 员 会将 这 些 意 见 建 议 及 时 提

要 健 全 国 际 金 融 中心 建

也 是 关 键 问题 是 如 何 把 国 家

?
金融立 法和金融政

代表参与金 融立 法
在起 草 阶段就 成立

在 肯定条例 制 订 必 要 性和 紧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4.07.19•【文号】金发〔2024〕16号•【施行日期】2024.07.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保险正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金发〔2024〕16号各金融监管局,上海市各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委、办、局,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上海保交所、保险业协会:为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促进我国再保险市场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稳步推进再保险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发挥保险业功能作用,支持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二、总体目标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建设要素集聚、业务集中、交易活跃、规则完善的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以下简称登记交易中心),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再保险中心。

着力发展再保险增量市场,强化再保险供给能力,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机制,有效发挥再保险分散保险风险的功能作用,建设现代再保险市场体系。

三、加大政策支持,引导构建机构集聚中心支持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专营再保险业务的保险、再保险、保险经纪法人或分支机构,允许境内再保险公司、外国再保险公司分公司在临港新片区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为机构集聚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支持上海保交所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专门子公司,对登记交易中心进行专业化运营管理。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特区,上海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的进驻。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

1991年,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随后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吸引和扶持金融机构的发展。

上海的金融改革和开放政策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区域位于浦东,并以陆家嘴为代表。

陆家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象征。

在这里,众多国内外金融机构纷纷设立办事机构,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和推动。

首先,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政策支持为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政府推动了金融业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更开放和有利的市场环境,吸引了更多的外资和境外机构进入上海。

其次,上海获得了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的认可和支持。

国际知名的金融机构如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等相继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或总部,进一步提升了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同时,上海也通过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了国际间的金融合作。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还包括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完善。

上海证券交易所是中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之一,以其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值和交易量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另外,上海还设有期货交易所、商品交易所等,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

金融中心的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上海拥有丰富的金融人才资源,包括各类金融专业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以及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人才等。

这些优秀的人才为金融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支持。

除了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还致力于打造一个完善的金融生态系统。

上海的创新创业环境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和鼓励,各类金融科技公司和创新企业在这里蓬勃发展,为金融中心的创新注入了新动力。

环球金融中心演讲稿范文

环球金融中心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环球金融中心这一重要议题。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主办方,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金融中心作为金融业的集聚地,不仅代表着金融业的繁荣,更是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大城市纷纷致力于打造环球金融中心,以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环球金融中心的发展与未来。

一、环球金融中心的概念与特征1. 概念环球金融中心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金融集聚效应、金融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区域。

它通常具备以下特征:(1)金融业高度发达,金融机构众多,金融产品丰富;(2)金融服务业与国际接轨,金融创新活跃;(3)金融市场开放度高,金融监管体系完善;(4)城市经济实力雄厚,产业配套完善。

2. 特征(1)国际金融功能强大。

环球金融中心具备全球资金配置、金融风险分散、金融创新引领等功能,成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节点。

(2)金融创新能力突出。

金融中心汇聚了众多金融人才,金融科技发展迅速,金融创新成果丰硕。

(3)金融服务业发展全面。

环球金融中心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业务,形成完整的金融产业链。

(4)金融监管体系完善。

金融中心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和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二、我国环球金融中心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各大城市纷纷打造环球金融中心。

以下是我国部分城市环球金融中心的发展现状:1. 上海:作为我国金融中心,上海在金融业、金融市场、金融科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上海浦东新区已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吸引了众多国际金融机构入驻。

2. 北京:北京作为国家首都,金融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北京积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3. 广州:广州地处珠三角地区,金融业发展迅速。

广州南沙新区将成为我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3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这是首次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明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定位。

一、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必要性在于:1.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管理好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财富的必然选择。

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大海啸带给中国经济的一大反思就是:改革开放30年我们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也领会了勤劳致富、科技治国的深刻含义。

但是,由于我们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中,无论是个人的收入能力还是产业和贸易结构的定位方式都无法通过现有内需能量来支撑我们企业日益膨胀的产能,所以,中国的财富先天就带来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缺陷,只不过政府以稳定的汇率和结售汇制度的方式承担了大部分的汇率风险,今天在美联储启动印钞机购买美国国债的时候,我们更加意识到挽救美国金融危机的救市成本也在让中国这个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债权国在承担。

于是,如何管理好我们自己创造的财富就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今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揽子政策的申请已获国务院同意”的这则消息,向海内外释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以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宏伟目标和胆略,将可能使中国在不远的将来打开财富管理的困境,并迅速成长为和制造大国相媲美的金融强国。

2、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应该是中国本土金融市场体系发展到国际化成熟阶段的一个自然结果。

本土金融市场体系的现代化发展与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的关系。

而经济和金融转型的成功是建成本土国际金融中心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

本土国际金融中心的建成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又是中国从经济大国崛起为世界经济金融强国的前提条件。

新金融服务立法的思考——以浦东新区法规制定为视角

新金融服务立法的思考——以浦东新区法规制定为视角

2023年第12期•主题研讨第二届浦东新区法规论坛专辑编者按:202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就此诞生了浦东新区法规这一新型法规类型。

202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修改更是以基本法律的形式对浦东新区法规作出规定,浦东新区法规的法律地位得到巩固。

截至2023年9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已制定了18部浦东新区法规。

尽管立法成果丰富,但人们对它的性质、位阶、权限、适用、监督等问题仍未达成共识,亟须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探讨。

作为本刊的主办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一直关注浦东新区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在2021年9月举行了“浦东新区法规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首届浦东新区法规研讨会”,又通过本刊2022年第9期“主题研讨”栏目发表了以“浦东新区法规的授权性与变通性研究”为总题的三篇论文,皆取得了良好的学界反响。

2023年9月,法学所召开了“第二届浦东新区法规论坛”,论坛上专家云集、佳作荟萃。

本刊特从“第二届浦东新区法规论坛”论文集中遴选了三篇高水平的作品集中发表,它们分别涉及纵向视角的先行地区变通立法的发展轨迹和底层逻辑、横向层面的海南自贸港法规与浦东新区法规的多维比较、具体领域的适合以浦东新区法规为载体的立法项目选择。

希望各界通过对浦东新区法规的持续关注和研讨,认识浦东新区法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功能与特性,明晰浦东新区法规在我国立法体系中的地位。

新金融服务立法的思考*——以浦东新区法规制定为视角王海峰(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上海200020)摘 要:作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成员方,我国面临着该协定生效后所带来的新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有必要完善本国新金融服务业的立法。

这不仅是我国作为该协定成员方所承担的国际义务,而且可以为我国新金融市场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提供法治保障。

上海市人大应充分发挥浦东新区法规立法“试验田”的优势,为全国新金融服务立法进行制度储备并积累立法经验。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对策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对策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对策(一)积极培育各类金融机构,努力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应继续培育各类市场参与主体,尤其应增强国内市场参与主体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首先应充分利用国有金融机构改革、金融业并购重组等机遇,打造金融“旗舰”企业,培养有行业领导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现代金融企业,发挥其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平衡作用。

其次应大力发展券商、基金和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积极培育成熟的机构投资者。

此外,要大力推进金融辅助性机构的发展,积极发展资信评级、会计与审计、管理咨询等金融辅助产业,改善金融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中外资金融机构聚集到上海金融中心。

(二)改善市场运行机制,推进金融市场的联动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是确保金融市场发挥功能的前提条件。

首先,要强化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创新主体的作用和地位,并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规律,既要大力发展标准化场内产品,又要积极发展个性化的场外金融产品,使上海逐步成为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结算中心。

其次,要推进金融子市场之间的联通互动。

应推进以银行信贷融资为主导的金融结构向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融资、票据融资等多品种、多渠道、多元化的金融结构转变。

只有让资金在市场间流动起来,才能有利于转移风险,优化金融资产质量。

(三)有序开放人民币资本账户,建立与之适应的金融监管体制放松外汇管制、促进资金自山流动是金融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国际金融市场形成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趋势下,必须十分注意开放格局下的金融安全问题。

在各项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监管力度不足和经济实力尚未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体系和危机处理机制,以随时监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在受到外部金融冲击时能有效应对并减少损失。

此外,还要利用法律手段构建市场的信用体系、优化市场环境,加大执法力度,严惩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

(四)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支付清算体系应该加紧制定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并注重吸收最新科技成果,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应组建统一高效的金融服务结算服务体系,构建与国家支付系统全面对接的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金融交易结算平台,形成我国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竞争力;还应当完善有关清算制度安排的法律法规,形成一个健全、清晰、透明的法律框架。

上海改革方案

上海改革方案

上海改革方案近年来,上海着力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为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发展,上海市政府近日发布了一份新的改革方案。

方案内容:1.畅通金融渠道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为了促进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方案中提出,将继续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和浦东新区加快金融体制创新,促进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加强生态环境金融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上海市的金融服务水平。

2.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市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科技的支撑。

为此,方案中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在上海建设国际级科技创新中心,吸引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和创新型企业落地上海。

同时,还将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上海市经济的全球竞争力。

3.构建城市资源永续利用体系上海市要加快建设生态城市,推进可持续发展。

为此,方案中提出:加强城市周边农村的生态建设和发展,大力推进资源回收利用,加强对垃圾分类的管理和指导。

同时,继续加强城市建设的绿化,推进城市公园和绿道网的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4.文化创意产业迎来新发展作为世界文化名城,上海市早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发展地。

为了加快这一产业的发展步伐,方案中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进一步推动数字文化发展,加强文化创意企业的培育。

另外,还将着力打造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促进产业的成熟发展。

综上所述,近期上海市的改革方案主要集中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以更加高效、绿色、科技化的方式推动上海市经济的全面发展。

这份方案的出台,无疑将为上海市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

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

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形势变化,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城市发展战略,旨在推动上海成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并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以下是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

首先,上海将继续致力于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的核心城市,不仅是国内各类金融机构的总部所在地,还有着完善的金融市场和合规制度。

上海将进一步扩大金融领域的开放程度,吸引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进驻,并加强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上海将加强大湾区发展。

大湾区是指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组成的经济区域。

上海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的集聚和协同发展。

同时,上海还将加强与港澳地区的合作,推动大湾区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三,上海将致力于建设国际贸易中心。

上海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外贸大市,通过不断开放和自身的发展,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门户城市。

上海将继续促进贸易便利化,加强与国际贸易组织的合作,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并逐步将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为国际贸易中心。

第四,上海将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力度。

文化创意产业是现代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上海将继续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和品牌,推动上海的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最后,上海还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保和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上海将加强环境治理,提高大气、水质和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上海的城市发展战略定位是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加强大湾区发展、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这些战略定位不仅符合上海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也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升级和提升上海的国际竞争力。

上海市三年金融工作方案

上海市三年金融工作方案

上海市三年金融工作方案1.引言1.1 概述上海市三年金融工作方案旨在促进上海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进程。

近年来,上海市金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内金融业的重要中心,但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上海市金融业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竞争力仍然相对较弱。

尽管上海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因此,上海市金融工作方案要以提升金融中心建设的竞争力为核心目标,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增强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和人才的吸引力。

其次,金融风险的防控成为上海市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也日益突出。

因此,上海市金融工作方案应将金融风险防控置于重要位置,加强监管力度,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提高金融业的整体风险抵御能力,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另外,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也是上海市金融工作方案的重要内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金融科技正在成为推动金融业发展的新动力。

上海市应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探索金融科技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提高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综上所述,上海市三年金融工作方案将重点关注提升金融中心建设竞争力、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以及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和应用。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上海市金融业将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例子: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叙述: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引言部分,将会给出对上海市三年金融工作方案的整体介绍和背景,明确本文的目标和意义。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共分为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将详细介绍上海市金融工作的当前状况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制定三年金融工作方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个要点将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和措施,包括加强金融监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等,以推动上海市金融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上海金融立法促进金融中心建设_经济法论文基本立法。

第一层即最底层的是有关国际交往、()国内活动、区域联合、城市发展等城市基本立法中有关金融事项的立法条款。

经济立法。

第二层是有关上海的经济、技术、贸易等经济立法中有关金融事项的立法条款。

信用立法。

第三层是优化上海信用环境建设事项的信用立法。

金融立法。

第四层是有关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租赁、典当、房地产等基本制度以外的金融事项立法。

创新立法。

第五层是有关上海地方金融创新的专项立法。

中心立法。

第六层即最高层是关于建设金融中心的直接立法。

如上海市政府专门出台的《关于加强服务促进金融机构来上海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和2003年制定的《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纲要》,就是属于上海金融中心直接立法的先导政策。

这些金融政策经过进一步系统、充实、发展、完善和法制化,就可形成关于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地方性金融立法。

结语笔者坚信,加强经济立法,促进经济建设;加强地方经济立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加强上海地方金融立法,必定促进上海金融中心建设![1][2][3][4]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文件院政发〔2012〕43号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关于印发《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的通知校属各单位、各部门:现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希认真组织学习,并遵照执行。

附件: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二○一二年七月十五日主题词: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通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办公室 2012年7月23日印发附件: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青年教师是完成学校教学科研任务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基础,也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依靠。

为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管理,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科建设规划和教学科研目标,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教学科研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整体学术水平,建设一支素质优良、富有活力、勇于创新、适应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需要的青年教师队伍。

二、培养方式(一)职前培训1、岗前培训:凡新聘用来校工作的青年教师都必须参加岗前培训,集中参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法规概论》、《教育教学技能》等课程学习,使青年教师初步掌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增强其职业意识和依法治教的自觉性。

2、普通话培训:凡未取得普通话相应等级证书的教师必须参加普通话培训,取得二级乙等以上普通话合格证书。

在教师聘用中,严格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所有青年教师均须通过职前培训,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后,才能正式上岗任教。

(二)基本技能培训1、外语培训:定期举办英语强化班、口语班,选派教师赴外语院校或国外脱产培训,提高教师双语教学、国际交流的能力。

2、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定期开展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培训,使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三)教学能力培养1、试讲制:新教师须通过系、学校两级试讲合格后才能安排独立的教学主讲任务;教师开新课、新开课均须经过试讲,合格后才能开设。

2、助课制:新教师在来校工作的第一学年的每个学期均应参加1门完整课程的助课工作,以提高教学水平。

3、青年教师导师制:学校为每个青年教师配备1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传授教学经验,帮助青年教师熟悉备课、编写教案、课堂教学、批改作业、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组织研讨教学难点,通过教学过程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4、观摩教学制: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授课,学习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表达、课堂组织管理、师生沟通等技能。

(四)科研能力培养1、做国内访问学者:选拔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重点大学或科研机构做高级访问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

2、参加高级研讨(修)班:选派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和全国重点大学举办的各类高级研讨(修)班,掌握专业的前沿研究动态。

3、出国留学研修: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外做访问学者、合作研究(研修)、攻读学位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4、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有计划资助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及时了解本学科前沿信息,跟踪本学科(专业)最新发展水平。

5、纳入团队培养:推行“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组织和培养模式,将青年教师纳入学术团队或学术梯队,培养青年教师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五)专业进修1、学位提升:有计划安排青年教师在职提升学位,攻读国内外博士(硕士)学位、选修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提高青年教师的学位层次。

2、单科进修:选派青年教师赴国内重点大学进修课程,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为教师拓展专业知识面、开设新课奠定基础。

(六)专业实践实施教师专业实践制度,系(部)根据本学科和行业特点,利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甚至集中的一段工作时间,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到与我校教学科研工作联系密切的生产、经营、管理、科研等机构,与一线人员共同工作、共同研究,将书本知识和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产学研合作。

学校鼓励未有专业工作经验的教师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点积极参加专业实践,原则上35周岁以下、未有专业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都应参加专业实践,实践累计时间至少半年以上。

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考国家认可的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专业(行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逐步扩大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教师的数量。

通过专业实践,使教师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加深对企业、行业的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的了解,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生产、实习的指导能力,以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教学、科研质量。

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同等条件下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岗位聘任、评优、选派研修等方面享有优先权。

(七)做学生辅导员工作新进教师在对应专业系担任学生辅导员工作,时间为2年左右,第1年不得承担教学任务,第2年可以适当兼课,2年后经考核合格可以转为专任教师。

(八)去实验室工作新进的理工科教师到实验室担任2-3年实验指导教师。

三、培养措施(一)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积极引导教师自觉遵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师工作职责与规范》,大力倡导教师树立科学求实、团结协作和拼搏奉献精神,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立足本职岗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强化青年教师培养的计划性,建立校、系两级培训体系1、加强培养计划的制定与管理。

学校每年年初下达教师培训年度计划,系(部)根据学校年度计划相应做好本系(部)年度计划的制定,尽量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同时为每位青年教师制定发展计划和培养方案,确定发展方向,建立培养档案,人事处将定期检查系(部)教师培养计划的落实情况,以提高教师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构建校、系两级培训体系。

凡学校组织的面上培训(职前培训、基本技能培训等),系(部)应积极选派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教学、科研能力培训、专业培训等)可由系(部)结合本单位特点和实际情况自行组织或选派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培训。

系(部)自行组织培训,须将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结果等报人事处备案,学校将视情况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三)建立校内多渠道培养网络1、在教学方面,通过组织专家随堂听课、学生评课、检查教案等及时发现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及时进行整改,通过组织教学竞赛、教案评比、教学奖励等方式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在科研方面,积极支持和帮助青年教师利用各种资源,争取各项基金,积极申报、承担科研课题,通过博士科研资助、设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纳入团队培养等途径,促进其早日主持、参与重要科研工作。

3、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鼓励具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资格的中青年教师招收研究生,指导青年教师,开展创造性工作。

通过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基本素质。

(四)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1、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部公派渠道,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各类出国留学(研修)项目,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争取更多的青年教师公派出国进修访问或进行博士后研究。

2、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拓宽出国留学渠道,创新留学工作机制,加大学校公派和校际交流的力度,多方筹措资金,每年拨出专项经费,定额资助20名左右青年教师短期出国研修考察、参加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和开展学术活动。

3、对于优秀的留学回国人员,全力支持他们申报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不断提高其科研能力、业务水平和知名度。

(五)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促进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成长1、积极争取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资助,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内重点大学的重点科研基地、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做访问学者,或参加“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高级研讨班”,不断拓展研究视野,紧密跟踪学术前沿领域。

2、支持骨干教师从事原创性研究,择优推荐申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争取项目资助,开展教学改革,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和工程问题、哲学社会科学问题等进行创新研究。

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每年选拔一批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举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六)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完善教师培养的激励约束机制1、通过政策导向,不断完善有利于教师培养、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激励约束机制。

在编制补贴方面,对指导青年教师、教师脱产参加培训、专业实践、新教师助课给予一定的编制补贴,对引进的博士给予一定的编制补贴;在工作量减免方面,对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给予适当的工作量减免;在教师职务聘用方面,对教师聘用正高级职务应有指导青年教师的数量要求,对青年教师聘用高级职务应有提高学历要求;在导师遴选方面,强化研究生导师遴选的学位要求等。

2、引导青年教师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既要大胆给青年教师压担子,使青年教师有充分施展才华和大展宏图的机会,又要支持教师努力学习、提高素质,逐步形成学校支持、单位重视、教师个人积极参加在职培训的氛围。

(七)加大教师培养投入,建设宽松的校内工作环境设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不断加大教师培养投入,确保教师面上培训和各项人才计划、人才工程的经费投入落实到位。

充分发挥人才、基地、项目、资金和政策的综合效益,妥善处理好教师队伍建设中重点支持与整体提升、校外引进与校内培养、特殊政策与制度建设、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