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

合集下载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MRI等,评 估门静脉高压和侧支循环 情况。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 能等,了解全身状况和出 血风险。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食管胃静 脉曲张出血的诊断。
鉴别诊断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进行鉴别,如胃溃疡、胃癌 等。
患者知情同意书签署流程优化建议
简化知情同意书内容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患者能够理解治疗目的、风险和预期 效果。
提供充分沟通时间
给予患者和家属充足的时间阅读知情同意书,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和疑虑。
引入专业解释人员
在必要时,安排专业医务人员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知情同意书的详 细解释。
患者心理状况评估及干预措施建议
血风险。
临床研究
03
基于风险评估和预测模型,开展临床研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和预防措施。
03
预防策略及措施
药物预防措施
1 2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力梯度,减少静脉曲张出血风 险。
血管紧张素抑制剂
可减轻门静脉高压,降低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 发生率。
3
其他药物
如生长抑素、血管升压素等,具有降低门静脉压 力、减少出血风险的作用。
通过内镜将特制套扎器套扎在曲张静脉上,使其闭塞、脱落,达到止血
目的。
02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术
将硬化剂注入曲张静脉内,使其闭塞、纤维化,达到止血目的。
03
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
将组织胶注入胃底静脉曲张处,闭塞血管,达到止血目的。
外科治疗方案
门体分流术
通过建立门体分流道,降低门静脉压力,减轻出血。常用 术式包括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等。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为规范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门静脉高压症学组特组织有关专家编制本共识,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基本的规范。

门静脉压力的评估最常用方法是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重复性和可信性高,正常范围是3-5 mmHg(1 mmHg=0.133 kPa),≥12 mmHg 是形成静脉曲张和(或)出血的阈值。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varices,GOV)出血及预测静脉曲张最常见的部位见于食管下段2-5 cm处,且易发生破裂出血。

近50%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可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有关。

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A级患者仅40%有静脉曲张,Child-Pugh C级患者则为85%。

肝储备功能分级见表1。

HVPG<12 mmHg 时不会形成静脉曲张;HVPG≥12 mmHg 时,易形成静脉曲张。

当HVPG≥20 mmHg时则易发生早期再出血(入院第一周复发出血)或不可控制的大出血,而且1年内病死率较高。

未经治疗的患者约60%会发生迟发性再出血,多在上次出血后1-2年内发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级与分型食管静脉曲张分为轻、中、重3级。

轻度(G1):食管静脉曲张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无红色征。

中度(G2):食管静脉曲张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有红色征或食管静脉曲张呈蛇形迂曲隆起但无红色征。

重度(G3):食管静脉曲张呈蛇形迂曲隆起,且有红色征或食管静脉曲张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样(不论是否有红色征)。

胃底静脉曲张也可分为3型。

1型静脉曲张(GOV1):最常见,表现为连续并沿胃小弯伸展至胃食管交界处以下2~5 cm,这种静脉曲张较直;2型静脉曲张(GOV2):沿胃底大弯延伸,超过胃食管结合部,通常更长、更迂曲或贲门部呈结节样隆起;3型静脉曲张(GOV3):既向小弯侧延伸,又向胃底延伸。

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

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

Ⅱ 依据现有证据或专家意见对某种治疗措施是否对病人有益、有效或有用尚不 能达成一致
Ⅱa 现有证据或专家们倾向于认为某种诊疗措施有效或有用
Ⅱb 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某种治疗有用或有效,或者专家意见认为尚不能肯定
Ⅲ 证据或者大多数专家倾向于认为某种诊疗措施没有用、无效、甚至可能有害
证据强度分级
说明
A 多中心、随机的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
17
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 疗、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经颈静脉肝内门 - 体静脉分 流术(TIPS)、外科手术。
药物治疗包括一般处理、血容量恢复、早期降低门静脉压 药物的应用(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生长抑素及其类似 物)、抗菌药物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等。
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
15
推荐意见9: 不推荐单独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或与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联用进行一级预防(A,2)。不推荐 ACEI/ARB 进行一级预防(B,2)。不推荐螺内酯用于 一级预防(C,2)。
推荐意见10: 不推荐内镜下硬化剂治疗用于一级预防 (B,1)。不推荐各种外科手术和 TIPS 用于一级预防 (A,2)。不推荐 EVL 联合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同时 用于一级预防(C,2)。
.
23
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肝硬化 Child-Pugh C 级、门静脉血栓或癌栓、重度静脉曲张(直径>20 mm) 为再出血的高危因素。HVPG>18 mmHg 可能是食管胃 静脉曲张再出血最可靠的预测指标。
.
24
推荐意见21: 未接受一级预防的患者,二级预防可选择 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或内镜单独治疗(A,2)或二者 联合治疗(A,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

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主要是止血、补液、输血等支持治疗,以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 此外,针对病因的治疗也是重要的,如抗病毒治疗、戒酒、保护肝脏等。
治疗措施
2、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和内镜下治疗。 TIPS通过在肝内建立分流道,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减轻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 下治疗包括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EVL)、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EIS)等,可 以直接止血并治疗曲张静脉。
预防与保健
1、戒酒:酒精是肝硬化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戒酒可以减轻肝脏负担,降低 门静脉高压的发生风险。
预防与保健
2、注意饮食:合理饮食有助于控制体重、血糖和血脂水平,减轻肝脏负担。 建议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避免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
预防与保健
3、积极治疗肝硬化:一旦确诊为肝硬化,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包括药 物治疗、改变生活习惯、控制病因等。
背景
背景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 肪肝等。随着病情的进展,肝硬化会导致门静脉高压,这是由于肝脏纤维化引起 门静脉血流量增加所致。食管胃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 食管和胃黏膜下的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血管扩疗措施
3、手术治疗:对于药物和介入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如门奇断流术、脾 切除等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的优点是可以一次性解决门静脉高压 和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问题,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不能忽视。
预防与保健
预防与保健
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关键在于积极治疗肝硬化,控制病情进展。以下 措施有助于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结论
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有助于更好地控制 病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药的问世,相信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效果将更加显著。

202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全文)

202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全文)

202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全文)2022年8月28日,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三大学会百余位专家共同修订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2022)》于“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肝纤维化、肝硬化及门脉高压学术会议”期间正式发布。

新版指南在2016年版基础上进行修订和更新,包括七部分内容:概述,食管胃静脉曲张(GOV)的自然史、发病机制和GOV的分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级预防,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二级预防,特殊类型静脉曲张的处理,待解决的问题及展望;提出30条推荐意见;基本按照GRADE系统进行分级,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分为高(A)、中(B)和低或非常低(C)三级,推荐强度等级分为强(1)和弱(2)两级。

指南旨在帮助二级以上医院从事肝病、消化或感染等专业的临床医生在临床诊治决策中做参考。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丁惠国教授为新版指南执笔,两位专家在指南发布会上分别对新版指南进行了解读。

《国际肝病》特此整理指南最新推荐意见和待解决的问题及展望,供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30条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失代偿期、再代偿期和/或肝硬化逆转(B1)。

肝脏弹性检测、B超、CT和MRI可用于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的辅助诊断(B1)。

推荐意见2:胃镜检查是诊断GOV和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金标准,初次确诊肝硬化的患者均应常规行胃镜检查,筛查是否存在GOV 及其严重程度(B1);对GOV进行分级,指出静脉曲张轻、中、重度及曲张静脉所在的部位、直径、有无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等(A1)。

推荐意见3:无静脉曲张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建议每2年检查1次胃镜(C1),有轻度静脉曲张每年检查1次胃镜。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0.5~1年检查1次胃镜(C1)。

推荐意见4:能明确门静脉高压相关的研究终点或肝硬化结局者,不建议单纯为了解门静脉压力而行有创性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 检测(B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ppt课件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ppt课件

有效尚不能达成一致意见
IIa
现有证据或专家们倾向于认为某种治疗措施有益或有效
IIb
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某种治疗有益或有效,或专家意见认为尚不
能肯定
III
证据或大多数专家倾向于认为某种诊疗措施无益、无效,甚至
可能有害
6
项目 说明
证据分级
A
多中心、随机的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B
单中心的临床验证或非随机的研究结果
C
仅来自专家意见、病例分析或诊疗常规
7
二、基本概念
1.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目的: (1)控制急性EGV出血。 (2)预防EGV首次出血(一级预防)与再次
出血(二级预防)。 (3)改善肝脏功能储备。
8
2.EGV出血与再出血 :
(1)EGV出血的诊断:出血 48h内进行食管胃十二 指肠镜检查是诊断 EGV出血唯一可靠的方法( IIa, C)
1
一、概述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 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其最常见病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胆汁淤积性、 自身免疫性、遗传代谢及药物性肝病
2
肝炎后肝硬化的肝脏
)观面后(型铸支属其及脉静门
?其最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门静脉系统血流 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及其属 支血管内静力压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
① 食管静脉曲张按其曲张形态及出血危险程度分
轻、中、重 3级(IIa,C)
分级 (度) 静脉曲张形态
红色征
轻度(G1) 直线形或略有迂曲 中度(G2) 直线形或略有迂曲
蛇形迂曲隆起 重度(G3) 蛇形迂曲隆起
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
无 有 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或无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一、指南简介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状中,食管胃静脉曲张是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出血是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为了规范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了本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针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全面、权威的方针和推荐,以便医生根据医学证据、经验和专业判断为患者做最好的临床决策,帮助提高临床医生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认识和防治水平,共同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健康服务。

二、患者治疗方案1.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止血治疗1.1 针对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1.1.1 应立即发动急诊救治,按“ABCDE”应急抢救原则进行处理。

1.1.2 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并及时纠正失衡。

1.1.3 安全隔离与控制出血,避免进一步加重病情。

1.1.4 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促进凝血,包括Vitamin K、血小板、凝血因子、红细胞输血等。

1.1.5 使用有效的止血措施,如血管替代、外科止血、内镜下黏膜下层注射、内镜下Sengstaken-Blakemore气囊法、内镜下探查电凝、内镜下激光治疗、内镜下粘膜下切除术等。

1.1.6 给予有效的药物防治,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等。

1.1.7 观察病情变化,避免术后并发症。

1.2 针对慢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1.2.1 结合肝硬化病情给予正确治疗。

1.2.2 通过内镜下处理、药物防治等方法治疗。

1.2.3 如有必要可实施手术和介入手术治疗。

2. 预防再次出血2.1 一般应采取药物治疗,如硝酸异山梨酯、质子泵抑制剂等。

2.2 结合患者情况给予手术治疗、介入手术治疗等。

2.3 严格落实医学交叉专案管理。

2.4 加强病人疾病认识和防范意识,给予健康教育。

2.5 加强饮食营养,避免喝酒,戒烟。

3. 其他注意事项3.1 采用扩张导管灌肠法, 每日保持2-3次大便通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会一、概述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最常见病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

其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水、肝性脑病、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等。

其中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病死率最高,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内镜学分会及从事该项工作的外科和放射介入科专家,参照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就其基本概念、诊断治疗原则等,制定出我国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基本的规范。

本共识未包括或解决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诊治中的所有临床问题,只是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个原则性意见和适合大多数患者的诊疗方案。

同其他共识一样,本共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能代替临床医生师个人的判断。

本共识只反映当前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今后将不断进行完善和更新。

本文中的推荐意见所依据的证据共分为5个类别和3个等级,分别以括号内罗马数字和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表1)。

表1 推荐意见的分类及分级项目说明证据分类Ⅰ有证据支持或大多数人认为该种治疗措施对患者有益或有效Ⅱ依据现有证据或专家意见对某种治疗措施是否对患者有益、有效尚不能达成一致Z7^}G=*Ⅱa 现有证据或专家们倾向于认为某种诊疗措施有益或有效Ⅱb 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某种治疗有益或有效,或专家意见认为尚不能肯定Ⅲ证据或大多数专家倾向于认为某种诊疗措施无益、无效,甚至可能有害证据分级A 多中心、随机的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B 单中心的临床验证或非随机的研究结果C 仅来自专家意见、病例分析或诊疗常规-二、基本概念-1.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目的:○1控制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2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首次出血(一级预防)与再次出血(二级预防);③改善肝脏功能储备。

2.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与再出血:○1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诊断:出血48 h内进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是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惟一可靠的方法(Ⅱa,C)。

内镜下可见曲张静脉活动性出血(渗血、喷血)、曲张静脉上有“血栓头”、虽未发现其他部位有出血病灶但有明显的静脉曲张[1](Ⅱa,C)。

○2提示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未控制的征象:72 h内出现以下表现之一者为继续出血。

6 h内输血4个单位以上,生命体征不稳定[收缩压<7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00次/min或心率增加>20次/mi];间断呕血或便血,收缩压降低20 mmHg以上或心率增加>20次/min,继续输血才能维持血红蛋白含量稳定;药物或内镜治疗后新鲜呕血,在没有输血的情况下,血红蛋白含量下降30 g/L以上。

③提示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征象:出现以下表现之一者为再出血。

出血控制后再次有活动性出血的表现(呕血或便血;收缩压降低20 mmHg 以上或心率增加>20次/min;在没有输血的情况下血红蛋白含量下降30 g/L以上)。

早期再出血:出血控制后72 h~6周内出现活动性出血。

迟发性再出血:出血控制6周后出现活动性出血。

3.食管胃静脉曲张分级(型):日本、欧美及我国有关食管静脉曲张的分级标准不同,本共识推荐我国的分型方法。

按食管静脉曲张形态及出血危险程度分轻、中、重3级(Ⅱa,C)[2]。

轻度(G1):食管静脉曲张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无红色征。

中度(G2):食管静脉曲张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有红色征或食管静脉曲张呈蛇形迂曲隆起但无红色征。

重度(G3):食管静脉曲张呈蛇形迂曲隆起且有红色征或食管静脉曲张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不论是否有红色征)。

胃静脉曲张的分类主要根据其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以及在胃内的定位。

食管胃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是食管静脉曲张的延伸,可分为3型。

最常见的为1型(GOV1)静脉曲张,显示为连续的食管胃静脉曲张,沿胃小弯延伸至胃食管交界处以下2~5 cm,这种静脉曲张较直,被认为是食管静脉的延伸,其处置方法与食管静脉曲张类似。

2型(GOV2)静脉曲张沿胃底大弯延伸,超过胃食管结合部,通常更长、更迂曲或呈贲门部结节样隆起。

3型(GOV3)静脉曲张既向小弯侧延伸,又向胃底延伸[3]。

孤立的胃静脉曲张(IGV)不伴食管静脉曲张,分为2型。

1型(IGV1)位于胃底,迂曲交织,呈串珠样、瘤样、结节样等。

2型(IGV2)位于胃体、胃窦或幽门周围,此型十分罕见。

出现IGV1型胃底静脉曲张时,需除外腹腔、脾静脉栓塞(IIa,C)。

三、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自然史食管胃静脉曲张及出血主要原因是门静脉高压。

国外研究显示,肝脏功能储备及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是决定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重要因素。

HVPG正常值为3~5 mmHg。

若HVPG<10 mmHg,肝硬化患者通常不发生静脉曲张。

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的HVPG至少为10~12 mmHg。

若HVPG<12 mm Hg,则可控制门静脉高压相关的并发症。

因此,理论上长期用药持续降低门静脉压力,可降低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但目前仍无理想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食管胃静脉曲张可见于约50%的肝硬化患者,与肝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约40%的Child-Pugh A级患者和85%的C级患者发生静脉曲张。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可在病程早期即发生静脉曲张及出血,甚至在没有明显肝硬化形成前即可发生。

有报道认为,在肝脏组织学上有桥接纤维化的丙型肝炎患者中,16%有食管静脉曲张,没有静脉曲张的患者以每年8%的速度发展为静脉曲张。

是否发生静脉曲张的最强预测因子为HVPG>10 mmHg。

较小直径的曲张静脉以每年8%的速度发展为较大直径的曲张静脉。

失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 B/C 级)、酒精性肝硬化和曲张静脉表面存在红色征与曲张静脉的直径增加相关。

静脉曲张出血的年发生率为5%~15%,较为重要的预测因子为曲张静脉的直径,其他预测因子包括失代偿期肝硬化和红色征。

6周内的病死率可达20%左右。

若出血24 h内HVPG>20 mmHg,入院1周内早期再出血的高风险率或止血失败率为83%,1年病死率为64%。

压力低于此数值者,相应事件的发生率仅为29%和20%。

未治疗的患者后期再出血率约为60%,大部分发生在首次出血后的1~2年内。

曲张静脉壁张力是决定其是否破裂的主要因素。

血管直径是决定血管壁张力的因素之一。

相同血管内压力下,血管直径越大,管壁张力越大,越容易破裂。

决定血管壁张力的另一因素为曲张静脉内压力,后者与HVPG直接相关。

HVPG 下降会导致曲张静脉壁张力降低,从而减少破裂出血的风险。

一般认为,HVPG 低于12 mmHg者不会发生静脉曲张出血。

HVPG较基线值下降超过20%者,再出血风险亦会显著下降。

HVPG降低至12 mmHg以下或较基线值下降至少20%者(“HVPG应答者”)不仅静脉曲张出血复发的机会减少,发生腹水、肝性脑病和死亡的风险均会降低。

与食管静脉曲张相比,胃静脉曲张发生率可见于33.0%~72.4%的门静脉高压患者,据报道其2年的出血发生率约25%。

出血的风险因素包括:胃静脉曲张程度、Child-Pugh分级及红色征。

四、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级预防*其目的是防止曲张静脉形成和进展、预防中-重度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1.不同程度静脉曲张的预防措施:○1不推荐无静脉曲张者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预防出血(Ⅲ,B)。

建议无静脉曲张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每2~3年胃镜检查1次(Ⅰ,C)。

建议有轻度静脉曲张者每1~2年胃镜检查1次。

建议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每年检查1次(Ⅰ,C)。

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显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无静脉曲张者并无益处[4],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发生静脉曲张或静脉曲张出血、腹水、肝性脑病、进行肝移植、死亡的比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

○2轻度静脉曲张者[5,6]若出血风险较大(Child-Pugh B、C级或红色征阳性),推荐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预防首次静脉曲张出血(Ⅱa,C)。

出血风险不大时,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的长期益处并未得到证实(III,B)。

但需重视对原发病的治疗,如建议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治疗等。

对于轻度静脉曲张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者,应每1~2年复查胃镜。

若有肝脏失代偿证据,应每年检测1次(Ⅰ,C)。

○3对于肝硬化伴中、重度静脉曲张但从未出血者,若出血风险较大(Child-Pugh B、C级或红色征阳性),推荐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7]或行内镜下套扎治疗[8]预防首次静脉曲张出血(I,A)。

若出血风险不大(Child-Pugh A级或红色征阴性),推荐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而不行内镜下治疗。

对于那些有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或不能耐受者可考虑内镜下套扎治疗。

有高危出血风险者也可进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EIS)。

2.一级预防药物:○1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药物及使用方法:普萘洛尔起始剂量10 mg、每日2次,渐增至最大耐受剂量;纳多洛尔起始剂量20 mg、每日1次,渐增至最大耐受剂量,应长期使用。

应答达标的标准:HVPG下降至12 mmHg以下或较基线水平下降>20%。

若不能检测HVPG,则应使静息心率下降到基础心率的75%或静息心率达50~60次/min。

禁忌证:窦性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心功能衰竭、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肝功能Chil-Pugh C级、急性出血期。

不良反应:头晕、乏力、呼吸困难、性功能障碍。

○2硝酸酯类药物及使用方法:分为短效(硝酸甘油)和长效[二硝酸异山梨醇酯(从每日3次、每次10 mg开始,逐渐增至80 mg/d)、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从每日2次、每次10 mg开始,逐渐增至80 mg/d)]。

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心动过速等。

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与套扎治疗、普萘洛尔比较,在预防首次出血时虽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作用较弱,且不良反应较多,因此不推荐单独使用。

○3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减少单用普萘洛尔者的出血风险,且联合用药不良反应更多,因此不推荐常规使用,但对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效果不佳者可加用硝酸酯类药物。

○4其他可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螺内酯等,但尚需大规模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